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岩质边坡类型
,内容来自筑龙网相关的培训课程、论坛帖子、行业资讯等。筑龙网为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建筑工程学习。交流平台,超过1000万设计师、工程师和造价师在筑龙网交流、学习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日更新500篇的!(发布于:日)
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筑龙优搜库
填写您的问题
筑龙网以1040万会员的建筑社区为基础,为建筑师、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提供建筑行业资讯、技术资料下载、招聘求职、技能培训、建材查询等服务,同时也是建筑人展示自我,增加业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岩质边坡类型相关专题推荐浅析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条件-牛bb文章网
浅析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条件
所属栏目:
[摘要]本文论述了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分析各种地质原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可以确定边坡失稳破坏形式,最后探讨边坡失稳的动力机制。[关键词]工程地质分析 岩质边坡 稳定性能[中图分类号] U418.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X(2014)-6-49-11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1岩体结构类型的影响对于岩质边坡来说,边坡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各种各样的结构面和结构体组成不同的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块状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层状结构、层状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块状结构岩体,整体强度较高,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特征接近于均质弹性体.受到震动一般不会发生失稳破坏;对于镶嵌结构岩体,地震或其他扰动时可能会造成局部的崩塌和落石,但不会造成大规模的失稳;碎裂结构岩体的地震或其他扰动时反应比较强烈,强烈的地震会导致碎裂结构岩体松动,造成大量的崩塌、落石以及小规模的滑动;层状结构的岩体受层面的控制,在地震或其他扰动作用下可能沿层面产生滑动;而对于散体结构的边坡,在地震或其他扰动作用下,不仅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塌,而且有可能导致大规模滑坡和流滑。土质边坡可以看成散体结构,在地震或其他扰动时将会产生大量的变形、滑塌、滑坡和流滑。1.2岩性组合的影响岩性对边坡的影响主要反映为不同岩性的边坡产生滑坡的程度不同。由粘土、泥岩、页岩、泥灰岩以及它们的变质岩如片岩、板岩、千枚岩组成的岩体,或由上述软岩与一些硬岩互层组成的岩体,或由某些岩性软弱、易风化的岩浆岩(如凝灰岩)组成的岩体具有抗风化性差、风化产物中含有较多的粘性、泥质颗粒,具有很高的亲水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征。这些地层的软岩及其风化产物一般抗剪性能差,遇水湿润后即产生表层软化和泥化,形成很薄的粘粒层,抗剪强度极低。由于岩性、颗粒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差异,导致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细颗粒的泥质、粘土质软层既是吸水层,又是相对的隔水层,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粘土成分的高收缩性,使岩土体中裂隙迅速发生并扩大,各种地表水很容易渗入坡体。上述这些特点容易导致滑坡的发育。通常把这类很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层称为“易滑地层” 。易滑地层不仅本身容易发生滑坡,而且它们的风化碎屑产物也极易滑动,甚至覆盖在它们之上的外来堆积层(冲积层、洪积层等)也容易发生沿着“易滑地层” 或其风化碎屑物顶面滑动。根据调查研究,90%以上的滑坡产生在各种松散堆积中,岩石滑坡较少。应特别注意新黄土、高灵敏度的粘土和饱水松散粉细砂层的动力响应。2边坡地质模型划分边坡工程地质模型的确定是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动力稳定性研究的基础。边坡工程地质模型确定的基本依据是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变形的常见模式有反倾边坡、水平层状上硬下软、水平薄层状软硬相间、水平厚层状软硬相间以及顺倾薄层状结构。归纳起来为反倾边坡、水平层状边坡和顺倾层状边坡。对于边坡的工程地质模型也可归纳为有明显控制性结构面的边坡工程地质模型。前者包括有反倾边坡、水平层状上硬下软、水平薄层状软硬相间、水平厚层状软硬相间以及顺顷薄层状结构。同时包括了滑坡体和基岩与厚覆盖层(风化壳)组成的边坡;后者主要有均质土坡和无明显控制性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很显然,这两类边坡在地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稳定情况会有显著差异。边坡破坏形式: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模型,可以确定边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动荷载下,可同时发生整体倾倒和局部相对弯折,且在短期内完成。而静止荷载下弯曲、倾倒等一般具有蠕变性质。根据岩体结构控制论的观点,边坡的工程地质模型控制了边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对于受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地质模型,其变形破坏形式决定于结构面的形态及组合。在动荷载作用下,顺层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顺层面的滑动;反倾向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岩层的倾倒、弯曲和弯折;水平层状边坡则主要在顶部和斜坡面附近的岩层产生拉开、拉裂和层间错动,首先是沿垂直于或斜交于层面的节理、裂隙等软弱部位岩层被拉开,其次是完好的岩层被拉断、开裂并产生层间错动。已经发生破坏的滑坡以及由基岩和厚覆盖层(风化壳)组成的边坡,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将表现为滑坡体沿滑面或者覆盖层沿基岩顶面的滑动,而且由于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作用可能导致塑性流动和液化流滑。对于那些无明显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形式不仅有沿滑面(平面的或者圆弧形)的永久位移,而且必须考虑由于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作用可能导致的塑性流动和液化流滑。对于那些节理裂隙发育,但没有明显控制性结构面发育的岩质边坡,则需要利用空间精测线测量的方法,测量节理裂隙的形状,然后利用赤平极射投影的方法进行统计,作出节理裂隙的极点图和等密图,判读出该边坡发育的节理裂隙优势组数。在此基础上,对边坡的破坏形式可分成下面4种情形进行判断:结构面在极点图上近拟均匀分布,边坡岩体结构近乎散体结构,这种情形下,边坡的可能破坏形式为曲面滑动。只有一组结构面,结构面的倾向与边坡的倾向基本一致.倾角小于边坡角,则边坡的可能破坏形式为平面滑动。若干组结构面,边坡的破坏形式可按J.N .Mankland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判断。J.N .Mankland方法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破坏条件:结构面组合交线的倾向与边坡面一致,楔形破坏体的组合交线在坡面出露,其倾角小于坡角,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只考虑内摩擦角,认为小于组合交线的倾角时,边坡可能发生楔形体破坏。一组结构面,结构面的倾向与边坡的倾向相反,则边坡可能发生倾倒形式的破坏。3边坡动力失稳机制探讨地震或其他动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累积效应和触发效应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地震或其他动力引起边坡岩体结构松动。破裂面、弱面错位和孔隙水压力累积上升等;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地震或其他动力作用造成边坡中软弱层的触变液化以及使处于临界状态的边坡瞬间失稳。不同的边坡破坏类型,导致边坡动力失稳的主导因素也不同。一般来讲,塑性流动失稳破坏是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作用起主导作用:崩塌型、层体弯折型则是惯性力起决定作用;而对于滑动型破坏则视具体条件而定;对于后发型边坡失稳,则是由于地震或其他动力的累积效应导致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降低,为后来的外地质营力创造了条件,最终导致了边坡的失稳破坏。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问题详情
()岩体作为边坡岩体时,结构面倾向坡外比倾向坡里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得多。A.层状结构B.整体块状结构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岩体作为边坡岩体时,结构面倾向坡外比倾向坡里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得多。A.层状结构B.整体块状结构C.碎裂结构D.散体结构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网友回答(共1条)
匿名网友&&&&lv1&&&&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沉积岩以及片麻岩、石英岩等构成的边坡,一般稳定程度是较高的。A.玄武岩B.凝灰岩C.安山岩D.侵入岩2下列选项中,(&&)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外在因素。A.岩体结构B.地应力C.地下水的作用D.地质构造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论文写作技巧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复杂地质结构岩质高边坡灾害处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
复杂地质结构岩质高边坡灾害处治
【摘要】:完整性较差的破碎岩质边坡,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处理不当可能潜伏安全隐患。龙丽高速公路K92边坡灾害防治,以查清工程地质条件和了解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为基础,采用下部设置明洞进行回填反压坡脚和上部卸载的处置方案,避免了边坡岩体结构复杂性所形成的多滑面搜索困难的问题,取得了预期的防灾效果。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642.2【正文快照】:
1启份月会.二口.J厂刁山区公路建设常常涉及大量的边坡灾害问题,特别是完整性较差的破碎岩质边坡,由于处理工程t大、问题复杂,常常成为制约工期的关键性因素,而且使工程造价大幅度提高,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潜伏工程的安全隐患。边坡灾害的防治原则,应以查清工程地质条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昭昞;[J];台湾海峡;1993年01期
林均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秋长珉;[J];当代韩国;2005年02期
沈瑞生,冯砚青,牛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鲁克亮;[J];西藏研究;2005年02期
吕志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3期
丁锡强;;[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李强;;[J];山西建筑;2010年11期
魏斌;花晓鸣;;[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4期
谭林;;[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金安;纪洪广;袁海平;宋永杰;;[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张雷;王孟渝;叶勇;陶春省;郑炜;;[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郑求才;郑求才;刘立欣;徐建伟;毛斌;;[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田维强;林德洪;杨承富;;[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宁;张鹏;曲星;;[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刘汉东;王思敬;;[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李泽;王均星;;[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蒋爵光;李秉生;付永胜;;[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下集)[C];1987年
郭代培;;[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冯美君;左志武;胡泓;洪波;李正炎;;[A];工程绿化理论与技术进展——全国工程绿化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润;[N];中国社会报;2005年
本报记者 骆会欣;[N];中国花卉报;2008年
吴晓菁;[N];厦门日报;2005年
封 祥;[N];大众科技报;2005年
姜晓凌;[N];上海科技报;2004年
李德;[N];中国气象报;2008年
胡唯元;[N];科技日报;2004年
记者 薛玲;[N];兰州日报;2005年
金磊;[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朱广菁?谢宏;[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永建;[D];长安大学;2011年
陈业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李军;[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高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王亚利;[D];四川大学;2003年
庞正轰;[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方建勤;[D];中南大学;2004年
刘红帅;[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吴媛媛;[D];复旦大学;2007年
罗帆;[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全;[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李忠泆;[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李春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沙礼;[D];中南大学;2010年
吕东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麻生文;[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高传东;[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王寅;[D];南昌大学;2012年
李振存;[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吴琴;[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六章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要点.ppt9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六章 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性、张开程度、充填胶结情况、平整光滑程度等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如果它们各不相同,则应根据各组结构面的不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先判断出对边坡稳定性有直接影响的两组结构面,然后以此两组结构面为依据来判断边坡稳定性。
三 结构体滑移方向的分析 当边坡受两组结构面J1和J2切割,其稳定性受结构面控制时,先作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图 图17-26 ,标出它们的倾向线 AO和BO 及结构面组合交线 CO ,则滑动方向必为三者之一。 削坡、压载工程 楔形滑动岩坡稳定分析 三、过程机制分析法 四、近代理论计算方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的实质是把已有的自然边坡或人工边坡的研究设计经验,应用到条件相似的新边坡的研究和人工边坡的研究设计中去。采用该方法需要对已有边坡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工程地质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影响边坡变形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此外,还应考虑工程的类别、等级以及对边坡的特征要求等。 工程地质类比法虽然是一种经验方法,但在边坡设计中,特别是中小型工程的设计中是很通用的一种方法。
五、工程地质类比法 六、赤平极射投影等结构面的图示方法 岩体结构的图解分析,在实践中多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来进行。下面着重介绍赤平极射投影的基本原理及作图方法,最后通过边坡岩体稳定分析示例来说明岩体稳定性的评价要点。
一 赤平极射投影的原理 赤平极射投影,是利用一个球体作投影工具 图17-21 ,通过球心作一平面ESWN 叫赤平面 作为投影平面。极射就是从球体的一个端点F发出射线,如FP,F称为极点,P为球体上的一个质点。由极点F向P发出的射线必然交于赤平面于M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