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有哪些乡镇郑氏来自哪

江西上饶郑氏有限公司
江西上饶郑氏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江西上饶郑氏有限公司,主要经营 卫生纸
、 生活用纸
等,公司注册资本未知,我公司的办公地址位于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的上饶,中国 江西 上饶市 渡口中街43号,我们有最好的产品和专业的销售和技术团队,我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江西上饶郑氏有限公司是上饶卫生纸行业知名企业,如果您对我公司的产品服务有兴趣,请在线留言或者来电咨询。 相关产品基本资料主营产品 、 等
公司地址 中国 江西 上饶市 渡口中街43号
邮政编码334000
电话86-
业务经理手机136****4533 查看传真86-
注册资金未知网址/shangrao/co/22008.htm
信用等级
企业人气第75次被浏览
所属分类
所属城市
小提示本页是 [江西上饶郑氏有限公司] 在顺企网的黄页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公司, 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或者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 [
] 江西上饶郑氏有限公司的地图百度地图中的红点是江西上饶郑氏有限公司在上饶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用鼠标拖动查找,双击放大缩小地图上饶相关卫生纸公司 上饶推荐企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
费时39毫秒,缓存: 16:55:11114网址导航【认祖归宗】《信饶沙溪郑氏》上饶市东部地区古代著名郑姓氏族!_上饶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0,142贴子:
【认祖归宗】《信饶沙溪郑氏》上饶市东部地区古代著名郑姓氏族!收藏
《信饶沙溪郑氏》大宗世系一世祖:遇春公(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安丰路豪州凤阳县临关镇人氏)。二世祖:隆卿公【季子】(层仕任明建文朝受俸禄,官职品阶不详)。(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东建康道徽州路祁门县人氏),元朝至正二十年后迁居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东建康道信州路上饶县沙溪镇(原豪徽世系)。根据吾信饶沙溪郑氏小宗系传世族谱记载:基于元朝豪上合谱徽祁分谱,及明崇祯乙亥年重修族谱而历代续修,现存清道光朝辛巳年重修蓝本,光绪朝己卯年蓝本、巳乙年蓝本,六十年后重修族谱中华民国庚辰年卿字号黄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庚辰年大宗世系合谱重修及祠堂。(沙溪镇上现存分堂两座:敦睦堂、追远堂)原本有:沙溪郑氏宗祠(国植祠)、敦睦堂、追远堂、思成堂,隆卿公有四房《元、亨、利、贞》,取自《易经》卜居信饶沙溪得乾卦而由来。(另吾信饶沙溪郑氏族谱中记载有明朝靖难之役前后历史信息,及吾小宗世系遭靖难兵毁等事件)。中华民国庚辰年重修《信饶沙溪郑氏族谱》谱文记:可垂事业因念予家世序始豪上继隶徽之祁门迁祖隆卿公随父荥阳侯取信州路见沙溪属江浙之衝称要区焉且其由川秀丽民物湻厚欣然曰此仁里也遂卜居是鸣呼郑氏之居沙溪。《信饶沙溪郑氏》纂修族谱序:汉司马氏稽籍纟撰书自卿以有传支系代有表后之谱家多宗焉而之支系以明世尤诸所同吾族旧有豪上合谱徽祁分谱序郑本姬姓周宣王封母弟友桓公传国二十三世至君乙国灭于韩子孙居陈以国为氏嗣是支分派衍江东西河南北所至各家蔓延至我始分祖遇春公几五十九世夫自荥阳而陈县而豪上而徽祁地若是其遥隔也。【信饶沙溪郑氏】族称:(信饶沙溪郑氏)自元朝至正二十年后始迁至今沿用信饶沙溪名称(地域范围内仅一族此称)。族望:信饶沙溪郑氏、沙溪郑氏、郑家底(其中郑家底最具地域范围小宗世系全族共识影响性通称堂号)族史:六百五十五年(自元朝至正二十年始迁信饶沙溪至今)。大宗世系分佈:主要区域:江西省东北部、浙江省西南部、安徽省东南部、福建省西北部,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地。(注释:公布地名中有部分直接使用,族谱原文记载的宗亲联络地址,可自行核查现今变更地名)。族谱记载及现知且可联络省份市县区族裔: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东市街道、西市街道、水南街道、北门街道、茅家岭街道、沙溪镇、灵溪镇、秦峰乡黄泥畈、詹村),广丰区(永丰街道、丰溪街道、芦林街道、湖丰镇、壶桥镇、五都镇、洋口镇、杉溪乡、二十八都、十八都、十都乡、十六都村),玉山县(三清乡三十三都西坑村、周村街,临湖镇,大树湾、八水坞、下塘乡,横街镇,冰溪镇、玉山县城),上饶县(旭日街道、茶亭镇、应家乡、四十八都镇、六十六都、煌固镇、青石桥、石人乡、郑坊镇),铅山县(鹅湖镇、河口镇、清溪镇),德兴市、婺源县(暂无详细地址记载)。鹰潭市:贵溪市(暂无详细地址记载)。宜春市:樟树市(暂无详细地址记载)。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柯城区主城及姜家山乡黄塘桥村、航埠镇万川村) ,衢江区(七十二庄、莲花镇三十都东湖村、东湖凉亭),龙游县(龙游县城、观音前田头坞、横圳村、北乡住钱家),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暂无详细地址记载)。杭州市:杭州市区,淳安县(港口镇商源乡石门杉树坞)。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市区、祁门县(返徽州祁门,县境西部地区,记载不详)。福建省:(闽北地区大宗支系,或已失联,暂无详细记载,仅存只言片语)。【郑遇春后裔宗盟】QQ群号:
低学历如何找到高薪工作
【补发系统错误显示文段】仅能以繁体汉字显示《信饒沙溪鄭氏》纂修族譜序:漢司馬氏稽籍糸撰書自卿以有傳支系代有表後之譜家多宗焉而之支系以明世尤諸所同吾族舊有濠上合譜徽祁分譜序鄭本姬姓周宣王封母弟友桓公傳國二十三世至君乙國滅於韓子孫居陳以國為氏嗣是支分派衍江東西河南北所至各家蔓延至我始分祖遇春公几五十九世夫自滎陽而陳縣而濠上而徽祁地若是其遙隔也。
《信饶沙溪郑氏》族谱蓝本为:清朝续修自明朝崇祯乙亥年大宗合谱重修古谱,共六十余册。黄本为:中华民国庚辰年(二十九年)敦睦堂亨房小宗世系合谱重修,即西元一九四零年所修,共七册。
《信饶沙溪郑氏》敦睦堂 [亨房]《信饶沙溪郑氏》中华民国庚辰年小宗世系敦睦堂亨房重修族谱及原配杉木族谱谱匣。
《信饶沙溪郑氏》宗祠:敦睦堂 [亨房]《信饶沙溪郑氏宗祠》亨房敦睦堂始建于:清朝雍正三年,即西元一七二五年所建。清朝道光五年重建,即西元一八二六年所建。《信饶沙溪郑氏亨房重新敦睦堂碑记》 因时代变迁信饶沙溪郑氏亨房敦睦堂失管五十馀年,现已破败不堪,今逢太平盛世,国强民富,修谱建祠振兴宗族之业刻不容缓。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元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镇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协商,晓之于理谈判八次最终达成一致,成功收回敦睦堂。二零零二年(壬辰年)汉曆:二月初七日开工重修敦睦堂。
《信饶沙溪郑氏》明朝荥阳侯郑遇春季子郑隆卿小宗世系聚族诏书【本氏族简介】江西省上饶市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分布最广郑姓氏族,信州区境内最大郑氏姓氏,且已有656年本土氏族历史。一世祖:遇春公(族谱记载:乃明朝开国元勋荥阳侯爵)二世祖:隆卿公(族谱记载:乃信饶沙溪郑氏始迁世祖)在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中,一世祖与二世祖随明太祖皇帝朱元璋问鼎各地,攻取信州上饶时路过沙溪镇,因爱其山清秀水,民风淳厚,后而卜居(龟卜择居)从徽州祁门县迁居当时的江浙行省广信府上饶县沙溪镇(明朝行政区),自此得宗族名称(族望)。隆卿公生有七个儿子,分别又迁居广信府的永丰(广丰)、玉山、上饶别地、铅山等域内各县。信 饶:明朝江浙行省广信府,首府驻地上饶县(现今信州区、上饶县)。沙 溪:广信府上饶县下属沙溪镇(现今沙溪镇仍然保留郑家底,这一古地名)。郑家底:即特指信饶沙溪郑氏全族,也是广丰、玉山、上饶县,以及外省等其他本宗分支郑氏发源祖地。郑家底不仅是地名,也本宗族发迹之地、族望,无论身处何地、迁徒何处,报上郑家底侬(人)族望,既知晓宗亲之原来。现存保留: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龙头村郑家底巷地名。
《信饶沙溪郑氏》族谱史载:一世始祖:遇春公(明朝开国元勋)二世始祖:隆卿公(信饶沙溪郑氏始迁祖)吾辈之世祖遇春公:乃元朝末年红巾起义军将领,后因战绩功勳晋封为明朝开国辅运推诚荥阳侯爵、宣力武臣明威将军,柱国荣禄大夫。历史贡献:元末起义、解放各地以及信州路各县、鄱阳湖海战、江浙沿海剿倭、修筑松江府上海县荥阳垒、平定云南、重修山西朔州城、镇守漠北边塞、督师水军、量运辽东。参考史籍:《明史.郑遇春列传》、《明太祖实录》、《明成祖实录》等。遇春公后裔分布于中国:江西、安徽、湖南、浙江、四川、湖北、贵州、重庆、云南、福建、上海、江苏等省市、区县、乡镇。
《信饶沙溪郑氏》宗族对于上饶本土的社会历史贡献西元1940年后,侵华日军开始向赣东北地区发起惨无人道的空袭轰炸(细菌弹、燃烧弹)。西元1942年6月,侵华日军由金华沿浙赣铁路开至上饶各地,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一片废墟,创办不到一年的上饶师范学校也未能幸免于难。8月,日军撤退,上饶师范学校搬迁至上饶县沙溪镇郑家底村,借助信饶沙溪郑氏的三座宗庙以及宅居数楹继续艰苦办学施教。西元2000年后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政府因城镇教育建设发展需要修建沙溪镇中心小学,征用信饶沙溪郑氏三座宗庙以及数座宗祠分堂。我等全族未取任何经济物质补偿,无条件支持当地政府的民生教育发展工作需要。现今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上仅存两座古代原址重修祠堂,分别为:敦睦堂、追远堂。
【江西省与安徽省现今郑姓人口来源以及历史关系】
今天刚好读及宋制女真与土地策略,想起了第二初。溪为水,土木纳吉。
《信饶沙溪郑氏族谱》中华民国庚辰年(1940年)合族世系重修。
【内容解析】《信饶沙溪郑氏》不仅是指现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地区郑姓人口而已。因本氏族源自元朝末年歙州(黄山市)祁门县,始迁信州(上饶市)上饶县(信州区)沙溪镇。而振振成族,为此纪念吾宗族发迹地,而命名信饶沙溪郑氏(族望),乃是氏族精神名誉象征!二世祖迁居信饶沙溪后,生有七子。族谱记载分别迁居广丰、玉山等本府别县。以及浙闽等外省府县,还有回迁黄山市祁门县地区族裔。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处,皆有吾氏族后裔分布。欢迎全国各地,信饶沙溪郑氏宗族后裔,认祖归宗!(有问题可私信本人,或联系QQ群)【郑遇春后裔宗盟】全国唯一官方QQ群:【信饶沙溪郑氏宗盟】全国唯一官方QQ群:
我谨代表信饶沙溪郑氏恭祝:本宗九族五服内亲及外戚亲眷,福寿安康、阖家欢乐,来年一本万利!欢迎全国各地,信饶沙溪郑氏宗族后裔,认祖归宗!(有问题可私信本人百度帐号,或联系以下QQ群组)【郑遇春后裔宗盟】全国唯一官方QQ群:【信饶沙溪郑氏宗盟】全国唯一官方QQ群: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刘汾后裔世系
一、刘汾简介
刘汾,字伯临,淮北徐州人。生于前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正月二十八子时,卒于五代梁隆德元年即后唐庄宗天佑十八年921年三月初十午时。葬江西弋阳县归仁乡新陂里旗鼓岭(今弋阳县曹溪镇刘家村旗鼓岭龙头山)。父亲刘巨容,累官至明州刺史、天下兵马先样、检校司空、礼部尚书,封彭城县候。
刘汾自幼聪敏好学,大中元年(859)登进士科,此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3),迁本部侍郎,出任河南招讨使。乾符二年(875),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四年,黄巢起义军攻打河南。刘汾率部屡战,斩黄巢义军前锋诸将,义军失利。五年,刘汾会元裕捕杀王仙芝于黄梅。王仙芝部将尚让率余众归黄巢。黄巢起义军势力聚增,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引兵南下福建等地。刘汾奉命率部围剿追击,自岭南至襄阳,行巡荆门关,会同江西招讨使曹全政、父刘巨容等合兵一处,大破黄巢起义军,执义军将领13人,斩俘义军17万。黄巢与尚让率余众冲出重围,渡江转战饶、信、池、宣、歙、杭等15州。
中和二年(882)八月,刘汾率部进驻饶、信等地,官至军押衙团练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尚书右仆射等职。这时,饶、信一带经战火纷乱,到处是黄埃赤地,民不聊生。刘汾为弥补屠杀起义农民之过,实行抚恤政策,“亲加劳问,简徭役,宽赋税,民赖以全活者甚众。”(《全唐文》卷793,刘汾《大赦庵记》)中和四年(884)六月,黄巢起义军经刘汾、李克用等几经残酷镇压后,宣告失败。刘汾蒙诏镇守饶、信二州。
龙纪元年(889),刘汾家族突遭横祸,父刘巨容被杀。刘汾与弟鄱阳县令刘迪经此变故,已
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遂隐居信州弋阳县归仁乡新陂里。景福元年(892),刘汾在饶州乐
平县归桂、丰乐二乡买得荒闲田800余亩(今万年盘岭、大源、梨树坞等地),福建建南山寺
(今梨树坞乡南嵩坞)一座,邀请妙果寺禅僧至明、至公等 5人入寺住持。勤耕耘,守奉祖宗
春秋二祭。不久,朝廷念刘汾兄弟忠孝,下诏:“汾战阵能勇,思祖能敬,其山寺税粮俱赐
优免。”故南山寺改称“南山七诏寺”。刘汾之女金姑美貌无比,唐皇欲纳之为妃,刘汾不从,
慌称金姑为哑女,已人庵为尼。其后,金姑果刺舌成哑,并矢志隐修于南山寺。后来唐皇得
知真情,为金姑之志所感动,特赦金姑无罪,因而南山寺又名:“大赦庵”。景福二年,唐昭宗帝恢复刘汾的官爵,又进至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右仆射等职。不久,刘汾病逝,葬旗鼓岭。
&夫人有九,元配郑氏生子四:汉兴、汉广、汉吞、汉彬;鲍氏生子三:汉升、汉瑞、汉平;宋氏生子二:汉从、汉英;马氏生子一:汉胜;武氏生子一:汉匡;李氏生子一:汉宗;张氏生子一:汉明;王氏生子一:汉宁,女一:金姑;郭氏无出。后裔散居饶、信等地。弋阳万年刘姓多为其后裔。著有《大赦庵记》,流传于今。
附:大赦庵记
  汾自大中己卯登科以来,官至兵部员外郎。咸通三年迁本部侍郎,出(阙)河南招讨使。乾符二年,黄巢起兵应王仙芝。四年,巢寇河南。汾屡战,斩其前锋诸将,贼遂败衄。五年,会元裕斩王仙芝於黄梅。巢方攻亳州,汾帅众直抵城下,贼遂引退。会尚让帅仙芝馀众归巢,号冲天大将军,引兵南寇福建。汾剿追之,巢又自岭南趋襄阳。汾出师间行巡荆门,会父刘巨容、曹全亦合军待焉,俱以兵伏林中,贼至伏发,大破其众,斩俘一十七万。巢与尚让收馀众渡江,转掠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广明元年十一月,巢陷京师,车驾幸蜀。中和元年三月,汾转京城四面行营招讨使。巢遣其将尚让王播帅众五万寇凤翔,汾与都统郑畋、唐宏英等勒兵待之,大破其众於龙尾陂,斩首二万级,伏尸数百里。中和二年八月,汾转信州军押衙团练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尚书右仆射。时饶信经巢兵火馀,民不聊生。汾一意抚恤,亲加劳问,简徭役,宽赋税,民赖以全活者甚众。四年六月,巢围陈州。汾会李克用至,遂去趋汴。克用追及中牟,大破之,让率众降。汾与李师悦率尚让追剿馀众,至虎狼谷。巢甥林吉斩巢兄弟妻子首献以降,由是巢祸既灭。
  汾再战再克,十无一失。蒙诏镇守饶、信二州,连年不得回朝。汾遂寓居广信路弋阳县归仁乡四十六都新陂里。夙夕感激,视干戈则思斗,居村落则思耕。光启二年,佃得荒间山田一段,约计八百馀亩,名曰南山。坐落饶州路乐平县归桂、丰乐二乡,居崇山峻岭之间,人境寥绝。东至弋阳高界培分水为界,西至丰乐风门岭洪鹤山嘴为界。南至归桂乡东源坑合水为界,北至丰乐乡红鹤山盘岭分水为界。四至分明,源头坞尾,上{山罪}下坳,与外并无一毫之间。其田地成者少,荒者多。召人勤力其中,尽一夫可受。屡次召佃耕种,俱各辞以不能。
  汾起微陋,致身荣显,忝有九妻。曰郑氏,赠信国夫人。曰鲍氏,曰宋氏,曰王氏,曰马氏,亦赠夫人。曰张氏,曰郭氏,曰李氏,曰武氏,俱有淑行。生子十有四人,曰兴、曰升、曰从、曰明、曰宗、曰瑞、曰广、曰匡、曰胜、曰吞、曰英、曰宁、曰彬、曰平。此岂非荷祖德哉!又且连年奉诏征讨,百战百克,未能一归故土。於祖宗之德,并无寸报,久违春秋二祭。文德元年,汾谨将前山田地施舍,创立禅寺一所,名曰南山寺。召到属郡鄱阳北隅妙果寺禅僧至明、至公等五人,入寺住持。勤於开耕,守奉祖宗春秋二祭,及礼三宝慈尊,兼得利生益死。
  景福元年,佛殿、观音堂、坐禅亭并东西廊房俱克完焉。已经奏达,朝廷念汾忠孝,诏曰:“汾战阵能勇,思祖能敬,其山寺税粮,俱沐优免。”故寺曰:“南山七诏寺”,庵曰:“大赦庵”。二年,汾又进(疑)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散骑常侍右千牛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右仆射。汾念累荷朝廷诏赦,蒙恩不浅。於是将本身居官政事缘由,施山创寺事实,录作二本。一以垂之家谱,以儆后人,勿坠吾志;一以给付僧人,收管山田。凡诸僧人在寺住持,务要各守本分,不许贪花好酒,妄将田地移丘换段,及盗卖等情。其山已有四大界至,诸人不许侵占;第僧众务要常守清净,奉礼三宝。其常用食物,铜铁器皿,俱各完全,不可遗漏。如有此等僧众,即便赔还。所建三宝殿、观音堂、坐禅亭及东西廊房,四时俱检看,漏烂即行修礼,不可怠慢。亦且吾家子弟,不许常行到寺,需索酒食。遇春秋二祭,止许二三人到寺,拜谒祖先即返,不许动骚常住。自兹之后。僧众不从吾言者,即便斥退。吾之后人不从吾言者,定准不孝论。故书是说,以为砧基之本云。
二、刘汾家族源流
1、齐悼王刘肥说
&多见于明清时的刘汾后裔族谱,下表是成都刘志道经老谱整理而得。
传 & & &子
煓公三子邦
配曹氏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唐山夫人生八子:曰肥曰盈曰如意曰恒曰恢曰友曰建曰长
生于“丰沛邑
煓生伯、仲、邦,继配王氏生交
邦公长子肥
配驷氏李氏生子十三:曰襄曰章曰兴居曰罢军曰宁国曰信都曰安曰将闾曰辟光曰志曰卬曰贤曰雄渠
生于沛县泗水亭
母曹氏都临淄葬临淄
肥公次子章
配吕氏生二子:曰喜曰舍
山东临朐莒县
朱虚侯国在临淄城阳王国在莒县
章公长子喜
(淮南王)
配肖氏生十四子:曰延曰稀曰吉曰壮曰婴曰钉曰庆曰訢曰齿曰福曰宪曰贞曰表曰皋
《史记》载:汉武帝元朔四年封婴至皋十人为列侯
喜公十四子皋
庄(杜)原侯
配梁氏生四子:曰质曰恭曰植曰喜
杜原侯国在临淄西杜山
皋公长子质
配徐氏生二子:曰渊曰宇
质公长子渊
配黄氏生二子:曰长曰信
渊公长子长
配英氏生一子:曰屈釐
长公子屈釐
配江氏生四子:曰元曰庆曰讷曰盈
屈釐公长子元
配孙氏生一子:曰荫
元公子荫字保若
配曹氏生一子:曰振
荫公子振字羽之
生三子:曰甽曰畝曰畴
振公三子畴
仕魏金紫光禄大夫
配氏生子:曰殷
畴公子殷字长盛
晋司隶校尉升侍中太保官禄尚书事
配张氏生七子:曰屿曰琨曰琉曰琏曰瑚曰珊曰璠
殷公次子琨字亦珸
生四子:曰导曰粹曰宏曰演
琨公三子宏字终嘏
官至光禄勋
配任氏生子:曰耽
徙沛郡相县
宏公子耽字和乐
官至晋陵太守
配氏生二子:曰惔曰恽
耽公次子恽字子厚
配氏生三子:曰鸾曰凤曰燕
事见《晋书》葬润州
恽公三子燕字与飞
事宋平原太守
配孔氏生二子:曰元曰几
燕公长子元字蕴初
仕齐羽林郎
配花氏生七子:曰才资曰器资曰远曰超曰德资曰幼资
元公次子器资
配氏生二子:曰寅曰实
同父罹梁兵难
器资公长子寅
仕梁赠金紫光禄大夫
配氏生子:曰冲
官南阳太守
配氏生生子:曰登曰牧曰仕显
仕显从事金
乡复家彭城
冲公长子登
仕梁左丞相封武安侯
配氏生二子:曰裕仁曰裕义
登公长子裕仁名悦
仕南朝梁平阳太守后迁尚书
配氏生三子:曰遥基曰硕曰希祐
徙居南京滁州琅琊等地
裕仁公长子遥基
仕陈历官荆襄刺史
配氏生八子:曰质曰穆曰和曰布曰谊曰楷曰忱曰季英
遥基公次子穆字仲肃
配氏生二子:曰明曰实
穆公长子明字焕之
官东郡太守
配孔氏生子:曰炫
明公子炫字公亮
官太中大夫
配巴氏生子:曰婴
事详《通鉴》
炫公子婴字平伯
青州刺史历大理少卿迁尚书左仆射
配后氏生二子:曰德威曰德成
详见《隋史》
婴公长子德威
官扬州刺史迁大理寺卿
配氏生三子:曰曜曰显曰才全
事详《唐史》
德威公长子曜字伯朗
官幽州节度使
配氏生三子:曰慨曰栾曰棨
曜公次子栾
官河中法曹
配氏生四子:曰高曰宗乙曰本大曰立
栾公长子高
官潞州功曹
配氏生二子:曰朋文曰友文
高公次子友文
配陈氏生二子:材中曰材行
从樊宗师学有文行隐居不仕
友文公长子材中
官渭南邑丞
配吴氏生二子:曰近仁曰近礼
材中公长子近仁
仕唐江西丰城县令
配徐氏生三子:曰隆道曰隆德曰隆文
近仁公长子隆道名铸
唐进士官太原参军
配肖氏生二子:曰巨容曰巨德
近仁公次子隆德名端
任句容主薄
配张氏生二子:曰孟昭曰仲昭
隆道公长子巨容字德量
唐武进士、山南东道节度使,功授检校礼部尚书
配程氏、徐氏、余氏生三子:曰汾曰迥曰迪
居南京滁州琅琊郡
事载《唐书》
隆道公次子巨德字仁怀
唐进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
配程氏生子:曰存
隆德公次子仲昭字仁鑑
唐进士官大礼评事
配鲍氏杜氏生二子:曰安曰文
卒葬景德镇
巨容公长子汾字伯临
唐进士上将军兼上国柱兵部尚书右仆射镇南军节度使
配九室:郑氏鲍氏王氏宋氏李氏马氏张氏武氏郭氏生十四子:曰汉兴曰汉昇曰汉从曰汉明曰汉宗曰汉瑞曰汉广曰汉匡曰汉胜曰汉吞曰汉英曰汉宁曰汉彬曰汉平,女一:金姑。
居江西弋阳县后裔迁滁州鄱阳铅山乐平安庆等地
卒赠中书令彭城郡开国公敕葬江西弋阳新陂里奉祀号仁惠王
巨容公次子迥字仲超
配戴氏生三子:曰汉科曰汉和曰汉穆
官徽州婺源遂家焉
汉科配胡氏外出
汉和配胡氏外出
巨容公三子迪字永年号元吉
官鄱阳宰升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左仆射
配戴氏生五子:曰汉亦曰汉交曰汉燮曰汉方曰汉言
居寿邑唐杜下金刘后裔居和州者多
葬鄱阳五子俱为都尉世号“五尉世家”
巨德公子存字神化
唐进士银青光禄大夫上国柱封河内侯
配氏生一子:曰汉齐
(注:齐生一子传四孙)
徙居浙江龙邑江潭
卒谥正宣公
见浙江建德族谱
仲昭公长子安字久敬
配陈氏生二子:曰汉仁曰汉乐
汉乐唐武进士授指挥使
2、楚孝王刘嚣说
1邦(高祖)→2恒(文帝)→3启(景帝)→4彻(武帝)→5据(废太子)→6进(史皇孙)→7询(宣帝)→8嚣(楚孝王)→9衍(楚思王)→10纡(楚王)→11般(字伯兴,居巢侯)→12恺(字伯豫,居巢侯,太尉)→13茂(字叔盛,颇有父风。汉桓帝时官至司空,位列三公。后因坚持正义,为司隶校尉李膺辩服而得罪汉桓帝,被罢免。直到汉灵帝建宁中(167-170),迁太中大夫)→14馨(东汉熹平时,任宣议大夫)→15瑾(字友卿,东汉末建安时乐安长)→16甝(又名什,魏时洛阳令)→17讷(晋司徒校尉)→18畴(字王乔,司徒左长史)→19宪(中书舍人。永嘉之乱,晋室南渡,南迁京口,京口刘氏)→20羡→21敏→22庆(后魏东徐州刺史,谥曰:简)→23轸(北齐高平太守)→24通(字子将,隋比陵太守)→25德威(字尚重,刑部尚书)→26审理→27侍庶→28高→29友文→30材中→31近仁→32隆道→33巨容→34汾(子十四:汉兴、汉升、汉从、汉明、汉宗、汉瑞、汉广、汉匡、汉胜、汉吞、汉英、汉宁、汉彬、汉平。女一:金姑)。
此世系更接近历史,因为来源于《新唐书》。编者刘明和注。
三、汾公十四房分布简介
1.长子:汉兴,父丧后携长子义远公返居滁州祖籍。后裔迁徙余干居多,也有迁弋阳,贵溪,临川,安仁(今余江县),广丰,进贤,德化(今九江县),浙江台州,温州,湖南常德,湖北江夏等地;
2.次子:汉升,迁居安徽安庆望江,其孙谟和诲两人同迁清源。后裔分布歙县,江苏太仓,常熟,浙江淳安及江西鄱阳,万年;
3.三子:汉从,居归仁乡(今弋阳曹溪镇)新陂里后屋,其后庆十一迁湖北麻城。后裔分布梁浮,湖北麻城白果乡(雄飞公居地)等地;
4.四子:汉明,迁居弋阳之官庄。后裔分布乐平,上饶,进贤,鄱阳等地;
5.五子:汉宗,迁弋阳之兰溪。后裔主要分布弋阳,上饶,兴安和南京;
6.六子:汉瑞,迁铅山,其孙婴公卜居锦屏山。后裔分布江西婺源,梁浮,安徽休宁,太平(今黄山),浙江吴兴,江苏淮安;
7.七子:汉广,迁信之上饶县葛源(今属横峰),次子义昭居住新陂。后裔分居横峰葛源,弋阳新陂,彭泽,湖口,上饶,铅山,都昌,德兴,贵溪,九江及德化(今九江县),安徽宿松(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祖居地),望江,东至,太湖,怀宁,潜山,舒城,湖北黄梅,麻城鐡门乡(清康熙迁成都)等地;
8.八子:汉匡,迁上饶之乐平县勇山。后裔分布婺源,乐平,安徽东至;
9.九子:汉胜,与子孙迁于鄱阳之清塘源(今凰岗镇)。后裔分布鄱阳,余干,都昌,万年,九江,安德,贵溪,乐平,彭泽,湖口,太和,新建,瑞金,景德镇,安徽太湖,望江,东至,湖北麻城,罗田,黄梅,武昌,阳新,大冶,重庆万州,合川,云南蒙化,山东即墨,河北沧州聚馆,天津大港,湖南安仁,陕西镇安等地;浙江建德,湖州南浔著名望族嘉业堂,系仁嗣公之后,也应为此支,后裔分布杭州,上海,美国;
&10.十子:汉吞,居住新陂里。子三人迁乐平之湖围,孙广微又迁鄱阳之义城。后裔分布乐平,鄱阳等地;
&11.十一子:汉英,与子迁于新陂里之大桥后又迁乐平名口流芳。后裔分布弋阳,乐平,上饶,安徽徽州,绩溪,宁国等地;
12.十二子:汉宁,居新陂里,其子真玉(又叫义真)迁流芳,义玉迁张溪。后裔主居乐平,婺源;
&13.十三子:汉彬,子良玉为延德县令,置田地于邑之师源,子孙随产而居。后裔居鄱阳,万年,弋阳,彭泽,浮梁,安徽贵池,东至,太平等地;
&14.十四子:汉平,长子居东山,次子通任宣州通判居琴溪,其后迁万山黄柏。后裔居弋阳,乐平,德兴,浮梁,万年,余干,安徽太平(黄山),宁国,旌德,经县等地。
四、汾公十四房迁徙简介
1.一房汉兴公系
山东即墨刘氏与天津聚馆刘氏
聚馆刘氏来自山东省即墨,故族中有"二十世源分即墨,五百年派沿沧江"的宗联。聚馆刘氏形成明代,以刘洪为该族开基始祖。传承世系为:
汾→汉兴(生5子:义逵、义传、义宗、义江、义荣)→义荣→仁彻(字得三,中进士,官任大理评事)→大显(字文丕,赠通议大夫)→用恒(生3子:省一、省二、省三)→省三(名定,宋中宗皇佑年间高中状元,官任吏部尚书、朝议大夫,生3子:万文、京、亭)→京(名一三,仕至侍郎,生5子:五一、五二、五六、五十一、五十二)→五六(名高,字念伦,官任河南中宪大夫,生3子:七三、七四、七八)→七三(官任资政大夫,生2子:小三、小六)→小六(字落虚,生2子:伯一、伯三)→伯三(字渊曜,生3子:千四、千七、千八)→千四(在山东莒州做官,后因官留住山东莒州,生子:万三)→万三(名仕进,字连三,号儒贤,又迁于山东即墨,为即墨刘氏开基始祖,生3子:洪、汉、清)→汉(留居即墨)、清(后裔居军粮城)、洪(字范五,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东即墨县奉旨率领4个儿子和2个侄儿随驾北迁,落籍于直隶(河北)沧州东北乡聚馆铺一带(今河北黄骅与天津大港交界地带),称为“东刘”,成为聚馆刘氏的开基始祖。后裔分布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天津刘承宏提供)
2.二房汉升公系
& 浙江敦典堂刘氏
&据浙江图书馆藏乾隆壬寅版敦典堂《刘氏世谱》记载,该族以唐末节度使刘巨容为第一世开基始祖。第五世刘诲迁婺源清塘;第六世刘与为敬兴派始祖;十四世刘昌为株树下派祖;太二为楼下派祖;刘八二为上门派祖;刘八四为后山派祖;刘震六为中门派祖;第十五世刘新为门亭里派祖;刘齐为大坦上派祖;第十六世刘志为刘源派始迁祖;刘延为姜冲派始迁祖。
传递世系如下:1刘巨容→2刘汾→3刘汉升→4刘义荣→5刘海→6刘与→7刘泰→8刘仕→9刘瑀→10刘一四→11刘伯六→12刘千四→13刘千七→14刘太三→15刘桂→16刘志→17刘尧→18刘四→19刘贵保→20刘长宁→21刘景旺→22刘鉴→23刘润→24刘汝直→25刘文焕→26刘以时→27刘一镜→28刘汉琮→29刘是桂→30刘天荣→31刘有基→32刘廷臣、刘廷爵。
3.三房汉从公系
& & 浙江湖州南浔刘氏
(1) & 传承世系
据上海图书馆藏南浔刘氏家谱等文献记载,南浔刘氏祖籍浙江上虞,是刘汾后裔。传承世系为:
汾→汉从→义望→仁嗣→晋→泰→参→瑀→一四→百六→千四→聪→锡→齐→子荣→?→?→?→?→?→?→?→?→?→湛恩→元吉→焕章→镛→安澜、安江、安胜、安溥→承干、承业、承材、承植、承本、承采、承东、承乐、承果。
刘汾的第15代孙刘子荣佐明太祖有功,刘氏开始中兴。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浙江上虞刘氏的一支开始从上虞迁居到南浔开基立业。南浔刘氏家族的最初几代祖先都不显。直到清光绪年间,才发家致富,成为当地望族。使南浔刘氏兴旺发达起来的是刘镛,他是刘汾的第28代孙。刘镛的曾祖父刘湛恩、祖父刘元吉、父亲刘焕章,都是南浔乡下的农民。刘镛少时修家境贫寒,10多岁时开始到南浔镇上一家布店当学徒,后离开布店转入丝店,此后学会了经商之道,自己在南浔经营丝业。因经营有方,刘镛的业务不继扩展,后来还发展到上海。20年后,刘家成为南浔首富,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更成为浙江全省最富有的3个家族(杭州胡家、宁波叶家、南浔刘家)之一。
随着家族的富裕,南浔刘氏的政治、文化地位也开始提高。刘镛在南浔镇鹧鸪溪畔的小莲庄修建了刘氏家庙,并开始为了提高自己身份,刘镛曾通过捐钱给曾祖父换来一个"中议大夫"的虚衔,他还为祖父和父亲捐得"通奉大夫"的头衔。对于儿子们,刘镛则大力送他们读书求学。
& & 鹧鸪溪畔的小莲庄
刘镛夫人沈氏、宋氏、唐氏,共生有3个女儿和4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安澜(年),字紫回,16岁中秀才,曾任奉正大夫工部虞衡司郎中3年。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落第,1885年在为参加乡试而准备的复习中中暑而死。年仅29岁。刘安澜曾著有《国朝诗萃》初稿。因刘安澜死后无子,刘镛便做主将他的侄儿刘承干过继给他为嗣。刘镛的第3个儿子叫刘安胜,字梯青,曾中秀才;第4个儿子刘安溥,字湖涵。而在刘镛的儿子们中,又以老二刘安江最为优秀。
刘安江(年),又名刘锦藻,字澄如,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考取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高中进士,成为南浔刘氏第一个在科举上成功的人。刘安江中进士后,被赐花翎三品衔候补五品京堂官衔,从此步入仕途。清朝末年,刘安江积极参加了浙江人民保路运动,担任第一任沪杭铁路副总经理,维护了浙江路权。刘安江的最大贡献则是在学术方面,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献学家。进入中年以后,刘安江淡泊于做官,沉溺于清朝史料的整理和旅游全国各地。他独自穷20多年之功力,于1921年编成了一部多达400卷的《清朝续文献通考》。此书为中国10大政书之一,在中国文献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刘安江在文化学术方面的突出贡献,标志着南浔刘氏已跻身于现代中国刘姓名门望族之列。刘安江去世于1934年,他的著作还有《坚匏庵集》行世。
刘安江生有10个儿子:刘承干、刘承业、刘承材、刘承植(笃初)、刘承本(培余)、刘承采(亮畴)、刘承东(灿宝)、刘承乐(旭沧)、刘承果(智全)。另有10个女儿。刘安江的长子,就是现代最著名的藏书家刘承干。既有有大部头丛书,也有单刻本。丛书著名的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余草堂》、《希古楼金石丛书》、《章氏遗书》等10多种,单种著名的有《景宋四史》、《旧五代史注》、《晋书斠注》、《八琼室金石补正》等。
  刘承干为人慷慨,喜与文化名流结交,曾创办"淞社会",广交文人。近代文化名流、学术泰斗如吴昌硕、王国维、罗振玉、缪荃孙、张元济等,都是刘家常客,并是刘氏嘉业堂聚书、刻书的积极支持者。嘉业堂的许多刻本,就是由这些学术大师们亲自校勘。刘家的藏书刻书事业,到1932年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嘉业堂藏书楼的藏书刻书事业之兴旺,完全依赖于刘家的巨大产业。由于刘承干不善于经营,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从1932年开始,刘家的生丝业日益不景气,家道中落。为了维持刘家生计,刘承干不得不将多年搜集的各种珍本善本古籍变卖。到1949年时,嘉业堂藏书楼所藏155部宋元刻本已荡然无存,近2000种明刊本和数万册古籍,也大多流失。
& & 嘉业堂藏书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承干于1951年将嘉业堂藏书楼连同所藏图书、书版及各项设备,全部捐献给政府。至此,濒临绝境的嘉业堂藏书楼成为国有财产,重获新生。1981年,嘉业堂藏书楼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嘉业堂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先生病逝于上海,享年82岁。
(2) &刘承干与嘉业堂藏书刻书事业
刘镛和刘安江父子,无疑是南浔刘氏崛起的功臣,而把这支刘氏家族的文化事业推向高潮的,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藏书家刘承干。
  刘承干(年)是刘安江的长子和刘安澜的继子。出生于世家大族的刘承干自幼承继了家学渊源,受到良好的教育,年青时期就考中了秀才,打下了良好的国学根基。公元1899年,18岁的刘承干在祖父刘镛去世后又以"承重孙"的身份继承和主持了南浔刘氏的巨大家业。后来刘家经营的生丝业兴旺发达,财源广进,到20世纪初期,刘承干成了中国富甲一方的著名民族资本家。
  刘承干自从考取秀才后,就一心想走科举仕途。但他生不逢时,清王朝不久就废除了科举,刘承干从此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藏书刻书事业。大约在清宣统二年也即公元1990年,刘承干在南京参加清朝农工商部举行的南洋劝业会时,因"独步状元坊各书肆,遍览群书,兼两载归",从此有志聚书藏书。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四方世家大族、文化名流都到上海避难,中原文献因此大量流入上海。这时,刘承干以一个文人独到的眼光,凭借其巨大的财产,大举收购各类古籍,藏于上海"求恕斋"。此后,刘承干的社会活动,就主要放在买书、藏书、校书、刻书方面。他除了自己广搜善本外,还并兼并了甬东卢氏抱经楼、仁和朱氏结一庐、丰顺丁氏持静斋、江阴缪氏艺风堂等10多家私人藏书。
  1920年11月,为了收藏所搜集的书籍,刘承干在老家浙江湖州南浔镇小莲庄旁开始修建一座巨大的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历时5年,耗资80万元,嘉业堂藏书楼才告峻工。
  嘉业堂藏书楼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藏书最丰富的私人藏书楼。该藏书楼占地面积20多亩,2000平方米,分上下两楼,共有书库52间、882橱箱。书楼结构合理,既有得保藏,又便于取阅,综合吸取了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建筑经验与规划。整个书楼是座口字形回廊式厅堂建筑。四周是高墙。高墙向外的窗户都备有封闭的铁窗门。高墙内有方形天井,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又便于安全防护。书楼大门关闭后,外人无法闯入。
  嘉业堂藏书楼藏有各类古籍近60万卷,为中国历代私人藏书楼之冠。其藏书极具特色,一是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宋元精椠有明清善本。据统计,嘉业堂藏书楼全盛时,藏有宋刻本77种、元刻本78种,共计155种,比现在的浙江省图书馆所藏宋元古籍还多一倍多。此外,嘉业堂藏书楼还重视明清两代善本收藏,曾收藏有明刊本约2000种,清刻本近5000种之多。嘉业堂藏书的第二个特色是收藏有大量珍贵稿本、抄本,多达2000种。其中最著名的有明孤本《永乐大典》42册,清翁方纲《四库全书提要》原稿150册,清四库全书文源阁本6册、文澜阁本26册。嘉业堂藏书的第三个特色是广收地方志,共收藏有各类地方志1200种、33384卷,其中海内秘籍珍本就达62种。
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的另一巨大贡献,则是刻印了大量精良善本书籍,对保存和传播中华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私人藏书楼刻书,古代以江苏常熟毛晋的汲古阁最多,近代则以刘承干的嘉业堂刻书最为著名。据统计,嘉业堂藏书楼共有书版近4万块,前后刻印有图书近300部,约3000卷。在20世纪中国,嘉业堂刻本以底本珍贵、校勘细致、刊刻精良、书品考究而蜚声中外。
(3) &南浔刘氏后裔近况
作为近代中国文化望族,以藏书刻书而闻名中外的南浔刘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再有昔日的辉煌,但也是人才辈出,家声不坠。
嘉业堂藏书楼的创始人刘承干有子刘万,也是著名学者。刘承干四弟刘承植有两个儿,长子刘谦宝,移居美国,1991年病逝于美国加州。刘谦宝有子刘伦,现仍居美国。刘承干六弟刘承槃、七弟刘承采、八弟刘承东,抗战前均留学美国,后留居美国未归。刘承干九弟刘承乐,文化大革命时受迫害自杀。刘承干十弟刘承果,居上海衡山路,曾任上海徐汇区侨联副主任。刘承干三叔刘安胜娶妻妾5人,生有5子:刘承棨、刘承柟、刘承柱、刘承桐、刘承栋。刘安胜长子刘承棨,字俨廷,娶近代著名民族资本家盛宣怀之女为妻,生有2子3女:长子刘世炯,居浙江杭州市。刘世炯有子刘泽尧,曾任杭州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泽丰,为钱江业余学校教师;女儿刘泽韵,杭州贾永弄小学校长;刘泽珍,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师;刘泽珏,上海申江机械厂工会副主席;刘泽敏,小学教师。刘承棨次子刘世烺,刘世烺生子刘泽平,现任职上海中美合资阳澄房地产公司。刘承棨长女刘世珍居美国,二女刘世庆居台湾,三女刘世秀居上海。刘安胜的第三个儿子刘承柱,是上海工学院的教授,第五个儿子刘承栋,曾任杭州空调器厂总工程师。刘承干四叔刘安溥的儿子刘承桓,早年留学美国,曾在美国著名的IBM电脑公司任职。近年来,刘承桓先生关心祖国和家乡文化教育事业,曾捐资百万,在湖州设立湖涵奖学金,并将所藏古字画捐赠级湖州市图书馆。
4.四房汉明公系
5.五房汉宗公系
6.六房汉瑞公系
安徽太平起霞刘氏
传承世系为:汾→汉瑞→义胜→婴→盛七→高→云一→应铭→宏→隆→表→奇→炽→机(字心山,始迁太平县西乡起霞,是为太邑西乡起霞刘氏始迁祖)→进珊→正宝(真宝)→寿先(徙居太邑西隅枧村)。
7.七房汉广公系
& &江西彭泽五百口刘氏(今彭泽县太平乡古楼村)
传承世系为:汾→汉广—义员(迁居江西彭泽竹垣坂)—珍—禹(字元瑜,自彭泽竹垣坂迁居鼓楼山)—魁五(讳谟)—洞(由鼓楼山迁尚潦洪内彭泽水西庄)—玉耀—塾—宸—念一(讳公禄)—四四—千四—万三—胜二—寿二(字南山,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生,明永乐11年12月卒(1413)。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徐寿辉寇鄱阳湖乱,公由彭泽县水西庄迁皖太湖白沙村太平庄,复迁潜山北乡沙村,终迁上青石门山居。妣赵氏,继配何妣,生子七:福一、福二、福三、福四、福五、福六、福七)—福三—永智(字甫兴,号爱冬,由潜邑北乡迁南乡老堪头刘家坂居)。
8.八房汉匡公系
9.九房汉胜公系
(1) 江西鄱阳清塘(今凰岗镇)刘氏
传承世系为:汾→汉胜(迁居鄱阳清塘家,妣赵氏生五子:义洪、义传、义广、义宗、义传)—义洪—大山—乙三(宋皇佑五年状元及第官至吏部侍郎,妣周氏生:五一、五二、五六、五十一、五十二)—五六—七四—小十三—伯六—千一—胜四—仁二—武三(字肇基,生于景泰三年(1451)卒嘉靖二十四年(1545)。天顺(1470)由江西鄱阳县清塘迁居安徽太湖县赤丹保)—添起—仲秀—万璋(字佩矸,生于嘉靖五年(1525)。迁安徽潜山天堂寨)(万罄、万兴、万高)。
(2)安徽桐城刘氏
&传承世系为:汾→汉胜→义荣→仁彻(大理评事)→大显→用恒→省三(刘定,宋皇佑五年状元及迁任更部侍郎)→乙三
(刘京,承直郎)→五六(刘彦伦,河南中兴大夫)→七十四
(刘寿,朝议大夫)→小十三(南宋举人)→伯六(刘伯伦)→千十三→胜三(刘君茂)→胜贵公 (刘天爵,在洪武年间
(约年间), 见皖地桐城龙眠之南的风土很好, 就迁入此地定居, 成为桐城刘家始祖,
并在此传世20余代)。(桐城刘承根提供)
(3)巴渝、万县、湖广三宗四支刘氏
汾→汉胜→义江→通→练→旺→琯→忠→敏→仕谷→迪→儒→子道→泰山→淮→崇端→顺德→康元→洪琥→邦明→子何→荣八→普隆
?珉一公落业巴渝世称大袖刘氏
普隆┌○珉一─○玄明─○刘升─○克明─○刘刚─○刘规┌○刘相─○鹤年
或字│┄┄┈┄┈或字┄┄刘升生克明弟兄八人┈┄┈┈┈├○刘春┌○彭年
绍宠│┈┈┈┄┈文秀┄克明又生刘刚弟兄八人┈┄┈┈┈│┄┄┄└○延年
┈┈│┈┈┈┄┈┈┈┄┈┈┈┈┄┄┄┄┄┄┈┄┈┈┄├○刘台┌○永年
┈┈│┈┈┈┄┈┈┈┄┈┈┈┈┈┈┈┈┈┈┈┄┈┄┄│┈┈┈└○长年
┈┈│┈┈┈┄┄┄┄┄┈┈┈┄┄┄┄┄┄┄┄┄┄┄┄└○刘英─○继祖
?珉二公落业万县猪羊坝世称董家岩刘氏
├○珉二┌○友谅─○志聪─○廷和┌○刘仁┌○三恕┌○四知─○五材
┈┈│┈┈┈│┄┈┈┈┄┈┈┈┈┈┈│┈┈┈│┈┈┄└○四臣─○五爵
┈┈│┈┈┈│┈┈┈┄┈┈┈┈┈┈┈│┈┈┈└○三章─○四徳─○五纪
┈┈│┈┈┈│┈┈┈┈┈┈┈┈┈┈┈├○刘恂─○世福─○三多─○刘禹
┈┈│┈┈┈│┈┈┈┈┈┈┈┈┈┈┈└○刘凤─○应文─○万保─○刘赞
?珉二公次子鸾公返楚入军籍居吉口世称桥头庄刘氏
│┄┄┄└○刘鸾┌○鼎仁(万县举子)
┈┈│┈┈┈┈┈┈┈├○鼎信(万县生员)
┈┈│┈┈┈┈┈┈┈├○鼎仕─○纯良(返万县)
┈┈│┈┈┈┈┈┈┈└○鼎什┌○纯一─○志和─○寿全─○兴荣─○伯淮
┈┈│┈┈┈┈┈┈┈┈┈┈┈└○纯二┌○志渊─○寿洗─○兴荛─○伯纲
┈┈│┈┈┈┈┈┈┈┈┈┈┈…┈┈┈└○志海─○寿甫┌○兴聪─○伯万
┄┄│┄┄┄┄┄┄┄┄┄┄┄┄┄┄┄┄┄┄┄┄┄┄┄└○兴讚─○伯全
?珉三公未入川守居永福煖水世称煖水庄刘氏
┈┈└○珉三┌○清玉┌○子良┌○从海┌○兴鸾┌○永庆─○刘宪─○朝岳
┄┄┄┄┄┄│┄┄┄│┄┄┄│┄┄┄│┄┄┄└○永秀─○刘忠─○朝坤
┄┄┄┄┄┄│┄┄┄│┄┄┄│┄┄┄└○兴颜─○永仲─○刘凤─○朝柽
┄┄┄┄┄┄│┄┄┄│┄┄┄└○从舒─○兴?─○永?┌○刘五─○朝儒
┄┄┄┄┄┄│┄┄┄│┄┄┄┄┄┄┄┄┄┄┄┄┄┄┄└○刘六─○朝衢
┄┄┄┄┄┄│┄┄┄└○子全─○从英─○兴荣─○永富─○刘纲┌○朝秀
┄┄┄┄┄┄│┄┄┄┄┄┄┄┄┄┄┄┄┄┄┄┄┄┄┄┄┄┄┄└○朝经
┄┄┄┄┄┄├○清售─○子信─○从刚─○兴舜┌○永奎─○刘豪┌○朝珷
┄┄┄┄┄┄│┄┄┄┄┄┄┄┄┄┄┄┄┄┄┄│┄┄┄┄┄┄┄└○朝斗
┄┄┄┄┄┄│┄┄┄┄┄┄┄┄┄┄┄┄┄┄┄├○永琢─○刘玉┌○朝端
┄┄┄┄┄┄│┄┄┄┄┄┄┄┄┄┄┄┄┄┄┄│┄┄┄┄┄┄┄└○朝国
┄┄┄┄┄┄│┄┄┄┄┄┄┄┄┄┄┄┄┄┄┄└○永忠─○刘芳─○朝合
┄┄┄┄┄┄└○清贵─○子礼└○从富 ┌○兴全─○永位─○刘瑶─○本瑞
├○兴文─○永珙─○刘旦─○本庆
└○兴隆─○永安─○刘琏─○本源
10.十房汉吞公系
11.十一房汉英公系
汾→汉英→义旋→文二→世资→刘茂→元敬→文柏→刘晨→文彬→子渊→文昭→致远→德彰→信则→豹孙→刘咸
┄ & & ┄ &
&└创通┬刘高
┄┄┄┄┄ & & &
& └刘泽┄┄┄┄┄┄
┄┄┄┄┄┄┄┄┄┄┄┄┄┄┄┄┄┄┄┄┄┄┄┄┄┄┄┄┄
12.十二房汉宁公系
江西乐平流芳刘氏(江南刘氏第一村)
汾公十二子汉宁公,在唐昭宗时任饶、信俩州招讨使,奉旨督办两州政务,发现流芳地址山青水秀,前有军山作屏,后有秀水为带,预知此地之发祥,足以昌大吾族,流芳百世。返里后传谕长子真玉,由弋阳新陂迁居流芳,时于五代后唐长兴元年庚寅(930年),至今有一千多年。
传承世系为:1汾→2汉宁3┬真玉→4万→5伯进→6益→7澄→8济→9顼→10珦、瑒
&└义玉→4彦辉→5穗6┬仁(由流芳迁婺源石枧枇杷林)
& └信→7伯六(由流芳迁婺源张溪)
2汉宁:生于唐懿宗感通五年(865年),卒于后梁乾化甲戌年(918年)。唐昭宗时任建武军招讨使,督办饶、信二州政务。
3真玉:字廷圭,生于唐昭宗龙纪己酉年(889年),第进士,不仕,卒于宋建隆壬戌年(963年)。
7澄: &字仲渊,生于宋神宗元丰己未年(1079年),官授曲江县令,南康太守。
10瑒: &字德琏,生于宋绍熙甲寅年(1194年),敇补国子监上舍。
26锡华:字芳友,敇授广东肇庆府鹤山县令。
27继: &字介融,清乾隆敇授文林郎,充壬申万寿恩科考试官,调任广东高州府电白县令。
乐平市名口镇流芳村(行政自然村,距名口镇还有几公里)号称“江南刘氏第一村”。建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四个村委会,总人口一万多人,全是汾公之子汉宁公后裔。村南面军山,是乐安河畔中段第一大山,海拔500米,山脊亘峰异岑奇,起伏蜿蜒长达十数余里,森林繁茂花草竟艳,独山数峰,山上新建了军峰山庄,雄伟端庄,加上流芳“八景”,巍峨秀美壮丽多姿,可供游客观光避暑。北面秀水从蓝溪渡自东向西环绕村庄,又自东流而去,这自古认为东流水即吉水也。村中有古祠堂、戏台、古民居等。还有一条商业街,几十家店铺,一个菜市场,三家网吧,还有手机店,饭馆等。古往今来,流芳村人才辈岀,簪缨焕赫,贤人颖士数不胜数,可以讲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很发达。这里倚山靠水,土地肥沃,风景迷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不愧为“江南刘氏第一村”。
13. 十三房汉彬公系
汾→汉彬→义钊┬良传─刘振┬刘轮┬用一 &
┄┄┄┄ &┄ & │┄┄┄┄┄ │┄┄
├用二─炜元┬金彩┬胜林─澜芳─希国
┄┄┄┄┄┄ &│┄┄┄┄┄ │┄┄ │┄┄┄┄┄│┄┄└瑞林
┄┄┄ &┄┄ &│┄┄┄┄┄ │┄┄
│┄┄┄┄┄├金川
┄┄ & & &
& &│┄┄┄┄┄ │┄┄ │┄┄┄┄┄└金淮
┄┄┄┄ & &
&│┄┄┄┄┄ │┄┄ └用三
┄┄┄┄ & &
&│┄┄┄┄┄ └刘坤
┄┄┄┄ & &
&└良大─云九(徙居弋阳鱼村刘家山)
14.十四房汉平公系
&安徽旌德、礼村刘氏
传承世系为:汾→汉平→义通(任宣州判,遂家于泾县之琴溪)→沆→宗→天易→信(迁安徽旌德沙城乡上刘村)→谐→安节(后裔徙居三溪)。义通公十一世孙程光(任信阳县尹,于宋末徙居礼村);义通公之十一世次孙念一公徙居太平浮溪;义通公之十三世次孙泰孙公后裔迁居太邑三门。(摘录安徽旌德《宛旌礼村刘氏世谱》)。
他们的世系分别是:1巨容—2汾—3汉胜—4义宗—5仁通—6恽—7浚—8模—9瑾—10谦—11允—12健—13仕—14志行—15念七—16万一—17省三—18宗一、宗二、宗三、宗四、宗五、宗六。
另一支世系为:1巨容—2汾—3汉吞—4义高—5太初—6肇宗—7世发—8万明—9日珏—10良知—11小四—12志行—13谅念七—14万一—15省三—16宗一、宗二、宗三、宗四、宗五、宗六。
湖北蕲春县檀林镇,还有安徽太湖县刘畈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饶县租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