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密度的附加密度是多少

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油气政策分析
文|陈嘉茹& &等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主要资源国能源政策走向在美国页岩气产量继续增长的背景下,美俄调整油气出口政策抢占亚洲市场,主要资源国纷纷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油气行业的发展。墨西哥能源改革过渡性法案生效,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油气行业,以吸引大型跨国能源企业的投资。1.
增强油气行业投资吸引力在国际石油市场基本面持续宽松、油价出现大幅下跌的环境下,资源国希望通过行业改革及财税政策调整增强投资吸引力。(1)通过改革及立法增强本国油气投资吸引力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国家石油公司分别垄断了各自境内的油气资源,但由于技术限制和资金缺乏,储量巨大的深水区及非常规油气资源不能有效开发,导致油气产量下滑,国内供应不足。墨西哥的石油产量已从2004年的340万桶/日下降到2014年的244万桶/日。阿根廷每年要花费数十亿美元进口燃料,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它们希望通过能源改革增强油气行业活力,提高国内供应能力。2013年底,墨西哥能源改革过渡性法案生效,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石油行业,以吸引大型跨国能源企业的投资。为配合改革,2014年8月,墨西哥总统涅托签署能源改革二级法案,增加8项立法并对原有13项法律做出修正。新法案涉及市场准入条件、发放许可证办法、取消汽油补贴、打破垄断、开放销售市场、划定投标区块、规定投标程序、合作商业模式、税收改革、环保标准、监管程序、社会责任等方面,其特点是在保持自然资源公共属性的同时,允许国内、国际资本通过招标,参与墨西哥油气勘探、开采、炼化、运输、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2014年10月,阿根廷众议院通过了《碳氢化合物法》,针对不同能源分别制定了较长的特许经营期限以保障政策的稳定性,出台了油气开发投资的激励机制,对地方政府对油气生产企业征收的特许经营税作出了限制,希望借此吸引更多投资,开发非常规油气及近海油气等资源,强化阿根廷能源自给能力。从长远看,墨西哥、阿根廷能源政策将促进本国油气行业发展,但近期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资源国能源改革吸引外国投资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能源改革涉及产业内部利益重新分配,甚至是政治博弈,法律最终能否落地也是其能否吸引投资的关键。(2)降低税率、简化税制,给予非常规、低品位等难开采油气资源财税优惠政策在油价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各国普遍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旨在通过税收杠杆,鼓励石油企业增产,引导石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2014年,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一方面,对部分油田矿产开采税实行为期15年的零税率;另一方面,批准了石油行业减税措施,原油出口关税3年内下降41.2%,石油产品出口关税下降41.2%~8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指出政府应最大限度地取消对企业的限制,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此外,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国为鼓励油气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对低品位资源、非常规资源、超高压高温油气田、深水油田、三次采油和提高采收率项目等减免生产税或所得税(见下表)。2.
调整出口政策近年来,在能源独立政策和页岩技术革命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国内油气供应大幅增加,油气对外依存度下降,生产商出口意愿增强。顺应这一形势,美国政府调整了油气出口政策,批准多个LNG出口项目,放松了油气出口管制。由于乌克兰事件,俄罗斯遭欧美制裁,其对欧洲的油气出口受到影响,因此开始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以适应地缘政治的变化。美俄出口政策的调整推动了全球油气市场的格局变化。(1)美国继续批准LNG出口项目,但面临出口困境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革命推动了美国能源独立进程,预计美国将于2016年前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预计到2020年,非常规气产量将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3左右。到2040年,美国天然气输出量将接近1000亿立方米。近年来,美国国内气价低位运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在天然气生产商和贸易自由论者的推动下,奥巴马政府放松了对LNG出口的限制。2014年4月,美国能源部批准了第7个LNG出口项目——Jordan
Cove项目。该项目位于俄勒冈州西海岸的库斯贝,预计投资75亿美元,合同有效期为25年,设计出口量为8亿立方英尺/日,预计于2015年动工,2019年建成。2014年11月,美国政府能源部最终批准了位于得克萨斯州的Freeport LNG项目向任何国家出口LNG(见下表)。对于美国本土而言,LNG出口可以使国内产量不断增加的页岩气进入更有利的海外市场,带动上游开发、设备制造、储运和液化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减少贸易赤字。对于全球而言,美国LNG出口将为全球LNG市场提供新的供给来源,改变贸易格局,缓解亚洲溢价,加速全球天然气市场一体化进程,并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政治环境中,为欧洲提供一个更友好、更稳定的气源。但是,美国LNG出口也存在一定变数。首先,低油价使得亚洲、欧洲和美国三地天然气价差缩小,美国出口LNG盈利空间缩小。其次,由于亚洲天然气进口价格高于欧洲,美国出口LNG到欧洲的动力不足。此外,美国国内以能源密集型化工业、制造业、公用事业为代表的行业一直反对天然气出口,认为天然气出口带来的电价上涨将影响美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据IEA测算,如果美国每年出口600亿~1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国内气价将上涨3%~9%,电价将上涨1%~3%。因此,未来美国LNG出口能走多远尚待观察。(2)美国首批凝析油出口日本、韩国,原油出口禁令或将松动根据EIA的数据,2013年美国原油产量达25年高点,预计2016年将达到197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消费比例下降,在净进口量和消费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许多美国国内石油生产企业正在考虑开辟全球市场,并呼吁政府取消原油出口禁令。近年来,美国原油出口许可证的颁发数量逐年上升,2011年共颁发许可证45个,2012年66个,个,绝大多数许可证颁发给了对加拿大的原油出口,其余许可证大多给予进口原油的再出口。2014年6月,美国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公司和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获得了美国商务部出口凝析油(超轻质原油)的许可。2014年7月,美国首批凝析油出口东亚的韩国和日本。对此,美国商务部称,简单处理后的凝析油是一种石油产品,而不是原油。日,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发布凝析油出口指引,再次明确经过蒸馏处理的凝析油的出口不再受原油出口禁令的限制。允许凝析油出口实际上带有串换性质。据EIA的数据,美国增产原油的96%是轻质或超轻质原油,而美国的炼厂比较适合炼制中质和重质原油,原油品质和炼厂装置不匹配。所谓美国本土原油产量过剩,其实是结构性过剩,增产的轻质原油需要进入更适宜的市场,重质原油仍要大量依赖进口。美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凝析油出口获得许可并不代表取消原油出口禁令,但这种表态并不被市场接受。(3)俄罗斯实施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计划2035年对亚太油气出口增长23%历史上,多次俄乌“斗气”已经让欧洲对进口油气高度依赖俄罗斯的安全性感到担忧,加快油气进口多元化成了保障欧洲能源安全的重要选项。乌克兰危机以来,随着美欧制裁升级,欧洲的担忧加剧,并加快了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进程,使得欧洲实际接收所进口的俄罗斯天然气的数量在不断下降。传统的欧洲市场因地缘政治因素产生的变化迫使俄罗斯寻求新的出口市场,俄罗斯将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亚太地区国家作为其新的目标市场,以实现俄天然气出口多元化,降低对欧洲市场的依赖。2014年2月,俄罗斯能源部发布了2035年前能源战略草案。该草案将加速进入亚太能源市场作为俄能源战略的首要任务,预计到2035年,俄罗斯能源出口中的23%将出口至亚太地区,即该国届时生产的32%的原油和31%的天然气将出口到亚太地区。草案提出,欧洲和独联体国家仍然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市场,但是2015年之后出口量将下降,俄罗斯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出口多元化以及向东运送更多的原油和天然气。2013年,俄罗斯只有约6%的天然气产量出口至亚太地区,主要是以LNG的形式出口(来自设计产能为1000万吨/年的萨哈林2项目)。从中短期来看,欧洲和独联体国家能源市场仍然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市场。从长期来看,一旦美国的出口政策放开,欧洲能源进口多元化加快,俄罗斯必将进一步扩大对亚太国家的油气出口。3.
传统资源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伴生气利用程度传统油气资源国普遍存在油气消费增长过快、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的问题。为扭转化石能源过度消费、补贴严重的现状,部分资源国开始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同时,一些油气生产大国着手解决伴生气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2014年,印度尼西亚、阿塞拜疆、阿联酋、伊朗等传统资源国纷纷提出了加大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投资规划,并出台相关政策。俄罗斯等国家则拟加大对伴生气利用的投入,减少环境污染(见下表)。印度尼西亚曾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油气生产国,该国长期执行油气低价及补贴政策,导致石油消费快速增长,不仅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也导致2004年印度尼西亚“退化”为石油净进口国。2013年以来,印度尼西亚卢比贬值导致石油发电采购成本上升,电费上涨,迫使印度尼西亚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动水电、地热发电的发展,削减燃料补贴。俄罗斯作为石油大国,拥有丰富的伴生气资源,但利用程度低,放空燃烧问题严重。俄已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将回收利用伴生气纳入其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新的计划和战略调整意味着资源国将有大量投资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这不仅会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将吸引更多投资。据英国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发布的《化石燃料补贴》称,对可再生能源支出的1美元补贴可吸引2.5美元的投资,而为化石能源支出的1美元补贴只能吸引1.3美元的投资。4.
欧佩克决定维持石油产量不变,加速全球油价下滑2014年下半年全球原油价格急转直下,出现暴跌。面对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局面,日,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将原油日产量保持在3000万桶水平不变,导致全球油价继续下跌。作为欧佩克最大产油国及实质领袖,沙特阿拉伯坚持并主导不减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外汇储备丰富,承受低油价的能力较强,利用低油价的市场环境可以打压美国的页岩油气和委内瑞拉、伊朗等对高油价依赖极强的竞争者,以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总体看,油价大幅下跌直接减轻了美、欧、日、中、印等主要消费地区经济运行成本和消费者负担,总体利好于全球经济复苏,但也给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传统资源国带来严重挑战。持续低油价也将严重打击页岩油等高成本非常规油气资源、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利于沙特阿拉伯等欧佩克国家保住传统石油市场份额。二、消费国能源政策取向为保障能源安全,消费国一方面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改善能源发展环境、发展替代能源以及非常规资源增加本国油气供给。1.
能源进口多元化对于消费国而言,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是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重要方面。(1)日本、韩国开展能源外交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日本虽然艰难地放弃“零核”方针,但是核电机组迟迟不能重启,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核事故前,日本的贸易顺差接近700亿美元,但由于大量进口高价能源且超过60%的LNG购于现货市场,2013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到1100亿美元。因此,日本急切地希望获得经济、长期的能源供应。2014年,日本开启了“地球仪”式的战略性能源外交。1月,首相安倍晋三先后访问了非洲的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及中东的阿曼,将非洲视为日本的新增能源供应地。7月上旬,安倍先后访问了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巩固能源、贸易和防务三大支柱。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安倍又连续访问了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伦比亚、智利和巴西,呼吁就开发和供给石油、天然气、铜等资源展开合作。2014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对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开展能源访问,以期韩国企业进军中亚市场,同时推进苏尔吉尔气田开发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尔喀什煤炭火力发电站建设项目(哈萨克斯坦)等资源合作项目的进展。日本、韩国此轮能源外交具有深意。首先,时机把握很准,选在全球油气供需格局较松、资源国寻求新的目标市场的时机,打出了一张市场牌。其次,也是从长远考虑推进供应来源多元化的重要举措。目前,日本和韩国油气大多来自中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重要能源产地。为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需要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2)欧洲寻求摆脱对俄罗斯的进口依赖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美陆续出台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欧洲与俄罗斯的矛盾激化,大大增加了欧洲对能源安全的担忧。目前,欧洲油气供应主要来自北海、俄罗斯、中东、北非等国家及地区,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很高。2013年,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油气资源约占欧洲净进口量的41.3%。根据伍德麦肯兹的预测,年,欧洲的天然气进口将增加50%,从2.15亿吨油当量增长到3.20亿吨油当量,欧洲必须重新思考油气多元化政策。在短期内,欧洲难以找到可完全替代俄罗斯的油气供给来源。但是,从长期来看,乌克兰危机必将加速欧洲国家能源进口的多元化进程,努力打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等国至欧洲的油气运输通道;加强与中东、北非的能源合作,增加来自南部的油气供应;争取来自北美的能源供应。同时,欧洲还将强化对北海资源的开发,继续发展新能源。2.
积极开发本国能源,保障能源供应对于化石能源匮乏的消费国而言,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是开发本国能源的主要方式;对于化石能源相对丰富的消费国而言,通过改革来改善能源行业发展环境是首要选择。(1)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韩国将发展清洁能源作为对进口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2014年7月,韩国政府提出拟向清洁能源领域投资19.4亿美元,包括创建6类可再生能源相关的业务,主要涵盖太阳能、电动汽车等领域。韩国还提出,计划分别于2017年和2022年开始建造两座新核电机组,这使得韩国计划2024年前新建的核电机组达到11座。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可再生能源能够解决其长期面临的电力短缺问题。由于阳光充足、风力强劲,非洲风力发电成本为0.1~0.15美元/千瓦时,太阳能为0.15~0.25美元/千瓦时,远低于柴油发电成本0.6~0.7美元/千瓦时,具有极强的成本效益。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将达59亿美元,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1.8吉瓦,两项指标均超越过去14年之和,成为可再生能源最具前景的新兴市场之一。(2)通过改革促进本国化石能源的合理使用长期以来,能源价格不合理、补贴现象严重,导致印度能源消费不断攀升,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市场缺乏竞争力,投资者对能源投入的积极性偏低。印度政府希望通过改革打破国内能源短缺的瓶颈,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并在2020年前减少一半的能源进口。2014年,印度政府围绕价格改革出台了相关政策。一方面,提高天然气价格,从日起,印度国内天然气价格由4.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提高至5.6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涨幅达33.33%。另一方面,解除对柴油的价格管制,汽、柴油价格均将由市场决定。此外,印度政府或将结束国有企业对煤炭的垄断地位,私人公司可以单独或者与政府企业合资开发及销售煤炭资源。(3)欧洲重新考虑页岩气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对欧洲震动很大。欧洲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因对水力压裂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担忧,欧洲多国对开发页岩气的态度一直不积极。2014年,英国宣布陆上页岩气招标,波兰指派环境部长专门负责页岩气开发,罗马尼亚开始允许油气公司在境内勘探页岩气,态度由谨慎变为积极(见下表)。欧洲页岩气的开发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除去环保因素,欧洲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在地质资料、技术、矿权、法律框架、监管、市场环境、人口密度等方面都存在障碍。未来几年,欧洲的页岩气开采或将以增加探明储量、形成稳定的学习曲线、探索最佳开发方式为主,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
强调低碳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低碳、清洁、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能源政策的重点。2014年,美国继续出台低碳政策,欧洲设立更高的减排目标。(1)美国再推低碳新政奥巴马执政以来,在能源独立政策驱动下,美国页岩气产量剧增、能源效率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能源的低碳化发展。2013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7年的历史峰值降低近10%。此外,页岩气革命使大量低价天然气在运输行业与石油竞争时更具优势。奥巴马政府认为,化石能源发展已较为成熟,清洁能源代表未来能源发展方向,需要更多地支持。2014年初,奥巴马总统在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未来美国能源策略的重心还将放在页岩油气、太阳能和气候变化方面。2014年6月,奥巴马政府正式颁布了减排新规,提出到2020年,全美燃煤电站实现减排20%,各州可制定灵活的减排计划,通过交易碳税、采用提高能效和节能的技术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随后,白宫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报告,提出了美国未来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措施,内容涵盖提高能效,加强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支持可再生能源、核电以及清洁煤技术发展,推动交通领域清洁化发展等方面。2015年预算法案也显示,美国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土地、财税支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2)欧盟发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三个目标欧洲一直是低碳发展的倡导者。2014年初,欧盟公布的新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明确提出到2030年欧盟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三个目标:一是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40%;二是可再生能源比例目标,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至少提高到27%;三是进一步提高能效,在欧盟层面上制定了提高能效的政策性指导框架。从成本角度看,欧盟多数国家认为将公共开支投入更新老化的能源系统代价过高,而投入研发各种低碳创新设备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在乌克兰事件之后,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成为欧洲保障能源安全更重要的选项。2015年,随着世界石油供求及贸易格局的进一步变化,资源国和消费国的能源政策将继续调整。对资源国而言,国际油价大幅下挫对高成本产能的抑制作用将逐步显现,低成本油气将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墨西哥等国家的能源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以增强油气行业的投资活力,美国油气出口政策将更加宽松,以释放过剩产能。由于欧佩克内部对油价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是否继续实行不减产政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消费国看,世界经济加速复苏和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将刺激石油需求,亚太地区将继续引领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亚洲国家的战略买家地位将提升。产油国市场份额竞争的加剧,为日本“地球仪”式的能源外交和欧洲进口多元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国,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有所提高。(原载《国际石油经济》,其他作者为江河,陈建荣)
石油观察网编辑
大成律师事务所李治国律师担任本网站首席法律专家,相关法律问题,请联系
石油观察网(C) 2014
京ICP备号-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
不均匀系数
累计分布曲线上累积重量60%所对应的颗粒直径d60与累积重量10%所对应的颗粒直径dl0之比称为不均匀系数。
所谓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
当储层岩石孔隙中同时存在多种流体(原油、地层水或天然气)时,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称为该种流体的饱和度。
从因次上看,比表面能等于单位长度上的力,所以习惯上把比表面能称为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物质
被吸附在两相界面层上、能大大减低表面张力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
斑状润湿是指在同一岩样的表面上由于矿物组成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润湿性,油湿或水湿表面无特定位置,就单个孔隙而言,一部分表面为强水湿,其余部分则可能为强油湿,而且油湿表面也并不一定连续。
饱和度中值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是指在驱替毛管压力曲线上饱和度为50%时相应的毛管压力值。此时对应的孔道半径是饱和度中值孔道半径r50,简称为饱和度中值半径。
波及系数表示注入工作剂在油层中的驱扫波及程度。体积波及系数定义为被工作剂驱扫过的油层体积百分数。
储层流体是指储存于油(气)藏中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稠油指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高于50mPa.S,相对密度大于0.920。
超毛细管孔隙
超毛细管孔隙指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0.25mm的孔隙。
残余油、残余油饱和度
经过某一采油方法或驱替作用后,仍然不能采出而残留于油层孔隙中的原油称为残余油,其体积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地面原油的相对密度
地面原油的相对密度定义为原油的密度()与某一温度和压力下水的密度()之比。
低硫原油是指原油中硫的含量在0.5%以下。
多胶原油是指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在25%以上。
低粘油指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低于5mPa.S者。
所谓多级脱气,即在脱气过程中将每一级脱出的气体排走后,液相再进入下一级,亦即脱气是在系统组成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Rs是指单位体积地面原油在地层压力、温度下所溶有的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地层油气两相体积系数
地层油气两相体积系数是指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地层中原油和析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原油体积之比,用符号Bt表示。
地层水或称油层水是指处于油藏边部和底部的边水和底水、层间水以及与原油同层的束缚水的总称。
地层水的压缩系数
地层水的体积系数定义为等量的地层水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之比。
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
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是指地层压力每产生单位压降时,单位岩石视体积中孔隙及液体的总体积变化量。
当前含油、气、水饱和度
油田开发一段时间后,地层孔隙中含油、气、水饱和度称为当前含油、气、水饱和度,简称含油饱和度、含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
等效液体渗透率
如果平均压力增大,气体滑动效应逐渐消失,则渗透率减小;如果压力增至无穷大,气体的流动性质已接近于液体的流动性质,气-固之间的作用力增大,管壁上的气膜逐渐趋于稳定,这时渗透率趋于一个常数K∞,它接近液测渗透率值,故又称为等效液体渗透率或克氏渗透率。
对于给定的岩样,孔隙中饱和地层水岩石电阻率Ro与这种地层水电阻率Rw有正比关系,即Ro/Rw为一常数。这个比值只与岩石的孔隙度和胶结情况、孔隙形状有关,而与饱和在岩样中的地层水电阻率无关,通常称Ro/Rw比值为岩石的地层因子或相对电阻。
电阻率指数
电阻率指数亦称电阻指数,它表示含油岩石的电阻率与该岩石完全充满地层水时的电阻率的比值。
动润湿滞后
动润湿滞后是在水驱油或油驱水过程中,当油、水和岩石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向前移动时,由于油、水界面各处运动速度不同而使接触角发生变化的现象。
非纯烃类化合物
构成石油的主要是烃类,而硫、氮、氧这些元素则以各种含硫、含氧、含氮的烃类化合物的形态以及兼含有硫、氮、氧的胶状、沥青状物质的形态存在于石油中,因为已不是纯粹的碳氢化合物,所以被统称非纯烃类化合物,俗称非烃类。
富气是指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重烃液体含量超过94cm3/(标)m3的天然气。
用累积重量25%,50%,75%三个特征点将累积曲线划分为四段,特拉斯特取两个特征点定义分选系数为:
附着功或粘附功是指在非湿相流体(如气相)中,将单位面积的湿相从固体界面拉(离)开所作的功。
阀压是指非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时的最小的压力,它对应于岩样最大孔隙的毛管压力,又称为入口压力、门坎压力或排驱压力。
高硫原油是指原油中硫的含量在2.0%以上。
高含蜡原油
高含蜡原油是指原油中含蜡量在2%以上。
高粘油指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20~50mPa.S。
高凝油指凝固点>40℃的轻质高含蜡原油。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生产气油比大于的气藏定为干气藏,又叫贫气藏。
干气是指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重烃液体含量低于13.5cm3/(标)m3的天然气。
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含硫量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的百分数。
含硫原油是指原油中硫的含量在0.5%~2.0%。
含蜡原油是指原油中含蜡量在1~2%之间。
挥发油指地层条件下呈液态,相态上接近临界点,在开发过程中挥发性强,收缩率高。地面气油比一般在210~之间,一般相对密度1.75。
含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是指油在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
含水饱和度
含水饱和度是指水在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
含气饱和度
含气饱和度是指气在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
混合润湿是指在大小不同的孔道其润湿性不同,小孔隙保持水湿不含油,而在大孔隙的砂粒表面由于与原油接触常是亲油的,油可连续形成渠道流动。
胶质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质量百分数。
胶质原油是指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在8~25%之间。
洁气是指H2S和CO2的含量极少,不需进行净化处理的天然气或称甜气(sweetgas)。
绝对湿度是指每1m3的湿天然气所含水蒸汽的质量。
储层岩石的胶结物是除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是结晶的或非结晶的自生矿物,在砂岩中含量不大于50%,它对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成坚硬的岩石。
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晶体次生晶间孔
晶体次生晶间孔主要由石英结晶次生加大充填原生孔隙后的残留孔隙。
任何两相分界面统称为界面,而当两相中其中一相为气体时,则把界面称为表面。
也称润湿角,通过液-液-固(或气-液-固)三相交点做液-液(或液气)界面的切线,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用θ表示,并规定θ从极性大的液体一面算起。
静润湿滞后
所谓静润湿滞后是指油、水与岩石表面接触的先后次序不同――即水驱油或油驱水过程――时所产生的滞后现象。
当液珠(或气泡)流动到孔道窄口时(由于其直径大于孔道直径)遇阻变形,前后端弯液面曲率不相等,这时产生第三种毛管效应附加阻力PIII:第三种毛管效应附加阻力PIII通常被称为“液阻效应”、“气阻效应”,或称贾敏(Jamin)效应。
矿化度代表水中矿物盐的总浓度,用mg/L或ppm(百万分之一)来表示。地层水的总矿化度表示水中正、负离子含量的总和。
孔喉比是孔隙直径与喉道直径的比值。
孔隙配位数
孔隙配位数是指每个孔道所连通的喉道数。一般砂岩配位数介与2~15之间。
孔隙迂曲度
孔隙迂曲度τ是用以描述孔隙弯曲程度的一个参数。迂曲度λ为流体质点实际流经的路程长度l与岩石外观长度L之比值,其值在1.2~2.5之间。
孔隙度(φ)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Vp与岩石总体积Vb的比值
露点压力则是温度一定时、压力升高过程中从汽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
临界点是液相和气相的所有内涵性质(指与数量无关的性质)诸如密度粘度等都相同。对于单组分体系而言就是汽、液两相能够共存的最高温度点和最高压力点。
临界凝析温度
体系温度高于最高温度TCT时、无论加多大的压力,体系也不能液化,故又将此温度称为临界凝析温度。
临界凝析压力
当体系压力高于PCP时,无论温度如何,体系也不能汽化,而以单相液体存在,故将此压力称为临界凝析压力。
(1)不同组分液体完全互溶;(2)混合时无化学反应发生;(3)各组分的分子体积大小相等(即分子之间吸引力和排斥力相等)。具备了以上特点的溶液称之为理想溶液。
离子毫克当量浓度
离子毫克当量浓度等于某离子的浓度除以该离子的当量。
岩石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用其直径来表示(单位mm或μm)。
按砂粒大小范围所分的组称为粒级。
岩石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含少量胶结物。由颗粒围成的孔隙称为粒间孔。
流动孔隙度
所谓流动孔隙度是指在含油岩石中,可流动的孔隙体积Vf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流度λ是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粘度的比值,流度表示了该相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其值越大,说明该相流体愈容易流动。
摩尔组成是指天然气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yi是组分i的摩尔数n在气体总摩尔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毛细管孔隙
毛细管孔隙指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或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的孔隙。
毛细管中产生的液面上升或下降的曲面附加压力,称之为毛细管压力或毛管压力,简称毛管力。
毛管滞后现象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饱和顺序不同,毛细管中吸入过程产生液柱的高度小于驱替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毛管滞后现象。
毛细管压力曲线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量出不同湿相流体饱和度下的毛细管压力,这种毛细管压力与湿相(或非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毛细管压力曲线,简称为毛管力曲线。
流体的粘度定义为流体中任一点上单位面积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比值。
凝析油指地层条件下为气相烃类,开采时当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后凝析出的液态烃――轻质油,一般相对密度<0.82。
每一组分(Component)由一种分子组成,有时也可将性质相近、含量较少的若干化学成分人为合并为一种拟组分(Pseudo―component)。
粘土矿物是高度分散的含水的层状硅酸盐和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贫气是指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烃类液体含量低于94cm3/(标)m3的天然气。
泡点压力是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某组分j的平衡比Kj定义为:yj和xj是由实验测定的真实多组分体系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汽-液平衡时组分j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摩尔分数。Kj称为平衡比。
启动压力梯度
对于低渗致密岩石,在低速渗流时,由于流体与岩石之间存在吸附作用,或在粘土矿物表面形成水化膜,当压力梯度很低时,流体不流动,因而存在一个启动压力梯度。
气体滑动效应
液测岩石渗透率时,液体在管内某一横断面上的流速分布是呈椭圆形分布,孔道中心液体分子的流速要比孔壁表面的流速高。由于液-固间的分子力比液-液间的分子力更大,故在管壁附近表现出的粘滞阻力最大,这使得管壁处液体的流速为零。管道中心处的粘滞阻力最小,因而此处流速最大。气测渗透率时,由于气-固间的分子作用力远比液固间的分子作用力小,在管壁处的气体分子仍有部分处于运动状态;另一方面,相邻层的气体分子由于动量交换,可连同管壁处的气体分子一起沿管壁方向作定向流动,管壁处流速不为零,形成了所谓的“气体滑动效应”。克林肯贝格(Klinkenberg)发现了气体在微细毛管孔道中流动时的滑动效应,故称“克氏效应”。
非润湿相驱出湿相的过程称之为驱替过程。例如亲油岩石注水驱油为驱替过程。
驱替曲线、吸入曲线
用压汞法测量毛管压力曲线时,先加压向岩样中注入非湿相来驱替湿相的过程所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称为驱替型毛管压力曲线,简称驱替曲线又叫注入曲线;然后降压驱替非湿相得到毛管压力曲线,称之为吸入曲线又叫退出曲线。
溶解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液体所溶解的气量。溶解度反映了液体中溶解气量的多少。
润湿是指液体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沿岩石表面流散的现象。
固体表面在活性物质吸附的作用下润湿性发生转化的现象称为润湿反转。
所谓润湿滞后就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时,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使润湿接触角改变的一种现象。
闪火点或闪点是指可燃液体的蒸汽同空气的混合物在临近火焰时能短暂闪火时的温度。
少胶原油是指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在8%以下。
少蜡原油是指原油中含蜡量在1%以下。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生产气油比小于的气藏定为湿气藏。
湿气是指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重烃液体含量超过13.5cm3/(标)m3的天然气。
酸性天然气
酸性天然气是指含有显著的H2S和CO2等酸性气体,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才能达到管输标准的天然气。
束缚水是指油藏形成时残余在孔隙中的水,它与油气共存但不参与流动。
砂岩的粒度组成
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
剩余油主要指一个油藏经过某一采油方法开采后,仍不能采出的地下原油。一般包括驱油剂波及不到的死油区内的原油及驱油剂(注水)波及到了但仍驱不出来的残余油两部分。剩余油体积与孔隙体积的之比称为剩余油饱和度。
速敏指地层微粒在高速流体作用下在孔隙中的运移并在喉道处推集,形成“桥堵”,造成孔隙堵塞和地层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水敏现象是指与地层的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酸敏性是指酸化液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出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润湿角小于90°时,水可以润湿岩石,岩石亲水性好或称水湿。
天然气是从地下采出的、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可燃与不可燃气体的统称,是以烃类为主并含少量非烃气体的混合物。
体积组成是指天然气中组分i的体积分数yi是组分i的体积数n在气体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
天然气视分子量
天然气的视分子量是指在0℃、760mmHg下,体积为22.4L的天然气所具有的质量。
天然气密度
天然气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
天然气相对密度
天然气相对密度定义为:在标准状况下(293K、0.101MPa),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Gas Formation Volume Factor)Bg定义为: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某一P、T)下的体积V与其在地面标准状态下(20℃,0.1MPa)所占体积Vsc之比。
天然气等温压缩率
天然气等温压缩率(或称为弹性系数)是指,在等温条件下,天然气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低分子量烃或非烃组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所形成的结晶状笼形化合物,其中水分子借助氢键形成主体结晶网络,晶格中孔穴内充满轻烃或非烃气体分子。
所谓体系(System),是人为划分出来、用于研究的对象,体系可以看作是由边界面包围起来的空间。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是指地面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水,在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所溶解的天然气体积(单位:(标)m3/m3)。
根据毛管压力曲线上的最大汞饱和度和残余汞饱和度,沃德洛(Wardlaw,1976)把降压后退出的汞体积与降压前注入的汞总体积的比值叫作退出效率Ew
微分分离或称微分脱气,是指脱气过程中,微小降压后立即将从油中分离出气体放掉,使气液脱离接触,即不断降压、不断排气,系统组成不断地变化。
微毛细管孔隙
微毛细管孔隙指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的孔隙。
原油的旋光性是指偏光通过原油时,偏光面对其原来的位置旋转一定角度的光学特性。
在同样的温度下,绝对湿度与饱和绝对湿度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体系中某一均质的部分称为一相(Phase)。该部分与体系的其它部分具有明显的性质差别,而在该均质部分内物质的性质是相同的。
状态方程是体系相态的数学描述方法,将状态方程以图示法表示就是相图。相图是表示体系状态参数变化的坐标图,它实质是状态方程的图示表示法。
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为吸附。
界面层单位面积上比相内多余的吸附量叫比吸附。
湿相驱出非湿相的过程则称之为“吸吮过程”。例如,亲水岩石水驱油为吸吮过程。
相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是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一个基准渗透率的比值,作为分母的基准渗透率通常取三者之一:(1)空气绝对渗透率Ka,(2)100%饱和地层水时的水测渗透率K,(3)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渗透率Kswc。
原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
原油的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是指原油冷却由流动态到失去流动性的临界温度点。
原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一种特殊光亮的特征,称为原油的荧光性,原油发荧光是一种冷发光的现象。
压缩因子或偏差因子、偏差系数为给定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即:
闪蒸分离又称接触分离或一次脱气,即在油气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气体与油始终保持接触,体系的组成不变。
原油地下体积系数
原油地下体积系数,简称为原油体积系数,是原油在地下的体积(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用Bo表示
原油收缩系数
原油收缩系数定义为原油体积系数的倒数。
原油压缩系数
原油压缩系数是指地层油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的变化率。
地层水的硬度是指地层水中钙、镁等二价阳离子含量的大小。
岩石孔隙组成
岩石孔隙组成指组成岩石的各种直径的孔隙数量的比例。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φa)指岩石的总孔隙体积Va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φe)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e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岩石的压缩系数
岩石的压缩系数是指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视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原始含水饱和度
原始含水饱和度(Swi)是油藏投入开发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wi和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原始含油饱和度
地层中原始状态下含油体积Voi与岩石孔隙体积Vp之比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
岩石绝对渗透率
达西定律:,。K值仅取决于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与流体或孔隙介质的外部几何尺寸无关,因此称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盐敏性是指对于水敏性地层,当含盐度下降时导致粘土矿物晶层扩张增大、膨胀增加,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当润湿角大于90°时,油可以润湿岩石,岩石亲油性好或称油湿。
有效渗透率
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大小,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它不仅与岩石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各相流体的饱和度有关。
油藏原油采收率
油藏原油采收率定义为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量的比值,它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
中粘油指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20mPa.S。
质量组成是指天然气中组分i的质量分数yi是组分i的质量数n在气体总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石油天然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化学结构的分子,组成油藏烃类的每一类分子称为组分,每一组分(Component)由一种分子组成。
杂基内微孔隙
杂基内微孔隙主要指杂基沉积物在风化时收缩形成的孔隙及粘土矿物重结晶的晶间孔隙。
自由表面能
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使得表面层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自由能’,这就是两相界面层的自由表面能。
当润湿角等于90°时,油、水润湿岩石的能力相当,岩石既不亲水也不亲油,即为中性润湿。
最小湿相饱和度
最小湿相饱和度表示当驱替压力达到最高时,未被非湿相浸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如果岩石亲水,则最小湿相饱和度代表了束缚水饱和度。反之,若岩石亲油,则Smin代表了残余油饱和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长安之星油气两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