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对姜宝林画家的批击

《中国美术报》明年1月出版
北京晨报讯 (记者 张硕)《美术报》主办方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宣布,《中国美术报》将于明年1月正式出版。
《中国美术报》由文化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力求服务中国美术家、推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中国美术报》为周报,每期40个版,包括“美术新闻”“美术副刊”“美术家”“艺术财富”“学术理论”“域外美术”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说,希望《中国美术报》能成为一个国家级的、高端的学术展示平台,把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成果展示给全社会,进而展示给世界。作为创刊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美为真——《中国美术报》创刊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暨研讨会”同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刘文西、崔振宽、姜宝林等艺术家的作品120余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艺术家提供正文
杭州美术报姜宝林先生名家班授课与写生
摘要:春风拂面,百花始开的时节,杭州更是绿意盎然的让人心痒。在心情舒畅的仲春,如此美丽的地方,姜宝林先生开始了新一季度的授课。
严谨认真,因材施教,一针见血是姜先生教导学生的一贯风格。课下和蔼可亲的先生课堂上并不&留情&,而正是这种直言不讳让学生们受益良多,少走了许多弯路。姜先生认…
  春风拂面,百花始开的时节,杭州更是绿意盎然的让人心痒。在心情舒畅的仲春,如此美丽的地方,姜宝林先生开始了新一季度的授课。  严谨认真,因材施教,一针见血是姜先生教导学生的一贯风格。课下和蔼可亲的先生课堂上并不&留情&,而正是这种直言不讳让学生们受益良多,少走了许多弯路。姜先生认真地点评了每个学生的作品,在眼界、修养、技法各个层次不厌其烦地教导。姜宝林先生在名家班课堂上点评学生作品姜宝林先生在名家班课堂上点评学生作品  姜宝林先生点评作品以后,每个同学都带着颇丰的收获,寻到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随后课堂转到了浙江西湖美术馆黄宾虹纪念展上,姜先生因地施教,滔滔不绝地讲解了一天。先生的专注投入是学生的大福报,几天下来,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充实满足的笑容。姜宝林先生在西湖美术馆黄宾虹纪念展上为学生授课姜宝林先生在西湖美术馆黄宾虹纪念展上为学生授课  接下来姜先生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实地写生。为了迎接姜宝林先生和名家班成员,浦江县成立了民生民宿合作社,举行了美术报姜宝林名家班赴浦写生启动仪式。姜宝林先生发言。写生启动仪式上姜宝林先生发言  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美景里写生是每个画家都很期待的,尤其还有姜宝林先生的示范。可谓是值得同学珍惜且十分珍贵的一次写生经历。姜宝林先生在浦江县写生写生中的姜宝林先生写生中的姜宝林先生
(责任编辑:董北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中国美术报(中国国家画院主办)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国家画院主办
中国美术报
(中国国家画院主办)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国美术报》由文化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于2016年1月正式发行。[1]
中国美术报发行情况
《中国美术报》于2015年1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2016年1月正式出版。报纸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1--0292,国内邮发代号为1-171,海外发行代号为C9257,篇幅为4开40版,彩色胶印周报,逢周一出版。[2]
中国美术报刊物介绍
《中国美术报》由文化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于2016年1月正式发行,坚持“二为”方针,坚持学术立报,遵循“专业化、人文化、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办报理念,力求服务中国美术家,推动中国发展。[1]
中国美术报创刊意义
是我国文化建设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艺术创作、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国民审美和精神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美术报》要以内容建设作为办报根本,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坚持正确的办报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充分利用国家画院的优势,切实体现专业性和学术性,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要面向美术界,为艺术家、评论家服务,又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努力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形象,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美术发展成果。[1]
中国美术报办报理念
专业化:从领导、机构设置、运行方式等方面,都要是专家办报纸,专家是两种,一种是办报的专家,一种是美术的专家。
国际化: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美术是在国际背景下的中国美术,那么《中国美术报》也应该是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美术报》。如果跟世界没有互动,没有沟通,那这个报纸的视野、传播、接触世界的信息方面就会太局限,如果太局限,那也逃脱不了走下坡路的命运。
网络化:因为纸媒传播的速度、受众面远不如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受众面广,《中国美术报》如果没有网络,最后还成为一个专家的美术报,美术界的美术报,那样没有更广阔的大众性,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市场化:我们《中国美术报》创刊伊始,即注册成立公司,直接注册成企业就必然要进入市场,进入商业化运行。
人文化:而在此过程中,人文化贯穿在“五化”的所有环节里。人文化包括我们团队的人文化管理,传达的人文化,反馈的人文化等。[3]
.陕西传媒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引用日期]
.陕西传媒网.[引用日期]美术报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美术报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美术专业类媒体。2010年首登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排行榜,名列“专业报品牌十强”,后又多次获此殊荣。美术报具有美术新闻传播、美育、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逢每周六出版,每期40至80版,全轻涂纸印刷。内容包括美术要闻、聚焦、鉴藏、美育、书法、群艺、画家周刊等多个版块。美术报秉承多元融合、立体办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美术报艺术节”、“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美术新青年”评选等,是近年成功的系列品牌活动。旗下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亦有突出业绩。
美术报历史沿革
1993年3月,美术报由和浙江日报社根据新闻出版总署(1993)40号文件精神联合创办。当年7月22日出版第一期试刊。10月25日正式创刊,出版4开4版,设置要闻、鉴藏、美育、评论四个内容版块。1997年扩为8个版,第1版至4版分别为美术新闻、综合美术、美术教育、作品评论,第5版至8版分为“艺术市场”、“收藏鉴赏”、“人物作品”3个栏目;次年,再次作出重大版面调整:头版为新闻,2版为综合美术,3版为书法天地,4版为作品评论,5版为艺术市场,6版、7版为美术教育,8版为画家画作。1999年,由原有8个版面扩至16版,在原有新闻、综合美术、书法天地、作品评论、艺术市场、美术教育、画家画作版块的基础上,新增美术副刊、画院巡礼、艺术品鉴藏、设计艺术和美术文摘版。2000年以后,又陆续开设了油画、设计、群艺等版块。2009年,为宣传报道“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了首例特刊。
美术报版面设置
美术报日常出版年平均每期不少于64版,最多时单期出版176个版。现主要设有美术要闻、每期聚焦、视点、评论、美育、鉴藏、拍卖、设计、副刊、艺苑、书法、画家周刊、赏析等内容版块。[1]
美术报机构设置
按照中央和浙江省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美术报稳步推进转企改制工作。2009年成立浙江《》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均为浙报传媒控股集团子公司之一。2014年初,美术报完成全员转企改制工作,2015年初进一步完善部门设置,现有办公室、新闻评论部、美术专刊部、美术移动用户部、出版发行部、事业发展部、美术培训部等部门,并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江西、福建、广东、山西、四川、山东、新疆等地设有工作联络站和艺术中心。
在和浙报传媒控股集团领导下,美术报编委会负责全面工作。[2]
美术报品牌特色
美术报舆论引导与信息传播
创刊20多年来,中国美术界大型展览和主题性活动,美术报从未缺席。创刊伊始的1993年,在试刊号第三期中,美术报刊文报道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国际性艺术展(双年展)的境遇;1997年,宣传以迎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书画活动和中国艺术大展;2001年,推出“百年中国画展”()重点报道专题;2006年,开设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专版;2009年,配合文化部展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系列报道;2010年,头版刊文《玉树,我们在一起》,以近3个版的图文报道全国艺术界情系玉树支援灾区的各项活动;2010年,推出16个版面的特刊;2011年,头版整版刊文《听,“两会”上的美术之声》;2011年,推出26个红色经典专版,以《红色经典·当下》、《红色经典·回望》、《红色经典·希冀》、《红色经典·民声》、《红色经典·活动》等5大版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此外,像全国美展、各类书法大展、双年展等诸多大型书画活动,《美术报》也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并进行报道,为广大读者营造起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
面对一手的新闻资料,美术报敢于发声,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制定选题。好的选题需要振臂高呼,针砭时弊,更需要做到居中守正。美术报新闻报道的成功与“深度报道”紧密相连,造就了美术报的一大特色。不仅多方面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更引发了全社会的反思与共鸣。
1996年,美术报发表《腾空出世“美人凤”》,就杭州涌金门附近的“美人凤”对城雕问题展开讨论,报道引起杭州市委和全国雕塑学会重视,王朝闻来信关注此事;
1998年,刊发《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确定归国家所有》,备受争议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归属权之争尘埃落定;
2000年,头版披露“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引起真伪之争,并专访傅抱石之子傅二石,首次独家披露“金刚坡特展”真相,此后30位业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本报倡导的“书画打假,刻不容缓”问题,联名向“两会”提交提案,向全国美术界发出联手打假倡议;
2002年,以《真焉,假焉》为题,报道河南惊现石鲁假遗作,4月6日,刊发石鲁之女石丹致本报信,引起广泛讨论;
2006年,发表《无锡哪有“瘦西湖”》追踪报道,以美术标准教科书中存在多处关于美术常识的明显错误为例,就美术领域的一些浮夸现象以及美术教育、美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
2006年,发表《“傅抱石巨作‘雨花台颂’来源遭质疑”再起波澜》,连续报道从国有画院的管理、拍卖公司的技术把关责任和社会责任、画家及其家属的著作权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反思;
2011年连续2期分别刊文《美术馆将进入“免费时代”》、《免费,也是一场考试》,报道与分析美术馆免费开放带来的挑战;
2012年,刊出《影画之争 尘埃何难落定——“摄影家诉油画家涉嫌抄袭案”一审判决双方不服》,并持续报道;
2012年,刊出《画家打假 各出各招》等文,探讨画家打假的话题;
2013年,整版刊文《“膨胀”背后是什么》,报道陕西省书协换届主席团多达六七十人的风波;同年刊文《书法进课堂:敷衍者众——对全国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一次不完全调查》,试图探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大展枪手,有多嚣张》直面书法国展枪手频繁的现象,为某地现场创作打击“枪手”叫好……
2014年下半年推出每周一期新闻聚焦,其中一个系列结合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追溯历届金银铜奖,报道作为一个大数据整理,可读性与史料学术性兼备,获中国美协专函表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后,美术报刊登首席记者撰写的评论《别让艺术沦为金钱的奴隶》,同时连续发表全国美术界一批代表人物的学习体会,帮助大家全面、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5年初,《报刊审读与管理》刊发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刊阅评员的文章《敢于大胆发声,坚持双百方针——美术报评论工作的两个亮点》,认为美术报的评论有特色、有成效,为推进全国美术创作和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引领作用,受到了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的青睐……
在新闻报道和活动组织中,美术报也体现出一份专业媒体的社会担当,在彰显责任的同时,更向全社会源源不断地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3]
美术报活动助推品牌建设
美术报是业内最早尝试自发主办活动的媒体之一。早在1995年初,《美术报》便推出了“95十佳书画作品”和“10位优秀读者”评选活动。之后,又陆续主办了“中国及亚太地区少儿书画大赛”、“大成杯”中外美术史知识竞赛、“新千年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中国画研修班、收藏鉴定研修班、中国书法篆刻研修班、当代美术批评研修班、名家班、艺考名师培训班、中国书法高级创作研修班。
本着艺术为人民的宗旨,美术报多年的品牌建设始终围绕着艺术普及、文化惠民的大旗,扎实而有效地推进。美术报艺术节、中国美术年度人物评选、美术报名家工作室、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是近年来美术报品牌建设的主要亮点。[3]
① 美术报艺术节
2008年,10月1日至5日,美术报艺术节(首届)在杭州浙江世贸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美术机构、画派画种、画院画廊、艺术公司、艺术院校、艺术传媒和广大艺术家共参盛会,好评如潮。美术报艺术节实现了媒体与会展“联姻”带来的良性循环。至2013年,美术报艺术节已在国内杭州、西安、兰州、东莞、南通等城市成功举办7届。成为全国文化特别是美术专业媒体涉足会展业的全新样板。[1]
第七届美术报艺术节
②中国美术年度人物评选
与美术报艺术节这一品牌活动紧密相连的是: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由广大读者和业界共同提名,推荐20位在全国美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年度人物候选人,公开选拔并刊登,产生美术报年度人物人选。这是美术报鼓励美术作品创新、美术理论创新、弘扬社会担当的手段,也是展示媒体态度和眼光、引领大众共享艺术“美”的一种方式。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自2008年首次举办开始,就备受艺术界专家学者、广大读者以及网民关注。公平、公正,则是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一贯坚守的原则。评选出的年度人物不一定是最有名的艺术家,但一定是当年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过去7年中所当选的年度人物,作为中国美术的典型代表,都与中国美术休戚相关。通过评选活动,人们得以熟悉中国美术的年度面孔,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见证中国美术发展。[1]
③美术报名家工作室
为培养杰出人才,传承名家心得, 2011年6月, “美术报名家工作室”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首期由在书法、花鸟和山水画等各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内名家陈振濂、何水法、范扬担纲,面向全国招纳有相当基础的美术类人才,以定期集训、贴身传承的师徒式教学,打造未来名家。2013年后,张立辰、吴山明、肖峰、周韶华、姜宝林加盟导师团队。美术报名家工作室项目使得美术报从内容到营销的品牌影响更加深入、广泛、有力。[2]
美术报第二届名家工作室开班仪式
④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
与关注高端、引领学术创新的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相呼应,2012年,美术报成功策划并推出了新的品牌活动:“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评选。该评选以作品的质量为标准,鼓励创新,升华精神,全面展现当代中国美术青年一代的艺术创造力。2013年首届“美术新青年”共收到2681位年轻艺术家投稿,其中209位作者入围海选。根据大众票选与专家票选,逐轮竞选,由50强、25强,最终评选产生10位美术新青年。2014年,虽然与全国美展作品征集时间相冲突,但在短短2个月内,还是收到了全国近2000名青年艺术家的投稿,其中还有不少首届美术新青年50强甚至是25强的作者,海选入围180位作者。根据活动规则,结合大众选票和专家选票,并压缩评选流程,直接50强进10强,使竞争更为激烈。美术报为评选出的美术新青年隆重颁奖,并举办展览、出版作品集。活动得到了业界大家、专家的鼎力支持与高度赞誉。[3]
美术报主要产品与服务
美术报浙江《美术报》有限公司
美术报是面向全国发行的专业媒体,20多年积淀而成的品牌效应,拥有独特的读者资源,在全国美术界、收藏圈里已有相当的号召力。美术报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为主题,以服务全国美术家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实施建设一流专业报战略,一手抓新闻宣传,一手抓创新发展,保持在全国美术媒体界的领先地位。
在新闻报道之外,美术报也是艺术招生、美术用品、活动宣传招商、招展与艺术家个人艺术推广的主阵地。借助美术报版面资源以及美术报艺术节、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美术新青年等运作平台,美术报还在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艺术家活动推广、艺术品与金融对接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开拓。[2]
美术报浙江美术传媒拍卖公司
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内外收藏大众,2011年,美术报成立“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进军拍卖业。利用报纸的专业优势和媒体资源,发展自身的独特品牌和优势拍卖项目,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业竞争力。自成立以来,公司秉承“用传媒的力量,来推动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健康发展”的信念;坚守着“真、精、珍”的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之传媒强大的优势,起步三年,业绩显赫。2012年首场拍卖,以“学术引领拍卖”为理念指导,在个人书画作品专场拍卖上更是独创新风,成功举办陈振濂、张伟平、陆抑非、王伯敏等个人专场,并取得成交率位列全国第一的佳绩。2013年,继“学术引领拍卖”又进一步拓宽“学术”领域,推出了“被遗忘的大师”主题拍卖,营业利润实现翻番,位居浙江省拍卖行业第二、所得税居浙江省拍卖行业第一。2014年,作为 “学术引领”拍卖的第三年,众专场的成交结果也验证了美术传媒拍卖的这一成功理念,为艺术市场树立了典范。[1]
美术报战略愿景:多元融合,立体办报
在互联网化的媒体融合中,根据美术专业媒体的自身优势和特质,融合用户需求驱动,新闻加服务,进一步打通高端与大众的对接通道,在做强美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立体传播,精准定位,做大服务,建设美术传媒互联网枢纽型产业集群。美术报官方微信、微博吸引了大量活跃微粉,美术传媒的微拍也已上线,迈出了媒体融合创新的新步子。[2]
.腾讯大浙网[引用日期]
.钱报网[引用日期]
.浙江在线[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宝林画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