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剑桥雅思11真题详解解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4062套总数:5796661套专访:3226部会员:359765位
当前位置:
&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新课标1卷第11题--小说情节(解析版)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新课标1卷第11题--小说情节(解析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83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274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十八:小说情节
2015年新课标1卷第11题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25)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
【试题解析】【命题意图】【考试方向】【得分要点】
【母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5分)
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这句话表现季陶民的清高(或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1分)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态度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叶三既不像那些庸风雅士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懂)、也不谀媚的特点。或衬托叶三真诚的艺术鉴赏者的形象。(2分)(意对即可)
、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2分);
分析:①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②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③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母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搂一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副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副《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踱一阵,再看……
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
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呼噜呼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钢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
“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
“那幅画,是新活儿!”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选自《短小说》2010年第8期)
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小说的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陈四仙的职业,爱好以及相关的社会活动,为后文写他结交金辨芝做了必要的铺垫。同时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金辨芝,理由如下:以《掌眼》为题目,小说情节围绕金“掌眼”展开;小说重友情、讲义气的主旨从金辨芝的身上体现了出来;文中塑造得更为突出丰满的是金辨芝的形象。而陈四仙在行文中的作用则无足轻重。
C.日本人让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的真伪,但他宁肯刺瞎双目也不与之配合,这表现了他宁折不弯的刚毅个性。只是代价太大了。
D.小说结尾,陈四仙的落泪包括以下原因:一是因金辨芝早年为保护他撒谎画是真的而感动,二是因金辨芝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保护陈四仙全家而感动,三是因金辨芝不为日本人做事的爱国情怀而感动。
E.金辨芝看到患肺痨刚痊愈的朋友买了赝品,顾及到朋友的面子,就说了假话;当日本人要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时,在生死抉择的关口,他毅然刺瞎了双眼,这样既挽救了朋友的性命,又终止了替日本人掌眼的生活,可谓是有勇有谋。
小说在刻画金辨芝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手法,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本文情节设置曲折有致,伏笔迭出,处处照应。请就伏笔照应作简要分析。(6分)
这篇小说的标题能否换成《古道青藤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B,3分;答C,2分;答E,1分。
对比体现在:金辩芝对画的真伪前后不同的对比,金辩芝对陈四仙与日本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这些对比体现了金辩芝重友情、爱国家的个性品质。(略及分析,3分)文中的细节描写,如:“顿时呼吸粗了起来”“嗓子里嘶嘶开始发喘”“一听‘金辩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出陈四仙担心所买的画是赝品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略加分析,3分)
伏笔与照应:①金为朋友鉴定画之真假时看陈的紧张神情,问“多少钱到手的”,不直接说明真假是伏笔,“我那时要说实话”是照应,表现了金的智慧。②几次写陈喘,是伏笔,日本人发现“名画”、陈“肺病犯了”是照应,说明陈当时的肺病并未完全治愈,是金说假话的原因,表现了金重友情的品格。③金为陈鉴定名画后要几根银针是伏笔,用当年拿走的银针刺瞎双眼,表现了金的民族气节。(答对两点并略加分析,给满分。)
(1)可以换。理由是:此图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2分)陈四仙买了《古道青藤图》,请金辨芝看看,这是情节的开端。金辨芝看到患肺痨刚痊愈的朋友买了赝品,顾及到朋友的病情,就说了假话,救了朋友一命,这是小说情节的发展。当日本人要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时,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他毅然刺瞎了双眼,这样既挽救了朋友的性命,又终止了替日本人掌眼的生活,可谓是有勇有谋,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情节和内容一直围绕这《古道青藤图》曲折有致地展开。(4分)(2)不可以换。理由是:小说以《掌眼》为标题,围绕着金辨芝这个掌眼高手的本事、性格、思想情操而展开。(3分)他面对赝品,顾及到朋友的病情,说假话,救了朋友命;他面对日本人,毅然刺瞎了双眼,从此不再以掌眼为生,既救了朋友,又断了日本人的念想,表现了重友情、爱国家的高尚情怀。(3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在文本中搜索出在描写金辩芝这个人物时作品所运用的对比描写和细节描写文字,然后再分析其对表现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题等的作用。小说写金辩芝时所运用的对比如:金辩芝对画的真伪前后不同的对比,金辩芝对陈四仙与日本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这些对比的作用是:体现了金辩芝重友情、爱国家的个性品质。细节描写如:“顿时呼吸粗了起来”“嗓子里嘶嘶开始发喘”“一听‘金辩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等,这些细节描写进一步完善了陈四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指定的“伏笔照应”先筛选信息,然后再分析作用。比如,小说中,金为朋友鉴定画之真假时看陈的紧张神情,是伏笔,“我那时要说实话”是照应,这表现了金的智慧。再如小说几次写陈喘,是伏笔;日本人发现“名画”时陈“肺病犯了”,是照应,这表现了金重友情的品格。等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母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
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经常赶集的人都认识她,但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姑娘不过二十一二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那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表示不感兴趣。
“那一盆多少钱?”老头抬起下巴朝花车儿上一指,打断她的话。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这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那花朵大,花瓣儿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一样。姑娘说:
“老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要的就是令箭荷花!”
“它贵。”
“有价儿没有?”
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老头瘦瘦的,大约60多岁,白布褂子,紫花裤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姑娘问:
“老大爷,你是哪村的?”
“严村的。”
“哪村?”
“严村,城北的严村。”
“晓得晓得。”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地方啊,那里的人们身上不缺‘胡萝卜素’……”
看花的人们一齐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个苦地方,多少年来,那里的人们每年分的口粮只能吃七八个月,不足部分,就用胡萝卜接济。
在人们的笑声中,老头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
“多少钱,有价儿没有?”
“15。”姑娘止住笑说。
“多少?”人们睁大眼睛。
“15。”姑娘重复道。
“不买不买,太贵太贵。”
“你给多少?”姑娘赶了一句。
“10块,多一分钱也不买。”老头坚定地说。
“不卖,你留着自己欣赏吧!”老头白了姑娘一眼。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大半是头上戴草帽或扎手巾的乡下人。原来乡下人除了吃饭穿衣,他们的生活中也是需要一点花香的。
一个眉目清秀的干部打扮的年轻人挤上来说:
“老头,你晓得这是什么花?”
“令箭荷花!”
“原产哪里?”
“原产……原产姑娘家里!”
年轻干部哈哈大笑。笑罢,用扇子照老头的肩上拍了两拍,说:“墨西哥。——让给我吧,老头。”
“不行,我要买。”
“唉,你买它做什么!”
“你买它做什么?”
“我看。”
“我也看!”
人们群里爆发了一片笑声。年轻干部用扇子挡着嘴,对老头嘀咕了几句什么。老头立刻冷着脸说:
“不行不行,明天也是我的生日,我也爱花!”
“你这个人真难说话!这么贵,你吃它喝它?”
“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那个上级吃它喝它?”
人们听得明白,就又笑起来了。年轻干部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陡地变了脸色说:
“你是哪个村的?”
“严村的。”
“你们村的支书是谁?”
这一回,人们没有笑。他们望着年轻干部的脸色,纷纷说:
“老头,让给他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老头听人劝说,心里好像活动了一点。他望着那盆令箭荷花,用手捻着胡子,又咂起嘴唇儿。年轻干部冷冷一笑,乘势说:
“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粱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姑娘,我出13块钱买了!”
说着,把钱送到姑娘脸前。
姑娘不接他的钱,手拿着小花手绢,依然那么扇着,冷冷地盯着他。他还想说什么,那老头一跳脚,从怀里掏出一把崭新的票子,扯着嗓子嚷道:
“你要那么说,我出14块钱!”
“你这个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像生了很大的气,瞪了老头一眼说,“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10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
年轻干部气得脸色发白,用扇子指着姑娘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你你……”
“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还问我们治保主任是谁吗?”
人们明白姑娘的心思,一齐仰着脖子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人们都去摸自己的钱包,都想买姑娘一盆花,姑娘就忙起来了。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①结构上,宕开一笔,使得文章情节起伏有致。因为老头来自贫苦的严村,所以使买花这一寻常情节有了波澜;(2分)
②内容上,暗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不再简单地满足于物质需求,人人都有欣赏美、 追求精神生活的权利;(2分)
③人们欢快而善意的揶揄也烘托出乡民的淳朴,凸显了人物形象。(2分)(可根据学生作答酌情给分)
①精明能干,干脆利落——生意做得好,不拖泥带水;(2分)
②开朗活泼,纯洁善良——爱笑,为老头打抱不平;(2分)
③落落大方,正直无畏——冷待年轻干部,坦然告知姓名等。(2分)
(可根据学生作答酌情给分)
①通过老头和年轻干部的对话,卖花姑娘知道年轻干部买花只是为了巴结讨好上级,而老头是真正喜欢花,想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需求;
②年轻干部瞧不起农民,卖花姑娘自己也是农民,捍卫老头的尊严,其实也是捍卫自己的尊严;
③社会在进步,农民的腰杆也挺直了,卖花姑娘有底气这么做;
④花姑娘这么做,也是她爽直、有正义感的性格使然。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3点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角度作答,由于该对话属于语言描写,所以答题时,也要结合着语言描写的作用分析作答。语言描写一般具有刻画人物形象、使文章内容和形式更丰富生动。本题中关于严村对话的内容,很明显表现了人们的淳朴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理解,自然能起到衬托严村人们的形象作用。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例如,姑娘好像生了很大的气,瞪了老头一眼说,“看在你来得早,凭着你那票子新鲜,依你, 10块钱搬走吧!记住,原产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这一处就表现了姑娘为老头打抱不平的性格。以此类推即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2013新课标2理科数学选择填空详解(修正第11题)_高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68,868贴子:
2013新课标2理科数学选择填空详解(修正第11题)收藏
杜杜补习班开学啦
你真的是老师么?我怎么错那么多!为什么这样!我那么认真!结果怎么是这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高二化学,第11题,详细解释, 高二化学,第11题,详细解释
高二化学,第11题,详细解释
企鹅pororo 高二化学,第11题,详细解释
为链节数不知道,就是有水脱去4也因为脱水,因此事混合物3是缩聚反应,,有可能是10个
5个 或更多,第11题求详解!&
不是c吧。。。应该是姐妹染色单体正在分离吧,,,
A很明显不对,因为有同源染色体,同时该过程可以看成是有丝分裂,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e可以在x染色体上)为二倍体所以选D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第11题,详解给高分&
专属mmm丶155
a-1的平方等于0 所以a=1
b+2的绝对值=0 所以b=-2
最终结果等于-1望采纳
∵(a-1)²≥0,|b+2|≥0且(a-1)²+|b+2|=0∴a-1=0,b+2=0∴a=1,b=-2∴a+b=-1
因为一个数的平方大于等于0一个数的绝对值也大于等于0因为等式的右边是零,所以只有用“0+0=0”所以“a-1”=0,“b+2”=0所以a=1,b=-2所以a+b=1+(-2)=1-2=-1
若该式为相加为0且(a-1)∧2≧0,丨b+2|≧0使得(a-1)∧2=0,丨b+2|=0才符合条件a=1b=-2a+b=-1(手机打字不易)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2.11协议详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