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宝宝发烧捂出汗后怎么处理出汗

宝宝发烧身体出汗了,可是还很烫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身体出汗了,可是还很烫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身体出汗了,可是还很烫怎么回事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190225
指导意见:建议测体温看看如果超过38.5度建议吃点退烧药吃点布洛芬口服液就可以如果是低热 可以物理降温
建议不要太唔着 多喝水喝白开水 用毛巾蘸温水擦前胸
问宝宝正在发烧的时候会出汗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25117
病情分析: 小儿发烧的病因是相当多的,临床上可以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以感染性多见,如感冒等是最常见的病因,对于发热需要首先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体温过高时容易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所以也是有必要控制体温的,主要是采用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问孩子发烧了总不好,还冒汗。出完汗是还热。
&&已帮助用户:52767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建议您还是针对孩子疾病本身对症治疗.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象,往往说明体内还有某种疾病发生.单纯的退烧而不治疗疾病只会掩盖病情,因此,意见建议:建议您还是积极的到医疗正规机构做一下常规检查,看看小孩究竟是哪种疾病引起的发烧.此外,如发烧超过38度,应及时退烧,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祝早日康复!
问孩子发烧了总不好,还冒汗。出完汗是还热。
&&已帮助用户:52767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建议您还是针对孩子疾病本身对症治疗.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象,往往说明体内还有某种疾病发生.单纯的退烧而不治疗疾病只会掩盖病情,因此,意见建议:建议您还是积极的到医疗正规机构做一下常规检查,看看小孩究竟是哪种疾病引起的发烧.此外,如发烧超过38度,应及时退烧,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祝早日康复!
问宝宝正在发烧的时候会出汗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25117
病情分析: 小儿发烧的病因是相当多的,临床上可以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以感染性多见,如感冒等是最常见的病因,对于发热需要首先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体温过高时容易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所以也是有必要控制体温的,主要是采用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问宝宝发热好了,但老是流汗,特别
职称:医师
专长:小儿腹泻,小儿乳糜泻,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
&&已帮助用户:7896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问题是不大的,考虑与热退后津伤有关系的。意见建议:建议是可以给孩子服用玉屏风散调理的,要注意避免风寒的。
问宝宝11个月晚上睡觉出一身汗头不热脸红烫怎么回事
职称:医师
专长: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
&&已帮助用户:180894
指导意见:小孩当中大多属于缺钙或者近期有感冒,处在恢复期等,都会出现盗汗的情况. 建议先继续观察,并给孩子服用龙牡壮骨颗粒或者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进行补钙治疗,如果情况继续存在或者加重则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多动,学习成绩不好,站不住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发现有一年多
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家孩子总是动来动去!是不是多动症?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小儿发烧相关标签
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郑成中教授,解放军306医院儿科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家长们对孩子发热的过度恐惧和焦虑现象十分普遍,常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多年儿科临床工作中几乎天天碰到因发热家长风风火火抱着孩子找医生,不分青红皂白要求大夫给孩子服退烧药打退烧针,10分钟不退烧就和医生急,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发热时一日数次赶往医院,迫切要求“尽快退热”,甚至“胁迫”医生不合理的应用激素类药物退热,导致不少可以避免的不良后果的发生。这种现象国外称为“发热恐惧症”。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发热、怎样处理发热?
  1、什么是发热 人类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一般认为直肠温度(肛温)38℃以上时称为发热,口腔和腋下温度比肛温分别低0.5和0.8℃。发热既是一种疾病的症状,又是机体抗感染的保护性反应之一。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外致热原)的侵袭或体内某些物质(内致热原)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时,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心跳加快、骨骼肌收缩等,使产热增加;同时末端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使散热减少,致使体温上升。按照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的变化消长,一般将发热分为四期: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2、发热的利与弊 医学研究表明,发热时人体内各种免疫功能(即人体抵抗力)指标都优于体温正常时。这是机体紧急动员全身各种抵抗力量,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调整机体生理平衡。从这种意义上讲,发热是天生的自我保护性反射。当然,发热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作用,持续高热可以增加心肺负担、损伤细胞、器官功能、诱发过度免疫反应及惊厥。因此,是否退热、何时退热、怎样退热?需权衡利弊,科学选择。
  3、如何处理不同情况的发热
  各种病因可以引起发热,最常见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处理发热与治疗病因必须同时进行。是否给予退热治疗,需要在权衡可能的利弊基础上来决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一般情况下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热的小儿,即肛门温度达39℃或以上。退热的目标不是马上让体温“正常”,而是,让其降到一个对机体具有积极保护作用的安全范围或程度。对于一般情况好,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的中低度发热,不主张强力退热治疗,可以适当物理降温,对于持续高热或有基础病的发热(有热惊厥、癫痫病、严重心脑肺部疾患等情况时),应积极退热处理。
  (1)发热患儿都适宜冰枕降温吗?
  冰枕降温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是利用局部的冰敷达到降低头部温度的作用。其具体方法为:将冰袋或冰枕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专门的冰袋或冰枕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应用,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
  但是,并非所有发热患儿都适宜冰枕降温,而且同一宝宝在发热的不同阶段也许不适合应用冰枕降温。
  那么,实施冰枕降温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①6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冰枕降温。因为小宝宝的体温易受外在温度影响,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发热时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下降。如果应用冰袋就可能出现过度降温,导致体温不升等问题。如减少衣被体温仍未退,可用温水擦浴。
  ②孩子体温处于上升阶段不宜使用冰枕降温。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皮肤表面的温度是降低的,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未梢厥冷,可有寒颤出现,此时要注意肢体的保暖,喂些开水。此时,如果使用冰枕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可以使外周血管进一步收缩,可能发生周围循环不良,不利于机体散热,甚至使体温进一步升高。
  ③冰枕降温时不能用冰枕直接接触皮肤。在皮肤和冰袋或冰枕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此外,冰枕或冰袋也不可放在胸部和腹部,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④在冰枕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
  (2)新生儿、小婴儿适合酒精擦浴降温吗?
  酒精擦浴是人们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但是,新生儿和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发热时不适宜酒精擦浴降温。由于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是脂溶性的,可以通过皮肤毛囊及皮脂腺吸收进入机体。再加上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菲薄,毛细血管丰富,采用酒精擦浴易使婴幼儿经皮肤吸收大量的乙醇,而发生酒精中毒、诱发惊厥等不良反应发生。此外,酒精在皮肤处蒸发迅速,宝宝体温下降会过快,易出现体温过低、寒战、皮肤起“鸡皮疙瘩”等问题。那么,新生儿和小婴儿发热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① 去除包被降温 由于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发热时可解开新生儿的包被,方便热量的散发。如果包裹得太紧,会使热量散不出去,体温会进一步升高。室温过高时,适当降低温室。应用以上处理方法一般可使婴儿体温下降至38℃以下。
  ②温水擦浴降温 如果上述方法仍然不能将体温降至38.5℃以下,可以适当进行温水擦浴。用37℃左右的温水浸湿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些措施仍不奏效,在医生指导下药物退热。
  (3)小儿退热药怎么选?怎么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退热药也不断在更新换代,但西药仍然以非甾醇类抗炎药物为主,其次是激素类,虽然皮质激素类有明显退热作用,但临床不能作为退热药使用,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退热药;中药总体上讲不像西药那么见效快和效果好,临床上多用它们辅助降温。既往常用的氨基比林(如:安乃近)、安痛定、阿司匹林(如:apc)等传统退热药,由于其副作用多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诱发溃疡、出血、瑞氏综合征,)已经逐渐淡出儿童退热药市场。目前,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有: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消炎痛、赖氨匹林针剂等等。
  一般将扑热息痛类药物作为一线退热药物,代表性药品有泰诺退热滴剂、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3个月以上的患儿就能使用,每次每公斤体重10毫克比较安全,两次用药原则上6小时以上(至少大于4小时)。对于发热初期体温上升快、发热比较猛、超高热等情况,扑热息痛很难达到预期的退热效果,此时,可以换用或交替使用布洛芬(常用美林退热口服液),一般每次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天最好不超过4次,这样既能及时有效退热,同时,还可以避免一种药短期内反复多次使用、累计剂量过大导致不良反应增加。个别患儿通过上述两种药仍然不能使体温降到合适程度,或者持续高热、甚至有高热惊厥可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考虑使用更强的退热药,比如:消炎痛栓、赖氨匹林针。但是,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观察用药效果,常见副作用有恶心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出汗过多引起的类虚脱表现和短暂肝功异常,所以,一般第一次使用尽量小剂量,看看孩子对这种药的反应是否过度敏感,以防意外。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药品,不是食品,都有适应症、禁忌症,都不能随意服用。家长退热心切,经常出现短期内频繁应用一种或多种退热药,轻者出汗过多脱水虚脱,重者出现药物过量导致严重肝肾损害等毒副作用或药物中毒;因为不具备“慎用、禁用”的知识,时有错误用药导致其他严重问题的案例。即便没有出现严重问题,过度强行使体温降得过低,对疾病的恢复自愈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推行健康科学普及知识,作者为中华医学会理事
1882文章数宝宝发烧不用怕,掌握这9大处理方法就能轻松应对_亲子_滁州网
宝宝发烧不用怕,掌握这9大处理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在孩子的所有生病状况中,最让妈妈忧心和焦虑的有两大问题,一是咳嗽,另一个就是发烧。
相较咳嗽而言,发烧又更迫切一些。因为发烧的频率更高,常见的各种呼吸道问题、肠胃道问题,不常见的各种慢性病、重大疾病等第一表现都是发烧。
如果说宝宝咳嗽大家容易与肺炎、哮喘等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发烧最让父母担心的莫过于会不会烧成脑膜炎,会不会烧坏脑子。
这样的焦虑和害怕在我初为人母时也有过。那是仔仔4个月时第一次发烧,那天天气很热,7点多的时候一位朋友来看我,房间里空调温度开得比较低,仔仔又正对着出风口,朋友提醒我小心孩子着凉,因为平时也是这样,我笑着说没事。
结果到10点多,我就发现不对,平常睡觉时很能出汗的仔仔头上一滴汗都没有。我用手一摸,体温明显比平常高。那时的我完全没经验,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对不对,就赶紧拿出体温计量了一下,37.2,好像发烧了。
因为内心不确定,我又等了一会,到11点半的时候,仔仔的体温上升到37.8,真的发烧了,我吓坏了,脑子里全是不好的联想:孩子会不会烧成脑膜炎,会不会脑子烧坏&&我害怕得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赶紧打电话给正在邻居家HAPPY的仔爸,哽咽着说:仔仔好像发烧了,你赶紧回来。
仔爸飞奔回家,安抚我说不用担心,他先搜索了一下孩子发烧时的处理办法,说这种情况下物理降温就可以了。我们把仔仔的衣服解开,打来一盆温水给他擦身体,头上也贴上了冰宝贴。但一点用都没有,温度还是不断升高。
到半夜两点,温度升高到38.5,仔爸也坐不住了,我们迅速收拾好,飞奔到医院。半夜儿童医院只剩下急诊,灯火通明,人山人海,大多都是发烧的孩子。护士先让我们预检,检查体温,量下来发现仔仔的体温已经攀升到39度,我已经焦虑得不行了。但护士只是默默地看了我们一眼,给了一个退烧栓。让我们先用起来,耐心等候。
这一等就是足足六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上午近9点,门诊都开半天,我们才轮到。急诊医生让我们去验了个血,拿到检查报告后说没事,就是普通的感冒。开了一些退烧的美林和治疗感冒的艾畅还有抗生素给我们,并语重心长地说,下次宝宝再发烧,不用看急诊,直接早上去挂门诊快得多。
知道仔仔是普通的感冒,我的心安定了很多。那天他的体温也不断反复,我给他吃了美林和艾畅,但是没有让他吃抗生素。大约一周的时间,仔仔的感冒才痊愈。
这一次发烧之后,我内心坚定了很多。痛定思痛,我开始学习宝宝疾病护理方面的各种知识,我知道了单纯的发烧不会把脑子烧坏的,也不会发烧导致脑膜炎、肺炎。反而发烧是脑膜炎、肺炎的表现之一,而且这些疾病往往都还伴随有其他症状。
后来,仔仔又经历了多次发烧,最初我们都是温度一超过38.5就吃美林。到仔仔1岁半以后,他再也不配合吃药了,那时候我的内心已经很坚定了,普通的感冒发烧拉肚子已经吓不到我,不吃药就不吃吧。
我不焦虑了,仔爸开始焦虑,有一次仔仔发烧到40度的时候,仔爸都急疯了,要强制喂药。等他费力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灌进去,还没反应过来,仔仔哇啦一口大吐特吐起来,灌进去的药全吐了。看他这么坚定地抗拒,仔爸也只能放弃,那次仔仔的发烧持续了两天才退下去。
经历了这次之后,我们发现不做任何处理,时间到了身体也会恢复正常,就更不焦虑了。
一直到仔仔2岁多时,我开始学小儿推拿,学完没多久,仔仔就因为积食发烧,温度上升到38.8,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给仔仔做了清天河水。300次推完,15分钟左右,他就开始出汗,温度蹬蹬蹬地往下降。这让我信心倍增。
后来我用推拿处理好了他的各种问题,也帮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处理好了他们孩子的问题。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孩子发扁桃体炎,高烧不退,他妈妈先带他去了医院,医生开了一些退烧药和抗生素。回家后,小朋友体温升高到40.5,吃了美林也没退,人已经昏昏沉沉的了。
他妈妈吓坏了,把我拉去,我先给宝宝做了清天河水500次,加打马过天河100次,等了15分钟,温度也没退,我又坐了退六腑,还是没退。
一定是热没有出口,我教妈妈给宝宝吮痧,给热一个出口,他妈妈吮出来一口鲜红鲜红的痧,像血一样,吓坏了,问我是不是把血出来了。我告诉她这是毒气,不用害怕。果然,吮完痧,宝宝的温度直线下降,降到38.7,宝宝的精神也迅速恢复起来,生龙活虎,活蹦乱跳一会要吃火龙果,一会要玩玩具。妈妈的心这次安定下来。
说了这么多,其实关键是想说明一点,宝宝发烧时,不用怕!
为什么会发烧
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对抗病毒的表现,身体用提高体温发出信号,集结免疫系统,为病毒复制制造难度。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绝大多数发烧,即便是高热和超高热也是不需要打针退烧的。
人体蛋白质只有超过41度(腋温)才会发生变异,在这个温度以下发烧并不会把大脑烧坏。
所以只要宝宝精神好,都不需要太担心。如果宝宝精神不佳、嗜睡,就要赶紧退烧。
你一定要懂的推拿退烧法
退烧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二是为了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
退烧的方法上可以选择退烧药和推拿退烧。说实话,是药三分毒,我推荐推拿退烧,推拿退烧要根据宝宝的发烧阶段来辩证处理。
宝宝的发烧阶段有上升期、高热期和下降期三个阶段。
上升期的主要表现是身体中心部位的核心温度比较高,身体很热,但手脚冰凉,宝宝甚至会一个劲喊冷。这是因为身体需要把热带到身体中心部位,四肢循环会变差。有些宝宝发烧前先会手心、脚心比较热,四肢却比较冰凉的状况,也是一样的原因。
这个时候需要为宝宝适当添加衣服,帮助保暖。也可以让他喝一些温水。
推拿上用平衡阴阳的手法:
推三关300次,退六腑100次
推三关100次,退六腑300次
推三关100次,退六腑100次
以上做完是一套手法
推三关是温阳的,能够帮助四肢暖和起来,退六腑是清热的,能够带走五脏六腑的实热,这两个手法合起来,就能让身体温度平衡,一边让四肢暖和起来,一边退烧。
很多妈妈在宝宝发烧手脚冰凉时用这个手法都特别有效。
过了上升期,就是高热期,高热期的主要表现就是,全身皮肤发烫,呼吸加快。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助宝宝降温。
38.5度以上的体温直接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呈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蘸取一些清水,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名为清天河水。
天河水是人体的清凉之源,推这个穴位,就像打开了让身体清凉的开关,同时蘸有清水,本身就有清凉的感觉。
如果体温在39度以上,清天河水加打马过天河一起用,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发出类似小马过河,马蹄拍打水面的响声。要一边敲打,一边朝同一方向吹气,吹气时能加速水汽的蒸发,故而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
如果宝宝体温在40度左右,退六腑500次。六腑是前臂靠小手指那一侧的直线,从肘推向腕。这个穴位能退五脏六腑实热,如果宝宝烧到39.5以上,妈妈可以直接推这个穴位,尤其针对高烧不退,宝宝精神不好使用,效果更是明显。
如果退六腑还是没效果,妈妈就要用吮痧给热一个出口,这样才能更快退烧。
在推拿的同时一定要让宝宝多喝水,同时加快散热,取掉盖在宝宝身上的被子,解开衣服,帮助散热。
一般推拿后,宝宝会开始出汗,出汗了温度就会下降,此时要及时帮宝宝擦汗,换上干爽的衣服,避免汗水阻塞毛孔,影响降温。
有些妈妈会发现温度降下来没多久又升高了,于是又担心起来。其实这是正常反应,因为身体免疫系统还不能识别病毒,警报没解除,温度就不会降低。一直要到免疫系统基本已经能识别并打败病毒,人体不再需要再调动抗体来对抗细菌了,温度才会彻底下降。
所以宝宝发烧持续2-3天,有的持续4-5天都是正常的,不用焦虑。
如何选择合适的退烧药
有些妈妈熬不住,也可以准备一些退烧药。退烧药有口服的,肛门栓剂、肌肉或静脉注射三种。
口服药是最常见的,也是目前医生最为推荐的方法。在宝宝小的时候大多能喂得进去,但宝宝大一点,就会抗拒吃药,有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喂进去,又会马上被宝宝吐出来,就会影响效果。
选择上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 和&布洛芬&两种。&对乙酰氨基酚& 和&布洛芬&都是药物成分名,其实&对乙酰氨基酚&就是我们熟知的&泰诺宁&、&百服宁&等,&布洛芬&则是我们熟悉的&美林&。
一般来说,温度不超过39℃,尽量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见效时间与剂量有明显的关系,剂量大,效果更明显。其有效退烧时间在3-4小时。优点在于副作用小,对胃肠道没有明显的刺激,也不会造成肾脏的负担。缺点在于剂量使用过大可能造成肝脏的损害。
&布洛芬&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 39℃以上的高烧时使用效果更好。&布洛芬&优点在于退烧效果更快,持续时间更长,退烧时间可以维持4-6个小时。但缺点在于会导致轻微的肠胃反应,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损伤肾脏,过量服用还可能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癫痫发作。
这两种药给宝宝使用时,都要注意,有幼儿型和儿童型,每种剂型浓度不一样,剂量也不一样,千万别弄错了。
肛门栓剂:通过直肠吸收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个方法适合那些不愿口服退烧药或有呕吐的宝宝。但是会引起拉肚子,所以不太推荐。
肌肉或静脉注射:很多家长会觉得静脉注射退烧效果好,其实静脉注射退烧的关键不是使用抗生素,而是为身体注入大量的水分,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身体的温度。这与喝水效果一样,所以宝宝发烧期间,一定要适当补充水分。
如果只是单纯降温的话,真的不必要打退烧针,那对身体免疫系统是更大的伤害。
退烧后宝宝的身体为什么没有好转?
退烧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二是为了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有过一两次高热惊厥通常不会对宝宝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但反复高热惊厥对宝宝大脑多少会造成一些损伤,一部分会转变为复杂型高热惊厥或者癫痫,应该尽量避免。
但退烧只能缓解发烧的症状,并不能清除引起发烧的感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即退烧并不意味着是疾病好转。如果体内的致病细菌没有被杀死,引起发烧的炎症没有被消除,温度即使短时间之内降了下来,也会很快再烧上去。
只有真正找到疾病的根源,只有把引起发烧的根本原因消除,去&治本&,烧才能真正的退下去。
退烧期间一定要多补充水分
退烧药也是通过身体散热来完成,所以发烧期间,不管使用什么方法给宝宝退烧,都要记得多让宝宝喝水。
喝水可以增加排尿,加快皮肤散热。而且宝宝退烧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表现&&出汗。出汗能够帮助身体降温,汗的主要来源就是水,如果身体本身就水分不足,哪里还排得出来汗呢?所以发烧期间一定要多为宝宝补充水分。
一般大一点的宝宝让他们喝水比较容易,1岁以内的小婴儿比较抗拒喝白开水,这时妈妈就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可以用苹果煮水放温后给宝宝喝,煮后的苹果水酸甜酸甜的,比较符合小婴儿的喜好。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适当增加宝宝喝奶的次数。奶粉喂养的宝宝冲奶粉时要把奶粉冲的比平时稀。
如何判断是怎么引起的发烧
有些妈妈一看见宝宝发烧了就急着去医院。其实如果一发烧就去,有时候验血结果不够准确。而且很多宝宝是半夜发烧,半夜去医院只能等急症,这个时候排队等候的话,大人孩子都辛苦,对宝宝身体没帮助。
所以宝宝发烧后不要马上去医院,最好先在家里观察,找到引起发烧的关键原因。
大多数宝宝第一次发烧多为幼儿急疹。如果宝宝莫名其妙发烧,又没有其他任何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也只说是病毒感染,则幼儿急疹的几率特别高。幼儿急疹一般是烧完全退掉才出疹。
如果宝宝发烧同时伴有流鼻涕、咽喉红肿等状况,多为呼吸道感染。这时要特别注意分辩宝宝是普通感冒,还是扁桃体炎、肺炎等状况。一般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都是中度发热,而扁桃体炎、肺炎更容易引起高烧,尤其是扁桃体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温度直奔39-40℃去了,高烧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
如果发烧的同时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则多为消化道疾病。这个时候妈妈要认真回想一下宝宝吃了些什么,如果去医院的话,最好先在家备好宝宝的大便样本,一到医院马上可以进行化验,节省时间。
如果宝宝一段时间肉吃太多,或是突然暴饮暴食,晚上睡着后突然开始咳嗽,咳到最后坐起来,狂吐一通之后开始发烧,这是典型的积食性发烧。积食性发烧用清天河水的方法就能迅速退烧。积食性发烧通常伴有积食性咳嗽,这时要用止咳手法配合喝生白芝麻冰糖水,放温后给宝宝喝,可以迅速止咳。
如果一边发烧一边出疹,则可能是水痘、麻疹等,一定要及时就医,而且最好去专业的儿科医院。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家宝宝一边发烧一边出水状的颗粒,当时他们去了家附近的一家综合医院,医生检查完说是病毒感染。第二天宝宝出疹越发严重了,这个妈妈问我怎么办,我建议她马上去儿科医院,医生一看就确诊是水痘。儿科医院虽然排队等待的时间久,但医生毕竟天天处理宝宝的各种状况,经验要丰富得多。
如果宝宝发烧,身体没有什么症状,但一喝奶就哭,这时要特别检查宝宝的口腔,看看有没有疱疹,如果有,就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或是疱疹性口腔炎。
有些小朋友长牙也会发烧,仔仔就是。长门牙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开始长里面的大牙时,每长一颗都会发一次烧。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烧一次,烧退后就会发现又一颗小牙齿冒了出来。长牙发烧可以直接用清天河水的方式退烧。
因为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也很多,一般容易引起较明显发烧的疫苗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打完疫苗后一定要多让宝宝喝水,饮食清淡。
如果自己拿不定主意,要带宝宝去医院,也最好在发烧24小时后再去医院。这是因为发烧前24小时血液中白细胞及分类反映不出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即使去了医院,医生也不太能确诊。这样的情况下,帮宝宝控制住温度更重要。家长在护理时,也要认真回想宝宝发烧前后的症状、饮食状况等,到医院后,把自己观察到的状况详细描述给医生听,更有助于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病情。
高烧不一定可怕,低烧不一定无害
有些妈妈看见宝宝温度39、40度,就很担心,其实,只要宝宝精神状况好,就不用担心。高温有时候并不可怕,就算持续时间长一点问题也不大。
比高烧可怕的是,恰恰是低热。有些妈妈对宝宝持续性的低热不放在心上,其实持续性的低热往往是重大问题的信号。我一个伯伯的孙女,持续低烧两周家里才警惕,去医院一检查发现是白血病。
所以即使宝宝是低烧也千万不要忽视,也一定要注意宝宝的精神状况。如果宝宝精神状况不好,低烧持续时间比较长,即使去医院验个血,更安心。
什么情况需要立即去医院
基本上,如果宝宝精神状况好,吃喝正常、玩耍自如,即使温度高一点也不用太过担心,可以在家里观察看看。
但是如果宝宝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状况都要及时的去医院:
1、不管低烧、高烧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三天);
2、体温40℃以上(腋温)超过24小时;
3、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体温超过38℃;
4、伴随剧烈呕吐或腹泻;
5、身体抽搐;
6、精神状况差、嗜睡、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等;
7、口腔干燥、眼窝凹陷、哭时无泪或烧泪、尿少或无尿;
8、剧烈头痛、昏迷、颈部发直。囟门明显凹陷(多为脑膜炎)
如果宝宝烧到高温惊厥怎么办
只有极少一部分孩子会出现高温惊厥。高温惊厥是因为体内温度急剧增高,造成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出现突发性的全身抽搐。
高温惊厥有非常强的家族史,一般高烧(体温39℃以上)出现不久,或体温突然升高之时,发生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可停止呼吸1-2分钟,重者出现口唇青紫,有时可伴有大小便失禁。
有些孩子发烧到38.5℃就可能出现抽搐,但有的孩子即使烧到40℃也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家长不用太过担心。
如果在家中发生高温惊厥,家长一定要镇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帮到孩子。
首先,立即帮孩子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除枕头,让孩子平卧,头偏向一侧。这样舌根不会阻塞呼吸道,呕吐也不会引起窒息。
然后解开孩子的衣领或任何影响呼吸通畅的衣物。
为了防止孩子咬伤舌头,可以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如果孩子口鼻处有呕吐物,要使用手绢或纱布清除,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惊厥期间,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药,否则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
处理时,一定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孩子,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千万不要将正在惊厥的孩子不做任何处理就送往医院。
从中医来说,高温惊厥是热到脏腑的一种表现,所以处理高温惊厥的孩子要大力的清热,在退烧基本手法上,增加清心经、清肝经,清大肠经的手法。如果高温持续不退,可以用水底捞月的手法,这个手法特别寒凉,清热力度特别强。从小手指指尖推到小天心,再转入内劳宫为一遍
同时按揉内劳宫
曲池等穴位
这些穴位都能处理昏厥、癫狂等症状。
总之,宝宝发烧的时候,妈妈一定要放下焦虑,耐心处理。只要注意好以上这些细节,宝宝就会更快恢复健康哦!
责任编辑:章舒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号
热线电话:
下载掌上滁州,看滁州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发烧不出汗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