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贤善、远恶小,三谏不从,则退!这句意思下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微子开者...”习题详情
7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太师曰:“王子,天笃下灾亡殷国。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①,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遂行。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黍之诗》以歌咏之。殷民闻之,皆为流涕。太史公曰:“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史记o宋微子世家》)[注]①泆(yì):放纵。【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笃下灾亡殷国笃:沉重,重重B.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御:控制,据为己有C.刳视其心刳:剖开D.过故殷虚虚:虚无,空虚【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乃问于太师、少师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①箕子者,纣亲戚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①是何能为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D.①殷有三仁焉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纣王在位时朝政黑暗的一组是&&&&&&&①纣即立,不明,淫乱于政&&&&&&&&&&&&&&&②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③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④乃被发佯狂而为奴⑤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⑥宫室毁坏,生禾黍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子对纣王昏庸、政治腐败的状况十分担忧,而纣王自以为帝王之命是上天赐予的,对微子的多次劝谏置若罔闻。太师劝微子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暂时离开。B.箕子在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便敏锐地看到这种做法如不加制止,将会使国家面临危机。殷朝灭亡后,他以《麦黍之诗》来抒发深沉的感伤之情。C.王子比干认为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应以死劝谏,否则百姓将受害,而百姓是没有罪过的。他直言劝谏纣王,竟被纣王残忍地杀害。D.微子离去,箕子成了奴隶,比干直谏而死。在孔子看来,虽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但都是仁者。司马迁实际上认同了孔子的这个评价。【小题5】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2)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3)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小题】D&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文言文,微子开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乃问于太...”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D(“虚”通“墟”,废址,废墟。)【小题】D(A、前者是副词,于是,就;后者是代词,译为“你的”。B、前者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语气;后者用于句中,表示提示与停顿。C、前者为语气词,译为“呢”;后者为介词,译为“对”“向”。D、均是句末语气词,不译。)【小题】A(②是箕子的推断,而不是“现实”;⑥是殷朝灭亡后,而不是“纣王在位时”)【小题】A(太师劝他离开不是“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是对国家“终不得治”的绝望;也非“暂时”。)【小题】(1)(“津涯”应译作“渡口”“边岸”,“如之何”应译作“怎么办呢”。)(2)(“窍”应译作“孔窍”;“信”应译作“真的”“的确”;“诸”是“之乎”的合用,应译作“这种情况吗”。) (3)(“三”并非确指“三次”,代指多次,“三谏”应译作“屡次劝谏”;“则”应译作“那么”;“去”应译作“离开”。)译文微子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以后,昏昧荒淫,政治紊乱。微子屡次进谏,纣王不听。等到祖伊忧惧祸患将至,把此事告诉纣王。纣王却说:“我生有命,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微子料定纣王再也听不进谏言,因此想以死殉国,于是跑去问太师箕子和少师比干,说:“我们殷朝不行修明的政治,不能治理四方的百姓。纣王沉醉于酒宴,听信妇人的话,破坏汤王的德政。如今我们殷朝好像要渡过一条大河,却没有渡口,又没有边岸一般,应当怎么办呢?”太师回答他说:“王子啊,老天重重地降下灾难,来灭亡殷朝。现在如果真能救治殷朝,那么,国家治理好了,虽死也没什么遗恨。但假如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箕子,是纣王的亲戚。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箕子便叹息道:“他既然使用象箸,便一定要用玉杯了;既然用了玉杯,那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从此将逐渐讲究车马的舒适和宫室的豪华,国家不可振兴了。”纣王淫逸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不听。有人劝他说:“可以离开不管了。”箕子说:“做臣子的向君主进谏,君主不听臣子就离他而去,这是彰显君主的过失而取悦于百姓的行径,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后来他就隐居不出,常常抚琴以抒发心中所郁积的悲痛。后世流传他的曲子,称为《箕子操》。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他见箕子进谏,君主不听,箕子去做了奴隶,就说:“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不以死谏争,百姓将受害,那百姓有什么罪过呢?”于是直言劝谏纣王。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的有这种情况吗?”于是就杀了王子比干,挖出他的心来,看个究竟。微子说:“父子有骨肉之亲,而君臣以道义相桔合。因此父亲如果有过错,儿子屡次劝不听,就会继之以号哭;人臣屡次劝谏不听,那么在道义上可以离开不管了。”于是微子就远行了。后来箕子朝拜周天子时,经过故都殷墟,感伤于宫室毁坏,禾黍丛生,箕子十分悲痛,就作了《麦秀之诗》来抒发内心感情。殷朝遗民听到了,都为之泣下。太史公说:“孔子有言:‘微子离去,箕子为奴,比干谏死。殷朝有三位仁者。’”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微子开者...”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太师曰:“王子,天笃下灾亡殷国。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①,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遂行。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黍之诗》以歌咏之。殷民闻之,皆为流涕。太史公曰:“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史记o宋微子世家》)[注]①泆(yì):放纵。【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天笃下灾亡殷国笃:沉重,重重B.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御:控制,据为己有C.刳视其心刳:剖开D.过故殷虚虚:虚无,空虚【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A.①乃问于太师、少师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①箕子者,纣亲戚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①是何能为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D.①殷有三仁焉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纣王在位时朝政黑暗的一组是____①纣即立,不明,淫乱于政②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③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④乃被发佯狂而为奴⑤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⑥宫室毁坏,生禾黍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微子对纣王昏庸、政治腐败的状况十分担忧,而纣王自以为帝王之命是上天赐予的,对微子的多次劝谏置若罔闻。太师劝微子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暂时离开。B.箕子在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便敏锐地看到这种做法如不加制止,将会使国家面临危机。殷朝灭亡后,他以《麦黍之诗》来抒发深沉的感伤之情。C.王子比干认为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应以死劝谏,否则百姓将受害,而百姓是没有罪过的。他直言劝谏纣王,竟被纣王残忍地杀害。D.微子离去,箕子成了奴隶,比干直谏而死。在孔子看来,虽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但都是仁者。司马迁实际上认同了孔子的这个评价。【小题5】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2)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3)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太师曰:“王子,天笃下灾亡殷国。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①,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遂行。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黍之诗》以歌咏之。殷民闻之,皆为流涕。太史公曰:“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史记o宋微子世家》)[注]①泆(yì):放纵。【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天笃下灾亡殷国笃:沉重,重重B.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御:控制,据为己有C.刳视其心刳:剖开D.过故殷虚虚:虚无,空虚【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A.①乃问于太师、少师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①箕子者,纣亲戚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①是何能为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D.①殷有三仁焉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纣王在位时朝政黑暗的一组是____①纣即立,不明,淫乱于政②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③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④乃被发佯狂而为奴⑤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⑥宫室毁坏,生禾黍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微子对纣王昏庸、政治腐败的状况十分担忧,而纣王自以为帝王之命是上天赐予的,对微子的多次劝谏置若罔闻。太师劝微子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暂时离开。B.箕子在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便敏锐地看到这种做法如不加制止,将会使国家面临危机。殷朝灭亡后,他以《麦黍之诗》来抒发深沉的感伤之情。C.王子比干认为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应以死劝谏,否则百姓将受害,而百姓是没有罪过的。他直言劝谏纣王,竟被纣王残忍地杀害。D.微子离去,箕子成了奴隶,比干直谏而死。在孔子看来,虽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但都是仁者。司马迁实际上认同了孔子的这个评价。【小题5】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2)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3)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相似的习题。格林论共同善--《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格林论共同善
【摘要】:格林是英国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先驱。他一反自由主义传统,重新解释了自由的意义,奠定了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人是一种道德的存在物,人最大的自我满足就是道德上的满足,即实现道德善。道德善在本质上是共同善。使共同善成为可能的权利有两大类:私权和公权。而国家的干预是使共同善得以实现的条件。共同善的道德学说是格林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095.61【正文快照】:
托马斯·希尔·格林1836—1882是英国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先驱。格林的《伦理学绪论》、《关于政治义务原理的演讲》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他在1881年所做的《关于自由立法和契约自由》的演讲中,一反自由主义传统,重新解释了自由的意义,改放任式的自由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振军;[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施兴和,舒一新;[J];历史教学问题;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法容;[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曹泳鑫,江锡华;[J];理论与改革;1996年07期
韩冬雪;[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9期
刘明贤;[J];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徐友渔;[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林庆华;[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林庆华;[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周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徐明华;[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池朝霞;[J];社会;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庄俊举;[N];学习时报;2006年
郑戈;[N];南方周末;2007年
徐志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李庆功;[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振军;[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善贤人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