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的什么形成电流定义

电荷及电荷守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荷及电荷守恒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净电荷是啥?谁能简单的下个定义哪,
葬魂赤衣·燨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净电荷就是导体上所带的多余的电荷 如:一个中性导体净电荷为0 再如:一个电量为2e的带电小球 净电荷为2e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所谓“净电荷”是指整个导体或导体的某部分(静电感应时)的正负电荷之差。
“净电荷”是指整个导体或导体的某部分(静电感应时)的正负电荷之差。净电荷只能分布在金属的外表面。有时我们把物体或物体局部存在不能被抵消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称为净电荷.
给一个电容器加上电压,在电容器的极板上就存在净电荷.将电介质置于电场中,介质表面(甚至内部)就出现净电荷(束缚电荷)...
扫描下载二维码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Hirshfeld 电荷的定义是什么
Hirshfeld 电荷的定义是什么
RT,找了好多文献没找到这个的定义,原作是1977年的Hirschfeld, F. L. Theor. Chem. Acc. 9 .,但是文献找不到,求大神帮助,谢谢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电荷在电磁学里, 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两个带电物 质之间会互相施加作用力于对方,也会感受到对方施加的作用力,所涉及的作用力遵守库仑定律。电荷分为两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带有正电荷的物质称为“带正电”;带有负电荷的物质称为“带负电”。假若两个物质都带有正电或都带有负电,则称这两个物质“同电性”,否则称这两个物质“异电性”。两个同电性物质会相互感受到对方施加的排斥力;两个异电性物质会相互感受到对方施加的吸引力。电荷是许多次原子粒子所拥有的一种基本守恒性质。称带有电荷的粒子为“带电粒子”。静止的带电粒子会产生电场,移动中的带电粒子会产生电磁场,带电粒子也会被电磁场所影响。一个带电粒子与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电磁力或电磁相互作用。这是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的一种。
泰勒斯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Thales, 640-546B.C.)记录,在摩擦猫毛于琥珀以后,琥珀会吸引像羽毛一类的轻微物体,假若摩擦时间够久,甚至会有火花出现。吉尔伯特首先发明的静电验电器(versorium)是一种可以侦测静电电荷的验电器。当带电物体接近金属指针的尖端时,因为静电感应,异性电荷会移动至指针的尖端,指针与带电物体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指针转向带电物体。1600年,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对于电磁现象做了一个很仔细的研究。他指出琥珀不是唯一可以经过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物质,并且区分出电与磁不同的属性。他撰写了第一本阐述电和磁的科学着作《论磁石》。吉尔伯特创建了新拉丁语的术语“electricus”(类似琥珀,从“?λεκτρον”,“elektron”,希腊文的“琥珀”),意指摩擦后吸引小物体的性质。这联结给出了英文字“electric”和“electricity”,最先出现于1646年,汤玛斯·布朗(Thomas Browne)的着作《Pseudodoxia Epidemica》(英文书名《Enquries into very many received tenets and commonly presumed truths》)。随后,于1660年,科学家奥托·冯·格里克发明了可能是史上第一部静电发电机(electrostatic generator)。他将一个硫磺球固定于一根铁轴的一端,然后一边旋转硫磺球,一边用干手摩擦硫磺球,使硫磺球产生电荷,能够吸引微小物质。理清电荷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C.A.Coulomb,)以他的扭秤实验得出静电作用定律.人类从此对电磁现象进入了定量研究。1820年,奥斯特(H.C.Oersted,)发现电流的磁效应。1820年,安培(A.M.Ampère,)发现电流之间的互作用定律。1831年,法拉第(M.Faraday,)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5年,麦克斯韦(J.C.Maxwell,)在总结前人实验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电磁场方程组,并从他的方程组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进而指出光的电磁本质。1887年,赫兹(H.Hertz,)以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整理和简化。1895年,洛伦兹(H.A.Lorentz,)发表“电子论”并给出电荷在电磁场中受力的公式.至此,经典 电磁理论的基础已经确立。1897年,汤姆逊(J.J.Thomson,)在阴极射线管中发现了电子(e-),这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物理学家们陆续发现了一大批带电的或电中性的粒子,其中包括质子(p)、正电子(e+)和中子(n)。纳米发出电荷1897 J.J.Thomson 在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了电子,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年, R.A. Millikan 多次以“油滴”实验测量了电子的电荷质量比。1911 E.Rutherford 跟据 a 粒子碰撞金属箔的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1920年,又猜测原子核内除存在带正电的“质子”外,还应当含有一种中性粒子。1930 A.M.Dirac 将相对论引进量子力学,提出相对论电子理论,预言存在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同时预言存在磁单极) 。1932 C.D.Anderson 在宇宙线中发现正电子,证实了Dirac 的预言J.Chadwick 发现中子,证实了Rutherford 的猜测W.K.Heisenborg 和伊万年科各自建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假说 。1935汤川秀树(H.Yukawa)提出强作用的介子理论;1950年C.F.Powell 在宇宙线中发现 p介子 。1937 C.D.Anderson 在宇宙线中发现 m子 。1947-- 陆续在宇宙线和加速器中先后发现了一批奇异粒子:L超子、K介子、X超子、W- 超子 1955 O.Chamberlain和 E. G. Segre在加速器中发现反质子。1964 M.Gell-Mann和 G.Zweig 提出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自1980年代起在加速器的电子—质子碰撞实验中,先后发现了理论预言的3色 6味、以束缚态存在的夸克和反夸克(最重的t夸克直到 1995年才被发现)。1964 一组科学家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加速器中发现反质子和反 中子组成的反氘核。1983 C.Rubbia等在欧洲核子中心发现电弱统一理论预言的 W±和 Z0 粒子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19e=1.6×10^-19与生活联系你可能听说过,有的人触电时被电吸住,而有的人触电时却被电打开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触电就是人体的某一部位接触到带电体,有电流从人人体中通过。人触电后,主要反应是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大家知道,手部的动作主要依靠手指的活动,而手指只能向手心方向活动。当电流不大时如果用手指内侧或手心部位接触带电体,只是手部肌肉的收缩会使人牢牢握住带电体,这就是电吸。如果用指尖或手指外侧(手背部位)接触带电体,肌肉的强烈收缩反而会使手很快脱离带电体,这就是电打。另外,当接触到高电压的带电体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大,有可能是人体全身或局部的神经麻痹,这时人体无法摆脱带电体,看上去像被电吸住了,在电吸情况下,如不及时切断电源,触电人很快就会出现皮肤灼焦,呼吸窒息、心脏停跳,造成假死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死亡。
电荷的种类/电荷
点电荷电荷点电荷是带电粒子的理想模型。真正的点电荷并不存在,只有当带电粒子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粒子的尺寸,或是带电粒子的形状与大小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足以忽略时,此带电体就能称为“点电荷”。 带电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物体由于摩擦、加热、射线照射、化学变化等原因,失去部分电子时物体带正电,获得部分电子时物体带负电。带有多余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习惯上有时把带电体叫做电荷。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静止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静电场,运动电荷除产生电场外还产生磁场。因此静止或运动的电荷都会受到电场力作用,只有运动电荷才能受磁场力作用。一个实际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不仅与带电体本身有关,还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精度的要求。点电荷是建立基本规律时必要的抽象概念,也是把分析复杂问题时不可少的分析手段。例如,库仑定律、洛伦兹定律的建立,带电体的电场以及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试验电荷的引入等等,都应用了点电荷的观念。粒子的电荷电荷在粒子物理学中,许多粒子都带有电荷。电荷在粒子物理学中是一个相加性量子数,电荷守恒定律也适用于粒子,反应前粒子的电荷之和等于反应后粒子的电荷之和,这对于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都是严格成立的。
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由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物质的固有属性之一。琥珀经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物体带电的最早发现。继而发现雷击、感应、加热、照射等等都能使物体带电。电分正、负,同号排斥,异号吸引,正负结合,彼此中和,电可以转移,此增彼减,而总量不变。电荷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电子带负电 , 质子带正电,是正、负电荷的基本单元,中子不带电。所谓物体不带电就是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物体带电则是这种平衡的破坏。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的电荷 。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电子、质子的总数不变,只是组合方式或所在位置有所变化,因而电荷必定守恒。为了说明电荷的特征,不妨与质量作一些类比。电荷有正、负之分,于是电力有排斥力和吸引力的区别,质量只有一种,其间总是相互吸引,正是这种区别,使电力可以屏蔽,引力则无从屏蔽。爱因斯坦描述了质量有随运动变化的相对论效应;而电子、质子以及一切带电体的电量都不因运动变化,电量是相对论性的不变量。电荷具有量子性,任何电荷都是电子电荷e的整数倍 ,e的精确值(1986年推荐值)为: e=1.^-19库质子与电子电量(绝对值)之差小于 (10-20)e,通常认为两者的绝对值完全相等。电子十分稳定 ,估计其寿命超过1010亿年,比迄今推测的宇宙年龄还要长得多。
分数电荷/电荷
所谓分数电荷是指比电子电量小的电荷,如果存在,将动摇电子、质子作为电荷基元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964年,M.盖耳-曼提出强子由夸克组成的理论,预言夸克有多种,其电荷有、种。但尚没有关于分数电荷存在的该项目属于粒子物理理论研究领域。电荷共轭—宇称(CP)对称性涉及到空间和物质的基本对称性,一直是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Cronin和Fitch因发现CP破坏而荣获诺贝尔奖。但他们发现的只是间接CP破坏,既可由弱作用引起,也可由超弱作用来解释。要区分它们,必须研究直接CP破坏。这不仅对探索自然界新的作用力和理论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弄清CP破坏的起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自1964年起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对直接CP破坏的研究。探索了近四十年的直接CP破坏给出更精确和自洽的理论预言,得到欧洲核子中心NA48和美国费米实验室KTeV两个重要实验的证实。由此实验和理论首次确立了自然界中直接CP破坏的存在,成功地检验了标准模型的CP破坏机制,排除了超弱作用理论。该项目同时解释了困扰粒子物理学界近五十年的所谓ΔI=1/2规则。被国际同行公认为“北京组”工作,得到国际上实验和理论主要专家的认可和引用。该项目对CP对称性自发破缺的双黑格斯二重态模型(S2HDM)中一些重要的物理唯象进行系统研究,指出S2HDM可以成为CP破坏起源的一种新物理模型。在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理论研究方面,吴岳良作为主要完成人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总引用率达1000余次。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RL)上的论文单篇引用达90余次。
高压产生的电荷两种电荷学生实验:将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有:电荷(1)、玻璃棒、橡胶棒各两根(2)、毛皮、丝绸各两块(3)、支架;为了避免实验中电荷的流失,最好两名同学同时进行操作。实验过程:(1)、两位同学同时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它带电,将一根放在支座上,注意:要记住哪端带电,不要用手摸带电的一端,用另一根玻璃棒的带电端靠近这根玻璃棒的带电端,观察发生的现象(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做刚才的实验。实验总结;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人们发现带电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自然界中只有这样两种电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1.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律来计算。2.点电荷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3.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匀带电体间、均匀带电球壳间也可)。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无机材料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无机材料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4次
参与编辑人数:32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04:23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荷的什么形成电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