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方式等不等同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式?两者的含义、区别是什么?

“大农业”区别于“小农业”的生产方式
“大农业”区别于“小农业”的是生产方式
——日张炎夏在《民主党派务虚会》上的发言整理
谢谢人大严副委员长,谢谢政协罗副主席,很荣幸我能以民进会员的身份在这里发言。听下来我还是这里唯一来自基层的人。
我是农民,昨天下午还在帮农民把鸭粪送到田里。今天听了一天的发言,各位都是国家级经济大师和领导,所以一直犹豫该不该讲,怕班门弄斧。可是一方面上午刚刚领了钱,拿了发言费,不讲不好;另一方面,发现自己有太多不理解专家的地方,需要请教,也确实想让领导知道农民与专家的分歧究竟在哪里。所以就讲了,对不对就不知道了。
其实农民看问题比较简单,说不出那么多专业词汇。比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农民看来很简单:如果他有2亩地,一亩扔一包肥料能增产200斤,另外一亩只会增产50斤。农民决不会把肥料扔给那个只能增产50亩的田。所以农民看来,习主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你们以后肥要往回报高的田里扔。这本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其实西部与沿海,天津与上海都是这种关系。过去是肥料都往回报低的田里投,都往自己家乡投,那是思想乱了品德坏了。现在只是拨乱反正。
再比如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这是个最无厘头的问题,因为居民的收入与工业GDP成线性正比,农民的收入与农业GDP成线性正比。这就是说,国家越进步,工业GDP就会越来越超过农业GDP,城乡差距就必然越来越大。这是国家进步的标志。除非你减少农村人口,就是搞城镇化,否则距根本没有办法。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列专题去讨论“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吗?讨论如何城镇化就足够了。
关于城镇化,最近连续参加了多次讨论,专家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城镇化是不是能够解决“经济下行压力”,是不是会导致耕地减少,是不是会导致泡沫的问题上。似乎城镇化要不要搞还要“研究研究”。在农民看来,这样的观点是很可笑的。城镇化是今天中国发展的华山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过去我们走的是出口加工道路,进出口GDP曾经高达总GDP的65%以上。可是自从同时宣布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线、必须给农民工加社保、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的四项措施以后,出口加工业的成本在一夜之间的巨幅提高,导致大量劳动力密集型工厂倒闭,老板跑跑路,出口GDP一度下降到占总GDP的40%都不到。所以,现在企图在短时间里靠外需来拉动经济已经根本不可能。所以增加内需是唯一出路,城镇化肯定是最现实的选择,也是符合人类发展的的选择。
可是现在讨论城镇化总是要和泡沫联系起来。如果国家发展以房地产业为支柱,那么讨论是不是存在泡沫还情有可原。问题是城镇化不是房地产,不是发展商品房而是发展廉租房,保障房,经适房,是为了10亿农民进城以后“居者有其屋”。10亿农民要进城,房产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泡沫啊,现在讨论这个是不是太不靠谱啦。
我听到现在(不仅是今天),都没有听见任何一个经济大师明白城镇化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把中国最大的“不消费”群体(农民)转变为消费群体(居民)的道理!因为农民是基本不消费的群体,我在乡下住一个月都可以不上街,因为我自己种米种菜养鸡鸭。即使我不养鱼,但是我想吃的话可以去隔壁鱼塘用我的鸭蛋去换。中国有13亿人口,却有10亿人不消费,中国怎么发展?过去靠出口加工,现在自己堵死了路。再不搞城镇化,不转变农民为居民根本没有出路。如果我们能使10亿农民成为居民,即使人均年消费只有1万,就是10万亿的直接消费啊,为什么你们专家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此时有专家插话:那大家都不种地了,我们吃什么?)。回答:我们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就算我不从道德的层面去指责你(凭什么我生来就要种粮食给你吃),但是我真的不明白,你们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知道农民越少农业就会越发展的道理?!现在一人二亩地,种粮食的收入才几百块,怎么活啊?如果一人十万亩,就是每亩只赚1块钱也是10万啊!农业赚钱了还会不发展吗?
至于城镇化会不会导致土地减少更是个可笑的问题。别的国家都是因为土地少了才搞城镇化,因为城镇化应该导致耕地增加才是。人的居住越来越集中,需要的的道路和土地都减少了,怎么会减少耕地?上届政府提的要发展“新农村”是会减少耕地的。因为“新农村”是要把“城市建在农村”。“新城镇”不会,因为“新城镇”是要把农村搬进城市。“新城镇”是为了消灭“农村”。所以前几天听见农业部长说,新城镇不是为了消灭农村,这么无知的话他都能说得出,我们农民真的只能是无语了。你既然要保留农村,还要新建城镇干嘛?有那么多地可以被你折腾吗?
还有一个就是刚才都说到的土地的私有化问题。我们到底害怕什么?土地就是农民的,农民帮共产党打天下,共产党就承诺过给农民土地。如果你是怕耕地减少,那很好办,就是规定土地不得转性。只要耕地不转性,你买来卖去都是耕地,怕什么。我在法国看到的就是这样。农地是不可以转性的,但是可以买卖。
上面罗嗦了半天都不是我的专长,所以班门弄斧了,欢迎大家批判。下面我谈谈我的专长:农业。
其实农民眼里的农业问题也没有那么复杂,就二个:种什么?怎么种?
种什么的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就是“以粮为纲”,现在叫“粮食安全”。所以其实也就只剩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种”的问题。是用传统的方法也就是“小农”的方式去种还是用所谓的“现代化”的方法?
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叫“大农业”。这不是我的原创,是搜狐博客的赵牧总监前几天给我出了个题目:“我们离大农业有多远”。
我突然觉得这个“大农业”的概念非常好,有别于“现代农业”的提法。因为所谓的“现代农业”,是以时代来划分的,容易误导我们向技术和机械化方向思考,而忽视先进农业的精髓是现代的生产方式。而“大农业”的“大”就是相对于“小农业”的“小”来说的。那么“小”在哪里“大”在哪里?究竟什么是“大农业”呢?
我们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农业”的先进与落后是以“规模”、“技术”、“机械化”来划分的。这是很错误的:
如果是以“规模”来划分的话,我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是大农业了。因为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国营农场没一个规模小于美国的家庭农场。
如果是以“技术”来划分的话,我们也不能算是小农业。因为美国的小麦单产比我们低得多,日本的稻谷单产也就只有七、八百斤。袁隆平院士的规模水稻单产至今保持世界记录。
如果是以“机械化”来划分的话,我们更没有问题了。因为全世界最先进的粮食种植机械,比如大马力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中国比比皆是,大量使用。最起码是上海已经普遍使用。连我这个个体农民还有自己的私人农业飞机。
那为什么还不能说我们是大农业了呢:因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小农”的,“作坊”式的,而不是“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的大工业模式的。
以美国的小麦种植过程为例,可以发现,我们和他们的区别其实并不在规模、技术、机械化程度,而在生产的组织形式上,也就是“生产方式”上。美国是“农民管理工人种地”;我们是“小贩经营地主种地”。
在美国,播种前,期货公司的采购会主动上门向农场主订货6个月后才会成熟的小麦。如果当时期货市场6个月后小麦的期货价格是1元/斤,期货公司就会和农场主订一个收购价约为0.9元的合同(他们赚1角)。合同签定后,农场主就会把这份销售合同交给银行做信用抵押。当然,这个合同上会有一条:最终的货款期货公司必须直接打给该银行。
到了播种的时候,农场主只要给种子公司去个电话,种子公司会雇飞机帮你把种子播洒完,农场主不用付钱,签字确认可以了。种子公司会拿这个“确认”找农场主的开户银行要一张“信用证”(行话叫L/C)给它,就是农场的开户银行担保农场主会在麦子收获后向种子公司付款。种子公司拿到L/C以后交给自己的开户银行做抵押,就可以拿到现金贷款。
那银行为什么会愿意为农场担保呢?因为银行相信期货公司的信用。那种子公司为什么能拿到现金贷款呢?是因为他的开户银行相信银行的L/C的承诺。金融上把这叫做信用证抵押业务。那粮食遭灾颗粒无收怎么办?因为保险公司会赔钱。
从这里你不难发现,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为“社会化”,就是把“自己播种”改变为“别人播种”,农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就不存在了。2006年,孟加拉国的穷人银行家尤纳斯仅仅因为发明了“小额贷款”模式部分缓解了农业生产的资金困境,就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足以说明资金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而农业资金短缺为什么只在落后农业国家存在,根本原因就在生产方式存在问题。我们叫了那么多年的“工业返哺农业”又为什么没有效果呢,就是因为这样的口号实际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没有从生产方式上去发现问题。你的粮食价格不随市场波动,成本高了你还在限制价格,资本怎么可能进入这样的行业。
施肥的时候,农场主还是只要去个电话就可以了,肥料公司会雇几百人到现场帮你把肥施完,还是只要凭签单就可以让银行给它开一张L/C。打药、锄草都这样。一直到麦子成熟了,可以收割了。这时不用你通知,期货公司早就从卫星上看到了你的麦子成熟了,会雇来几百辆收割机,把所有的麦子割完装袋拉走,你只要派人司磅统计产量就可以了。期货公司则在麦子进仓后按照合同价格把货款汇去农场主的开户银行。银行则会在扣除前面签单的费用后把差价汇给农场主。整个的种植过程就完成了。
显然,美国种麦子的方法都与我们一样,也是播种、施肥、收割,甚至所使用的种子和机械设备也与我们的大农场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仅仅在生产的组织形式。美国是“农民管理,工人种地”的“大农业”模式,也是典型的“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的工业化模式。就是,无论播种施肥还是打药锄草,都是别的公司和专业的工人在干。这与我们什么都是自己干的“作坊式”的“小农业”生产方式是不一样的。
所以,虽然我们的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规模比美国大得多,由于什么设备都是自己买,什么事都是自己干,甚至拖拉机、收割机、飞机都是自己买自己开。所以“生产方式”本质上与个体农民的“作坊”式的封建传统式生产方式没有本质不同,充其量是“放大的小农业”罢了。
这种“放大的小农经济”式的生产方式的问题就是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即使是用相同的工具做同一件事,结果都会不同。比如,使用同样的收割机割麦子,我们是自己买收割机自己收割,由于一年只能用一个月,12个月的机器折旧成本就要出在1个月上。以日本久保田的收割机为例,25万一台,设计收割能力50亩/天,年收割能力在1.5万亩。可是上海的收割期才一个月,如果只是在上海本地使用,每年能收割1000亩已经不错(扣除天气和设备维修),95%的时间在闲置。因此收割麦子每亩地仅收割机的折旧成本就高达50元,如果再加上人工、柴油、维修、停工成本,100元/亩都要赔钱。而且自己的收割机手,一年就干1个月的活,没活干也要开支,技术也不会很熟练(所谓三天不练手生),真正农忙的时候往往还干不动,会请病假。而美国的生产方式是雇收割专业公司收割,这些专业收割公司在全美国从北向南收割,一年起码工作10个月(因为纬度不同的地区粮食的成熟时间是不同的),仅仅折旧费一项,我们就比他们高10倍以上。而且这些收割机手因为一年到头都在工作,因此技术熟练,不仅效率高,浪费也少。
2004年我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中联村租了500亩地,当时我去联系当地政府的收割机,他们就要价80元/亩,还说赔钱(实际也确实是赔钱),最要命的是浪费率大于5%(每亩地就差不多是
50元)。后来我上网招标,雇了江苏射阳来的收割专业户收割,只要35元/亩,浪费率还低于1%,他们说还赚钱,因为他们一年到头在全国各地收割,仅仅机器折旧费就比我们便宜90%,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仅仅比较中美两国小麦种植的过程,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的农业是“小农业”,是落后在“生产方式”而不是规模、设备、科技……。
其实,人类发展史就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史。原始社会就是因为生产方式从狩猎进化到农耕而发展到奴隶社会;同样地,奴隶社会是因为生产方式从强迫劳动进化到地租承包形式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500年前,因为航海技术的发展,导致圈地运动制造出大量的无产者,孕育出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方式从“小农作坊式”变革为“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显然,世界的每一步发展都没有离开生产方式的变革。
现在世界落后农业国家(包括中国)的农业发展都有二个瓶颈:一是“规模”(我们是农民个体小规模耕种);二是“资金”。就是一方面资本不愿意进入农业,另一方面个体农民很难获得银行支持,农民要自己垫付生产资金。这二个问题又是相互作用的,形成恶性循环。
种植的规模小了,种植成本就高。比如大批量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的价格起码比农民个体去买要便宜30%以上。而销售收入更离谱,我这里种的茭白,小贩的收购价才9分/斤,超市的零售价可以达到1元/斤。这就是“小农业”的“高进低出”问题。高价进生产资料,低价卖产品。同时,规模小了,一方面资本也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在没有诚信的前提下银行也无法为上亿个体农民贷款。
显然,在“大农业”的条件下,这二个都不是问题。可是怎么实现“大农业”呢?
本来邓小平搞联产承包只有30年,应该已经到期可以改回规模了。可是温总理又宣布小农经济体制长久不变。这就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实现土地的自然规模已经不可能。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国家在这十年里先后探索了“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模式,试图解决土地集中规模的问题,但在粮食的种植上,没有成功的案例。
因为“土地流转”的实质就是向农民租地种,你还没开始种地,就要先向农民付租金。如果搞个小规模的1万亩地,按照上海的平均价格是1000元/亩,就要先付农民1千万。可是一亩也就能产1000斤稻谷约700斤大米,土地租金(流转费)就要折合1.5元/斤,再加上人工、肥料、农药,成本起码3元/斤。所以,土地流转肯定没法种粮食。而对粮食种植没有意义,就是对宏观农业没有意义。
而所谓的“合作社”模式,在规模和行政权力上比它优势得多的人民公社都失败了,它又怎么会成功?!因为合作社与农民的关系主要还是雇佣关系,农民的劳动效率远不如纯粹为自家干活的效率高。因此规模带来的好处根本抵不过劳动效率的下降。
比如2004年我在金山廊下的中联村流转了500亩地种水稻,雇农民拔草,农民自己的地里拔一次草就够了,可是在我的地里,草是拔了又长,长了再拔……。后来才知道农民为了让你多多雇佣他拔草,没有把草根拔掉。晒谷也是这样,农民家里的谷子二天就晒完了,我的稻谷五天也晒不干。
吃了这些苦头以后我才明白只有“大农业”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我就在当时的上海市金山区委书记李毓毅先生的帮助下探索如何以“运营”的规模去实现“种植的规模”,从而达到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体制”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的规模种植。由于媒体已经做过大量介绍,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不罗嗦了。
总之,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就通知要来视察,由于临时增加了洋山港的日程原因没有成行。2008年央视《对话》栏目报道了模式。2009年《三联生活周刊》以《农业的无资本运作》为题详细介绍了农业可以“无资本运作”的方法。2009年,俞正声同志也提出要来视察,结果因为后任区委书记吴尧鑫先生对这种模式嗤之以鼻,认为农业如果实现无资本运作会导致市里给区里的农业拨款减少,以区委名义发文给市委表示反对,结果也没能成行。
前几天看见柳传志在央视二套的农业论坛上介绍自己的猕猴桃模式,用的就是这个模式。可是很遗憾,因为他还没有真正理解模式的精髓,所以他的猕猴桃事业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我国农业发展须走现代农业之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农业生..
我国农业发展须走现代农业之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要求的是(  )A.生态农业B.节水农业C.基塘农业D.粗放农业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基塘农业都符合我国农业的发展要求,粗放农业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国农业发展须走现代农业之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农业生..”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农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林业资源: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畜牧业:牧业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的水产业:水产业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1.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2.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3.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4.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特点: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我国农业分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1.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3.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4.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2.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3.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4.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2.“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3.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4.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我国渔业资源分布图:我国畜牧业资源分布图:我国林业资源分布: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农业发展须走现代农业之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农业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751511463718157017388617943139615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之路怎么走 _ 东方财富网()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之路怎么走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日前召开的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专家指出,在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也到了由注重产量的粗放发展方式向更加注重效益的集约发展新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今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一连增’,但必须看到,我国粮食生产方式依然较为粗放,在耕地和水资源双重约束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亟须改变。”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所长秦富说。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生产目前仍处于靠化肥、农药和大水漫灌来提高产量的粗放生产阶段。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亩均化肥用量21.2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粮食生产依然难以摆脱“大农、大水、大肥”的特征。  这样的粗放发展方式直接导致土壤地力的衰减。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严重影响耕地产出。  “中央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可谓切中要害。农业发展方式怎么转?最根本就是要改变过去以要素驱动为主转变为以科技创新驱动,改变大农、大水、大肥的粗放耕种模式,让科技成为粮食丰收、农业生产的根本动力。”秦富表示。  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0%,比10年前提高近30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差距就是潜力,今后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路子,给农业和粮食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认为,今后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要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增产模式攻关的全过程,在技术路径上,推广高产、高效、多抗的新品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推进耕地的质量建设,大力推广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的技术。”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认为。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我国将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增产模式攻关的全过程。在技术路径上,推广高产、高效、多抗的新品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推进耕地的质量建设,大力推广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的技术。计划力争到2020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着力退耕还林、还湿、还草,让农业恢复维护生态的功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之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看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更加注重效益,提升的竞争力。  “目前,国际市场很多农产品价格要低于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并不强。粮食安全不仅仅是数量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和经济安全。”  党国英认为,未来要通过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来降低农产品成本,还要靠技术创新改变生产模式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从根本上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责任编辑:DF142)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绿色农业小学论文:&&&&&&&&&(教学反思&&&)初中论文:&&&&&&&&&&&&高中论文:&&&&&&&&&&&&其它:&&&&&&&&&&&&&&&论文主题:&&&&&&&&&&
快速导航: > 文秘文档 > 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绿色农业相关推荐:1.2.3.4.5.6.7.8.9.10.
  摘要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增长和粮食产量提高主要依靠化肥、能源、机械动力等外部投入的增加,农业目前已处于常规石化农业时代。常规石化农业虽然短期内提高了农业产量,但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了水源,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传统农业解体主要是因为农业被纳入整个社会分工体系,农业内部封闭的循环被打破;农业内部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离,培养地力的重要有机肥料牲畜粪便不再容易获得;农村劳动力纳入市场,劳动密集型的精耕细作农业的根基被瓦解。传统农业解体不仅表现在投入、技术和工具使用上的彻底变化,而且也表现在农民观念上对人与自然、人与土地关系的变化,正是后者的变化带来了掠夺性经营土地和破坏自然的风险。绿色农业耕作技术的中心内容是通过利用有机肥料、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和重建生态资源基础。制约中国农业绿色转型的主要因素是:①承包地产权残缺且不稳定,农民缺乏激励投资农业生产,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缺乏学习如何改良土壤、如何合理施肥的动力,而且农民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利用上也无法达到规模最优;②农业科技过于集中于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上,对如何改良土壤、如何采用免耕法和覆盖作物耕作技术减少土壤侵蚀、如何节约利用水资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明显不足;③农民对化肥农药等投入物的性质缺乏认知、对这些化学品可能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不了解、而政府和社会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技术服务缺乏。
  关键词 石化农业;传统农业;绿色农业;化肥施用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4-08 doi:10.3969/j.issn.15.09.007   在人类历史大部分时期,农村是家园,农业是财富之源。农业除提供食物、纤维及其他原材料等经济产品外,还维护着自然生态系统,耕地、水、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与工业有着本质的不同。离开工业产品,人类可能生活不方便,但如果离开农业,则人类根本无法生存。   作为一种产业,农业从出现至今,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种生产方式。现代农业从耕种到收割,大量使用机械,同时大量使用化学技术,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现代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只依靠内部物质循环的特点,又被称为常规石化农业。石化农业这种生产方式在显著提高食物供给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风险,同时破坏了土壤、水、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本。本文研究中国农业如何从常规石化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第一部分说明中国农业目前正处于常规石化农业时代,第二部分解释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为什么会解体,第三部分研究阻碍中国农业绿色转型的因素,最后是简单的。   1 常规石化农业时代   化肥在1901年由日本传入台湾,1905年传入大陆。1950年代开始,中国陆续兴建了一批化肥厂,1970年代便大规模利用化肥。1979年,我国施用的化肥折纯已达1 086.3万t,此后以年均4.77%的速度递增,2013年达到5 911.90万t。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利用其它外部投入也越来越多。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87.78%,农业增加值增长了6.64倍。与此同时,农业利用的机械动力、能源分别增加了6.05倍和1.88倍,而农业利用的劳动力减少了17%。   分别以农业增加值、粮食产量作被解释变量,以播种面积、劳动力、机械、化肥、能源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经验模型:   logAGDP=logSarea+logLabour+logMachine+logFertilizer+logEnergy+T+μ(1)   logGout=logGsarea+logGlabour+logGmachine+logFertilizer+logGenergy+T+μ(2)   其中,AGDP表示农业增加值,Gout表示粮食产量;Sarea表示播种面积,Gsarea表示粮食播种面积;Labour表示农业劳动力,Glabour表示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Machine表示农业用机械,Gmachine表示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用机械;Fertilizer表示化肥施用量;Energy表示农业利用能源,Genergy表示粮食生产利用的能源,T为时间趋势,μ为误差项。利用1980-20'……剩余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显示。前一篇:后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生产方式的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