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与物理的关系的发展和建设有什么关系

土木工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_小宗师
摘要: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土木工程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土木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分析土木工程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力,并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为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理论分析依据。关键词:土木工程;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推动力;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编号:X(4-01一、前言土木工程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全过程的一项人类活动,从凿穴而居,到积木成屋,五千年的文明史到处都有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身影。土木工程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还为人类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土木工程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努力结果,无论是在民用居住、生产、还是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土木工程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实用功能,还彰显了很大的审美体现。纵观土木工程的技术发展历程,土木工程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形势下,土木工程的发展更是关系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二、土木工程的发展与变革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的发展过程,因此,土木工程的发展可以说具有三次质的飞跃:1.砖瓦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开始了土木工程中建材变革的快速发展历程,使得土木建筑工程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以砖瓦为主的木石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大量的建筑艺术为人类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钢材的应用扩展了土木工程的发展范围,使得土木工程在民用建筑、桥梁道路、军事设施等方面极大地扩展了建筑的高度和空间跨度。钢结构的产生同时刺激了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施工机械和施工组织设计理论的快速发展。3.混凝土的诞生和应用将土木工程提升到了高度、强度、性能全面跨速发展的阶段。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使得地铁、海底隧道、铁路隧道等空间领域的工程发展搭建了科技平台。在此基础上,更加多样化、功能优越的新材料、新技术应运而生。三、土木工程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力影响1.土木工程材料变革对建材产品、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建筑理论的推动作用明显。在建筑材料的三次变革中,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推出,尤其是钢材和混凝土出现以后,在建筑领域的钢结构、钢混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相应的新型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围绕材料的应用方面迅速展开,带动了工业材料的发展和技术革新。2.土木工程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推动经济收入的增长。土木工程的发展,使得路桥施工、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施工和材料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批劳动力就业。3.对社会环境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支撑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土木工程事项涉及地质勘查、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机械、施工技术、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等多方面的综合型学科,它的发展更加注重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发展、景观塑造等角度,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侧面支撑。4.土木工程在社会文明方面的促进作用,反过来社会文明的提高转向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力。土木工程在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上为人们提供了审美需求、生产生活需要、军事力量和宗教文化的依托,例如:城镇、运河、宫殿、寺庙、教堂等,这些现代文明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同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5.土木工程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又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需求的增长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下的工程建设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通过不断技术进步才能立足,因此,不断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带动经济发展。6.土木工程的发展带动金融市场的运转,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各个领域的投资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运转加快,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四、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土木工程的发展思考正是由于土木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发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成为了我们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需要切实把握相关发展策略和管理措施,更好的发挥土木工程建设在社会经济中的积极作用:1.加大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通过市场监管,保障资金流向正确的市场通道,保障土木工程市场良好秩序,避免泡沫经济的副作用。2.做好工程建设市场的监管工作,淘汰落后企业,规避建筑市场的畸形发展,鼓励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避免因土木工程市场不健康现象对金融市场形成冲击。3.规范管理社会基础设施和科研创新的投资管理,一方面通过国家主导投资带动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在技术、管理和施工水平上树立样板示范,规范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推广景观建设理念;另一方面鼓励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建立科学技术孵化器,促进工程技术水平和降低工程成本。4.建立健全市场监管和调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和政策氛围,避免地方经济过热危害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合理引导市场走向,规避土木工程市场无序发展拖累经济发展。五、结语土木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大的行业领域,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于社会经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法律规范、社会监管、政府调控等手段,促进土木工程的行业健康发展和快速发展,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张颖.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2]程桢.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科技资讯,2011年16期.[3]祝彩霞,刘慧.浅析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5期.欢迎您转载分享:谢谢!年轻就是资本,吃苦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么,所以说这还是可以的、看来工资不低,哈哈!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我就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感觉挺好.因为该行业有发展潜力,对本人来说有发展空间,尤其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一批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员,只要你努力,都是各单...
都是属于工程系列职称,只是专业不一样而已,职称里面有分很多专业,主要是看你自己从事的是哪方面的工作。
本人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已经学习了四年的土木工程,现在上研究生。现在就谈谈我对土木工程就业的看法。
土木工程属于建筑行业的一个大类,由于我们国家50年之类...
80克卷筒工程复印纸和80克平装工程复印纸2大类。安兴纸业是生产复印纸的行家,主打复印纸市场,各种类型,各种档次全部生产。
我认为,都是属于土木工程类的.只是侧重点不同
市政工程的工程规模都比较小些,除非是修地铁一类的,而公路工程那就要大得多了.在技术上,都是大同小异.只是市政工程...
大家还关注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李盛斌;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土木工程建设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中国的施工工地随处可见,不管是路网的建设,还是隧道桥梁的建设;这些土木工程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这样说,土木工程的建设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对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改善,又会出现一些资源消耗严重和环境污染恶化的问题。1我国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现状由于我国近些年一直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目前的承包商和相关的建设单位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会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降低施工的噪音,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满足政府和公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然而,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承包商和建设单位只是在消极和被动的应用这些绿色施工技术,他们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并且也不会主动的将这些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操作模式还很不规范,思维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企业较低的管理水平、较高的施工成本、相关的制度体系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等等。2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土木工程设计环节方面:在设计土木工程的时候,需要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还需要对项目所(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3.50元/期全年定价:2.80元/期 共67.20元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正文/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   引言   古代土木工程     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    发达时期   近代土木工程    奠基时期    进步时期    成熟时期   现代土木工程    工程功能化    城市立体化    交通高速化    材料轻质高强化    施工过程工业化    理论研究精密化 ━━━━━━━━━━━━━━━━━━━━━━━━           
  人类出现以来,为了满足住和行以及生产活动的需要,从构木为巢、掘土为穴的原始操作开始,到今天能建造摩天大厦、万米长桥,以至移山填海的宏伟工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土木工程的发展贯通古今,它同社会、经济,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土木工程内涵丰富,而就其本身而言,则主要是围绕着材料、 施工、 理论三个方面的演变而不断发展的。为便于叙述,权且将土木工程发展史划为古代土木工程、近代土木工程和现代土木工程三个时代。以17世纪工程结构开始有定量分析,作为近代土木工程时代的开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作为现代土木工程时代的起点。   人类最初居无定所,利用天然掩蔽物作为居处,农业出现以后需要定居,出现了原始村落,土木工程开始了它的萌芽时期。随着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古代土木工程经历了它的形成时期和发达时期,不过因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颇不平衡。古代的无数伟大工程建设,是灿烂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木工程最初完全采用天然材料,后来出现人工烧制的和,这是土木工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古代的土木工程实践应用简单的工具,依靠手工劳动,并没有系统的理论,但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了指导工程实践的成规。   15世纪以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是近代土木工程出现的先声,是它开始在理论上的奠基时期。17世纪中叶,伽利略开始对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土木工程进入近代的标志。从此土木工程成为有理论基础的独立的学科。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使以蒸汽和电力为动力的机械先后进入了土木工程领域,施工工艺和工具都发生了变革。近代工业生产出新的工程材料──钢铁和,土木工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相继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近代土木工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臻于成熟,可称为成熟时期。近代土木工程几百年的发展,在规模和速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古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土木工程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代土木工程所经历的时间尽管只有几十年,但以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土木工程领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现代土木工程的新特征是工程功能化、城市立体化和交通高速化等。土木工程在材料、施工、理论三个方面也出现了新趋势,即材料轻质高强化、施工过程工业化和理论研究精密化。   土木工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等属性,牵涉面十分广阔,这个简史只是就发展的某些侧面作概略的描述。
土木工程的内涵
&&&&& 土木工程既是一种工程分科,也是一种学科。说它是工程分科,是指用石材、砖、砂浆、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木材、建筑塑料、铝合金、钢化玻璃、沥青等建筑材料修建房屋、铁路、道路、隧道、运河、堤坝、港口、地铁等工程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工程人员在做各种工程时,需要勘测、设计、开发、施工、保养、维修等活动及其相应的工程技术。它是一种学科,常称为土木工程学,是指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学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修建各种建筑物和各种构筑物的一门科学。建筑物(通称建筑)是指人们赖以生活、生产或去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等;构筑物指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及生活活动的建筑物,如烟囱、水塔、堤坝、:自动扶梯、高架游艺设备的水槽、惯性运转设施等。
&&&&&& 可见,土木工程是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连的工程。它的英文翻译为Civil Engineering,直译为“民用工程”。在英语中,历史上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Civil Engineering,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民用性。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机械,化工、以及电气都已发展成独立的学科,Civil Engineering便成为土木工程的专有名词。
&&&&&&& 无论哪种土木工程都将受到自然界及人为的作用,例如雪,地震,温度变化等等。那么,土木工程应当具备抵御各种作用的能力。
&&&&&&& 人类利用土地、材料及各种施工工具来建造各种土木工程。利用这些物质条件,人们建造出各种安全,实用,耐久的建筑物或是构筑物。土木工程虽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建设,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深化。
  古代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5000年起)开始至17世纪中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经验的积累,古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和发达时期。   萌芽时期& 大致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为避风雨、防兽害,利用天然的掩蔽物,例如山洞和森林作为住处。当人们学会播种收获、驯养动物以后,天然的山洞和森林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使用简单的木、石、骨制工具,伐木采石,以粘土、木材和石头等,模仿天然掩蔽物建造居住场所,开始了人类最早的土木工程活动。   初期建造的住所因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仅有“窟穴”和“橧巢”两种类型。在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地区多为穴居,在山坡上挖造横穴,在平地则挖造袋穴。后来穴的面积逐渐扩大,深度逐渐减小。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遗存有浅穴和地面建筑,建筑平面有圆形、方形和多室联排的矩形。西安半坡村遗址(约公元前4800~前3600年)有很多圆形房屋,直径为5~6米,室内竖有木柱,以支顶上部屋顶,四周密排一圈小木柱,既起承托屋檐的结构作用,又是维护结构的龙骨;还有的是方形房屋,其承重方式完全依靠骨架,柱子纵横排列,这是木骨架的雏形。当时的柱脚均埋在土中,木杆件之间用绑扎结合,墙壁泥,屋顶铺盖茅草或抹泥。在西伯利亚发现用兽骨、北方鹿角架起的半地穴式住所。   新石器时代已有了基础工程的萌芽,柱洞里填有碎陶片或鹅卵石,即是柱础石的雏形。洛阳王湾的仰韶文化遗址(约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中,有一座面积约200米的房屋,墙下挖有基槽,槽内填卵石,这是墙基的雏形。在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新石器时代的住宅是用木材或卵石做成墙基,上面造木构架,以芦苇束编墙或土坯砌墙,用密排圆木或芦苇束做屋顶。   在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附近,则从构木为巢发展为用树枝、树干搭成架空窝棚或地窝棚,以后又发展为栽桩架屋的干栏式建筑。中国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约公元前3000年),是在密桩上架木梁,上铺悬空的地板。西欧一些地方也出现过相似的做法,今瑞士境内保存着湖居人在湖中木桩上构筑的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约公元前5000~前3300年)中,有跨距达5~6米、联排6~7间的房屋,底层架空(属于干栏式建筑形式),构件之结点主要是绑扎结合,但个别建筑已使用榫卯结合。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用石制工具凿出各种榫卯是很困难的,这种榫卯结合的方法代代相传,延续到后世,为以木结构为主流的中国古建筑开创了先例。   随着氏族群体日益繁衍,人们聚居在一起,共同劳动和生活。从中国西安半坡村遗址还可看到有条不紊的聚落布局,在浐河东岸的台地上遗存有密集排列的40~50座住房,在其中心部分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平面约为12.5×14米)房屋,可能是会堂。各房屋之间筑有夯土道路,居住区周围挖有深、宽各约5米的防范袭击的大壕沟,上面架有独木桥。(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这时期的土木工程还只是使用石斧、石刀、石锛、石凿等简单的工具,所用的材料都是取自当地的天然材料,如茅草、竹、芦苇、树枝、树皮和树叶、砾石、泥土等。掌握了伐木技术以后,就使用较大的树干做骨架;有了锻烧加工技术,就使用红烧土、白灰粉、土坯等,并逐渐懂得使用草筋泥、混合土等复合材料。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天然材料建房、筑路、挖渠、造桥,土木工程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萌芽阶段。   形成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开始分工。大约自公元前3千年,在材料方面,开始出现经过烧制加工的瓦和砖;在构造方面,形成木构架、石梁柱、券拱等结构体系;在工程内容方面,有宫室、陵墓、庙堂,还有许多较大型的道路、桥梁、水利等工程;在工具方面,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在公元前 3千年,中国在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开始使用青铜制的斧、凿、钻、锯、刀、铲等工具。后来铁制工具逐步推广,并有简单的施工机械,也有了经验总结及形象描述的土木工程著作。公元前 5世纪成书的《考工记》记述了木工、金工等工艺,以及城市、宫殿、房屋建筑规范,对后世的宫殿、城池及祭祀建筑的布局有很大影响。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形成早期的土木工程。   中国在公元前21世纪,传说中的夏代部落领袖禹用疏导方法治理洪水,挖掘沟洫,进行灌溉。公元前5~前4世纪,在今河北临漳,西门豹主持修筑引漳灌邺工程,是中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公元前3世纪中叶,在今四川灌县,李冰父子主持修建,解决围堰、防洪、灌溉以及水陆交通问题,是世界上最早的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在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城市防护建设和交通工程中,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桥梁。公元前12世纪初,中国在渭河上架设浮桥,是中国最早在大河上架设的桥梁。再如在引漳灌邺工程中,在汾河上建成30个墩柱的密柱木梁桥;在都江堰工程中,为了提供行船的通道,架设了索桥。   中国利用黄土高原的黄土为材料创造的夯土技术,在中国土木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见)。最早在甘肃大地湾新石器时期的大型建筑就用了夯土墙。河南偃师二里头有早商的夯筑筏式浅基础宫殿群遗址,以及郑州发现的商朝中期版筑城墙遗址、安阳殷墟(约公元前1100年)的夯土台基,都说明当时的夯土技术已成熟。以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的房屋等建筑都用夯土基础和夯土墙壁。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广泛用夯土筑城防敌。秦代在魏、燕、赵三国夯土长城基础上筑成万里长城,后经历代多次修筑,留存至今,成为举世闻名的。(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使用木构架结构。在商朝首都宫室遗址中,残存有一定间距和直线行列的石柱础,柱础上有,柱础旁有木柱的烬余,说明当时已有相当大的木构架建筑。《考工记·匠人》中有“殷人……四阿重屋”的记载,可知当时已有两层楼,四阿顶的建筑了。西周的青铜器上也铸有柱上置栌斗的木构架形象,说明当时在梁柱结合处已使用“斗”,做过渡层,柱间联系构件“额枋”也已形成。这时的木构架已开始有中国传统使用的柱、额、梁、枋、斗栱等。   中国在西周时代已出现陶制房屋版瓦、筒瓦、人字形断面的脊瓦和瓦钉,解决了屋面防水问题。春秋时期出现陶制下水管、陶制井圈和青铜制杆件结合构件。在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制土坯和砌券拱的技术历史悠久。公元前8世纪建成的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宫,是用土坯砌墙、用石板、砖、琉璃贴面。   埃及人在公元前 3千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以及神庙和金字塔的修建中,积累和运用了几何学、测量学方面的知识,使用了起重运输工具,组织了大规模协作劳动。公元前27~前26世纪,埃及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吉萨金字塔群(参见彩图)。这些,在建筑上计算准确,施工精细,规模宏大。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和神庙建筑群,如公元前16~前 4世纪在底比斯等地建造的神庙建筑群。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希腊早期的神庙建筑用木屋架和土坯建造,屋顶荷重不用木柱支承,而是用墙壁和石柱承重。约在公元前7世纪,大部分神庙已改用石料建造。公元前5世纪建成的雅典卫城,在建筑、庙宇、柱式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水平。其中,如巴台农神庙全用白色大理石砌筑,庙宇宏大,石质梁柱结构精美,是典型的列柱围廊式建筑。   在城市建设方面,早在公元前 2千年前后,印度建城, 城市布局有条理, 方格道路网主次分明,阴沟排水系统完备。中国现存的春秋战国遗址证实了《考工记》中有关周朝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都城)中九经九纬(纵横干道各九条),经涂九轨(南北方向的干道可九车并行),左祖右社(东设皇家祭祖先的太庙,西设祭国土的坛台),面朝后市(城中前为朝廷,后为市肆)”的记载。这时中国的城市已有相当的规模,如齐国的临淄城,宽3公里,长4公里,城濠上建有8米多跨度的简支木桥,桥两端为石块和夯土制作的桥台。   发达时期& 由于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提高了工效;工程材料中逐渐增添复合材料;工程内容则根据社会的发展,道路、桥梁、水利、排水等工程日益增加,大规模营建了宫殿、寺庙,因而专业分工日益细致,技术日益精湛,从设计到施工已有一套成熟的经验:①运用标准化的配件方法加速了设计进度,多数构件都可以按“材”或“斗口”、“柱径”的模数进行加工;②用预制构件,现场安装,以缩短工期;③统一筹划,提高效益,如中国北宋的汴京宫殿,施工时先挖河引水,为施工运料和供水提供方便,竣工时用渣土填河;④改进当时的吊装方法,用木材制成“戥”和绞磨等起重工具,可以吊起三百多吨重的巨材,如三台的雕龙御路石以及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等。   建筑工程& 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主要是采用木结构体系,欧洲古代房屋建筑则以石拱结构为主。   ① 木结构。 中国古建筑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与木结构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形成独特的中国木结构体系(见)。根据气候和木材产地的不同情况,在汉代即分为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以抬梁式为最普遍。在平面上形成柱网,柱网之间可按需要砌墙和安门窗。房屋的墙壁不承担屋顶和楼面的荷重,使墙壁有极大的灵活性。在宫殿、庙宇等高级建筑的柱上和檐枋间安装斗栱。   佛教建筑是中国东汉以来建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南北朝和唐朝大量兴建佛寺。公元8世纪建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和公元9世纪建的佛光寺大殿,是遗留至今较完整的中国木构架建筑。中国佛教建筑对于日本等国也有很大影响。   佛塔的建造促进了高层木结构的发展,公元2世纪末,徐州浮屠寺塔的“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是在吸收、融合和创造的过程中,把具有宗教意义的印度窣堵坡竖在楼阁之上(称为刹),形成楼阁式木塔。公元11世纪建成山西(应县木塔),塔高67.3米,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每层用梁柱斗拱组合为自成体系的完整、稳定的构架,9层的结构中有8层是用3米左右的柱子支顶重叠而成,充分做到了小材大用。塔身采用内外两环柱网,各层柱子都向中心略倾(侧脚),各柱的上端均铺斗拱,用交圈的扶壁拱组成双层套筒式的结构。这座木塔不仅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之一,而且在杆件和组合设计上,也隐涵着对的巧妙运用。(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② 砖石结构。约自公元1世纪,中国东汉时,砖石结构有所发展(见、。在汉墓中已可见到从梁式空心砖逐渐发展为券拱和穹窿顶。根据荷载的情况,有单拱券、双层拱券和多层券。每层券上卧铺一层条砖,移为“伏”。这种券伏相结合的方法在后来的发券工程中普遍采用。 自公元4世纪北魏中期,砖石结构已用于地面上的砖塔、石塔建筑以及等方面。公元6世纪建于河南登封县的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密檐砖塔。(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前 4世纪,罗马采用券拱技术砌筑下水道、隧道、渡槽等土木工程,在建筑工程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传统柱式。公元前2世纪,用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作胶凝材料(后称罗马水泥)制成的天然混凝土,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古罗马的券拱结构的大发展。公元前1世纪,在券拱技术基础上又发展了十字拱和穹顶。公元2世纪时,在陵墓、城墙、水道、桥梁等工程上大量使用发券。券拱结构与天然混凝土并用,其跨越距离和覆盖空间比梁柱结构要大得多,如万神庙(120~124年)的圆形正殿屋顶,直径为43.43米,是古代最大的圆顶庙。卡拉卡拉浴室(211~217年)采用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古罗马的公共建筑类型多,结构设计、施工水平高,样式手法丰富,并初步建立了土木建筑科学理论,如维特鲁威著《建筑十书》(公元前 1世纪)奠定了欧洲土木建筑科学的体系,系统地总结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实践经验。古罗马的技术成就对欧洲土木建筑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中世纪西欧各国的建筑,意大利仍继承罗马的风格,以比萨大教堂建筑群(11~13世纪)为代表;其他各国则以法国为中心,发展了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新结构体系。哥特式建筑采用骨架券为拱顶的承重构件,飞券扶壁抵挡拱脚的侧推力,并使用二圆心尖券和尖拱。巴黎圣母院(年)的圣母教堂是早期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在城市建设方面,中国隋朝在汉长安城的东南,由宇文恺规划、兴建大兴城。唐朝复名为长安城,陆续改建,南北长9.72公里,东西宽8.65公里,按方整对称的原则,将宫城和皇城放在全城的主要位置上,按纵横相交的棋盘形街道布局,将其余部分划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 街道整齐。 对城市的地形、水源、交通、防御、文化、商业和居住条件等,都作了周密的考虑。它的规划、设计为日本建设平安京(今京都)所借鉴。   在土木工程工艺技术方面也有进步。分工日益细致,工种已分化出木作(大木作、小木作)、瓦作、泥作、土作、雕作、旋作、彩画作和窑作(烧砖、瓦)等。到15世纪意大利的有些工程设计,已由过去的和手工业匠人逐渐转向出身于工匠而知识化了的建筑师、工程师来承担。出现了多种仪器,如抄平水准设备、度量外圆和内圆及方角等几何形状的器具“规”和“矩”。计算方法方面的进步,已能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和细部大样等详图,并且用模型设计的表现方法。   大量的工程实践促进人们认识的深化,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土木工程著作,出现了众多的优秀工匠和技术人才,如中国宋喻皓著《木经》、著《营造法式》,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阿尔贝蒂著《论建筑》等。欧洲于12世纪以后兴起的哥特式建筑结构,到中世纪后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论,其计算方法也有专门的记录。   
       近代土木工程  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是土木工程发展史中迅猛前进的阶段。这个时期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是:在材料方面,由木材、石料、砖瓦为主,到开始并日益广泛地使用铸铁、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直至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在理论方面,、、结构力学、、等学科逐步形成,设计理论的发展保证了工程结构的安全和人力物力的节约;在施工方面,由于不断出现新的工艺和新的机械,施工技术进步,建造规模扩大,建造速度加快了。在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逐渐发展到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铁路、隧道、港口、市政、卫生等工程建筑和工程设施,不仅能够在地面,而且有些工程还能在地下或水域内修建。   土木工程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可分为奠基时期、进步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   奠基时期& 17世纪到18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奠基时期,也是近代土木工程的奠基时期。伽利略、I.牛顿等所阐述的力学原理是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起点。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在1638年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论述了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梁的强度, 首次用公式表达了梁的设计理论。 这本书是材料力学领域中的第一本著作,也是弹性体力学史的开端。1687年牛顿总结的力学运动三大定律是自然科学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直到现在还是土木工程设计理论的基础。瑞士数学家L.欧拉在1744年出版的《曲线的变分法》建立了柱的压屈公式, 算出了柱的临界压曲荷载,这个公式在分析工程构筑物的弹性稳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法国工程师C.-A.de库仑1773年写的著名论文《建筑静力学各种问题极大极小法则的应用》,说明了材料的强度理论、梁的弯曲理论、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理论及拱的计算理论。这些近代科学奠基人突破了以现象描述、经验总结为主的古代科学的框框,创造出比较严密的逻辑理论体系,加之对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复形理论、振动理论、弹性稳定理论等在18世纪相继产生,这就促使土木工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尽管同土木工程有关的基础理论已经出现,但就建筑物的材料和工艺看,仍属于古代的范畴,如中国的雍和宫、法国的罗浮宫、印度的泰姬陵(见彩图)、俄国的冬宫等。土木工程实践的近代化,还有待于产业革命的推动。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由于理论的发展,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逐步建立起来,法国在这方面是先驱。1716年法国成立道桥部队,1720年法国政府成立交通工程队,1747年创立巴黎桥路学校,培养建造道路、河渠和桥梁的工程师。所有这些,表明土木工程学科已经形成。   进步时期& 18世纪下半叶,J.瓦特对蒸汽机作了根本性的改进。蒸汽机的使用推进了产业革命。规模宏大的产业革命,为土木工程提供了多种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及施工机具,也对土木工程提出新的需求,从而促使土木工程以空前的速度向前迈进。   土木工程的新材料、新设备接连问世,新型建筑物纷纷出现。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取得了一种新型水硬性胶结材料──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1850年左右开始生产。1856年大规模炼钢方法──发明后,钢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土木工程。1851年英国伦敦建成水晶宫,采用铸铁梁柱,玻璃覆盖。1867年法国人J.莫尼埃用铁丝加固混凝土制成了花盆,并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工程中,建造了一座贮水池,这是钢筋混凝土应用的开端。1875年,他主持建造成第一座长16米的钢筋混凝土桥。1886年,美国芝加哥建成家庭保险公司大厦,9层,初次按独立框架设计,并采用钢梁,被认为是现代高层建筑的开端。 1889年法国巴黎建成高300米的,使用熟铁近8000吨。(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法在这个时期开始了机械化和电气化的进程。蒸汽机逐步应用于抽水、打桩、挖土、轧石、压路、起重等作业。19世纪60年代内燃机问世和70年代电机出现后,很快就创制出各种各样的起重运输、材料加工、现场施工用的专用机械和配套机械,使一些难度较大的工程得以加速完工;1825年英国首次使用开凿泰晤士河河底隧道;1871年瑞士用风钻修筑8英里长的隧道;1906年瑞士修筑通往意大利的19.8公里长的(见彩图),使用了大量黄色炸药以及等先进设备。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产业革命还从交通方面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在航运方面,有了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使航运事业面目一新,这就要求修筑港口工程,开凿通航轮船的运河。19世纪上半叶开始,英国、美国大规模开凿运河,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和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凿成,体现了海上交通已完全把世界联成一体。在铁路方面,1825年建成了从斯托克顿到达灵顿、长21公里的第一条铁路,并用他自己设计的蒸汽机车行驶,取得成功。以后,世界上其他国家纷纷建造铁路。1869年美国建成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20世纪初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20世纪铁路已成为不少国家国民经济的大动脉。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了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长7.6公里。以后世界上一些大城市也相继修建了地下铁道。在公路方面,1819年英国马克当筑路法明确了碎石路的施工工艺和路面锁结理论,提倡积极发展道路建设,促进了近代公路的发展。19世纪中叶内燃机制成和年德国C.F.本茨和G.W.戴姆勒制成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传送带大量生产汽车以后,大规模地进行公路建设工程。铁路和公路的空前发展也促进了的进步。早在1779年英国就用铸铁建成跨度30.5米的。1826年英国T.特尔福德用锻铁建成了跨度177米的麦内,1850年R.斯蒂芬森用锻铁和角钢拼接成不列颠箱管桥,1890年英国建成两孔主跨达521米的悬臂式。现代的三种基本形式(梁式桥、拱桥、悬索桥)在这个时期相继出现了。   近代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还反映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方面。电力的应用,电梯等附属设施的出现,使高层建筑实用化成为可能;电气照明、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与房屋建筑结合配套,开始了市政建设和居住条件的近代化;在结构上要求安全和经济,在建筑上要求美观和适用。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的需要,促使土木和建筑在19世纪中叶,开始分成为各有侧重的两个单独学科分支。   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理论的发展。19世纪,土木工程逐渐需要有定量化的设计方法。对房屋和桥梁设计,要求实现规范化。另一方面由于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逐步形成,各种静定和超静定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和图解法得到很快的发展。 1825年C.-L.-M.-H.纳维建立了结构设计的容许应力分析法;19世纪末G.D.A.里特尔等人提出钢筋混凝土理论,应用了极限平衡的概念;1900年前后钢筋混凝土弹性方法被普遍采用。各国还制定了各种类型的设计规范。1818年英国不列颠土木工程师会的成立,是工程师结社的创举,其他各国和国际性的学术团体也相继成立。理论上的突破,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实践的发展,这样就使近代土木工程这个工程学科日臻成熟。   成熟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道路、桥梁、房屋大规模建设的出现。   在交通运输方面,由于汽车在陆路交通中具有快速和机动灵活的特点,的地位日益重要。沥青和混凝土开始用于铺筑高级路面。年德国首先修筑了长达386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见),美国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相继效法。20世纪初出现了飞机,迅速发展起来。钢铁质量的提高和产量的上升,使建造大跨桥梁成为现实。1918年加拿大建成魁北克,跨度548.6米;1937年美国旧金山建成金门悬索桥,跨度1280米,全长2825米,是公路桥的代表性工程;1932年,澳大利亚建成,为双铰钢拱结构,跨度503米。(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工业的发达,城市人口的集中,使工业厂房向大跨度发展,民用建筑向高层发展。日益增多的电影院、摄影场、体育馆、飞机库等都要求采用大跨度结构。年在法国、苏联和美国分别建成了跨度达60米的圆壳、扁壳和圆形悬索屋盖。中世纪的石砌拱终于被近代的和所取代。1931年美国纽约的落成,共102层,高378米,有效面积16万米,结构用钢约5万余吨,内装电梯67部,还有各种复杂的管网系统,可谓集当时技术成就之大成,它保持世界房屋最高纪录达40年之久。(见彩图)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1906年,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1940年美国塔科马悬索桥毁于风振。这些自然灾害推动了结构动力学和工程抗害技术的发展。另外,超静定结构计算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在弹性理论成熟的同时,塑性理论、极限平衡理论也得到发展。   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另一个标志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1886年美国人P.H.杰克孙首次应用预应力混凝土制作建筑构件,后又用于制作楼板。1930年法国工程师把高强钢丝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于1939年、 比利时工程师G.马涅尔于1940年改进了张拉和锚固方法,于是预应力混凝土便广泛地进入工程领域,把土木工程技术推向现代化。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现代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以社会生产力的现代发展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背景,以现代工程材料为基础,以现代工艺与机具为手段高速度地向前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新的飞跃。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土木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近40年中,前20年土木工程的特点是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化,而后20年的特点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土木工程的进一步渗透。   中国在1949年以后,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规模空前的经济建设时期。例如,到1965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80余万公里,是解放初期的10倍;铁路通车里程5万余公里,是50年代初的两倍多;火力发电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居世界前五位。1979年后中国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发展加快。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年)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达 890个。年间全国完成了3.1亿米住宅建筑;城市给水普及率已达80%以上;北京等地高速度地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京津塘(北京—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和广深珠(广州—深圳、广州—珠海)高速公路开始兴建;有些铁路正在实现电气化;济南、天津等地跨度200多米的相继建成;全国各地建成大量10余层到50余层的高层建筑。这些都说明中国土木工程已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土木工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工程功能化&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征之一,是工程设施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更紧密地结合。复杂的现代生产过程和日益上升的生活水平,对土木工程提出了各种专门的要求。   现代土木工程为了适应不同工业的发展,有的工程规模极为宏大,如大型水坝混凝土用量达数千万立方米,大型高炉的基础也达数千立方米;有的则要求十分精密,如电子工业和精密仪器工业要求能防微振。现代公用建筑和住宅建筑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徒具四壁的房屋,而要求同采暖、通风、给水、排水、供电、供燃气等种种现代技术设备结成一体。   对土木工程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各类也发展起来。例如,核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工程类型。80年代初世界上已有23个国家拥有核电站277座,在建的还有613座,分布在40个国家。中国也已开始核电站建设。核电站的安全壳工程要求很高。又如为研究微观世界,许多国家都建造了加速器。中国从50年代以来建成了60余座加速器工程,目前正在兴建3座大规模的加速器工程,这些工程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海洋工程发展很快,80年代初海底石油的产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3%,海上钻井已达3000多口,固定式钻井平台已有300多座。中国在渤海、南海等处已开采海底石油。海洋工程已成为土木工程的新分支。   现代土木工程的功能化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满足极专门和更多样的功能需要,土木工程更多地需要与各种现代科学技术相互渗透。   城市立体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更加紧张,交通更加拥挤,这就迫使房屋建筑和道路交通向高空和地下发展。   高层建筑成了现代化城市的象征。1974年芝加哥建成高达433米的(见彩图),超过1931年建造的纽约帝国大厦的高度。现代高层建筑由于设计理论的进步和材料的改进,出现了新的结构体系,如、筒中筒结构(见)等。美国在年间建造的三幢超过百层的高层建筑,自重比帝国大厦减轻20%,用钢量减少30%。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是对现代土木工程成就的一个总检阅。   城市道路和铁路很多已采用高架,同时又向地层深处发展。在近几十年得到进一步发展,地铁早已电气化,并与建筑物地下室连接,形成地下商业街。在1969年通车后,1984年又建成新的环形线(见彩图)。地下停车库、地下油库日益增多。 城市道路下面密布着电缆、 给水、排水、供热、供燃气的管道,构成城市的脉络。现代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有机的系统,对土木工程各个分支以及他们之间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交通高速化& 现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人、物和信息的交流都要求更高的速度。虽然1934年就在德国出现,但在世界各地较大规模的修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1983年,世界高速公路已达11万公里,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铁路的职能。高速公路的里程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铁路也出现了电气化和高速化的趋势。日本的“新干线”铁路行车时速达210公里以上,法国巴黎到里昂的高速铁路运行时速达260公里。 从工程角度来看,高速公路、铁路在坡度、曲线半径、路基质量和精度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交通高速化直接促进着桥梁、隧道技术的发展。不仅穿山越江的隧道日益增多,而且出现长距离的海底隧道。日本从青森至函馆越过津轻海峡的即将竣工,隧道长达53.85公里。   航空事业在现代得到飞速发展,航空港遍布世界各地。航海业也有很大发展,世界上的国际贸易港口超过2000个,并出现了大型集装箱码头。中国的塘沽、上海、北仑、广州、湛江等港口也已逐步实现现代化,其中一些还建成了集装箱码头泊位。   在现代土木工程出现上述特征的情况下,构成土木工程的三个要素(材料、施工和理论)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材料轻质高强化& 现代土木工程的材料进一步轻质化和高强化。工程用钢的发展趋势是采用低合金钢。中国从60年代起普遍推广了锰硅系列和其他系列的低合金钢,大大节约了钢材用量并改善了结构性能。高强钢丝、钢绞线和粗钢筋的大量生产,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房屋等工程中得以推广。   标号为500~600号的已在工程中普遍应用,近年来和已用于高层建筑。例如美国休斯敦的贝壳广场大楼,用普通混凝土只能建35层,改用了陶粒混凝土,自重大大减轻,用同样的造价建造了52层。而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又反过来要求混凝土进一步轻质、高强化。   高强钢材与高强混凝土的结合使预应力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中国在、房屋工程中广泛采用。 重庆长江桥的预应力T构桥(见),跨度达 174米;24~3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中用了 6万多孔;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吊车梁和空心板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广泛使用。   铝合金、镀膜玻璃、石膏板、、玻璃钢等工程材料发展迅速。新材料的出现与传统材料的改进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背景的。   施工过程工业化& 大规模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和苏联、东欧的建筑标准化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人们力求推行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工厂中成批地生产房屋、桥梁的种种构配件、组合体等。预制装配化的潮流在50年代后席卷了以建筑工程为代表的许多土木工程领域。这种标准化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积极作用。中国建设规模在绝对数字上是巨大的,30年来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面积达23亿多米,其中住宅10亿米,若不广泛推行标准化,是难以完成的。装配化不仅对房屋重要,也在中国桥梁建设中引出装配式轻型拱桥,从60年代开始采用与推广,对解决农村交通起了一定作用。   在标准化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种种现场机械化施工方法在70年代以后发展得特别快。采用了的广泛用于。1975年建成的加拿大高达553米 (见彩图),施工时就用了滑模,在安装天线时还使用了直升飞机。现场机械化的另一个典型实例是用一群小提升机同步提升大面积平板的施工方法。近10年来中国用这种方法建造了约300万米房屋。 此外,钢制大型、大型吊装设备与混凝土自动化搅拌楼、、输送泵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现场机械化施工工艺,使传统的现场灌筑混凝土方法获得了新生命,在高层、多层房屋和桥梁中部分地取代了装配化,成为一种发展很快的方法。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大跨度建筑的形式层出不穷, 薄壳、悬索、 网架和覆盖大片面积,满足种种大型社会公共活动的需要。1959年巴黎建成多波双曲薄壳的跨度达 210米;1976年美国新奥尔良建成的网壳穹顶直径为 207.3米;1975年美国密歇根庞蒂亚克体育馆充气塑料薄膜覆盖面积达35000多米,可容纳观众8万人。中国也建成了许多大空间结构,如圆形网架直径110米(见彩图),北京工人体育馆悬索屋面净跨为94米。大跨建筑的设计也是理论水平的一个标志。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从材料特性、结构分析、结构抗力计算到极限状态理论,在土木工程各个分支中都得到充分发展。50年代美国、苏联开始将可靠性理论引入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工程的可靠性理论建立在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的概率分析基础上。工程地质、和的发展为研究、和开拓地下、水下工程创造了条件。计算机不仅用以辅助设计,更作为优化手段;不但运用于结构分析,而且扩展到建筑、规划领域。   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使现代土木工程取得许多质的进展,并使工程实践更离不开理论指导。   此外,现代土木工程与环境关系更加密切,在从使用功能上考虑使它造福人类的同时,还要注意它与环境的谐调问题。现代生产和生活时刻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污染着环境。环境工程,如废水处理工程等又为土木工程增添了新内容。核电站和海洋工程的快速发展,又产生新的引起人们极为关心的环境问题。现代土木工程规模日益扩大,例如:世界水利工程中,库容300亿米以上的水库为28座,高于200米的大坝有25座。乌干达库容达2040亿米,苏联罗石坝高 325米;中国葛洲坝截断了世界最大河流之一的长江,并又开始筹建三峡高坝;巴基斯坦引印度河水的西水东调工程规模很大;中国在1983年完成了。这些大水坝的建设和水系调整还会引起对自然环境的另一影响,即干扰自然和生态平衡,而且现代土木工程规模愈大,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愈大。因此,伴随着大规模现代土木工程的建设,带来一个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课题,有待综合研究解决。
配图/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相关连接/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07:09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