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律动中模仿的研究方向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在律动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表现力
2012年第1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韵律活动是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需要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借助姿体动作表达和表现想象中的情景,因而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韵律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是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形式。因此,我对于如何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表现力的发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中国论文网 /9/view-2389072.htm  我发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表现力。即选择合适的律动音乐,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参与的兴趣;启发幼儿联想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进而丰富幼儿的已有动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进而大胆的表现。   一、选择合适的律动音乐,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参与的兴趣。   一首好的音乐,如果它不能吸引孩子兴致盎然地倾听,引发孩子遐想,就应毫不犹豫地放弃。韵律活动顺利开展的第一步在于音乐的选择能否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   由于大班幼儿年龄小,对音乐的理解有限,因此在大班阶段,选择的音乐应较肤浅易懂,节奏明快,内容清楚简单。如:《我爱我的幼儿园》、《走路》、《找朋友》等。在每天清晨或幼儿喝水的时间,让幼儿听音乐,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音乐中讲的内容。能够随着音乐哼唱,并鼓励幼儿边唱边拍手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从而对律动产生兴趣。   韵律活动联合了儿童的感觉和认知经验,因此大班幼儿韵律活动音乐的选择还要考虑其听觉和记忆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如果音乐的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新的内容,则更容易帮助他们记住律动的节奏特点。同时,重复的节奏可以帮助幼儿不断练习一些基本律动动作,而变化的节奏则可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做出不同的动作。例如律动《拍手点头》、《两只小象》、《小老鼠上灯台》、《猫和老鼠》等等,这些音乐的不同小节中都有重复的旋律,多听几遍后孩子就很容易记住这些相同的节奏和动作。当孩子们能够较为放松、自信地完成这一部分韵律活动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孩子理解与体验音乐各小节中不同的旋律,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创编新的动作。此时,孩子已经对完成韵律活动具有了信心,因而想象的热情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了。   二、启发幼儿联想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进而丰富幼儿的已有动作。   音乐教育与幼儿每天的生活经验是相结合的,韵律活动更是如此。生活经验是幼儿想象的基础,幼儿头脑中有丰富的表象,在身体动作时才能够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回忆、想象以及创造性地表现,因此在开展韵律活动时我们要提供问题与回忆线索,引导幼儿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拓宽幼儿想象的自由空间。   大班幼儿主要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模仿是为创造做准备、打基础的。在日常模仿韵律动作时尽量帮助幼儿迁移日常生活经验。如在《梳洗》韵律活动中,我先用语言把幼儿带入起床梳洗的情境中。“清晨,闹钟响了,小朋友伸伸懒腰起床了,听,小朋友在干什么呀?”此时,幼儿的想象空间就被打开了,听着音乐就想起自己平时起床后在穿衣、刷牙、洗脸、梳头的情景。我重复播放音乐,让幼儿边听边做,同时通过谈话帮助幼儿安排好梳洗动作的顺序,先穿衣、扣钮扣、系鞋带、再刷牙、洗脸,最后梳梳头照镜子,这样律动《梳洗》就完成了。又如,在《拍手点头》韵律活动时,我先教幼儿两个动作:拍手点头、拍手叉腰,在幼儿练习熟练后再启发幼儿想想小手还能做什么,然后进一步拓展到小脚能做什么,或是引导幼儿回忆日常做的事情例如:洗脸、刷牙、开汽车等等。   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同样需要联系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听《摇篮曲》时,我引导幼儿联想其在玩娃娃家时哄娃娃睡觉的经验,他们就会想起在玩游戏时拍娃娃、摇娃娃等许多种动作,并进行自发地表现,在哄娃娃睡觉的模仿中感受到《摇篮曲》温馨、甜蜜的音乐氛围。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进而大胆的表现。   节奏是儿童游戏的本能,韵律活动虽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地开展的,但它更应该成为让幼儿乐在其中的游戏。当韵律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地自主选择角色以及道具的机会,让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戏时,幼儿的想象就会如同展开的翅膀,开始自由地飞翔。   在韵律活动中,角色和道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想象的媒介,幼儿对于各种各样的道具都非常感兴趣,对于不同的角色则有着不同的喜好。我首先会丰富孩子对角色和道具的认识,鼓励孩子摆弄各种道具;之后,我会尝试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和道具来进行表现。例如,开展《小鱼游》律动活动期间,我准备了不同的道具,例如:鱼的头饰、水草、珊瑚、鱼食、船等道具,孩子们对这些道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摆弄过后各自选择了喜欢的道具,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充分展开想象,表演出各种各样的“鱼儿游”的情节:鱼儿在水草间,珊瑚旁做游戏、吃鱼食,和小船比赛等等。韵律活动成为幼儿自发的装扮游戏,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地想象着、大胆地表现着,愉快地游戏着,不仅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韵律动作,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在律动教学中,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从情感上爱律动,愿意参加表演活动是相当重要的,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受律动活动的愉快,便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表现力。使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与创造。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文章正文
学期结束资料:++++
教学活动评析:在模仿中成长
参加工作不久,有一天园长给了我一个“摸摸鼻子拍拍手”的小班音乐活动方案,说这是一位外地教师设计的,曾组织过观摩活动,效果不错。园长要我在一周后向全园教师展示这一活动。
当晚,我便仔细阅读这个括动方案(附后)。我发现自己对原方案有很多地方不理解。比如,教师进场时应怎样引导幼儿自由律动?鼓励幼儿看教师做动作,幼儿就能说出歌词了吗?“小老师”游戏怎样玩?第二天,我向观摩过这个音乐活动并有音乐教学经验的教师请教,这位教师让我观看该活动的VCD光盘,并告诉我:“你先揣摩一下这位老师为什么这样组织活动?”看过原活动实录,我明白了许多原来看不懂的地方,并一一模仿原活动,包括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两天后。我第一次试教完全模仿原活动,自认为环节比较清晰.孩子们也挺配合,感觉效果不错。但老教师们认为我注重“走环节”,没有关注幼儿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也不够。对此,他们让我思考几个问题:1.原活动中教师每句话的用意是什么?2.这次音乐活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能否找出原活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然后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调整?4.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体现在哪里?特别是对于坐在离教师较远位置的幼儿,该如何与他们互动?
这次试教和研讨让我明白:别人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而是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自身的状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模仿。
于是.我仔细揣摩老教师们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对原活动中师幼的所有对话一一进行分析,了解教师的一些策略,如,教师在头顶拍手是提示幼儿注意表现高音部分。然后,我确定本次音乐活动的核心问题为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做动作、创编歌词等方法熟悉和感受歌曲旋律。我还以“找茬”的方法找出原活动中不适合我班幼儿的地方,如原活动中,教师的一些动作难度偏大,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原活动中,幼儿坐在教师前,教师不能充分和坐在后面的幼儿交流;原活动中,有的幼儿看不到教师的示范动作。
经过分析,我对原方案的细节作了调整再进行第二次试教,结果又出现了新问题,老教师们就此向我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1.教师的动作比较僵硬,不具有亲和力,且缺乏趣味性。(建议:动作要有趣些,如摸鼻子时,教师可以比较俏皮地用一根手指去摸,而不是用整个手掌用力搓。)
2.游戏“小老师”让小班幼儿沿着圆圈边走边唱歌、做动作,这实在太难了。而且因为教师侧身做示范动作,所以有些幼儿根本看不到教师的动作。(建议:降低游戏难度:教师一边唱歌一边摸幼儿的头.歌曲结束时,被摸到头的幼儿当小老师做动作.其他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创编歌词。)
3.每段音乐开始前,教师没有留给幼儿预备的时间。(建议:教师的所有动作提前半拍做出,让幼儿有心理准备。)
根据老教师的建议,我和配班教师重新梳理、调整了活动思路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并和配琴教师进行沟通。
我的公开活动如期进行,活动环节的安排基本上按照原活动方案,但我注意了细节的处理,特别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交流。
一、边听歌曲边自由做律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让幼儿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做律动,动作难度适合小班幼儿,并注意让幼儿在这段时间内走到场地中间合适的位置。)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做动作,鼓励幼儿看着教师的动作按照节奏型说出歌词。(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动作的趣味性.并提前半拍做动作,以提示幼儿。)
2.配上音乐(慢速),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尝试着唱出歌曲。(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用眼神、动作与后排的幼儿互动交流。)
3.学习歌曲2~3遍,解决高音部分的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双手上举,提示幼儿唱高音部分。)
三、创编活动
1.鼓励幼儿想出新动作,大胆创编歌词。
2.游戏:小老师。
(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提炼幼儿创编的歌词,如果幼儿说不出来.只是做了一个动作,我就针对幼儿的反馈情况,启发、引导幼儿共同创编歌词。)
经历了这次公开活动,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教学策略,感觉到自己正在成长。
1.关注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与幼儿交流,包括眼神、动作、表情、语言等。小班幼儿喜欢身体上的接触,教师可以多与幼儿亲密接触。后排幼儿离教师较远,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调整幼儿的位置。教师让幼儿坐成半包围状,可以有效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并有效与幼儿交流。
②移动教师的位置。教师有时要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如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与身后的客人教师打招呼的动作,不仅自然地转移了自己的位置,还方便地接近了后排的幼儿。
③跪着和幼儿互动。教师站在前面带领幼儿活动时,有时可以跪下来,这样可以适当缩短与后排幼儿的距离。
④用眼神与后排幼儿交流。教师用眼神与后排幼儿交流,会使幼儿感觉自己受到关注,因而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师幼之间的交流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2.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
一方面,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如在本次创编歌词环节中,有的幼儿没有跟着大家一起做,教师就要用动作、眼神等提醒他,帮助他参与到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这样幼儿才能迅速有效地接受教师信息。
3.关注协调配乐的问题
首先是配乐的进入――在活动前,教师必须和配乐教师沟通,使其熟悉活动教案。这样配乐教师才知道在哪个环节需要配乐,是只需配一段,还是要配整首乐曲。其次是配乐的音量――在活动中,待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后,配乐应该放低音量。
最后是配乐的速度――在活动中,有的地方配乐慢些,有的地方则要快些。幼儿刚开始学唱歌时.配乐教师要用很慢的速度配乐。这样幼儿才能跟得上。
4.提前做动作,及时提示
活动中,教师要提前做出提示动作,给幼儿一定的反应时间,这样幼儿看到教师的动作提示后便能轻松地唱出歌曲和做动作了。
附:原教案――摸摸鼻子拍拍手
1.感受歌曲表达的活泼、有趣的情绪,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尝试按照节奏创编简单的动作及歌词。
3.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和表演的乐趣。
1.场地布置。
2.幼儿已初步熟悉歌曲《模摸鼻子拍拍手》的旋律,知道游戏“小老师”的玩法。
一、边听歌曲边自由做律动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做动作,鼓励幼儿看着教师的动作按照节奏型说出歌词。
2.配上音乐(慢速),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尝试唱出歌曲。
3.学习歌曲2~3遍,解决高音部分的难点。
三、创编活动
1.鼓励幼儿想出新动作,大胆创编歌词。
2.游戏:小老师。
玩法:幼儿沿着圆圈走,走到指定位置的幼儿即为小老师,然后由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做动作并创编歌词。
3.尝试按歌曲节奏创编与同伴合作的动作与歌词。
①指导幼儿找到自己的朋友。
②鼓励幼儿创编与同伴合作的动作、歌词并演唱。
4.创编新的歌词,边唱边离场。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用户方案需求留言浅谈幼儿律动教学的点滴体会 -
? ?? ? ? ?
? ?十佳青年教师网上评选
浅谈幼儿律动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者:赵晓莉&&时间: 10:44:53&&来源:&&阅读次数: 次
摘要:幼儿律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通过大量的各种律动训练,它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辨别音乐性质以及提高音乐感受力,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内化的这一过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幼儿律动教学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不同的方法在游戏中快乐进行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幼儿&& 律动&& 教学&
幼儿律动是幼儿舞蹈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律动与舞蹈的关系就像砖瓦和大厦的关系一样重要。幼儿律动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各种不同高低、速度、力度等得音乐内容,对婴幼儿的早期舞蹈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幼儿正处在生理、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爱好活动,爱好模仿,需要做各种各样动作来满足他们好动、好模仿的迫切愿望,反映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听了不同性质的音乐,就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就要用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这不仅促使节奏感的发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而且能促进幼儿的感受、知觉、思维等活动能力的发展。
一、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律动教学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小班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髂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先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型最为突出。这一思维特点不仅表现在幼儿解决问题、判断事物时,而且也表现在幼儿各种活动中。在游戏活动时,幼儿都沉浸在形象化的思维活动中。大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
所以,在进行律动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注意到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我们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能保持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激情,才能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能力。这样幼儿才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因为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教师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可以从基本动作开始,基本动作包括运用身体各部分,如头、臂、手指、腿、脚、趾、腰等,以及由走、跑、跳、跃、滑等组成的各种简易步法。例如,小班幼儿对音乐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力差,节奏感不强,动作的协调性也差,比较适合从基本动作开始,比如拍手、叉腰、点头、扭腰、摆头、伸腿、拍腿、招手等。接着再教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比如:手腕转动、敲鼓等,最后再教幼儿走步、碎步、小步跑、跺脚,使幼儿在简易而有节奏的动作中逐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中大班(四岁以上)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辨别能力,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了,他们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并能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动作。这时就可以教幼儿难一点的步法和歌表演,如娃娃步、跑跳步、进退步、弹簧步、摘果子、小花猫等。
二、要根据不同形式的方法进行律动教学
从多角度、多元化出发,根据有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律动教学。
1、用生动、形象的方法教会幼儿基本动作和基本步法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形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感情招手,使幼儿很快地领会意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幼儿基本动作和基本步法时,教师要教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拍手是训练节奏的最基本动作,在律动教学时必须从拍手动作做起,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单调的拍手动作幼儿没有兴趣,所以我教幼儿拍前、拍后、拍上、拍下、拍左、拍右、两人对拍,再加上拍肩、拍腿、拍嘴、拍脸等,这样幼儿的兴趣很高,节奏也掌握的很好。例如,叉腰是幼儿做动作前的准备动作,在教叉腰这个动作时我交给幼儿三种不通的叉腰方法,第一种是两臂屈肘成三角形,手背放在侧腰的前面。第二种是两手虎口叉在腰侧,四肢在前,拇指在后。第三种两手手背在背后叉腰。在教动作的时候,为了能让幼儿更加形象的了解和记住动作,我告诉幼儿第一种叉腰是母鸡的翅膀,第二种叉腰是生气的时候,第三种叉腰是把小手藏在后面,这样一解释幼儿马上就把动作要点给掌握了,而且能把三种叉腰给区分开来。
2、凭借拟人、夸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幼儿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内心感情容易外露,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形象具体,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用夸张、拟人化得表现方式,在孩子的心目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可用人的思想感情相交流。用短小、形象生动活泼、情节简单的舞动特点、培养幼儿对律动的兴趣,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易记、易接受。例如,歌表演《小鸭、小鸡》,歌词非常简单,却重复三次出现&呷呷呷、叽叽叽&,如果不仔细推敲,肯定会出现干巴巴地三次鸡叫、鸭叫。我把这首歌曲拟人化,将小鸡:&叽叽叽,&小鸭&呷呷呷&编成一组对话,就非常有趣了。&小鸡、小鸭是一对好朋友,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一天,他们碰到了,就叽叽、呷呷地讲个没完。&第一次呷呷呷、叽叽叽,是老朋友互相问候:&您好,您好!&第二次呷呷呷、叽叽叽,是互相祝贺。小鸭翘起大拇指说:&你唱歌唱得真好&。小鸡也翘起大拇指说:&你游泳游得真好&。第三次呷呷呷、叽叽叽,小鸭说:&你长高了&。小鸡说你有长胖了&。接着,小鸡、小鸭唱呀,跳呀,拥抱呀,真是一对好朋友。尽管《小鸡、小鸭》这首歌的题材极平凡,极普通。但通过拟人化的教学,经细节夸张,变得情节完整,幽默诙谐,幼儿非常欢迎。
三、要根据游戏情景的开展进行律动教学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俨然。因此在进行律动教学时,教师可创设游戏情景,让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
1、根据生活经验来创设游戏
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他们对感兴趣的都要去学,他们学习的一种突出的形式就是模仿,幼儿最喜欢模仿发生在他们周边的事、物。为了加强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幼儿起床时我引导幼儿观察阿姨是怎样折被子的,吃完饭阿姨是怎样搞卫生的等等,我还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来累积生活经验,如在学习《小汽车》这个律动前我让幼儿观看了关于开车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汽车是怎样启动的,方向盘是怎样握的,汽车开上路后应注意哪些事项等等。在活动时我先帮助幼儿回忆了之前看过的视频,然后边放音乐边和幼儿一起做动作,先绑安全带,再点火,然后踩油门,汽车上路了,看到红灯停一停,看到绿灯向前开,遇到行人要让路。由于有了前面的一些关于开车的经验的铺垫,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非常的好,他们能很快的就模仿出一些开车的基本动作,如握方向盘、系安全带、看到老师拿出红牌要停下来等等,这些动作都是幼儿从生活经验中模仿而来。在整个活动中,我没有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怎样,而是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累积,让幼儿去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再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律动教学。真正的做到让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
1、根据故事的情节的发展来创设游戏
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故事情节来贯穿整个音乐游戏过程,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律动学习活动。例如,在幼儿学习&扭腰&这个动作时,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动作,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个布娃娃,布娃娃是幼儿最喜爱的玩具,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最喜欢做抱娃娃哄娃娃睡觉。我让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抱起娃娃,再屈臂交叉将娃娃抱在怀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编&妈妈哄娃娃睡觉的&的故事,&有个小妈妈抱着他的娃娃,娃娃肚子饿了,妈妈就给娃娃为饭吃,妈妈拿起饭勺一口一口的为娃娃吃饭,娃娃吃饱了,想睡觉了,轻轻地拍拍娃娃,摸摸娃娃的脸。&接着我边放音乐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指导幼儿做动作&两只手抱娃娃,,我们用脸亲亲娃娃,这是娃娃的大眼睛,这是娃娃的小嘴巴,我真的好喜欢娃娃呀! 娃娃独自饿了,我们来为他,一只手拿汤勺,娃娃吃饱了,给娃娃擦擦嘴巴。娃娃好可爱啊娃娃闭上眼睛想睡觉了,我们来拍拍娃娃,哄娃娃睡觉吧!娃娃睡着了我们把娃娃放到小床上,盖上被子。&在活动中我让幼儿亲亲娃娃,用手指点点娃娃的大眼睛、小嘴巴等表达幼儿喜爱娃娃的思想感情。当娃娃要睡觉时,用扭扭腰的动作,来哄娃娃睡觉。在整个活动中由于我示范正确、熟练,并富有感染力,所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幼儿把自己当成了妈妈,不知不觉的就会把动作做的轻柔起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并不是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和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如果教师善于在幼儿律动教学中产生联想,从律动的联想中抒发亲切的感情,这就构成了律动的一大艺术特色,联想与真情默契,显示了情景交融的美感。
由此可见,律动教学是对幼儿进行早期舞蹈教学的首要途径,它通过动作来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孩子素质的任务,也十分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幼儿律动教学值得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06&&&&&
[2]《幼儿园(新课程)指导纲要》
[3]李佳.浅析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文学教育(中) 2011、08
本文上传:&&
〖〗〖〗〖〗〖
〗〖〗〖〗
上一篇: &&下一篇:课题负责人:
学校单位:
小主人幼儿园
课题组成员:
预计最终成果:
预计完成时间:
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快乐情绪的策略研究
编辑:管理员?小主人幼儿园
点击:2870
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快乐情绪的策略研究
&&&&&&&&&&&&&&&&&&&&&&&&&&&&&&&&&&&& &&&&&&&&&&宝山区小主人幼儿园 &&&沈娟&
幼儿期正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实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把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目的在于完善幼儿的内心、感受促进情感发展。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孩子领会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内容,所以音乐活动很好的促进了幼儿认识自我,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便可以做到自我控制,从而促进情商的发展。由此可知,快乐情绪的培养是小班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认为以音乐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各种途径把快乐情感的培养融入到小班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快乐情绪,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音乐游戏四个方面,从适合小班的音乐活动内容着手,通过活动中老师的策略来培养小班幼儿的快乐情绪。
对此,我们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快乐情绪的策略研究》。本研究采用课例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教师总结整理一套相关的切实可行的策略,达到培养小班幼儿快乐情绪的目的。
概念鉴定:
音乐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包括听辨活动、欣赏活动、歌唱活动、节奏乐活动、韵律活动等几个方面。本次课题研究的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音乐游戏四个方面。
快乐情绪:快乐情绪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即正性的、积极的。包括快乐、满意、兴趣、自豪、感激和爱等。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来源:
&国内外对于幼儿情绪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家庭教育,而较少涉及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幼儿期正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实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把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目的在于完善幼儿的内心、感受促进情感发展。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孩子领会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内容,所以音乐活动很好的促进了幼儿认识自我,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便可以做到自我控制,从而促进情商的发展。
小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口语表达有时难以表现及渲泄情感,而相比之下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描写能够完成抒发幼儿内心的感受。
然而,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对于幼儿园的新环境感到陌生,这时幼儿会哭闹,产生害怕,依恋、孤僻的消极的情绪。所以,我们借助音乐活动这一载体,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和培养幼儿快乐情绪。
当然在音乐活动中让自主表达表现自己的快乐,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未能形成良好的对策。
目前国内的幼儿音乐教育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音乐活动内容较单一,趣味性不够强、新颖的游戏较少,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要求,忽视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等。
本课题将从音乐活动中挖掘自主表现的快乐情绪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探索一些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快乐情绪的指导策略。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纲要》指出:“音乐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对音乐其实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心情愉悦。快乐的体验,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幼儿音乐活动已打破了以唱歌、跳舞为中心的单调教学模式,注重在主题背景经验支持下,通过创设相关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操作。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幼儿能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二期课改的理念背景下,教师力求利用好一切资源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幼儿真正的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获得愉悦。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惊怕、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很多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方面的积累、掌握单项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情绪情感的发展,造成许多孩子性格急燥、猜疑、易怒,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会影响幼儿日后的成长。
有研究表明幼年时期感觉不快乐的孩子长大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比感觉快乐的孩子更易采取消极的态度,且他们的人际交往障碍更多于后者。因此我们应该更重视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一、幼儿时期是进行情绪教育的重要阶段。
3-4岁幼儿心理特点:情绪性强,行为受情绪控制。思维是直观、具体的,特别是小班幼儿只有具体的感性思维,学习、环境的影响,都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基石。正视孩子的感觉,明白他的需要和情绪的发展,给予适当的正确引导,对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情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快乐情绪的培养是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幼儿情绪教育的重
小班在新环境中表现的非快乐――有个别还存在哭闹现象、害怕上园,有的在遇到挫折时(生活自理遇到困难――穿衣、如厕,与同伴发生矛盾――争抢玩具)容易情绪化,还有的幼儿对于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感兴趣、较孤辟等等。这些非快乐阻碍了一日保教,在生活、运动、学习、游戏中无法进行有效的。
由此可知,快乐情绪的培养是小班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认为以音乐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各种途径把快乐情感的培养融入到小班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快乐情绪,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探索一些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音乐游戏等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快乐情绪的指导策略。
(二)研究的对象:
小主人幼儿园小二班全体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小二班共28名幼儿,年龄都达到小班年龄。
(三)研究的内容: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活动已打破了以唱歌、跳舞为中心的单调教学模式,注重在主题背景经验支持下,通过创设相关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操作,包括唱歌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听辨活动、欣赏活动。小班幼儿适合唱歌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和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
(1)歌唱活动:
1、目标:培养幼儿对歌曲作品的感受力;满足其歌唱的欲望,引导幼儿用快乐情绪唱歌。
2、小班活动内容:①听歌曲的前奏整齐的开始、结束。
&&&&&&&&& &&&&&&&②听音乐跟唱简短歌曲,如传统的童谣、节奏朗诵。
&&&&&&&&& &&&&&&&③师生对唱为主的歌曲。
(2)韵律活动
1、目标: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幼儿自由优美的转动自己的身体,感受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2、小班活动内容:①模仿简单动作(小动物动作、日常模仿动作。)
&&&&&&&&&&&& &&&&②听音乐动作(听音乐节奏、速度、强弱做拍手、跺脚、转手腕等,可以是单一动作的重复。)
③听简单的音乐故事(根据乐曲中的角色、节奏、速度摆动身体或手臂等,学习用简单动作表示歌的意思。)
(3)节奏乐活动:
1、目标:培养幼儿对乐器的兴趣,满足其敲奏乐器的欲求,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之理。
2、小班活动内容:①摆弄认识简单乐器,如鼓、有把手的碰铃、木鱼。
②为儿童歌谣打节奏。
③为简单歌曲伴奏。
(4)音乐游戏:
1、目标: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借助于音乐进行情景游戏可调动他们的快乐情绪。
2、小班活动内容:借助于音乐进行情景游戏。
(四)研究方法:
1、运用文献法,查阅、借鉴情绪教育的经验。
2、运用课例研究法、关注并了解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低落情绪的原因,验证调整幼儿活动情绪的指导方法的有效性。
3、运用案例研究法,在音乐收集有效指导案例,为梳理“培养幼儿快乐情绪的有效指导方法”提供实践资料。
4、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三、研究结果:
(一)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快乐情绪的教师指导策略
1、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快乐情绪的策略。
(1)策略一 :“乐”唱――兴趣激发快乐。
所谓“乐”唱,指的是喜欢唱歌,对唱歌活动很有兴趣,乐意去唱歌。
课例1:小班歌唱活动――《蓬蓬头》(小班)
1 3 3 1 | 5 3 2 ― | 1 3 3 1 | 5 3 2 ― |
蓬蓬 头 呀 哗 啦 拉, 肥皂 泡 呀 白 花 花,
3 5 5 5 5 | 1 3 3 3 3 | 3 1 2 4 | 3 2 1 ― ||
洗呀 洗呀 洗 ,洗呀洗呀 洗,洗出 一 个 小 娃 娃.
歌曲内容唱的是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洗澡",每一个幼儿在洗澡时最喜欢玩白花花的肥皂泡,听哗啦啦的水声,洗干净后香喷喷的感觉是每一个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我觉得除了准备好歌曲磁带和图谱外,更重要的是情景创设和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如:我用PPT的形式录制了哗哗的流水声,人手一个沐浴棉.教师在活动前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进入准备洗澡的情境,启发幼儿回忆妈妈用沐浴棉给自己洗澡的快乐情景,鼓励幼儿听着流水的音乐,边模仿洗澡动作边跟随教师朗诵歌词,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表现随机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幼儿就能在充满乐趣的实际生活情景模拟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也同时教育了幼儿应该讲卫生,勤洗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许多小鱼游来了》(优美的)、《蓬蓬头》(诙谐的)。
在与孩子们的玩耍中,我发现他们对拍手特别感兴趣,玩得不亦乐乎,他们的笑声在活动室里回荡。我想如果将其引入歌唱活动,孩子们一定会欣然接受。
(2)策略二 :“勤”唱――表演体验快乐。
所谓“勤”唱,指的是反复的区唱某首歌曲,在一遍遍的演唱过程中,体验到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如:在熟悉了歌曲《小手小手拍拍》,我让小朋友改编成《小脚小脚跺跺》在一次次的演唱过程中,孩子们对歌曲内容越来越熟悉,感受越来越加深,他们始终积极地、快乐地演唱着、表演着……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作”能成为歌唱活动中高效的辅助手段,依次来满足孩子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因此,我经常将表演引进歌唱活动,让孩子在表演中学习歌曲,在表演中体验快乐。
(3)策略三:“善”唱――创造体验快乐。
所谓“善”唱,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大胆想像、大胆体验的空间,激励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充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体验歌唱的乐趣。
课例2:小动物唱歌(小班)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并尝试用节奏型X X&& XX X& 仿编歌词。
&&&&&&&&& 2、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经验基础:对小动物的名称和叫声有一定的认知。
物资准备:PPT、响板、动物头饰、音乐
活动重点:能有节奏的唱出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节奏型X X& XX X& 仿编歌词
引出角色&&&&&&&&&&&&&&& 意图一,教师通过有节奏的语言说出谜语,引出歌曲中的主要角色。&&&&&&&&&&&
1、猜谜语。
&&&&&&&&&&&&&&& T: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有个动物朋友来我们这里做客,&&&&&
&&&&&&&&&&&&&&& 你们猜猜看它是谁?
&&&&&&&&&&&&&&& 羽 毛& 黄黄 的,嘴 巴&& 扁扁 的, 唱 歌& 真好 听,
&&&&&&&&&&&&&&& 嘎 嘎 &嘎嘎 嘎。
&&&&&&&&&&&&&&& 2、小结:原来是我们的好朋友小鸭来做客。
掌握节奏&&&&&&&&&&&&&&&
&&&&&&&&&&& &&&&意图二,通过模仿小鸭唱歌,初步掌握歌曲中的节奏。
&&&&&&&&&&&&&&& 1、节奏铺垫。
&&&&&&&&&&&&&& (1)出示PPT,小鸭怎么叫的?(嘎嘎嘎...)
&&&&&&&&&&&&&& (2)教师示范,嘎 嘎& 嘎嘎 嘎 &帮助幼儿梳理节奏。
&&&&&&&&&&&&&& (3)幼儿集体模仿。(边拍击节奏边模唱)
&&&&&&&&&&&&&&& 2、小结:有节奏的叫声听起来更好听。
&&&&&&&&&&&&&&& 3、听赏、尝试唱旋律。
&&&&&&&&&&&&&& (1)小鸭会唱好听的歌,我们听听它唱了什么?
&&&&&&&&&&&&&& (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演唱 ,幼儿听赏理解歌词)
&&&&&&&&&&&&&& (2)集体学唱,再个别演唱。
&&&&&&&&&&&&&&& 4、小结:你们都会根据节奏来唱歌,真是好样的。
仿编歌词&&&&&&&&&&&&&&& 意图三,通过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情景游戏,鼓励幼儿大胆的
&&&&&&&&&&&&&&& 仿编歌词。
&&&&&&&&&&&&&&& 1、观看图片,尝试仿编。
&&&&&&&&&&&&&&& 提问:小鸭带着你们去参加森林音乐会,那里有许多动物
&&&&&&&&&&&&&&& 朋友,看看都有谁?他们是怎么唱歌的?
&&&&&&&&&&&&&& (1)出示PPT小猫图片。
&&&&&&&&&&&&&&& 提问:它是谁?是怎么唱歌的?&&&&&&&&&&
&&&&&&&&&&&&&&& 要求:唱得时候要把先动物的名称唱出来,在把它的叫声唱出
&&&&&&&&&&&&&&& 来。(教师帮助幼儿进行梳理)
&&&&&&&&&&&&&&& 例如:小 猫& 来唱 歌,喵 喵&& 喵喵 喵&
&&&&&&&&&&&&&& (2)集体学唱,再请个别幼儿模访。
&&&&&&&&&&&&&& (3)出示PPT小鸡、小狗图片。谁来了?他们是怎么唱歌的?
&&&&&&&&&&&&&&& 你想学学谁?(请幼儿模仿)
&&&&&&&&&&&&&&& 小结:原来小动物们唱歌都是有节奏的。
&&&&&&&&&&&&&&& 2、情景游戏。
&&&&&&&&&&&&&& (1)自由选择喜欢的头饰,和同伴相互聊聊,学说(X X来唱&&&&
&&&&&&&&&&&&&&& 歌)
&&&&&&&&&&&&&& (2)分小组,跟着音乐,完整演唱仿编的歌曲。
附歌曲《小动物唱歌》
&&& 5& 3&&& 5 5& 3& 5& 3&& 5 5 &3
小 鸭& 来唱 歌& 嘎 嘎& 嘎嘎 嘎 &&&
歌唱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成为歌唱家,而是让幼儿理解歌曲,运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歌曲,从而身心获得愉悦。
在学唱了《小动物唱歌》这首歌后,我觉得这首歌的结构比较简单,且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便请他们自己来创编歌词。一开始,孩子们想到用其他一些小动物,如小狗、小羊、小猫等来替换原来的歌词。后来,有个孩子想到了用小朋友的名字来唱歌,试着唱了几遍后,孩子们个个笑得东倒西歪,可是他们还是继续唱,唱了一遍又一遍,把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唱了个遍。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孩子跟我说:“下次还要唱!”看来还真是唱出了他们的乐趣。孩子们在自由创编时,寻找到了真正的乐趣。通过自己的创编,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4)策略四 :“敢”唱――成功中收获快乐。
所谓“敢”唱,指的是让孩子在歌唱活动中以自我发展为中心,亲身品尝成功、享受成功,感受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唱歌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同样在歌唱教学中也只有真正确立以孩子发展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导,让孩子亲身品尝成功、感受成功、享受成功,才能使孩子获得快乐、分享快乐、追求快乐。
歌唱活动是一个传递快乐感觉的天堂,让孩子快乐地歌唱,在歌唱中获得快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使孩子感到厌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在游戏、歌唱、表演中学习。愿我们能够做好这个快乐的引领者,为孩子的歌唱活动注入快乐的元素,从而使他们乐唱、勤唱、善唱、敢唱。
2、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快乐情绪的策略。
(1)策略一:自主开心、快乐游戏
所谓的自主开心、快乐游戏指的是:在一节教学活动选择适宜有趣的素材,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有兴趣地学、自主开心地体验。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出于对家人的依恋,他们早上哭闹得比较严重,为了能使他们的哭闹情况尽快得到缓解,教师就播放一些节奏性较强的音乐游戏:如《两只老虎》、《小鱼游游游》、《朋友》请幼儿欣赏,当听到熟悉的音乐时幼儿就渐渐停止了哭闹,还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接着教师有意识地选择音乐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尝试感受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
游戏的快乐。记得有位小朋友叫“阳阳”,他年龄小,平时由外婆外公接送和照顾,造成他胆小、孤僻的性格特点。早上来园后总是拉着外婆的手哭着不肯进教室,其他幼儿看见新玩具很开心地摆弄玩了起来,他却一个人坐在一边不理睬老师和同伴,显露出不开心和焦虑的神情。这时教师就根据幼儿情绪状况和幼儿的喜爱,精心设计的一育活动《谁来了》。这是一个音乐欣赏活动,通过两段不同的音乐的播放,初步感受两种不同的音乐旋律并愿意充分想象,同时用肢体表现对乐曲的体验。当音乐响起时,超超和平时一样坐在一边低着头用手捂着小耳朵。于是,教师就拿着小兔的手偶,轻轻地走到他身旁,说:“阳阳,你喜欢小兔宝宝吗?你看,小兔想和你一起跳舞!”阳阳一听,马上抱起小兔,随着音乐蹦蹦跳跳起来,情绪也愉悦了许多。接着,教师继续请幼儿欣赏,同时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的前后不同,想象做出动作。这时,阳阳在地板上高兴地趴着,教师问道:“你在表演什么?”“我是海豚,我在游泳。”脸上充满着激动地神态。教师马上翘起大拇指,:“海豚,游得真优美。”
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阳阳的不积极情绪消失了,情绪变得兴奋而愉悦。阳阳小朋友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是轻松、自由、开心、快乐,他哭闹烦个教燥都不见了,看到的是活泼可爱的样子。从这以后,阳阳变得开心了,喜欢和老师说悄悄话了。因此,教师借助于音乐进行情景游戏可调动他们的愉悦情绪,使幼儿知道了在幼儿园里的快乐,帮助幼儿逐渐摆脱对家人依恋情绪,转化为与同伴老师的亲情。
整个活动就是一个游戏,氛围轻松,趣味愉快,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个个形象的动作,一句句积极的回应都显现出幼儿在本次音乐游戏中获得了快乐的情绪体验。
(2)策略二:自信开口、快乐游戏
所谓的自信开口、快乐游戏指的是:教师在活动中创设幼儿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促进小班幼儿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激发幼儿的快乐情绪。
如:活动《小鱼吐泡泡》,在游戏的导入语言节奏练习“我是小鱼”环节,我以“鱼妈妈”的口吻提问幼儿:“鱼宝宝,你们今天好漂亮啊,有许多种不同颜色的鱼宝宝。我们用好听的节奏介绍介绍自己是什么颜色的小鱼,好吗?”这样亲切鼓励的提问很自然地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自豪地介绍自己。
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学前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
  为此,在本次活动中我用亲切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给予幼儿赞赏和肯定,引发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温馨、自由的基础上使幼儿和教师产生积极的互动,达到情感的共鸣。
(3)策略三:自然开窍、快乐游戏
所谓的自然开窍、快乐游戏指的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唤起好奇心与联想。
课例1:游戏――小鱼追泡泡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听辨活动中感知出mi 、sol、 la三个音的高低。
2、培养幼儿在听辨游戏中的快乐情绪。
游戏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泡泡、钢琴
游戏玩法:
意图:帮助幼儿巩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音符也不一样。
1、提问:(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泡泡朋友,你们看这些泡泡一样吗?
(2)这些泡泡是小音符mi 、sol、 la的好朋友,你们想想看,红颜色的泡泡是哪个音符的好朋友?黄颜色、蓝颜色呢?
2、小结:不同颜色的泡泡和不同的音符做好朋友,红色的音符朋友是mi、黄色的音符朋友是sol、蓝色的音符朋友是la。
第二环节:&&
意图:通过“小鱼追泡泡”的游戏,帮助幼儿知道音乐停止后站到泡泡上。
1、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小鱼追泡泡”的游戏。(听音乐)
2、规则:在音乐结束后站到泡泡上。
第三环节:
意图:通过听辨活动,帮助幼儿感知出mi 、sol、 la三个音的高低。
1、师:我们的音符宝宝也想和泡泡们做游戏,你们认真听看看是哪个音符宝宝和我们做游戏。
(1)教师弹奏3 5& 6& 3 5& 6&& 6 6 &6& 6―时,幼儿在地上找蓝泡泡,并站在里面。
(2) 以此类推弹到延长音 “mi”时,幼儿在地上找红色泡泡,并站在里面。
(3) 弹到延长音“sol”时,在地上找黄色泡泡,并站在里面。
游戏规则:幼儿必须听到最后一个延长音踩到相对应颜色的泡泡上。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在满足小班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开心、开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开窍。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具有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很容易吸引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们在唱唱跳跳中能够使他们愉悦身心,在角色变换中发展个性,在环境设置中提高能力。因此,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在对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快乐情绪的策略。
(1)策略一:情境激趣
情境激趣指的是:一种以情感为手段,能唤起人心底情感的一个意境和环境。
课例1:一起去春游(小班)
活动目标:在游戏情境中,尝试看图谱手脚配合拍击节奏,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PPT、音乐、节奏图谱(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活动重点:能看懂图谱
活动难点:手脚配合拍击节奏
活动内容和流程
&&&&& &&&&&&&&&&&&&&&意图一: 通过讲述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歌曲《许多小鱼游来了》的音乐中,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 (一)讲述春天的美丽景色。
1、提问: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教师用节奏性的语言帮幼儿提升)
(二)师幼互动“许多小鱼游来了”,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许多小鱼游来了》
&&&&&&&&&&&&&&&& &&&&&&&&&&&&&&&&&&& 意图二、通过师幼共同探索,尝试看懂图谱所表达的意思。
&&&&&&&&&&&&&&&&&& (一)分析节奏图谱一。
1、提问:(1)谁来帮助我们了?(小手、小脚)
&&&&&&& (2)谁先帮助我们?为什么?
2、小结:原来看路牌要从左往右看,按着顺序一个接着一个看。&&&&&&
3、提问:(1)小脚先跺了几下?小手拍几下?
4、小结:小脚走在最前面,跺了4步,小手走在小脚的
后面,也拍了4下。&&&&&&&&&&&&&&&&&&&&&&&&&
5、师生共同尝试看着图谱打击图谱一的节奏。
6、要求:A、小脚走的时候,小手不能动;小手拍的时候,
小脚不能动。
&&&&&&&&&&&&&&&&&&&&&&& &&&&B、眼睛看着图谱、不要迷路。
&&&&&&&&&&&&&&&&&&& 7、过渡语:我们看懂了一个路牌,离我们的目的地又近了一步,我们继续努力,给自己加加油。
&&&&&&&&&&&&&&&&&& (二)分析节奏图谱二。
&&&&&&&&&&&&&&&&&&& 1、突破难点:共同探索图谱二的前半部分
提问:小脚跺几下?(1下)小手拍几下?(3下)
2、幼儿重复练习。
&&&&&&&&&&&&&&&&&&& 3、完成前半部分后再将后半部分相同的节奏连起来,完成整段节奏。
4、提问:你发现了两只小脚有什么变化?
5、小结:在这个图谱中,我们要注意换脚,两脚交替使
&&&&&&&&&&&&&&&&&&& 6、在教师的引导下,看着图谱,手脚协调打击图谱二的节奏。
&&&&&&&&&&&&&&&&&&& 7、小结:看懂图谱,手脚配合,打出节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巩固练习 &&&&&&&&&&&&&&&&&&&&&&&&&&&&& 意图三、幼儿听着音乐、看着图谱,走走拍拍,巩固练习。
1、师:你们都学会看图谱了,让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
打出节奏,一起出发去春游吧。
(引导幼儿听着音乐看谱手脚协调拍出节奏)
2、要求:眼睛看着图谱,注意图谱中节奏变化以及手脚变
换的位置。
&&&&&&&&&&&&&&&&&& 3、延伸活动。
在教授图谱节奏时,我利用情境创设,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乐于参与学做表演游戏的方式,使教学情景化,通过歌舞表演边唱边演,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来了,基本能跟着拍手的节奏边舞边唱,进而我们也达到了玩中会唱,唱中能玩的目的,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也让孩子们告别了枯燥的节奏教学。
(2)策略二:欣赏表演
欣赏表演指的是:通过欣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
课例2:捉迷藏(小班)
活动目标:听辨音乐,尝试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小兔跳和造型花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不同感觉的音乐两段
活动重点:能听懂风格不同的两段音乐
活动难点:能随着音乐有节奏的做动作
激发兴趣&&&&&&&&&&&&&&&&& 意图: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 1、师:(出示PPT1)在一个暖洋洋的下午,瞧花园里面的花呀都开放了,一群小兔子,它们都想到花园里面去玩,听,它们听着欢乐的音乐出发了。(播放音乐)
&&&&&&&&&&&&&&&&& 2、提问:
(1)听出来了吗,小兔们是怎么去花园的?(蹦蹦跳跳)
&&&&&&&&&&&&&&&& (2)长的什么样子,听出来了吗?(长长的耳朵)
&&&&&&&&&&&&&&&&& 师:对呀,长长的耳朵在干嘛呀?(听音乐)
&&&&&&&&&&&&&&&&& 3、小结:原来是一群喜欢音乐的小兔子。
&&&&&&&&&&&&&&&&
听辨不同意图:分段欣赏音乐,来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并做不同的
(一)欣赏音乐A段:(播放音乐A段)
1、师:那我们就来做一做这群会听音乐的小兔子,我们听
着音乐来走走路,我们先把小手放在腿上,做小兔子的小脚,合着音乐。(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小结:你们和小兔一样棒,小手能合着音乐一蹦一跳的。
2、那小脚行吗?
(在座位上听着音乐,小脚合着音乐一蹦一跳、注意脚步轻一点)(播放音乐A段)
3、师:我看明白了,你们也想和喜欢音乐的小兔子一样去
花园里玩了,那我们就出发吧,让我看看你们的长耳朵有哇,那在去花园的路上我们要听着音乐,合着节奏,一蹦一跳去。
4、集体尝试练习。
5、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好在哪里)
6、在集体练习一遍
小结:小兔是合着音乐一蹦一跳的。
(二)欣赏音乐B段:(播放音乐B段)
1、我们再来听段音乐,告诉我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优美、好听)
2、在这么好听的音乐里谁也到花园里来了?(兔妈妈)我们打个招呼。想不想和妈妈做游戏呀?(捉迷藏)
3、捉迷藏怎么玩的?(不能动、不让人家发现)
4、那我们做什么动作不能动?(花)那我来试试看,我说变变变,你们变成花的样子。
5、那我们就来做个捉迷藏的游戏,听到兔妈妈优美的音乐时,我们都把自己就变成一朵花(播放音乐B段)
6、小结:为了不让妈妈找到,小兔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一动也不动。
体验快乐意图:通过完整的游戏,体验两段音乐的不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1、师:我们想想看妈妈没来的时候我们做什么动作,(一蹦一跳去花园)当妈妈来了,我们又做什么动作。(变成一朵小花)
2、我来做兔姐姐,陆老师来做兔妈妈找我们好不好。(播放完整音乐)
在欣赏乐曲时,教师除了制作相应的课件,更布置了花园里捉迷藏的情景的场景,以带领幼儿玩捉迷藏游戏的形式使幼儿自然地融入情境。在欣赏、交流和感知乐曲内容及结构后,让幼儿自由地扮演角色,在场景中倾听音乐进行表演,使幼儿在参与表演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
(3)策略三: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取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音乐活动中“动”的教学是以“动”为特色,让孩子在“动”中体验,比如:有一个活动是让幼儿扮演天空中自有飞翔的小鸟,先让幼儿自主去发挥,有双手飞的,有单手飞的,有转着圈飞的,有抖着翅膀慢慢飞的等等。让幼儿去讲解为什么这样飞,再由教师去评价。
(4)策略四:感受体验
感受体验指的是:以亲身的体验、动情的感受去获得快乐的一种方法。
课例1:歌表演《小兔乖乖》
设计思路:歌表演活动《小兔乖乖》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水平,而且充满了趣味性.
(1)首先,教师在活动前给幼儿讲述故事《小兔乖乖》,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演唱故事中"兔妈妈"与"小兔"对唱的歌曲《小兔乖乖》,事先了解故事主要角色并学会演唱歌曲。
(2)其次,教师随意模仿大灰狼,兔妈妈和小兔的不同音色,引导幼儿分辨是谁在唱歌,再饶有兴致地跟着教师一起模仿角色唱歌。
(3)再次,引导幼儿在分角色表演唱时,自由选择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戴头饰分组就座,再一次激发幼儿参加分角色表演唱的兴趣.在表演唱时,教师还可以用夸张的动作提示幼儿自己表演的是哪一个角色,并用不同的音色,动作模仿这个角色边唱边表演。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注重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作,让幼儿在快乐的音乐之声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同龄妙语”。表现自己的情感,因此,幼儿园韵律活动在对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快乐情绪
(1)策略一:满足动感
满足动感:指的是在活动中让幼儿听听唱唱玩玩,满足幼儿喜欢敲敲打打的天性。
课例1:听听唱唱玩玩
活动流程:
  一、活动目标:
  1.在听听玩玩中感受沙球及串铃的声音,了解名称及玩法,通过游戏“迷迷转”进一步熟悉玩法。
  2.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感官及身体各部分的协同活动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  乐器若干(铃鼓、响板、小铃)
  2.  沙球及串铃若干
  三、活动流程:
  (一)  节奏火车――《我的身体会动》
  T:我们的身体很灵活,让我们来介绍一下。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用节奏语言表达)
  (二)  耳朵的本领――游戏《猜乐器》
  T:猜谜语:(耳朵)
  T:耳朵的本领大,我们用耳朵听听是谁在敲门?
  (幼儿对唱,听辩乐器的声音,依次请出铃鼓、响板、小铃)
  (三)  听听玩玩动动
  1.听听玩玩
  (1)幼儿自由探索
  T:今天有两个乐器朋友来做客,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他们唱出好听的声音,听一听他们的声音象什么?
  (2)集体分享
  T:你刚才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它唱歌的声音象什么?
  * 沙球
  T:这个东西看上去象什么?摸上去什么感觉?怎么玩?
  T:它唱歌的声音象什么?
  T:它的名字叫沙球。
  (请幼儿让沙球唱唱歌,鼓励打出不同节奏)
  * 串铃
  T:它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它串铃?
  T:它唱歌的声音象什么?
  (请幼儿让串铃唱唱歌,鼓励打出不同节奏)
  2.动动――游戏《迷迷转》
  (在操作中进一步熟悉乐器名称及音色)
  T:我们邀请沙球、串铃也来参加游戏,
  (1)把沙球和串铃加入游戏中,变化节奏
  (引导幼儿节奏准确,并于同伴保持整齐)
  (2)同时邀请两个乐器游戏
  (引导幼儿听清要求,灵活反映)
  3.总结
  T:刚才做游戏我们用到了身体上的哪些地方?
  原来身体上的各种地方一起工作就会让我们的本领变的很大!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这项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强纪律和责任感,是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活动中,我重视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手势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保持注意的稳定性,达到活动的目的。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要丰富,随目的的变化,有暗示性,善于用眼神和幼儿交流;语音、语调、语速掌握要有分寸,运用得当,有感染力;恰当地用动作来表现内容;教学方法以幼儿为主体,一切从感受入手,通过小游戏,进行简短节奏发声练习,用故事、玩具、节奏乐、头饰、图片、声势练习(拍手、拍腿、跺脚、嘴打响……)进行教学,整个教育活动始终处在听听、跳跳、拍拍、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每个教育活动都有新鲜多变的内容,让幼儿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交替,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
(2)策略二:训练听力
训练听力:听力技能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只有等幼儿真正能够“听”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等幼儿真正具备了一定的听的能力时,我们才能可能开始着手培养他音乐方面的能力。
如:在教授《大雨和小雨》一次音乐活动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这时音响效果的运用就再合适不过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听辨大鼓和铃鼓的声音,对比火车鸣叫和自行车铃声的强弱,聆听老虎和小猫的叫声,可以通过这一系列音响效果的听赏,让幼儿真切地去感受到声音的强弱。
打击乐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一种,对幼儿具有多方面的促进和帮助作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的意识及行为倾向,因此,幼儿节奏乐活动在对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效果
1、幼儿的变化
(1)兴趣方面:
不同的音乐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2)情绪方面: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把游戏两个字突出来,使游戏极具趣味性,活动使小班幼儿的积极情绪得到提高,消极情绪得到削弱,幼儿对借助音乐的活动积极参与性极高。
(3)表达表现方面:
在活动中幼儿尝试自结游戏伙伴,自定游戏主题。教师将目标装在心中,游戏展现给孩子。在幼儿表现其创造成果,表演时则是欣赏者和支持者。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激发幼儿兴趣,保持兴趣稳定,提高活动效能的重要手段。教师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师生互动,体现“对话”教学,促进了幼儿多方面发展。
2、教师的发展:
(1)丰富了知识。
(2)更新了理念,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幼儿音乐活动已打破了以唱歌、跳舞为中心的单调教学模式,注重在主题背景经验支持下,通过创设相关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操作。
(3)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
3、社会的影响:
(1)家长的反响。
(2)敬老系列活动、居委会联合活动等。
四、反思与建议:
(一)创设环境,让幼儿感受音乐,熟悉音乐。
幼儿兴趣的产生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音乐兴趣的培养。例如:在幼儿每日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音乐气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幼儿早上来园时,为幼儿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乐曲或歌曲。这样既渲染了气氛,又使幼儿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性质,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午睡前,播放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如:《小步舞曲》、《摇篮曲》……等,使幼儿产生安宁、亲切的感觉,孩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既达到了较好的午睡效果,又发展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总之,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教师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在生活、游戏、劳动等活动中都有音乐伴随,美化了幼儿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的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根据幼儿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园的孩子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音乐活动中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高兴时可以随口编唱;边听音乐边手舞足蹈等等,我们在内容选用中寻找能够充分体现幼儿情趣的教材,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意象到内涵、从结构到风格等都应以贴近幼儿生活为思考点。在音乐活动《小动物唱歌》中,教师利用打节奏的方式让幼儿掌握音乐的基本节奏。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现新的节奏之前,引导幼儿将歌词用说的形式念出来,使幼儿通过说歌词掌握节奏,然后用不同的形式把歌曲的基本节奏演绎出来,例如:有的幼儿拍手打节奏,有的幼儿用脚打节奏,有的幼儿用手拍自己的大腿打节奏,还有的幼儿会用嘴巴发出优美的声音。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我们又根据音乐游戏参与形式的不同把教学途径分为以下几种:
1、同伴邀请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鼓励孩子主动邀请同伴参与音乐游戏,比较适合两人合作性的音乐游戏。例如在活动《拉拉勾》中,幼儿在整个音乐游戏体验到两两在一起游戏的快乐。
2、自由结伴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鼓励孩子相互自由结合参与音乐游戏,比较适合多人合作性的音乐游戏,例如表演某一个场景时,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合作完成某一样食物,如两人合作搭“小桥”、多人合作表演“树林”、“双人划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群体在一起表演的快乐。
(三)让幼儿通过区域活动来自我表达,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所以在我们班的区域活动中,设有一个表演剧场,在那里有各种音乐,还有菜单,区域活动时,还有小明星和小观众,在哪里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快乐起舞,当孩子们生气的时候,可以在小小舞台里面大声唱歌、快乐跳舞,从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音乐,发展了音乐表现力和肢体美。
五、后续思考
1、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对前期的成果进行思考后的再梳理,并撰写有质量的案例。
2、界定的科学性。虽然我们总结出有效的教学语言和策略,但在概念的表述上还缺乏科学性。
3、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孩子的胆子和表现欲还处于萌芽阶段,多数的孩子还是存在“不好意思”的现象,在后续的研究中要立足于孩子,将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优化和验证。
六、参考文献:
(1)《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黄莉莉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积极情绪的培养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推动作用”,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200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幼儿情绪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科院,2004,上海教育出版社
(4)周雪梅编写的《让孩子享受音乐创造活动的快乐》,北京学前教育网,2006
(5)幼儿情绪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培养幼儿健康情绪的方法”,佚名,2008,
http://jiaxiangpengcheng./blog/static/
上海市宝山教育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电话:86(21) 传真:86(21)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快乐情绪的策略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班奥尔夫音乐律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