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什么,也是什么,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力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的三大方向&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首先必须选择好方向,确定好重点领域,然后实施科技攻坚。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这“三个面向”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加快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审时度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加强对有望成为今后主流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习近平指出:“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习近平强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科技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科技创新的不断出现与发展是科技革命发生的必然前提。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习近平指出:“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习近平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图为:2013年 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参观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科研单位重要创新成果后,边交谈边走向会场。
二、面向经济主战场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技要发展,必须要使用。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周期最主要的变量之一,也是决定经济总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扩大经济总量,为经济发展带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因此,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习近平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习近平强调:“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必须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现在,科研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一项科研成果如果在转化周期内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其经济潜能就会很快衰减。科学研究不能仅满足于提出新想法,写出技术报告、发表科研论文、形成专利,更要密切结合到关键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去,以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使命。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习近平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习近平强调:“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图为: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科技创新必须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卓越贡献。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习近平指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既有利于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特别是“一战”和“二战”期间,重大科技工程逐渐成为科学的热点。“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这些带有“大科学”时代标志的工程,让人们记忆深刻。就我国而言,“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蛟龙号等一批耳熟能详、展示中国科研实力的工程已拔地而起。当前,在满足我国固有的重大需求的同时,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已经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也正在创造巨大新需求。日前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研究部署,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支撑产业变革和保障国家安全。”习近平指出:“2014年8月,我们确定要抓紧实施已有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已经部署的项目和新部署的项目要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攀登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突破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习近平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习近平说:“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科技创新既要“顶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又要“立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赢得战略主动;同时还要“惠民”,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为人民创造更多财富。坚持“三个面向”,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才能行走在正确而宽广的道路上。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责编:曹昆)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3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创新能力概述
点击数:6152
本讲要点:
本讲主要介绍创新能力的基本内容。明确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必备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人的素质高低有密切的联系。创新能力是个体的一种创造力,它从来就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而是与每个人都具有的人格特征紧密相联的。(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毛泽东和邓小平)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和动力。时代呼唤创新。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独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体的一种创造力,它从来就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而是与每个人都具有的人格特征紧密相联的。古今中外科学发展史的实践证明,优秀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必备心理品质。一般来说,对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具有优秀的人格特征,其中坚定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尤为重要。
(一)创新能力的来源
当今世界已进入创新的时代。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进行开创性的起点。一般来说,常规思维是纵向、线性、收敛和刚性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是多向、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是辩证的。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孙子与孙膑)与纵横家(鬼谷子)就很重视谋略思维。关于谋略的产生,人们通常认为,中、下略是常规思维的结果,上略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因此,要以中略和下略作为设谋的起点。常规思维为正,创造性思维为奇,设谋要经历参正变奇和参奇再变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创新能力的来源是社会实践。
但具体来说,创新能力的来源是:意外的机遇,新知识的产生,现实生活中的不协调现象,工作任务的需要,人文情况的变化,知觉和观念的变化等。
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继承已有的基础、传统和成功的经验是成功的前提,求实是从实际出发求实效,这是创新的本质要求。
(二)创新的主体在于人
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创造新的思想饿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知识是产生创见的基础和原料,任何领域的创新活动都要以该领域中的已有知识和成果为起点。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思维品质。要不唯上,不唯书,敢于质疑。
3、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多思多想,是发现问题的基础。创新推动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文艺复兴时代成为世界科技的第一个中心;二战后的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4、在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思维角度的转换。
(三)影响创新能力的思想障碍
1、唯书。对书本、理论和文件的教条主义态度。
2、唯上。唯上级和领导的马首是瞻。
3、因循守旧。
创新能力是一种创造力
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
从知识就是力量到整体就是力量
要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
正确的创新观念包括:一是观念新;创新是观念的革命。
二是思路新。换个角度看问题,情况就大不一样。
创新是分层次的。当今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是原始性的创新。
增强创新意识关键是要有“两有”,也就是要有自信,有理性的怀疑。创新必须要有敢于挑战,敢于提出新的思想,同时又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
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
(一)知识经济概述
根据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所谓知识经济就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有以下特征:
1、知识剧增,信息爆炸。
2、生产力要素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3、产品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4、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5、财产占有方式及社会阶层结构、权力结构的新变化。
6、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空前加强。
(二)知识经济是需要知识创新的创新经济
我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当务之急,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竞争力源泉问题;(企业可持续的知识新体系)
第二是成长动力问题;(以知识资本化为中心的分配和激励机制)
第三是发展道路问题(重视知识资本的道路)。
知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要作用:
1、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力。
2、企业的知识平台。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分四种: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人际知识(know--who)
3、知识创新的三大特征。知识创新不仅指技术创新,而且同样包括管理创新。
知识创新的三大特征是:
第一多用比喻和象征性的词来表达新知识。如:联想用“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来描述其管理的三要素。
第二是为了传播和扩散知识,必须使个体知识为组织成员所共享。新知识的创新总是从个体创新开始的,没有某个关键人物的个体创新就没有组织化创新。如: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成功的探索;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变革思想。
第三个特征是知识创新往往伴随着混沌和危机。
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一)充分认识加强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
1、加强自主创新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2、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3、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成为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
3、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三)把握自主创新的关键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引进、消化、创新能力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
(四)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服务这个中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紧密结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一种优良作风来培育。(倡导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而道远。
复习思考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2、简述知识经济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3、什么是创造力与创造性人才?怎样培养创造性人才?
4、试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你对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建议和思考。
本讲教学案例请大家课后阅读。
第二讲思维创新
本讲要点:
本讲主要介绍思维创新的内涵、特征与方法,以及几种思维创新的方式,包括破除思维定势,扩张思维视觉,培养创造性与前瞻性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等。
思维创新概述
(一)思维创新的基本内涵
思维创新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思维创新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既有的结论,以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司马光砸缸等;圆珠笔芯缩短)
思维创新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在思维创新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知、情、意、行统一)。
(二)思维创新的特征
1、创新性特征
创新性特征包括独创性和新颖性两层含义。前者指独立于前人、他人,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后者主要指思维的求异性。(司马光砸缸;毛泽东则认为:“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2、超越性特征
创新性思维的问题,实质上是对限制进行超越的问题。
思维的超越性意味着对既存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超越。思维成果的超越来自对对象或对象的超越。
思维的超越性,首先表现在思维在认识和把握对策时、在展开思维的过程中对时间的超越和突破。
其次,思维的超越性表现在对空间的超越上。即思维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的把握,突破人的器官和工具的空间限制,将认识对象扩展到人的五官及现有运输、通讯所无法涉及的地方。
再次,思维的超越性表现在思维对“具体”――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物品等的超越上。
第四,思维的超越性还表现在思维对“有”与“无”的超越上。
第五,思维的超越性还表现在对“传统”的超越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超越;爱因斯坦对牛顿的超越等)
总之,创新必须有所超越,超越才能导致创新。
3、发散性特征
思维的发散性特征即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去思考,从侧面提出多种假设方案的思维过程。
多向观察(爱迪生发明电灯)
4、综合性特征
思维创新综合性的表现:
(1)思维创新是对已有成果的综合或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2)思维创新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3)思维创新是多种思维形态的综合运用。
(4)思维创新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此外,除以上特征外,思维的变通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二、破除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形成的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惯用的、格式化的固定模式。
对思维定势也要辩证地看,一般来说,思维定势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限制了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制约了人们进取意识、创新意识的拓展,至今仍在误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其消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众定势,即跟从大众、服从大众的意志和行为。通俗地说,也就是从众心理,随大流。
2、经验定势,即以经验作为处理问题、完成任务、判断是非的标准。
3、权威定势,即一切依赖于权威,一切以权威为准绳,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意识。如:以中国古代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毛泽东的是非为是非。
4、书本定势,即以书本的知识为依据,不假思索,盲目照搬。(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要结合)
三、扩张思维视觉
发散思维的含义、特点和形式
1、发散思维的含义
这种指向多个方向的思维,就是发散思维。分门别类。
2、发散思维的特点
发散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流畅性、变通性和精致性。其中流畅性有三种形式:观念、联络和表达的流畅性。而变通性也有三种形式:一是对信息重新分类;二是对意义进行修正;三是改变熟悉物体的用途。精致性是对复杂的发明创新提供多方面的细节补充和进行润色,使思维更加科学,更加适应需要。
3、发散思维的形式
发散思维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正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和多向发散思维。
纵向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纵向思维是一种以事物的产生、发展为线索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
纵向思维的主要特点有:1、单维性;2、静态性;3、平面性;4、历时性。
(三)横向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横向思维是一种同时性的横向比较思维。
横向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多维性;动态性;立体性;同时性。
(四)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关系
二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编织起创新思维的经纬网,使人的思维不仅有深度,而且有广度;不仅使思维更加精细,而且更加敏锐。
四、创造性与前瞻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变通性、批判性和直觉性,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取得的思维成果具有创造性,往往以“奇”、“异”见长。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右脑。右脑可以开发;掌握科学地训练右脑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活动来促进右脑的开发
2、提高理性认识,采取科学的培养措施
3、训练求异思维,促进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4、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形成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优势互补
5、要提倡学校环境的创造性
前瞻性思维
1、前瞻性思维的概念和作用
前瞻性思维是指向未来,超越客观事物实际发展进程而进行的一种科学思维,其特点是在思维对象实际发生变化之前,就能够准确判断、把握、预计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状态和结果。
古代神话传说。科学幻想与科学假说。
2、前瞻性思维的实质和特点
前瞻性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是“智慧资本”。
3、前瞻性思维的发展
4、前瞻性思维与事物的客观规律
前瞻性思维取决于识别规律的能力
识别规律的途径
5、前瞻性思维的灵魂――超前意识
探索问题的敏锐性
思维的灵活性
五、辩证思维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维方法
二者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方法,不能搞相互替代。
本讲复习题:
什么是思维创新?有什么特点?
如何破除思维定式?如何扩张思维视觉?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和前瞻性思维,请予分别论述。
第三讲管理创新
本讲要点:
管理科学是兴国之道。管理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信息化发发展也为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在这个转折的历史时期,企业只有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注重管理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抢得先机。而固守传统管理模式,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要求
管理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管理创新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2、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管理科学是兴国之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精益生产”等管理思想,指导着大批企业迅速成长,成为近几十年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也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二、管理创新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1、管理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空间的含义
管理创新可以包括五种情况:(1)提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并加以实施;(2)反复设计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3)提出一个新的方式方法;(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而管理创新空间是指管理创新行为与结果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即管理创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管理创新空间的存在: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动导致了管理创新空间的存在(企业外部因素有:经济周期的波动;市场结构的变动;制度变迁和政策效应的影响;政府、竞争对手及消费者)
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复杂导致了管理创新空间的存在(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导致学习难度加大;资源配置对象的深化发展也是重要因素)
2、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
所谓创新包括几方面的内容: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采用新事物的过程以及新事物本身。
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管理创新
从社会系统运行来看管理创新
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管理创新
3、管理创新的动因
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因(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管理创新的外在动因(社会环境的变迁;经济发展的变化;自然条件约束;科学技术的发展)
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技术创新(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产品创新)
制度创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三、管理创新的方法
要有新观念
要结合企业实际
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要持续创新(十大管理创新方法:以敏捷管理为特征的七大突破;低成本运算管理;集团公司集中式资金管理;传统文化管理,西方经验运营;多元化经营中的风险管理;以区站为重点企业文化建设;简约式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成本管理;百货零售企业连锁再造;实现可持续成长的优化管理)
复习思考题:
试述管理创新的含义、必要性及其表现。
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我们应采取哪些方法来进行管理创新?
第四讲企业创新
本讲要点: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如何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生死尤关。本讲主要介绍有关企业创新的意义、内容和创新的方式等,并希望大家领会和掌握。
一、企业创新的必然性
企业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要求
企业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企业创新是加入WTO的要求
二、企业创新的内容及意义
1、企业创新的内容(包括生产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生产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生产关系方面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企业形象创新;企业管理创新)
2、企业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企业改善高层环境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企业全方位提高企业素质的最有效方式
创新能加速新工艺在企业的应用,降低新产品成本,提高生产力水平
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创新可以利用企业剩余的生产能力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三、企业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重视战略管理
构造“企业生态”
调整组织结构
建立人本文化
强化知识管理
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创新主体是企业家)
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四、企业的自主创新
(一)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品牌与知名品牌,其原因主要有:企业比较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二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1、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2、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战略地位
3、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与环境基础
4、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
5、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保障
6、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研究与发展的投入
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对新兴行业的支持
1、国家对新兴行业资金上的支持
2、要加大对新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3、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关政策(36条),消除各行业公平准入的障碍(行业障碍;地方保护主义;行业的技术标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企业创新的含义、目的、意义与途径。
2、试结合我国的企业实际,阐明进行企业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讲市场创新
本讲要点:
了解市场创新的内容、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市场创新包括市场营销创新、市场管理创新和市场开发创新三个部分,其中市场营销创新是对特定产品的营销策划和成功实施,市场管理创新是对各类市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的创新活动,市场开发创新则是拓展市场空间或开辟新市场的创新活动,一般是指新产品的市场开发。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市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市场营销创新
(一)市场营销创新的意义
市场营销创新就是通过对市场的一系列主动性活动,包括产前市场调查、市场分析、产后市场推广、促销等手段来进行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
(二)市场营销创新的分类
一般而言,对市场营销创新层次的认识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的市场营销创新包括: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管理创新、营销方法(手段)创新、营销战略的创新。
营销创新主要可概括为五大方面: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和人才创新。
狭义上指的是营销方法创新:文化营销、知识营销、品牌营销、形象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互动营销、定制营销、全球营销、绿色营销、差异化营销、服务营销、零库存营销(按单生产)、无缺陷营销等等。
(三)市场营销创新的途径和方式
1、电子营销(E--Marketing)
电子营销具有以下功能:(1)促进销售。(2)超值服务。(3)降低营销成本,节省开支。
实施电子营销的步骤有九。
2、文化营销(Culture Marketing) 海尔模式。
3、整合营销(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整合营销具体包括销售渠道和销售产品的整合。
4、差异化营销(Diversity Marketing)
差异化营销的基本思路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通过有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营销手段、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良好形象。
5、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该营销模式强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把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
6、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关系营销认为企业是一个与顾客、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政府结构、股东、员工和社区公众等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努力使顾客满意,以保持与加强同顾客的良好关系,使企业长期获得市场利益。
最大的终端用户高级财会软件供应商大平软件公司的成功实践。
7、互动营销(Interactive Marketing)企业借助双方的优势,从而实现双赢。格兰仕与联合企业的关系。
8、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通过借助某一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吸引媒体、公众的注意与兴趣,强化营销,扩大市场,把它与企业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借势造势的目的。
9、服务营销(Service Marketing)
美国IBM公司的宗旨就是:IBM就是服务。
二、市场管理创新
(一)市场管理创新的意义
市场管理创新的过程是实现创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与市场化的过程。
市场管理创新的风险主要有:(1)市场风险。(2)技术风险。(3)组织风险。
企业市场管理创新贯穿于企业产品经营的全过程,并且会伴随着企业经营目标的转换而不断前进。
企业产品市场管理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
一是市场启动阶段,要做到人无我有;
二是竞争性营销或壁垒营销阶段,要做到人有我优;
三是产品细分和市场细分阶段,做到人优我全,人优我廉;
四是产品市场国际化阶段,做到人廉我广;
五是服务销售阶段,做到人广我深。
在产品经营的每个阶段,企业都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创新,以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产品实现价值增值创造条件。
当前,一场以市场管理创新为主导的企业管理革命正在酝酿。市场管理创新是这场企业管理革命的引擎,它正在不断地带动着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创新,推动着整个新型商业运行模式的创新。
市场管理创新主要包括面向已有市场的管理创新和新兴市场的管理创新两大类。
(二)面向已有市场的市场管理创新
面向已有市场的市场管理创新主要包括面向已占有的市场和进入已有市场两种情形,企业市场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包括有效保护已占领市场、扩大市场总需求、扩大市场份额或进入已有市场等。
1、保护已占领市场
企业可选择的策略主要包括防御策略,以攻为守的策略、反攻策略以及市场收缩策略等。
2、扩大市场总需求
扩大市场总需求可以通过增加使用量、扩大用户范围、开辟产品新用途、实行企业产品延伸等策略来实现。
3、进入已有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以新产品和新营销方案进入已有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时,都意味着向已占领市场的企业发动进攻,因此,必要的营销策略设计至关重要。这些策略包括:
正面进攻策略。日韩电子和汽车向欧美市场叫板。
侧翼进攻策略。天天旅馆向假日旅店的侧翼进攻。
包围策略。日本精工表向世界表市场的全方位出击。
迂回进攻策略。NBA著名球星乔丹为耐克公司推销鞋;为美国车――克来斯勒公司生产的道奇公羊进行宣传,拒绝代理公司提供的奔驰、宝马。
(三)面向新兴市场的市场管理创新
面向新兴市场的市场管理创新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新兴市场需求的潜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户不能准确地表达自身需要;创新产品难以找到确切的用户;市场需求大小难以估计;市场成长速度难以估计。
具体的创新管理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和知识的扩散策略。金利来领带在盒上所标的三种打法。
2、先导用户引导策略(表)新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过程是一个创新逐步扩散的过程。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型、晚期多数型和落伍者。
3、权威用户示范策略。
4、提前宣告策略。
三、市场开发创新
(一)市场开发创新的意义
市场开发创新是企业进行技术经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概括而言,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包括市场试销、市场定价和品牌营销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二)市场开发创新的试销策略
消费品的市场试销主要包括销售波方法、模拟商店方法、控制销售方法以及实际市场试销方法等多种策略。
(三)市场开发创新的定价策略
新产品定价,首先应确定新产品的定价目标,分析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新产品的定价策略,最后选择合适的新产品定价方法、确定新产品价格的可能范围。
(三)市场开发创新的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是用以识别产商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的商业名称或标志,通常由文字、符号、标记、图案和色彩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
随着客户经济时代的到来,品牌营销已经成为市场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品牌营销的开发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别品牌策略(如;宝洁公司的策略汰渍、舒肤佳和佳洁士)
2、家族品牌策略(PHILIPS)
3、系列品牌策略(火腿和化肥分别用“普利姆”和“肥高洛”)
4、企业名称加上个别品牌策略(如:凯洛格富来卡米饼;凯洛格麦麸葡萄干)
(四)市场开发创新的柔性策略
通过柔性策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超值服务,从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和利益增值最大化的经营策略。
1、零库存营销策略(Zero Stock Marketing)按需定产,库存为零的一种营销方法)
2、定制式营销(Customization Marketing)
定制式营销策略包括合作性定制、适应性定制、选择性定制及消费型定制几种类型。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市场营销创新?
2、新兴市场的潜在性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
3、简述市场管理创新的主要风险。  
第六讲科技创新
本讲要点:
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考察科技进步的历史进程,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增强科技意识,从而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科技创新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科技创新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知识密集度快速上升,传统产业就业比重快速下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制造业的主导,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劳动生产率加倍提高,研究与开发投入迅速增长,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在传统经济学中,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很难同时实现的。几乎所有的经典模式都假定:经济增长会导致工资提高,工资提高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通货膨胀率上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到了20 世纪90 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对该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美国的科技创新活动,有力地带动了高科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构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基础;知识创新在这种新经济中的作用大大增强,一些纯粹的“知识产业”成为整个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几乎60%的美国工人是知识工人,80%的就业岗位是由知识密集型部门创造的;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使各国、各大企业间的经济贸易、技术联系与合作大大加强。
科技创新推动了世界科技革命的进程,具体表现如下:
1、新技术普及速度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
2、科技发展的动力机制更趋于市场化、国际化。
3、国际科技合作正蔚然成风。
4、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短缺加剧,人才争夺更加激烈。
5、科技发展开始对社会形态、价值观念造成实质性冲击。
(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提升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次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技术创新是要获得商业价值的活动
技术创新又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以及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
2、技术创新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活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具体表现为:企业是创新选题的主体,创新决策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创新融资的主体,是承担创新风险的主体,也是创新收益的主体。
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扶持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制定国家技术创新法,保障技术创新的实施;国家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直接投资;制定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具体政策;协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培育有益于创新的环境。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动力
1、科技创新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
2、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1)率先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引擎作用
(2)模仿创新的扩张效应
(3)创新继起的持续效应
(4)结构优化的集成效应
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存在的差距
科技投入的经费来源有几个,其中包括产业界、政府、基金会和风险资本等,而产业界和政府在工业化国家里是主要的来源。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产业界平均约占其成员国科技经费的60%,政府科技经费所占比例再20%到50%之间。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经费一般占全国科技经费的80%以上。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科技投入呈现出一些新态势和新特点。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和相关政策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成为许多国家提升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大力加强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和国家战略目标、政府投入目标集成化、政府投入协调方式商业化和金融化;科技投入管理更加强调本国特色。如美国强调全面领先,强调发展尖端技术,日本、强调发展产业共性技术,印度和强调局部领先。
(一)政府科技投入总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理事会2000年发表《发现、教育和创新:联邦科技投入回顾》报告认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整个20世纪中变革的重要催化剂之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上拉开了明显的档次。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年平均增长都在4%以下,美国略高一些也仅为7.5%,而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省、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年平均增长率都高于10%,新加坡甚至高达23.8%。
(二)政府科技投入占科技经费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三)发达国家政府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四)政府科技投入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五)发达国家政府科技投入主要流向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国防研究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六)形成了促进科技投入的行政管理与协调机构,制订促进科技创新、构筑科技创新优势的科技战略
(七)政府科技投入政策具有引导产业科技投入的特性,刺激企业投入科研经费进行研发
三、科技创新:发展现代生产力的决定力量
(一)“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中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又是人们社会存在、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是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这里,历史唯物主义已经把科学技术当成推动生产力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甚至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结合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来理解,看到其中的深刻内涵。
(二)“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科学的继承和发展
该思想首先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人们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形式。创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是新的思想观念和公理体系的产生,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所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三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而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软件”,它们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如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全党全国的大事来抓。
其次,该思想又特别强调“决定力量”的重要意义。关于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是江泽民同志一贯强调的思想。从马克思的“科学是生产力”,到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江泽民同志“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理论的变化与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是充分揭示了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
在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中,已经有了科技与经济辩证关系的论述,如: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江泽民同志更是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就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创新的使命就是要把经济搞上去。为此,要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2、科技创新对产业起了哪些决定作用?
3、如何理解“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生产力的决定力量”?
4、结合我国实际,说明科技创新对于生产力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共1页& 【发表评论】【】
文章录入:张后孚 责任编辑:张后孚 相关文章 主题词:&&
上海普惠英才进修学校地址:浦东新区商城路1986号二楼&&&& 电话:021-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号当前在线人数:349;累计访问人数:97993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