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材料密度为2.7/cm³,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1600kg/cm³,质量吸水率为23%,求其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保存资料,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建筑材料》习题集 第二套
下载积分:650
内容提示:《建筑材料》习题集 第二套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3:52: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建筑材料》习题集 第二套
官方公共微信建筑概论第一章 建筑工程材料_第一讲材料的物理性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建筑概论第一章 建筑工程材料_第一讲材料的物理性质
上传于||文档简介
&&建​筑​概​论​第​一​章​ ​建​筑​工​程​材​料​_​第​一​讲​材​料​的​物​理​性​质
大小:561.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材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建筑材料】的计算题,开口空隙与闭口空隙的计算,跪求高手!!!题目如下
已知某岩石的密度为2.65g/cm³,干燥表观密度为2560kg/m³,质量吸水率为1%,试计算该岩石中开口空隙率与闭口空隙率所占比例
一块普通粘土砖,外形尺寸为240mm×115mm×53mm,吸水饱和后质量为2900g,烘干至恒量后质量为2500g,又将该砖磨细再烘干后称取50g,用李氏瓶测得其体积为18.5cm³,试求该砖的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密度、表观密度及空隙率
某材料密度为2.60g/cm³,干燥表观密度为1600kg/m³,现将质量为954g的该材料浸入水中,待吸水饱和后取出,称得质量为1086g,试求该材料的孔隙率、质量吸水率、开口孔隙率及闭口孔隙率名词解释:空隙率
密实度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视密度及堆积表观密度有何区别?材料的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及抗冻性之间有何联系?
跪求高手解答,计算题要过程,要么有清晰的思路也行,小弟在此多谢各位了
能提高一下你的悬赏吗?说实在的,你问的问题是很难回答的! 搞清楚下面几个概念,题你自然会做了。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实体质量与材料实体所占体积之比)。2、表观密度(视密度):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是材料实体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此体积即材料排开水的体积。3、质量吸水率:吸水率为自然饱和状态下,孔隙水质量与干重之比。4、开口孔隙率:开口孔隙体积与颗粒加所有孔隙体积(含开口孔隙与闭口孔隙)之比。5、闭口孔隙率:闭口孔隙体积与颗粒加所有孔隙(含开口孔隙与闭口孔隙)体积之比。6、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的体积占干燥材料体积的百分数7、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8、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为您推荐:
孔隙率 p=1-d, d=ρ'/ρ×100%=1.6/2.6×100%=61.53%
p=1-61.53%=38.47%质量吸水率 Wm=()/954×100%
=14.92%开口孔隙率 Pk=Vk/v
Vk=V水=M水/ρ水
画个图,不就一清二楚了?想考研究生用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建筑材料练习题 建筑结构综合练习 普通话练习材料 材料力学练习题 材料力学随堂练习 口译练习材料 英语口语练习材料 六级听力练习材料 托福听力练习材料 材料力学练习册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建筑材料综合练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砂的表观密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