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子 柳永的上阕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手法

2015古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一)-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高三年级语文
&&&1.为了节约网站的资源,请将资源压缩后上传;
2.上传的资源请标注明白资源来源:原创、转载、整理、特约。我们会根据不同性质和内容的资料给予相应的奖励;
3.必须是当前学年的资料,对于以前的资料,本站一般不会审核通过;
4.资料必须为word文档,如果是试卷,必须附有答案。对于没有答案或者扫描版的资料,本站不会审核通过;
5.上传资料时,请先搜索本站是否已经有您要上传的资料,以免重复上传;
6.对于作假的用户,一经发现,即取消账号!&&&&&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综合其它体育音乐美术信息自然品德科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高三年级 && 教学教案 &&
2015古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一)&&
资料分类:&语文(高三年级-教学教案)
资料类型:
适用学期:
年份地区:
年度 来自不限地区
资料来源:
文件大小:&640
添 加 人:
河北李金龙
下载级别:
需要点数:
下载次数:
::资料简介::
2015古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
1郑域《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
2侯《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
3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
4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5周邦彦《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
6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7柳永《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9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10刘克庄《一剪梅》(束A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
11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12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F金)
1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1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15.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16.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7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18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19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20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21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22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23张孝祥《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24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25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
26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27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8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29向子N《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
30向子N《秦楼月》(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31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32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33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34张先《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35张炎《浪淘沙•秋江》(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
36张炎《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
37万俟咏《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
38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
39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40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41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42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43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44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
45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4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47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
48.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49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
50晁补之《汉宫春•梅》(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分)
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梅。(1分)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2分)
2用对比的手法。(1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分)
3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4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1.词的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分析其中原因。(4分)
2.试结合诗句分析本词蕴含的情感。(4分)
::下载地址::
您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所以不能下载本资源。请赶紧
::下载说明::
* 如果您发现该试卷不能下载或有问题,请点击这里通知管理员,谢谢!
*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引用试卷资料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来电邮说明,本站将在最快时间内进行改正。
* 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引用页面,请注明来自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最新公告::
  全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升学率和教学水平,所有加盟的学校,不用投入一分钱的硬件,就能无限制下载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里的任何资源,就像把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搬回家一样。此外还可享受中国校长网的其他服务。面对如此的诱惑,你还在等什么,快快点击【】加盟吧!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友 情 链 接---
&&&&&&&&&&&&
版权所有:&
E-mail:& 服务热线:& QQ: 774072 新浪UC: &&-& &&- &&&-& &&-& & -& &&-& &&-&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CopyRight &
China Schoolmaster&2015
合作伙伴:沁园春 雪练习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沁园春&雪练习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沁园春&雪练习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提技能•一课两练【练基础】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莽莽(mǎn)&&分外(fēn)&&原驰蜡象(chí)B.稍逊(xùn)&&&今朝(zhāo)&&红装素裹(uǒ)C.略输(shū)&&&风骚(sāo)&&成吉思汗(hàn)D.折腰(shé)&&&妖娆(ráo)&&顿失滔滔(tāo)【解析】选B。A项“分”应读fèn;C项“汗”应读hán;D项“折”应读zhé。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C.一代天骄李白豪放不羁,曾令贵妃捧砚,力士脱靴。D.“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陈家顺、高淑珍等,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他们堪称新时代的风流人物。【解析】选B。“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和“下雪的时候”矛盾。3.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江山/如此多娇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解析】选D。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文学常识。(1)《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毛泽东,体裁是词,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2)词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           ,句中指      。答案:(1)词牌名 题目 (2)《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5.根据提示默写。(1)望长城内外,        。(2)俱往矣,        ,        。(3)词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北国壮丽雪景的句子是:        ,        。答案:(1)惟余莽莽 (2)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6.课内。《沁园春 雪》,完成(1)~(3)题。(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 【解析】本题考查对上阕意象和感情的把握。第一问要找出词人寄托感情的景物。第二问要从词人景物时所倾注的情感,特别是最后一句思考。答案:写了冰、雪、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答:&&&&&&&&&&&&&&&&&&&&&&&&&&&&&&&&&&&&&&&&&&&&&&&&&&&&&&&&&&&&&&& &&&&&&&&&&&&&&&&&&&&&&&&&&&&&&&&&&&&&&&&&&&&&&&&&&&&&&&&&&&&&&&&&&&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要先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大意,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答案:“惟余”,只剩的意思,强调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立刻失去的意思,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的大河波涛滚滚的雄伟气势。【知识链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1)常见的题型有:A.说说加点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B.你认为文中哪个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C.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D.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换?为什么?(2)考查的知识点:A.词语的鉴赏。B.近义词的辨别。(3)答题思路: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效果。在记叙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格、精神……);表现了描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应联系“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思考作答。答案: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不足:在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练能力】一、美文品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雪  花很少见到雪花的人被雪花感动很少见到雪花的人成了雪花头上是飘飘的雪花是规律和思想 在空旷的天空 舞蹈
云 屈从寒流的力度在它的肋骨里少了基础的声音温柔的碰撞和聚合 怎会有激情的闪电和青春的雷声只把泪水凝结 让苍老 漫天飞舞
没有声音的雪花悄然飘进我的头发世界苍白 汹涌的河流 顿失滔滔
是雨是雪 季节的变换基础需要的减退是雪是雨 自然的轮回走不出的洁白事物
什么花 可以漫天飞舞你是世界最美的花了真的 我要对你说 从此 我不再赏花(来源:日散文网)1.“很少见到雪花的人”为什么能被雪花感动?答:&&&&&&&&&&&&&&&&&&&&&&&&&&&&&&&&&&&&&&&&&&&&&&&&&&&&&&&&&&&&&&&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应抓住“雪花”的象征意义,联系下文思考。答案:因为“雪花”是规律和思想,雪花无声无息,纯洁美丽,大地不断轮回,在人们心中雪花就是整个世界。2.这首诗题目是“雪花”,第二节却写“云”,是不是离题?为什么?答:&&&&&&&&&&&&&&&&&&&&&&&&&&&&&&&&&&&&&&&&&&&&&&&&&&&&&&&&&&&&&&& &&&&&&&&&&&&&&&&&&&&&&&&&&&&&&&&&&&&&&&&&&&&&&&&&&&&&&&&&&&&&&&&&&&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技巧。要联系上下文,从写“云”对表现“雪花”特点的作用方面思考。答案:不是离题。写“云”屈从寒流的力度,没有激情的闪电和青春的雷声,烘托了“雪花”不畏严寒、洁白美丽的特点。3.诗中的“雪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阅读全诗,抓住重点诗句,如“是规律和思想”“走不出的洁白事物”“你是世界最美的花了”思考回答。答案:雪花洁白、美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花。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中,诗人笔下的雪花给人一种厚实的温暖,雪花是理想之花,冷峻的大地也要不断轮回,雪花就是整个世界。一切的凶残,都斗不过自然的洁白。当自然降临的时候,真理便又诞生了。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对理想真理的追求。二、综合运用5.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让我们怀着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之情来完成下列任务。(1)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               (2)班会课上,同学们列举了“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有革命先烈、科学家、歌星影星等,王平同学说:“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是雷锋!”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有个同学说:“雷锋早就过时啦!”这时,你站起来反驳说:“&  &&&&&&&&&&&&&&&&&&&&&&&&&&&&&&&&&&&&&&&&&&&&&&&&&&&&&&&&&&&&&& ”(3)班会课上,同学们还推举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5岁盼到95岁才见到儿子一面。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千米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 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197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请你为黄旭华撰写一段颁奖词。 答:&&&&&&&&&&&&&&&&&&&&&&&&&&&&&&&&&&&&&&&&&&&&&&&&&&&&&&&&&&&&&&& &&&&&&&&&&&&&&&&&&&&&&&&&&&&&&&&&&&&&&&&&&&&&&&&&&&&&&&&&&&&&&&&&&& 答案(示例):(1)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2)学雷锋永远不会过时,他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螺丝钉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3)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解题指导】如何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写意法。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人物的事迹,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而是将人物事迹点到为止,让人们自然心领神会。 (2)开掘法。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3)综合法。综合表达颁奖主旨,使事、理、情有机融合。颁奖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可以综合运用,将人物的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水乳交融,自然成趣。三、写作练笔6.【写法借鉴】这首词情景交融。上阕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句句洋溢着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片段仿写】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融入自己的心情,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答案(示例):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晨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路边的小草努力地吮吸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花儿朝我微笑,此刻,就想唱起那首歌:“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沁园春长沙上阕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上阕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诗人所处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独立”,既是指一个人,也含有精神孤独的意味.孤独感往往蕴含着丰富和深刻,在历代文人的诗作中屡屡出现.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苦,李白“独坐敬亭山”的钟情,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傲,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凉都让读者想起.  “寒秋”,点明时间,寒冷与江水、孤身一起构成了诗人抒怀的典型环境气氛,萧索而空寂,诗人压抑而孤独,几乎没有多少生机.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紧接上句.诗人视线一转换,却看到了与环境完全不同的景色.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绚丽多彩,生机盎然:①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②事物动态的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渲染,呈现出的是一个自由辽阔的空间,一副色彩瑰丽的画卷,晚秋的静穆中跃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了千古背秋之气.  ① 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百舸争流: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③ 鹰击长空: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也有这种作用)  ④ 鱼翔浅底:“漫江碧透”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之“浅”可理解为江水清澈见底,一望而可见之,故曰“浅”,全句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仿佛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由物及人,由大自然到国家、民族,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绚丽多姿过渡到民族的命脉及国家的前途.色彩美和雄壮美决定了词作的昂扬基调,发出的问题深远重大,决定了词作的博大意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练习精选_高一_中学数学网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练习精选
&&&热&&&&&★★★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练习精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1:41:4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练习精选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答案:(6分)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案:(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注】①排闼(t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青玉案(宋) 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 答、(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一个"梅"字,但通篇透露着梅花报春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 (注:"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画眉鸟 (欧阳修)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 ;②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武昌阻风(宋)方泽 &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 答:①情景交融或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欲抑先扬。②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 &&& 答:并不相悖,而使诗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或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浓浓思乡之情。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 (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1)初夏的风光;& 清和(清新、和暖)(2)晴景、雨景、远景、近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风物的喜悦心情。&&&&&&&&&&&&&&&&&&&&&&&&&&&&&&&&&&&&&& 9、阅读朱熹《观书有感》,请结和最后两句,写出自己的感想。(70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参考:方塘为何而清,因为有源头活水。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先决条件。要想保持实力,就必须充电,学习,终身学习。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 有人说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单赏析。&&& 答: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比如上阕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牵黄,擎苍),下阕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来。&&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X-24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①。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衡阳雁:衡阳以南有一峰,名回雁峰。相传北雁南归,飞止于此。②燕然:山名,即蒙古杭爱山。公元89年,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其首领单于,曾登上此山,刻石纪功而返。勒:刻石。.词中有一句完成了上景下情的过渡,这指的是哪一句?为什么?答:浊酒一杯家万里。因为这一句是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上阕写景,一个"异"字领起。那么,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突出了西北边镇什么特点?答:首句点明"塞下"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关山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的是什么情怀?答: 抒发的是报国之志,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 恋 花&&&&&&&&&&&&&&&&&&&&&& 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1分)&& 1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①&&&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分)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分。答案中含三个要点,错一个点,扣1分。)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2分。每一点各1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2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八声甘州&&&&&&& 柳 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答: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答: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 原因:&& "无侣"(或"单栖")&&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踏& 莎& 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