如何从板的配筋图上看出是双层双向配筋还是单层配筋在板的配

屋面层板双层双向构造布筋一块板内布筋有两种间距,如果区分底筋,面筋,结施图中说明未注明钢筋的板均按φ8@200双层双向构造配筋
通长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怎么识别楼板钢筋是双层布筋,还是单层布筋?
梧桐兼细雨063
图纸上会说明的,就是在底部是双向的钢筋网,上部也是钢筋网.这就是双层钢筋.单层的就是,只要底部有,上部是在边上支点的负弯矩筋,不是双向的通长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板配筋快速制图法
Kunsan.Y记录下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供自己随时翻阅不至于日久忘记。同时也希望能分享给有需要的人,通过讨论和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这艰苦卓绝的惨淡行情里,更应该有一颗坚持坚守的心。
----------------------------------------------------------------------------------------------
&板配筋对于任何一个结构工程师都不陌生。在荷载、板厚基本确定后,板配筋几乎只跟梁平面布置有关,不需与其他专业太多配合,而且板配筋制图也相对简单独立。因此很多刚毕业的新手们开始画施工图时往往是从板配筋(或楼梯)开始的,Kunsan.Y也是在画了几栋住宅的板配筋后才开始绘制别的施工图。
&结合Kunsan.Y自己的绘图习惯,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用“MSteel结构工具箱”快速绘制板配筋的方法。其他软件也有类似功能(如“老虎板王等”),大家可都自行摸索。
&“MSteel结构工具箱”堪称神级插件,功能强大,梁平法改筋功能更是登峰造极。如需详细了解请自行前往官方网站()下载插件,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学习(/cRJFbf4skFvCr&
访问密码 390d)。
& &插件安装后CAD页面如图1。
图1 MSteel结构工具箱
图2&MSteel结构工具箱的“关于”页面
&板配筋计算参数设置、边界条件定义等Kunsan.Y就不再介绍了,请自行参考各软件使用说明书。本文内容从得到板配筋计算书开始,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介绍普通楼盖(梁板结构)和无梁楼盖的板配筋快速绘图方法。
一、普通楼盖(梁板结构)
&某工程的某层楼板,板厚160mm,按双层双向配筋。说实话拿到板配筋计算结果时Kunsan.Y是不开桑的,且看图3。蓝色字为板支座负筋计算面积,黄色字为板跨中底筋计算面积,数字挺多,看的眼花。但仔细观察,大部分配筋面积为板最小配筋率控制,即大部分计算面积为320mm2/m。如果每个板块都自己去观察哪里超了320哪里没有超,那是一项很繁琐吃力的体力活。因为是双层双向配筋,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定好通长筋规格,在局部另加钢筋即可,如果能去掉大部分按构造配筋的地方,仅显示比通长筋面积大的地方,那么无疑工作量会减少很多,也不容易错漏。接下来Kunsan.Y将照这个思路一步一步介绍如何快速绘制板配筋图。在此假定本层楼板实配通长钢筋为d10@200(面积393mm2/m)。
&PKPM板配筋计算结果
&&T转DWG后,我们发现蓝黄数字为同一图层,梁柱墙等为不同图层。锁定梁柱墙图层,方便后续操作。
&&执行MSteel结构工具箱的“按颜色显示”命令(也可以用“按颜色隐藏”),个人设置快捷键为-YSXS,如图4;
图4&MSteel结构工具箱的“按颜色显示”功能
&&点击黄色数字(底筋面积),只显示黄色的图素。效果如图5(如第一步未锁定梁柱墙图层,那么梁柱墙也将隐去)。本步骤为个人习惯,把底筋和支座面筋分两次制图,如不习惯可不执行步骤1和2;
图5&“按颜色显示”效果
&&执行MSteel结构工具箱的“字符显隐”中的“数字按大小显隐”,个人设置快捷键-DAX,如图6。程序要求选择对象,框选所有图素后点右键,出现对话框如图7,输入实配面积393,并隐藏小于393的数字后如图7。清理图面后整体清爽了好多,只剩下个别不够的需要自己逐个另加钢筋,效果如图8。
图6&MSteel结构工具箱的“数字按大小显隐”功能
图7&“数字按大小显示”对话框
图8 隐藏小数字后的底筋计算结果
&&重复2~4步,可得到隐藏小数字后的楼板支座负筋计算书,如图9。蓝色数字还是有点量,但比清理前好太多太多。
图9 隐藏小数字后的支座负筋计算结果
(6)&&&&执行MSteel结构工具箱的“板配筋”命令,个人快捷键BJ,如图10。弹出对话框如图11,点击“绘面/
&底筋”可快速绘制板钢筋,选择钢筋直径和间距后点击“写入”可标注钢筋规格,效果如图12。
图10 MSteel结构工具箱的“板配筋”功能
图11 “板配筋”对话框
图12 板配筋绘图效果
& &以上6步就是利用MSteel结构工具箱的一些功能快速绘制板配筋的所有步骤,对于双层双向配筋时效果非常不错。但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还是老老实实地一个个板跨地画吧(老虎板王此功能强大,Kunsan.Y没舍得花钱买,所以就不介绍了),当然MSteel结构工具箱的“板配筋”功能也是能帮到不少忙的。
二、无梁楼盖
&某工程的无梁楼盖板,板厚300mm,采用YJK计算,软件设置详/article/content/view?id=105。在板施工图中输出有限元网格配筋结果,本文仅给出一个方向的计算结果-Asx,如图13。说实话,看到这图面Kunsan.Y绝逼崩溃的不要不要的,密密麻麻的数字,网格有多少数字就有多少,密集恐惧症患者还需慎入!
图13 无梁楼盖有限元计算结果-Asx
&但现在咱们有神器在手,用MSteel结构工具箱隐去小于通长钢筋面积的数字(假定为900mm2/m),清理图面后效果如图14,其中黄色数字为柱帽板面计算面积,红色框圈出的灰色数字为大于900的底筋计算面积。接下来的工作就轻松的多了,只要在通长钢筋不够的地方另加钢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避免了一个个数字地看(看到眼花缭乱心理变态都看不完),避免出现漏错的情况,而且对眼睛伤害较小。
图14 隐藏小数字后的无梁楼盖计算结果
&通过MSteel结构工具箱插件的运用,大大增加了画图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回看当初接触时看的教学视频(三个多小时的视频,本文最前有链接),有以下几点体会:
(1)温故而知新。再一次被MSteel结构工具箱的强大功能震撼到,也发现太多方便的功能因为平时没用到,所以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所以有时间还是得再看几遍;
(2)发现用本文讲的这几个功能组合起来快速绘板配筋,居然是Kunsan.Y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这些并非需要多深的理论,而需要平时多多留意并且记录下来。
&以上就是Kunsan.Y在板配筋施工图绘制的一点小经验,在此分享。
如有疑问请留言。
或发邮件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板的配筋图怎么看相关
板的配筋图怎么看设计专题简介
本专题为土木在线板的配筋图怎么看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土木在线论坛精心选择与相关的资料分享,土木在线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土木工程垂直站点,聚集了1700万土木工程师在线交流,土木在线伴你成长,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
板的配筋图怎么看
我买了本04的规范 讲板的 但是怎么和我图纸上的不一样啊 主要是标注的不一样啊 请大家给我讲讲 最好能图解!@!!谢谢!1
所属版块:
请问这个图里面的剖面B-B,里面有3根直径为12mm(1H12-05)钢筋,为什么在梁的图里面看不出来呢?是没有画么? 是不是配错了 还是有别的原因呢?
所属版块:
毕业设计,做的图书馆,我用pkpm出板的配筋图,因为很多板都不一样,基本上每块板都逐间布筋,看上去很乱,有没有什么办法进行简化的。PKPM出的图在附件中,希望大侠们给点意见
所属版块:
pkpm的配筋信息怎么看,看不太懂,请指教。4496916
所属版块:
PKPM初学者,导出来板的配筋实在乱,不知道怎么改,求各位路过的教教我。。。或者加我Q,谢谢各位了!
所属版块:
我用pkpm出板的配筋图,因为很多板都不一样,基本上每块板都逐间布筋,看上去很乱,有没有什么办法进行简化的。PKPM出的图在附件中,希望大侠们给点意见 4336563
所属版块:
求单向板双向板配筋详细计算,新手苦逼中求大神只招
所属版块:
图纸简介: 简单的框架板配筋 /other/info_view.gif 附件名:2890870.zip 文件大小:64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所属版块:
蓝图上的梁配筋图怎么看a?知道框架梁 箍筋的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梁的跨度怎么解释不懂? 还有既然说了梁的箍筋,那么梁的底筋和面筋从哪些信息可以看出,除了箍筋数据,下面的数据只有一个时代表底筋 面筋相同? 请分别解释下四张图的意思,谢谢
所属版块:
请问大家是怎么用tspt用板配筋图的?怎么不能导入pm数据呢? 那个自动搜板的功能,不行,很多板没识别出来,没出来的,要自己一个一个的围起来吗?用起来很不方便。 还是直接用PKPM的数据,自己配筋快呢?
所属版块: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704430',
container: s,
display: 'inlay-fix'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5板配筋图识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板配筋图识读
||暂无简介
总评分3.7|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层玻璃换双层玻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