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石灰,纯碱,苏打熟石灰是混合物吗吗??

当前位置:
>>>碳酸钠的俗称是()A.烧碱B.石灰石C.纯碱D.熟石灰-化学-魔方格
碳酸钠的俗称是(  )A.烧碱B.石灰石C.纯碱D.熟石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怀柔区一模
A、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故A不正确;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故B不正确;C、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故C正确;D、熟石灰、消石灰都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D不正确;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碳酸钠的俗称是()A.烧碱B.石灰石C.纯碱D.熟石灰-化学-魔方格”主要考查你对&&盐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盐的定义:&& 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在溶液里能解离成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根据阳离子不同,可将盐分为钠盐、钾盐、钙盐、钱盐等,根据阴离子不同,可将盆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等。生活中常见的盐有:氯化钠(NaCl),碳酸钠 (Na2CO3)、碳酸氧钠(NaHCO3)、碳酸钙和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硫酸铜(CuSO4)。盐的物理性质: (1)盐的水溶液的颜色常见的盐大多数为白色固体,其水溶液一般为无色。但是有些盐有颜色,其水溶液也有颜色。例如:胆矾(CuSO4·5H2O)为蓝色,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含Cu2+的溶液一般为蓝色,含Fe2+的溶液一般为浅绿色,含Fe3+的溶液一般为黄色。 (2)盐的溶解性记忆如下钾钠硝钱溶水快(含K+,Na+,NH4+,NO3-的盐易溶于水);硫酸盐除钡银钙(含SO42-的盐中,Ag2SO4, CaSO4微溶,BaSO3难溶)都易溶;氯化物中银不溶(含 Cl-的盐中,AgCl不溶于水,其余一般易溶于水);碳酸盐溶钾钠钱[含CO32-的盐,Na2CO3、(NH4)2CO3、 K2CO3易溶,Na2CO3微溶,其余难溶〕。 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一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例如:Fe+CuSO4==FeSO4+Cu 规律:反应物中盐要可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Na除外)。应用:判断或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 (2)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例如;HCl+AgNO3==AgCl↓+HNO3。规律:反应物中的酸在初中阶段一般指盐酸、硫酸、硝酸。盐是碳酸盐时可不溶,若是其他盐,则要求可溶。应用:实验室制取CO2,CO32-、Cl-,SO42-的检验。 (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规律:反应物都可溶,若反应物中盐不为按盐,生成物其中之一为沉淀或水。应用:制取某种碱,例如:Ca(OH)2+Na2CO3== CaCO3↓+2NaOH。 (4)盐+盐→另外两种盐规律: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于水。应用:检验某种离子或物质。例如:NaCl+AgNO3 =AgCl↓+NaNO3(可用于鉴定Cl-);Na2SO4+BaCl2==BaSO4↓+2NaCl(可用与鉴定SO42-) 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比较如下表:
易错点:①“食盐是盐是对的,但“盐就是食盐”是错误的,化学中的“盐”指的是一类物质。②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们是混合物,而碳酸钙是纯净物。③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盐叫亚硝酸钠,工业用盐中常含有亚硝酸钠,是一种自色粉末,有咸味,对人体有害,常用作防腐保鲜剂。④CuSO4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形成蓝色的CuSO4溶液,从CuSO4溶液中结品析出的晶体不是硫酸铜,而是硫酸铜晶休,化学式为CuSO4·5H2O,俗称胆矾或蓝矾,是一种蓝色固体。硫酸铜与水结合也能形成胆矾,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利用这种特性常用硫酸铜固体在化学实验中作检验水的试剂。盐的命名: (1)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盐,读作“某化某”,如 NaCl读作氯化钠,AgI读作碘化银。 (2)构成中含有酸根的,读作“某酸某”。如Na2CO3、ZnSO4、AgNO3、KMnO4、KClO3分别读作:碳酸钠、硫酸锌、硝酸银、高锰酸钾、氯酸钾。 (3)含铵根的化合物,读作“某化铵”或“某酸铵”。如NH4Cl、(NH4)2SO4读作:氯化铵、硫酸铵。 (4)其他: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 NaHSO4读作“硫酸氢钠”, NaHCO3读作“碳酸氢钠”。风化:风化是指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条件下失去结晶水的现象,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反应。如 Na2CO3·10H2O==Na2CO3+10H2O;CaSO4·2H2O ==CaSO4+2H2O。侯氏制碱法: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制出联合制碱法,后来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其主要原理是: NH3+CO2+H2O== NH4HCO3 NH4HCO3+NaCl ==NaHCO3↓+NH4CI 2NaHCO3==Na2CO3+H2O+CO2↑ (1)NH3与H2O,CO2反应生成NH4HCO3。 (2)NH4HCO3与NaCl反应生成NaHCO3沉淀。主要原因是NaHCO3的溶解度较小。 (3)在第(2)点中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NaCl,由于 NH4CI在低温时溶解度非常低,使NH4Cl结晶析出,可做氮肥。 (4)加热NaHCO3得到Na2CO3.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NH4Cl可做氮肥,同时无氨碱法副产物CaCl2毁占耕田的问题。
发现相似题
与“碳酸钠的俗称是()A.烧碱B.石灰石C.纯碱D.熟石灰-化学-魔方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2322659542611735891197729219172苏打、小苏打、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的化学式及酸碱性
紫霞17vbFO
分别是Na2CO3
石灰水是混合物无化学式水溶液全是碱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A.冰、干冰B.烧碱、纯碱C.蓝矾、胆矾D.生石灰、熟石灰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A.冰、干冰B.烧碱、纯碱C.蓝矾、胆矾D.生石灰、熟石灰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A.冰、干冰B.烧碱、纯碱C.蓝矾、胆矾D.生石灰、熟石灰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干冰 B.烧碱、纯碱 C.蓝矾、胆矾 D.生石灰、熟石灰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我总是1.石灰石、石灰水、生石灰、熟石灰。2.烧碱、纯碱、小苏打、苏打。这两大类相似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容易记错,谁有窍门??有效必采
和你,赏日落
生的加水变熟的
加了水不就是石灰水了吗
再加二氧化碳变固体(石灰石)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纯碱不是碱
烧碱是强碱(氢氧化钠)
纯碱和苏打一样,都是碳酸钠
小苏打,所以是碳酸氢钠
石灰水化学式是?
就是熟石灰,氢氧化钙
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是?常用来中和碱性土壤的是?
回答完再说嘿嘿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是氢氧化钙
碱性一般不考吧
那考上咋办
但是我保证,100题改良土壤酸碱性中,99.9题是改良酸性土壤
说真的,我做了2年的化学题,从没见过改良碱性土壤的,因为,大多数作物都应该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四氧化三铁中铁的化合价是?
你自己配平一下啊
没有这个的
不可能形成这个物质的
最多是氯化铁
诶,这个是四氧化三铁啊,哦哦哦(⊙o⊙)哦
氧是-2价,一共有4个
所以应该有亚铁一个,正铁两个
这是两种离子共存的
这是两种离子共存的
你要问这个干嘛
初三不用的吧
不是,我突然发现这个化学式的铁的化合价求不出来,以前都没发现
人体内微量元素排名我忘了,找不到在哪记得了,你知道吗?告诉我呗
你们人类是有机物构成的
所以是氧碳氢
不是碳氢氧吗?
我问你,人体内什么最多啊
。。。。是水!
C、H、O是什么顺序
哈?什么意思,什么什么顺序
不知道,葡萄糖化学式
就是碳氢氧啊
后面接着是。。??
谢谢啦!都把你问蒙了
你想问什么
葡萄糖就是C6H12O6
葡萄糖就是C6H12O6
有一次配方程式,是生成葡萄糖的方程式,可是葡萄糖的化学式我忘了,只是知道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却不知道怎么组合成一个化学式
一般有机物是碳氢氧的排序啊
这是为了防止酒精和甲醚搞混
他们是同分异构式
一个是CH3CH2OH
一个是CH3OCH3
明天考理化试呢,我要复习其他的了,拜拜
加油吧↖(^ω^)↗
为您推荐:
常用来改良酸性、碱性土壤的两种化学物质分别是?
图看着有点蒙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石灰石是氧化钙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也是石灰水
烧碱是氢氧化钠
纯碱是碳酸钠
碳酸钠是盐但它的溶液成碱性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这也是我的问题生石灰加上水就变成了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消石灰是同一种物质,熟石灰加上二氧化碳就又出现了石灰石,也就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苏打和纯碱是同种物质,不是碱,而溶液呈碱性,小苏打则是普通的盐类,能搞清楚吗?这是刚刚得到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苏打和纯碱是同种物质,不是碱,而溶液呈碱性,小苏打则是普通的盐类,能搞清楚吗?
这是刚刚得到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纯碱和小苏打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