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狮子王繁体字

文化 | 这七个繁体字被简化得最可惜!
文化 | 这七个繁体字被简化得最可惜!
简化字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书写、阅读和传播。但有些简化字却也因此失去了许多“味道”!
1“進”被简化为“进”,“進”字是让人“越走越佳”。现在的“进”字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意思了。
2“廠”被简化为“厂”字,“廠”表示厂房里有东西,尚是向上、好的东西,右边代表人和物。而“厂”一切都空了。
3“産”字本来由产和生组成,即有生有产,生生不息之意。
4把“愛” 改成爱。没能 了“心”,又如何去爱呢?
5“義”字,上面是个羊,羊温驯又善良,这么吉祥美好的东西,用来祭祀天地神明当供品。简体的“义”字根本看不出这些含义!
6“戀”,再看恋这个字,古代的戀字这两条绳子(糹)是用来拴住对方的心的。恋字中间这个“言”,甜言蜜语,才是恋爱的主角。古人要告诉我们,闲也好忙也好,恋爱要不断的谈,不断地沟通。
7“親”字本来左亲右见,大家有亲情所以能相见相处。我们工作再忙,也要时常见见面,这样才能越来越亲。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中国一半人不认识正体字,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只要中国的书籍报纸一天不恢复竖排版正体字,中国正统就在港台!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更多
  “马英九 称繁体字(台称正体字)是中华文化精 髓,你怎么看?”内地新浪网就繁体字展 开网路调查,截止日,已有 超过3.1万人参与投票,其中79.4%的民 众认同这一说法;持“反对”和“无所谓”观 点的投票者分别为10.8%和9.8%。 马英九总统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汉字文 化节”活动时强调,提倡繁体汉字不仅具 有重要文化意义,更有艺术价值,与政 治立场无关。他说,尽管现在全球约 4000万人使用正体汉字,相较简体字的 人超过13亿,但“繁体汉字毕竟是中华文 化的精髓”,而台湾又是全世界使用繁体 汉字最多的地方,他称千万不要为了招 揽大陆观光客,而在招牌或文宣上用简 体字,而是要让大陆客人“体会繁体汉字 之美”。
  月经贴
  当我看到国家领导人神情严肃的在宣纸上从左到右的用毛笔提简体字留言时,我都觉得很有滑稽感。我们这一代因为历史原因,只能做到写简识正了。希望后代们能够书写正体字,把中国历史上最扭曲的倒退改正过来。
  !猪鹿,啊猪是的念来过倒。  
  还要废弃白话文,使用文言文,对了,标点符号也得取消,只能用句读。  除了毛笔,其他都是异端,电脑神马的,那是卡费勒,直接上火刑。
  傻B分等级,你是最顶级
  还有裹小脚  
  你喜欢那就你一个人那样就好了,别扯上我们。  
  中国的正统在印第安。
  中国99%人不认识甲骨文字,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只要中国的书籍报纸一天不恢复甲骨文,中国正统就不存在!  日本99%的人不认识古代日本的结绳记事,简单文字,日本文明早已死亡。只要日本海使用汉字一天,或者使用日制汉字一天,日本的正统就不存在。。。。。。。。。
  荒唐,可笑。写简识正足矣。
  大陆现在用繁体字也不少,比如对联和墓碑!
  炒作汉字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繁体字,主要是太复杂了,学习和书写 都不方便 因此才简化的吧?
  在竹简上写,我觉得更正宗。
  每个朝代字体都在变 繁体字是满清变后的 民国沿用 没有来得及改 中共把它改了 改得好 不要沿用满清改的 用起不安逸   
  @niceamulet
17:34:30  当我看到国家领导人神情严肃的在宣纸上从左到右的用毛笔提简体字留言时,我都觉得很有滑稽感。我们这一代因为历史原因,只能做到写简识正了。希望后代们能够书写正体字,把中国历史上最扭曲的倒退改正过来。  —————————————  规矩都是由人定的,非要说以前的才是正宗,那是不是繁体字也该废了,直接用甲骨文;毛笔也别用了,直接用小刀在骨头上刻字  
  正体字正你妹,中国即是正统!
  先从自身做起,  以后你就那么写就行。
  那么楼主为何还是用简体,而且从左到右书写?难道你所谓的正统也仅仅停留在嘴炮上?
  要求并存。  
  去尼玛,你个神经病  
  民国算个p 中国人的正统在5.9万年前的非洲,
  右手执笔,左手还要抓着右边的衣袖吧
  @niceamulet 1楼
17:33:23  “马英九 称繁体字(台称正体字)是中华文化精 髓,你怎么看?”内地新浪网就繁体字展 开网路调查,截止日,已有 超过3.1万人参与投票,其中79.4%的民 众认同这一说法;持“反对”和“无所谓”观 点的投票者分别为10.8%和9.8%。 马英九总统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汉字文 化节”活动时强调,提倡繁体汉字不仅具 有重要文化意义,更有艺术价值,与政 治立场无关。他说,尽管现在全球约 4000万人使用正体汉字,相较简体......  -----------------------------  港台的大学生,如果不用电脑输入,背书手写繁体字,保证写不出50个字,就这还尼玛“正统”,马英九结婚的时候还他妈去基督教堂行禽兽礼,就这还敢提“中华正统”。  港台的大学生,如果不用电脑输入,背书手写繁体字,保证写不出50个字,就这还尼玛“正统”,马英九结婚的时候还他妈去基督教堂行禽兽礼,就这还敢提“中华正统”。  港台的大学生,如果不用电脑输入,背书手写繁体字,保证写不出50个字,就这还尼玛“正统”,马英九结婚的时候还他妈去基督教堂行禽兽礼,就这还敢提“中华正统”。  港台的大学生,如果不用电脑输入,背书手写繁体字,保证写不出50个字,就这还尼玛“正统”,马英九结婚的时候还他妈去基督教堂行禽兽礼,就这还敢提“中华正统”。  港台的大学生,如果不用电脑输入,背书手写繁体字,保证写不出50个字,就这还尼玛“正统”,马英九结婚的时候还他妈去基督教堂行禽兽礼,就这还敢提“中华正统”。
  @niceamulet 那是不是该改回毛笔写小楷?
  @大清皇族帐受优待 9楼
17:42:20  中国的正统在印第安。  -----------------------------  哈哈
  gzjy们鼓吹的低碳环保呢?  简体字省钢笔水啊!
  大家都太矫枉过正了  我觉得汉字恢复繁体和一些正式文本 证书 奖状 用繁体且上到下左到右书写也很有中国民族特色啊  从这个扯到裹小脚 甲骨文就有点过了  客观的讨论一个问题  难道不可以么?
  谁会甲骨文?  
  中国的传统是甲骨文 金文
刻在动物骨头
龟壳 和铜鼎上
最不济也得弄个竹简
发明纸张的蔡伦简直罪大恶极 破坏传统
应该打倒在地 踏上一万只脚
  @niceamulet   那你妈还用简体字在这发月经帖
  楼猪发贴干嘛不从右往左敲字  
  @niceamulet 时间: 17:32:00 点击:450 回复:38
  中国一半人不认识正体字,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只要中国的书籍报纸一天不恢复竖排版正体字,中国正统就在港台!  ————————————————————  恩,同意,LZ的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  中国5000千年来,只有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从未见过LZ所说的华厦文明。那是一栋大厦的文明吗?
  @满床清梦压星河 5楼
17:38  还要废弃白话文,使用文言文,对了,标点符号也得取消,只能用句读。  除了毛笔,其他都是异端,电脑神马的,那是卡费勒,直接上火刑。  -----------------------------  毛笔是异端,纸也是,繁体当然也是啦!  最好是不是大家都用刀在骨头上刻甲骨文呐脑残的楼猪???  
  拔你妈!  
  @kaiserpunk 31楼
18:45  大家都太矫枉过正了  我觉得汉字恢复繁体和一些正式文本 证书 奖状 用繁体且上到下左到右书写也很有中国民族特色啊  从这个扯到裹小脚 甲骨文就有点过了  客观的讨论一个问题  难道不可以么?  -----------------------------  难道甲骨和小脚不是更具中国传统吗?地球上还有哪个国家有小脚啊?  那是唯一的,全球独一份!  
  中国一半人不穿树叶,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只要中国的服装市场一天不恢复销售树叶,中国正统就在北京山顶洞!
  @niceamulet 1楼
17:33:23  “马英九 称繁体字(台称正体字)是中华文化精 髓,你怎么看?”内地新浪网就繁体字展 开网路调查,截止日,已有 超过3.1万人参与投票,其中79.4%的民 众认同这一说法;持“反对”和“无所谓”观 点的投票者分别为10.8%和9.8%。 马英九总统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汉字文 化节”活动时强调,提倡繁体汉字不仅具 有重要文化意义,更有艺术价值,与政 治立场无关。他说,尽管现在全球约 4000万人使用正体汉字,相较简体......  -----------------------------  滚!
  楼猪,猪粮领了吗?跑来抹黑简体字了,然后在抹黑是老毛搞的汉字改革了。
  @niceamulet   你用简体跟我们说个JB……。
  台巴子网特真烦人,没有一天消停。告诉你统一台湾那天你也要用简体字!
  和欧美打交道,不尊重法律,也不会被法律尊重,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欠缺的部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西方文明打败东方文明的关键点。  缺乏理性,崇尚迷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但是少数民族的落后原因,也是汉族的落后原因。    《告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勿忘历史的教训(图)》  
  @MK炼金术士 10楼
17:43:25  中国99%人不认识甲骨文字,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只要中国的书籍报纸一天不恢复甲骨文,中国正统就不存在!  日本99%的人不认识古代日本的结绳记事,简单文字,日本文明早已死亡。只要日本海使用汉字一天,或者使用日制汉字一天,日本的正统就不存在。。。。。。。。。  -----------------------------  甲骨文弱爆了,我大河姆渡的鱼纹表示汝非正统→_→
  @summerlg 36楼
19:06:29  @niceamulet
时间: 17:32:00 点击:450 回复:38  中国一半人不认识正体字,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只要中国的书籍报纸一天不恢复竖排版正体字,中国正统就在港台!  ————————————————————  恩,同意,LZ的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  中国5000千年来,只有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从未见过LZ所说的华厦文明。那是一栋大厦的文明吗?  -----------------------------  哈哈哈,华厦文明,
  @碧血衷言 45楼
19:32:39  和欧美打交道,不尊重法律,也不会被法律尊重,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欠缺的部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西方文明打败东方文明的关键点。  缺乏理性,崇尚迷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但是少数民族的落后原因,也是汉族的落后原因。    《告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勿忘
的......  -----------------------------  从汉服到龙图腾,从端午到李白,现在论到汉字了,加油黑
  @kaiserpunk 31楼
18:45:26  大家都太矫枉过正了  我觉得汉字恢复繁体和一些正式文本 证书 奖状 用繁体且上到下左到右书写也很有中国民族特色啊  从这个扯到裹小脚 甲骨文就有点过了  客观的讨论一个问题  难道不可以么?  -----------------------------  你喜欢你就写呗,你回帖用繁体啊。
  撸主傻逼不解释
  @niceamulet
17:33:23  “马英九 称繁体字(台称正体字)是中华文化精 髓,你怎么看?”内地新浪网就繁体字展 开网路调查,截止日,已有 超过3.1万人参与投票,其中79.4%的民 众认同这一说法;持“反对”和“无所谓”观 点的投票者分别为10.8%和9.8%。 马英九总统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汉字文 化节”活动时强调,提倡繁体汉字不仅具 有重要文化意义,更有艺术价值,与政 治立场无关。他说,尽管现在全球约 4000万人使用正体汉字,相较简体......  -----------------------------  @我是王彬彬 41楼
19:25:23  滚!  -----------------------------  台巴子正经事不干,只会出来恶心人。  你好好去关注一下那些台湾在越南被砸的企业是正事。
  清朝、民国都有很多人为了简化字努力,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更容易学习。繁简之争更大程度上还是政治之争。包括不少历史名人都在推进简体字,或者叫异体字。这个进程,研究一下文字历史就知道了,不是新中国突然冒出来的,只是做了一定的总结罢了。
  @捡牛粪的 4楼
17:36:11  !猪鹿,啊猪是的念来过倒。  -----------------------------  你不是光沾了牛气
  中国的传统就是繁体字,竖行从右到左书写,现在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楼主:niceamulet  -----------  接下来是否自己纺布?草包
  都什么年代了,楼主还抱着裹脚布不放。傻逼!鉴定完毕。
  古中国人这样书写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当时没有纸,仅有竹简,捆起来的那种,如果你是用右手拿笔,该怎样书写最科学?竹简放在桌子上,右手拿毛笔,从上到下写,左手不断地打开滚动竹简,科学啊!
  @niceamulet 3楼
17:34:30  当我看到国家领导人神情严肃的在宣纸上从左到右的用毛笔提简体字留言时,我都觉得很有滑稽感。我们这一代因为
原因,只能做到写简识正了。希望后代们能够书写正体字,把中国
上最扭曲的倒退改正过来。  -----------------------------  你打这些字的时候,你妈妈认为是正还是反???
  @满床清梦压星河
17:38  还要废弃白话文,使用文言文,对了,标点符号也得取消,只能用句读。  除了毛笔,其他都是异端,电脑神马的,那是卡费勒,直接上火刑。  -----------------------------  @黄狸黑狸 37楼
19:15:53  毛笔是异端,纸也是,繁体当然也是啦!  最好是不是大家都用刀在骨头上刻甲骨文呐脑残的楼猪???  -----------------------------  哈哈
  @VV马超飞燕VV 46楼
19:35  @MK炼金术士 10楼
17:43:25  中国99%人不认识甲骨文字,华厦文明在大陆已死!只要中国的书籍报纸一天不恢复甲骨文,中国正统就不存在!  日本99%的人不认识古代日本的结绳记事,简单文字,日本文明早已死亡。只要日本海使用汉字一天,或者使用日制汉字一天,日本的正统就不存在。。。。。。。。。  -----------------------------  甲骨文弱爆了,我大河姆渡的鱼纹表示汝非正统→_→  -----------------------------  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不是大家都要回到那时的结绳记事才是正统啊傻逼楼猪?  尼玛二货楼猪吃饱了撑的慌还是咋的???  
  @满床清梦压星河
17:38  还要废弃白话文,使用文言文,对了,标点符号也得取消,只能用句读。  除了毛笔,其他都是异端,电脑神马的,那是卡费勒,直接上火刑。  -----------------------------  @黄狸黑狸 37楼
19:15:53  毛笔是异端,纸也是,繁体当然也是啦!  最好是不是大家都用刀在骨头上刻甲骨文呐脑残的楼猪???  -----------------------------  哈哈
  不行,你这是皇汉复弊,不利民族团结,绝对是别有用心,人民是不会答应滴!  
  @niceamulet   你骂的网名都是字母  胡咧咧啥
  得多脑残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niceamulet “拨乱反正”?民曰不便
  jy不是整天嚷嚷共存、多元化吗。为什么大陆从来没说要消灭繁体字,jy、ww、港灿却要消灭简体字?究竟谁在走正道?  
  TM你们交流不靠吼,用爪子划拉个P啊。
  扯淡!
妈的你现在拿竖版的书来看看你还看得下去吗??????  任何事情都要向前看,不要一味复古。繁体字有简体字方便吗???  繁体字可以作为美好的历史文化流传下去,现在要全部用繁体字那真是见鬼了。
  @niceamulet 1楼
17:33:23  “马英九 称繁体字(台称正体字)是中华文化精 髓,你怎么看?”内地新浪网就繁体字展 开网路调查,截止日,已有 超过3.1万人参与投票,其中79.4%的民 众认同这一说法;持“反对”和“无所谓”观 点的投票者分别为10.8%和9.8%。 马英九总统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汉字文 化节”活动时强调,提倡繁体汉字不仅具 有重要文化意义,更有艺术价值,与政 治立场无关。他说,尽管现在全球约 4000万人使用正体汉字,相较简体......  -----------------------------  调查在哪里?没有见过啊!扯淡!!!!
  @niceamulet 1楼
17:33:23  “马英九 称繁体字(台称正体字)是中华文化精 髓,你怎么看?”内地新浪网就繁体字展 开网路调查,截止日,已有 超过3.1万人参与投票,其中79.4%的民 众认同这一说法;持“反对”和“无所谓”观 点的投票者分别为10.8%和9.8%。 马英九总统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汉字文 化节”活动时强调,提倡繁体汉字不仅具 有重要文化意义,更有艺术价值,与政 治立场无关。他说,尽管现在全球约 4000万人使用正体汉字,相较简体......  -----------------------------  大民国炮党一代目日裔美国公民高野长雄,二代目日本浪人石田介雄,三代目苏俄好女婿尼古拉常,四代目日本皇民岩里政男,五代目至今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福尔摩沙,六代目经常穿着满清鞑子逼迫汉族剃发易服的长袍马褂去祭孔~
  中国传统娱乐看戏剧,你看吗?中国传统用笔是毛笔,你用吗?中国传统,父母在不远行,你在你父母旁边吗?你了解多少中国传统习俗?整天拿个繁体字瞎j8的吧。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传统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而被淘汰了吗?  
  5毛拿好。  
  傻逼们真的是逢中必反了。  
  你怎么不说甲骨文是正统?  
  @无心无语 24楼
18:10:47  右手执笔,左手还要抓着右边的衣袖吧  -----------------------------  好吧,还好我没喝水,不然就要喷出来了
  @niceamulet   扯,中国传统就是甲骨文,即使不算甲骨文,孔老夫子用的是篆,也不认识神马繁体字。
  @niceamulet 3楼
17:34  当我看到国家领导人神情严肃的在宣纸上从左到右的用毛笔提简体字留言时,我都觉得很有滑稽感。我们这一代因为历史原因,只能做到写简识正了。希望后代们能够书写正体字,把中国历史上最扭曲的倒退改正过来。  -----------------------------  旺财.你又跑出来现眼了,快回你狗窝去啃骨头。  
  我赞成古诗文用繁体,地名、牌匾用繁体,书法用繁体。其他场合用简体。  
  台湾、香港还奢谈什么中华正统?文化正统与否不看你是否保留了繁体,而看你对中华文化、道德传统了解多少,发展多少。  
  华夏民族和文化,就是不断演化和不断调整,适应世界的过程,这里面有中国人超强的适应能力在,所以才有5000年唯一的生生不息。抱残守旧只能被历史所抛弃。简体字都是有来历的,不是胡乱改过来的,写繁识简就是最好的方式。
  没有发展变化,只有固守陈规,那么文明不在  
  简化字利国利民,做的很好很对,符合汉字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当年常凯申的中华民国就想推广简体字,但由于政府无能,领导 没有威信,所以夭折,新中国所推广的简体字,和民国当年要推广的简体字,基本上差别不大。  所谓“正体字”是指遵从某种选字规范和标准,确立了官方地位的字。简体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文字,今天在全世界唯一合法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简体字才是正体字,繁体字的“正体字”地位已经被剥夺,联合国使用的中文文本就是简体字,世界各国(除了几个没建交的鸟不拉屎的鼻屎小国外)在和中国进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交往时使用的也是简体字。今天的繁体字(即湾湾所谓的“正体字”)主要规范是1874年的清朝政府公布的《钦定正体字》,当时很多汉字有多种写法,清朝钦定正体字把多余的写法全部删除,只留下一种。所以,湾湾自喻中华正统,其实不过是满清余孽而已。  所谓繁体字(即某些余孽所谓的正体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更是扯淡,“国”据说有41种写法呢,其中的一种写法是三个“秦”字垒在一起,这大概是秦朝及秦统一中国后的写法。41种写法里面的信息量确实很大,不过一个字如果能有这么多写法,那只能说明很多信息是垃圾信息。而且这种所谓的信息只代表造字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未必就是准确或妥当的,以种子的“种”为例,繁体字为“種”,某些人对此的解释是选种的时候颗粒重的就是种子,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有智慧,这种说法显然有失偏颇,因为实际选种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净度、种子活力、水份、病虫害、千粒重等等,重量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所以“种”比“種”所蕴涵的意思更为准确,因为“中”代表的“中意,满意”,只有“中意,满意”的才可作为种子。  中华文明5000年,繁体字不过2000年而已,中华文明最为璀璨夺目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繁体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行的文字是小篆,而不是繁体字祖先隶书,隶书是秦汉之际作为下层人的工匠和刀笔吏使用的文字,官方文书特别是皇帝诏书是不使用隶书的,隶书在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发展直到东汉时期才逐渐开始成为官方文字。中华文化的根不是隶书(繁体字),而是篆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繁体字的所谓优势地位已经丧失了,今天的繁体字,已经处于小三地位,这是不可挽回的,民国余孽们想恢复繁体字的主体地位那完全是徒劳的。
  @Shitouyur 78楼
05:24:58  我赞成古诗文用繁体,地名、牌匾用繁体,书法用繁体。其他场合用简体。  -----------------------------  请好好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
  LZSB    
  纯放臭气,难闻
  @geoffyan 15楼
17:59  在竹简上写,我觉得更正宗。  ------------------------------  楼主,在这里你也应繁华,也要从右到左才体现你的正统哦
  不来点甲骨文?
  在繁体字之前是小篆,干脆直接恢复到甲骨文吧  
  繁体字都不够正宗,最正宗的是甲骨文。
  推广简体字是民国政府提出来的,结果还失败,不能继承创新的文明永远只能活在过去的辉煌里  
  中国字一直在改革,古代也有简体字
  最古代是原始社会
  撸主先把自己变成比目鱼好了,这样看竖排方便。
  汉字是变化的 ,从甲骨文 再到统一文字 ,汉字就是在变化中前进的,而楼主非要说变化就意味着正统文化的灭亡,只能说明思想僵化。  再者,竖行从右到左还是从左到右,只是一个书写习惯。没有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就如同有的国家马路是靠右行驶,有的是靠左行驶一样。  繁体字在大陆消亡了吗?没有!而是提升到书法角度。而且对于繁体字的书写 ,大陆没有限制,只是在正式文本之类的 需要按照简体字书写 。而如果是朋友亦或者你发帖子之类的 又没有限制你用繁体字,谈什么正统文化的消亡。
  @niceamulet   传统书写方式是从适应竹简这种载体的。  后来虽然发明纸张,但仍然沿袭竖排的习惯。  现在横排是世界通行。  个人以为,眷恋传统也不是不可以。但大可不必不必拘于形式,内在的东西是根本。
  文字是记载和传承信息的工具,所以无论演变成任何形式,都只要记得它的核心使命就够了,别管他繁体简体,好用易懂就够了。把一个为我们所用的工具变成累赘,那就得不偿失了!支持简体,支持更便捷且可以清晰表达信息的新字体!  
  文字 也要进化的!  要不恢复成 甲骨文 或者 接草记事,才如 楼主的意愿。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问题已关闭
与已有问题相似
问题已重定向至
从繁体字变为简体字是进步还是倒退?
我的台湾老板认为中国汉字从繁体变为简体是一种文化的退步,认为简体字是简化以后给农民看的,是农民字体。以我的认知,简化后的汉字确实方便推广和学习。但是,你也不能说简体字是农民字体啊 来问一下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314 个回答
在据说是城乡二元制的大陆,敢公然说出这样鄙视农民的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题主的老板来自台湾这个据说是先进社会的地方,他的直白让我很是错愕。至于所谓进步退步嘛,如果简体字是繁体字的退步,那么繁体字又是从哪一种字体退步而来呢?------------------------------------------------------------------------------------------------刚才有人问我为什么匿名,其实就是因为半年前看见这问题想忍不住吐槽几句,不想负什么责任而已。但最近既然有人点赞了我就现身再补点关于繁/简之争的感想。一块隋代石碑,本人拍摄于天津市博物馆。一块隋代石碑,本人拍摄于天津市博物馆。看,“云”这个写法一千多年前就有了。看,一些公知推崇的那个有郎的乡也是个“异端”。可见很多字体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自古以来就长期共存至今的。那么问题来了:1、这种情况带来的困扰显而易见,所以本朝推行的简体字除了“简”,无疑还有“标准化”的意味在里面。而说到“标准化”,这么多写法共存了许多年,既然清廷能内定这个写法为“正体”,那本朝为了让更多的人识字,凭什么就不能硬点那个更简单的写法当下一任呢?2、共存了许多年的郷和鄉哪个才是“正朔”呢?如果其中一个是的话,那么另一个“异端”也没能阻止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如果两个都不是的话,那么更简化一些也就没什么“法统”问题。既然如此凭什么乡就要被公知编段子批判一番?要我说中华文化即便有一天药丸,也不会丸在简体字上。所以我对繁/简字的观点是:正式场合用简体,其他领域随便。但如果有人拿“乡中无郎”这种段子或进步退步这种屁股问题说事,就别怪我打脸。谢谢收看。
无论如何,请大家理性看待繁体字与简体字,接受繁体字和简体字的不足,但请不要以为繁体字几千年来没有大变动就是好的,到许慎以小篆释字的时候,已经有很多错误了。所以文字向来都是能用就可以的。同时也不要以为简体字就没有问题,简体字也有不科学的地方。本文的讨论基础在于:1.文字的工具性是第一要义,审美属性是它的附加产物,可以存在于书法中,但是书法是艺术作品,和实用并不相同,如果你不认同这一点,那么就没有看下去的必要了。2.文化不是作为工具性的文字,是文字记载的东西,不管用什么语言、什么文字、能记录下来,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认同这一点,那么也不必看下去了。————————————————废话结束————————————————————————————————多图预警————————————————首先上观点:1.文字就是工具,高效就是需求,简化是需要的,也是必然的,不要说汉字拉丁化,汉字是为了记录汉语而被创造的,在记录汉语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比得上汉字,文化不需要汉字去承担,请多读书。2.繁体字确实【极为有限的】略有利于理解古籍的部分内容,在书法上富有美感,但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请自己作为爱好就好,但有更多的人为了生存奔波,不要为难他们,3.简体字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而且不少,但是整体而言,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是很大的进步4.虽然在争辩这个事情,但我觉得繁体字恢复基本没戏,而简体字很难改的更科学,很简单,成本太高,没有必要。在未来纸质材料大幅减少之后,汉字才有可能产生大的变动。5.汉字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但是大多都源远流长,存在许久,往往不是简体字自己的问题。6.我很敬佩愿意为繁体字奔走呼吁的人,但我不支持。7.我希望大家也能尊重更多人的习惯,在简体字较为普遍的场合,尤其是大陆的网站等等,如果文字面向更多的人,请使用简体字交流。汉字发展了几千年,从甲骨文金文到今天的简体字,可以说经历的许许多多的变化,许多人愿意赋予汉字更多的含义,觉得这是中华文化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是神圣的,祖先的文化是不可更改的。对我个人而言,我曾经也这样想,而我现在也觉得汉字作为一种文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作为一种工具,就要有它的实用性,简洁高效才是最重要的,承载文化这些责任并不是它的主要责任。文字记录的诗词歌赋,文章经典,不论繁简,你去读,去理解,才是重要的,文化是文字承载精神,不是文字本身。诚然简化字有着诸多的问题,但是很多简化字也是有着简化的意义的。简化的好处自然是降低书写成本和阅读成本,在需要手写、普及汉字的时候简单很多。比如“网”,繁体字为“網”但是这个字在小篆里,就是“网”的样子,只不过繁体字给了它一个偏旁,如果你觉得父辈是不可更改的,那么祖辈呢?比如“泪”,繁体字为“淚”,从一个象声字变为了会意字,同样是表达泪的含义,却好写了许多,为什么不呢?比如“坝”,繁体字为“壩”,同样都是象声字,笔画少了许多,何乐不为呢?二简方案中,继续简化为“土八”,我认为也是合理的。比如“态”,繁体字为“態”,这个字其实也是形声字,但是“能”这个字如今已经没有“太”这个音了【很多汉字发生过音变,我们今天的读音和他们以前的读音并不一样,某些古老的读音在方言中有所留存,比如“能”这个字,有位河南郑州的同学,姓能,在他们就读作naì】,所以为了表音,简化为了“态”当然,简化字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又”这个元素在难、汉、轰、双等等许多字中代替的部分都不一样,会造成许多误解等等。但这些字的简化也不是随意为之的,往往是文化水平不那么高的人民为了方便创造的,约定俗成的字体。同时还有一个坏处就是不断减少冗余信息,渐渐模糊汉字会意的界限。如果继续下去反而会增加阅读成本。简单来说,记录汉语最简单的办法,只需要每个读音的四个音调就可以了,而现在每个读音下基本都不止一个汉字,而非常用字还有更多的汉字、更多的读音。但是如果每个字都只保留一个读音,那么阅读起来会很不方便,一个读音包含了太多义项,这样其实汉字变成了多音节文字,单字已经基本毫无意义。然而如果汉字太多,那么学习成本和阅读成本也会增加,虽然有些单字可以准确表意,但是因为使用比较稀少,一般大家都用不到,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不过这种简化不仅仅从繁体字到简体字这样一步,从正式场合的金文到日常使用的甲骨文,简化在汉字造字之初便贯穿于汉字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汉字由篆入隶、由繁入简,是两次比较官方、大规模的简化。在由篆入隶中,许多汉字符合造字意图的字形就已经失去。而哪怕是小篆,和甲骨文也是有不小差距的,许慎的《说文》基于小篆解字有诸多牵强附会之处,错误颇多。所以那些说让呼吁繁体字的人回去写小篆的,真不是什么搞极端,在金文出现的时候,汉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系统。在由繁体字字变为简体字这一简化阶段中,有少量改动是值得商榷的。至少在我看来是没道理的。比如某些草书楷化,和部件替代。像头这个字的出现还有又这个部件的乱用真的是不可理喻,好在这种独体字比较少。但是整体来说,简化字比较失败汉字并不多,而且大部分简化方法,都是贯穿于整个汉字演变途中的,而有些常用字即便是简化的没什么道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何况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就是日常使用的俗字,是人民群众选择出来的。在汉字常用字的选择当中,大众的选择就是符合潮流的。然而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这些少量的不合理的文字,模糊了汉字表意的界限。有几个多音、多义字人们可以依照语境迅速确定其含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推行下去,确定其含义会变得越来越慢,乃至出现阅读困难。但是在现行的简化方案中,大多是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的、有较为普遍使用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一简字可以推行成功而二简字不行的原因。所以我觉得简化这个事情有好有坏,但应该是利大于弊的,而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虽然现在手写的场合已经少了很多,这是另一种影响,我不好说,但是现在如果我冲进一个高三文科班中,告诉他们文综、语文卷子必须要写繁体字,我觉得我不一定能活着出来……而原来许许多多的有争议的读音、或者成语、被多数人不断地用错,有一天翻开词典,发现居然意思真的变了,这里我记不起来什么例子了,但我是有印象的,在小学初中语文老师强调很多遍的读音、成语、后来都有一些场合我发现那些错误已经变成对的了。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告诉我美轮美奂可以不形容建筑了,七月流火真的是写天气炎热的,我一点都不会惊讶。因为时代的潮流就是这样,这算不算一种悲哀呢,我不知道。我很敬佩那些在逆流而上的人,那些在汹涌的浪涛之下还高举着旗帜的人们,就像在腐朽破败的王朝里仍然坚守的忠臣一样,或许识时务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但是,他们终将会被历史淹没。这个问题其实很微妙,当我们坚持着正确的事情【不是说坚持繁体字是正确的事情,是某些容易用错、或者已经将错就错的字、词、读音、成语。】,却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在这种时候,应该牺牲谁呢?电车难题从来都不是一言两语能够说清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只能尽量给大家介绍一些和汉字有关的知识。——————————————有关汉字——————————————1. 汉字是发生过很多音变的,理解汉字的音变是解决许多汉字变化的关键所在。表音系统本来就很脆弱,能跟得上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的普通话的音节比较重要,许多古音在各种各样的方言中有所留存,但绝没有那个方言就是古音这一说,每种方言的语音都发生了变化,谁也别有优越感,你们最多鄙视一下普通话,但是你们又打不过普通话,还能怎么办╮(╯_╰)╭ 2.文字的考证、释义往往是依据过往的文献、古文字的上下文、各种时期不同的形态推理出来的,和理工类的实验证实不太一样,多数时候是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推理,毕竟史料难得,而文字的变化也非一朝一夕,我个人觉得,一种释义在现有的资料上可以最大程度的说得通,即对于一个汉字出现以来的所有用法、及其衍生字的解释都合理,就可以了。3.假借在造字过程中非常的常见在语言中,词义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它随着事物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而相应变化。当新义产生时,往往附着在本字之上,而不是马上为这种新义造字,这样某一字便承担了本义和引申义多个义项。此外,汉语中的虚词和一些形容性的实词不易造字,于是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这样一个字就不仅有本义,也兼有假借义,一字多职的现象变得极为常见。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控制汉字的数量,使其不至于无限增加下去。但是另一方面,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人们要求它表达语言的明确性,在这一性质的驱使下,多义字的分化也在不间断地进行着,其结果便是分化出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多个义项由这两个或几个字来承担,这两个或几个字就称为分化字,而承担多职的初字称为母字。 学者将分化字产生的方式大致归为四类:1、利用分化字;2、另造新字;3、增体;4、变体。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所产生的分化字,承担与母字不同的义项,与母字一样都是独立的字符,我们应该独立分析它的字符。第三、四种方式是在母字的基础上增加、减少或者改变部分笔画或者部件,这些发生变化的笔画或者部件便是母字与分化字的区别,我们称之为分化符号。李娜. 《说文解字》“误释字”研究[D].河北大学,2012.比如到底是“流言蜚语”还是“流言飞语”呢?其实“飞”这个含义,一开始是写作“非”的,你们可以去看看甲骨文时“非”的样子,就是两双小翅膀的样子,萌萌哒。后来“非”这个字,或者说这个读音,用来表示其他的字了,那“飞”怎么办呢?有的人在“非”下加了一个小虫,会飞的小虫,就是“飞”了,有的人在一个翅膀下面又加了一个翅膀,变成了三个,后来演化为“飛”,但是这两个字其实都是“飞”,后来“蜚”字慢慢的就不那么常用了,可能主要的原因就是不那么好写,但在“流言蜚语”这个成语中,保留了下来,所以其实“蜚”这个字,已经没有留存的必要了。这是非这是非飞,也就是“飛”飞,也就是“飛”蜚蜚有人说,《山海经》里的“蜚”还表示怪物呢,但那只是用来表音而已,也就是说,随便拿另外一个“飞”,也是可以代替的。5.有些字的简化的确是有层人民文化水平不高,用简单的字形代替的。比如“生旦净末丑”为什么是这么写,其实“旦”很可能是“妲”,“净”为“爭頁”,考证就不放在这里了,但是还是那句话,汉字就是文字工具,就是要给人看懂的,读书人写繁复的繁体也就罢了,你让劳动人民拿锄头的手也去写明明几笔就能写完却要硬生生变成十几笔的字?“何不食肉糜?”6.还有很多字简化是依据草书字形简化的,虽然可能字形看起来不再那么合理,但是兼具实用性和美感。7.二简字无法推行就在于它扩大了一简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而字又不是约定俗成大家一直在用的字。但是不代表二简字就没有合理之处,也不代表简化字是错误的。8.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就有简化的过程,比如“杏”原本应该是上木下向,由于向的上面原来是弧形和木的下半部分相同,两个笔划相同的字放在一起,省略了一笔。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省声”。所以“向”其实是“杏”的声符,而杏这个字“xiang”的读音,在敦煌地区有所保留。比如釜这个字,也是这样的。比如“床前明月光”的“床”,其实和“牀”是不一样的,他们原本是两个字,床是指建筑的基台,由于省声,里面的爿被省略了,后来由于这个字应用比较少,也就渐渐消失了。所谓“绕床弄青梅”“床前明月光”其实都是在院子里。【安利一下,这是我对文字学产生极大兴趣的开端】9.另外关于有些无法写出来的汉字,像duang这些字,想要写出来并不难,问题在于有没有这个必要,相对于英语这种拼音文字,汉字想要造一个新字相对成本比较高,所以采取比较简单的duang就可以了,像咖啡、沙发这种词,其实也是按照音节拼出来的,所以duang完全可以写作“的巫昂”嘛。biang“柏一昂”clang“可郎”就是看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汉字也可以按照拼音文字的形式拼出来一个字,所以说汉字作为一种文字工具,完全可以胜任它的职能,只不过是需要与否的问题。有些时候人们会在汉语中夹杂一些英文,有些人看起来很反感,滥用英文确实没有什么必要,也会给阅读带来困扰,但有些词语翻译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常有人提起“offer”,其实如果需要的话,“奥福尔”这种词也是可以出现的,可是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这样。如果为了所谓的“汉语纯洁性”就放弃了某些词语的表达,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有些人赋予汉字太多的含义,仿佛中华文化就汇聚在汉字上,觉得以前的什么的都好,这太绝对了,文字工具的简化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诚然汉字有他的美和优越之处,但是我认为这更像一种艺术文化层面去考虑的事情,能留存和保留固然是好事,但是不分对错一味打压新的词语,就没意思了。有些人连汉字为什么这么写都不知道,听到“短”“射”其实是反的都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四处高呼着恢复传统,重振儒学,恐怕要是真的恢复了宋明理学,这群人第一批就要拖出去枪毙,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啊。有些人担忧汉字、担忧传统文化,我觉得都没那个必要,文化不需要你去守护,是文化在守护你。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更深入了解汉字的文化,但是世上还有那么多行色匆匆为了生活奔波的人,人家明明用一个offer就能表达的意思,你非要拦下他,先打一巴掌,然后跟他说“用录取通知!”,何必呢。======================4.28更新线==============================10.有些人就很奇怪,你说繁体字好,我跟你讲汉字,怎么来的,怎么没的,繁体字到简体字其实是有进步的,然后你不说汉字,把锅一甩,“我不管简体字好不好!政府就是不能强制简化!我爷爷的爷爷就是这么用的!╭(╯^╰)╮”流氓不是这么耍的,别闹,你们这样找不到男朋友的。文字作为一种工具和通行标准,当然要有一个标准的度量,不然你换个省旅游就跟出了国一样,方言听不懂,字还看不懂,同学,你是想搞分裂吗?而且自古以来历史上就有很多大规模的规范使用汉字的活动,秦有“书同文”,唐有“字样学”,正字著作比比皆是,《干禄字书》,《正字通》,《俗书刊误》,唐代开始出现,明代一本接一本,以前的人可以做,建国以后动物不能成精,政府还不能整改文字了?讲道理嘛。说回去写甲骨文是搞极端,那你们应该写金文嘛。其实甲骨文某种程度上就是金文的简体字,而且都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诸君意下如何?何况《说文》就是基于小篆来释字,已经有很多错误了,说明甲骨文到小篆已经有了很多变化,是不是小篆时候的人已经忘了甲骨文时代的本了?11.再说简化字,我再说一遍简化字不是没有缺点,但是麻烦你们能不能看看优点,我这么煞费苦心跟你讲,你耳朵一捂,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都快把自己感动哭了,怎么就感动不了你。说十几万汉字我就挑一个的,同学,汉字现在也才九万上下,常用字就三千五,你认得的字超过一万吗?何况简体字也就500来个,而且我写的又不仅仅是一个字,后面的都被你吃了吗?那我再给你几个栗子吃,“云”“阳”“众”“从”,这些还只是简体字变回甲骨文、金文更为简单的字。“又”的简化确实不科学,我也说过了,但这都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你不让政府改革文字,让文字自生自灭,结果广大人民为了方便把这些字造出来了,生机勃勃,原来的不用了,你又满地打滚,“这不科学!”乖,别闹。从小开始学习繁体字的话确实不难,甚至说很多繁体字是利于教给小孩子的,但首先得有一个不胡说八道的老师。但是繁体字效率摆在那,手写分分钟要你命,不服你来大陆用繁体字答文综。然后你又转身去骂高考了,天呐。你们真的该感谢科技,感谢拼音。至于说简体字割裂了文化的传承,这个我真的败了,说不动了,你开心就好,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我也就不自取其辱了。12.关于“发”,“髪”,“發”,这个确实是简化的一个问题,合并了部分字,但是好不好呢,就留给诸位自己评判了,另外“发”是根据“發”的草书简化的,裴伟娜. 《简化字总表》中简化字的简化方法及其溯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而髪的音符是“犮”,原意是狗在跑的样子。13.有关东南西北评论有人说“我就说一句,‘東’简化为‘东’,是进步还是落后”,我问他对这个字有多少了解,它属于哪一种简化,其造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种?然后……然后他就不理我了……
_(:3 」∠)_
首先“東”的简化是草书楷化,裴伟娜. 《简化字总表》中简化字的简化方法及其溯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而关于東的起源,现在学界有两种说法,一为会意:《说文》: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日在木中,指代东方,从这一点来看,草书楷化确实失去了会意的部分,至于更在意哪一点,诸位自行评判。但是另一种说法为囊橐说,因为首先,东南西北四个字中,南西北皆为假借字,东却是一个会意字,另外,東还有两种写法,日并没有这样的写法,同时,一般日写作“⊙”中间为点,少有横,故认为東一开始表示的是囊袋,而束就是把囊袋捆起来。日并没有这样的写法,同时,一般日写作“⊙”中间为点,少有横,故认为東一开始表示的是囊袋,而束就是把囊袋捆起来。但这个说法的问题在于原来表示“囊袋”这个字现在找不到了,并且不知道读音,说是假借又有些牵强。孰是孰非,似乎学界并无定论,我现在也没找到,诸君自行评判。王红. “东”字及其引申义新考[J]. 文教资料,-61.而“北”就比较简单,原本是“背”的意思,形二人相背,后来假借为北,原字表示为“背”。“南”字本意基本认为是一种乐器,不过为什么能指代南方,略有争议,郭沫若一开始认为这些乐器都摆在南方,故指代南。《诗经·小雅·鼓钟》中的“ 以雅以南”,也表示南指代乐器(曲),但是后来又释为其他字……总之目前来说是认为以表示乐器的“南”假借而来。张雪芹. “南”字溯源及其文化意蕴[J]. 社会科学家,-208.“西”也有两种解释,许慎《说文》中定义为象形,鸟在巢上,太阳西下,倦鸟归巢,意为西。【也有说以为“栖”,假借为西】不过另外一种说法表示,“西”原本是表示席子的“席”,假借为西,并以其他字作为佐证,在此不赘述,有意者自行搜索,我觉得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不过另外一种说法表示,“西”原本是表示席子的“席”,假借为西,并以其他字作为佐证,在此不赘述,有意者自行搜索,我觉得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何金松. 释西、翌、■[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1.14.关于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句话现在看来的的意思是,你看见这个字,就可以认识它,观察一下就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是问题在于,这两句话的意识,是有些重复的,而六书中其他的条目,并没有这样的问题。考证略,结论就是可是通“何”,“而”在传抄中出现了错误,应该为“其”【这个地方的资料我找不到了= =当时老师呈现给我们的书写确实“其”“而”很像,大概有有些类似与“亓”,当时没记下来出处,找不到了……】,“见”通“现”所以应该写作“视其何识,察而现意”,“识”读作标识的“zhi”现在的意思就是,看看这个字上的标记在哪里,然后就知道它的意思了。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诸君自行判断。下面给大家举几个栗子木是这样写的,其衍生字很多,大多为指事,木是这样写的,其衍生字很多,大多为指事,末,在树上端点个点,表示标记在这个地方,也就是指代这个地方,表示树梢,引申为末端。本,在树根处点个点,表示树根,引申为根本之意。朱,是在中间点个点,表示树干,今天的“株”之意,后来假借为其他意思,原字加上木字旁。天,是指在小人头上点个点,原意表示脑袋,后来渐渐变为头顶上的天空。所以说刑天之所以叫刑天,不是没有理由的,就是因为他被砍了脑袋……天,是指在小人头上点个点,原意表示脑袋,后来渐渐变为头顶上的天空。所以说刑天之所以叫刑天,不是没有理由的,就是因为他被砍了脑袋……
无邀自来。我可以说这是我上知乎以来少有能够回答的提问吗?实在是太激动啦!!!由于我的语文课老师是研究语言学的,我也就对语言感兴趣了一些文章有点长,没有耐心看的可以直接点赞哦!【首先明确立场!简体字是进步的!】 【首先是吐槽区】
话说,当时新中国推行简体字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扫盲,提高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识字率,因为大部分农民都是文盲,识字的只有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所以简体字的推行也可以说是一种解放运动。农民都不识字对于某些既得利益者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是吧?老板们
PS【现在不懂劳动法合同法被坑的搬砖人员也要好好学习法律知识哦】
【议论区】 【个人认为现在部分人提议推行繁体字的理由】 简体字缺乏美感,丧失了汉字的一些表意功能和文化内涵,而使用繁体字有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我也这么觉得)例如,简体字的“爱”少了繁体“愛”字中间的“心”就失去了不少韵味;简体字的“龙”失去了繁体“龍”字的气势和感觉Blablabla。繁体字从宏观上讲,是古老的表义文字,简化后失去了它们的意义的特征,就是失去韵味的意思,变成了排列的笔画空间分布blablabla。
当然也有些人觉得自己使用繁体字高端逼格高,怀揣着“你们这些不懂繁体的渣渣真是土包”的想法。【我支持简体字的理由】 简体字简洁流畅,便于识记,大费力气再把现在通行的简体字改回笔画超多的繁体字,没有必要。况且,现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有数十亿人在使用简体汉字,只有中国台湾、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圈中的大约3000万人使用繁体字,使用简体是大势所趋,繁体将来必然会成为过去时。  繁体字简化成简体字也是受“节约成本”的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人喜欢花最小的力气做最大的事情,文字也喜欢“省力”(拟人手法凑合着用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同时,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和途径,语言的使用和演变存在着倾向节约的经济特点,人们总是试图用最少的音节和字符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节约和省力的经济特性推动着文字和语言的发展演化,文字不断简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信息时代更便捷获得信息资源的要求。繁体字虽然有汉字之美,但在信息化时代,再来恢复繁体字,显然已经不可取了。=================================不知道是不是分割线===============【汉字的演化与简化已经很久很久了】
很多简体字从汉代就开始成形了,那时人们慢慢的会用这些字。很简单的道理,笔画太多,潦草一点,就“简化“了,比如各种偏旁部。 到了唐宋时期,像我们现在写的很多简体字,当时已经流行开来了,并不是谁谁谁脑洞大开发明的。到了清朝末期,就有人开始整理这些简化字,并且出版了很多简化字的集子。【话说明清时期是一个整理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峰期】 还依稀记得《孔乙己》里面孔乙己所炫耀的“茴”字的多种写法,挺逗的。在新中国以前,当时的文字很混乱,因为大家都简写,所以形成了不同的简化形式,“茴”字有4种写法,还都挺相近,“国”字,则有一百多种写法。。。新中国成立以后,收集整理了民间的简体字,做了统筹,发布了统一的简体字。有些简体字写起来还是有点累的,特别是小学时的我,乌龟的“龟”就是画一个乌龟,郁闷的“郁”是“鬱”,不胜枚举。 【其实民国时期就推行过简体字】 在民国时期当时的教育部就曾经推行过简体字,只是战乱等原因最终没有如愿罢了。1930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就出版了《宋元以来俗字表》,收录了宋元明清所用的6000多个简化字。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委员会认为简体字的推行,将使书写更容易。1935年国学大师钱玄同主编了《简体字谱》,共收录324个简体字,并被教育部采纳,1936年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共收字达4445个,简体字基本来源于历代草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共收字3150个,约一半来自草书,一半来自俗体字。抗战爆发后,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让更多人认字,简体字得以较快推广,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扫盲(此处百度而得)。 【当然汉字也不是越简越好】
华国锋时期大陆曾发行过第二批简体字(好像是试行方案) 这是在第一批简化字推行后没多久试行的,内部的一些人觉得汉字还能再简化一些,就造出了很多简化字,让大家试用一年。只记得第二批简化字里面有:家----宝盖头下面一横,量-----里变成了力,停----丁 “亻丁”,酒----“氵九”。你这样子简化也太不能接受了吧?!于是第二套广播体操。。。第二批简体字被否定了。。。所以现行的简化字是有群众基础的,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是历史的产物,所以会被广泛接受。我们用简体的人看这些第二批简体字的心情,和那些写繁体字的人看简体时的心情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失望的心情可以理解,他们抨击简体字也是出于保护传统文化的意愿。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是,老师说当年老蒋在大陆搞简体字改革,却没搞成,然后被赶到台湾后,老毛却成功了。。。于是老蒋生气了,反而重新用繁体字,说繁体字所代表的台湾政权才是中华文明的正统,说毛匪政权是不正统的。于是,繁体字与简体字之争延续至今。。。不知道老师是不是开玩笑的不过挺逗【我觉得简体字是一种进步,但也不能说繁体字不美,个人觉得练练繁体字也是很有趣的,毕竟能够看懂一些繁体字的文献】【最近读的《国史大纲》就是繁体字写的,读起来还是有些小累】【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半夜用爪机纯手打字好累,各位看官记得点赞哦不过你竟然看完了!!!太感谢你了!!!】
皇上!祖宗之法万万不可变啊!
呵呵,我在台湾,台湾老师的板书就是写简体字,比如體就是写成体,他还解释写繁体太麻烦。所以没什么进步退步的。但是汉字简化一定遵守汉字规律,否则有大问题,可以见二简字和三简字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现在大陆使用的不是简体字,而是简化字。然后,我们慢慢梳理问题。一、繁简字的概念古文字中,同一个字就有笔画多少、部件多少的区别。后代也有删繁就简的,繁简并用的。这就是繁简字。其中笔画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少的称为简体字。这里的“繁简字”有其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3月文化部、教育部、文改会《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又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和局部调整)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写楷书字体。二、现代汉字的简化作为交际工具,汉字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交际的职能要求其已有的字形,特别是常用的汉字的字形,在表义明确并易于区别的前提下要趋于简单易写,以便学习和使用,因此简化是汉字发展总的趋势。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至1964年共公布简化字2238个,汇成了《简化字总表》。凡未列入上述文件的简体字(包括历代出现的简体字)一概当作异体字或俗体字,凡篆书以前的繁体字也当作古体或异体字。三、简化字的来源1.采用字形原始的古体字2.采用古代笔划简单的异体字或俗体字2.采用古代笔划简单的异体字或俗体字3.省简一些部分3.省简一些部分4.采用草书楷化的方式简化汉字(因为毛爷爷爱书法所以想出了这么一招_(:зゝ∠)_)5.简化偏旁,符号替代(其实这很多也不是现代人搞出来的,秦汉的时候就已经“隶变”成这样了)5.简化偏旁,符号替代(其实这很多也不是现代人搞出来的,秦汉的时候就已经“隶变”成这样了)6.新造字(其实新造字很少...)7.采用同音替代法来简化汉字
简化字什么的和古代传统文化其实很有关系啊!!!说什么是文化的退步的很多估计都以为是政府部门硬生生造了所谓的简体字吧...._(:зゝ∠)_ 当然简化字会造成一些问题,稍稍说一点。ps这里由于必要,所以就用繁体字了啊,请不要说我装逼...../(ㄒoㄒ)/~~1、同形字的問題有些簡化字與古書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實際上是讀音和意義都不相同的兩個字,形體相同純屬于巧合。如:2、同音替代字的問題簡化字中有一些來源於原先意義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兩者讀音相同,但意義不同,簡化後取其中一個筆畫少的字代替原來的兩個或幾個字。這種情況在閱讀簡化字的古書時尤其要注意簡化字所對應的繁體字。如:3、兩字(或多字)共簡爲一字簡化字通常只有一個相應的繁體字,但也有些簡化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應繁體字。如:呀哈,很多东西是古代汉语老师课上讲到的,万万没想到今天被我拿到知乎上来装逼了...._(:зゝ∠)_注意:虽然简化字带来了一些问题,但绝对不能说简化字是种倒退!虽然简化字带来了一些问题,但绝对不能说简化字是种倒退!虽然简化字带来了一些问题,但绝对不能说简化字是种倒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况且,实行简化字的历史背景我们万万不可忽略。以上截图选自我这个回答里的一个段落....
茴字有几种写法?
——鸟翼跟人手哪个更进步?——显然是人手啊。——为什么人手不能飞翔呢?——兽爪跟鸟翼哪个更进步?——鸟翼更进步,它是由兽爪演化而来的。——为什么鸟翼不能刨土呢?——鱼鳍跟兽爪哪个更进步?——兽爪更进步,它是由鱼鳍演化而来的。——为什么鲸类的兽爪又演变成了鳍呢?变化本身是没有进化退化之分的,只看是否适应所处的环境。
关于汉字简化,曾有两篇特别有文学色彩的骂战。大体看了一下前面的回答,没注意到有谁提及,那我就贴过来分享给大家。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湧无力,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聖不能听也不能说,買成钩刀下有人头,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可魔仍是魔。之后是一篇神回复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团中有才,国含宝玉,爱因友存,美还是美,善还是善,虽丑无鬼,只不过台无吉,湾无言! 穷不躬,权不佳,党不黑,巩不革。车不行田,坚不称臣。无鹿亦能丽,无巫亦能灵,无水亦能灭,无火亦能劳,无曲亦能礼,无手亦能击。办事左右不辛苦,垦荒何必靠豺狼。
简体繁体之争,说到底,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简繁体优劣的问题,更多的时候,简繁体之争被赋予的东西太多了。对于大多数繁体字支持者来说,特别是大陆的繁体字支持者,让他们放弃简体字,让他们每天都用繁体进行书写,天天盯着电脑和手机看五号字体的繁体字,过上几个月他们自己就受不了了,从简体用回繁体,在我看来是个痛苦的过程,是的 我曾经这么做过。语言文字的发展就是一个的不断简化的过程,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对于大众的识字率和受教育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语言文字的简化对于教育的普及是有巨大帮助的,至少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地区差异大的国家,如果放任各地自行根据习惯进行简化,那么只会造成使用的混乱,所以这时候由行政力量出面统一书面文字简化,也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交流。这种做法秦朝就开始这么做了,书同文就是体现。所以,单纯因为简体字是由行政力量来推广的这个原因来反对简体字,支持繁体字,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简化,语言口音上的统一,都离不开行政力量,民国时期,蒋公一直致力于汉字简化,连简化字方案都出来了,奈何国府缺乏执行力,最后无疾而终。所以,基于这种理由的繁体字支持者们,大多不是因为真的对繁体有了解或是很喜欢,他们只是反政府主义者而已,简繁体只是一个反对政府的借口罢了。而另一部分繁体字支持者,主要是港台同胞,支持的原因大多和简繁体字的优劣也没啥关系。上文中我也说过了,国府在大陆的统治时期,一直在搞汉字简化。后来转进台湾,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推行繁体字,而是大陆开始推行简体字之后。所以,台湾使用繁体字,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简繁体字的优劣没有关系。而香港自鸦片战争后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就导致了香港直接错过了国府和TG推行的多次简化字运动,而英国殖民者显然也对推行简体字没啥大的兴趣,所以使得香港还有澳门使用繁体字至今,因此,港澳地区的繁体字是历史遗留问题,和简繁体字的优劣依然没啥关系。还有一部分人,以大陆部分90后为主,使用繁体字只是为了标新立异,觉得用繁体字是个性,可以让自己表现的与众不同,这种行为,我们一般称之为中二病,过几年自己就好了。但是也确实是有人认为繁体字优于简体字,也能从语言文字学上进行解释。所以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是不支持,因为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便于交流与书写的文字,真的要从语言文字的发展来看,简化是历史潮流,也是受到最广大群众支持的,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要求就强行将语言文字再一次繁化。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生不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