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最重要的末端氧化酶系统使细胞色素氧化酶 图书系统吗

末端氧化酶 - 搜狗百科
末端氧化酶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末端(terminaloxidase)是指处于末端,能将底物脱下的电子给O2,并形成或H2O的酶类。除了上的和()之外,还有存在于中的、和氧化酶等。
末端氧化酶
terminaloxidase
植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是将底物脱下的电子直接交给氧并产生 或 。植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有抗坏血酸氧化酶、等。这个复杂的氧化酶系统,有助于植物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
  a. 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应脱Cyta3电子给O )b.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脱UQH2的电子)传给内的O2,不产生ATPc. 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催化分子态O 将酚氧化成醌)d. ascorbic acid oxidase(催化于O 将氧化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和H2O) 传给体内的O ,不产生ATPe. 氧化酶glycolate oxidase(催化乙醇酸氧化产生H O )f. 黄素氧化酶(催化O 氧化脂肪酸生成H O 和乙酰COA)
末端      定位   与氧气亲和力   与ATP耦联   的抑制   CO的抑制   Fe,Cu      极高   +++   +   +   血红素Fe线粒体高   +   -   -   Cu   中   -   +   +   Cu细胞质低   -   +   -   氧化酶FMN      极低   -   -   -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高级植物生理复习资料-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高级植物生理复习资料
导读:1.呼吸代谢多样性及其生理意义,①呼吸途径多样性:植物体内存在EMP、TCA、PPP,一般情况下植物以EMP、TCA为主,②呼吸电子传递多途径:植物体内存在多条呼吸电子传递途径,常与特定代谢和生理活动相联系表现不同生理功能,呼吸作用多样性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演化形成的,多样性的形成增强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使植物不会因某种环境变化而死亡,2.矿质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3.光呼吸的生理学
1. 呼吸代谢多样性及其生理意义
① 呼吸途径多样性:植物体内存在EMP、TCA、PPP,无氧呼吸、光呼吸等途径,一般情况下植物以EMP、TCA为主,
多途径呼吸方式可增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 呼吸电子传递多途径:植物体内存在多条呼吸电子传递途径,除细胞色素电子传递主路外,还存在抗氰呼吸电子
传递支路等多条电子传递支路,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组织器官呼吸方式比例不同。常与特定代谢和生理活动相联系表现不同生理功能。
③ 末端氧化系统多样性:细胞色素氧化酶位于呼吸主链末端,起主导作用,其他氧化酶只起辅助适应作用,如交替
氧化酶增强抗病能力;黄素氧化酶使作物适应低温,作物可通过末端氧化酶更替来适应环境条件变化。呼吸作用多样性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演化形成的。多样性的形成增强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使植物不会因某种环境变化而死亡。
2. 矿质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一类是通过影响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光合作用,另一类是直接参与光合作用。Cl、Mn对光解,Fe、Cu、P对光合酶酸化。N、Mg、Fe、Mn对叶绿素的组成或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直接影响,而K、P、B对光合产物运输和转化起促进作用。从而对光合作用产生间接影响,一定范围内,增施矿质元素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和有机物积累。肥料三要素中,N肥对光合作用效果最明显。P主要参与能量代谢,K调节气孔开闭,稳定叶绿体集粒结构。还是一些酶的激活剂。促进淀粉积累和光合产物转运,Mg是RuBP羧化酶活化剂,也是叶绿体组成元素。Fe是细胞色素、铁硫蛋白、组成成分,与光合电子传递有关。Cu是光合链中质体蓝素成分,参与电子传递。Mn是光合放氧复合体重要成分,参与光合放氧和电子传递。
3. 光呼吸的生理学功能(待继续整理)
① 是一种植物自身防护体系,防止高光强对光合器官的破坏。因为它消耗多余光能,避免过剩同化力对光合细胞器
损伤,平衡同化力和碳同化之间需求关系,还清除乙醇酸毒害。
② 光呼吸减低叶绿体间质中O2浓度保持业内一定的CO2浓度,有利于RuBP羧话酶维持活化状态,促进C3途径经
③ 光呼吸与氮代谢有光,乙醇酸代谢过程中合成甘氨酸,丝氨酸等是氨基酸合成补充途径。 4. 水在声明活动中作用
① 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分:原生质一般含水80%以上,维持溶胶态,保证生理、生化反应。 ② 水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水是光合作用反应底物之一 ③ 水是许多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 ④ 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⑤ 细胞分裂和延伸生长都需要足够的水 ⑥ 调节植物体温:蒸腾作用
⑦ 水对可见光通透性:只对红光有微弱吸收,保证光合作用光源 ⑧ 水可调节植物生存环境 5. 激素的生理功能
① 生长素:生长,向光性和向地性,分枝,胚胎的构造,干细胞的维护,器官起源(Auxin : growth, phototropism
and gravitropism , branding , embrynonic patterning , stem cell maintenance , organ initiation) ② 赤霉酸:生长,种子的萌发,促进开花,促进性器官形成,测定的一些物种,促进果实生长(GA: Growth ,seed
germination , promote flowering ,promote sex ,determination in some species, promote fruit growth) ③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控制叶片衰老。控制营养分配.根瘤发育。干细胞的维护。调节生长素的作用。(CTK:
cell division ,control of leaf senesce. Control of nutrient allocation .root nodule development. Stem cell maintenance. Regulate auxin action.)
④ 生长素:种子成熟和休眠,耐干燥性,压力反应,控制气孔开度(ABA: seed maturation and dormancy,
desiccation tolerance ,stress response, control
of stomatal aperture.)
⑤ 乙烯:控制水果熟化,控制叶和花瓣衰老,控制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一些植物的性别决定。控制根系生长,
应激反应(Eth: control of fruit ripening ,control of leaf and petal senescence, control of cell
division and cell elongation .sex determination in some plants. control of root growth , stress responses.)
6. 光合链和呼吸链异同点比较 一、概念
1.氧化磷酸化:伴随生物氧化而进行的腺苷三磷酸(ATP)的生成作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产生的还原型辅酶I(NADH2)和还原型黄素蛋白(FADH2),不能被直接氧化。它们中的氢,包括氢离子(H+)和电子(e -),都要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包括细胞色素b、c、a、a3等)的传递,最终才能传递给氧。只有氧活化后,才能和氢结合生成水,这些电子传递体在传递电子的过程中,它们的能量水平将逐步下降。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推动着磷酸化作用,使ADP和无机磷酸结合生成ATP。由于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故名氧化磷酸化。
2.光和磷酸化: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与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应。有两种类型: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前者是在光反应的循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中同时发生磷酸化,产生ATP。后者是在光反应的非循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中同时发生磷酸化,产生ATP。在非循环式电子传递途径中,电子最终来自于水,最后传到氧化型辅酶Ⅱ(NADP+)。因此,在形成ATP的同时,还释放了氧并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二、相同点
1.它们都产生ATP; 三、不同点
1.氧化磷酸化的能源来自有机物,光合磷酸化能量来自光;
2.氧化磷酸化利用氧气氧化[H]生成了水,而光合磷酸化正好相反,利用光能分解水生成了氧气和[H]; 3.所使用的电子传递链和辅酶不同
7. 强光修护及抑制机理
当光源过强时候,植物产生第一道防线:叶黄素循环使得光子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若强光突破第一道防线时,则会形成有毒的光合产物活性氧(ROS),活性氧会攻击大分子物质和破坏生物膜系统,此时第二道防线清除系统起作用消除一部分ROS。光突破第二道防线时候形成的ROS会破坏PSII系统中的D1蛋白,D1蛋白遭到破坏后会立即重新合成。当D1蛋白重修复也不能阻挡强光危害时,则发生了光抑制。
Ps:谢谢亚萨同学的整理。。~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资格考试、办公文档、人文社科、教程攻略、经管营销、word文档、文档下载、旅游景点、行业论文以及高级植物生理复习资料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您当前位置:>>>>
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许多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以及菌质都可以寄生在植物体内,对植物产生有害影响,称病害。使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原菌。植物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力称植物的抗病性。由于病原微生物分布广泛,传播途径很多,从空气到土壤,由残枝落叶到昆虫的躯体都有病原菌,因而植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完全无病的植株是很少的。每年由于病害给作物造成的损失相当可观,我国水稻的白叶枯病、纹枯病,小麦的赤霉病,棉花的黄枯病、枯萎病等常给生产带来重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所以如何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几乎是决定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病原同旱、涝、热、冷、盐碱等物理或化学因素不同,它们是有生命的活体,它们同寄主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究竟能否产生病害,病害的轻重决定于两者的对抗结果。根据对抗的情况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型:
(1)抗病型 抵抗病菌侵入或者侵入后能限制病菌繁殖,消除病原菌所产生的有害影响,这叫抗病型。
(2)敏感型 不具备抵抗能力,对病原菌很易感染,这叫感染型。而感染型中又有轻重程度不同,有高感染的,也有感染轻微的。
(3)耐病型 对病原菌产生的有毒物质不敏感,有毒物质对寄主不起破坏作用,不会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一、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一)细胞透性改变
用细胞透性变化可鉴别寄主与病原体之间是亲和(敏感)或者是不亲和(抗病),细胞透性的增加有利于水分与营养物质向病菌供应,而促进了病菌的生长;反之,透性降低则将限制病菌生长。透性改变的机理是由于病原体产生了两种水解酶——蛋白酶与酯酶,这两种酶可分解膜蛋白和膜的脂类物质,因而改变寄主细胞膜的原有透性,膜的透性增加或降低以这两种酶的活性而定。这种解释并未得到足够的实验证明,不过病原体侵入可以改变寄主的细胞透性是比较肯定的。
(二)水分平衡的失调
  作物感病后,首先表现出水分平衡失调,许多作物病害常常以萎蔫或枯萎为特征。水分平衡失调的原因有三种:第一种原因是有些病原微生物破坏根部,根系吸水能力下降。例如,在烟草、大豆中曾发现当根被感染后吸水能力都低于健康株,表现为叶的水势增高,根对水流的阻抗增加。第二种原因是维管束被堵塞,水分向上运输中断。有些是细菌或真菌本身堵塞茎部,有些是微生物或作物产生胶质或粘液沉积在导管内,有些是导管形成胼胝质而使导管阻塞。例如,感染黄萎病的番茄茎杆对水流阻力比健株大200倍,一般维管束病原体可使导管水流阻力增大4~60倍。第三种原因是蒸腾作用加强,感染各种锈病、粉霉病等的病株,由于气孔病态的开张,或者角质层蒸腾加强,常表现为蒸腾速率增高。例如,蚕豆感染锈病以后,叶的气孔扩散阻力降低(如图8-9),即使在叶相对含水量很低的情况下,扩散阻力仍很低,而蒸腾速率很高,健株在含水量低于85%时,扩散阻力显著增高,降低了蒸腾速率。由于以上各种原因,所以病株一般表现抗旱性较弱,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三)呼吸作用加强
  植物感染病菌后,呼吸急增是常见的现象,感病组织比健康组织呼吸可高10倍以上。呼吸加强的原因,一方面是病原微生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是寄主呼吸速率加快。呼吸的增高部分是由于呼吸底物如糖等可溶性物质大量运入感病组织,部分原因是由于病菌破坏细胞内酶与底物的分隔,扰乱了细胞内分室反应活动的规律。病菌对呼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破坏了呼吸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放出而不产生ATP,因此感病组织温度升高。这种现象与施用解偶联剂——二硝基酚(DNP)的效果类似,感染锈病的蚕豆叶片内ADP/ATP比率增高,产生解偶联的机理仍不清楚,有人认为是病菌毒素破坏了线粒体膜结构而造成的。第二是改变了呼吸途径,很多感病的植物,如感染锈病的向日葵,接种花叶病的蚕豆、苜蓿等都发生呼吸速率增高,而且磷酸戊糖途径加强。第三是改变了末端氧化酶系统,大多数植物的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与乙醇酸氧化酶,很早就发现感病组织多酚氧化酶活性增高,即以含铜的氧化酶代替了含铁的氧化酶,此外,抗氰呼吸途径也增强。总之,病菌对寄主呼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变化的生理意义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呼吸变化总的趋势是寄主的适应反应,比较小麦抗锈与不抗锈的品种发现,抗锈品种感染后,呼吸显著增高,可溶性氧化酶或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通过这些变化提高了对氧的吸收与氧化能力,从而有利于氧化分解病菌分泌的毒素,增强了寄主的防卫系统。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植物抗病的关系,在近年来已引起了很大注意。
(四)光合作用下降
  同呼吸作用相反,感病组织光合作用降低,一般感病后几小时到几十小时后,光合作用已开始下降,同时与病菌密度有关,侵入的菌体数量愈大对光合作用的抑制愈严重,但也发现有感病后光合作用反而有增高的趋势,或者初期降低,以后又升高。病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影响,如破坏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等,如感锈病和霉病的寄主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同光合作用的下降是平行的,同时还证明叶绿体RNA含量减少。另一方面是间接影响,如病菌增加了叶绿体膜的透性,加速了膜上磷酸丙糖的穿梭活动,或者是菌体对糖的需求增加,促进了光合产物的转化,间接地提高了光合作用。病菌对光呼吸的刺激作用,也会调节光合作用强弱,因而病菌对光合的影响不论在理论或者研究技术上都是困难的,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
(五)同化物运输改变
用14C示踪实验比较可靠的证明,感病后同化产物比较多的向病区集中,病组织呼吸增高同糖的输入增多是完全一致的。调节同化物运输的机理是复杂的,比较重视的是激素的控制,尤其是短距离运输受激动素的影响,PozsAr和KIrAly(1966)曾经用激动素模拟蚕豆叶感锈病后同化物向病区运输的现象,在一些真菌中也确实存在有类似激动素或细胞分裂素的物质。因此,叶片的病害,尤其功能叶如小麦、水稻的旗叶(剑叶)感病后对作物的生产如结实率的高低有很大影响。例如,对大麦黄矮病敏感的小麦品种,旗叶光合能力降低72%,呼吸增加36%,但是在病叶内干物质积累反比健叶提高42%。因此,抗病的表现之一就是受病菌侵染后不改变同化物运输的形式。
二、寄主与病原菌的关系
(一)遗传控制
  病原菌能否侵入致病首先受遗传信息的控制,例如,小麦可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但是每种小麦——病原体系只受一种基因控制,由这种基因控制的这种体系决定是感病或者抗病。有人发现小麦感染叶锈病时可形成一种蛋白质(酶),只有这种蛋白质的出现才能建立起寄主与病原的体系,使寄主感病,而在未感染的组织或病菌单纯培养中都不形成这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形成是寄主与病原交换DNA片段组成了新的遗传信息,而后再转录为新的MRNA。Flor提出了“基因对基因”假说,他发现亚麻具有一些抗锈病的显性基因,而这些基因是一系列等位序列,锈病具有类似的非等位序列的致病隐性基因。因而他假定寄主与病原的基因是互补的,一个亚麻的抗病基因(R1)只有在具有相应的等位隐性的致病基因(v1)的锈病存在时才能表现出来,当不存在R时,无论病原菌致病基因是显性或隐性,这种寄主都是感病品种。这种假说为解释抗病的生理小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遗传控制是进一步研究病菌侵入的生理生化过程的重要基础。
(二)代谢控制
  代谢控制应该发生在寄主与病原体两个方面,通过代谢调节有利于病原体即可致病。代谢控制是多种多样的,以寄主与病毒代谢变化为例,在病毒与寄主的关系中发现,每克烟叶鲜重中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浓度可达5Mg,假定病毒蛋白占94%,那么实际上寄主供给病毒的氨基酸每克鲜重可达2?5Mg,这种每小时每克寄主组织提供给病原的氨基酸为0.7μMol/L。烟草能否为病毒提供大量氨基酸就成为致病与抗病的关键因素,发现对TMV敏感的植株通过蛋白质转化向病毒大量供给氨基酸,加速了TMV的合成,甚至一些酶蛋白如RuBP羧化酶都进行分解,为病毒所利用。健壮的植株则不受病毒的影响,仍能控制自身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这就限制了TMV的发生。中国甘蓝被萝卜的黄花叶病感染后,也发现RuBP羧化酶蛋白减少。
(三)环境控制
  关于环境因子与寄主及病原菌关系的影响,在早期的病害生理学中已作过很多讨论。植物能否感病,感病后发病程度除了受遗传代谢控制外,与环境因素也有密切关系,高温多湿、高肥缺光的条件常常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最好环境。由于环境因素的控制往往包含有直接与间接两方面的效应,所以显得特别复杂。
 & 在作物病害中如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以及许多病毒病都与施用氮肥过多有关。施氮过多的直接影响是为病原体提供了大量的氮素营养,间接的影响是植株徒长田间郁蔽,角质层较薄,厚壁组织不发达,组织柔嫩多汁,便于病菌的侵入蔓延。高温多湿有利于真菌、细菌的生长与感染,其他如干旱或水涝,高温与低温都可对两者的关系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三、作物抗病免疫的生理基础
(一)增强氧化酶活性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作物体时,该部分组织的氧化酶活性加强,以抵抗病原微生物。凡是叶片呼吸旺盛、氧化酶活性高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高,甘蓝品种则对真菌病害的抵抗力较强,作物呼吸作用与抗病能力呈正相关。其原因是:
1.分解毒素病原体侵入物体后,会产生一些毒素,黄萎病产生多酚物质,枯萎病产生镰刀菌酸,把细胞毒死。旺盛呼吸作用就是把这些毒素氧化分解为CO2和水或转化为无毒物质。
2.促进伤口愈合有的病菌侵入作物体后,植株表面可能出现伤口。呼吸有促进伤口附近的木栓层形成的作用,伤口愈合快,把健康组织和受害部分隔开,不让其发展。
3.抑制病原菌水解酶活性病原菌靠本身水解酶的作用,把寄主的有机物分解,供它本身生活需要。寄主呼吸旺盛,就抑制了病原菌水解酶活性,因而防止寄主体内有机物分解,病原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病情扩展受到限制。
(二)产生抑制物质
1.原有的有毒物质植物本身含有一些物质对病菌有抑制作用,使病菌无法在寄主中生长。很早就已发现酚类化合物与抗病有明显的相关(如图8-10),例如原儿茶酸与儿茶酚对有色洋葱鳞茎炭疽病菌的抑制,绿原酸对马铃薯的疮痂病、晚疫病和黄萎病的抑制等,都取得比较可靠证明。凡是含这种酚类化合物多的植物或品种抗病性强,其作用机理不详,但是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平衡的,通过多酚氧酶的氧化,酚被氧化为褐醌,褐醌对病菌有毒,或者醌类物质积聚在组织内形成了一层化学屏障,限制了病菌的生长。
2.植保素它是寄主被病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最早发现的植保素是用非致病真菌接种后,在离体豆荚的内果皮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命名为豌豆素。不久又从四季豆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杀菌能力的物质叫菜豆素,后来又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植保素叫兰酚(如图8-11)。近二十年来,豆科、茄科以及禾本科等许多植物中都陆续分离和鉴定出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但是否植物体内存在的所有能抑制病菌生长的物质都属植保素范畴,尚有不同的理解。狭义的含义认为植保素仅限于因病原菌侵害寄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抑制病菌生长的物质,而广义的含义认为应包括所有与抗病有关的化学物质。
(三)促进组织坏死
  有些病原菌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死细胞里就不能生存。抗病品种细胞与这类病原菌接触时,很迅速地受侵染使细胞或组织坏死,病原菌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死亡,病害就局限于某个范围而不能发展,因此,组织坏死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熟前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或跃迁)。
2 符号及意义
EMP 糖降解
PPP 戊糖磷酸途径
2.1 什么是呼吸作用?有何重要的生理意义?
2.2 说明呼吸代谢多样性及其生理意义?
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论点是汤佩松先生提出来的,其内容是是:
(1)呼吸化学途径多样性(EMP、PPP、TCA等);(2)呼吸链电子传递系
统的多样性(电子传递主路,几条支路,如抗氰支路)。(3)末端氧化酶系统的多样性(细胞色素氧化酶,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和交替氧化酶)。这些多样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其要点是呼吸代谢(对生理功能)的控制和被控制(酶活牲)过程。而且认为该过程受到生长发育和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个论点,为呼吸代谢研究指出了努力方向。
2.3 戊糖磷酸途径在植物呼吸代谢中具有什么生理意义?
戊糖磷酸途径中形成的NADPH是细胞内必需NADPH才能进行生物合成反应的
主要来源,如脂肪合成。其中间产物核糖和磷酸又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植物感病时戊糖磷酸途径所占比例上升,因此,戊糖磷酸途径在植物呼吸代谢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2.4 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何异同?
2.5 举例说明需要由呼吸作用直接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和不需要由呼吸作用直接提供能量
的生理过程。
2.6 温度高低对作用有何影响?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否对植物生长也最适宜,为什么?
2.7 氧气和CO2 浓度高低是怎样影响呼吸作用的?
2.8 呼吸作用对农业实践,有何重要的作用?
2.9 测定呼吸速率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2.10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2)氧化1mol葡萄
糖产生的能量少。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这样体内养分耗损过多。(3)没有丙酮酸的有氧分解过程,缺少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2.11 植物组织受到损伤时呼吸速率为何加快?
原因有二:一是原来氧化酶与其底物在结构上是隔开的,损伤使原来的间隔
破坏,酚类化合物迅速被氧化。二是损伤使某些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形成愈伤组织以修复伤处,这些生长旺盛的细胞当然比原来的休眠或成熟组织的呼吸速率要快得多。
2.12 低温导致烂秧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低温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呼吸“空转”,缺乏能量,引起代谢紊乱
2.13 呼吸作用与粮食的储藏的关系如何?降低呼吸速率。
因为呼吸速率高会大量消耗有机物;呼吸放出的水分会使粮堆湿度增大,粮
食“出汗”,呼吸加强;呼吸放出的热量又使粮温增高,反过来又促使呼吸增强,同时高温高湿使微生物迅速繁殖,最后导致粮食变质。
2.14 呼吸跃变与果实贮藏的关系如何?在生产上有何指导意义?
2.15 果实成熟时产生呼吸跃变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 植物生长物质
1.名词解释
1.1 植物生长物质
是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1.2 植物激素
是由植物本身合成的,数量很少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它们能从生成处运输到
其他部位,在极低的浓度下即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
是由人工合成的,在很低浓度下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它们具
有促进插枝生根,调控开花时间,塑造理想株形等作用。
1.4 极性运输
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1.5 乙烯的“三重反应”
1.6 偏上生长
植物在含有乙烯的环境中,往往发生叶枘弯曲,叶片下垂的现象,这种异常
的形态学现象称为偏上生长。它是植物接触乙烯所发生的特征性反应之一。
1.7 生长延缓剂
抑制节间伸长而不破坏顶芽的化合物。其作用可被GA所恢复。
1.8 生长抑制剂
1.9 激素受体
是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
2 符号及意义
IAA吲哚乙酸
NAA -萘乙酸
2,4D 2,4-二氯苯氧乙酸
CTK细胞分裂素
ABA -脱落酸
ACC 1-氨基环丙烷-1-羧酸
2.1 简述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机理。
2.2 将植株连根拔出平放于潮湿的地面,一定时间后发现,根总是向下弯曲生长,
而茎则总是向上弯曲生长,试解释之。
2.3 尽管吲哚乙酸是植物的天然生长素,但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一般不用吲哚乙酸而用其它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药剂代替?
这是由于植物体内存在着吲哚乙酸氧化酶。当对大田作物施用吲哚乙酸(IAA)后,吲哚乙酸氧化酶会自动地催化进入体内的IAA氧化分解,使体内的IAA保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此外,IAA在体外还会被光分解。所以,外用IAA的效果较差,且持续的时间很短。(3分)
2.4 五大类激素合成的前提物质各是什么?
2.8 IAA、GA、CTK 生理效应有什么异同?ABA、ETH 又有哪些异同?
2.9 农业上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在作物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2.10 如何用生物测试法来鉴别生长素、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怎样鉴别脱落酸和乙烯?
2.11 乙烯是如何促进果实成熟的?
乙烯可增加果实细胞膜的透性,使气体交换加速,呼吸代谢加强,还使得处理前被膜所分隔开的酶在处理后能与底物接触。
2.12 要配制1L MS 培养基,其中6-BA 浓度为10-5mol/L,NAA 浓度为10-7mol/L。应加入10-3mol/L 的BA 和10-4mol/L 的NAA 各多少毫升?在这种培养基上培养烟草愈伤组织,可能会得到什么结果?
2.13 将2mg IAA 配成1000ml 的水溶液,分别处理豌豆的离体根和茎,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末端氧化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