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卢崇汉火神派中医医案治疗尿毒症案例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上架时间:
&&&&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擅用附子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学术特色十分鲜明。为发掘医学流派编者收集了20位火神派名家的270个精彩案例.展现了他们丰富各异的临床特色,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风格独特,疗效突出的名医案例,并进行了精彩的诠释。本书是作者《中医火神派探讨》一书的姊妹篇选案精严,评析确当予人启迪.不仅可传承和发扬火神派的精髓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医各家学说和基础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界人士、中医爱好者和中医院校的学生阅读。目录:
&火神派概述1
&  (一)火神派释义1
&  (二)关于火神派的评价6
&  (三)注重扶阳,擅用姜附9
&一、吴佩衡医案15
&  1.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白通汤加肉桂(一)17
&  2.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白通汤加肉桂(二)18
&  3.肺脓疡重症——回阳饮(四逆汤加肉桂)20
&  4.阴证误下救逆——回阳饮22
&  5.寒闭——回阳饮22
&  6.瘟疫病阳极似阴证——白虎承气汤23
&  7.牙龈出血——潜阳封髓丹加味24
&  8.虚火牙痛——潜阳封髓丹加味25
&  9.小儿目赤肿痛——附子甘草汤加生姜26
&  10.乳腺炎——白通汤加味26
&  11.伤寒病阴盛格阳证——白通汤加味27
&  12.少阴咽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9
&  13.少阴头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0
&  14.乳腺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1
&  15.目赤肿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32
&  16.虚劳咯血——甘草干姜汤加附子32
&  17.经行血崩——回阳饮加味34
&  18.鼻衄——参附汤加味35
&  19.妊娠胎漏——四逆当归补血汤加味35
&  20.经行血崩——回阳饮加人参36
&  21.风湿关节痹痛——四逆汤加桂枝、细辛、茯苓37
&  22.胸痹心痛——四逆汤合瓜萎薤白汤加肉桂37
&  23.痰饮咳嗽——小青龙汤38
&  24.孕妇哮喘——小青龙汤加附子39
&  25.童子痨——小青龙汤加附子39
&  26.脘腹痛——四逆苓桂丁椒汤40
&  27.虚寒胃痛——吴茱萸四逆汤加味41
&  28.血栓性静脉炎——四逆汤加味42
&  29.胁痛(肝炎)——茵陈四逆汤加味42
&  30.慢性胆汁性肝硬化——四逆茵陈五苓散加减43
&  31.肝硬化腹水——四逆五苓散加减44
&  32.慢性肾炎合并腹水——四逆五苓散加减45
&  33.石淋(肾结石)——四逆汤加味46
&  34.厥阴病缩睾证——当归四逆汤加味47
&  35.经闭——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加味47
&  36.气虚便秘——温脾汤加味48
&  37.痰喘咳嗽兼气虚便秘一真武汤加味49
&  38.麻疹误服表凉药转阴证——白通汤49
&  39.麻疹变证——四逆汤加肉桂、茯苓50
&  40.麻疹危证——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51
&  41.麻疹后转“肺炎”虚寒重症——四逆汤加苓、桂、丁、夏52
&二、范中林医案54
&  1.少阴证偏枯——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减55
&  2.少阴证头痛——白通汤56
&  3.少阴证虚喘——四逆汤加味57
&  4.少阴证哮喘——四逆汤加味57
&  5.少阴证咳嗽——真武汤加减58
&  6.少阴证淋病(前列腺炎)——四逆汤加肉桂59
&  7.少阴证经闭——茯苓四逆汤加味60
&  8.少阴证不孕——真武汤加减61
&  9.少阴证胎黄——通脉四逆汤加味62
&  10.少阴证真寒假热一通脉四逆汤加葱白62
&  11.少阴证虚损——四逆汤、真武汤加减64
&  12.少阴证下利虚脱——通脉四逆汤65
&  13.少阴证气厥——自制坎离丹66
&  14.少阴证寒厥——四逆汤加人参67
&  15.太阴少阴证虚劳——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68
&  16.太阳少阴证胸痹一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69
&  17.太阳少阴证瘿病——麻辛附子汤加味70
&  18.太阳少阴证头痛——麻辛附子汤加味71
&  19.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麻黄附子甘草汤72
&  20.少阴证喉痹一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74
&  21.少阴证喉痹——四逆汤加味75
&  22.少阴证舌强——四逆汤76
&  23.太阳少阴证鼻衄——麻辛附子汤加味77
&  24.少阴证鼻衄——四逆汤78
&  25.太阴少阴证崩漏——甘草干姜汤合麻辛附子汤78
&  26.太阳证风湿——桂枝附子汤79
&  27.太阳证风寒湿痹一甘草附子汤80
&  28.太阳证历节病——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81
&  29.厥阴证骨痹——当归四逆汤82
&  30.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一当归四逆汤84
&  31.厥阴证头痛眩晕(梅尼埃综合征)——吴茱萸汤85
&  32.厥阴证肠澼(急性痢疾)——乌梅丸85
&  33.太阴证泄泻——四逆汤,理中汤86
&  34.太阴证水肿——附子理中汤加减87
&  35.少阴证哮喘——小青龙汤加减88
&  36.少阴证心悸——桂枝甘草汤加附子89
&三、祝昧菊医案91
&  1.外感——温散、潜镇、和中94
&  2.伤寒——温散、和中、降逆95
&  3.伤寒——温潜辛化96
&  4.湿温——温潜辛化96
&  5.湿温——温潜辛化97
&  6.伤寒神衰——温潜辛散97
&  7.伤寒神衰——温潜辛散99
&  8.伤寒坏症——温潜补益100
&  9.哮喘——温散潜降合以化痰100
&  10.哮喘——小青龙汤加味101
&  11.肺风——温潜辛开101
&  12.下虚痰饮——小青龙汤加附子、黑锡丹等101
&  13.咳嗽痰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附子102
&  14.悬饮——二陈、三子养亲汤加附子102
&  15.狂症——温潜、豁痰103
&  16.失眠——温潜、补肾103
&  17.骨痨——温潜、补肾104
&  18.心肾两亏——温潜、补肾104
&  19.早衰——大补元煎加味105
&  20.疮肿——温补托毒105
&  21.哮喘——当归生姜羊肉汤106
&  22.蓐劳——当归生姜羊肉汤107
&  23.厥症——资寿解语汤(温清潜化)107
&  24.鼻衄——温补潜降108
&  25.咳嗽痰血——温潜、降气、止血109
&  26.咯血——温潜止血109
&  27.胸痹一温化通阳,宣痹110
&  28.鹤膝风——阳和汤加附子110
&  29.痹症——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111
&  30.痹症——当归四逆汤加味111
&  31.痛经——真武汤加味111
&  32.痛经——少腹逐瘀汤加减112
&  33.黄疸——茵陈术附汤加味112
&  34.肝肿——逍遥散加附子等113
&  35.单腹胀——真武汤加味113
&  36.水肿——五皮饮加味113
&  37.休息痢——温中化滞114
&  38.泄泻——扶阳益气,兼固脾肾114
&四、唐步祺医案115
&  1.高热——白通汤加童尿116
&  2.心房颤动——补坎益离丹117
&  3.咯血——甘草炮姜汤118
&  4.Ⅱ因干口糜——甘草炮姜汤,四逆汤118
&  5.口腔溃疡——炮姜甘草汤加桔梗:附子理中汤:潜阳丹119
&  6.鼻窦炎——姜桂汤119
&  7.复视——麻黄汤加味120
&  8.贲门癌——附子理中汤加硫黄等120
&  9.肺癌——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120
&  10.头痛——四逆汤;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白通汤122
&  11.臌胀——四逆汤加肉桂122
&  12.臌胀——四逆汤加肉桂123
&  13.胃痛——小半夏汤;麻桂各半汤;大黄附子细辛汤123
&  14.石淋——五苓散加肉桂124
&  15.痹症——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124
&  16.小儿慢惊风——附子理中汤加砂仁、半夏、琥珀125
&  17.中风偏瘫——四逆汤加味125
&  18.虚劳——四逆汤:白通汤126
&  19.谵语一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127
&  20.月经先期——附子理中汤127
&  21.崩漏——甘草炮姜汤;附子理中汤128
&  22.经行后腹痛——附子理中汤合当归补血汤128
&  23.白带——附子理中汤加味129
&五、李可医案130
&  1.肺心病心衰合并脑危象急性肾功衰竭——破格救心汤合小青龙汤132
&  2.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破格救心汤大剂134
&  3.布鲁杆菌病急性心衰——破格救心汤合瓜蒌、丹参剂135
&  4.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破格救心汤合瓜萎、丹参剂137
&  5.胃溃疡大出血——旋复代赭石汤合吴茱萸汤,破格救心汤138
&  6.暴崩休克——破格救心汤合当归补血汤138
&  7.肺结核合并肺心病(戴阳危证)——参附龙牡救逆汤合来复汤139
&  8.风心病合并冠心病——炙甘草汤、参附龙牡救逆汤、丹参饮合方140
&  9.无热惊风成痿——参附龙牡救逆汤合来复汤当归补血汤141
&  10.阴盛格阳——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142
&  11.重症呃逆——四逆汤合吴茱萸汤143
&  12.咽痛寒证兼齿衄——四逆汤143
&  13.咽痛寒症——四逆汤加桔梗、益智144
&  14.足心发热怪症——四逆汤145
&  15.口舌疮顽症(复发性口腔溃疡)——四君子汤加肾四味等146
&  16.齿衄(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四君子汤合都气丸加味146
&  17.口舌溃疡——附桂八味丸147
&  18.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148
&  19.鼻不闻香臭——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151
&  20.过敏性鼻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151
&  21.寒邪直中少阴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仙汤去知柏加肾四味152
&  2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乌头汤153
&  23.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硬皮病——加味乌头汤154
&  24.风心病垂危——温氏奔豚汤加味155
&  25.高血压——温氏奔豚汤加味157
&  26.肺心病奇症——温氏奔豚汤加味157
&  27.噎嗝重症——温氏奔豚汤159
&  28.梅尼埃综合征——温氏奔豚汤160
&  29.肠痉挛——温氏奔豚汤大剂161
&  30.伏寒奇症——温氏奔豚汤大剂162
&  31.缩阳症——温氏奔豚汤加味163
&  32.痛经——温氏奔豚汤164
&  33.目疾过用苦寒致变——温氏奔豚汤加肾四味165
&  34.三叉神经痛—一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165
&  35.复发性口腔溃疡——引火汤加肉桂167
&  36.贝赫切特综合征——引火汤167
&  37.舌衄——引火汤加肉桂168
&  38.舌疮痼疾——引火汤加肉桂169
&六、卢崇汉医案170
&  1.前列腺增生——真武汤171
&  2.暴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172
&  3.暴聋——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173
&  4.暴盲——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173
&  5.牙髓炎——扶阳安髓止痛汤174
&七、补晓岚医案176
&  吐血——四逆汤加味176
&八、徐小圃医案177
&  1.湿温——桂枝汤加味178
&  2.湿温——黄连阿胶汤加味178
&  3.暑热——清上温下,佐以滋固178
&  4.暑热——清上温下,佐以芳化179
&  5.暑热——清上温下,佐以固涩179
&九、周连三医案180
&  1.疔毒——真武汤加麻黄180
&  2.疔毒——真武汤加麻黄181
&  3.脱疽——真武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181
&  4.肠痈——薏苡附子败酱散182
&  5.癫狂——茯苓四逆汤加味183
&  6.虚寒眼疾——茯苓四逆汤加味184
&十、朱卓夫医案185
&  1.伤寒坏证——益元汤186
&  2.消渴——附子理中汤加天花粉186
&  3.伤食——附子理中汤合大承气汤187
&  4.白喉——镇阴煎187
&  5.麻疹变症——附子理中汤加黄芪、当归188
&十一、傅梦商医案
&  脾虚——附子理中汤加味189
&十二、刘民叔医案
&  胃癌吐血——黄土汤190
&十三、陈耀堂医案
&  1.戴阳证——白通汤加味192
&  2.风温变证——参附龙牡汤加味192
&十四、李彦师医案193
&  1.宫寒不孕——当归生姜羊肉汤加附子193
&  2.久泻——附子粳米汤合大建中汤合桃花汤193
&  3.痛痹——乌头汤合甘草附子汤194
&十五、王子泉医案
&  1.寒湿咳喘——四逆汤加味196
&  2.ot侯科危症——四逆汤加味196
&  3.风湿所致高血压病一四逆汤加煅赭石、珍珠母等197
&十六、桑景武医案
&  1.糖尿病——真武汤200
&  2.糖尿病——真武汤加减200
&  3.糖尿病——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201
&十七、王德光医案
&  1.颈椎病——乌头汤加减202
&  2.长期发热——右归丸加二仙汤203
&  3.高血压——育阴潜阳法加附子204
&十八、李统华医案205
&  1.结核性胸膜炎——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味206
&  2.高血压——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减206
&  3.化脓性扁桃体炎——四逆汤合六安煎加味207
&  4.咳喘——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味207
&十九、周康医案208
&  1.精神分裂症——桂附壮阳汤208
&  2.精神分裂症——桂附壮阳汤209
&  3.精神分裂症——桂附壮阳汤;四逆汤加肉桂210
&二十、张存悌医案211
&  1.口疮——潜阳封髓丹加味212
&  2.口苦口臭——潜阳封髓丹加味212
&  3.咽痛——潜阳封髓丹加味213
&  4.眼睑肿胀——桂枝汤合封髓丹加附子214
&  5.痤疮——潜阳封髓丹加味214
&  6.痤疮——潜阳封髓丹加味214
&  7.痹症目赤——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215
&  8.头痛——潜阳封髓丹加味216
&  9.头痛——温氏奔豚汤合吴茱萸汤216
&  1O.头痛痹症——麻辛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217
&  11.头痛——附子理中汤加味217
&  12.眩晕——温氏奔豚汤加味218
&  13.眩晕——温氏奔豚汤加味218
&  14.三叉神经痛——引火汤加味219
&  15.心悸——桂枝汤合真武汤加味219
&  16.心悸——桂枝汤合升陷汤加味220
&  17.心悸——桂甘龙牡汤合升陷汤加味220
&  18.脐周疼痛——乌梅丸220
&  19.胃癌术后复发一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味221
&  20.奔豚气——温氏奔豚汤221
&  21.腹胀——补中益气汤加味222
&  22.腹痛——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加味222
&  23.泄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223
&  24.泄泻——附子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味223
&  25.泄泻——附子理中汤合四逆散加味224
&  26.便秘一济川煎合附子理中汤加味224
&  27.便秘——补中益气汤加味225
&  28.便秘——乌梅丸加味225
&  29.便秘——引火汤226
&  30.齿衄——附子理中汤加味226
&  31.肌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回阳饮合当归补血汤加味227
&  32.血尿——潜阳封髓丹加味228
&  33.血性胸腔积液——四逆汤加味228
&  34.便血——理中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229
&  35.便血——黄土汤229
&  36.崩漏——甘草炮姜汤合安冲汤加味230
&  37.崩漏——甘草炮姜汤合升陷汤加味230
&  38.肌肉跳动——真武汤加味230
&  39.水肿——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31
&  40.虚劳——四逆汤加味231
&  41.低热一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32
&  42.低热——柴胡桂枝汤加味232
&  43.低热——附子理中汤加味232
&  44.汗证——桂枝加龙牡汤加味233
&  45.腰痛——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加味233
&  46.痹症——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加味234
&  47.慢性前列腺炎——四逆汤加味234
&  48.慢性前列腺炎——当归四逆汤加味235
&  49.阴疽痹痛——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阳和汤235
浏览量:65
浏览量:66
浏览量:66
浏览量:67
浏览量:67卢崇汉三个养生保健秘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卢崇汉三个养生保健秘方
上传于||文档简介
&&火​神​派​代​表​卢​崇​汉​医​生​推​荐​的​养​生​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关于李可及火神派的冷思考
关于李可及火神派的冷思考
【注】坚持阴阳为纲,辨证论治。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益阴破阳。
这两年火神派确实挺“火”的,可谓“正中医之脊梁,捍杏林之威望”,仿佛自古以来经方治大病,重剂起沉痾的传奇再现人间,我对李可及卢崇汉、刘力红诸位火神派当红人物亦钦慕有加,悉读诸位大作之后也曾效仿书中的诊疗方法予几位类似于“心阳衰微及命门火衰脾阳不足”的患者处方开药,虽对方中川附,半夏等大毒药物在使用上也非常担心,但看到诸位病案中的惊人疗效,便认为这般用药应是有理的,于是便放开手脚大胆处方,欣快之余也认为自己有成为一方名医的希望与机会了。
但在暗自窃喜之后不久这几位用了大剂回阳救逆类药物的患者却出了问题,大都反映在用药期间反而心慌胸闷等症状加重了,倒是在在停药之后不良症状有所缓解,更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姐在用药期间突发急性左心衰,幸亏家人发现,及时送院抢救才未出现意外,唏嘘之余不免后怕。幸亏这些患者都是些老病号,疾病发作似也平常,如若不然,可想我也不能在这里“冷静”的回味了。
如是这般,在经历了这几次失败之后我也便将这些所谓的效方、验方束之高阁了。但在今日看到一个网友的帖子又是关于李可的话题,亦是类似同感,特转录如下:“今日上午李可老中医来我院查房,患者是一个49岁男性,为结肠癌术后2年,在外院已化疗9次,目前有双肺及全身多处骨转移。症见:气喘,活动后尤甚,畏寒,全身多处骨痛,服美施康定120mg q12h而不能止,纳眠差,大便粘滞不尽感,每日3-5次,小便调。舌淡,边有瘀斑,六脉沉细。
李老认为其久病正气亏虚,寒邪内阻三阴,少阴肾气不藏,重在温暖脾肾,方如下:北芪120 制川乌30 炙甘草60 黑大豆30 防风30 细辛45 红参30(另) 白术90 干姜90 生姜45 大枣20个 白芍45 蜂蜜150 茯苓90 制附片45 当归50 山萸肉90 肉桂10(后下)上方加水3000ml,文火浓煎到300ml,分3次服,之后每日将细辛、附子加量10g,直到150g 为止。洋洋洒洒18味药,让我真的见识了“中医大家”的风采,不过主任尚未发表意见是否原方照用,具体疗效请见续后报道……”
虽不知这位同行在哪里工作,但其字里行间也脱透出了对此方的担忧。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会不会这样开方子,在自家人生病的时候会不会这样开方子,他这样开方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哗众取宠,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开这样的方子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估计在当今中医界没有一个人敢这样开方子(对了还有一个,是李可老先生带出的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不管有没有效,都可以起到吸引大众眼球的目的。二、如果辨证思路没有错,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因为用量大,药力自然猛,这是必然的。
但是,李老先生忘记了他针对的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病,用如此猛药,即使获得暂时的疗效,甚至疗效显著,也必定给患者身体造成潜在的损害。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金庸在他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写的张无忌给常遇春疗伤的情景,由于张无忌初入医道,只知医病,不知活人,给常下的药量过重,胡青牛说他这个方子虽然有效,但是必定折常的寿命,果然常遇春年四十而暴亡。我们且不说这是个小说中的情节,也不论金庸先生对中医的感悟有多深,但是金庸先生一个小说家也晓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晓得毒药用量过重必然伤人于无形的道理。为什么被喻为中医界奇人的李可老先生却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我看张仲景先生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也会羞的无地自容吧。
纵看中医历史长河可谓名医辈出,人才济济,但是用药不至于离谱。李东垣先生处方用药不可谓用药不多,但是其只是所用的药味多,用量却是少之又少,许多佐使药用量只有数分。叶天士老先生可谓是用药轻灵的代表,无论是新病,还是痼疾,很少见其数十味之方,一剂数斤重之量,叶老用药的经验不丰富吗?叶老对药性的把握不大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些名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治病首先要活人,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近代名医蒲辅周先生在他的医疗经验集中写到,他到中年才明白李东垣、叶天士为什么用药那么轻,因为病人的身体本身就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受限,甚至不全,运化食物就有困难了,何况是药,用量太大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加重了脾胃的负担,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治病要以顾护病人胃气为先,在此基础上用灵用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君不知是药三分毒乎?何况附子、川乌这些有毒之品。
说到用药量大者,名医也不乏其人,我认为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数傅青主、陈士铎两位。但是两位用药的量虽然大,但也不失灵巧,当大则大,当小则小,同一方中君药有的用至数量,佐使之药仅用数钱或数分。并且其用至数量的君药大多是性和、无毒、可以久服之品,如熟地、金银花、白术、山药、茯苓、人参等药。从不见在一方中无君臣之分,悉用至两。
笔者自认为对各家学说略知一二,但是象李可老先生这样用药的,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对了,还有他那个傻徒弟刘力红博士)。李老先生这样喜用附子,应该属于温补派,但是温补派的代表张景岳老先生看到李可老先生的方子估计也会说后生可畏,“火神爷”郑寿全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估计也会激动的从棺材里跳出来。笔者读过郑老先生的《医法圆通》,也很佩服其善用温补,但是郑先生是当补则补,绝对不是人人都要用温补(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
我也很赞同在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很讨厌因为学术问题实施人身攻击。也因为陈修园先生对李东垣进行过人身攻击,好长时间不读陈老的书,虽然现在也读了一些,感觉陈修园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对中医有其独到的见解,为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很是不幸,今天我对刘力红博士进行了人身攻击,首先向你表示歉意,但是我没有改变我的表达方式。
刘博士以一本《思考中医》在当今中医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无数眼球,使许多学子又燃起了对中医的兴趣,起到的这些作用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思考中医》中错漏百出,自相矛盾。在这里我就不说这本书了,已经有许多专家对这本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有兴趣的可以翻翻三月份的中国中医药报,有个学者(我记不清名字了)对该书进行了指正,写的不错。在这里我只是想说说刘博士的临床水平。
刘博士在中医理论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见解,有过人之处,但是其临床水平在下就不敢恭维了。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次经方学习研讨班,邀请了刘博士,笔者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刘博士的讲座,说句实在话,听完后感觉一般。这无所谓,陈景润先生不也是一肚子学问讲不出来吗?那个时候刘博士刚刚跟李可老先生学习了几天,我感觉刘博士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在李可那里学到了一个方子“潜阳丹”,在他的讲座上对李老先生可畏是推崇备至,简直当成了是圣人(从那里我知道了李可)。
讲座以后,还请刘博士进行了会诊。看了四个病人,一个是门诊的心绞痛的患者,读了刘博士的《思考中医》,对刘的理论和刘本人推崇备置,因此听说刘来讲座就慕名而来,花了二百块的诊金讨到一个方子;一个是一附院的医生,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时而升高;两个是一附院的住院病人(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个病人开了三个潜阳丹,糖尿病那个病人开的是真武汤。开的方子俨然李可老先生再现,每味药的用量都在30g以上,附子用到60g。开完方子以后,给我的感觉是刘博士已经迷失了自我,他的脑子里除了李可和潜阳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对了,在讲座上刘博士还说,在来的火车上他的研究生给一个乘客开了潜阳丹,真是一师之徒呀)。
后来,病房里那两个病人都没有吃他的药,因为主任都不敢在他的方子上签字。那个心绞痛的患者吃完药当天就住进了一附院急诊科,因为突发晕厥、心脏骤停,在急诊住了将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点没有装起搏器。本院的那个医生倒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症状没有改善,转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药。呜呼!刘博士呀,你太可爱了,你怎么咬住“潜阳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患者不可过用热药吗?你难道就没有读过王旭高先生对治疗肝病的论述吗?你没有学过一贯煎吗?不知道治肝以养肝阴、调肝阳为首要吗?附子用到45g,嗨!我们中医未来的泰斗……
我写了这么多并不是仅仅对李可、刘力红担心,而是为我们的广大中医学子担心,现在李、刘的学说已经被传为了一个神话,我不仅想起了几年前的《发现黄帝内经》和胡万林,那个事件给多少人带了希望,又给多少人带来了痛苦呀!今天又出了《思考中医》和李可,虽然二者不同,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呀!
《内经》中说: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中医的精髓是在调和平上,而不是一味的蛮补。
圣人张仲景说: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也许老师没有给你仔细讲过,也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其中却包函着中医理论的最高境界,渴欲饮水,表明了患者体内津液亏损,因为缺少了才有这个欲望,少少与饮之,讲的是治疗的方法,其欲饮则予其饮,但是要少少,不可过多,为什么呢?担心其疾病初愈,脾胃的运化功能欠佳,水停为饮。令胃气和则愈,这是讲的目的,这句话的重点在“和”上,这正是《内经》中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具体体现。在临床上无论针对什么病人,用何种疗法,都应该依次为标准,为目的,为准绳。仲景治病用水尚且这样谨慎,何况是用附子、大黄等有毒之品。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对《伤寒论》的见地已经到达了大师级高度的刘力红博士,对仲圣的这句话如何理解?也不知道仲圣看到刘博士这个传人的方子有何感想。
笔者认为祖国医学的精髓是和,是调。过寒、过热、过攻、过补都不是祖国医学的真谛。我们在历史上吃这个亏已经不少了。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的兴起是为了纠正局方的温燥之弊,张从正倡汗吐下三法是因为时医补法盛行,生灵含冤,薛己、张景岳等倡温补流弊无穷,叶天士才作《景岳发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希望后学末导覆辙,中医是神奇的,也是平淡的,神奇是因为其疗效,平淡是因为其方法。不要刻意去追求方子的奇特,不是谁的胆子越大、谁敢开附子就是好的医生,而是谁能在损害患者身体最小的情况下治愈疾病才是好医生。学好中医没有什么捷径,好好读书,好好临证,多思考,多总结才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 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
地点:广西中医学研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时间:日下午参加人员:刘力红老师及热爱中医学的其他老师及其同学
&&&刘老师:今天下午人比较多,多通知两三个人,这么多人,很好的事情,说明很多人想学好中医,第一节课时已谈到李可老中医,现在他就坐在我们面前,就请李老聊一聊学习《伤寒论》的体会。&&&&李老:我学中医是自学,特殊机缘走上这条路,根砥浅,不像大家受到系统教育。23岁自学中医,6年以后记了些方,只会对号入座,有时效果不好也闹不清什么回事。请教老中医,他们告诉我,中医的出路在《伤寒论》,于是开始自学《伤寒论》,从学方开始,麻黄汤系列,麻黄附子汤,麻桂各半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好些东西似懂非懂,但治病情况有所改变,以前拿方套人,现在各种各样的病放在六经中去考虑,妇科、儿科都是这样,进步一点。后三年治过心衰病没救活,四逆汤治现代讲的心衰,可以说是医圣留给后人的法宝,可以抢救危重病人,关键在剂量,里面关于“附子定量9克,先煎两小时”,以前没有,后世加上去的,所以考虑是剂量出了问题。注解看了不少,没有谈剂量,只有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中记有一个病案:有病人久治不愈,伤寒论上原方原量,一剂药三次服,两次时已豁然而愈,感慨很多。晋时离汉,好几百年,战乱散佚,王叔和整理出《伤寒论》《金匮要略》,现在看来剂量怎么用,没有定见。明代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得原序中指出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他当时有权威,提得建议都接受了。距今407年,还是原样,这个量治不了病。除非你功底很深,辩证准,但是没有一剂止,二剂愈的效果。经方治病非常神奇,历史上《伤寒论》治病概貌。古代临床家著作中剂量是不传之秘。&&&&在甘肃救活的第一个心衰病人,昏迷,四肢厥冷,脉是摸不到了,血压也没了,用了30克附子,用开水来熬,前10分钟有点药效就开始灌,加到150克,7小时后病人睁眼,150克基础上另取一剂,后又活了十多年。&&&&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的种种度量器,上海的柯雪帆教授进行了实际称量,汉代的一两=15.625克,汉代的一升=200ml,好些具体称量方法。让大家知道用大剂量是有根据的,因为这些已经告诉我们《沙麻木》的实际剂量。这是个契机,只有柯雪帆,他已经70多岁了。以这个剂量加减复脉汤治脉结代心动悸有很好的疗效,但全国无动于衷。除了邓老和军医大学一位教授对此进行思考肯定以外,绝大多数对我的提问,就像是考学生一样。从李时珍老人算到现在,编中医教材40多年,中医界没有把机遇抓住。让大家提高信心,学了就要用。
刘老师:关于剂量,柯雪帆教授编的《伤寒论》选读附录有。&&&&学长提问:李老,一般是用生附子还是炮附子?&&&&李老:炮附子。&&&&刘老师:生附子的力量更大,很难买到。&&&&李老:关于四逆汤几十年实践后,破格救心丸一副药500克,实际运用过程中有用到750克的。附子毫无疑问有毒,医圣非常明确,每味药都有注,生附子一枚破八片,有毒,破开后煮的效果要大得多,张仲景当时明确时有毒的,利用毒性,阳气衰亡时,附子毒性就是救命仙丹。近代光看到毒性,没有看到对面,针对寒症。若是热,就算是夹热,10克也危险,大家在思想上明确,破格救心丹,确实是三阴症,可大胆使用。&&&&学长提问:急救回来的病人活得怎样?&&&&李老:一般可活很多年,恢复体质进行调养。&&&&刘老师:以往我也是这样思想,疑难重病很危重时,请西医上呼吸机,强心药。大家读到《思考中医》25~26页,说中医强调治未病,使冠心病不发生心梗,如果发生了心梗,张仲景在世,也是请送医大,不送附院。想来是自己见解不行,中医可以起死回生,李老几十年经验彻底打破了我的见解,他抢救过无数心衰的病人,这样的经验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信心尤其重要。这有位陕西的同学,有位新加坡的同学提出向我学医,开始拒绝,不是我保守,是怕误了你们,我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没有经过真实的关卡,底气不足。全国都有很多信,提出拜我做师父,统统拒绝,是怕误了他们。我能像李老这样,有多少,要多少,可以为中医出一点薄历,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医,研究中医。这一关不过,我不敢。李老经验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树立信心,珍惜这个机会。往往在羡慕别人的机会,大家都有机会。&&&&李老:他刚才讲得非常谦虚,不过中医现在逐渐衰弱,其实中医那套东西,各种急症能治疗,这些书里都讲过。我在农村,生活各方面困难,有病都拖着,一发病就是九死一生,不救就死了。《伤寒论》的剂量1981年考古,柯雪帆发表结果,公布结果好几年,心衰的救治才出来,机遇非常重要,中医复兴的机遇错过了。现在,医学界有四平八稳的想法。在晋中地区就比较重视,急诊找中医,170个病人,西医发了病危通知书,不抬回家就火化,我们那里的人特别怕火化。有个老师“颜××”在高原地区工作几十年,得了心脏病,平均半年住在医院。95年月3月份,他再次发生心衰,当地最高水平西医认为无希望,家属不死心,从省医院请,没办法,抬出来后,我开始插手治疗,三剂破格救心汤600克附子,三天后下炕。因为他没有儿女,很悲观,告诉他配药调养,他也没有做,隔了三年,一次重感冒,我不在家,没救回来,本来可以活很长时间。&&&&学长提问:李老,在您抢救过程中有没有就得了的界线?&&&&李老:我也不知道,尽量努力就是。七怪脉,出现了古代认为死症,如雀啄,釜沸也有救活的。治一个病人,是大高个农民,装卸工,心肌炎也没有办法治,没钱,吃两顿饭够呛,心脏巨大,压迫整个胸腔,住进我弟子开的医院(台湾回来的,通过统战部、卫生局批准开的),病人嘴唇黑的,脸上有雾气,脉搏快,喘,根本不能动。200克附子加麝香,隔一个小时加200克,加到750克附子,他自己家属反复煎,4天后醒来,有一千多元医药费,我告诉弟子免了他的钱,如果他有钱吃培元固本,是可以带病延年的。&&&&学长提问:有没有亡阴的呢?&&&&李老:亡阴概念较模糊,妇科大出血,阴损及阳,阴阳相互依附,阴没有了,阳也没有了。破格救心汤刚用时,给他回阳后,维持时间短,要反复大剂量用。河北有位张锡纯,他的经验很宝贵,重用山茱萸。
来复汤的组方: 山萸肉60g、生龙骨粉30g、生牡蛎粉30g、生杭芍18g、野台参12g、炙甘草6g。
主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见一端,即宜急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极虚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俯相依,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寒热往来,为有寒热鼓多汗。萸肉既能敛汗,又能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
提到外感病,或者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大伤后阴阳气血脱失得厉害,出现的症状,寒热往来,本是少阳,实是肝虚的表现,虚汗淋漓,目光上窜,喘逆,气脱于上,怔忡,心脏骤停先兆。赶快用来复汤。这种观点以前无人提过。元气脱在肝,肝风动,元气欲脱之兆,与现在的急症很像,用来复汤救好多好多病人,萸肉救济之功较参芪胜。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回阳后非常稳固,很少反复。&&&&学长提问:什么时候用破格救心汤?&&&&李老:只要能断定三阴寒症,越早用破格救心汤越好。&
&&&&学长提问:三阴寒症是否有特别的临床表现?&&&&李老:少阴病提纲症,脉当时摸不动,无足为凭,看下三部脉,最主要看面色,面色灰暗,嘴唇发黑,舌肿大厚。或突然红彤彤。我很担忧的是无人继承,但诚心诚意学,我都会带一段时间,但是学下来的人很少,顾虑很多。西医死人事不大,中医死人就事大了。很少有人能拿下,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刘老师:学中医的三个条件:1、胆识,2、悟性,3、韧劲。学中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没有信心不行,学中医的三个条件,胆识重要,要放下很多顾虑。如孙思邈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当医生要发大誓愿,不是去赚钱,你不能考虑自己。无形枷锁束缚了你,再好的技能无法施展,不要给自己套上枷锁,只想我怎么把病治好,这点非常重要。具备了,胆识自然起。附子敢用,只想“你这个病要好”非常重要的因素。河南驻马店针灸科主任许明辉(即现教研室大师兄)仍觉得中医无把握,要拜老师,三年、五年算了,第六年机会就失去了。
理论有准备,临床应用有困难,中医要有信心和勇气,特别是现代中医,到了医院四处束缚,看你能不能摆脱。我跟师兄为了观察病人,自己熬药,关键不能上西药。诚心感动护士长,帮找煤票,自己掏钱买煤,一个月工资50.5元,病人不喜欢中药,反正不上西药,围绕这个条件,说药苦马上把糖拿来,我的病人不好意思吃西药。需要你去做,去克服困难。学医要点点滴滴从零做起。
前几天到附院查房,几天才有反馈消息,以前碰到机会,分分秒秒和李老联系,大家没有这个迫切心。有一个病人,87岁,心衰,中医上,李老用了200克附子,如果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量。要分分秒守候,现在已可高枕平卧,我很失望大家没有此迫切心,再好的老师檫面而过,机会靠自己把握,她是稍纵即逝。
&&&&学长提问:李老您都是自己熬药吗?&&&&李老:开始一直都是自己动手,从来没有附子先煎,稍微迟一点不行。能喝多少算多少,周围的朋友说你是个二百五,去救病人,也没有红包,万一死了,他要敲诈你,我当时只想怎么把病人救活,不会去想别的。弟子生活优越后,没有冒险精神,很难成功。只有一个广珠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杨老师的同学,在武汉门诊用附子,药房都有意见了,一公斤不够用,病人快要死时,医生只想赶快去救,万一死了,病人是通情达理的,农村的百姓非常淳朴。&&
&&学长提问:其他《伤寒论》药量是否也按剂量用。例如麻荒汤麻黄用45克?&&&&李老:麻黄就不用那么多了麻黄要另煎(我向李老请教时李老跟我谈麻黄用量是,说麻黄用量也是按剂量用,只是麻黄另煎。待遍身漐漐微似汗出,即不再服用),南方人也不一定腠理疏松。也有出不了汗,因为气候热,喝冷饮,吹电扇,空调的。(我向李老请教时李老跟我说,不出汗的,也有因为小便增多而病愈的)&&&&刘老师:一般都是严格按照经典上用,这几天用当归四逆汤机会多,当归30克,细辛45克。在中国中医药报高层论坛上,我谈到了剂量,危急情况下,剂量成了救命稻草。如按常规,如泥牛入海。李老为我们做了榜样,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李老是亲自喂病人,呆上几个小时,估计没有问题才敢撤退。这些经验是从临床得来。&&&&学长提问:在危急重病时,是重视舌,还是脉?&&&&李老:“脉死”人要赶紧去救,如特别迟的脉。数脉不一定总热,舌质红不一定阴虚,干得一点津液都没有,有可能是阳虚到了极点。&&&&刘老师:阴极似阳,阳极似阴(郑钦安)。脉最不简单,在危急情况下,辨生死,很不容易。
&&&&学长提问:事不是每一个病人都能耐受这么大剂量?&&&&李老:心气实的病人,经过折算后《伤寒论》原量;差一点用中剂,妇女、小孩、特别弱要少一点,要像打仗,病人有耐受程度,一般舌像都是胖大灰滑,干瘦。附子基础量100克,炙甘草治房颤,而中焦脾胃不虚,生地1斤,中寒病人受不起。&
&&&赵岩老师:李老,谈一下半夏的用法吧。&&&&李老:生半夏的用是老生常谈了,小半夏、大半夏,其中半夏一定是生的。以前的炮制是拿开水冲泡,水拿掉。江苏朱良春教授说生半夏不管多少量,用等量的生姜一起熬,孕妇也可用。
&&&&学长提问:酒是什么酒?&&&&刘老师:黄酒,“绍兴酒”(是否为绍兴黄酒?)&
&&&学长提问:病人救过来还用附子吗?&&&&李老:病人救过来后一般不用附子,而要用其他药调养。&
&&&学长提问:怎么调养?&&&&李老:补督脉:黄芪,补脾、肾。
&&&&学长提问: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李老:寒凉伤阳,将来康复更困难。&&&&刘老师: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中医课一开始就强调“天人合一”、“辩证论治”的观点。医生要辩证,阴病用阳药,就算不好,也没有大错。&&
&&学长提问:在临床中,看到病人明明是一派寒象,但是问他是不是想喝热饮时,病人明确回答是想喝冷饮,为什么?&&刘老师:心中要有定解,阴寒内盛会出现假阳证,但喝了凉水进一步加重。在这几天临床中,李老让病人熬好四逆汤放冰箱,病人有假象,我们也作假,让他觉得凉,实际上四逆汤过了中焦,发挥热的作用。四逆汤放冰箱,瞒天过海。时间也到了,让我们用一个普通的方式感谢李老。&&&&热烈的掌声,李老合掌……学长让李老题言。&&&&注:本纪要根据参加李老座谈会的一个同学整理的笔记打印
&&&&&&&&&&&&&&&&&&&&&&&&&&&&&&&&&&&&&&&&&&&&&&&
&&& 时间:日下午3点   地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我们“大讲堂”,先按照惯例请把手机打到无声状态。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光临深圳文化的讲堂,我是主持人陈晗。一说到中医,我们就会想到中草药,针灸按摩。想到在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就去找中医慢慢去调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中医的手段去养生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中医专家李可先生,为我们讲述中医养生,大家掌声有请。
   来看一下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年,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欢迎您李先生。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
   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  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掌声……)  
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但是我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这个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那么我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这么酷热的气候,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气候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惊诧,不理解。    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注意观察南方朋友们的生活习惯。就开始寻找(这些病证)根源,在我的观察当中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遍大家都使用空调,空调是一个现代科学的一个发明,若说它的利和弊,我看弊多于利。因为这个,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空调病。有以下这种表现:一个是人造冷气,外边热的不得了,一旦回到家里就跟进了冰窟窿一样,这么一冷一热,每天经过好多次,所以寒湿是伤人最厉害的外形,我们人造的寒邪比那个自然界的寒邪还要厉害。
所以我发现,空调的发明首先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活,破坏了我们几千年正常气候下人生活的这种节奏。这个空调的出现实际上并不长,我们有好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
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比如说头痛、慢性鼻炎、阴暑证。所谓阴暑证,就是暑天受寒得的一种病,它和暑热症不一样,看起来是暑天得的病,实际上是一种阴寒症。
再有一种,就是常年难愈的感冒,青年妇女的痛经,产后病,婴儿在空调的环境下长大,最容易得哮喘开门见山。这是我近几年在南方地区发现的,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各地都有这种病人。再有一种就是无缘无故泻肚,吃了东西加上空调不久就吐泻,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高热不退,这个高热不退应该说是一种好事,比如说寒气进入人体以后,人体的阳气就要起来抗争,这样的话就发热,发热的几率是这样。我们发热的时候,常常是吃西瓜、吃冰块,用大量的抗生素,把表面上的东西消下去,实际上这个寒气并没有出来。它是从外面进去,你让它从外面透发出去就好了,这个病就好了。这样的结果,长期发热七八天、八九天、十多天都解决不了。而且经过这样的治疗这样的处理以后,又留了病根了,一旦遇到一个同样的或者稍微适当的环境,他的病就又发作,这个(情况)很多。
另外一种更比较普遍,身体虚弱的人,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带有一种抽搐的性质,这个就是中医总结的哪个寒主收引。感受到寒邪以后,阳气一时抵抗不了,它就收缩,寒主收引。大致空调造成的病就是这么多种。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什么南方人没有一个热症,而且大部分是属于阴证、寒证、湿证,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生活的节奏,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这是一个大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就是睡的非常晚,或者是过夜生活,两点钟不睡觉,因为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这个就是上海陈玉琴老师跟你们讲过的,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入睡,没有充足的睡眠,深层的睡眠,那么体内的功能就发挥不好,这是一种情况。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同样会被改变,被破坏。再加上由于空气热,特别喜欢吃生冷的东西。比如说冰水、冰块、冰冻的果汁等等。或者热的话冲一个冷水澡,或者在睡觉的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睡着以后就受病。
这个东西后果是什么呢?一个就是健康人,就是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脸色,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小青年,工作人员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但是并没有发病。
再一个就是人的抵抗力下降,怕风、怕冷,特别容易感冒,或者食欲不好,或者拉肚子。这个就是阳气损伤以后非常严重的后果。
再有就是妇女的月经病,产后病,老人的心肺病,和用这个东西都很有关系。我曾经参与过西医ICU急危症重病人的抢救,我进去(ICU病房)以后,我都冷的受不了,那个心衰、或者是肺衰,或者是肾衰的病人,应该是最怕冷的。但是在那个(低温)条件下是不行的。但这个东西是我们这样的一个规定。所以这样的话,这样的病人很不容易救活的。有些人我建议最好把空调调到26度以上,这是一个方法。再一个就是我告诉家属让病人赶快出院,这样的一个条件下,用大量的抗生素和我的这种方法对抗(疾病),那是事倍功半。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现在我就讲“中医养生”。 
  这个中医养生的内容很多,这是一种大学问,这是一时半刻说不到很多。我就只讲一下,现在正好是夏季。为什么在《内经》的养生里头有一个“春夏养阳”这么一个提法,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我们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并不是说没有治那个没有病的人。而是在治未病以前要找出,有病的话马上就要治。这个春夏养阳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
就上面提出的一大堆问题,就可以说明一个春夏养阳的重要性。因为人是自然界大气所生的一种,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暖,所有的动植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
那么冬天的阳气,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准备到来年春天,开春的时候,阳气慢慢升华,这个时候冬天的动物也醒来了。一些植物开始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然后进一步发展到夏天阳气进一步放生,生发,这个时候人的生命,以及和动物的生命,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生长、发展。这两个阶段,耗费的阳气最多。
所以的话,为什么古人提出来,在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夏天气候特别热的时候,最热热不过三伏,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了,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 这个时候要不断的补充保护,不要伤害。
我们现在,这个不仅是南方人,这个伤害阳气的风气在北方也很严重。由于空调、吃冷的食物,冲冷水澡,得了非常难治的病,这种人非常多。所以春夏养阳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来。大家想这个是非常有道理。同时根据我们,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广东朋友能够遵循这个方法,稍微改变一下你们的生活习惯,你的健康状况就会很快的有好转。当然,如果这么长时间有好些病来经过调理,但是在保护、保养这个范围内,春夏养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其实阳气这个东西,不仅是春夏要养阳,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都不要伤害它。 
  说到阴阳的关系,我们一般都认为,阴阳要平衡。这个观念不完全对。
为什么呢?从《内经》开始,从《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阴这个东西,阴是包括你的人体所有人体各个器官,你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的。那个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所以是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密,精神乃固”。还有一句话:“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哪呢?阳秘,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的状态下的时候,这个才能达到阴平阳密,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
这个《内经》看重人体的阳气,阳就好象天空的太阳。假如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我们举一个例子,看阴阳盛衰,在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小孩时候,当然是阳气出现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的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
我们在老年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穹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救阳,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这个东西就好象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的变松,要把的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我们在这个时候,也要特别看中一点,就是你看他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就可以救。所以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最近出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中医学传承了汉唐以前的古代医学,包括汉唐以后,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发生了走向歧路。特别是有一派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是个非常害人的观点。
这个现在出的这本书,就是把这个从《内经》、《易经》,《伤寒杂病论》所有的古代中医学的研究话,全部继承了下来,而且它这个方法,是结合现代科学各个领域,古中医学者存在的方法论,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大家将来可以看看这本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个书,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完全是两回事。他和近代的中西汇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和中西结合派的观念就更不一样,它是真正古代的中医学。所以叫古中医学。这个古中医学和刚才说的有什么不同,上面的观点是《易经》的观点,他这个观点是侧重于中气,就是人体在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
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的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阳气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在看病的时候有个格言: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因为他的肾气和中气的关系,人的脾胃在五行里面属土,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好象是一个锅。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水,这个水和食物怎么样才能受得了,就要看釜底下的火,釜就相当于锅的意思。所以釜底之火,而中气虽然这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釜底之火的维持,它是难以生存的。所以到最关键的时候,要照顾釜底之火。所以这样的话,古代的商,清代的郑钦安先生的学说,和彭子益先生的古中医学说,两人虽然各有侧重,如果把他们的两个人融合在一起,那是非常完整的东西。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阴阳输出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是有一个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要是弱就会出血,比如说牙龈出血,治这个病怎么办?就是给他补气,如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这是一个最清楚的方法,补血为什么要重用黄芪呢?黄芪是当归的两倍,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人马上就要死,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就是说“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在这个情况下,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救活了。
所以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这么说大家可以理解了。 
  我现在举几个例子,举几个病例。我在南方看过的一个病,其中一个就是山西公安部的记者,他来到广州帮助省委整理抗战时期的老一辈的英雄事迹,他在广州一共工作了三个月。回去以后大病三个月。他这个病的情况是怎么样?就是因为空调。因为在办公大家都习惯这个环境,但是他不习惯,受不了。
受不了坚持把这个东西写完,回去以后就大病一场,他病到什么程度?走三步路、五步路就得喘一口气,再一个就是吃东西非常少,而且吃多少拉多少。还有一种情况,他不但是怕风,怕冷,大热天,夏天去我那看的并,穿着棉衣、带着棉帽,带着口罩,而且他跟我讲,就是说不但受不了风,就是开一下门那一点风都受不了。要是我看一下书,翻一下书页的风都受不了。
可见空调这个东西伤害阳气的严重性。最后他就说把阴寒一层层挤压在人体三阴经最底层的地方,马上出不来。我给他治了一个半月,好了。
还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就用温经散寒这样一个方法,很快就好了。所以我讲这些东西的意思,就是和我们广东朋友们互相交流一下,谈谈我的看法,当然你们这么长时间习惯这些东西,要马上不用也不可能,而且把它调的温度高一点就行,调到你不至于热的够呛,但是也不至于冷的打颤。这样你的身体就不会造成伤害。我就讲这么多。 
 主持人:接下来是互动时间,有问题请大家举手。   提问:李教授您好。我们深圳很欢迎您来。我觉得寒气的问题,我们想知道怎么样才能真正去掉,而且这个空调,深圳人我们广东人这边珠江三角洲没有空调是不可能的,空调里面摆一些,能够去一些,让病痛不会来到我们身上?谢谢。   李可: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你开空调的时候,把窗户打开,进来一些空气冲淡一下。这里面就可以忍受了。有一点自然风就把寒风赶跑。
   主持人:她是问过了夏天有没有什么药吃了以后能去掉寒气。   李可: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伤寒,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四逆汤用小剂作为一个养生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服到秋后,肯定你在夏季所受到的阴寒自然把它散出去了。
主持人:李先生说的四逆汤就是一二三四的四,逆是逆反的逆。汤是汤水的汤。李先生正在开这个汤药。咱们是不是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一下。回头你们开空调的时候把窗户也打开一下,如果你太太说你得神经病的话,就说是李先生说的,专家说的。 
  提问:李老师您好,我就想问一下,我是搞中医临床,听过你很多民间治疗,还有给我们讲过,治疗的经验什么的?但是遇到一些问题,我觉得很难下手的,比如说现在是湿寒症特别多。刚才李老实说很多人是阳气不足,寒气太盛,很多人除了有寒症以外,很多有热症,另外一个从舌头以外,除了有白苔以外,还有黄苔,另外就是红苔的,这样的是怎么造成的? 
 杜少辉:李老,你是我最尊敬的老中医之一,我的老师邓铁涛教授说,李老是我们中医的脊梁,邓老90多岁,今天早上还打电话,说李老身体不是太好,要把李老请过来,你要替我好好感谢李老,大家鼓掌。(掌声……)我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就是我们专业的或者非专业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刚才您提到,看一个重病患也好,或者看起来没病其实有病的人,这个一丝阳气最为重要,怎么能判断这个病人还有一丝的阳气?用有什么指症判断? 
  主持人:这里还有一个条子: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这个怎么治?   李可:你(杜少辉)这个问题我们下面谈,(另外一个条子有人提寒热互杂)先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临床当中遇到的寒热互见的情况怎么处理?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大致有三例:一是少阳证用小柴胡汤;一是厥阴证用乌梅丸,另一是太阳表证,假使是寒热互杂,要特别注意一点,这个寒热夹杂证里头,热常常是一种表象,假使要是内虚,阳气不足,你自己补充阳气,就可以把这个热退掉。
我告诉大家一个经验,有好多的病人,大概有一百例以上。就是每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们的脚必须放在冰上才能睡觉,这种情况好象是热的很厉害,其实是虚阳外热。这个四逆汤把阳气回到下焦,这个自然好。好的非常快。就用两三副药。
这个东西,最难分辨,也最容易骗人,疾病和人一样,它也非常狡猾,它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它的正面,所以要想到深层的东西,想到背后的东西,这样就不会犯错误。不会鉴定,不回来点,最后把阳气都散完了,那就死路一条,所以治疗发热这里面是一个很深的东西.
我最近听过这么一个事物,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用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另外就是,我把这个病的东西做了一个总结,不管你的表里内外,四肢关节,五官九窍,五脏六腑,不管哪一个地方,只要阳气不到位那就是病。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因为这个阴寒的东西,比如说肿瘤,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阳气虚了以后,阴气以后慢慢就结成一小快,然后逐渐长大,成为一个影响人生命的东西,所以我治疗肿瘤的时候,找原点,还是在阳气上下工夫。首先保住这个病人的阳气,不要让他继续再消耗,然后想办法把这个东西慢慢缩小,使这个病人暂时和肿瘤共存,然后等到它那个阳气旺了,就可以攻下,把这个肿瘤打败。这个是我的方子,这个方法治好肿瘤病人的比较多。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人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有一位脑垂体瘤的患者,你把你的电话交给吕英。
   杜少辉:这位是女中豪杰吕英医生,是我们李老的高徒,她在广州名气很大,挂她的号很难挂到。
     提问:春夏养阳有什么食疗方法?   主持人:不要吃生冷,吃热性的食物,比如说羊肉。   李可:属于春寒过冷症,这个病怎么治,要具体看你的脉看你有哪些症痛。
   主持人:刚才现场观众说,说李老在深圳设立一个医院。下面经常欢迎您来深圳。  李可:以后我会常来的。  主持人:以后一定请您来吃羊肉。如果来以后在哪里坐诊?   李可:不一定。很少看病,现在有一些麻烦事,中医传承方面的。 
 提问:李老师,非常高兴您到深圳来讲座。我有一个问题,关于你刚才说的名字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一个问题,关于您起的名字,关于中医学我们怎么样来区别中医学和非古中医学?   李可:我告诉你,汉代以前的中医都是正统,其他的都不地道。大家可以看看。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 
 提问:看来您的观点,和现代其他的医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您的书叫古中医学,来区别一些其他的中医,您一定有一些独到之处,能不能介绍一下?  李可:中医学为什么叫古中医学。因为中医学在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多次断层,最早在晋以后,唐以后,一直到明清,温病学派的诞生,这些东西,基本上背离了古代中医学最重要的原则。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这个西方的医学进入中国以后,中国开始搞中西汇通,最后的话,就发展成为中西医结合。这些方法都是背离中医学传统的。大家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把这本书仔细的看一下,你就会有切身的体会。
   主持人:您那种专业的书,我们老百姓能看懂吗?   李可:能看得懂。&   主持人:还没有出版,6月6日出版。问您来不来深圳签名售书?   李可:搞那干啥,没有用。
  提问:您好,李老。我是您的超级粉丝。我是非常有幸在去年就看到您的那本书,然后回家就仔细研读,几乎是破迫不急待的把它读了,然后反复读了好多遍,才能看懂您想要表达的思想。我用您的方子,给我的病人用,效果非常好。我觉得这个是可以重复的。第一个用的是“破格救心汤”,治疗我自己的姐姐,用小剂量用了12剂,就把她治好了。   李可:哎呀,了不起。  
发表评论:
馆藏&2708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卢崇汉治疗脑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