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批判思想

后世对荀子荀学思想的批判
谭嗣同曾经感喟的说道;“两千年之学,荀学也。”在我看来法家思想对于中国人集体人格的负面影响非常大,而法家开自儒家荀子。在完成了对荀子思想的解读后,我们看看后世对荀子思想利弊的评价。
中国从宋明理学开始,到现在的“新儒家”都保持一贯的对荀子进行了批判,在批判的同时肯定和表彰的是孟子,并以朱熹王阳明直接接孟子,认为这才是中国思想的主流和正宗。
本朝以马列主义唯物论立国,因此对荀子的唯物论思想大家赞扬,显得很有不同,对荀子尊君尚礼的法家倾向表示过口头批判,但是实际情况,荀子——法家这一思想一致都影响着中国的主流。如果没有荀子思想,沿着孔孟之道一路走下来,中国是有可能走进宗教信仰里面去的,荀子彻底改变了这方面走向的文化基因,荀子明确强调人为的思想,并以改造自然的性恶论与孟子追求先验的性善论对立,荀子吸收了墨家、道家、法家中冷静理智和重视实际的因素,强化了儒家的现世精神,拿出了一套“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取代先验性的主宰的“天道”。
由荀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从孔孟道德论——荀子——《易经》《中庸》的世界观——汉儒的宇宙论。他的“凡礼···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已经为秦汉时代的“天人感应”论准备好了草图。
谭嗣同这样评价到:“荀子生孟子后,倡法后王而尊君统,务反孟子民主之说,嗣同尝斥之为乡愿矣。然荀子究天人之际,多发前人之所未发,上可补孔孟之阙,下则行于王仲任之一派,此其可非乎?”谭嗣同这段话两层含义提到,一方面是我们提到过的“天人合一”思想被他赋予了客观实践的性格,另一方面理性的批判态度,是后来张衡、王充、刘禹锡、柳宗元、戴震、章太炎等延续的。荀子这两点互相渗透,发展了孔子仁学的实用性。这种理性仍然不是西方那种对于自然作思辨的科学探究,而是站在对自然采取常识的经验立场上的理性,反对一切超验的观念。
荀子讲:“天行为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之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之不为人之恶辽而辍广。”这些到王充那里继续发展出“天不动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这条线索一直阻止着中国哲学走向意志论、目的论和宗教超验世界。这点就是荀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特殊的地位。
& 全面了解这种思想体系的利弊,在于始终提醒我们警惕其负面性一面。
我的更多文章:
( 21:50:02)( 10:54:56)( 13:10:51)( 10:45:2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思想]孟子批判之一:利对社会富强非常的重要,不言利是欺骗
这段文字属于《公孙丑章句上》 原文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 其朝矣;市:廛而不征①,法而不廛②,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③,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耕者,助而不税④,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⑤无夫 里之布(6),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7)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 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8)也。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释①廛(Chan):市中储藏或堆积货物的货栈。征:征税。②法而不廛: 指官方依据法规收购长期积压于货栈的货物,以保证商人的利益。③讥 而不征:只稽查不征税。讥,查问。④助而不税:指“耕者九一”的井 田制只帮助种公田而不再收税。⑤廛:这里指民居,与“廛而不征”的 “廛”所指不同。(6)夫里之布:古代的一种税收名称,即“夫布”、“里 布”,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土地税、劳役税。(7)氓:指从别处移居来的移民。 (8)天吏:顺从上天旨意的执政者。这里的“吏”不是指小官批判:1、孟子很看重利对于富国强兵的作用。因此欲无敌于天下,需要留住士、商、、旅、耕者、民等五者。留住的方法就是减税,如何减税和不征税:孟子的方法未必可行。2、孟子的用词不严谨故很容易概念混乱,产生误导和误判。在这里有三个廛:第一个:“廛而不征”是指货物,商人存放在货栈的商品货物;第二个:“法而不廛”,比较难以理解,按照一般的逻辑,第一层最好的情况是不征税,第二是征税但是要有规矩,也就是征税要有法律保证,即制定法律征税,而不能乱征税和随意征税,对于商人而言才会快乐。第三个廛是只对产权所有人而言不征税。孟子总是给人设谜语。“名不正,言不顺”,孟子逻辑不清。3、“助而不税”,太理想了。出义工、做志愿者替代税收,而不闻结果,这样的收税未免太理想化了。孟子的想法太一厢情愿了。不合中庸的规范。孟子不言利本身就是一种欺骗我的博客/y/
作者:悠悠我心101
发表日期: 21:20:00 2、孟子的用词不严谨故很容易概念混乱,产生误导和误判。在这里有三个廛:第一个:“廛而不征”是指货物,商人存放在货栈的商品货物;第二个:“法而不廛”,比较难以理解,按照一般的逻辑,第一层最好的情况是不征税,第二是征税但是要有规矩,也就是征税要有法律保证,即制定法律征税,而不能乱征税和随意征税,对于商人而言才会快乐。第三个廛是只对产权所有人而言不征税。孟子总是给人设谜语。“名不正,言不顺”,孟子逻辑不清。---------------------------------------------------------------如果你读不懂英文,那大概就是美国人愚蠢了。如果你读不懂古希腊文,那大概古希腊就只有文盲。
楼主的意思是,把孔子立到广场,利用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今天要减税,那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以每年20%的速度,满足他们的横征暴敛。
21:26:54作者:悠悠我心101 发表日期: 21:20:002、孟子的用词不严谨故很容易概念混乱,产生误导和误判。在这里有三个廛:第一个:“廛而不征”是指货物,商人存放在货栈的商品货物;第二个:“法而不廛”,比较难以理解,按照一般的逻辑,第一层最好的情况是不征税,第二是征税但是要有规矩,也就是征税要有法律保证,即制定法律征税,而不能乱征税和随意征税,对于商人而言才会快乐。.....-----------------------------孟子的思想要比孔子差的太远了。
21:29:14楼主的意思是,把孔子立到广场,利用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今天要减税,那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以每年20%的速度,满足他们的横征暴敛。-----------------------------税和利是不同的。孟子何必言利,是一种误导,更是一种逻辑混乱。
楼主,你可能连农耕社会儒家追求的社会各阶层的“治”都不知道是什么治吧,所谓的治其实就是各安其位。你就不要讲社会富强,你连社会的意思都不懂!什么是社,什么是会,什么是社会?那个时代的所讲的社会与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完全不同,孟子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理论与追求,改造社会追求理想国的想法,完全是超越他那个时代的,是由处乱而求治的过程,其后内法外儒的中国皇权社会一直以孔孟的思想作为理论指导,提出了人民的道德规则,以此指导人民的社会行为实践。正是儒家遵循着这套各安其位的治,才将纷乱的中国各阶层笼络住,其后二千年,没人比这套理论更适合农耕文明,直到工业化冲击来临。你不能拿后工业化时代的市场原则来衡量千年前古人的思想,今天的中国处在没有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时代,中国处在没有创造的时代,恰恰相反,孔孟是开创了时代,引领了时代的人,直到今天仍旧影响着儒家文化圈内人们的方方面面。与祖宗相比,现今的中国人惭愧的很,祖宗们开拓了时代,引领了时代,影响了时代,今天的中国人别说开拓引领时代了,连跟上时代都很吃力,今天的中国人落后了,没有与时俱进适应工业化不是祖宗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可耻的很,可悲的很。孟子所处的战国,知识分子寻求的是一种永恒的治,探寻的也是这样一种可能,不是求的GDP,不是金融与经济增长,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武---止戈!武运长久为何能够长久,就是止戈,这才是武的终极奥义!春秋战国时期的仁人志士都在追求猜想如何能够创造达到这种目的,儒家以德仁,法家以刑法,墨家以兼爱不攻,阴阳家以纵横协调,都在探寻如何才能使民安其位而不争。物质始终是要作用于精神之上的,而不是如今所说的物质基础,这是现代商品社会大多数人的普遍看法,但这个看法既不是所有现代人的看法,也不是古代先哲的看法,是受到商品经济影响的普通人的看法。现在大多数人考虑的是如何赚钱,赚钱做什么,用这样的思维去猜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的思想,你根本就不可能读懂这种思想。你要想明白先贤们追求的是什么,先思考他们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所要追求的是什么,先思考钱这种一般等价物当初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是做什么的,归根结底是要做什么的。归根结底,一切物质都是作用于精神之上的,古今讲究的都是享受,吃饱穿暖,爱,舒服,荣耀,尊重等等需求,孟子理解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呢,那就是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一个合适的道德规范,有了合适的道德规范自然会达到合适的社会环境,自然会得到孟子所希望的那些需求。呵呵,那是一个要离刺庆忌,豫让斩空衣的时代,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是一个仁义礼智信的时代,那是一个中国的时代,以如今楼上诸公的小家子气去衡量当初引领东方的诸贤气度,实在是对古代先贤们的羞辱。
@沙漠里的骆驼
10:33:14楼主,你可能连农耕社会儒家追求的社会各阶层的“治”都不知道是什么治吧,所谓的治其实就是各安其位。你就不要讲社会富强,你连社会的意思都不懂!什么是社,什么是会,什么是社会?那个时代的所讲的社会与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完全不同,孟子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理论与追求,改造社会追求理想国的想法,完全是超越他那个时代的,是由处乱而求治的过程,其后内法外儒的中国皇权社会一直以孔孟的思想作为理论指导,提出了人民的...........-----------------------------古今一体。今天的时代与孟子的时代非常的类似。孟子的思想不是发扬光大了孔子的理想,而是将孔子的思想带上了歧路。孔子言: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的意思是不能过度追求利,而不是不追求利。孟子何必言利,其意思已经是不追求利了。这与孔子的思想完全相反。广义讲,仁义岂不也是一种利?
非也非也孟子的利不该作狭义理解,更应该是趋利的意思。礼崩乐坏的时代,世人趋利,所谓以利为本人性沦丧,就象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了,所以孔子也好,孟子也好,反对社会的趋利价值导向,提倡人本的价值导向,重义轻利是一种回归人本的社会价值观主张。仁义当然不是一种利,仁义有好处但不是利,仁义是以人性为出发点理解社会,趋利是以动物性为出发点理解社会,他们是相对的。
资本主义以资为本不以人为本,是一种趋利价值观,是人性沦丧兽性勃发现象,所以孟子曰“禽兽也...”资产阶级右派都是禽兽,这是古之先贤早就谁过滴。
孔孟的儒与大一统后皇权背景下的儒也是不同的,后者与时俱进了,激进派的表现形式是犬儒,趋炎附势的儒,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保守复古流派的表现形式是抽象儒,追寻复古,复三皇五帝时代有点黄老之治色彩的道儒,属于理想主义派。这是激进与复古派,还有一派是教条主义儒,这派基本就是科举牺牲品了,通称腐儒,没什么思想,四书五经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思想,不知道变通,与战国时最善妥协的儒家思想反而对立了,这类儒写作说话都是某某曾经说过,孔子曰孟子云,跟今天小学生作文一个德行!最敢不要脸的也是这类腐儒,什么卧冰求鲤这类扯淡的事情都敢瞎扯,没什么这类腐儒不敢干的,现今大学一些讲师教授也这个德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为搏名什么都敢干,不想点名打他们脸罢了。真正生存下来的儒还是中庸的一派,左右摇摆最善妥协的儒家学派,奉中之国嘛,不保守不激进,善变善妥协善于适应新环境的中庸派最终成了代表派,统治了整个中国的农耕时期。现今全球化的舞台,拜金主义思潮下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时代了,自地理大发现至今,社会达尔文派真正主导着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贯穿着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自信贷金融登上经济舞台,工业化时代来临,放大了社会达尔文主义造成的社会动荡,期间卢梭孟德斯鸠与马克思为代表的一派为原始金融环境下的资本主义制度敲响了丧钟,但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导世界依旧没变。如今,西方在修修补补,东方在寻寻觅觅,不讲理就讲利,不讲利就讲理,金融秩序在倒塌重组,工业化人为制造短缺需求的分配游戏有玩不下去的可能,或许又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百家争鸣时代!
11:56:21非也非也孟子的利不该作狭义理解,更应该是趋利的意思。礼崩乐坏的时代,世人趋利,所谓以利为本人性沦丧,就象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了,所以孔子也好,孟子也好,反对社会的趋利价值导向,提倡人本的价值导向,重义轻利是一种回归人本的社会价值观主张。仁义当然不是一种利,仁义有好处但不是利,仁义是以人性为出发点理解社会,趋利是以动物性为出发点理解社会,他们是相对的。......-----------------------------利是一种好处,但不是仁义;仁义是一种好处,但不是利。仁义不是利,这是典型的孟子思维方式,逻辑混乱,概念不清,自说自话,到头来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追求什么。
@沙漠里的骆驼
12:44:51孔孟的儒与大一统后皇权背景下的儒也是不同的,后者与时俱进了,激进派的表现形式是犬儒,趋炎附势的儒,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保守复古流派的表现形式是抽象儒,追寻复古,复三皇五帝时代有点黄老之治色彩的道儒,属于理想主义派。这是激进与复古派,还有一派是教条主义儒,这派基本就是科举牺牲品了,通称腐儒,没什么思想,四书五经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思想,不知道变通,与战国时最善妥协的儒家思想反而对立了.....-----------------------------儒本身是多样性、多元性的。一如仁是先秦诸子共同的话题。孔子儒,与孔门儒是不同的。韩非子言:孔儒分为八,事实上岂止是八派。但是孟子儒却是最糟糕的
3、“助而不税”,太理想了。出义工、做志愿者替代税收,而不闻结果,这样的收税未免太理想化了。--------------------楼主不知道看懂了孟子,或者看过朱熹的注解没有。具体到经济措施,孟子确实是比较简陋的。但是不能说孟子错,读儒家的说关键是体会其中的道理。而不是某些具体字眼。孟子对井田制比较热衷,倾向于恢复井田制,也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朝廷收入。所以提出“助而不税”的理想,显然井田制不可能恢复。但是“助而不税”却实实在在的实行了上千年。北宋王安石曾想用募役法代替助役法,结果导致农民破产。在孟子及后两千年,孟子的“助而不税”的主张是符合农民利益的。至于儒家“义利之辨”,朱熹多有发明,不是不要利,而是“行义,则利在其中矣”。至于为什么行义,利在其中,其实《大学》最后一章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你多读几次,再参考自由经济学派的主张,就会明白。“国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古人能在两千年前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见其对国家和人民关系的洞察力之深刻。
利对社会富强非常的重要,不言利是欺骗@悠悠我心101
发表日期: 21:20:00 =======================================================所以领导就在利字里不断翻滚,在他国处不断撒钱,好朋友多吗?
15:08:123、“助而不税”,太理想了。出义工、做志愿者替代税收,而不闻结果,这样的收税未免太理想化了。--------------------楼主不知道看懂了孟子,或者看过朱熹的注解没有。具体到经济措施,孟子确实是比较简陋的。但是不能说孟子错,读儒家的说关键是体会其中的道理。而不是某些具体字眼。孟子对井田制比较热衷,倾向于恢复井田制,也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朝廷收入。所以提...........-----------------------------读儒家学说,道理能够体会,但是否能够落到实处,有多少可以落到实处,却不是靠体会就可以接受的、弘扬的。孟子把孔子的思想极端化,这本身就是对孔子思想的背叛,孔子言:放于利而行,多怨。“放于利”不等于不求利。
大家还在看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孟子兼爱思想的批判
孟子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完全否定的,在孟子看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于宗法血亲社会的否定,缺乏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但另一方面,墨子的兼爱思想的思考点是恰恰作为儒家代表的孟子所不能理解的.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2010 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子 主要思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