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一年交换生期间回国手续,现在不想读了,想期中考试完下学期回国读。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高三年级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高三年级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评价本科期间的海外交换学习经历?
一学期的海外学习,会改变哪些方面?对于本科生而言,除了国际视野等虚化的描述之外,交换带来了哪些印象深刻的收获?不可否认,本科期间交换的机会成本也很高,因此希望了解不同的观点,以作取舍。题主为商学院学生,也很希望了解其他专业对交换的看法,非常感谢各位的回答。
按时间排序
法语专业大四来法国交换一整年的来答。。其实大四交换真的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意味着国内大四学生最常做的两件事:考研和实习基本就和我无缘了。。。现在这一年快要结束了我却觉得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原因1: 比较惭愧地讲,答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游戏宅,学语言的成绩也比较拔尖,但是和人交流的能力几乎为零,没出国的时候全家出去吃饭我妈让我喊一下服务员我都扭捏得不行的那种╮(╯_╰)╭【黑历史】。到了法国,虽说不是瞬间改变,但是经过数次独行的旅途,现在的我无论是问路,坐火车,甚至排队时都能自然地和陌生人搭话甚至聊天【自己去了瑞士四天可能和五六十个人说过话吧。。当然这也要得益于欧洲人对陌生人的戒备心比较低比较友好】,在旅途中自己去解决一切问题,并且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帮助别人,这对很多知友也许都习以为常,但对于我这样曾经封闭的宅女来说,真的是巨大的转变。原因2:学习法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我这一年是在政治学院交换,因此同学思辨能力比起其他法国人来说更强,和他们讨论一些问题,发现法国人的批判精神真的是深入骨髓,对比自己很多时候对于观点的逆来顺受,的确对自己有了很多反思。政治学院的考试很多都是写dissertation【类似大论文?】有很固定的格式但是一定要看出自己的观点,在北京法专的三年基本就是接受灌输,考试填上该填的空绩点get就好。。在法国我终于开始自己思考,和别人交换思想【而且很多时间被别人的想法震撼】这真的很重要。基本就是这两点,第一点对于我来说,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真的是在我身上发生了明显看得见的变化。。我现在已经在准备法国的研究生申请,希望在欧洲的接下来两年能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好的自己。p.s.答主现在是一个月旅行两个地方的节奏,目前去过比利时,瑞士,西班牙以及法国大大小小若干城市啦,三月底考虑用欧铁通票【目前在打折】意大利加希腊走起,有同样计划的小伙伴吗?约吗朋友们?【被拖走】
交换生的条件也挺高的吧。。
大三上在新加坡交换了一年。因为那边课程简单加上所用的混凝土和钢结构标准是欧标,和国标不一样,大三下回来后学习备受煎熬,排名也一下掉了不少。不过还是很值得的一段经历。这段相对偏闲的时光,让我从THU繁忙的学业中能抽出时间来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题主说的没错,交换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我朋友有因为交换而放弃了有很大机会当选的学生组织主席的机会)。我也见过带着很强的功利心和目的性去交换的同学(我知道不少人交换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要封国外教授的推荐信,将来申请用)。相对而言我最初选择交换的目的就是看看外边的世界,体验不同的学习氛围而已。结果,交换一圈回来,就突然觉得如果留校直博,八年到十年一直呆在一个地方的话太对不起自己的一生了,便着手开始了出国申请。可以说如果不出国交换这一圈的话,我应该就在本校直博了。所以你看,交换对我的人生轨迹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交换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结实朋友了。在交换时期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大陆其他高校的,有港台的,也有欧美的(不过也都是华人。。。),都成了很好的朋友,现在还经常联系。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似乎一起整天玩耍的伙伴,革命友谊要比一起学习的伙伴更加深厚一些呢。总之,回到问题。我对本科交换的评价是,有很大的代价和风险,但带来的收获往往更大。
很难说交换能得到什么具象化的收获,这个经历改变的是性格和心态,到一个喜欢的国家变成一个更喜欢的自己。东一区时间凌晨零点三十分,看着机窗外点点灯光照亮的高速公路,直到跟随人流走过NO DECLARATION通道,才真的相信自己已经从亚欧大陆的最东端来到了西端。回想当初从申请交换生项目到拿到签证,从邮件联系homestay到预订机票,所有的前期准备都像是上个世纪做的事。坐上中东司机驾驶的出租车,二十分钟后我和两大箱行李从郊区的机场来到了哥本哈根市中心。司机开车的速度和沿途的风景一样一直没有太的变化,直到渐渐了解了这个北欧小国之后我才明白,这种难能可贵的维系在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平衡是融在这个社会的骨血里的。交换生和本科生或研究生不一样,没有太大的课业压力,所以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体验这个陌生的国家。我对丹麦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认识的丹麦本国同学、一道上课的同班同学、homestay的房东一家以及在哥本哈根结识的华人。这个著名的富裕国家在我到达的第一天就告诉我它有钱却不奢侈。高福利让居民不必特别在意银行卡里存款的位数,哪怕没有工作政府也会提供足够的生活费保证生活不至于拮据。丹麦人实实在在是标准的高富帅,金发碧眼的维京人个个身材高大长相出挑,养育他们的国家又为他们提供优渥的生长条件,真是一个人人称羡的群体。然而即便如此,满大街的人却鲜少有奢侈品傍身,出行亦是地铁公交自行车。房东告诉我,在这个一年中有半年气候非常恶劣的地方,没有人需要奢侈品这种华丽而不实用的东西,如果有多余的钱,他们宁可用来与家人一同享用一次美味的大餐。说到家人,丹麦人的家庭生活也是令人称赞的。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房东家客厅里暖黄色的灯光和白边窗台上点着跳跃的蜡烛。丹麦人似乎特别热爱晚饭后与家人一起看书看电视看电影的活动。有时晚上在外面吃了晚饭回去,抬头看到家家的窗户里都亮着幽黄的灯光,半拉着窗帘特别温馨。不会有性别分工的观念,爸爸和妈妈都是要共同承担一切赚钱、家务、带孩子的工作。所以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总能看到奶爸们推着婴儿车在散步,熟练地为小baby换尿不湿,或是给怀里的小朋友念故事。全世界快乐第一名的丹麦给我上的另外一课是平等。以平等著称的社会几乎对性别、人种没有任何刻板印象。依然记得丹麦同学严肃认真地说:“没有谁比谁优秀,在一方面比人好,必定有另一方面不如人,所以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歧视别人。” 他们冷静而好学,包容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国家可以发展得这么好。半年的交换生经历着实改变了我许多,现在,我希望自己可以变成一个像丹麦一样的人:稳健地成长,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实在的事,热爱生活,也热爱和自己不一样的人。附一张哥本哈根街景图
2.23日修正:经评论区
指出,理工科也有很多交换项目,是我交际圈太狭小了,惭愧。谢
邀。修正:这个问题其实前几天看到了,没好意思来回答。背景介绍:国内211、985,专业为中文系戏剧影视文学,在华沙大学交换了一个学期,总共选了两门课,一门亚洲经济,一门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介绍。大家都在语言交流、旅行、个人独立、发现新世界(雾)等方面已经说了很多,我从专业方面补充一点吧。以下所说交流时间至少为一学期,暑期课程、名校体验活动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本科期间对外交换其实是近几年兴起的,目前来说依旧是本科学校越好,交流机会越多。对于国内学生来说这需要慎重考虑,但是在国外,游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欧洲的学生,本科、研究生阶段在两三个以上学校就读是一件比较平常的事,当然,他们的项目也更加成熟。语言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门工具。大家在海外遇到的麻烦大多是因为不会讲所去国家的语言,或者语言水平不高所造成的。和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不就是语言么。因此,说句实话,去国外短期交流,收益最大的是学习语言的学生。第一,他们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基本都是两年或两年以上的语言基础(一般来说大三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交流项目,至少出国的时候已经是大三了)。大学中语言专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听、说、读、写的练习,哪怕是英语,再不济也比大部分只经过高中英语应试教育的好很多,就别提小语种了,上课都是有外教的。我遇到的俄语专业的学生见到我都在和同学用俄语交流,比如这位 ,应该正在俄罗斯交换。木木来回答一下吧~你比我更有资格。第二,他们的目的性是最强的,他们眼中的外面的世界恐怕要比更多人精彩很多。学以致用短时间内在他们身上能得到最好的体现,如果认真,短期交流项目对他们来说恐怕是性价比最高的了。甭跟我说旅游,人家掌握当地语言不比各位只会英语更受认可么?第三,他们更容易融入当地生活,更容易深入结交当地朋友。嗯,有朋友在日本做交换生,跟日本朋友打成一片真是让我蛮羡慕的。我在旅行过程中还遇到过学习西班牙语去西班牙交换的学生,他会在旅行的时候给在西班牙当地认识的一群朋友带小礼物……嗯,我想大多数交换生跟当地人是到不了这种互送礼物的关系的。其次,比较适合的是人文学科,但是不要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好吗。比如中文系……遇到的人问我是什么专业听到我的回答之后都是WTF的表情……我还得进一步解释我的专业方向是戏剧影视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等,个人认为到了国外听课不能保证第一时间完全听懂,毕竟有太多专有名词,我就不吐槽我选的课都讲到俄罗斯的垄断公司了,都是些啥……真的是查了才知道,可是不查就是不知道,还有比如各种天然气的运输协议、中亚反恐局势,中美抗衡等等。但我曾经上过一次叫做human rights的课程,还是都能够听懂的,比如讨论歧视问题,女性地位等等。再次,经济方面我不是很了解,就不说了。以上是关于专业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妥,还请各位指出。PS:题主,我认识贵校一位跟我专业比较相近的交换生……所有时间都去玩了,都是一个人出去。因为女朋友告之,不许和女生一起去玩,危险,更不许和男生一起去玩,更加危险。最后,对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交换生的质量恐怕也是越来越低了。当然可能是我去的不是好学校,但身边有清华、复旦、中传媒的交换生,也有国内你不跟我说我压根不会知道他们学校的学生……如果今后想去国外读研,恐怕是交流所去的学校比较好、专业比较强势才会成为你个人经历的一个亮点。看到题主应该是经管类专业,那么如果你能够在交流期间找到实习,对你个人来说也比较好,就算今后找工作,有海外实习的经历总要比单纯的学习经历要有优势的。PPS:对我来说出国交换的经历小到影响我两年的规划,大到影响我对未来的展望。希望题主能够权衡各方面做出最好的决定,有问题欢迎私信。
这么晚更新只是想表达开心的事情,几乎木有中国人(?)的校刊要了我做reporter,我只是之前没有收到邮件于是对方还重新发了lol...好嘛,頑張って!--------分割线二号----如约来回答了~半年真的好快,一个学期就这么过完了。来详细说说我这半年的逗比生活好了???( ˙ ? ˙ )???最开始租房是在网上找的,非常靠运气的事情,好在房子很不错离学校超市菜场都很近,房东特别特别厉害,香港人在这里有知名豪华餐厅且家里从政,之前完全不知道,只是觉得好价格便宜,上午看到下午就决定要租了,运气还是不错的。一个人来的,找了学校安排的接机,可以免费送到自己租的房子。之后就是等待开学,这个学期去了当地的一所小学教中文,根据要求需要办证件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证明,以上完全体会到了外国人做事真的是慢而不是为难你,他们在保证的时间之内帮你办好但是不会赶工。我办卡的那家银行周末并不开门让我非常无语,刚来的时候其实会很不方便,后来拿到卡了东西办全了就习惯了。超市商场也都关门很早,不像国内城里人那么会玩啦,这里乡下人话也不太多lol因为在学日语,之后有和朋友一起去日本文化节做志愿者,确实有接触到日本的一些文化方面的东西,感觉非常棒,但是做vol期间遇到了让我感觉很不好的racist,看到我的名字是中文名之后表情格外微妙语调格外不正常。半个学期认识的朋友几乎都是马来西亚人和新加坡人,导致对南洋区了解了七七八八。但是新加坡人的英语真的吞音好厉害。有报名学校local办的杂志招的reporter,然后进了面试,20选16,姐觉得如果最后不要我大概真的是因为我拖稿还稿子写的没有local好哈哈。下学期努力。吃了很多地方的菜,感觉墨西哥菜对我胃口因为很辣很辣,然后吃过一家brunch至今难忘。在越南区吃过河粉超级好吃。韩国餐厅的烤肉完全和国内不是一个档次,肉又嫩又好吃,石锅拌饭里面还有美好的温泉蛋。复活节病了所以没去哪里玩,下学期如果有机会再去吧~快考试了,考场是running man澳洲特辑的最终场所哦!好开森好激动!姐复习去了~----我是很丑的分界线----我先马一个~即将踏上猫本的领土半年后来回答
本科是国外读的,所以认识有朋友交换回中国的。一个我校特别水的大姐交换到了清华,和奶茶在一个舞蹈团。回来以后以清华学生自居,虽然听说她在清华数学系的成绩把我学校的声望都败光了,各种不及格。最后在被清华数学系赶走之前,她幸运的结束了交换,返回了我们学校。还有个妹子去哈佛读了summer school, 就是那种高中生也能去的summer school. 回来也是一股哈佛气场,浑身透着波士顿龙虾味儿。连考试作业都不放在眼里,一副你们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的感觉,FB上的母校直接改成哈佛大学,定居地改成马萨诸塞州剑桥。后来此姐以3.2的GPA以哈佛校友的身份怒申(且只申)哈佛肯尼迪学院,被哈佛无情秒拒。不过却留下了哈佛梦想姐的江湖传说。
负责举办过两届交换生学长学姐交流会,我的感觉是,取决于交换学校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出国交流能开阔眼界忽然不假,但一所有名气、排名靠前、综合实力好的学校绝对能给你带来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收获;反之,不过是带着学分玩了一个学期罢了,交流完回来除了穿着风格高大上了,找工作没优势,国内研究生考不上,几战GMAT的也大有人在。
作为英语系学生,之前在美国交换一个学期,现在在英国交换一个学期。感觉很多人出来最初的原因大概都是为了见见更大的世界,从大学四年里偷出半年一年时间在外面玩。百闻不如一见,大概也是这样吧。自己觉得其实交换的时间过得很快,特别是对于一个学期而言,感觉刚刚适应了,把生活圈人际圈什么的都建立好了就要走了。曾经和朋友吐槽过说感觉像玩游戏练级,刚刚上手了就要弃号了。所以其实最关键的是,看自己想收获什么。因为和本科生不一样,交换生在这边的时间真的很短,机会很多很多,真的要抓紧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我有遇到一个德国小哥他就是想练口语融入当地生活,交各种朋友到处参加party去social;也有遇到一个中国妹子,交了中东男朋友经常去夜店,跳舞很厉害;也有遇到一个日本妹子每天都去图书馆认真学习到十一点回宿舍然后和男朋友skype一个小时;也有遇到一个法国妹子经常翘课出去旅游,一个学期走了好多地方;也有遇到一个中国妹子,来了以后抱怨这个挑剔那个最后说以后再也不出国的。更多时候遇到的人,也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跟着大家一起混,然后一个学期就飞快的结束了,或多或少都有收获。所以意义是什么,就看你想得到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有,就看你的选择。在哪里都是生活,只是因为环境不一样,所以生活的模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在新的环境中和不同人的交往中也可以更好的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每个人的收获都不一样,也常常会有出乎意料的事情,最终还是不要忘了本心。不过有些时候你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对你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你也不知道现在做的这些未来可能会有什么用,所以,多做些有趣的不一样的事情,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呀~
我大化院一学妹凭着去加拿大交流一年的经验,本科毕业签了某法国500强管培,9k2月薪。当然,这对于些小语种和码农来说可能不算高,但这相当于我们这个最西北的985最好的学院三个本科毕业生的月薪了。当然,人家还玩模联打辩赛当全校晚会的主持人,还在新东方当过英语老师去交流过就一定会有这么好的工作吗?不一定,比如同期交流的另外一个妹子就不是这样,而是去了UC Berkeley念PhD
我和几个在英国一起学习的朋友聊过,大家的感受都是,在初到的那几个月,自己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每天在不断的成长,而那种感觉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大概以后也很难再有我们不在伦敦,是个城市但是跟村差不多的地方,第一关就是学会如何对待寂寞,是真的寂寞,我在刚到的那一个月里狂听音乐狂看电影因为没有其他事情干,一个同去的女生每天晚上要和我打两个小时的电话因为找不到其他人,在国内的圈子统统被打碎,做什么都是要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感觉自己太脆弱了,除了让自己成长起来别无他法(嗯,其实刚到外面真的是很寂寞的,研究生们刚过一个月就成了好多对,太寂寞了,所以有打算的单身党们请抓住机会哟~笑)然后就是你要一个人处理很多事情,学习上的,更头疼的是生活上的,学着买菜做饭,学着跟房东中介搬家公司医院旅行社警察局打交道,不停的遇见奇葩然后学会远离奇葩,那句话怎么说得来着,见过这个世界的恶,然后学会用善意去面对世界文化的冲击显而易见,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包容,英国作为一个腐国成功的扭转了我的三观,爱情不分性别,在Gay Pride Day看到一对一对柔情蜜意的时候是真心祝福还有一个人去旅行的能力,想去某个地方看好机票火车住宿就准备走了,有人一起最好,没有人陪也可以玩得开心后来去了澳洲呆了段时间,现在在美国,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小,不再害怕陌生反而更加期待未来,有时间想想,如果不出国,在国内顺利毕业工作说不定现在就和很多同学一样要谈婚论嫁了呢,那样的生活也很好,但我更喜欢现在,人就一辈子嘛,年轻的时候不折腾多可惜啊诶有个妹子说过的,就是把自己丢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好的能力,就是酱~(我在自习室写的这些,旁边三个印度人在讨论问题啊摔!T.T我就吐个槽。。。)
同一个国家,同一所学校,交换生都是兴高采烈的,留学生都是————(自行填词)。
不请自来,我应该算很热衷本科交流的学生,大概在外一年,去了不同的学校。原因是我有出国读master的想法,又和现在的学校有点格格不入。没有选择transfer就把注意力放在交流上了。由于学校没有优质的exchange项目。我直接和自主申请交流了,申请的过程有点麻烦,因为要自己联系对方学校,还要不停的跑自己学校教务处,毕竟能不能允许我走,能不能转学分这些问题都很悬。这期间还要担心“交流一时爽,大四火葬场”的问题,毕竟周围同学很少有出去交流的,心理压力不小。大二的暑假男朋友陪我去了HKU和Oxford读了个summer,本来以为就是去玩的,居然虐得一直熬夜也是醉了,去了英国完全不带调时差的。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oxford可真美呀,Christ church可真好啊,霍格沃兹啊,我想在这学魁地奇啊。照片是用手机随便照的。另外想说一句,这种summer项目里男生可能不多,但高富帅密度挺高。当然,可能是我高中就在文科班,本科学校里也没怎么见过男生的缘故…我连男朋友都找的幼儿园同学…另外想说一句,这种summer项目里男生可能不多,但高富帅密度挺高。当然,可能是我高中就在文科班,本科学校里也没怎么见过男生的缘故…我连男朋友都找的幼儿园同学…然后Fall这个学期是在HKU。之所以选择去HKU,男朋友要去那exchange,半年的同校机会太难得了。在HKU,因为summer的时候已经有经验了,过得还挺愉快,认识了一些很好的小伙伴。被几门social science虐过之后,虽然老师布置的reading都没怎么读过,英语似乎有提高。社科的课看起来比较严格一些,算是有不少收获吧。对香港这个地方,我第一次去旅游的时候印象非常好。生活半年之后,一是对这个城市极度便利的生活印象更深,二是体会到了一种逼仄的感觉,三是再也不想吃烧腊了。空闲的时候会和男朋友坐在坚城的海边默默眺望,一直到暮色渐迟。在HKU也是第一次在全英文环境上课,而且还是文科课,越是高年级越是实践的内容多,都是我大一大二没有接触过的。我是完全会被环境揉捏的人,硬着头皮上好像也没什么。HKU的交流生挺多的,好多欧美的国际生都是交流过来的。另外也是体会了一点舍堂文化和不同的校园氛围,交流的好处在于,你可以过得比那的学生更潇洒,选课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的学分问题,reading week的时候交流生都出去玩,hall的活动不喜欢的可以不去,因为你不用担心下学期被赶出去。当然,high table这种活动还是值得参加的。好像每天上课化淡妆的习惯是从在香港上学开始保持的,我母上说我精神状态饱满了一些。考完我元旦就马不停蹄一个人去LA,然后再拖着两个箱子赶到Santa Barbara,开始了在UCSB的两个quater。在UCSB,第一个quater我再也不敢选文科课了,所以只上了一些简单的经济和统计,好好休息了一番。两个学期下来,胖了十斤,刷了还不错的GPA。英语的听力有点进步。加州的天气是真好啊,四季阳光普照。UCSB在海边,景色非常好。学习的过程非常愉快,因为是那种有付出就有回报的过程,而且你知道该学什么,该做什么,最后还有收获。而不是大一大二在国内,费尽心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成绩跟随机抽样一样,最后什么也不记得…所以还挺后悔本科没有直接出国的,在国内后来没有transfer也是失策。我在自己的大学并没有几个能一起玩的朋友,以前同学多在北京或者留学,正是这几次交流让我认识了很多合拍又有趣的小伙伴,也遇到了很积极鼓励我的老师。而到了第二个Quarter,我对不同三观的容忍度也在UCSB这个大party校得到了提升。我宿舍套间的那个三人间,有个美国妹子带着男朋友回来,她们四个人一起住了好久,据我同学说妹子还会穿着丁字裤在她们屋里奔跑,画面可美了。我那巴西室友的经常一想家就找小帅哥在客厅一起看电影,她香水味浓重到让我无法呼吸,打开窗户透气,窗外传来左边隔壁的巴基斯坦人的大麻味…而右边隔壁有更丧尸的故事,我明白了这个世界本就充满奇葩。我本来以为这是一个静谧和谐的小镇,结果宿舍外面那条路上还发生了挺严重的枪击案,我爸妈表示让我赶紧滚回家。交流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新鲜感可以冲淡孤独的感觉,而新鲜感结束没多久你就可以回家了。我觉得半年多异国恋也不算什么。至于学会更加独立,怎么说呢,很多留学生都有点出国要独立生活,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成长。不过我相信找工作之后的独立是更大的飞跃。大四回来之后,我和大三的学生一起上了好多课补学分。主要是错过了大家最集中去实习的时间,不过有心的话这也可以弥补。其实我的行程看起来紧凑但也有遗憾,就是我没能去一所lac交流,而我以后也就没有机会去体验了。因为大学本科有四年,还是挺长的,拿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体验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学校和生活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何况比旅游更深刻,比留学省钱。我在人人上看到不少高中同学都去交流,有去台湾的、日本的,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去欧洲交流的基本上把欧洲都深度游了一遍,而且打扮都越来越美了,尤其是去英国的,真是特别羡慕。而我却变成了一个穿拖鞋出门的人还有就是美国本科生活和phd生活不一样,所以去做summer research的感觉应该是不同的,略单调一些。最后,建议去大城市交流,别在村里。
谢 邀!!!(好激动)撇开学术和国际视野来说,对于我的话,意义在于:自由,独立和自我认识。自由我是在纽约交换的,纽约是个文化融合极其复杂的地方,就是什么人都有,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对什么包容性都很高。在这样一个非常多样的环境里,让我发现其实根本不用急,人生还有许多可能性。同一节课有研究生上,有去过阿富汗当兵的28岁同学,有芬兰的花臂妹子,有西装笔挺的大叔。老师自己是当了7年的演员再重回学校念研究生的。学校就是个念书的地方,而学校之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国内大家都很急,念完本科生就要读研,不读研就要工作,30岁之前就要结婚。好像接下来的人生都已经被谁写好了。来了美帝之后天高皇帝远的,开始撇开别人的指导,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不过我一直就不甘被摆布,加上母亲大人溺爱,在国内的自由度就已经比很多同龄人要高了。出国之后简直就是脱缰的野马……独立不提什么搬行李买家具苦力活这种独立,是精神上真的渐渐不需要依赖任何人了。因为没有谁可以依赖。我是报喜不报忧那一型的,刚过来吃了点亏遇到了点挫折,一点不敢跟家里讲,怕本来就脑洞大过天的我妈乱想。不好意思麻烦国内的朋友(当然还是多多少少麻烦了他们)有过一段挺低落活得也挺糟糕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慢慢想明白,自己的人生真的是只有自己负责的。所有的痛苦和愉悦,感受到这些的只有自己。说句大实话:死在家里一星期估计都没人知道。所以,努力让自己活得清醒,健康,快乐。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整个人的生活状态都在好转,每天都能基本稳定作息,摄入各类营养,健身房能去就去,念书也念得很带劲儿,一个学文学和艺术的看艺术的经济运营阅读都觉得还挺有趣的。过得充实又有趣。当然这个因人而异,大把留学生或者交换生出了国太寂寞要么恋爱要么party要么天天跟家里哭诉的。自我认知和自己相处的时间多了,对自己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楚。知道自己性格里的缺陷,也看清自己的优点。被表扬的时候会反思,被否定的时候也会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人有时会欺骗自己,但是当你面对的只有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坦诚而冷静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自己。我曾经一度觉得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而如果现在你问我,我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我一定会说,就是现在。以及,人总会后悔没做过的事情。去尝试吧,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管是好事情坏事情,只要能让你体验到更多,变成更好更完整的人,就值得。
我跟你一样,在本科交流半年。不同的是,我学的是小语种,去了一个听上去不太平的中东小国。去之前我的想法很简单,我的目的只有两个:1 看看人家国外怎么上课的,多交几个外国朋友,练习口语,回国准备考研2 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在国外过得很开心,没有任何压力地上课、交朋友、驾车出游,甚至我还打了份小工,买了部新手机,时间很快一晃而过。然而回来后第一年,出乎意料地,我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变得很消极。因为在国外我发现我在国内坐在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学的标准语在国外和人交流还用不上,我常常怀念在国外打工的日子,我发现短短的半个月我反而学到的更多。而与此同时的是,我深刻地认识到语言不过是一门工具,自己真正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我开始想要脱离纯外语圈子去掌握新的技能。为什么?我记得当时班上的德国同学说他的专业是中亚历史与文化,来学语言不过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于是我果断地放弃了考研。但随之而来的是我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了。找到这个答案又是后话了,但那是个相当迷茫而又漫长的过程。总而言之,半年,具体来说是更短的四五个月,你说要给你具体带来什么,看个人努力程度。但能改变什么甚至破除什么,是一定有的。这可以是一个改变的开始。除此之外,认识了一些在国内狭小而固定的圈子里不可能遇见的勇敢的人们,酣畅淋漓而彻底地体验全然不同的文化与生活,这是以后出国工作也无法有的体验。最后,总还是有些特殊经历是无法想象到的,比如我们的车在异国他乡路边爆了胎,有人在国外多快好省地考了驾照,还有人差点蹲了局子,都是不错的体验呢。
现在大三,在法国neoma商学院也就是原鲁昂商学院交换半年中,刚来不到一个月,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吧。申请交换是想着可以为将来申请国外学校添一些海外背景的资料,来之后感觉得到的东西更多了。我情况比较特殊,法国这边1月5,6号开学,我在国内要完成上学期的考试,是1月19号才到学校(即使这样还是缓考了一门),基本是差了最重要的两周课以及要完成各种手续办理,我是零法语基础来的,鲁昂算是小城市,不会说英语的太多了,房补,保险,银行卡,电话卡办理的过程都要自己来,你不张嘴根本没人知道你要什么。因为要自己做饭,基本三四天就要去超市采购一下,在国内连米饭都没煮过的我,现在基本是有什么材料就能做什么,生活能力算是提高了不少。学习方面,本来是没想着这边课业会很紧张,确实也不算难,不过课堂展示太多了。。基本是忙完一个就要开始着手下一个,一门课还不止一个展示,既有个人又有小组,我因为缺勤了两节课,错过了分小组的时间,后来都是上课直接问那组还缺人,能不能把我加进去,大家都很nice的,最近刚刚完成的一个小组作业,成员有两个法国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意大利人,再加上我,做得好不好先放在一边,就单说做作业的整个交流过程中,就能学到不少,大家的逆向思维都很厉害,过程真的很有意思,后来分的小组里都没有中国人,极大的锻炼了听力及口语能力,即使是你无意于学术提高,为了完成作业,不做猪队友,还是要大量翻阅国外资料,查外文网站找素材,我自己感觉还是很心塞的,现在在慢慢习惯。在这边认识几个国外的朋友,说不上是多好,但见面也会说个how are you,聊聊近况什么的,大家在宿舍的楼道里,随便摆个凳子,每个人拿点吃的,摆几瓶小酒,拿几个乒乓球,边聊边玩,真的让我觉得认识朋友本来就不难啊。来欧洲交换的好处假期好多,每个国家都很近,可以到处玩,二月份有个小假期,在和室友准备去西班牙玩,订机票,住宿,都是要花时间考虑的,有哪些景点的门票可以直接网上预约,路线计划也要自己查,这些都是经历。不知道你说的交换成本很高指的是什么,在我看来交换生基本意味着学费不用你出,如果是国家基金委员会出资的,连机票生活费什么的也可以帮你报销一些,基本自己承担的就是生活费,很大一部分支出应该是游玩的费用,这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对我来说的成本是国内的学业成本,我们学校换学分很严格,学分学时都要大于等于本校,并且课程名称要有核心词对应,可惜法国最多的课时是36,我在国内最少的课时是54,在这边选了五门课,一门都转不了,我大三下学期在国内还有四门课,已经选了两门,打算在这边自学,直接回学校考试,基本是顶着会延迟毕业的风险来交换,现在还没有比较高的gmat成绩,六月份回国还要准备再刷成绩,烦恼很多以至于当时申请的时候都要放弃了,最后还是决定来了,觉得值了就行了。
贴篇自己的长微博,恰好是这个话题。先po张图,那个白的是我,这是在挪威峡湾(恶魔之舌)。《欧洲半年给我带来了什么?》过去这半年里,打着交换的幌子,我去了欧洲、西亚和北非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国家,进到了北极圈,也轮遍了地中海。在这半年里,关于“学习”的长进着实不多,但关于“生活”倒还算是有一些体悟。一、自信这半年带给我第一个收获是更加“自信”,这个“自信”就是它最字面的意思——自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到新的环境长久生活都会因为受到新的冲击而被动摇某些之前相信的事情,而这种新发现下的动摇又会带来对“融入”这个词的某种热衷。比如很多留学生出国前会练口语、刷美剧,试图更快地“融入”“西方文化”。但这对我来说好像恰恰相反——我有一位这学期在加拿大交换的才女同学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见多识广”在某种含义上可能会让人变得“狭隘”,“在不同文化相遇的时候,冲突会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位置,反过来加强自己原有的文化属性。”“比如说你在遇到一群不喜欢吃红烧肉的人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爱吃红烧肉,但在你遇到之后,你反而意识到了自己对红烧肉坚韧不拔的爱,从而吃得更多。”的确是这样。外国学生喜欢浅而泛地社交。他们跟你见过一面就能叫出你的名字,还没见过面就会邀请你去各种聚会;他们也的确是从“你最近好吗”开始聊到天气和球队,虽然没人真正关心你好不好;他们会为一个简单的课题争论大半天,最后得出一个丝毫没有深度的结论。之前在国内的时候,我因为从小接受西化教育比较多,觉得血统纯正的中国学生有些死板、无趣,所以凭着自己性格外向,算是能比较快地打入外国人圈子,也密集出入过一阵子的酒吧和夜店。但到了欧洲之后,却反而有些厌倦这样的社交方式。因为我渐渐发现(其实只要赶party时迟到半小时都能发现):这种举着一瓶Tequila在一间什么都没有的leisure room里放着手机音乐自嗨实在是有些傻得冒气,这里的“傻”是个中性词,其本质是某种虚无——我们喝完跳完闹完,然后呢?就算我当晚把自己的情史跟初次见面的同学毫无保留地倾倒了一遍,第二天我们也不会因此而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就算我们举着酒瓶聊了整整一晚,我也并不了解他的爱好、志向和特长,我们永远也不能成为对彼此有用的伙伴。当然更重要的是,我随意参加一次派对,其中真正对我而言有趣的人本来就是有限的。想明白了这点以后,我就开始寻求更加有效率的交朋友的方式和放松发泄自己的途径。而当我真正开始有选择地拒绝派对邀约、并且试图在酒吧里尽量绕开无聊的集体话题之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孤独,反而和一些我眼中有趣的外国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更多、更深入的有趣的谈话。我们可以先不清醒地混个脸熟,再清醒地聊聊去过的地方、喜欢的生活方式,甚至对互联网和创业的看法。因为不管如何放纵,人始终还是要清醒过来的。而在改变社交方式之后,我又意识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获取信息的效率。欧洲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地方,比如这里的人会尽心尽力地维护自己家的小花园;北欧和巴黎街头人们的穿着打扮也普遍比中国人要精致许多;不管是不是上班日和工作时间,街头的咖啡馆永远挤满了聊天的当地人。而这种生活节奏的背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某种无效率:这里的金融、物流和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还停留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五至十年前的水准;这里的学生习惯了在课上用整整一个小时七嘴八舌地讨论“水运有哪些优缺点”这样无聊的问题;在这里街头的餐厅点菜上菜买单普遍需要等上半个小时,而我没有看到一家餐厅采用了iPad等电子点餐系统。更要命的是,由于欧洲小国林立,这里的国民普遍抱有一种“小国心态”。其实这一点我去年在台湾住的一个月中已经感受到了,台湾人自称“岛民”,一心向日本看齐。他们的新产业大多数是对传统和现状的“改良”,以及对细节的修复。这种局限在某个范围内的重复劳作和反复思考让我觉得有些乏味。Peter Thiel在新书《Zero to One》里将欧洲人的生活状态比作是“Indefinite Pessimism”(即“不确定的悲观主义”,意指欧洲人对自己的未来总体抱悲观态度,但与同样悲观的中国人选择更加奋斗、努力积蓄的做法不同,他们更愿意保持现状、享受当下。)我在理智上对这两种生活方式没有什么褒贬,毕竟我当年高考作文的素材还来自于《新周刊》的“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呢。但在情感上,我已经坚定地把它划入了拒绝区。因此当快递一次又一次地失踪、银行卡一次又一次地故障、地铁永远在延误的时候,我开始狠狠地怀念起北京式和北大式的效率来。二、包容第二个收获则是所谓“包容”。虽然我这半年里说过欧洲的很多坏话,但欧洲的小国寡民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每个人都不太愿意——所以你也不能,把他们归为某种同质的文化。所以,我得以见到了很多自己觉得自己很特别的人和自己觉得自己很独特的想法。虽然如我上文所说,在欧洲见到的林林总总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原本喜欢和所属的生活方式,但也在同时让我以一种“哥见惯了奇葩,再奇葩的也不怕”的心态变得包容了起来。有人在卢浮宫的一幅画前面看上一整天,也有人一个月里跑到了八座不同的雪山滑雪;有人恨不得每天跟女朋友形影不离活成一个人,也有人每周换上一打床伴。我被呈现、然后去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的各种可能性,“Don’t judge”是我在这半年里感触最深的一个“美德”。虽然有人把外国人听到你的什么经历都用“It’s interesting”来回应比作是一种“呵呵”,但如果真的能对所有人说的所有故事都以一种“It’s interesting”的心态来感受,也应当是很美好的。总结来说,我理解的包容应当是——我见惯了千种活法,却不羡慕、不嫉妒、不鄙视,同时能坚定地活好自己的那一种。三、C’est la vie最后一个收获则是欧洲生活带给我心态上的一个结结实实的裨益——以一种更加闲定的生活方式来体验生活。我旅行的最后一站是位于非洲西北部、热带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这里的小岛真是体现了欧洲人对阳光的全部热爱:大家不远千里地来到这里,却每天什么事儿都不做,只像个土豆一样趴在沙滩上滚来滚去(还有一个佐证是这个岛上的五星级度假酒店内竟然没有Wi-Fi,只有一小块几十平方米的公用上网区,也总是寥寥几人)。刚到的几天里,我实在是觉得自己不具备发呆的天赋,就没事找事地跟着一位路上认识的西班牙运动员学习怎么一个人飞滑翔伞。而当我把自己折腾得只能趴着晒太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突然有了静下心来想一些事情的心情。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早早备好的美剧一集没看,却不知不觉间翻掉了三本积压已久的书。(虽然我从不认为文字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何特别高贵之处,但当我躺在海边半睁着眼睛的时候,却确确实实只想看几个字而不是看几部电影。)而当我再一次好巧不巧地赶上了一次公交车大晚点时,我发现周围的人们毫不烦躁或骚动,年轻人依旧听着歌看着小说,老年人则依旧沉默看天或玩填字游戏。这听起来和我的第一个“自信”有些矛盾,但我更愿意把这种生活方式看成是法国人口中的“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它的本质是一种对幸福感的体察力,而这种体察力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心态而并非一定是具体行动。也就是说,我们不一定需要放弃创造力和效率。哪怕只是每天早上认真地吃一个早饭、用心地选一件衣服,或只是间或从电脑跟前站起来走动两步,都能让我们从总是手足无措的风风火火中保留出一份浪漫和趣味。更加相信、更加包容,再加上些许改变——我在欧洲生活的这半年。最后再Po张图(你够……),这是自驾环游冰岛。
谢邀。关于交换生的事,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但在法国期间也阴差阳错接触到了不少交换生,可以一并谈谈。首先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参加的不算是交换生项目,而应该说是硕士双学位项目。(中法4+4)也就是说 我在清华读了两年本科,来法国这边读两年工程师(相当于硕士学位),然后再回到清华本专业跟其他保研的同学一样正常读研。相当于是7年时间,拿到一个本两个硕士的文凭。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是大一结束以后再招生的,所以不同于北航的中法学院或者人大的中法学院高考时出国读两年书已经是考虑范围内的事情,我也经历过题主现在经历的选择问题。况且我们在法国学习的是通用工程师,换句话说就是从土木到电子,从电气到材料,从机械到计算机,从法律到会计,我们啥都学一点,但又只是一点点,干啥都不够用。不同于题主的出国交换至少可以对学术道路有所帮助,等两年之后我回国读研的时候,恐怕专业知识方面已经被同学落下好几条街了。想起刚来的时候,打羽毛球认识了一个国内另外一个大学过来里尔读双学位的哥们,他问过我国内大学之后,特别奇怪的表情看着我“你一个清华的学生,怎么沦落到这个鬼地方了?”那段时间正好刚来没多久,各种不适应,烦心事颇多,他这么一问,我竟无言以对。不过即使如此,我还是想说,我觉得能出来真的蛮不错的讲一讲出来半年来的收获吧(1)啥都不叫事!一个人在国外遇到的神奇的事情会很多,胆子越来越大,心也越来越大,全当是长见识了。离开北京前几天,我心想真要是定个市中心的酒店,不仅特别贵,而且我大晚上的下了飞机,还不一定找得到呢,于是干脆连酒店都没定。当时正好在网上认识了几个在巴黎的朋友,就是那种连面都没见过的网友,我厚着脸皮,麻烦人家下班坐快两个小时地铁来机场接我,并在他家寄宿一晚,第二天让另一个那天正好不用上班的朋友到他家送我去火车站。我当时法语基本一句不会,法国人英语普遍烂到没朋友,落了地也没手机号跟朋友联系,要是出了任何bug,我那天晚上绝对拎着两个大箱子,流落巴黎街头。好在一切顺利得不能再顺利了!也真是由衷感谢那几个朋友~
而第二天那个送我去火车站的朋友,我俩居然三个月后在哥本哈根旅游的时候偶遇了!!!简直有点小激动!!我当时觉得这件事自己还是胆子挺大的,后来才发现,这点小事算个球。比如从哥本哈根坐火车到基律纳的时候,17个小时的过夜车,窗外茫茫雪原,积雪随便没了腿。火车开得巨慢,已经晚点了几个小时,窗外下午三点已经黑。在离基律纳近半个小时车程的地方,火车说要给其他的车错车,暂时停一下。突然一下,火车里面的灯没了,暖气也没了,过了一小会,广播说 我们发动机被冻上了,发动不起来,我们也不知道啥时候能修好,车外零下30读哦~(我当时唯一的想法是,你干嘛非要告诉我们温度!!)当时车里车外一个温度!这叫酸爽!!还是在北欧(无限惊喜的地方),我们离最近的人家也有30km在野外露营。我们的计划是那天中午有摩托雪橇带着回到城市。而我跟一个学长都有点意犹未尽,决定早上起来围着露营的那个山转一圈。走着走着下起鹅毛大雪,前面的路全都盖上了,而后面我们的脚印也不见了。在茫茫的雪原中,看远方的山啊树啊哪儿跟哪儿都差不多。我俩就迎着大雪,一遍走在没过小腿的雪地里(或者是冰上,因为完全冻上了,又盖了那么厚的雪,根本看不出来区别,但是走上去会突然很滑),一遍猜路在哪儿。半个小时的路,我俩前前后后走了3个小时才回去。回去正好其他人要出发,差点就没赶上。这要是真的走错了方向,冻死在外面怕是也没人知道呢。(2)这才是生活。刚到法国的时候,各种手续一大摞,并且都能千奇百怪的出bug。再加上,法国人办事有名的“态度好,不出活”公务员这办事效率要是放在国内早被放发配朝鲜挖煤去了。当时以为这可能是最麻烦的时候,办完就得了,可以回到以前跟国内差不多的生活节奏中去。后来发现,比起那些烦人的手续,生活才是一场磨磨蹭蹭的持久战。在国内感觉大家每天关心的事情就是上课,实验,作业,社工,恋爱啊这类事情,但来国外之后才发现这种标准的大学生生活其实是跟象牙塔外的生活有很大差距的。在这边大家不仅要关心长期居住证,银行卡,保险,房租,房补这类手续方面的事情,更要每天想今天回家晚饭做点啥,啥时候去买菜,下水道又堵了怎么通这种乱七八糟生活琐事。感觉这才是生活更真切的样子。其实能在国内的大学生活和外国的大学生活都经历一下真的挺好的。能看到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大学生活。(3)世界更大了。前两天有快来法国下一届的同学向我了解法国这边情况,交谈中不停在提出各种疑虑,一直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想想可能在出来之前,我也是一样的,担心语言不好,担心没法融入,担心课程跟不上。而我现在给他们的鼓励也确实是我现在最真实的想法“难,确实是难,比我以前想的还难。但真是等到走在路上了,也没有迈步过去的坎了。“大概以前问我要去哪儿工作,我不会想离开北京吧。感觉北京其实也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差。要是现在问我,我只能说随缘了,其实走到哪儿算哪儿吧。现在仔细想想,以前不想离开,主要是因为从没来想过离开也是一种选择,换句话说我的世界就这么小,我的未来也就这么小。现在呢,想的是多去找找机会,多去体验不同的地方,搞不好走着走着找到喜欢的城市,合适的契机就留下了。这更表现在旅游上。以前觉得即使换个省份去转一转,之前也是要各种好好计划,细致安排的。现在找个周末或者假期,一个人别的国家转转变成了很随性的事情。搞不好周五晚上心情不好,周六早上我就突然想跑到比利时转一转,喝杯啤酒了。(4)所谓的外国文化外国人就像很多时候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有偏见的(比如西藏问题,爱吃狗肉之类的),中国人对欧洲人也是有偏见的。而这种偏见往往有趣的表现在我们爱把他们的形象美化和简单化。我们的印象里,法国人是浪漫高雅的,德国人是严谨的,北欧人是冷漠的。但实际上,法国很多年轻人是大大咧咧,随随便便的,完全于高雅不沾边,他们很多人认为中国女生普遍才是非常爱打扮的。而在德国,我也听无数人抱怨过火车就没正点到过;在北欧,一路上无论在哪个国家,去问路的时候,都极其耐心细致,甚至带着我一路走了好几条街。而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也觉得他们非常热情好客,完全没有冷冰冰的感觉(反而在法国常是这样)再举个例子(这个槽真是不吐不快),可能很多人认为法国离英国那么近,而且语言那么相似,法国人英语普遍会很好!但是!!!我只能说,无论是是比利时人,卢森堡人,德国人还是瑞典人,丹麦人,芬兰人,英语平均水平和语音语调统统怒干法国人三条街!我现在在网上看到类似于《法国人英语好的秘诀》这样的帖子,我就想跟作者约出来单聊!BTW 听各个国家的人讲自己国家的历史时间非常有趣的事情过两天实习完了有个小假期,突然想去西班牙葡萄牙转转,听说海鲜饭很不错呢~以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换生可以提前回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