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怎样申请澳门非如何成为澳门永久居民民

  香港,请将我遗忘  在决定离开香港的前夜,我再次登上了太平山顶,看着中环鳞次栉比的霓虹灯倒映在维多利亚湾,我突然感到一股浓浓的怅惘和失落:为自己,也为香港。这里曾寄托着我的青春梦想,豪情万丈而来,悄无声息而去。谁曾经拥有谁?谁又放弃了谁?  上周忙完了搬家,然后离开香港到了深圳新公司报道,身份也从香港居民变成了大陆居民。今年本是我在香港的第七年,按照移民局规定,我可以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虽然只差永久两个字,但代表的却完全不一样。放弃香港身份对我未来的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今的香港肯定不会是我人生的归宿,但是最终决定放弃时,还是有诸多的不舍。  我对香港最初的喜爱来自小时候看的港产片,那个时候真的是香港影视业的辉煌时期,很多影片至今仍是经典,很多香港明星一度影响了我的人生:比如找女朋友,我就会潜意识按照赵雅芝的模子去找,而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中的形象就几乎代表了我对侠客的全部认识。之后的印象就是小时候极其要好的玩伴,举家搬去了香港,当时香港还没回归,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喜悦我至今难以忘记,感觉是中了去极乐世界的船票。多年后我考研到了香港,再见到童年的玩伴时,不知道是时间拉远了我们的距离还是香港社会重塑了一个人,那个当年老爱打架的他,如今成了大家眼中的乖乖仔,见面都只是礼貌性的和我交流,和我保持着一种莫名的距离。最后我们草草见了几面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除此之外,我还是非常喜欢香港,喜欢他城市的整洁,喜欢有素质的市民和各个地方透露出人性化的小细节。  但在香港呆了7年后,我还是决定离开。对于一个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祖辈积累,只有一些梦想和一股子拼劲的年轻人来说,香港于我,真的有一种有劲无处使的逼仄和束缚感。  当我告诉身边朋友我决定离开香港回大陆工作的时候,朋友们没有一丝惊讶,只是叹了口气说到:“哎,又一个。”其实在我们这批学生港漂中,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地域概念和念家情节的,虽然把香港当作自己的归宿是需要勇气的,最起码也要买得起房,但房价在我们的聊天中从来都只是调侃的话题,没有人把这个视为畏途,“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而香港正是这样一个做梦的好好地方:包容的文化,廉洁的政府,精干的公务员队伍,良好的法制框架。但现在,我们讨论的更多话题是回去,而回去的理由各种各样,有回老家找对象的,有买不起房的,有回大陆寻找新机会的,也有纯粹是不喜欢香港的。平时大家聚在一起都会探讨下香港和大陆优势之类的话题,最后总能达成高度一致:要发展,要么去美国,要么回大陆,留香港看不到什么前途。但促使部分人留下的原因,怕也是香港最后的优势。这优势是什么,每个港漂的看法都不一样。  很多人心理上都能接受香港往日辉煌不再,也许早已不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那个远东金融中心,但这些年的衰落速度也足够触目惊心:香港1997年回归时人均GDP是澳门的两倍,但香港GDP17年积累增幅不到四成,如今澳门是香港的3倍。香港回归那年GDP总量是大陆的18%,到2013年已下滑到不足大陆的3%。1997年,北京、上海、广州的GDP之和都远不及香港。如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GDP总量皆已超过香港。据说天津也马上超过了。十年前,香港人均GDP还超过新加坡一大截,如今新加坡人均GDP则达到了5.2万美元,领先香港1.4万美元。  在经济停滞的背后,是人才的流失。我不想引用一些数据,只是在生活中感受到,很多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香港精英,都在慢慢的往外移民,去美国,去加拿大,去澳洲或去英国,我港大的同学,毕业后留在香港的屈指可数。而这些年支持香港发展人才的补充,恰恰就是类似我们这些大陆学生:在大陆,过去到香港读书是一种荣耀,很多时候只有高考状元才可以。但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这样了,我的离开也许只是个案,但会不会无意间代表了很多港漂的态度,香港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在人才流失的背后,是整个香港社会氛围的变坏,给人一种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甚至暮气沉沉的感觉。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香港代表的是朝气,代表的是奋斗,代表的是刻苦。那时大家差得不远,机会也多,只要卖力工作,总能有不错的回报。而现在,随着第一第二产业的消失,香港底层人越来越像条干巴巴的咸鱼,翻身无望。如今,香港贫富悬殊越拉越大,资源被高度垄断,房价越来越畸形,住宅面积越来越小,毕业生起薪几乎十年没有涨过,但物价却越来越贵:用我香港同学的话说,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了。  这种氛围的变坏在职场也有着清晰的感受。我毕业后幸运找了中环的一家外资投行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与香港同事的交往:刚开始一年与他们的交往基本不存在障碍,大家有说有笑。但随着香港经济停滞、外加一些族群冲突言论的炒作与发酵,香港同事几乎是一致对大陆背景同事划出了一道隐形界限。你看不到它的存在,但你能清晰感受到它,感受到那种表面彬彬有礼实际拒人千里外衣遮掩下的防范甚至敌意。这种行为的潜台词非常生硬和冰冷:你不属于我们。  这样氛围导致的结果是:就算我一个人完成了全部门几乎一半的项目,收获的却不是掌声与祝福,而经常是一种集体性的完全无视的不理不睬,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知道,我多少被当做了陆港摩擦的出气筒。每年四倍于香港人口的内地游客蜂拥而至。曾经,他们是香港人眼中的““阿灿”,但是现在,他们是出手阔绰的“土豪”,买LV和黄金,就如同买白菜。用一位香港朋友的话,曾经的穷亲戚跑到自家门口摆阔,这滋味谁受得了。在无望的社会中,曾经港人的奋斗榜样李嘉诚被形容为了挡路者,反而是马云,在传统上一直有着为富者必不仁思想的大陆,被奉为了新一代白手起家的创业导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以我7年的香港经历,将心比心的说,普通香港人是可怜的。工作压力那么大,收入那么少,生活成本又那么高,每天回家还只能和老小三代挤在鸽子笼里,心态怎会平衡?我们过不下去,可以退回大陆。大城市过不下去,可以去小城市。总之中国那么大,总有自己的容身之处。但香港人,他们几乎无路可退。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一些香港学生会出现在占中或者游行的队伍里:如果毕业就意味着失业,那总需要宣泄一下这种心情?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学生上街,都意味着社会本身生病了:学生天然需要做的,是泡图书馆,啃书本,是写诗,郊游,谈恋爱,做各种梦并去实现它。  人在受到外部环境刺激而又无力改变的时候,倾向于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接受外部的任何信息,在我看来,这多少代表了目前的香港。在隐约的恐惧与挥之不去的迷茫支配下,部分港人开始逃避,讨厌涌入的大陆人,讨厌涌入的菲律宾人,讨厌所有的改变,缅怀着被统治却可以过安心日子的曾经。这种心态在中下层香港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就只是因为我说着一口普通话,最近两年我曾在美心、吉野家、百佳超市等无端遭受服务人员羞辱性的白眼和非常明显的敌意,也曾多次在坐出租车的时候听司机一边一脸的不屑,一边用粤语在嘀嘀咕咕——我能听得出他们是在骂人。我想发火,但最后还是忍住了。他们以为我听不懂粤语,但感谢在香港的7年熏陶,实际上我不仅会听,也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我甚至能用粤语把黄家驹的《海阔天空》唱得让土生土长的香港同学甘拜下风——只是我平时还是很固执地说普通话——那是我的母语,来香港前我已经说了20多年了,已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需要改变这种习惯才能得到接受和认同,才能被融入,那是不是说明香港这个社会真的生病了?  但我7年前到香港时真不是这样的。那时,彬彬有礼和助人为乐,在香港几乎是一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我清楚记得刚到港大报到的时候,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但很快我就感受到了香港这个社会的善意与包容:几乎我走到哪里,无论是在校园,还是街头小巷,只要我张开口,就肯定会有人很热情地帮我,哪怕我的普通话他们基本听不懂,他们的粤语我也完全听不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找一个社区足球场,我询问的一个茶肆店主硬是把我一直领到了球场旁边才转头回店里去。所以,至今我都很感激香港,他们帮一个内地过来,举目无亲,且语言不通的内地学生迅速融入了。所以,就算今天我很多次遭受一些莫名其妙的敌意对待,我仍心存感激——只是,这种感激,就真的只是感激,是一种知恩必报的本性,但却再也无法演变为一种认可甚至亲近。  有些东西,如果被打碎了,就很难重新粘合起来——这里就包括了心理上的信任与不设防。这很像香港目前的族群撕裂,实践起来其实很容易,但,有没有想过,这种撕裂需要未来多久的时间,以及多大的努力,才可能重新弥合?  目前的尴尬是,社会中下层只能看见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肯抬头看看远方,不肯改变。少数识大体的精英也只能沦为一枚良币,最终被劣币所驱逐,曾经的“八万五”政策被香港中产阶级否决,曾经有希望引领全球科技行业的数码港愣是被弄成了地产项目。包括上周的政改,都显示了一小部分香港人不愿意改变带来的捆绑后果。  就连香港一直引以为傲的金融行业竞争力,其实都有点老态龙钟、不思进取到无法容忍的感觉——除了中环的办公楼,以及白领们的西装革履仍在昭示着这里曾经是一个金融中心以外,其他软硬件方面其实都已被世界、被大陆甩开了远不止几条大街。不与时俱进,拒绝掉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到最近才开始讨论,人家都美国IPO大半年了。其他还有如本地券商机构极为落后的交易系统(大陆任何一个最三流的券商,其证券交易以及结算系统也好过香港最牛逼的投行),就这样的系统,还收着远远高于大陆券商的手续费率;配股需要自己电话经纪人操作、证券交易每手可能500股,也可能1千股,2千股,3千股、4千股、6千股,你得先查询核实每家公司交易单位到底是多少,然后还要计算你买的股数能不能被3、或者被4、被6整除,然后再去下单;一个实时行情仍要收费的港交所;繁碎的银行间转账……,等等,如果你刚从大陆过去,你会被这些不思进取,落后到近乎石器时代的东西目瞪口呆,你会觉得这套系统的所有设置整个就是为了拒绝你去交易,而不是欢迎你去参与,你也能理解为何迄今港股日交易额只有1000亿。  所有这些都在慢慢却严重侵蚀者香港最引以为傲的金融市场的活力。一河之隔的深圳,如同一个黑洞,把科技创新人才全部吸走。这样继续下去,但如果人民币开始国际化,深圳上海金融业开始腾飞,香港的未来在哪里?  下周开始,我将在深圳这个年轻和有活力的城市开始新的追梦之旅。  无论如何,我祝福你,香港,这个曾经寄托了我青春梦想的城市。  祝福我们未来都好!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不会吧?香港的股票交易这么原始啊?我八年前入股市的时候就能很便捷地在电脑前操作呢,和现在的操作方式没什么的两样,只是现在多了手机操作而已。  
  写得很诚恳,所有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香港也是如此.  没有开放的心灵,就不会有远大的目标.  香港沉沦,咎由自取.
  写得很诚恳,所有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香港也是如此.  没有开放的心灵,就不会有远大的目标.  香港沉沦,咎由自取.
  我觉得他没必要放弃身份啊,拿个香港居民身份,又没有关系啦。
  我有同感,请看  
  香港重回小渔村还早着呢。。。不过楼主七年梦断的怅然若失,生生不息的飞扬激荡,都是你的金色传奇。赞楼主一个。
  很正常啊,人都是逐利的动物,他只是哀叹觉得过去付出都东流水,过去的选择是个错误
  香港地小人多,生活成本高人均占地小难以避免,再加上实行小政府大市场政策,实际是放任资本家垄断市场,造成贫富不均,
  有没人来提醒文章作者,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一经申请成功,永远有效,个人不能放弃。
  香港人长得丑,大街上的香港人,基本上都是些邋遢的烂仔,要么就是个大热天都紧吊根领带的娘娘腔。这个屁眼大的地方,没军人、没硬汉、没运动员,没科学家,没美女,只有一些整天匆匆忙忙谋生计的小市民。看TVB的连续剧里,演了几十年TMD都是几个老丑八怪在哪里做戏。
  ╭(╯ε╰)╮我们社会虽然问题不少→_→但都可在未来随着发展一步步改变~有活力  
  香港身份证变成大陆身份证是不可能的事情。  
  香港就应该回到他应该在的位置上--一个普通地级市。
  所以说,现在港灿会越来越多。
  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看电视也要收费。而且经常遇到饭馆消费金额小不让刷卡的情况,这在大陆是不可思议的  
  一个很垃圾的地方
  香港人:  1.躲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跑到香港的富商、官员家属;  2.七八十年代忍受不了贫穷偷渡到香港的大陆人。
  回复@zgwsly 别特马的编了,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是不能放弃的,是永久的,否则就没有这么多皇民去搅局了。  回复@zgwsly 别特马的编了,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是不能放弃的,是永久的,否则就没有这么多皇民去搅局了。  回复@zgwsly 别特马的编了,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是不能放弃的,是永久的,否则就没有这么多皇民去搅局了。
  港报已经证实,这是真人真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QUORA问答:为什么香港人不喜欢大陆人?
从这里了解印度人对中国的看法
> QUORA问答:为什么香港人不喜欢大陆人?
QUORA问答:为什么香港人不喜欢大陆人?
网友讨论:为什么不喜欢?我并不讨厌他们。我家里的4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所以我不认为13亿人也有同样的行为方式,不能盲目地统一反对。回到你的问题,应该准确地说是来到香 港的中国大陆游客。坦率地说,涌入从香港到南极的世界各地已经不是新闻了。他们受欢迎还是受排斥是各地都存在的问题,香港并不是一个例外。无可否认的事实是香港自2003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非自愿的变化。
来源:/5984.shtml
外文:/Why-do-Hong-Kongers-dislike-mainland-Chinese
我不是香港人,我所认识的香港人都令人愉快,值得深入交往。中国游客涌入香港消费,给当地带来繁荣,这不是坏事呀。
到底有什么可以讲得通的原因让香港人讨厌大陆人?仅供讨论,请不要人身攻击,除非你能提出足够的理由。
Michael Hui:
我并不讨厌他们。我家里的4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所以我不认为13亿人也有同样的行为方式,不能盲目地统一反对。回到你的问题,应该准确地说是来到香港的中国大陆游客。坦率地说,中国游客涌入从香港到南极的世界各地已经不是新闻了。他们受欢迎还是受排斥是各地都存在的问题,香港并不是一个例外。
无可否认的事实是香港自2003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非自愿的变化。(更准确 地说是自从1997年,但是2003年之前中国大陆人必需参团进入香港,所以双方的互动比较有限。)每年有3500万人涌入小小的城市,当然会引起一些想 法,针对这些游客的复杂想法。我相信香港人在此中有所收益,旅游产业的确产生了许多就业岗位和商业机会,但也有一些损失。下面是部分比较大的损失:
1,购物:从面馆到银行的当地商铺,把宝贵的底商位置让给珠宝和手表柜台,目的是吸引游客。香港人不得不改变购物的习惯,躲开游客密集的购物区,比如尖沙咀和铜锣湾。
2,交通:港铁每天从早8点到晚11点都拥挤不堪,当地人只好与游客挤在一起(矛盾因此而生),或者改用其它交通方式。
3,育儿需求:由于不敢使用中国生产的育儿产品,很多中国大陆人来香港的目的就是为了购买其它国家生产的这些产品。因此,有限的婴儿奶粉库存引起了香港有孩子家庭的恐慌。
4,房地产市场:最严重的问题(当然有人不同意)是房地产市场。人们认为中国大陆的买家让房价达到历史最高点,很多香港人面临严重的住房需求。
中国的俗语“衣食住行”表明了人的基本需求。如果一个人不能直接从游客中受益,而且还在购买服装、食物、住宅和交通方面受到影响,就不免产生负面情绪了。
我想这是一个商业城市的必然命运:有人赚钱,有人支付代价。
Logan Yang:
我从一个中国大陆到香港大学来读书的学生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遇到的大部 分香港人都非常友好、热心,无论他们有什么背景,教授、学生、医生和护士,或者仅仅是街上的普通人。我并没有感到自己被排斥,这一点我很感谢,这是我热爱 香港,把它作为第二故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相信,这种包容性是一座城市成为理想移民场所的重要因素。同时,我认为侮辱大陆人的抗议者仅仅是少数香港人。
我来自北京。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从不认为外地人不应该进入北京。直 到近年来,出现了太多的不文明行为,外来人口直线上升,让人们无论通过哪种交通方式都动弹不得。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汹涌而来的外地人的负面影响,自然会 不高兴,无论这些人是游客还是移民。一座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其局限性,一旦平衡被打破,要么导致生活倒退,要么被迫强制产生一个新的平衡。
用教育来举例。有人说香港80%的高校学生都是大陆人,香港学生被剥夺了接受 高等教育的权利。几年前,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自己不想,整年也说不上一句广东话。我可以用英语和教授交谈,与周围的几百名大陆学生交往。的确,这就是 香港高等教育的现状。如果你问我这对香港学生是否公平,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大陆学生更聪明、学习成绩更好,比当地学生能取得更高的考试分数。这仅仅是因 为他们是大学学校中的精英,大陆的精英学生总数或许和香港的总人口数量差不多。而且,大陆学生要支付更昂贵的学费。但是,如果香港对所有聪明的学生都敞开 大门,本地学生的确有没有接触高等教育的机会了。我完全同意香港政府应该给本地学生留有足够的机会,但是究竟要设置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很难说,这是争执最 激烈的问题之一。
改变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城市来说都是痛苦的。在北京,我不会仅仅因为外来者让我 的生活品质下降就攻击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居住的场所,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这不是由我,或者由任何人来决定的,是应该由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和民意制定 移民、教育和旅游等政策。确定的是,无论如何会有一个限制,要兼顾法治和公平,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计划。
Richard Warfield:
你说提出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香港人讨厌大陆人”,而是“香港人讨厌大陆游客在香港制造的混乱”。
每年有5000万大陆游客前往香港,政府最近预测,这个数字在9年内将上升到1亿。做个形象的比较,法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它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是8300万(整个国家!)。
数量庞大、急速增长的游客所造成的效果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和公共交通设施里,以及零售模式的改变。(远离本地化的商铺和餐厅,用奢侈品迎合大陆游客。)
尽管一些人从汹涌而来的游客身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尤其是奢侈品牌和房东),但有很多人觉得遭到了不公平待遇。
标签: , , ,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门永久性居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