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婴儿静脉滴静脉推注氯化钾自杀每分钟几滴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引产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和总结本院月间158例产妇行缩宫素催产、引产的护理经过,观察静滴缩宫素与产程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 158例产妇在使用缩宫素后顺产151例,7例在使用缩宫素时有宫缩,但停用缩宫素后宫缩减慢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视为催产、引产失败,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 严格掌握缩宫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胎心音、宫缩、宫口、先露高低,预防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缩宫素;引产;护理
  月本科入住产妇1420例,其中采取静脉滴注缩宫素催产者158例,其中151例顺利分娩,7例停用缩宫素后出现宫缩减弱或胎儿宫内窒息,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均无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8例产妇均为单胎头位,经产妇46例,初产妇112例;足月妊娠134例,过期妊娠24例,平均孕期39+4周;年龄最小22岁,最大33岁,平均27.5岁。均无头盆不称、胎盘早剥、脐带脱垂、产道阻塞、剖宫产等病史。
  1.2 催产原因
  无宫缩21例,原发性宫缩乏力43例,继发性宫缩乏力 94例。
  1.3 方法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缩宫素2.5U,开始以每分钟8滴即5mU/min静脉滴注,根据宫缩和胎心情况调整滴速,每隔15~20min调整1次,但每分钟滴速不超过25滴。若连续滴注2天,每日缩宫素总量5U,仍未临产者,视为缩宫素引产失败。
  1.4 结果
  158例采取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者,除7例停用缩宫素后即宫缩减慢或出现胎儿宫内窒息,改选剖宫产结束分娩外,另151例均经阴道顺利分娩,无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静脉滴注给药的护理
  为了便于控制输液速度,静脉穿刺成功后,采取输液泵调整好滴数,然后向输液瓶内加入缩宫素摇匀,继续静脉滴注。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产程,根据宫缩强度、宫口开大程度决定是否减慢、停止或加快给药速度。
  2.2 产程观察及护理
  2.2.1 严密观察子宫收缩
  采用手摸法和胎儿监护仪宫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宫缩。严密观察宫缩强度和胎心率情况,若10min内出现3次宫缩,每次宫缩出现30~60s,子宫收缩压力达50~60mmHg,伴有宫口扩张,视为有效。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子宫痉挛性收缩或病理性缩复环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指导产妇深呼吸,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迅速作出相应处理。
  2.2.2 做好胎儿监护
  使用胎心监护仪持续观察胎心变化,若胎心超过160次/min或<120次/min或不规律,提示胎儿窘迫现象,立即查找原因处理。胎膜破裂者羊水流出易发生脐带脱垂等并发症,故破膜后应立即听取胎心音,并观察羊水性质、量、颜色或是否混有胎粪,发现羊水粪染,表明胎儿宫内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嘱孕妇左侧卧位同时根据胎心率、胎心波形等进行综合判断,短时间内不能从阴道分娩或阴道助产分娩者,立即停止引产和催产,报告医生,及早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2.3 观察产程进展
  子宫颈口的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是决定能否从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指标。待宫缩规律后,每小时进行肛诊检查1次,了解宫口开大情况,发现有宫颈水肿,根据医嘱给予妥善处理,发现头盆不称者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3 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其已成为影响产妇分娩发动的第4大原因之一[1],所以在分娩过程做好心理护理相当重要。158例使用缩宫素引产和催产的孕妇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加之宫缩紧频时腹痛难忍,个别人精神较紧张甚至出现恐惧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助产。本在静滴缩宫素的过程中,向产妇耐心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做深呼吸或用手轻揉下腹部,以减轻不适感。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深吸气后屏气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时放松休息,使全身肌肉放松,保证产程顺利进行。同时做好生活护理,鼓励产妇多进食,协助喂饭、喂水,以增加能量,保证引产或催产成功。晚期引产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最常用的手段之一[2]。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可以促进宫颈成熟,加快产程进展,但要严格掌握引产指征和操作规范,加强产程及胎儿情况观察,确保围产儿及孕产妇安全。
【参考文献】
&  1 邝贺玲.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泽华.妇产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催产素;引产;催产
  催产素静脉滴注,是对某些病理产科行引产和处理产程异常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本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催产素催产及引产322例,现分析及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产妇情况本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分娩总人数3771人,应用催产素催、引产共322例,其中年龄20~30岁282例,占87.6%,产次为1~3次,其中76%为第1产,均为37周以上者。本组头位302例(93.78%),臀位15例(4.65%),双胎5例(1.5%),骨盆正常313例,临界骨盆9例。
  1.2催产素静脉滴注指征见表1。表1催产素静脉滴注指征
  1.3产程情况催产组:本组进入活跃期以上(包括第二产程者)先露S-1以下212例(65.8%),S-1以上52例(16.1%),潜伏期12例(3.7%)。引产组:胎膜早破26例(8.07%),过期妊娠20例(6.21%)。
  1.4给药方法催产素采用0.5%~1%浓度,滴速从8~16滴/次开始,根据宫缩频率,持续时间,强度、胎心音及产程情况调整滴速,调到有规律宫缩维持到分娩结束。
  2.1产程的进展催产:本组宫缩开始加强时间,最快为5min,一般在30min内,其宫缩变化,宫口开大,先露情况见表2。表2本组产程进展情况
  2.2胎心音变化催产素滴后95.6%胎心无变化,胎心变异常者14例,占4.3%。
  2.3分娩情况(1)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51例(77.9%),胎吸40例(12.4%),产钳1例(0.3%),臀助产10例(3.1%),足牵引术5例(1.55%),剖宫产15例(4.66%)。(2)新生儿情况:322例中,新生儿自然哭啼278例(86.3%),新生儿轻度窒息26例,重度窒息15例,新生儿死亡4例,(其中1例为死胎)。(3)产后出血:发生产后出血8例(2.4%),其中剖宫产出血占2例。
  3.1静滴催产素适应证凡是无明显头盆不称,产道正常,非完整性前置胎盘及横位,均可应用催产素静滴,从总结的催产素静滴指征来看,只要是子宫收缩乏力,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缓或阻滞,胎头下降迟缓。第二产程延长,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等。
  3.2催产素催产及引产效果在322例催引产中,307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如果以剖宫产术作为失败的衡量标准,其成功率为95%,说明催产效果佳,当然,剖宫产的原因很多,并不单纯由于未能发动分娩而行,另外,引产的成功率还与宫颈之成熟度有关。
  3.3对母婴影响本资料在催产素静滴期间,胎心变异的有14例(4.3%),胎心变异是多种原因所致,在正常胎儿宫缩频率10min内不超过5次,将不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轻度窒息占8.0%,重度窒息占4.6%,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4例,均与产程延长或臀位、巨大胎儿及宫内窘迫有关,无发生子宫破裂及产妇死亡。
  3.4催产素的用途及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低浓度静脉滴注,本院多采用0.5%~1%催产素(即催产素2.5~5U加于0.9%氯化钠500ml中)静滴,滴速开始为8~16滴/min,然后视宫缩情况调整,滴速以达到每10min内有3~5次宫缩为宜,因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个体差异,所以应根据宫缩力来决定催产素的应用,而不固定某一剂量较为合适,催产素是以能达到最佳宫缩的标准为依据。本院用催产素最小剂量是2.5U,最大剂量为35U(包括引产者2~3天量),滴注时需专人监护,密切观察产程。催产素的注意事项及禁忌证:催产素主要用于低张性宫缩乏力,如果使用恰当,可缩短产程,减少滞产发生率,但若使用不当,可造成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及胎儿宫内窘迫,所以催产素静脉滴注虽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必须强调有专人观察及监护,如出现宫缩过强或胎心变异,应即停滴。禁忌证:明显头盆不称,瘢痕子宫,产道异常,横位,严重胎盘功能低下及胎儿窘迫为绝对禁忌证,心肺疾患及子宫过度伸张(如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血液病等为相对禁忌证。总结临床观察情况,催产素静脉滴注,不失为有效而安全的催引产方法,至于在应用过程中有关剂量及监护手段等问题,尚需不断探索。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头孢菌素 死因分析
头孢菌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能力强、耐敏、低毒等优点,用于治疗各系统的感染,对于婴幼儿的呼吸道感染,头孢菌素也是首选药物之一。随着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增大,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病例屡有报道,为此常引起医疗纠纷。本文3例患儿,均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静脉滴注中突然死亡,现将患儿的死因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病例(1):某幼女,4岁5个月,因&咳嗽、发热&,医生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连续给药,第6d静滴2h后,患儿突然出现腹痛,立即停止给药,抢救无效死亡。死后48h尸检,脑重1 300g,镜下见神经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脑实质未见出血及软化灶;喉头未见水肿,扁桃体及甲状腺不肿大;气管内无异物,食道粘膜无异常;双肺重210g,切面见散在大小不等灰白色小点,镜下见肺泡壁明显增宽,血管充血,间质内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腔内及周围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灶性肺大泡融合,肺泡腔内有多量淡红色液体;心脏重60g,左心室壁厚0.6cm,右心室壁厚0.2cm ,心肌纤维排列整齐,间质轻度淤血,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余(-)。右心血IgE浓度为77.64IU/ml。
  病例(2):某幼女4岁9个月,因&发热38℃ 2h&,医院门诊以&急性咽喉炎&,给予头孢拉定等药口服,病情未见缓解,1d后再次就诊,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20min后,患儿出现烦燥不安,立即停药,随后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抽搐,抢救无效死亡。死后15h尸检。脑重1 300g,表面未见脓性分泌物,镜检脑神经细胞周围间隙增宽,未见噬神经细胞现象;喉头轻度水肿,扁桃体及甲状腺不肿大;气管内少量粘液,粘膜下层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双肺重280g,各叶表面有散在大小不等淤斑,切面见散在灰白色小点,镜下见肺泡壁增宽,间质内血管充血,有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少部分细支气管粘膜上皮脱落,右肺下叶个别细支气管腔有中性粒细胞渗出,右肺中叶代偿性扩张,肺泡腔内有少量淡红液;心脏重100g,左心室壁厚0.8cm,右心室壁厚0.3cm ,心肌无坏死,间质轻度淤血,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肝窦、肾间质及胃肠粘膜均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余(-)。右心血IgE浓度为1 552.16IU/ml(正常参考值1.30~165.3IU/ml)。
  病例(3):某幼女,5岁因车祸致右胫腓骨骨折,在医院治疗月余,因近2日发热,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15min后患儿出现烦躁,胸闷,马上停药,随即出现口唇发紫,不省人事,抢救无效死亡。 死后36h尸检。尸长100cm,尸斑暗红色。角膜稍混浊,双侧瞳孔直径0.4cm,双眼结膜苍白,未见出血点。口鼻耳孔(腔)未见血性分泌物溢出。头皮下未见明显出血,颅内各腔隙未见出血,脑实质切面肉眼未见明显出血灶及软化灶。喉会厌处粘膜苍白。气管内白色泡沫样分泌物;左肺重130g,右肺重145g,切面见有大量灰白色小点,肺泡腔内及细支气管腔内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并见少量纤维素,其周围肺泡扩张,部分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液体,肺泡隔毛细血管扩张,腔内见多量粒细胞聚集;苏丹Ⅲ染色,肺小血管内未见橙红色物质沉着。心脏重80g,左室壁厚1.0cm,右室壁厚0.1cm,各瓣膜光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正常,管腔未见狭窄。心肌纤维大小正常,排列整齐,心肌纤维间质增宽,其内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肝重980g,质软,暗红色,表面光滑,切面未见异常,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窦内有炎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脾脏重30g,包膜无增厚,轻度皱缩,表面暗红,切面脾小结存在。双肾共重60g,包膜易剥离,皮、髓质界线清楚,间质血管充血,血管内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余(-)右心血IgE浓度为720.35IU/ml(正常参考值1.30~165.3IU/ml)。
  2& 讨论
  病例(1):患儿双肺呈典型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改变,其余各脏器未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IgE值在正常范围,死因分析认为患儿因急性间质性肺炎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婴幼儿容易患肺炎与机体生理特点有关:①呼吸较浅,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差,容易阻塞,使呼吸道内病原菌停留时间较长;②肺弹力纤维发育差,局部容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感染;③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机体抵抗力低下,无足够抗体防御入侵的病原体。有文献报道,小儿支气管肺炎时,心肌酶异常率高,约半数CK同工酶及心肌酶同工酶(MB)增高[1],由此提示由于缺氧或毒素作用,对心肌造成短暂一过性损伤,这也是导致急性心衰的辅助因素。
  本例虽然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但临床过程、尸检的病理改变及血清IgE的检测,均不支持过敏性休克的诊断,而支持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死因诊断。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诊断并不难,但死因分析时,因其肺泡壁明显增厚,应与肺膨胀不全鉴别。肺膨胀不全常见于新生儿,肺泡隔内无炎性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染色和嗜银纤维染色,肺泡隔内弹力纤维粗大,嗜银纤维弯曲或增厚,可以鉴别。
  病例(2):喉头粘膜轻度水肿,气管、肝脏及胃肠粘膜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IgE值高于正常水准,肺部病变轻,所以符合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理过程。
  本例诊断依据:①据报道,抗生素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较其他药物高,达63.6%,静脉给药比其他方式给药发生率高达90.9%[2];虽然头孢噻肟钠粉针剂属于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不良反应少,但也有过敏休克死亡的病例报道[3]。结合本例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后迅速死亡,支持过敏性休克的诊断;②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I型变态反应,约半数患者接受抗原0.5min即可出现症状,但多数在0.5h内,0.5h后出现症状者仅占10%。本例在30min内出现症状,符合I型变态反应的表现;③虽然过敏性休克各脏器呈猝死的一般的病理改变,但喉头水肿是不容忽视的病理改变。本例喉头轻度水肿,符合过敏性休克的病理改变;④普遍认为过敏休克者血IgE含量高,因个体差异,也有IgE不增高者。据研究表明IgE合成受遗传因素、接触过敏原的机会、抗原的性质和TH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调节[4]的影响。本例血清IgE明显增高,有重要参考价值。⑤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寄生虫感染及某些血液病均可增高,诊断过敏性休克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而且多在呼吸道、胃肠、心血管及泌尿系统见嗜酸粒细胞浸润。本例在气管粘膜、胃肠粘膜及肝窦内见嗜酸性粒细胞,支持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病例(3):本例与病例(2)出现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相同,右心血IgE浓度增高,支持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该患儿有右下肢骨折,而且卧床时间较长,突然发生死亡,要考虑肺部是否有脂肪栓塞,所以做了苏丹Ⅲ染色,肺小血管内未见脂肪,不支持肺脂肪栓塞的诊断。
  综上所述,诊断过敏性休克为死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接触过敏原史。通过病历资料记载,询问医生及家属可以获悉;②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即刻或30min内出现休克症状,迅速死亡;③尸检见喉头水肿,脏器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④测定血清IgE含量;⑤排除其他致死原因。如病例(2),肺部病变轻,不构成死因;病例(3)肺部无脂肪栓塞;⑥有学者研究表明类胰蛋白酶[5]、P物质[6]在过敏性休克中增高,可以作为诊断指标。
【参考文献】
&   [1] 石世明,韦义军.小儿支气管肺炎血清心肌酶学52例观察[J].华夏医学,):107~108.
  [2] 徐厚明,王越. 4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340~341.
  [3] 房伊平,艾拉地力?乌拉斯汉. 头孢噻肟钠致过敏休克死亡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117.
  [4] 张斌,梁树晃. 血清IgE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鉴定中的价值[J].中国法医学杂志,~2.
  [5] 沈忆文,陆超.类胰蛋白酶与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132~133.
  [6] 白吉伟,高彩荣.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浆咽喉肺组织中P物质的观测[J].中国法医学杂志,):30~32.
作者单位:长沙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湖南 长沙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目的:探讨舒必利对拒食行为的疗效。方法:选61例拒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静脉滴注舒必利,对照组用支持治疗,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7次治疗后28例恢复了自行或督促下进食,占90.32%,对照组第7次治疗后有6例自行进食,占20%,两组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必利静脉滴注对拒食行为的改善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舒必利;拒食
拒食,是精神科病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实际工作中很难对付的行为障碍,它不仅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我们用静脉滴注舒必利来改善拒食,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选取6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入组条件:(1).拒食3天以上,入院后仍拒食者;(2).通过强制喂食这一护理措施不能奏效者。符合CCMD-3[1],均为男性,年龄15~7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36例,抑郁症14例,双相障碍11例。治疗组有31例,平均年龄(27.35&9.87)岁,平均病程(6.98&5.12)年;对照组平均年龄(28.34&10.23)岁,平均病程(7.23&4.52)年,两组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 1.2& 方法& 随机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选舒必利针剂2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隔日增加100 mg,最高增至600 mg/d,每日1次,均在午餐前滴完,滴速控制在40~60滴/分。对照组30例靠静脉通道和鼻饲支持治疗补充营养,并随鼻饲加入片剂舒必利100 mg,每日2次,隔日增加100 mg,每日2次,增至800 mg/d维持。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有4例患者在护士喂饲下进食;第2次治疗后进食患者有10例;第3次增加至15例;第4次增加至19例;7次治疗后28例恢复了自行或督促下进食,占90.32%,对照组第7次治疗后有6例自行进食,占20%。两组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 3& 结论
&&& 拒食行为是指活动退缩,脱离现实,或违拗、木僵,或受幻觉、妄想、兴奋、躁动影响,或情绪消极、自责自罪致患者摄食行为出现异常。在精神科非常普遍,处理起来颇感棘手,鼻饲法几乎成了唯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鼻饲法操作麻烦,患者不配合,不利于良好医患、护患关系的建立。而通过输液治疗恢复自然摄食比鼻饲法更易被家属和患者接受。舒必利是较专一的阻滞突触前膜依赖的离子的D2受体,对其他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很少,它具有肯定的抗精神病作用,而锥体外系反应较少[2]。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退缩、淡漠、内向、紧张、木僵效果较好,并有抗抑郁作用。静脉滴注舒必利200~600 mg/d,连续1~2周,有较好的缓解紧张症的疗效[3]。本文通过静脉滴注舒必利治疗拒食行为获得了满意效果,有效率达90.32%,既往有舒必利致猝死的报道,本研究认为只要选择好病例,详细体检,控制加药速度,还是安全的[4]。舒必利治疗拒食行为有效、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渔.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舒良.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嵇利亚,黄文忠.静滴舒必利和电休克对木僵状态的疗效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荣康医院,河南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利巴韦林注射液
&& 患者,女,8岁,因右侧腮腺区肿痛,双侧颌下腺肿痛,恶心、呕吐、头痛、发热于日入院,体检:T 38.8 ℃,P 86次/min,R 22次/min,BP 90/60 mm Hg,双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心率较快,上腹部压痛明显,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B超未见异常,血淀粉酶(AMY)395 U/L,尿淀粉酶(AMY)2 734 U/L,血AMY、尿淀粉酶AMY明显升高,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炎,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第1组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150 ml静脉滴注;第2组应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利巴韦林0.3 g(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批号)静脉滴注。第1组用药无不良反应,第2组静脉滴注约20 min,患者躯干部及右下眼睑出现皮疹,为红色荨麻疹,痒感明显,随即停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20 min后痒感减轻,皮疹渐退。次日改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双黄连注射液0.8 g静脉滴注,无不良反应出现。
&&& 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用于各种病毒引起的感染,有抗病毒效果强、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主要不良反应有贫血、乏力等[1]。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文献报道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中,有引起全身出血死亡1例[2],引发窦性静止心室自搏心律1例[3],出现寒战、胸闷的不良反应3例[4],本文中患者在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出现严重的荨麻疹的不良反应临床少见,可能属过敏反应,临床医师应密切注意观察。
【参考文献】
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春云.病毒唑肌注致全身出血死亡1例报告[J].临床荟萃,):860.
邹弘颖,陈世昆.利巴韦林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512.
程英,姜卫中.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致寒战、胸闷3例[J].中国药师杂志,):811.
作者单位: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山东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静脉滴注
患儿男,5岁。因咳嗽,发烧于日到我院儿科就诊。体检:体温39.9 ℃,心率、呼吸正常,肺部无簟Q9妫貉斓鞍133 g/L,白细胞5.9&109/L,中性粒细胞45.4%,淋巴细胞53.2%。衣原体、支原体抗体阳性。诊断:支原体肺炎。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2 g、维生素B6 0.1g+10%葡萄糖200 ml;痰热清注射液10 ml+10%葡萄糖150 ml;水溶性维生素1支+10%葡萄糖100 ml分组静脉滴注,qd。于日9点开始,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15滴/min,5分钟后(9点05分)患儿称腹疼,12分钟后(9点12分)患儿腹泻,40 min内腹泻17次,大便性状由软便、蛋花样大便至腹泻水状物,患儿精神差,皮肤显干燥。立即停药,注射10%葡萄糖150 ml+10%氯化钠10 ml、氯化钾4.5 ml、维生素C 1.5 g、维生素B6 0.1 g,腹泻逐渐减少。继续滴注水溶性维生素1支+0.9%氯化钠100 ml,至注射完毕,患儿未再腹泻,但是精神仍然差。第2日患儿注射痰热清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100 ml;水溶性维生素1支+0.9%氯化钠100 ml;口服克拉霉素颗粒,患儿未出现腹泻现象。
&&& 患儿既往体健,曾用过大环内酯类,未出现不良反应,患儿本人及家族既往无不良反应史。后未再用阿奇霉素。
&&& 患儿注射阿奇霉素时出现腹泻,停止注射阿奇霉素后症状明显减轻,静脉滴注药物查对无过期、变质情况,无菌操作正规,考虑阿奇霉素过敏所致。患儿1年前曾因支原体感染注射阿奇霉素,当时未有任何异常。此次发生腹泻可能与患儿的体质发生改变有关。&&&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泻、腹疼、稀便、恶心、呕吐等。但是象此次的严重腹泻少见,也未见报道。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阿奇霉素其内酯环C3及C5位上的双甲基氨结构能诱发胃肠蠕动素释放而刺激胃肠蠕动。此次不良反应发生早期未引起家长及护士重视,直至患儿腹泻水状物才引起家长警觉,故在注射阿奇霉素时护士应密切观察,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作者单位:1.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儿科,湖北
.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药剂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双黄连粉针剂;静注;药物过敏
  双黄连粉针剂系由连翘、金银花、黄芩提取物制成的无菌粉末,具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轻宣透邪、抗炎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对抗效果。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气促、咽喉肿痛、咯痰色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由于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过敏反应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 男,22岁。咳嗽、咽喉肿痛3天,发热1天就诊于我院门诊,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9.2℃、脉搏83次/min、血压118/75mmHg,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咽赤红,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口罗音。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粉针剂(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Z.6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一日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继续用药,用药过程中未见任何异常。药液滴注结束后10分钟,患者自行下楼,自感颜面部和颈部肿胀,随即出现气促、胸闷、全身皮肤出现十数个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风团,伴有皮肤潮红、瘙痒、烦躁等症状。查体:血压90/60mmHg,脉搏110次/min。立即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吸氧,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10mg、2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C5.0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5分钟后上述症状缓解,3小时后症状完全消失。
  2& 讨论
&&& 双黄连粉针剂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有绿原酸、黄芩苷和连翘酸等。因其分子结构大、代谢产物多,由于机体个体敏感,可对其某些代谢产物或中间生成物等产生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荨麻疹、休克等。由于过敏反应发生在第2天输液后的十几分钟内,因此考虑与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无关,可能与①双黄连粉针使用量的累加有一定的关系;②双黄连注射液提取不完全,存在微量杂质,而诱发过敏反应;③与其主要成分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芩苷等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有关;④与人的体质有关。本例患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且用药前安瓿完整,药液清澈,加药、穿刺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在滴注双黄连粉针剂结束后出现全身皮疹、疹痒、气促、胸闷等症状,故考虑为双黄连粉针剂致过敏反应。
&&& 目前,双黄连粉针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使双黄连粉针剂更好、更安全地服务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为减少该药过敏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应用双黄连粉针剂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②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发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对症处理;③患者的用药量应根据体重[60mg/(kg&d)]严格控制,特别是特殊病例(年老、体衰)必须减少用药量,避免药物累积。这样,不但能降低和减轻不良反应,也有利于整个医疗方案的实施;④尽管本例患者与药物的浓度和滴注速度无关,但在施治过程中也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滴注速度[1];⑤双黄连粉针剂一定要单独使用,不与其他抗菌药物混在同一液体中;⑥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要特别小心,特别是多重过敏的患者,必要时可以采取皮试的方法来做过敏试验;⑦在进行对症处理过敏反应的同时应作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   [1]贾学勤,付巍.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5-146.
作者单位:1.佳木斯大学校医院,黑龙江
.鹤岗市人民医院惠民分院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探讨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及剔除标准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对照组20例,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10% 20~50 ml GS+25%硫酸镁(0.2 ml/kg)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推入(不少于1 h),每日1次,对照组予氨茶碱3~5 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喘憋、咳嗽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滴注硫酸镁是毛细支气管炎治疗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硫酸镁;静脉滴注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采用硫酸镁雾化吸入疗法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 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全部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及分度标准[1],共68例,将合并有心脏基础疾病者、入院时病程>3天者不纳入观察对象。选取符合以上诊断、剔除标准的病例共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6个月,重症(合并呼吸衰竭)6例,普通型12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3个月,重症6例,普通型14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均具有可比性(P>0.05)。
&&& 1.2& 方法& 两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如抗病毒、吸氧、吸痰、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炎及镇静、止咳等。观察组予10% GS以20~50 ml+25%硫酸镁(0.2 ml/kg)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推入(不少于1 h),每日1次,用至喘憋消失;对照组则予氨茶碱3~5 mg/kg,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监测血压、呼吸及心率,并注意观察深部反射情况。
&&&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
&&& 1.4&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表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比较
&&& 1.5& 不良反应& 通过监护仪对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监测以及膝反射的观察,两组均未发现异常变化。
&&& 2& 讨论
&&&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其病理生理基础主要为该病毒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基本相似[2]。由于气道的炎症反应,使气道平滑肌收缩,血浆渗出水肿,气道腺体分泌增多,导致气管阻塞[3]。
&&& 镁离子具有松弛平滑肌作用,近年研究进一步证实镁离子可影响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和血管运动张力(松弛平滑肌作用及降低已呈收缩状态的肺血管张力),稳定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抑制乙酰胆碱释放等。此外,硫酸镁还具有镇静、利尿、减轻黏膜水肿、增加呼吸道纤毛运动及祛痰等方面的综合作用[4]。国内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联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哮喘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已获明显疗效,并且已有较多报道。因镁离子对神经、肌肉、心血管功能均有影响,过量者可发生严重甚至致命的不良反应[5]。硫酸镁在治疗过程中除肺动脉压下降外全身血压也有下降,主要与滴注速度太快有关[6]。因此,在该药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滴速并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 本文患者在硫酸镁静脉滴注过程中,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滴速并监测血压、呼吸及心率,可避免滴入速度控制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观察结果显示,硫酸镁静脉滴注组未发生一例不良反应,喘憋和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表明静脉滴注硫酸镁疗法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二).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华儿科杂志,):47-49.
陈坤华.毛细支气管炎后吸入激素干预治疗与哮喘相关研究.临床儿科杂志,): 506-507.
张瑞珊,赵源,谭娴玲.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89-291.
张虹.硫酸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42例疗效分析.临沂医专学报,):126-127.
钱永如.关于硫酸镁治疗的监测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15.
张伟利,单海燕,李笑宏,等.硫酸镁治疗缺氧小猪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39-241.
(本文编辑:乔
作者单位:741200
甘肃,甘谷县人民医院儿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7 页,当前第 1 页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化钾滴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