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的声调过去三声声调教学视频怎么没了,我十五年前查字典琼有声调三声声调教学视频,现在怎么没了,

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悠然心境的blog - 连云港教育博客
&&&&&& &江苏省一等奖教育博客
&&&&&&& 连云港一等奖教育博客
&悠然心境blog
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16:00:07 | By: gaoyuting ]
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对于大写字母、查字典的步骤和方法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对于本单元的练习中,同年级组的老师在查字典题目中,音节要不要加声调的问题,依旧争辩不休。
题目如下: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拆”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是(&&&&& )。
像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引起争议,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用音序查字法再查音节,不需要标上声调;有的说,用音序查字法再查音节,一定要标上声调。到底标声调还是不标声调呢?
可能有些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同样是音序查字法,用此方法查字典和查词典的结果各不相同。例如:“拆”字:查字典(《新华字典》第10版 商务印书馆),再查音节是chai,是不标声调的;查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商务印书馆),再查音节是chāi,是标上声调的。而从以上题目的题干看来,“按查字典要求填空”,这就提示了本题是要求学生查字典,并非是查词典,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chai。但是,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标明“按查字典要求填空”的字样,答案可以上chai,也可以是chāi。
说到这儿,有老师可能会质疑:一个完整的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吗?从这个角度上看,用音序查字法再查音节,既然是音节就得标上声调的。不标调岂不是与音节概念相冲突吗?其实,字典等工具书的编排,有其特殊性,为了方便大家查阅,作了特殊的编排。更何况,从考题的意图看来,这一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查字典的知识。既然如此,就应该按字典的编排体系来做。这与音节的概念并不相矛盾。假如考试题目中让学生写出汉语拼音音节,就必须标上声调。
记得多年以前也看到过类似的争论,其实我们都知道音节可以分两种,即带调音节和不带调音节。从这个角度出发,两种答案都算对。但如果从查字典的角度考察,本人还是赞同不标声调的好。
阅读全文(32022)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span id="t_14/11/26 17:28:43 | By: xiaowei1984 ]
又学到了知识
RE: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span id="t_14/11/14 20:44:37 | By: gydghjs ]
分析得有根有据。我赞同音节不加声调,因为《新华字典》中音节索引部分的音节全部不带声调。(9——13页)
RE: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span id="t_14/11/13 21:05:04 | By: doucuiling ]
音节是不包括声调的啊。
RE: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span id="t_14/11/13 10:20:33 | By: jsdhzll ]
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RE: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span id="t_14/11/13 10:12:54 | By: jsdhzll(游客) ]
认真的老师,让我也学到了很多
RE: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span id="t_14/11/12 21:22:48 | By: yunkairichu ]
呵呵,真是追根问底。
RE: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span id="t_14/11/12 18:41:50 | By: chenyan750210 ]
是的,从查字典的角度出发,赞成不标调的。
RE:音节到底要不要加声调?
[ <span id="t_14/11/12 18:40:52 | By: zhangjuan0520 ]
经你这么一说,明白了!真是厉害!
悠然心境的blog
博主:高玉婷&
学科:语文教师
学校:东海李埝中心小学
&&掀翻石块
&&破土而出
&&精心呵护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做查字典练习时,如查“干”字,先查G,再查音节gan,这里的音节用标声调吗?为什么?若标声调,有没有错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古汉语,都在书上,古书上写的就是当地的土语,也就是最正宗的汉语。    可是今天用闽粤土语写出来给我看看。    别说用闽粤发音的字了,如果闽粤地区的人用方言写,写出来的根本你就看不懂,比如香港人写的那些狗屁,就算用所谓的香港白话。也狗屁不通,比如“你走先!”    你在那本书上看过有“你走先”的?那本都是你先走。    主谓宾结构都和书上的不同,还自称古汉语?只是SHIT!      古汉语就是北方话,和今天北方话没有任何区别。      不信用北方话写文章,绝对和古书上的一样。    没有任何意义。    任何鼓吹什么闽粤语是正统汉语都是贼!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你说对了 古汉语 古代中国的政权在北方 夏商周 秦汉唐送元明清,甚至中华文明的两支都是在黄河流域。秦始皇征服六国派了50万军队发动对南越一带的战争一直打到广州 设置了象郡,那时候的闽粤一代都是蛮夷何来古汉语一说剽窃我中华文明! 仔细听听粤语闽南语其实就是没有完善的汉语 真正的古汉语已经完善到今天了 所以他们属于没有进化一级的语言。
14:24:00    你说对了 古汉语 古代中国的政权在北方 夏商周 秦汉唐送元明清,甚至中华文明的两支都是在黄河流域。秦始皇征服六国派了50万军队发动对南越一带的战争一直打到广州 设置了象郡,那时候的闽粤一代都是蛮夷何来古汉语一说剽窃我中华文明! 仔细听听粤语闽南语其实就是没有完善的汉语 真正的古汉语已经完善到今天了 所以他们属于没有进化一级的语言。  -----------------------------  这和台湾贱民妄想什么正统是一个道理,贱种就是贱种,妄想还是一贱种!
南蛮找正统可笑
现代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吴语、客家话、日语、越南语、韩语都只不过是继承了一部分中古音罢了  ----------------------------  而普通话跟中古音最接近,继承方面最大也最多。因为大家都在说普通话,所以偶尔会发现几个粤语或闽南语有的而普通话没有的音比较接近中古音。  就像一块黑板上用粉笔点了一点  大部分人都看的了那个比较醒目的白点  却忽略了整个黑板都是黑的。
  没说代表正统,不过很多话可以直接在古书上找到对应文字,你们是不是瞎操心了
    一群根本不懂语言的人在这里说语言,  不觉得很可笑吗。    连主谓宾都分不清楚。      
    想起《神雕侠侣》一书最后的一个搞笑情节:    几个根本不懂武功的人在华山上号称要重演当年五大高手的对决典故,  结果被杨过一声长啸吓的屁滚尿流。      
14:43:00  一群根本不懂语言的人在这里说语言,  不觉得很可笑吗。  连主谓宾都分不清楚。  -----------------------------  日韩一些语法也跟古语相像,他说的是汉语吗
额。。。我只知道古汉语 斜 是读xia
肉 是读ru 和今天的汉语差别还是有吧。。说今天北方话就是古汉语的自重~
楼主明明是白痴,还有出来秀自己的学识。真是悲催
@mo11-12-14 14:54:00    额。。。我只知道古汉语 斜 是读xia 肉 是读ru 和今天的汉语差别还是有吧。。说今天北方话就是古汉语的自重~  ---------------------------    别妄想了,脑子有病!
@gzyongk-14 15:00:00    @mo11-12-14 14:54:00      额。。。我只知道古汉语 斜 是读xia 肉 是读ru 和今天的汉语差别还是有吧。。说今天北方话就是古汉语的自重~    ---------------------------        别妄想了,脑子有病!  -----------------------------  。。。貌似 你说反了~
@gzyongk-14 14:18:31   古汉语,都在书上,古书上写的就是当地的土语,也就是最正宗的汉语。  可是今天用闽粤土语写出来给我看看。  别说用闽粤发音的字了,如果闽粤地区的人用方言写,写出来的根本你就看不懂,比如香港人写的那些狗屁,就算用所谓的香港白话。也狗屁不通,比如“你走先!”  你在那本书上看过有“你走先”的?那本都是你先走。  主谓宾结构都和书上的不同,还自称古汉语?只是SHIT!......  -----------------------------    你要是不是      想
(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吃
(啜,尝也。——《说文》)  洗
(汏,淅涧也。——《说文&)  我
(吾,我自称也。——《说文》)  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他
(古代第三人称
问渠那得清如水 )  不
弗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锅      镬(汉语拼音huo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站      徛(徛,立也。——《广韵》)  肩部     胛(我们常说的肩胛头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灵枢·经脉》)  跪      踞 (踞,蹲也。――《说文》。)  藏      囥   女儿     囡  握      搦 (舟子于是棹。――郭璞《江南赋》)  浮萍     漂 (古江东谓浮萍为漂)  满出来    潽  提      挈(挈,县持也。——《说文》)  热水     汤 (唐代称热水为汤)  玩      嬉 (追渔父以同嬉。——《文选·张衡·归田赋》)  聪明听话   儇  (儇,慧也。——《说文》)  晚      晏 (及年岁之未晏兮。——《楚辞·离骚》)  熔化     烊  很      尤  最      甚  猪      彘 (彘,猪也。――《小尔雅》 )  筷子     箸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李白《行路难》)  砍      斫 (因拔刀斫前奏案。——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器物逐渐磨损 勚 (汉语拼音yi)  蹲      跍  天      日  穿      着  看      相(相,视也。——《尔雅》)  脏      龌龊  舅妈     娘妗 (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新娘     新妇 (《世说新语》中王浑妻仲氏云:“若使新妇得参军,王儿也不啻如比)  已婚男性   男客  小男孩    细佬  中午     日昼  风筝     纸鹞  家里     屋里  打架     打相打  吵架     相骂
按照楼主的说法 普通话 更不是  中饭
我们叫昼饭
昼饭煮青茹”出自《迁居汝南》 宋苏辙
客家话和粤语是古汉语,怎么扯上闽南语?SB!  
今天的普通话是白话,无论是书写,还是部分字词的发音都与古汉语有区别。时代是进步的,语言也是不断发展的。在下在这里也不是说闽南语就是古汉语,今天古汉语已经称为过去了,而LZ却在纠结于北方话是古汉语这一假命题,又有什么意义呢,一门语言怎么可能在数千年中毫无变化呢?LZ,你想想,你说古汉语与今天北方话没有任何区别 是不是 让人徒增笑柄呢?即使你继承了再多古汉语的字词和发音,你能说这就是古汉语吗?
@gzyongk-14 14:18:31   古汉语,都在书上,古书上写的就是当地的土语,也就是最正宗的汉语。        可是今天用闽粤土语写出来给我看看。        别说用闽粤发音的字了,如果闽粤地区的人用方言写,写出来的根本你就看不懂,比如香港人写的那些狗屁,就算用所谓的香港白话。也狗屁不通,比如“你走先!”......  -----------------------------  最讨厌这种2B帖子,    有什么好争的,    都是汉语的分支,    只是各地方言而已,    二比的人就喜欢整这个,    写在纸上不都是中文方块字吗!!
八月中秋山林凉     风吹大地草枝摆     甘霖老母赶羚羊     来年羊毛超级卖         草枝摆啊赶羚羊~     赶羚羊啊草枝摆~         庭院织芭为君开     都兰山晓金桔摆     天摇地动舟渡岚     呜呼甘霖老迹埋         金桔摆啊老迹埋~     老迹埋啊金桔摆~
只认识一种中国方言的语言白痴来笑话认识两种以上方言的南方人  
有人造谣就有人斥谣,挺楼主
@gzyongk-14 14:18:31   古汉语,都在书上,古书上写的就是当地的土语,也就是最正宗的汉语。        可是今天用闽粤土语写出来给我看看。        别说用闽粤发音的字了,如果闽粤地区的人用方言写,写出来的根本你就看不懂,比如香港人写的那些狗屁,就算用所谓的香港白话。也狗屁不通,比如“你走先!”......  -----------------------------  这是中国语言很多语言学家的结论,他们只是转述而已,你不要乱喷,专家们    是有证剧的,你不要一时气愤乱喷,你先去研究几年,别人语言专家是钻研几    十年的结论,不是你个不学无术的二b 几句话就把人家几十年的结论给推翻    了,你先看看北方汉民被胡人灭了多少回吧!!!操@@@
一些人得意什麼,廣東話還險些成為國語,沒讓你們翹著大嘴巴學粵語你就燒高香吧。
抗议!!广东话、福建话不是古语,陕西话才是!!!!
陕西话古时称雅言
满清入关前,说胡语(满语),建都北京几百年后,到了爱新觉罗 溥仪,满口京片子。历史上陕西西安自古帝王都,皇帝们难道说的都是粤语?别扯了,建都在陕西,当然是陕西话了,不说始皇帝,他是陕西人,就是到了汉朝,刘邦的子孙们早都被陕西话同化了。广东、福建古时都是蛮荒之地,发配去那里的人有多少,早就被当地人野人语言同化了,现在的粤语、闽语就是也人说的话。  
尼玛陕西自唐以后衰落了,被人瞧不起,广东这几年阔了,跟韩国人学,尼玛还不如说中华文明起源广东算了
@茶杯可乐-14 16:48:00    满清入关前,说胡语(满语),建都北京几百年后,到了爱新觉罗 溥仪,满口京片子。历史上陕西西安自古帝王都,皇帝们难道说的都是粤语?别扯了,建都在陕西,当然是陕西话了,不说始皇帝,他是陕西人,就是到了汉朝,刘邦的子孙们早都被陕西话同化了。广东、福建古时都是蛮荒之地,发配去那里的人有多少,早就被当地人野人语言同化了,现在的粤语、闽语就是也人说的话。     尼玛陕西自唐以后衰落了,被人瞧不起,广东这几.....  -----------------------------  
现在的陕西人远不是秦汉时的陕西人了,古老的陕西人被千年以来多少次的战争 ,屠杀 ,多少次的南迁,就是物是人非了,留下的几个陕人 ,多和胡人,鲜卑, 阿拉伯人混居,口音改变的差不多了,还有多少古话口音???
@gzyongk0001
发表日期: 14:18:31  
        别说用闽粤发音的字了,如果闽粤地区的人用方言写,写出来的根本你就看不懂,比如香港人写的那些狗屁,就算用所谓的香港白话。也狗屁不通,比如“你走先!”        你在那本书上看过有“你走先”的?那本都是你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上的語法問題 和諧=是否漢語 應該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如果你略懂英文 也明白什麼是語法先後問題    what is you name? 看到英文中的語法嗎?    樓主你的水平不配談論這話題 回家鄉種田吧
粵語中說飲水 北方語說喝水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門諺語:6. 修行悟道       【觀世心編著】       〔6.6〕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意指證悟的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凡事唯有親自體驗,才能得知其中甘苦;唯有親身實踐經歷,內心才能體悟個中道理的深淺,不能以外在的言語來表達或理解。      必須親自飲水,才能知曉水之冷熱,正飲之時,不能說其冷暖;飲水之後,方得說之。說時雖不得水體,其如所說之水,還似所飲之水。橫說竪說說不著,唯是自己深證始得,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不可向人說。真修行人應自審察,雖無言說,然冷暖自知。      出自梁?初祖達磨大師(?~528年)《大正藏?1218?63冊;達磨大師血脉論》:「道本圓成,不用脩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      隋末唐初?蒙山道明禪師(586~672年):「慧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參閱《龍藏?冊;六祖壇經》。    http://www.sutrapearls.org/proverbs/pr06_06.htm    
  唯一可以确定的古汉语是明朝官话:江淮话。中国汉语南染吴越,北杂胡虏,江南河北巨异。长江和黄河之间的方言应该最接近古汉语,即河洛话,应该和南京话、扬州话、洛阳话、徐州话差不多,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最接近古汉语
几首经典唐诗,大家不妨用粤语和普通话念来对照一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用粤语读压韵, 用Mandarin读不压韵的唐诗举例(*每句最后一字注音, 粤语用英文发音规则注音, '满靼语'用拼音)  杜牧[赠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粤语:tsing '满靼语':qing)  唯觉尊前笑不成.(粤语:sing '满靼语':cheng *不押韵)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粤语:ming '满靼语':ming)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粤语:sun '满靼语':shen)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粤语:tsun '满靼语':chen)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粤语:bun '满靼语':bin *不押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粤语:sun '满靼语':shen)  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粤语:ho: '满靼语':he)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粤语:do: '满靼语':duo)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粤语:go: '满靼语':ge)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粤语:bo: '满靼语':buo)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粤语:ho: '满靼语':he)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粤语:go: '满靼语':guo)  王勃「倬彼我系」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粤语:zao: '满靼语':zhou)  分疆锡社,派别支流。(粤语:lao: '满靼语':liu *不押韵)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粤语:lao: '满靼语':liu)  乃武乃文,或公或侯。(粤语:hao: '满靼语':hou *不押韵)  王勃「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粤语:tsing: '满靼语':qing)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粤语:ying: '满靼语':ying)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粤语:tsing: '满靼语':qing)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粤语:sing: '满靼语':sheng *不押韵)  「游梵宇三觉寺」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粤语:sum: '满靼语':cen)  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粤语:sum: '满靼语':shen)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粤语:yum: '满靼语':yin *不押韵)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粤语:kum: '满靼语':jin)  
等等。 很多唐诗用粤语念起来押韵,琅琅上口,而普通话却很拗口,这就证明,在古时候,特别是唐朝的时候,绝大部分中国人讲的就是粤语。  
不可否认现在推行的普通话的确对古老的南粤文化有很大的冲击,但是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且将它发扬光大      
  粤语肯定不是古汉语。顶多算是某一时期被汉语同化的土话,保留了那一时期部分的特色。
满清入关前,说胡语(满语),建都北京几百年后,到了爱新觉罗 溥仪,满口京片子。历史上陕西西安自古帝王都,皇帝们难道说的都是粤语?别扯了,建都在陕西,当然是陕西话了,不说始皇帝,他是陕西人,就是到了汉朝,刘邦的子孙们早都被陕西话同化了。广东、福建古时都是蛮荒之地,发配去那里的人有多少,早就被当地人野人语言同化了,现在的粤语、闽语就是也人说的话。       尼玛陕西自唐以后衰落了,被人瞧不起,广东这几.....    -----------------------------     现在的陕西人远不是秦汉时的陕西人了,古老的陕西人被千年以来多少次的战争 ,屠杀 ,多少次的南迁,就是物是人非了,留下的几个陕人 ,多和胡人,鲜卑, 阿拉伯人混居,口音改变的差不多了,还有多少古话口音???   -------------------------------------  巧言狡辩。已西安来说,现在可以说是个移民城市,除了普通话,移民第二代普遍会说陕西方言,你说谁同化了谁?古时战争屠杀及移民是有的,但不会是大多数。广东福建古时接收了大量中原难民,也是一批一批逐渐过去的,而且也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语言五花八门,是个语言大杂烩。   比如您是河南人、我是陕西人,不同时期来到广东,都会被当地语言同化的。  秦时确实有始皇帝的大军征广东的军队留在那里,人数也不是占优的,也会和当地主要语言融合,他们的后代会被同化,看看广东人长的模样就知道了。  你千万不要说广东人的样子是古中国人的么羊油。    
@gzyongk-14 14:18:31   古汉语,都在书上,古书上写的就是当地的土语,也就是最正宗的汉语。  可是今天用闽粤土语写出来给我看看。  别说用闽粤发音的字了,如果闽粤地区的人用方言写,写出来的根本你就看不懂,比如香港人写的那些狗屁,就算用所谓的香港白话。也狗屁不通,比如“你走先!”  你在那本书上看过有“你走先”的?那本都是你先走。  主谓宾结构都和书上的不同,还自称古汉语?只是SHIT!......  -----------------------------  今天的北方话和古汉语一样?第一次听说。那么请教一下,何来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差异?《论语。宰予昼寝》里有句话叫做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个圬字,几个北人认得?你等可知束修为何物?古文句尾多的是 “也” “耶” 等字,今日北人竟说这个是台湾腔,还以为我们是从台剧里学的,真是笑死人!可是在我们这里,这些,就是日常用语,不识字的老安人(你们叫老大娘)也会说(当然她们不会写)。
举个例子:比如说言传身教这句话,言传,现在的陕西人说的话里就有,普通话:说一下,陕西人一般说言传一下  ----------------------------  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孩子原指鞋子,陕西说孩子与鞋子同音,现在也一样    比如:呐喊,陕西方言口语还有,喊一下陕西人说:呐喊一下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实 我想起来个东东
粤语肉蒲团。。。。。。。表π我 我觉得吧~  还有就是
古时候 难道就没有方言嘛。。。。  古时候 还没有 现在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普通话呢?  
你举的格言 你举的诗词
古时候肯定是用自己家乡语言创作的呗。。。  中华文化圈 中华文化圈~  不是你这里用粤语读诗词读的通 你这里格言用陕西话说的顺 就能证明你这个就是古时候人们说的话  古时候各个地方的人 都是说的方言 嘛。。。就这样
古时是有官话的,主要是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变得
@茶杯可乐-14 17:53:00    举个例子:比如说言传身教这句话,言传,现在的陕西人说的话里就有,普通话:说一下,陕西人一般说言传一下    ----------------------------    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孩子原指鞋子,陕西说孩子与鞋子同音,现在也一样        比如:呐喊,陕西方言口语还有,喊一下陕西人说:呐喊一下......  -----------------------------  从人民风俗     犯罪率看   似乎从金国时代开始,胡人影响汉人   比汉人影响胡人还要多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   普遍的没有公德心 勇于私斗 没有狭义气节 失去对祖先的信仰 肮脏     和 秦汉时代的中国人   简直是两个民族     同亡国后的民风胡化(PTSD综合症,集体人群大创伤后性格变异和缺陷获得)   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消灭胡俗   抵制胡文化    北方汉人 没血性,几百年被胡人统治,    多次革命都在南方发起,    南方人都是中国领袖, 毛泽东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没一个是北方人
@茶杯可乐-14 18:07:00    古时是有官话的,主要是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变得  -----------------------------  嗯 就是 定都哪里 哪里的话就是官话?  对啊
就是这样嘛  古汉语 古汉语
包括 古时候不同地方人说的话嘛  用同样的文字 就是读音不同  为何现在 要来分个哪里是古汉语正统呢。。。分得清嘛?
等樓主懂了閩粵語再來批評  南方人可是各個都懂普通話
粤语是南方方言中和古汉语尤其是中古汉语较为接近的方言。比如,它单音节词很多,类似古汉语的表达,而普通话中有很多词带“子”字,粤语中“子”为结尾的就很少,“鞋”就是鞋子,“箱”就是箱子。侯兴泉举例说,先秦时,“跑”叫“走”,“走”叫“行”,在今天粤语方言中,“走”依然是“行”。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汪平也举例说,宋词如《满江红》里有很多短促的入声,如果借鉴粤语来念的话,就可以体会出它的独特的风格来。    
楼主无知…  北方话跟古汉语差的最远,而南方话保留了古汉语的部分特色。如果你会粤语,并懂得韵律常识,就会发现许多用普通话读来韵律乱套的韵诗,用粤语读来就押韵了。  
楼主知道入声为何物吗?  
从人民风俗         犯罪率看     似乎从金国时代开始,胡人影响汉人     比汉人影响胡人还要多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     普遍的没有公德心 勇于私斗 没有狭义气节 失去对祖先的信仰 肮脏         和 秦汉时代的中国人     简直是两个民族         同亡国后的民风胡化(PTSD综合症,集体人群大创伤后性格变异和缺陷获得)     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消灭胡俗     抵制胡文化        北方汉人 没血性,几百年被胡人统治,        多次革命都在南方发起,        南方人都是中国领袖, 毛泽东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没一个是北方人   --------------------------------------------------  
呵呵,你瞧不起游牧民族啊,你那现代的与古时对比,那你错了。你看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统一战争大多都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南方一般都是割据政权,如同现在台湾。不是说北方人聪明、勇敢,或者南方傻逼,大家其实都一样,谁不比谁笨。只是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开发得早,经济比南方强。也正是由于这样,中华文明对北方人影响更大,随着中华文明衰落北方落后了。而作为南方,不是统治中心,相对影响小,更容易摆脱旧文明,接受新的文化而已
  普通话其实融合了很多胡人的语言
@茶杯可乐-14 18:27:00    从人民风俗            犯罪率看      似乎从金国时代开始,胡人影响汉人      比汉人影响胡人还要多......  -----------------------------    
关键是现在的北方人,远不是古代的北方人了,性格变的懦弱,没有反    抗精神,口音,九音变四音,    古代北方汉民 那是礼仪之非常多,现在北方人,很多传统礼仪没了,不讲中华    道德了,讲话粗俗, 出口成脏 ,    
做起事的粗糙不堪,精细活做不了,北方人粗圹,变的胡人般粗野,    古北方人可完成不是这样,他们语言,精美的音乐 ,都在南方流传!!!    
@绣被焚香独自眠
18:39:00    @茶杯可乐-14 18:27:00      从人民风俗                犯罪率看        似乎从金国时代开始,胡人影响汉人......  -----------------------------   你这就不对了,搞地域、人种歧视     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人的性格和文化及环境有关,南方经济发达,是因为他种好吗?北方落后是因为胡人吗?   
照你的理由,中国落后美国,是不是表明白种人比黄种人聪明呢?
楼主你懂音韵语言学吗,有学过历史吗.听过五胡乱华吗,知道各朝代汉人的移民史吗  
@akbin47分身
18:18:00    等樓主懂了閩粵語再來批評    南方人可是各個都懂普通話  -----------------------------  就是
正統漢語的問題 福建(台灣),廣東一帶的南方朋友     他們主張自己的祖先是從唐朝被胡人從中原趕至南方    所以廣東話跟閩南語才是正統漢語 北方話都是胡人跟滿人在說的    以前我也覺得好像南方話是比較純正的古漢語 不過最近我有以下的一些疑問    不知是否可以請南方的朋友正面回答我呢?        1.在唐朝之前的隋朝 隋煬帝是鮮卑人 是否早在唐朝五胡亂華之前    漢語跟北方鮮卑語就已經融合過一次了?    2.中國歷史自炎黃建國到唐朝也有5200年了,到唐朝之前這當中漢語都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嗎?    3.又炎黃建國時所說的語言,跟唐朝漢語是一樣的嗎?    有沒有可能炎黃時期說的話跟唐朝的不一樣,只是後來經過歷代朝代,    一路慢慢演變到唐朝,才變成當時的漢語,只是剛好發生五胡亂華,才被南移的漢人保存了下來?    4.現在的國語跟十年前比較語調與用詞就已經相差甚遠變化過一次了,    如果以每10年為單位,從炎黃建國至今有6600年,那漢語是否也變化過660次?    5.當今各省大家都以民國初年票選出來的官方語言第一名北京腔為國語,    如果以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標準來看,中原現在是在誰手上?那麼該聽誰的呢?    該用廣東話閩南話做官方語言?還是繼續用北京話呢?    6.全中國只有唐朝一個朝代嗎?其他朝代不重要嗎?    7.現在是2011年,還是時間依舊停留在過去的唐朝呢?  
本人祖籍河南開封(即為中原一地),祖父是台北河南同鄉會成員.  外公外婆那裡是福建漳州跟泉州的人.  今天準備了一些圖片資料,解決大家對於到底什麼是標準漢語以及漢人的疑慮.    首先先解釋漢人語言的問題,這問題我們必須先繞到隔壁的一個國家"日本"來看,  日本考古界一直爭議許久,在中國三國曹魏時期所著之魏志倭人傳中所提到由卑彌呼女王掌管的"邪馬台國",到底在現今日本的何處?而在清代的文獻中有記載,"邪馬台國"是當初魏國使節按照日文譯音所翻的譯名,目前"邪馬台"日文是唸yematai,因為音近日本的古國名"倭=大和(現在的奈良)=yamoto",加上奈良去年也挖出纏向遺跡以及女王卑彌呼的宮跡,幾乎90%可以確定"邪馬台國"是在奈良此地.    與漢語相關的證明是,只要比對中國各地方言那個方言發音最近似yamatai跟yamato,不就可以知道三國曹魏時期說的漢語到底是什麼話了嗎?  加上三國曹魏國的首都就在河南洛陽,即為中原一地.  於是根據本郡主跟大陸各省好友以及河南老鄉方面的求證,  用現在的河南話唸"邪馬台"發音是yematai,而邪這個字古音也唸ya,  也就是說古時候曹魏時我們也是唸yamatai的,應該是當初日本人介紹"邪馬台國"唸yamoto=大和=奈良快了點,河南老祖宗聽成yamatai就翻成漢字"邪馬台國"    其實曹魏的前朝就是東漢,東漢就是被曹操滅掉的.  加上前述"邪馬台國"發音的證實,  所以現存最正統的漢語,就是中原人在說的河南話.
接著是漢人人種長相的問題,幾千年過去了.  中國因為在歷朝有各式各樣的異族融入,所以有些人根本分不清楚誰是漢人?  漢人到底長什麼樣?甚至認為漢族已經被異族的融入而消失.  這一切在祖籍是河南開封的本郡主眼裡看來,都是笑話一樁^_^  可能是因為我們祖先一直住在中原吧,  到現在我還是可以一眼就分辨出誰是不是漢人,    以下發表一些資料圖片,與我從小就喜歡的明星做對比解說  真正標準的漢人長相    第一張圖片是各地原始人種樣貌圖  
    第二張圖 為從圖一中截取出來,漢人北中南三個類型的標準長相  以近代明星做比對 標準漢人帥哥美女的長相    我想以上的明星,大家在90"s都熟悉不過了.  不過再仔細替大家解說一下.    漢族北方型:張豐毅 祖籍河南南陽 蕭薔(蕭秀霞) 祖籍福建閩侯  張豐毅演的霸王別姬我想很多人都印象深刻,他就是很標準的北方漢人帥哥長相,  一眼看就覺得他好帥有親切感.  最近也演出秦始皇,能把上古漢人帝王的霸氣表現的淋漓盡致的演員,只有他了.  蕭薔的美貌也是大家公認的台灣第一美女,事實上她的長相也是北方美女的特徵,  祖先應該也是從北南遷的,漢人裡她不美還有誰美?    漢族中原型:張國榮 祖籍廣東梅縣 王祖賢 祖籍安徽舒城  這兩位還需要我多說嗎?當初在80"s演出的倩女幽魂風靡兩岸三地,還紅到日韓星馬一帶,在沒什麼媒體炒作的年代可以紅遍漢人本土跟海外圈是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們兩個長的跟中原的祖先最像最標準,不用炒作大家都搶著要去看的~    漢族南方型:洪榮宏 祖籍福建泉州晉江 星卉(賴靜茵) 祖籍福建漳州  小時候覺得電視上閩南語歌曲最帥的就是洪榮弘,果然是漢人南方型的長相.  星卉是給人感覺很有親切感~我的福建外公外婆年輕時就是長他們的樣子  所以很確定漢人南方型就是此類長相.    所以由以上資料圖片看來,最標準的漢語就是中原河南話  而無論南北方或中原,到現在還是有純種的漢人,也都是帥哥美女  漢人大家要團結一致,守護祖先留給我們的中原,才不會被異族入侵歐^_^    
後漢劉阿知子孫定居日本關西一帶~  http://bbs./new/TianyaCity/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333&idArticle=152432      還有...我在想 既然漢朝的時候有那麼多人來關西    光劉阿知就帶了兩千多人過來 他們一開始是在奈良落腳的...    那麼當時他們說的漢語 應該與奈良當地人有融合過    加上奈良話本來就是日本最古老的方言之一        那應該奈良話是最像漢朝人講的漢語了?    又反推回來 目前中國那省的方言跟奈良話最接近     是不是就可以推論比對出 那一省才是真的漢語?        之前有問過日文"邪馬台國"跟日文發音yamataikoku 最相近的是河南話    而且東漢被滅之後 曹魏的首都就在河南     河南話跟漢潮漢語肯定是最接近的古中原語         只是不知道河南話跟奈良話到底相不相近    照以上歷史推論 河南話跟奈良話應該是有互通關係的吧?  
总搞这个有用吗?秦汉西晋隋唐宋明清各个朝代的官话是一样的吗?总扯什么古汉语发音。  中国古代自从汉朝开拓西域后西北的经济就一直是全国之冠,后来唐末中原失去了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几乎中断,贸易规模极大的缩小,西北的经济就不行了直到现在,当然有研究说跟气候也有关系。自宋代开始,海洋贸易取代了丝绸之路,结果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循序发展,宋元明清的书籍中就记载了大量的东南市井之事,从中可以窥探出海洋贸易对东南经济的影响。再者,我国的威胁都来自北方,因此草原和东北的异族极大破坏了北方的经济发展,再加上北方的气候不如南方,土地产出自然就不如南方,多种因素造成了北方经济自唐末就不如南方了。而我们要明白,读书是要钱呀,那种穷书生读书成功的故事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中都是少数啊,能考上进士的大部分都是家境殷实的,读书的多,出大文豪大儒的几率才高啊。广东在成为海洋贸易端口以前一直是朝廷的流刑地,非常穷,难道那时候广东人智商低?后来广州成了通商口岸,广东迅速发展,难道那时候广东人的智商迅速提高了?  
很多人說閩南語跟日文發音很像 應該是古中原語    但是..."很多人"說的那個日文 是現在的日本標準語東京腔    不是古關西奈良話歐...        我常去奈良跟京都 他們的發音跟東京是完全不一樣的    加上他們也有自己的方言 跟關東江戶日語幾乎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我覺得光憑閩南語跟關東江戶日語發音很像    就說閩南語是古中原語 並不是很恰當        應該把日本最古的關西奈良話 跟最接近漢朝的河南話做比對    甚至閩南語也比對一下 才能確定是否真的是古中原語  
@kittynana
22:47:00    很多人說閩南語跟日文發音很像 應該是古中原語      但是..."很多人"說的那個日文 是現在的日本標準語東京腔      不是古關西奈良話歐...            我常去奈良跟京都 他們的發音跟東京是完全不一樣的......  -----------------------------  你完全说错了,就说两点    1、只是台湾的闽南语象日语因为被日本统治过,同化了发音,日语最象的是江南一带的吴语,日语是当时的吴音传过去的      2、闽南语不是中古汉语,闽南语被语言学专家证实为上古汉语,跟日本的吴音一点关系都没有,中古汉语继承者只有吴语和粤语,而客家话是融合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
这你就不懂啦,很多词确实和古文一样的,而且闽粤汉人都是从中原过去的,  
北方汉人 没血性,几百年被胡人统治,        多次革命都在南方发起,        南方人都是中国领袖, 毛泽东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  1.元清两代胡族统治,南方越族人民和北方汉族人民同样被胡人统治,先把这个讲清楚,别弄的元清两朝只统治了北方汉人似的  2.说到血性,聪明的南方越民会闭嘴,尤其这位小广同志,三元里抗英斗争真的象教科书上描述的在“抗英”吗,真实情况是你地越蛮在为英军带路,带领英军屠杀自己的珠江越胞,这种汉奸行为是哪门子的“血性”?  最近的抗日,谈到血性,不得不提杨靖宇,不得不提狼牙山五壮士,他们统统北方人,没有这些北方英雄一个个前仆后继,舍身取义,你们这些南方越蛮至今弄不清什么叫“血性”  3.你所列的名单,除了一个晋语徐向前,一个客家话叶剑英,其他几乎全部西南官话区,既然所属官话区,那么肯定所属北方汉语阵营,南方越蛮想拉官话区入蛮地吗?        
@jiavsying55
1:04:00    这你就不懂啦,很多词确实和古文一样的,而且闽粤汉人都是从中原过去的,      -----------------------------  那家医院没关好门,让精神病跑出来了?
  我是来笑楼猪的  
  古代中国当然也有不同的地区,当然会有各种方言,说谁正统就搞笑了,没有正统!只是书同文。  
  要说最原始的汉语,山西,陕西,河南话应该多少有点吧。  
  看楼上是某势力组团出动了  
  真神了。那你可知当初把偏北方方言定为普通话的时候大家都怎么说么?  粤语至少是唐朝的官话,念唐诗时用粤语更好听。就这么说吧,古代南方多诗人词人,北方有什么?就是五指可数的如辛弃疾这样的。但是其他你能叫的出名号的大都是南方人,这帮南方人可都是用自己的方言或者当朝官话来写诗作词的。说古汉语在北方,你听过所有南方方言么?你研究过古汉语么?  事实是,很多字的古音现在被偏北方语系的普通话所抛弃,却很大隐藏在南方方言里。比如乐这个字,它的古音在重庆方言里乐的发音就可以找到。而且喜欢南方方言的可以发现,当发音偏浊时,查资料不出意外又是个古音。  和南方语系比语言丰富度你不是脑残么?你小学老师没教过你怎样念唐诗宋词么?你不知道词用客家话闽南话念才对味,诗用偏粤语才对么?  常常觉得奇怪,有北方来的娃嘲笑南方人说普通话带方言腔,我去,你们语言有南方系语言丰富么?你们的方言里还有多少浊音?
  孔子周遊列國,忽悠各諸侯,用的甚麼語言?就是統治階級和士子用的官話。小P民才用各地方言。始皇帝雄才大略,卻沒有制定官方語言?因為不需要,做官的早就用了。這種官話可能只在傳統戲曲唱詞中保留一二。不會是各地方言尤其是隔座山就聽不懂的閩粵地區方言。
  @HP爱手艺 2楼
14:24  你说对了 古汉语 古代中国的政权在北方 夏商周 秦汉唐送元明清,甚至中华文明的两支都是在黄河流域。秦始皇征服六国派了50万军队发动对南越一带的战争一直打到广州 设置了象郡,那时候的闽粤一代都是蛮夷何来古汉语一说剽窃我中华文明! 仔细听听粤语闽南语其实就是没有完善的汉语 真正的古汉语已经完善到今天了 所以他们属于没有进化一级的语言。  ------------------------------  拜托你了解一下事实再说好不好。  没有进化一级的语言怎么都写出那么多流传今日的好诗好作呢?你不会蠢到跟我说那些都是北方人写的吧?或者不会天真到以为那些都是用所谓普通话写的吧?
  广东人臆测。 南蛮、北狄、东夷、西戎
广东话属于蛮语
  @zbz0425 17楼
15:11  按照楼主的说法 普通话 更不是  中饭
我们叫昼饭
昼饭煮青茹”出自《迁居汝南》 宋苏辙  ------------------------------  普通话本来就不是,楼主在那纯意淫。无知到爆。  当年定北方方言为普通话的时候,大学者一片片的都说了,以后他们的子孙都要不知道该怎么念中华文明正典了,也不会了解字和音之间的美了,果然没错。就像白路的白,妈蛋念普通话的那个音蠢爆了好么?人家写的时候就是按粤语白的发音来的。可是现在大家好像都不在乎了
  @gzyongk0001 闽粤真可怜,经常被狗咬,贱狗。
  @豬包 68楼
00:15  孔子周遊列國,忽悠各諸侯,用的甚麼語言?就是統治階級和士子用的官話。小P民才用各地方言。始皇帝雄才大略,卻沒有制定官方語言?因為不需要,做官的早就用了。這種官話可能只在傳統戲曲唱詞中保留一二。不會是各地方言尤其是隔座山就聽不懂的閩粵地區方言。  ------------------------------  粤语是秦汉以后汉人移居岭南带去的,那些上古中古汉语是以官话划分的,所以说粤语保留了秦汉音
  解释一下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会改口音?是少数民族说汉语?那少数民族太少了,只能被同化。是少民让当地人说他们民族语言?那史料上为什么没记载?
南方人是中原人移民过去的,他们有没有当地人多?没有的话,他们绝对被同化。差不多的话,他们的语言绝对走音。有的话,那南方土著绝对被同化。
不过都是华夏族,说话不一样又怎样?嗯?古汉语什么音,你们发一个  
  争来争去互相骂,有什么意义?古汉语已经消失了,要不也不会出现古字  
  @gzyongk0001 樓主用想當然爾來想像古漢文,應該是沒做過功課哦?  這個題目太大了,我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帶一下就好。  樓主開樓第一句 &&古汉语,都在书上,古书上写的就是当地的土语,也就是最正宗的汉语&&  這句全錯。等我講完古事,你就懂為什麼全錯了。  文字從秦朝統一之後,可以流傳數千年,很自然書寫的語法也統一了。  但古漢文還包括古漢音。古時候可沒有錄音機,無法得知真正的古漢音。  所幸古人有把古漢音用文字記錄下來,所以其實現代人還是可以發出古漢音。  古漢語大致上分成秦朝以前的上古漢語,唐宋的中古漢語,和明清時的近代漢語。  上古漢語,集中在北方是對的,因為那時漢族的的活動區域只限北方。  但上古漢語和今天任何一個北方方言可完全不相同。  你們可以上youtube的話,可以看到大量上古漢語的發音。  上古漢語我完全聽不懂,聽起來就像歐洲語言、西班牙話,有連續的振舌音、居然也有母音和子音(氣音)、去聲。當然母音和現代中文是接近的。  至於中古漢語,即唐宋語,那是漢語最發達的時期,有大量的詩詞歌賦出現,體現中古漢語的歌謠本性、音韻的豐富性。  中古漢語聽起來,有7~8成和台語一模一樣。  本人可以聽懂中古漢語沒問題。  所以說,台語最接近古漢語,其實指的是「音韻」最接近唐宋語。  如果李白再世,李白完全可以用台語作詩沒問題。  至於粵語,僅僅只是保留古漢語的部份發聲,其語法和古漢語完全不同。  而北方方言,那更不用講了,從五代十國、到清朝,被大量蒙古語稀釋,其發音完全是現代漢語,李白是完全聽不懂現代漢語或北方方言的。  所以樓主以後別再發這麼謬誤的帖子了。  附帶講一下,朴槿惠你們以後別再唸「瓢」槿惠了,難聽死了,又唸錯。  朴槿惠要唸「樸」槿惠。  這由來也和古漢語有關,細節有興趣的網友自行查找,在此不另贅述。
  各地语言在历史长河中肯定都变了  
  "風嘯嘯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純正北方燕趙之地的語句,這句可以打趴粵語閩南語等南方語系,因為用粵語閩南語都讀不通!!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怎么说南方话的?反正不是什么好词。。。南北方言各异,写字看得懂就行,秦始皇都做不到的统一口语,屌丝发发帖子就做到了?追求毛的正统,不要让台巴子看了笑话  
  都扯淡,秦统一六国前各国都不同文,就跟现在一样每个地方都有方言,那时差别更大,什么是正统?怎么定义?没意义  
  @Angowolf51 &&風嘯嘯兮易水寒....這句可以打趴粵語閩南語等南方語系,因為用粵語閩南語都讀不通&&  很奇怪內,就跟你說台語有8成和唐語相同,怎麼可能唸不通?  再講一次,台語就是北方的中古漢語,這樣了解嗎?  用國語唸「風蕭蕭兮」沒什麼味道。  用古語唸起「風蕭蕭兮」真是別有古風,好聽極了。  我簡單用古漢語注音給各位稍微體會一下,不正確,但平仄接近了:  風蕭蕭he,易碎寒。  壯士一顆,不hiu還。  注意哦,復這個字有兩個意思,唸[fu]的時候,意思是還原、回復。  但是復有「再」的意思,這時在古詩中要唸[hiu]。  復還是「再」回來,的意思。  因此,不復還在這首詩要唸:不「hiu」還。
  一口一个资格,贱种的,又是个社会低层无处找优越感的low逼。  
  受北方胡人劣等语言影响,汉语语音衰退很厉害,尤其是北方方言。保留古汉语语音比较好的都是南方方言。  比如,古汉语有十个声调,普通话只有四个,广东话有九个,其他南方方言声调也都超过四个,上海话都有五个声调。  楼主纯粹无知小孩,在那里胡说八道。
  楼主是内奸,大家离他远点。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没出现过楼主所声称的这种争论。而且一上来就开始自设大众主题,再生安硬造出强烈的不和谐氛围。然后好多人被成功带入局中,自相残杀。我真想对楼主说:cnmb  
  @評論員C 81楼
03:38  @Angowolf51 &&風嘯嘯兮易水寒....這句可以打趴粵語閩南語等南方語系,因為用粵語閩南語都讀不通&&  很奇怪內,就跟你說台語有8成和唐語相同,怎麼可能唸不通?  再講一次,台語就是北方的中古漢語,這樣了解嗎?  用國語唸「風蕭蕭兮」沒什麼味道。  用古語唸起「風蕭蕭兮」真是別有古風,好聽極了。  我簡單用古漢語注音給各位稍微體會一下,不正確,但平仄接近了:  風蕭蕭he,易碎寒。  ........  ------------------------------  笨蛋,那家伙不是华人是来挑衅挑拨南北对立的
  要说闽粤,我知道点历史知识,所谓的闽粤(闽不清)就是野山上的民众罢了,在秦代当秦人征服粤地时见这批人连衣服都没有,穿的是树叶批的衣服,没有稻种,啥都没有,那粤认识如何反抗的呢?他们不敢白天出来,只是在夜里偷偷摸摸的得出来,或者埋下竹签(与越南人抗击美国人一样)当陷阱,这就是真实的南粤!秦人急快的占领了粤地!所谓百越也要看那得百越,吴越是比较聪明的部落,以河姆渡良诸文化为基准,以后他们不断的迁徙使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理念,这才是重点!
  顶楼主!!
  南蛮窜汉,篡改历史
  @gzyongk0001 古汉语没人知道,因为那时候没有录音 录像设备....大家还是向前看。
  因为本人通晓粤语和客家话。  所以经常在韩国电影电视以及综艺节目中发现超多读音相近的词汇  个人认为,宋朝以前粤语(有可能是当时大陆流行最广的)对韩语影响最大  宋朝以后客家话(有可能是当时大陆流行最广的)对韩语影响最大  联系到最近韩国130万人口的林姓到大陆寻祖三十年,最后寻到福建彭城  可以想象客家话、闽南话、粤语,都是对韩国的词汇发音有影响的。  其中,粤语和客家话有很多变通之处  比如粤语中说人是白痴,就是说人“憨居”(ON GUI),在客家话中的意思是 憨龟  我很感兴趣的是,韩语有很多发音和客家话、粤语近似  我来作一个词汇发音对比:  韩语及其中文谐音 客家话和粤语发音  足球(蹴鞠)-----韩语(cugu) 按蹴鞠发音 客家Zugu 粤语cugu  谢谢-------韩语KAM SA HA MI DA 客家:KAM SA(感谢)   晚安-------韩语zum suai you 客家:zuo suai(早睡)   勇气-------庸gi 客家:庸ki  王的男人---枉gie腩人 客家:枉gie腩人  他们-------kei du 粤语:kui dei  阿姨-------E莫 粤语:E mou  哥哥-------轰您 客家:轰(兄)   孙子-------孙杂 客家:孙杂   男子-------男杂 客家:男杂  朋友-------亲古 客家:亲yiu(亲友) 也有读亲古的   婴儿-------哟阿 桂东粤语:o阿  孩子-------阿义 粤语:细义  夫人-------不印 客家:FU印  新娘-------新补 客家:新补 粤语:新Pou(新抱)  讲师-------刚刹 客家:刚刹   记者-------gi杂 客家:gi杂  画家-------花噶 客家:花噶  政治家-----睁西噶 客家:睁西噶  理发-------E把 客家:lee 把  秘书-------逼索(biso) 客家:逼苏(bisu)  家庭主妇---尬种主补 客家:尬族主补 (因为韩国把家庭叫成家族,变换成家族主妇就这样)  非正常-----pi种耸 客家:Fi种耸  恭喜-------cu ka-ha mi da 客家:cu ha (祝贺)  王八蛋-----望撒个几 按客家读音去理解韩语:王蛇个鸡?蛇在客家话有蠢货的意思  什么-------摸 客家:摸 干什么,叫“做莫” 台湾腔是“做莫该”  谁---------怒古 桂东粤语:怒古  不要哭-----ku ji ma 客家话来就是hu ma xi 粤语“哭咩”  绅士----心酒(xin sa) 客家:xin sa  是---------Ne 客家:he   幸福-------hing bo 客家:hing fo  吃好啊-----吗习给 多色哟 客家:多色 粤语:多食  岳父-------堂引 如果叫堂人的话,客家也是这么说的  岳母-------堂莫 如果叫堂母的话,客家也是这么说的  青年--------称你恩 客家:称你恩  成年--------孙你恩 客家:赏你恩  喂?(接电话的时候): 唷步塞哟 如果问别人有什么事,客家话:唷莫塞哟 (有莫事啊?)  神奇--------兴kia 客家:兴ki a  走---------卡 洛带客家,跑叫“洽”  不要走-----卡几嘛 按语序一变就是 莫卡   还有很多词汇,不一一细述了,但是可以看出韩国主要是语序不同,我们是主谓宾,他们是主宾谓  发音和客家极其相似
  我来说一句吧,如果你们古诗词读的多,古代汉语中爷读(ya,三声,爸爸的意思),江读gang(一声,江南读gangnan),去读qie(同怯一个音),下读(ha,四声),古代汉语没有哪里这个词,只有何(ho,二声)处,何里。不多说了。  现代普通话保留的古汉语音实际上是非常少的,古代很押韵的诗词用现代普通话完全听不到押韵。我是江西人,曾经在陕西黄陵县店头镇一个很偏的煤矿工作过一段时间,那边山沟里的人讲话和我们江西人讲话音很相似。我上面说的,他们也是一样的。  中国古代经历过几次大迁徙,客家人是秦汉时期迁移的,保留了很多秦汉音,赣人(江西中北部,湖南东部等)是唐和五代十国迁移来的,保留了很多唐音。宋时,汉人迁移至苏南浙北,形成吴语。不多说了,大致就是这样。
  闽粤出过多少皇帝?闽粤又有多少都城?闽粤当时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好像都不是,估计也没个朝代把闽粤话当官话。不是官话又怎么能说是正统?  要说古老这没人反对,但不要把古老偷换成正统的概念。
  作者:isgorilla 时间: 00:13:00  常常觉得奇怪,有北方来的娃嘲笑南方人说普通话带方言腔,我去,你们语言有南方系语言丰富么?你们的方言里还有多少浊音?  ==========  浊音不如清音顺耳,顺耳即符合感官审美,浊音多说明语音偏于粗糙不符合听觉审美,应该是语音落后的表征。语言的进化应该是为了能够通过更省力流畅的语音表达思想意识,就象解决数学难题有各种途径,但最简单省事的方法才是终极追求。
  1。华夏文明起源在中原的黄河流域,并从中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中原四季分明的气候丰富感知思维,幅员辽阔的平原地理方便人文交融,这种天时地利的结合催生优秀的人文,辐射整个东亚的汉字道家儒教思想都诞生在中原的黄河岸边诠释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  2。华夏文化的精髓得益于融合而不是排他,有容乃大,所以华夏文明的精髓一向积聚在中原的中心地带,也是得中原者得天下之所来。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过去两千年里,除了南宋明初的国都曾短暂迁驻在长江流域的江南,其余都贴近黄河边上,并有北移的趋势,其中最北的北京是过去近千年的政治文化中心,能成为千年国都就说明了北京在天时地理人文上有优势。  3。闽粤文化是中原文化从价值高端的中心向低端的边陲扩散的结果,闽粤从来不是汉文化的开端源头,对汉文明从未有过值得关注的思想贡献,从来是被中原影响的承受方。自以闽粤文化代表华夏正统,是辱没华夏,成全虚荣,可耻可笑。假如闽粤是正统,就等同意味着华夏文明是不断被淘汰,从中心被逐到边陲的末路文明,何荣有焉。   4。对比中原文化的大气浑厚,闽粤文化的特点是小众俚俗,在东亚文化圈的地位从来卑微,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彭大导和毒蚊子合作炮制的电影低俗喜剧,拥抱的就是香港文化的低俗本质,我以为是很本分的自我肯定。没有高大上的气质,就不要贪图高大上的帽子。
  李傲北京出生长大,小学时才随父母移居台湾,他还记得一些旧时北京的俚语,除此外,他已完全一口的台湾国语腔,与对岸福建人说普通话的口音差不离。49年前后有一拨上海人南下香港,仅仅与上海分隔了三十年,在80年代这些老上海初回上海却发现当时上海人的口音用词与他们曾经习惯的已有点不同。香港的粤语源自广州话,两地分隔大概三两个小时的车程,尽管香港已在1840年割给英国,管制香港与广东之间人口流动的海关关卡是1949年大陆政权转换后才落实启动,之前两地人员可自由流动,80年代改开后,粤港两地又开始往来频繁,香港输出的歌影视还影响了整个广东的粤语文化,尽管有如此紧密的地缘和人文联系,熟悉粤语的已能听出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用词口音已略有不同。  上述的分化现象说明语言不是静态存在的,它的词汇和语音很容易因环境不同而改变。其实作为时空产物的语言有如流水,不同源头的小溪可汇成较大的河流,大河也可以分支成细流,某一时空的语言都可追溯到不同源头的相互影响融合,并会随时间推移和人口流动不断改变进化中,有的壮大有的消亡。语言有进化快慢之分,但对于如流水般动态存在的语言来说,应该以什么标准去定义哪个时空段的语言为正宗即难有共识也没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并非以拼音文字记录语言的汉语。若汉朝国都的才算正宗,那唐朝的算什么,国都已另迁的宋朝和明朝的又算什么。  处于人文交流频繁的地方,例如政治文化中心的国都,语言因受较多不同方言影响融合而进化较快,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是通过言行表达 审视 比较 模仿 学习 吸收 进步完成的,国都还是各路精英权贵积聚之地,进步更快,可见语言进步与掌握话语权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国都自然会攒下较丰厚的人文积淀,国都的人文也因此拥有较强势的文化影响力,从上而下影响国民,所以自古官话都是以国都所说的方言为语音标准。  中国的国都大多集中在中原的黄河流域是因为中原的平原地理方便人口流动,促进人文的进化和同化,而山地边陲人流少,进化和同化就慢,所以落后。闽粤方言古音多就是进化慢的最好说明。  另外气候也有影响,四季分明有利语言进化,四季变像丰富人们的感官思维衍生出丰富多采的词汇表达和审美的提升,就象兴趣广泛博学识多的人谈吐会较有趣判断审美能力也会较高。象夏虫不可语冰,瑞雪兆丰年这种溢于灵气寓意的表达就不可能出自常年气候温暖少变的地方。  人心向往进步美好,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它的进化应该顺应交流效率的提升和听觉的审美 ,进化较快的交流效益较高,也较好听,同有千年帝都底气的京腔秦腔大气悦耳,体现的就是有容乃大的效果。天时地利成就中原文化的大气浑厚,更吸引无数的文化大家风流人物在中原大地缔造历史辉煌。  粤语是中原的汉语嫁接到岭南融合当地各种土著部落语言的结果,书面说词多以汉语为主,但日常口语的语音和表达方式更受岭南土著语言影响。因地处边陲和气候温暖,粤语进化缓慢,部分用词及发音较接近古汉语就是妥妥的明证,但粤语绝对不等同古汉语。因为粤语读唐诗比普通话押韵就说粤语是唐朝中原官话,有如根据李傲曾生长在北京会几个北京旧时的俚语就推断李傲说的是正宗京腔。
  以下为转帖,不能说明什么,只想让大家了解下关中方言中的古汉语。  过去不曾知道,我们村上人说的关中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还以为农民说的话,比较土气,生冷硬噌,难登大雅之堂。而实际上,在古代它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古代的官话,也就是现在的关中方言来读,才算是标准读音。   一千多年过去了,虽然许多古代建筑已灰飞烟灭,人民经历了一次次屠杀,但只要一息尚存,方言便会得一留存。有人只注意到写在书上的历史,文物中的的历史,其实陕西方言更是活着的历史,动着的历史,由黄土地上一代一代的农民传承着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人的考证,相信你读过之后,会为陕西方言而惊叹。陕西自古帝王都,历经十三个朝代,大概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国的文化,语言,文字,都是在此期间形成和创立的。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由于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国都,陕西方言曾经是当时的官方语言,因此古汉语、史记以及唐诗,都需要以陕西方言来读,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读出当时的味道来。   不仅如此,你现在所写的汉字,也是在陕西创造的。先是有由仓颉造字,他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全国开始通用李斯小篆,汉代演变成隶书,唐代演变成了今天通用的楷书。到陕西,不仅要看历史,如果你有心,体会一下陕西方言中的历史,可能更有意思。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乡党”。“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和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了下来。   “毕了”(完了的意思)。来自古语:六王毕,四海一。   “林檎”。陕西农民将沙果称为“林檎”,一直以为名字很土,可是查字典,居然是文辞:高级汉语大词典,檎 qin ――“林檎”:落叶小乔木,开粉红色花,果实像苹果而小,可以吃。国际标准汉字大词典,〔林~〕a.落叶小乔木,果实像苹果而小,是常见的水果;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花红”、“沙果”。      “得是得”。陕西话中疑问句的发问方式是将疑问助词“得是得”放在句末。日语中的疑问句发问方式和助词都与陕西方言基本相同(日语中用“得斯嘎”)。     “倩蛋蛋”。又如,我们口语中常说的“倩”,也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其源。《卫风·硕人》篇是这样描写卫国的贵夫人庄姜的容貌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唐代的大学者孔颖达说,“倩”就是用来形容“巧笑之状”的。尔后,“倩”也可以泛指姿容之美好。“倩女”即指“美丽的少女”。杜约夫《拟李商隐诗》云:“楚曲风烟悉倩女,武陵花月梦仙郎。”与“倩”有关的“倩俊”、“倩俏”、“娇倩”等词,或用以形容人物之俊美,或用以形容人物之俏丽,或用以形容人物之娇美。而我们陕西人则常常把可爱的小儿叫做“倩蛋蛋”,也都保留了"倩”的“美好”、“可采”之义。   “闻”字。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其源的陕西方言词语,数量就更多了。我们在阅读唐宋诗人的作品时,对一些普通话中所没有的词语,往往就可以利用陕西方言来加以解说——这样不但准确无误,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白居易《二月五日花下》诗云:“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另一位著名诗人王建的《秋日后》诗亦云:“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暴旧芳茵。”这两句中的“闻”都是“趁”的意思,和我们陕西话中的意思相同。像“趁热吃”,陕西话就说成“闻热吃”。“趁凉”,陕西话说成“闻凉”。再如,宋代的著名词人柳永的《木兰花令》中又写道:“不如闻早还却愿,免使   牵人虚魂乱。”又段成己《行香子》:“自叹劳生,枉了经营,而今一事无成,不如闻早,觅个归程。”其中的“闻早”,也是“趁早”的意思。可见,“闻有酒”也就是“趁有酒”之义;“闻晴”亦即“趁晴”——因为住处近山多雨,晴日难得,所以才有闻晴暴芳之举。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线查字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