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梦 安徽宿州蚌埠医学院秦小辉

蚌埠医学院 医学检验系 -
 |  | &
省级实验示范中心进展报告-临床检验诊断学.doc
项目类别: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名称:
临床检验诊断学示范实验中心&&&
项目负责人:
&&&&&&& &吴俊英&&& &&&&&&&
联系方式:
&&&&& &&&&&&
所在单位:
&&&&&& 蚌埠医学院&&&&&&&
立项时间:
&&&&&&& 2008年&&&&& &&&&&
填表时间:
&&&& 2012年7月6日&&&&&&&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填& 表& 说& 明
1. 本报告书适用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示范院校、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数字图书馆、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精品课程建设、高校合作联盟建设和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等建设项目。报告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经学校组织的专家检查审核同意后,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作为项目建设过程评价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本任务书一式3份,A4打印,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文字通顺。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项目建设目标
1.硬件建设方面
进一步扩大实验室规模。形态学实验中心多功能显微形态互动实验室增加计算机数量,机能实验中心增加小型实验仪器设备,从而满足更多的学生独自动手操作;科研实验中心加大大型实验仪器的投入。
2.管理改革方面
创新管理模式,使其能够更好的支持实验室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设施实行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保证了实验教学有序进行。通过改革管理手段,实现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使得实验室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管理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让科研辅助教学。
3.实验教学改革方面
(1) 推进实验室的整体化建设,推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
(3)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4) 改进实验考核方法,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建设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5) 提高实验教师学位和学历,加强实验骨干教师培养。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以现有教学团队与管理团队为基础,扩大数量,提高质量。
职称及学历结构方面:高级职称40%,中级职称50%;博士20%,硕士以上占100%。
措施:有计划地安排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改善实验队伍的学历结构。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的教学理论、应用技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改善实验队伍的职称结构。完善实验教学队伍的奖励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学校有关政策,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形成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二、前期建设情况(对照任务书)
(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建设进展,建设过程中开展的主要活动、特色做法等)
1.加大硬件建设
年,实验室新购买计算机近百台,购买小型实验仪器,如微型加样器一百余支(其中进口为10套),721分光光度计50台、小型离心机及制冰机等;科研实验区进行了整体装修,改善了实验环境,购买了荧光定量PCR仪、进口PCR仪、荧光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冷冻离心机等大型仪器设备。
2.强化教学支撑
实验室除了支持了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免疫学、生物化学、放射学等基础课程以外,还支持了医学检验系检验专业、输血专业等开设的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分子诊断、临床微生物检验等专业课程。承担的年教学时数近5万学时。
3. 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平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为院级建制,隶属于院系两级管理,学院下发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中心也有一整套的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主任负责制,并制订合理可行的整体规划和阶段性建设目标。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已经建设,网络实验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建立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使得信息交流、信息沟通、信息更换、信息反馈方便及时。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强化了实验教学的过程化、集成化管理,使得实验室由过去的封闭式转向了现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提高了实验教学工作效率。
4.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以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为先导,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心包括三个实验教学平台,即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科研实验教学平台,开设三个层面实验课程,即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研究型实验。各实验室建立了各自有效的教学体系,并进行了优化、创新与改革,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逐步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
⑴ 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承担与显微形态学相关的实验课程,涵盖血液病及其检验、临床检验学基础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教学。针对形态学实验教学要求,中心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装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数码互动显微教学设备,可同时接纳40人进行显微镜观察;配置了十人共览显微镜技术实施实践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拟再配置一台十人共览显微镜。
⑵ 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承担与机能实验相关的基础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课程,涵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及分子诊断学等各学科的实验。在机能实验教学模块中主要加强医学检验专业与临床的密切结合,从临床医学的实践出发,强调疾病诊治的整体观和质量观,建立全新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实践教学体系。对医学检验各专业课程有效整合,以疾病为线索提出临床诊断的方案和组合项目。目前已经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有三类:① 以临床病例为指导的综合性实验:根据实验内容,筛选典型病例,实验课前针对病例,分组讨论各组拟定的各项指标检测的依据,遴选出本实验中心可以开展的项目。学生分组测定,测定结果共享。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进行疾病诊断。对仍不能确诊的病例,讨论如何组合实验项目,确定诊断。开展以病例为指导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②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免疫缺陷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探讨淋巴细胞在参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疗效判断、免疫治疗及预后的重要依据,因此开设了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经典试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设计的实验技术包括:静脉抽血技术、清洗与消毒;培养用液的制备、细胞分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无菌培养基的制备、细胞培养、分离细胞的保存、细胞活力测定、细胞片的制做、细胞染色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等;③ 以疾病诊断为主线的综合实验:利用国内外国家药检局批准使用并在临床常用的诊断试剂盒为材料,内容涵盖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及药物基因组学四个基因诊断领域。该体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临床检验诊断综合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和临床检验专业技能为两大实验教学训练模块,注重理论与实际、模拟训练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涵盖了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实验,全程贯彻素质教育、检验与临床结合、循证检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⑶ 科研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提供开放实验室,在完成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同时,为研究生、医生及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科研平台,包括提供科研场所、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达到教学和科研平台共享,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动。今年正组织专家论证,着手科研实验中心的改造,为中心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
另外我们建立了建立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教学网站,通过网站,利于学生的实验预习及答疑等,适应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正在建设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实训中心网站,提供多媒体课件、应用软件、实验指导、实验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依托完善的质量工程网络,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
5.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设置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环节。通过直观的演示及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开发了基于Web的学习平台。逐步实现实验项目都上网,要求学生在实际实验之前,先通过网络进行虚拟实验或者做实验准备。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Web获取答案,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加大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的比重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对于设计性、设计性实验,则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向学生提供实验室所拥有的最新、最先进的设备,让学生掌握和设计先进的实验方法,使学生的实验水平达到的我们实验室尽可能达到的先进水平。
(4) 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基本教学方法
要求所有的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及实施。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中心制定了实验室发展和实验队伍建设长期规划,在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同时,全面提升实验人员教学、科研与技术的能力。
⑴ 中心进行的自主学习和培养:
① 前往中心血站、附属医院的进修与学习,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技能培训:根据实验教学工作的需要,加强针对医学检验和输血专业的分子诊断学实验课程,我们选派了六名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参加科技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进修班(郭俣、马佳、周继红、耿建、黄桦、杨琦);根据不同学科发展需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如全国高等院校输血会议高端论坛、第六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中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总过免疫学会第三届免疫学新进展研讨班等,从而学习最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学习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结合。为新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实验教学的开展储备人才。
② 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配合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教坛新秀的选拔,也为了考核青年教师的教案、讲稿的编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内容的梳理与整合能力,教学内容的掌握、课堂教学的把控、教学方法的使用等能力等,今天我们举行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和多媒体课件比赛,选拔的选手在院级比赛中获得佳绩:如两名教师在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郭俣)和二等奖(周继红)、一名教师获得全国网络课程比赛三等奖(杨清玲)、一名教师获得院多媒体比赛三等奖(马佳)、一名教师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陈昌杰)、一名教师获得院教学成果特等奖(杨清玲)。
③ 开展青年教师的公开教学活动:主要展示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风采,做的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同时进行学生及教师评教,做到弥补不足,教学相长。
⑵ 送出培养:派出学习,这是一条培养师资队伍的捷径,可以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学习他人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定向培养的博士8名(将于明和后年归来)。
⑶ 人才引进:中心更重视人才的引进,本中心积极配合学院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利用网上招聘的方式,正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⑷ 对外聘任:中心外聘了1位海外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授(王志伟)。
7. 积极规划中央财政共建项目,改善教学条件,完善省级示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完成日常管理和教学下,积极开拓,不断加强横向联系,开展科研活动。同时,得到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项目的资助,以此为契机,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共建项目的资助共计70万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共建项目,购置了一批实验教学和科研设备,改善了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和环境;丰富了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和实验教学体系;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
8. 积极建设实践基地
本着以“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培养多元化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原则,既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又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中心非常重视实习基地建设,目前省内外共四十余家功能定位明确的三级医院成为我们的教学实习医院和实习基地。配合输血专业学生实践,经参观协商,确定了2所中心血站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多方校外实训基地参观、见习、实习和青年教师培新等方面也满足了专业建设的需要。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及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以来,中心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基于病例分析为主的综合实验课程正在进行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获得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的认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完善与发展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平台,为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单位之一,成果已辐射国内几十所医学院校,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等。)
存在的问题
拟改进的措施
1. 综合性实验尚未融合,综合实验教材尚未完成
加快医学检验专业各专业课实验课的融合、综合性实验课程教材建设的筹建。
2. 实训基地建设质量
通过交流学习,扩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提升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与实习和毕业论文挂钩。
3. 中心师资队伍博士学历和正高级职称比率尚不足
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争后2年内通过送出去、引进来提升博士比和高级职称比例。
4. 兼职教师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与教务处、人事处协调改进兼职教师的激励问题
5. 实验教学改革成效不大
全方位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课程改革和专业特色建设上狠下功夫。
6. 如何有效利用科研平台,推进大学生创新
积极组建团队,通过传、帮、带作用,构建大学生创新机制。
四、经费使用情况
8232.00(课程建设)
4000.00(师资培养)
2000.00(耗材)
1000.00(师资培养)
5600.00(实验中心硬件配置)
五、阶段性成果(附有关材料及说明)
(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和成效。)
1.实验室建设方面
(1) 在期间该建科研实验中心,优化了实验环境,现已投入使用。
(2) 更新了近百台电脑,新增了多种大型和小型实验仪器,5台投影机,支撑了各专业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承担的年教学时数约为5万学时。
(3) 科研实验中心在中央财政地方共建项目、省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和省实验示范中心共建下,购置了荧光定量PCR仪、进口PCR仪、荧光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等大型仪器设备,更好的满足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和研究生科研工作。
2.实验教学改革方面
&&& 实验示范中心坚持以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为先导,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创新与改革,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逐步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2008年以来,获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6项;发表教研论文33篇;主参编教材36部;获得各项教学成果奖17项。
2.1 教研项目:
年度教研项目汇总表(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
项目负责人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院教【2007】72号
完善分子诊断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院教【2007】72号
《临床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开设研究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蚌医教【2007】27
输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与研究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蚌医教【2007】27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基因工程网络课程建设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临床输血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基于病案式教学的医学生物化学网络教学改革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流式细胞仪高级操作技术学习班
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
医学院校生化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面向生物科学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群建设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基于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基于学分制培养模式的医学检验课程整合与实践
蚌埠医学院教研项目
医学院校专业教育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2 教学论文:
2008年医学检验系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统计表
年,卷(期)
完善实习笔记制度,提高实习效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教学方法探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
病案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教育版
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习力模型研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医学检验系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统计表
年,卷(期):页码
汪洪涛,李柏青*
留学生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及探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青年教师对留学生免疫学实验课教学体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科研促进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初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教育版
杨清玲,陈昌杰*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建设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医学检验系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统计表
年,卷(期):页码
临床生物化学以病例为指导的综合性实验开设的探索
医学教育探索
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高校《酶工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构建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和谐课堂的实践及体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医学留学生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探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输血方向专业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搞好高校系部办公室信息传递,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
中国健康月刊
提高免疫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初探
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医学检验系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统计表
年,卷(期):页码
医学生物化学病案式教学改革探讨
基础医学教育
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医学理论与实践
《分子诊断学》课程教改略述
创新与创业教育
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础医学教育
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基础医学教育
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基础医学教育
血小板计数的实验教学探讨
基础医学教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探讨
基础医学教育
2.3 教材建设:
主参编教材统计(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
主编/副主编/编者
出版社名称
《免疫学检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临床免疫学检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医学辐射防护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临床实验仪器学》
安徽科技出版社
陈治文、陈昌杰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
科学出版社
《免疫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检验仪器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检验核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夏俊、杨清玲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
科学出版社
夏俊、陈治文
《生物化学》第3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临床实验仪器学》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分子诊断学》第2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分子诊断学实验教程》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2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影像核医学》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与考试指导》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核医学实验教程》
科学技术出版社
《影像核医学习题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疫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郝艳梅、禹莉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玉云、郝艳梅
《临床血液学检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4 教学获奖:
教研成果奖统计(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
级别等次(省、院)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多媒体课件
安徽省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
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
安徽省网络课程比赛二等奖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开设的研究
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
院多媒体比赛二等奖
《血液学及检验》多媒体课件
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蚌埠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院级三等奖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安徽省教育厅
蚌埠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院级三等奖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开设的研究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
全国网络课程比赛三等奖
《生物化学与疾病》多媒体课件
院级三等奖
蚌埠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院级一等奖
蚌埠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院级二等奖
完善分子诊断实验教学 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
院级特等奖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院级一等奖
临床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开设研究
院级二等奖
构建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和谐课堂的实践与体会
院级二等奖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到目前为止,中心共有实验教师4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3名,讲师17名,助教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另外,中心还拥有全国优秀(模范)教师2名,院级优秀教师多名,省级和院级骨干教师各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院级学科带头人3名, 1名教师获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的称号。8位教师分别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中心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梯队科学,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的、一个生机勃勃的实验教师队伍,为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完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 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严格遵循保障教学与科研的目标,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科研、教学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把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教学内容并为教学服务是高校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教科研水平也有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以来,院级教改项目1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项目8项;厅级课题16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Ⅰ类期刊15篇。
六、后期建设方案及措施
(一)建设方案
四年来,实验实训中心为学校实验室建设起到了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以实验教学改革带动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实验中心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安徽省内具备一定规模、拥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实验中心。
1.& 建立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 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创建综合性教学训练平台
3.&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大教学改革
(二)具体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实验室规划、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上不断创新、完善和提高,进一步促进实验室专业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整合资源,建设好共享平台, , ,提高大型实验利用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争取横向课题,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 继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做好实验内容整合、更新,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2.&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将人员培训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心今后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尽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勇于教学改革和探索、教学水平高的实践教学队伍,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为保障,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3.& 继续加强实验中心的软、硬件环境建设,积极参加与国内外高校的经验交流活动以及开展深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速开放型教学的进程,完善和完备的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验教学条件。
4.& 进一步加强与校内各学科间的联系,及时参与学科前沿的研究。加大课程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进一步完善智能、网络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七、审核意见
学校审查意见:
&&&&&&&&&&&&&&&&&&&&&&&&&&&&&&&&&&&&&&&& (签章):
&&&&&&&&&&&&&&&&&&&&&&&&&&&&&&&&&&&&&&&&&&&& 年&&& 月&& 日
专家检查意见:
专家组负责人:(签字)
专家组其他成员:(签字)
&&&&&&&&&&&&&&&&&&&&&&&&&&&&&&&&&&& 年&&&& 月&&& 日
教育厅审核意见:
&&&&& (公章):
&&&&&&&&&&&&&&&&&&&&&&&&&&&&&&&&&&& 年&&& 月&&&& 日&&&&&&&&&&&&&&&&&&&&&&&&&&&&&&&&&&&&&&&&&&
Copyright (C)
蚌埠医学院检验系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大学城东海大道2600号 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萧县卧佛山秦居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