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凉州词 王翰拼音从军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边塞诗四首》(凉州词、从军行、使之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中学语文在线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边塞诗四首》(凉州词、从军行、使之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边塞诗四首》(凉州词、从军行、使之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4:13:27
&&&&&&&&&&&&&&&&&&&&&&&& &&
&&&&&&&&&&&&&&&&&&&&&&&&&&&&&
&&&&&&&&&&&&&&&&&&&&&
&& && && && && && && && && &&
&& (1) &&&&&&&&& (2)&&&&&&&&&&&
&&& (3)&&&&&&&&&&&&&& (4)&&&&&&&&&
&&& (5)&&&&&&&&& (6)&&&&&&&&&&&&&&&&&
&&& (7) &&&&&&&&&&(8)&&&&&&&&
&& (9) &&&&&&&&& (10)&&&&&&&&
&&& (11)&&&&&&&&& (12)&&&&&&&&&&
1 &&&&&&&&&&&&&&&&&&&&&&&&&&&&&
2 &&&&&&&&&&&&&& &&&&&&&&&&&&&&&&&&&&&&&&&&&&&&&3&&&&&&&&&&&&&&&&&&&&&&&&&&&&&&&& 4 &&&&&&&&&&&&&&&&&&&&&&&&&&&&&
&&&&&&&&&&&&&&&&&&&&&&
&&&&&&&&&&&&&&&&&&&&& & &&&
(1)&&&&&&&&&&&&&&&&&
2&& &&&&&&&&&&&&&&&
4&&&&&&&&&&&&&&&&&&&&
5&&&&&&&&&&
&&&&&& &&&&&&&&&&&
&&&&&&&&&&&&&&&&&&&&&&&&&&&&&&&&&&&&&&&&&&&&&&&&&&&&&
3&&&&&&&&&&&&&&&&&&
&&&&&&&&&&&&&&&&&&&&&&&&
&&&&&&&&&&&&&&
&&&&&&&&&&&&&&&&&&&&
1&&&&&&&& 2&&&&&& 3&&&&&&&&&&&&&&&&&&&&
4&&&&&&&&&&&
&&&&&&&&&&&&&
&&&&& &&&&&&&&&&&&&&&&&&&&&
&&&&&&&&&&&&&& &&&&&&&&&&&&&&&&&&&&&&&&&&&&&&&&&&&&&&&&&&&&&&&&&&&&&&&&&&&&&&&
1&&&&&&&&&& &&&&&&&&&&&&& &&&&&&&&&&&&&&&&&&&&
&&&&&&&&&&&&&&&&&&&&&&&&&&&& &
&&&&&&&&&&&&&&&&&&&&&&&&&&&&&&&&&&&&
&&&&&&&&&&&&&&&&&&&&&&&&&&&&&&&&&&&&&&&&&&&&&&&&&
1ren& qiang& ji& yan&& qiu&& qin& han& lan&& yuan&& che 21& 2345 6 7 8 9 10 11 12312341231234541234567 11234)23121234
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字体: 】【】【】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甲)凉州词(乙)从军行王翰王昌龄葡萄美酒..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 ②题(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王翰&&&&&&&&&&王昌龄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起舞换新声,欲饮琵琶马上催。总是关山旧别情。醉卧沙场君莫笑,撩乱边愁弹不尽,古来征战几人回!高高秋月下长城。①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________,乙诗_________。② “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①(3分)边塞&&&昂扬悲壮(意气昂扬)&&&沉郁哀愁(情结沉郁)②(3分)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可)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从军行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甲)凉州词(乙)从军行王翰王昌龄葡萄美酒..”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甲)凉州词(乙)从军行王翰王昌龄葡萄美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06146255937139051247978236051271212唯美清新小站、与你分享生活中点滴-
当前位置: >
描写塞上风光的诗词名句 看古人怎样欣赏塞外风景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 &王维 《使至塞上》&
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 李白《塞下曲》
4、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 李白《关山月》
5、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 李白《塞下曲》
6、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
7、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唐 李白《关山月》
8、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唐 王维《陇西行》
9、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唐 &杜甫 《前出塞》
10、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11、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七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 &王昌龄 《从军行》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出塞》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15、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
16、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王贺.《南国》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 李白《关山月》
19、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
20、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2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22、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唐.马戴.《出塞》
2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5、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唐 李白《关山月》
26、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唐 王维《陇西行》
27、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28、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唐 李白《关山月》
2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 &《出塞》
3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 & 《使至塞上》&
3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 李白《关山月》
33、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唯美的句子相关文章
- 139 views
- 173 views
- 175 views
- 11 views
- 172 views
唯美的句子最新更新
唯美的句子热点推荐
"米图库"本月推荐凉州词(王翰)阅读答案_顺风考试网
您好,欢迎光临高考资源网站-顺风考试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字体大小:
凉州词(王翰)阅读答案
编辑:顺风考试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 
(唐)王翰& && && && && && && && && && && &&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 && && && && && && && && &&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R& && && && && && && && && && && &&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 && && && && && && && && && &&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 && && && && && && && && && &&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 && && && && && && && && && && &&&④沙场:指战场。<BR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 B.元、戚继光正确答案:A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正确答案:A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正确答案:B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答: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5.连线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 && && && && && & 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 && && && && && && && && && && && && &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 && && && && && && & 戚继光《马上作》正确答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相关文章:
版权申明:凡本网来源标注是“顺风考试网”的文章版权归顺风考试网所有。未获顺风考试网授权,任何印刷 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
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
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fuzyhw@qq.
com)或微博(),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凉州词 王翰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