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申请国外学校 是否认可中国的中外园林史 授课计划合资学校为英语授课?

第B02版:博闻周刊
宁波诺丁汉
悄然变革的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
  杨福家
  宁波诺丁汉大学课堂是典型的小班课
  Paul Martin老师在图书馆给同学们辅导功课
  宁波诺丁汉校园里,英式塔楼和中式园林相得益彰
  宁波诺丁汉大学石碑  羊城晚报记者&蒋铮  “宁波诺丁汉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作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举行校园落成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奠基仪式上的讲话。(摘自新华社报道)  9年过去,3月春雨中,我来到宁波诺丁汉大学,一窥这颗“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的种子,如何茁壮成长。  丁超今年22岁,是宁波诺丁汉大学2012级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专业本科生。他和“小伙伴”们,再过4个月,就要各奔前程。  女同学Lisa(化名),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前往英国攻读硕士。  老友孟子尧,获得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工作岗位,起薪超过1万元。  而丁超,选择去北京,没有薪水,领不到4000元/月的生活补贴,住三四个人一间的寝室——这甚至还比不上他在大学的住宿环境。他的“雇主”是AIESEC——全球最大的青年领导组织,“基本是义工的性质”。  丁超的学习成绩不错;他的社团组织活动能力更强,是AIESEC诺丁汉分社的社长,去过肯尼亚贫民窟当志愿者,曾经从全国400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AIESEC最佳领导人大奖——这可是国际企业、全球名校非常看重的“资本”!  “小伙伴”们说:凭老丁的背景,他不愁出国留学名校,或者拿份高薪。  这话是有根据的:2014年,全校本科毕业生中,72.48%的人出国留学,其中又有20.55%是到全球QS世界大学排名前十的学校深造,仅剑桥、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大学、牛津4所名校,就录取了171位宁波诺丁汉大学毕业生。要知道,中国最“牛”的清华大学,QS排名不过是47。至于找工作的同学,绝大部分也去到全球知名企业,平均起薪超过5400元/月。  主动“放弃”大好前程,是不是“脑子进水”?  同学们却说:老丁这么做,很炫酷!  宁波诺丁汉大学,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于2004年合作创办,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大学。学校以“一流学术成就一流国际化人才”为办学宗旨,所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颁发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证书。  校长杨福家,中科院院士,曾经在复旦大学(2014年QS全球排名71)担任校长6年,英国诺丁汉大学(2014年QS全球排名77)担任校长12年。  教师全球招聘,80%是外籍人士,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科生学费8万元/年;学生来自50多个国家。走进校园,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也说ABC,打开电脑,飞来飞去的都是英文邮件、全球数据库信息,图书馆只收藏英文专业书籍。  外国大学的飞地?贵族大学?“小外国人”留学预备班?这所藏在浙江海边小城的民办大学,实在让人好奇!  蹲在学生脚边的马丁老师  第一次站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入口,我有点发懵:门在哪里?  没有铁门、牌坊、门岗,更没有威武的石狮子,取而代之的是一根车行起降杆、一间小小门房,行人则走旁边宽不足两米的人行道。  与其说这里是一所大学,不如说更像是一座园林社区,但是湖前那座“欧洲贵族范儿”的钟楼,又让人觉得这里不那么简单。  这是一所完全不同的大学。这里的英文字比中文字大,或者索性没有中文。这里的大多数课都是20个学生以下的小班课,学生围坐成几个团队“各自为政”,而不是像向日葵一样齐刷刷仰视着讲台上的老师。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上课时,是蹲在学生脚边,而非高高在上;而最让人惊讶的,是师生都很享受!  3月9日周一下午1时,TB215教室正在上《translating&cultures》(文化翻译,即对多种族文化传统的解析和诠释)课程。这是一门大三学生的课程,老师是国际交流学院的助理教授保罗·马丁博士,一位爱尔兰帅哥。  课堂里16张小课桌被随意拼成4张大桌,19个学生分成4组围坐,讨论一个很“大”的问题:Colonialism,the&other&and&orientalism&(殖民主义,其他和东方主义),大家都在说英语,只能从肤色和脸庞大概区分中国、欧美和印度学生。马丁教授已经提前把讨论资料通过网络发给大家准备,今天的一个小时上课内容,直接就是讨论。  讲台似乎只是放外套的地方,马丁教授一边踱步,一边用手比划着,简单介绍了讨论主题,十几分钟后,进入讨论环节。  “看过案例吗?跟我聊聊你们的观点?”教授在一个组前停住,蹲了下来,微笑着、仰视着,期待着学生的回答。大家吧啦吧啦地各抒己见,没有人觉得老师蹲而学生坐有任何不妥。  “很好,但是……”教授听着学生的陈述,又抛出了一个问题,犹如苏格拉底之问,学生们被推着不断往前、往深思考。  半个小时过去,4个组问完一圈,教授回到讲台边,点开电脑、连上优酷网,投影幕布上开始播出《马可波罗》——一部美国日刚刚推出的跨中西文化连续剧——的预告片。  炫目短片很快放完,教授向大家抛出一个新的问题:“从里面找出几处中西文化碰撞的元素来。”前面那组的欧美女生先说了两分钟,后面那组的中国男生接上话茬补充。“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教授问男生,“马可波罗的脸上打了高光,而后面的军队却面目模糊……”这个脚边摆着MUJI纸袋“书包”的男生,叉开双腿,双臂枕着脑袋,一一分析起来——这是一个在中式大学看不到的西派动作,在心理学家眼里,这意味着放松、自信。  “非常好”……“为什么”……“因为”……七嘴八舌中,东西文化冲突的内核,便借着马可波罗的名义,变得触得到、摸得着。  一节课很快结束。“很轻松吧?”我用中文问一位正在收拾电脑的女生,“才不是!教科书不算,这堂课光资料就有20页双面A4纸,你要是预备功课没做好,哪里轻松得起来!”她耸了耸眉毛,给了我一个典型的西方表情。  据了解,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从大二开始,基本上都是上小班课,而小班课上老师的讲课时间不超过1/3,大多数时间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每次小班课之前,学生都需要预习老师从全球搜罗来的研讨案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提炼观点,寻找解决方案,或分工合作完成由数据和观点支持的演讲PPT。  这里没有“行政化”,  我们的“婆婆”是学生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大学校长们依然在抱怨一个几十年得不到解决的老问题——“行政化”。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说:“去行政化现在还比较难,这与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有关……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外部干预,要减少政府对高校办学的干预和管理,让高校拥有更多办学自主权。”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行政化”严重吗?校方的答案是:我们根本不存在行政化。  他们的“婆婆”不是政府,而是学生;他们的行政人员不是“老爷”,而是“为教授和学生服务”。  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负责对外关系)沈伟其教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宁波市政府和教育部门不干预学校事务,不存在外部行政化;校内也不存在行政化,所有员工都是公开招聘,合同管理。  宁波诺丁汉大学“四两拨千斤”的奥秘何在?  沈伟其说,奥秘在于学校的办学体制和机制决定了它必须直面市场的挑战,把学生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  说句大白话,能牵着高校的鼻子走的决定因素,无非两样——钱、权,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权。而这两样,宁波诺丁汉都不依赖政府。  沈伟其介绍,资金方面,除了创校时的一部分一次性投入,宁波市政府目前对宁波诺丁汉的补助,基本上只针对教学成本特别高的理工科,其中包括对每个理工学生补贴1.8万元/年的学费,以及建设实验室的1/3资金。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学生学费。“我们老师的工资、拓展教学的资金,都是自筹。”  正因如此,学生成了学校实际的“婆婆”。  “学校学风不好、口碑不佳、升学率或者就业率不高,家长、学生就不来读,不给你交学费,学校就活不下去。所以,我们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  每一个教师岗位,100%执行英国诺丁汉大学遴选机制——首先在全球各大门户网站海招,然后由英国诺丁汉、宁波诺丁汉教授组成的招聘委员会初选、面试,最后确定人选。  “教师们非常珍惜这个职位,所以对学生的态度,也是尽心尽力。被学生普遍投诉的教师,无法在我们学校生存。”沈伟其强调。  虽然具体数字不便公布,但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宁波诺丁汉教师的收入,和英国本土大学相比,“相当有竞争力”。  教师和学生的亲密关系,不仅仅在课堂上。从创校伊始,宁波诺丁汉大学就全面实施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10名左右的学生,连续4年,每学期至少单独谈心两次,了解并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人生发展方向。  2012级国际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孟子尧就很感谢导师Josephine&Van-Ess的帮助。上学期找工作期间,他请导师为自己三次模拟面试,“他是商科的教授,对企业运作那一套很熟悉,教授扮演面试官对我各种‘考’,对我赢得职位很有帮助。”  行政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国内高校“教授不如处长”的情况,在宁波诺丁汉普遍吗?  从事行政工作的胡老师笑出声来:“怎么可能,我们的工资还比不上教授的1/3,对教授们都是毕恭毕敬的,学校里最牛的就是教授!”确实如此,在整个采访中,最快敲定的是沈伟其副校长专访,最后敲定的是马丁教授的课程旁听,马丁教授完全有权一句话回绝我,“其他教授就这么干过!”  炫富很蠢,但你确实得付得起“咖啡”钱  跟宁波出租车司机聊起“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位中年男人干脆利落地给了我12字定义:“学风蛮好,学费太贵,贵族学校!”  8万元/年的学费,相当于北京大学的14倍。这里的学生,是不是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炫富会不会成为“主旋律”?  听到这个问题,孟子尧和丁超大摇其头:“炫富在这里是一件相当愚蠢的事!”  “这里的学生是不是家里很有钱?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没有人会蠢到去炫富。”丁超说。  “为什么不炫富?原因很简单:一,在我们学校,你牛不牛是看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你爹妈的能力;二,你在炫富,可能站在你旁边那个穿着破裤子的同学,家境比你好一百倍,就好像大象耀武扬威,霸王龙却在后面冷笑的感觉。”孟子尧补充。  “简而言之,你可能会在校园里看到停着一辆学生开来的玛莎拉蒂,但车主不会在学校里轰油门引人注目,也没人去关注谁是车主。”丁超再补充。在采访的4天中,我一日三餐都在学生食堂吃饭,确实找不到穿时装、背名牌的学生,连化妆的女生都很少。  提及8万元一年的学费,同学们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门槛,但不算是特别高的门槛,“就像你可以花5元成本泡一杯速溶咖啡,也可以花20元买一杯手磨咖啡。作不同选择的决定因素,一是你买不买得起,二是你愿不愿意花。  “我认识一个女孩,父母亲只是普通教师,但全家就愿意不买小车,而让女儿读宁波诺丁汉。”孟子尧说,他周边大概20个学生中会有一个学生通过打工贴补家用,这也说明,宁波诺丁汉的学生并不都是“富二”。  “而且现在学校考分已经超过一本线好几十分,‘富二’想进,没分数也不行!”孟子尧不无自豪地说。  数据看关键词&&&&&&&&&分类&&&&&&&&&&&&&&&&&&&&&&&&&&&&&&&&&50分&&&&&&&&&&&录取分数线&&&&&&&&&&&&&&&&&&&&&&&在多省超过一本分数线30-50分,2014年国内排名136【注】80%海外军团&&&&教师&&&&&&&&&&&&&&&&&&&&&&&&&&&&&由英国诺丁汉根据其标准从全球招聘,80%是外籍教师70%&&&&&&&&&&&&留学&&&&&&&&&&&&&&&&&&&&&&&&&&&&&已经毕业的7届本科生中,70%进入国外高等学府深造。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75.23%出国留学深造21%和72%&&&&&&&留学名校&&&&&&&&&&&&&&&&&&&&&&&&&2014届的本科毕业生中,出国留学的,20.55%进入全球排名前十高校,72.48%进入全球排名百强高校98.51%&&&&&&&&&就业率&&&&&&&&&&&&&&&&&&&&&&&&&&&除深造学生外,2014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8.51%,实际起薪5430元/月8万元&&&&&&&&&&学费&&&&&&&&&&&&&&&&&&&&&&&&&&&&&本科生8万元/年77人&&&&&&&&&&&主要的高额度奖学金/助学金&&&&&&&&能全免学费的“圆梦助学金”2014年名额为8人,&“李叶耀珍奖学金”2014年名额为16人,奖励3万元的学术奖学金“校长奖”年名额约53名。总计77人525位&&&&&&&&学生党员&&&&全校现有学生党员525人,占中国籍学生总数的9.54%&&【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2014版)》&&制图/王军&&&&&&&&&&&&&&&&&&&&  对话杨福家  小而美的中国博雅教育改革样本  “这种小班教学,正是牛津、剑桥……世界上最优秀大学通用的教育模式,我知道,我的博雅教育,在中国开始了。”在2004年说这话的,是复旦大学原校长、时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现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  今年3月杨福家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这位穿着格子毛衣、颇有英伦范儿的教育家,对宁波诺丁汉的爱溢于言表,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学校的客观看法。  “宁波诺丁汉推广的博雅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博雅教育改革样本。但中外合作大学这种模式要大规模发展,并不容易。我们这类大学,如果能对国内大学起到‘小而美’的示范作用,已经很不错了。”  羊城晚报:宁波诺丁汉大学举行校园落成仪式时,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仪式上指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建和成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请您评价,宁波诺丁汉是否已经用11年的实践佐证了以上的话?对于所谓“全新模式”,请加以诠释。  杨福家:我认为全新模式包括两方面,一是“博雅教育”,二是“中外合作”的民办模式。  我有幸当了12年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逐渐懂得什么叫“博雅教育”,自然而然的,我也在思考这种优秀的教学体制可否移植到中国来,其间陆续发表了不少(阐述教育理念的)文章,当时有的文章还非常受关注,包括中央领导人都批示了,但关注过后,依然没有高校付诸行动。我就想:需要有人做出样板来,既然其他学校做不了,那么我可以不可以自己来做实验?  非常幸运的是,我促成了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立。  对于这所中外合作大学,我与发起单位之一——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在商讨时就提出十字方针:非盈利,求平衡,追求卓越。现在也基本做到了。我提出的博雅教育五个要点,四点在宁波诺丁汉得到实现,限于英国高等教育的细分化,我们还要在“博”方面继续努力。  (注:杨福家对“博雅教育”的定义包括五要素:&1、“博”,要有广博的知识,文理互通;2、“雅”,做人第一,修业第二;3、小班授课:发现学生心中的“火种”,提倡争论;4、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5、教师“育人第一”,突破体制之困。)  羊城晚报:宁波诺丁汉的教师和中国其他大学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杨福家: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校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们也是全心全意教学,很多教师9点钟上课,往往提前一个小时就等在教室里,学生们到了就可以向教师请教问题。因为如果教师的教学搞不好,学生投诉,他就得走人。  羊城晚报:宁波诺丁汉除了教学,在学校管理方面有何优势?  杨福家:实际上,宁波诺丁汉的一大优势,就是“没有婆婆”,而政府也很有远见,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空间。  宁波诺丁汉党委的职责和国有大学的党委职责有所不同。在我们学校,党委的职责包括“监督、保证、传播、沟通”。党委书记在15人的学校理事会中只有1票的权利。  羊城晚报:所以您在复旦大学做校长时,已经认识到很多问题;到英国当校长后,发现有很多很好的解决办法;而在中国要引进这套科学的办法机制,必须要在中外合作的民办大学才能实现?  杨福家:是这样的。我们基本上做到了这些改革。当然我对宁波诺丁汉也有不满的地方,尤其是在博雅教育的“博”这一方面,我们要更多地拓展学生的眼界,比如举办报告会、讲座、中国文化课。  羊城晚报:宁波诺丁汉的学生接受外国教育、拿外国文凭,八成学生出国留学,是不是宁波诺丁汉成了“外国人预备班”?  杨福家:坦白来说,一开始我也有这个担心。但11年过去,我发现并没有。许多学生和西方交流后,告诉我他们更爱国了。回国的人也很多,根据校友会数据,大概90%的学生意向是学成后回国。  羊城晚报:能不能说,中外合作大学已经形成中国高教界的特区?  杨福家:还不能这么说。真正像宁波诺丁汉一样的学校,还很少。虽然中外合作大学目前已经有近十所,但也是各走各路,我还在观察中。这个模式要真正做好,不容易。一是外方要真正有远见,在中国扎根办学,而不是捞一票就走;二是中方要有开明思想,充分发挥对方长处。  羊城晚报:中外合作大学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吗?  杨福家:会适度发展,但大规模发展不容易。到现在为止,好的中外合作大学还不多。只有成功的例子多了,我们才能说前景广阔。中外合作大学只是中国大学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步棋,主力还是要靠国内名校,他们应该从我们的案例中得到启发。我相信他们也正在受到启发。  但是我还要重申: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复合的,当下中国教育有个不好的导向,就是家长们总是要孩子读名校,而美国高等学校中有60%的学校是职业学校,我认识的美国一位高中生,成绩足够进哈佛,但她选择了美国烹饪学院,在国内这是不能理解的,但在美国很自然。纽约服装学院、美国电影学院,都是职业学院,同时也是世界一流的学校。现在大家的观念还远远跟不上社会需要。  羊城晚报:可不可以说,中外合作大学在中国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小而美”,很难成为主流,但其经验可以为主流大学参考?  杨福家:能起到这个作用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向优秀学校显示我们的经验,已经有意义。我们不能说自己是教育改革试验田,但可以称为“博雅教育改革样本”,现在也已经起到这个作用。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悄然变革的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133588)德国的学校(部分英语授课) - 网申大牛帮你搞定PS的日志,人人网,网申大牛帮你搞定PS的公共主页
追问国家社科基金
德国的学校(部分英语授课)
&1.英文授课或者英文授课为主。2.科目以电子为主,基本都是理工类大学.&(电气/电子/通信的同学都可以参考)
3.多数为Master的项目,因此适合本科生申请。
由于本人大部分都申请了德国学校,心得颇多,故多累赘几句.德国的教育体制有些类似我们的本硕连读,一但进入大学最后获得的diploma相当于我们的硕士。而对于国内本科毕业生,如果是按非本科专业申请的话,基本上都是要从本科阶段读起,即所谓的换专业,当然前提还是德语授课.德国也有很多国际硕士课程(IMP),英语授课,相关的在DAAD的网站上有详细介绍.而申请前还有一件必备的证书即APS审核,几乎所有中国学生申请必需品.申请前务必详细阅读申请条件.而对于读电子的同学来说,选择的重点还是在TU-9联盟里.
TU9联盟: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卡鲁理工学院(原卡尔斯鲁厄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汉诺威大学,亚琛工业大学 ,不伦瑞克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
百度百科:
RWTH&Aachen(亚琛工大)欧洲的工科牛校言必称亚琛工大,相信读工科的同学至少都有所耳闻.在德国大学改制后,现在DAAD上亚琛工大每年冬季学期有两个电子类专业可以申请:通信和强电。由于学校优秀,每年的申请都是水涨船高,而且去年在北京开设办事处,不但方便了国人申请,而且让门槛越来越高。当然如果是德语授课的,机会会多一点,选择面会大一点.
TU&Muenchen(慕尼黑工大)坐落于南德慕尼黑,城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基本属于德国工科一等一的牛校。申请时总会有一项叫电话面试的变态流程,不知道是外办想听听你的声音还是怎么着,基本对申请成功与否起不到任何作用。门槛很高,ABCDV上有很多牛人归根慕工。至少还能经常去看拜仁慕尼黑的比赛,这个算是有看欧冠的保障。
Uni-Karlsruhe(卡尔斯鲁厄大学)精英大学,这所学校在除了中国人眼中是德国电子类的一哥,在德国留学的不论哪国人,默认的电子NO.1就是卡大。不过学校的大部分专业都是NC(限制性)专业,而且电子类的国际课程每年还有高额的学费,不过可能是其与美国的合作项目较多。留学全看态度,如果学费,名气,实效,价钱各人可以权衡.
关于学费这一点我表示质疑,至少在我查看KIT电子类项目EEIT的官网时并没有提到要收取学费(除了每学期几百欧的注册费用),感兴趣的同学自行去官网确认。
TU-Darmstadt(达姆施塔特工大)本人就读此学校。电子类基本能排前三,传说最牛的专业是经济工程,当然所有的大学排名也基本各家一言。其实电子类专业颇多,但英语授课的也就ICE(通信)和EPE(强电)两个,培养计划也是一样的,具体的申请条件流程等在DAAD上有详细介绍及链接.当然,如果有高手会德语也可申德语授课的电子专业,其实很多课程都是一起上的.
没有记错的话,达姆工大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电子系的大学,电子类专业名列德国前茅。
TU-Berlin(柏林工大)电子类牛校,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但是本人愣是没找到英语授课的课程,如果有耐心以及有精力的同学可以先去学半年德语.当然已经会德语的同学可以使劲的申,貌似门槛并不高.
2013WS&依然没有英语授课的电子通信类专业
Uni-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斯图也是不能不提,中国人巨多,城市也不错,是实习和工作的好地方,机会多多。至于门槛高低众说纷纭,总之不试不知道,不试白不试。
电子/电气/通信/计算机类专业统称INFOTECH,该项目竞争逐年加大,貌似对211学校毕业生比较青睐。
TU-Braunschweig(布伦瑞克工大)这是个好学校,但是英语授课专业并不多,有个CS好像是不需要德语成绩可以申请,至于纯电子类的话似乎没有英语的.
2013WS&依然没有英语授课的电子通信类专业
TU-Dresden(德累斯顿工大)这里貌似有一个类似强电或机械方向的专业,具体还是得看DAAD上的信息,总之选择也不是很多,但是城市和学校都是响当当的工业牛.
2013WS&英语授课的电子通信类专业貌似只有微电子(德累斯顿工大的微电子专业号称全德第一)
Uni-Hannover(汉诺威大学)数学类专业方向巨牛,数学建模什么的有不少课程,电子类似乎也有,由于没有怎么注意也就放过去了.
Uni-Bremen(不来梅大学)据说精英学校中的黑马,城市还算可以,学校专业丰富.毕竟本人呆了一年,还是有感情的,学电子的同学可以好好申请,方向很多,教授C.Goerg还是很有人性的.
同Ulm一样,通信电子类的专业只有夏季入学的项目。
Uni-Ulm(乌尔姆大学)电子类似乎只有夏季入学的,但是据说学校也是很牛X的,东南牛人辈出,由于本人至今还没有机会与此学校有交集.
该校与国内电子强校东南大学有硕士项目的合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
Uni-Kiel(基尔大学)也是精英学校,北部靠海,有很纯的英语通信专业,这个学校的经验就是申请要早必须材料齐全(带APS)申请.
该校英语授课的通信电子相关专业为Digital&Communication,学校通信方面实力很强,但是据说申请难度并不大。
TU-Kaiserslauten(凯泽斯劳滕大学)这是个好学校,收电子类学生外办负责人貌似常年未换,而且助理似乎是中国人。每年都会有中国学生,门槛不高,但务必材料齐全,否则绝对悲剧。
该校电气/电子/通信相关专业统称Electrical&and&Computer&Engineering,需要交50欧申请费,正式开学之前有两个月的德语强化课程(optional)。
TUHH(汉堡工大)本人第一封拒信来源,学校总的来说还不错,位于汉堡郊区。电子类专业齐全,国际课程比较多,算是比较开放的学校。虽说要求GRE成绩,不过未必录取的都是牛人,毕竟GRE牛人们早跑美利坚去了。据说,911有两个哥们还是这里毕业,真是人才辈出。
TUHH也是第一个给我拒信的德国学校,结合网友申请情况,该校比较青睐211高校毕业生。
另外,TUHH旗下有个管理学院叫做NIT,TUHH和NIT合作的工科+管理的双学位项目非常棒,而且还可以申请奖学金,当然竞争也很激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官网了解更多信息。
Uni-Freiburg(弗莱堡大学)总的来说是文科学校,但是还有电子边缘的专业,据说微系统这个专业很新算是咱国内的示范性专业吧.
除了微系统工程,2013又新增了德英双语授课的嵌入式系统专业。
Uni-Bochum(波鸿大学)学校还不错,规模比较大,专业面广,文科专业比较多,电子类貌似只有德语授课的,本人起初申请过数学建模,咳,往事不堪回首。
TU-Freiberg(弗莱贝格工大)这个小城市小学校,但是很多外国同学都非常仰慕,貌似有个什么研究所,我不是非常清楚。毕竟有所耳闻,要是哪位仁兄有兴趣可以给点信息。
Uni-Magdeburg(马哥德堡大学)
TU-Ilmenau(伊尔梅瑙大学)
Uni-Saarland(萨尔兰大学)
计算机方面非常出色的学校,CS硕士项目与德国马普研究MPI所有紧密合作。EE专业的同学可以申请的英语授课项目有
Computer&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和&Visual&Computing等。
Uni-Dortmund(多特蒙德大学)
位于德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多特蒙德,机器人研究方面实力很强。自动化的同学可以申请该校...
阅读(2303)|
主页菌你在达姆上学么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授课型硕士认可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