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coa的来源和去路起始物是什么

已有答案 (3)
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包括: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以及脂肪酸碳链的延长。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液,需要CO2和柠檬酸的参与,C2供体是糖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反应有二个酶系参与,分别是乙酰CoA羧化酶系和脂肪酸合成酶系。首先,乙酰CoA在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下生成,然后在脂肪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以ACP作酰基载体,乙酰CoA为C2受体,丙二酸单酰CoA为C2供体,经过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几个反应步骤,先生成含4个碳原子的丁酰ACP,每次延伸循环消耗一分子丙二酸单酰CoA、两分子NADPH,直至生成软脂酰ACP。产物再活化成软脂酰CoA,参与脂肪合成或在微粒体系统或线粒体系统延长成C18、C20和少量碳链更长的脂肪酸。 乙酰CoA羧化酶(ACC)存在于大多数生物组织中,包括细菌、古菌、真菌、酵母、植物、动物和人类。ACC第一大类为多亚基型ACC,即异质型,存在于细菌、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的质体中。Escherichia coli的ACC是第一类中的典型代表,由4个亚基组成,即生物素羧化酶(BC)、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以及羧基转移酶(CT)的2个亚基α-CT 和β-CT. 这些亚基结合在一起形成ACC全酶,可能以(BC)2(BCCP)4(CTα,CTβ)2形式存在,但全酶很不稳定,易解离成各种不同的形式。 第二大类ACC为多功能型ACC,即同质型,人类和大多数真核生物的ACC属于这一类。此类ACC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在200×10[sup]3[/sup]以上,BC、BCCP、CT 功能域依次存在于一条多肽链上,此外在各个功能域之间还存在一些真核生物特有的肽段,占总肽链长约1/3,功能尚不清楚。人类有两类ACC:相对分子质量为265×10[sup]3[/sup]的ACC1,存在于大多数脂肪组织(肝脏、脂肪质)中,催化长链脂肪酸合成的限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0[sup]3[/sup]的ACC2,分布在心脏、肌肉组织中,催化脂肪酸的氧化。植物细胞质中ACC为同质型,但ACC在植物中的分类与定位存在两种特殊情况,如油菜的叶绿体中同时含有第一类和第二类ACC,而禾本科植物的质体和胞质中ACC均属于第二类。 脂肪酸合成酶有两种类型:类型I,是一个多功能单链蛋白质,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和真菌中(虽然哺乳动物和真菌中的脂肪酸合酶在结构上有所区别)。类型II,整个酶系统由多个单功能酶组成,存在于细菌中。 哺乳动物中的脂肪酸合酶含有两个等同的多功能单链(形成同源二聚体),每一条氨基酸链的N端区域含有三个催化结构域(酮脂酰合成酶、脱水酶和单酰/乙酰转移酶),而C端区域则含有四个结构域(醇还原酶、酮脂酰还原酶、酰基载体蛋白和硫酯酶),这两个区域被中间6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核心区域所分隔。 参考资料:[1].百度知道[2].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753~758 @ 百度文库[3].百度百科-脂肪酸合酶
离开生物化学有段时间了,网上找了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个合成过程比复杂 合成部位:细胞质中 合成的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Glc酵解) NADPH (磷酸戊糖途径) ATP HCO3— 乙酰CoA的转运 细胞内的乙酰CoA几乎全部在线粒体中产生,而合成脂肪酸的酶系在胞质中,乙酰CoA必须转运出来。 转运方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P165 图15-6 循环图示:乙酰CoA从线粒体内到胞液中的转运 丙二酸单酰CoA的生成(限速步骤) 脂肪合成时,乙酰CoA是脂肪酸的起始物质(引物),其余链的延长都以丙二酸单酰CoA的形式参与合成。 P165 反应式: 所用的碳来自HCO3—(比CO2活泼),形成的羧基是丙二酸单酰CoA的远端羧基 乙酰CoA羧化酶:(辅酶是生物素)为别构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柠檬酸可激活此酶,脂肪酸可抑制此酶。 脂酰基载体蛋白(ACP) 脂肪酸合成酶系有7种蛋白质,其中6种是酶,1种是脂酰基载体蛋白(ACP),它们组成了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ACP上的Ser羟基与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上的磷酸基团相连,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是ACP和CoA的共同活性基团。 P167 图15-8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是CoA和ACP的活性基团。 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以共价键与ACP辅基上的-SH基相连,ACP辅基就象一个摇臂,携带脂肪酸合成的中间物由一个酶转到另一个酶的活性位置上。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步骤 P170 图15-10 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程序 第一阶段:缩合 第二阶段:还原 第三阶段:释放 原初反应:乙酰基连到β-酮脂酰ACP合成酶上 丙二酸酰基转移反应:生成丙二酸单酰-S-ACP 此时一个丙二酸单酰基与ACP相连,另一个脂酰基(乙酰基)与β-酮脂酰-ACP合成酶相连。 缩合反应:生成β-酮脂酰-S-ACP 同位素实验证明,释放的CO2来自形成丙二酸单酰CoA时所羧化的HCO3— ,羧化上的C原子并未掺入脂肪酸,HCO3— 在脂酸合成中只起催化作用。 第一次还原反应:生成β-羟脂酰-S-ACP 注意:形成的是D型β羟丁酰-S-ACP,而脂肪分解氧化时形成的是L型。 脱水反应:形成β-烯脂酰-S-ACP 第二次还原反应:形成(n+2)脂酰-S-ACP 第一次循环,产生丁酰-S-ACP。 第二次循环,丁酰-S-ACP的丁酰基由ACP转移至β-酮脂酰-ACP合成酶上,再接受第二个丙二酸单酰基,进行第二次缩合。 奇数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也由相此途径合成,只是起始物为丙二酸单酰-S-ACP,而不是乙酰-S-ACP,逐加的二碳单位也来自丙二酸单酰-S-ACP。 多数生物的脂肪酸合成步骤仅限于形成软脂酸(16C)。经过7次循环后,合成的软脂酰-S-ACP经硫脂酶催化生成游离的软脂酸,或由ACP转到CoA上生成软脂酰CoA,或直接形成磷脂酸。 对链长有专一性的酶是β-酮脂酰ACP合成酶,它不能接受16C酰基。 由乙酰-S-CoA合成软脂酸的总反应: 8乙酰CoA + 14NADPH + 14H+ + 7ATP + H2O → 软脂酸 + 8CoASH + 14NADP+ + 7ADP + 7Pi 大致是是这样的 把你QQ邮箱给我 我把详细资料发给你
略懂社热议
问问青春版,什么都略懂一点乙酰CoA在体内的来源与去路有哪些?生物化学之脂肪酸的氧化
哎哟wan1131
乙酰CoA(乙酰辅酶A)乙酰CoA(乙酰辅酶A)可以通过脂肪酸的β-氧化、丙酮酸氧化脱羧和氨基酸的降解生成,其实是活化了的乙酸.1、它在具有线粒体的组织中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彻底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2、乙酸辅酶A在人体内有很多功用,例如,它既然是脂肪来的,也可以作为原来在脂肪组织中逆向合成脂肪酸.3、在肝脏中,多于的乙酰辅酶A可以转化成酮体.4、乙酰辅酶A也是胆固醇代谢中非常重要的原料,全身各组织几乎均可合成胆固醇.肝是最主要的合成场所,其次为小肠、肾上腺皮质等等.乙酰CoA只要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就可进行脂肪酸合成.酮体是肝分解氧化脂酸时候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只有肝能利用乙酰CoA生成酮体.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乙酰CoA全名是什么?_百度知道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a是什么证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