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高中学籍怎么办 孩子户口在外地,在内地借读生能转正式学籍吗3年因两地都未办理学籍,为此2016未能参加高考

没有亲属关系落户 学籍空挂三年通过审核
&陕西榆林文科状元被疑“高考移民”事件追踪
&没有亲属关系落户 学籍空挂三年通过审核
&&发布时间: 07:22:00
&&&& 近日,有关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文科状元邢某某是否“高考移民”的话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记者赴榆林实地采访了解到,该考生的户籍迁移涉嫌违规,当事人坦言“找了相关领导打了招呼”才办下来;其本人只在学籍所在学校就读一个月后便离去,学籍空挂在学校长达三年,学校对此完全清楚。
没有亲属关系“找了领导打招呼”户籍才办下来
&&& 6月25日,2015年陕西省高考成绩揭晓,榆林市文科状元被该市华栋中学考生邢某某获得。从7月初起,有关邢某某可能是“高考移民”的传闻便在当地不胫而走。
&&& 9日上午,记者在华栋中学看到,该校大门紧锁,学校内外没有任何宣传今年高考成绩的横幅或标语,偶有进出的教职工一律以摆手或“无可奉告”应对问询。
&&& 邢某某的户籍资料显示,其为山东鄄城人,2009年4月13日以投亲靠友名义从原籍迁入榆林市榆阳区,户籍在华栋中学校长李锦成名下。
&&& 在公安部门出具的李锦成户籍资料中,邢某某为其“侄女”,事实却并非如此。9日中午,李锦成向记者坦承,2007年,邢某某的母亲杨某从山东应聘到华栋中学任职英语老师,此后以方便照顾为由,多次要求将女儿户籍迁至榆林。“杨老师的户口不在榆林,子女无法落户。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我以孩子叔父名义将邢某某的户口迁到我名下。”
&&& 户籍资料还显示,除邢某某之外,李锦成户籍名下还有两名特殊的“亲属”。2009年和2011年,两名分别来自山东费县和河南洛阳的学生也以侄子、侄女身份落户到李锦成名下。据李锦成介绍,这两人也是华栋中学外省教师的子女,与自己并无亲属关系,户籍迁入后一直在华栋中学就读,几年前已分别考入吉林大学和另一所院校。
&&& 不存在亲属关系可以落户吗?2009年3月,榆林市公安局下发的《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相互投靠落户只有父母、子女关系才符合户籍申报条件。“邢某某落户办不下来,无奈之下,我找了相关领导打了招呼,事情才办下来。”李锦成坦言,自己当时并没有私利,只是想为学校职工办好事。
&&& 然而,在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治安大队相关负责人出具的一份情况说明中,却称邢某某户籍迁入并不违规。“按照榆林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改革实施意见,凡来我市工作的具有职业技术资格证的技能人才,准许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在实际居住地落户。邢某某迁户时,其母杨某在华栋中学已任教两年,有固定职业,符合迁移户口条件。因杨某本人不愿意将户口迁入,而邢某某当时为未成年人,不能单独立户,所以将户口放在他人名下。”这名负责人表示。但为何会对以虚假亲属关系迁户口大开绿灯,她没有表态。
&&& 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局长李安镇坦言,在2013年之前,当地的户籍制度经历了从乡镇管理到公安机关户政部门管理的过渡,此前不甚规范,甚至找关系花钱也可以迁入。2013年之后,户籍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目前,全区每年从外地迁入的新增户籍人口约有1万多人。
&&& 在华栋中学,从外省应聘来的教师占100余名教师总数的近一半。李锦成说,除了自己户籍名下的三名教师子女,是否还有其他教师也将子女户籍迁入榆林,自己不得而知。
学籍空挂三年校方非常清楚审核考生资格形同虚设
&&& 成立于1999年的华栋中学是榆林市城区一所规模较大的民办中学,目前有学生2000余名,今年有500多人参加高考。记者采访了这所学校多名应届毕业生,均表示没有见过这名状元,不知道她是谁。
&&& 高考录取在即,邢某某本人隐身不见。8日至10日,记者连续多次致电或发短信联系邢某某的父母,也未获回应。
&&& 9日下午,榆林市榆阳区招生委员会向记者出具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8月邢某某进入华栋中学初中部学习,1年后在当地参加中考并被该校高中部录取,学籍注册在2015届1班。2012年秋季开学后,邢某某就读至国庆节后,因身体原因离开华栋中学回家休养学习,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国际部就读,其学籍一直在华栋中学。
&&& 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尹增岗说,陕西省招办相关规定明确,本人常住户籍在陕满3年,高中阶段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可在陕西申请参加高考。但邢某某休学和在西安求学期间未办理休学和借读手续,高中阶段在陕连续就读不满3年,不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属违规行为。
&&& 记者了解到,邢某某只在本校就读月余便离去的情况,校方非常清楚。李锦成坦言,由于孩子的母亲曾经是学校职工,碍于人情,他便对孩子休学的事没有深究,没有过问其离校后的去向,也未曾向上级部门报告过这一情况。直到邢某某高考成绩揭晓,他才觉得有些不妥,因此也一直没有对外宣传。
&&& 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是如何通过招生部门的资格审核?尹增岗坦承,审核考生资格时,招办主要审核其户籍、学籍、中考成绩等信息,对其是否真的在本地就读,由学校负责监管,招办一般并不审核。榆林市招办相关负责人称,考生的学籍资料由学校负责上报,区县招办实施审核把关,市一级招办不直接参与审核。
户籍准入门槛放宽严查就读情况防止“学籍空挂”
&&& 榆阳区招生委员会认为,华栋中学对考生脱离学籍疏于管理,未按规定办理休学和借读手续,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责成教育部门对李锦成及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
&&& 教育部相关规定明确,中小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学籍主管部门应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及时核准学生学籍。一生一籍,籍随人走。
&&& 事实上,“学籍空挂”已成为近年来各地“高考移民”的全新手段。记者了解到,在各地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陆续放宽户籍准入门槛背景下,在中小城市落户已有诸多合法手段。如在榆林市,购买住房、工作调动、人才引进等途径均可落户。在此基础上,外地考生可以在当地入学获得学籍,但学生是否真的在当地就读,是监管部门亟须严格把关的环节。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随着异地高考的推进,对考生户籍要求将逐渐淡化,在此情况下,连续三年或者更长期间学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已经推出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地方教育部门、学校认真管理学生的学籍信息,不能在学籍信息登记时弄虚作假。在登记、审核学籍信息时,要接受师生监督。&&&&&
&&&&&&&&&&&&& 新华社记者 陈晨 付瑞霞&关于高考户口与学籍的问题-关于高考户口的问题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的位置:&&
关于高考户口与学籍的问题
关于高考户口与学籍的问题
到时候我的学籍在三河市 户口已经转到北京 是不是应该把学籍转到北京去?请问怎么转我现在是高一,已经是下半年了? 毕竟在北京考北京的学校比在河北考北京的学校的分数线低多了。我在三河市读的3年高中 后半年我把户口转到北京 大约要在高考之前什么时间把学籍转过去,请问这样我能不能参加北京的高考。我的学籍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 现在的户口也在这里 并打算在后半年内把户口转到北京 因为我爸爸是北京户口 我可以迁过去。而且我打算以后在北京发展。我可不可以在三河市念完高中三年 然后再去北京参加高考? 如果户口学籍都在北京了 只不过是在三河市读的3年高中
首先。   另外、“教”不一致的教育对于流动学生群体而言,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一个在江苏读书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安徽参加高考,不能为了“惩罚”“高考移民”,而且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非户籍地考生要在暂住地参加高考。对于数字庞大的在外地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而言,造成了大量新的“高考移民”,不让孩子们享受到平等教育,但由于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也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在现行的“学籍+户籍”的高考管理体制下,各地高考都在不断改革,户籍和学籍不对称使得他们从高考起跑线上就没有获得公平的竞争机遇,各地在使用的教材,但在内容上却又实行各地区分别命题的模式。可是众所周知。重学籍淡户籍。这样一来。各省的调整幅度视情况可大可小。实际上、难易程度偏差不能太大,在政策上全国统一,户口的限制和高考壁垒的存在:必须回户籍所在地报考,并在该地读满三年高中,高中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就制造出新的“高考移民”,失去了教育本身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导致大批农民工子弟返乡高考,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放宽户籍限制,高考改革应该全国同步,但是教材,要相对协调统一,“高考移民”问题毕竟是少数,“高考移民”问题引起了各省区的高度重视。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问题更加突出,可以加强学籍管理。   其次,教学也根据各自的标准各有偏重。从高考的角度看,影响孩子融入社会。近年来、规定的高考科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淡化户籍。而由于打击“高考移民”,这不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目前中国流动人口过亿,必须在暂住地参加中考,使得这种“考”,这不但牵涉到教育公平。教育问题不解决,避免户籍制度“画地为牢”。但据有关部门调查,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具体讲就是。按照高考方面的规定对任何地区均无例外,全国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取得高中学籍。虽说国家有统一的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
凭学籍所在学校的相关证明可以视为应届生报考,户籍已转入我省(截止日)且高中学籍(截止日)在我省已满三年。1.因各种原因,反映高考报名中有关户籍,考虑到考生的实际情况、家长及市,学籍在外省或在外省就读回我省报考的应届考生,一直在我省就读。为做好2009年我省高考报名工作;2.常住户口在我省、县招生考试机构来访来电,但其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评不能进入电子档案、学籍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但户口转入我省不足三年的考生可予以报考、学籍问题,我院不断接到考生近日,现就高考报名资格中关于考生户籍
只要不是高考移民就可以,六类考生可正常报考  根据此最新的规定,有六类迁入我省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的外省学生属于“正常报考”。  一是本人及其父或母在我省有常住户籍,本人高一至高三在我省连续就读,并有我省高中三年学籍。  二是本人在高考报名前户籍已迁入我省,其父或母经县级以上人事、劳动部门批准,按照组织程序已正式调入我省国家行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工作。  三是本人在高考报名前户籍已迁入我省,其父或母在我省从事高科技、新产品开发工作,并持有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经贸委、贵州省发改委其中一家确认的高科技、新产品开发的证书原件。  四是其父或母为外来务工人员(须提供在我省三年以上的暂住证明),本人在我省有常住户籍三年,高一至高三在我省连续就读,并有我省高中三年学籍。  五是本人及其父或母在我省有常住户籍和本人在我省有高中阶段学籍,但不满三年的,若符合以下两款规定之一的可以正常报考。  其一是,父或母独资依法在我省进行投资开发、从事经营活动、兴办公益事业的,必须有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执照、会计师事务所上一年度内的验资报告、税务机关税收凭证,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资金来源为省外资金(须提供投资所在地银行资信证明),投资时间在二年以上。投资金额: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区在200万元以上;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和安顺市西秀区在180万元以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100万元以上;其他各市(县、区、特区)在150万元以上。其中投资开发类,能形成固定资产或已经投资在建的,应提供投资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工商、税务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兴办公益事业类,须提供我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一年度的相关证明。  其二是,父或母依法在我省投资房地产开发类,资金来源为省外资金(须提供投资所在地银行资信证明)。个人投资金额: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区在2800万元以上;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和安顺市西秀区在2500万元以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1200万元以上;其他市(县、区、特区)在1800万元以上,并提供当地县级以上房地产主管部门出具的近二年度的资产考核报告及上述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证明。  六是,其父或母依法通过股份转让或股权收购后在我省进行投资开发二年以上,并在我省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股权变更确认手续的,同时符合以上两款规定之一的报考条件。  不符合以上六类报考条件的考生为“限制报考”的考生,其户籍在高考报名前已转迁我省的,可报考省内外本科独立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
楼主,我建议你还是高二就转,因为现在的户籍系统需要一年的时间认证。所以我建议你还是高二就转。
 首先,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淡化户籍,避免户籍制度“画地为牢”。按照高考方面的规定对任何地区均...
关于西藏高考的问题,我去年西藏高考的,据我认识的人说会藏族优先。... 审查内容包括本人户籍、学籍、...
 首先,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淡化户籍,避免户籍制度“画地为牢”。按照高考方面的规定对任何地区均...
(且带回自己的学籍档案)。这样你的同学就可以参加09年浙江的高考了。 提问...更多关于转户口的问题...
户籍类型对填报志愿有什么影响(1)根据考生户籍类型,分为A、B、C、D四类:A类指具有我市户籍户口考...
全家户口都在内蒙的,可以和在本区上学的学生一样参加报名高考。 但是:父亲和母亲户口均不在我区、父亲或...
(须高中一年级以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确有困难,持相应......
不用纠结于那么多问题的 现在主要有两点 首先你的档案不完善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学生档案甚至到就...
本来在外地借读,关于高考时户口所在地没有学籍,可以参照下列三种情况进行处理:1、可以要求以前就读的学...
户籍在重庆,学籍在福建福州,高考回重庆报考的条件:需提供毕业学校的学业水平成绩和素质评价报告。《重庆...
网上大家都在看用户等级:高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960 小时
金币:6279
<em id="authorposton12-11-16 19:05
查看: 28038
  对于“异地高考”的门槛设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透露,流动人口在输入地的居住时间长短、纳税情况以及随迁子女在输入地的教育完整性都将成为考量的主要因素。对于一旦放开了北京的高考户籍限制,可能会引发在北京参加高考的考生增多的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问题会在制定招生计划时予以考虑。
  北京市JW相关负责人透露,外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居住地高考的情况非常复杂,需要做扎实细致的调研工作,北京市正在抓紧做相关研究。设置准入条件,具体什么样的学生有资格在北京参加高考,细则仍在研究中。目前考虑可以享受政策的人群应该是长期对北京有贡献,并可能成为北京新市民的人群。
  个案追访
  一个异地高中生的返乡备考之路
  北京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1077公里,动车车程不过6小时。而对于返乡备考的朱刚霞而言,这不算太长的距离却让她的生活变得与从前大不同,她形容自己是回到故乡的“游子”。
  朱刚霞,1996年4月出生在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刚满28天就随进京务工的父母到了北京。接下来的日子,她按部就班地在北京上了朝阳双桥幼儿园、天通苑小学、天通苑中学、昌平三中的高一。15年里,她只有隔三岔五的春节返乡看望祖辈,在老家居住的时间不足百天。
  今年年初,昌平三中的班主任提醒她“没有北京户口,不具备在京高考的条件”。春节后,她在家人的安排下返乡,进入安徽省含山中学借读备考。
  像朱刚霞这样的返乡备考的异地考生,北京每年大约近万人。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氛围、新的老师同学以及新的课本和考题。北京将公布“异地高考”时间表的消息,也许能够改变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回乡之路
  学籍保留在北京
  回老家中学借读
  由于父母都在北京不能脱身,朱刚霞自己只身回了安徽。为了照顾她,老家的奶奶也离开村里的老屋,带她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一间民居里。老家的气候让朱刚霞在最初感觉有点糟。“这里冬天没有暖气,很阴冷,在屋里外面都要穿羽绒服,心里都冷,不像在北京有暖气,很舒服。”她说,最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家人才没有让她住校,而是让奶奶来租房陪读,好给她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为了让朱刚霞返乡备考,家里人大动干戈。由于从小就读在北京,朱刚霞的学籍保留在昌平三中,只能辗转托人在当地的含山中学借读。近半年的时间让朱刚霞对老家少了陌生,多了熟悉。以前在北京,她的周末日程表里填满了和家人逛街、和同学看电影,而现在的周末只能单一成两项:补习和睡觉。
  朱刚霞爽朗、健谈,从北京到安徽,她都交下了不少的好朋友,但受地域、风俗的限制,不同的朋友群体带给她的感受不同,而她在不同的朋友眼中也颇有差异。
  在昌平三中,朱刚霞和朋友间谈论最多的是电影、服饰品牌以及微博“互粉”。而在含山中学,朱刚霞发现朋友间谈到最多的是学业,最友善的帮助是帮她讲题,朋友间也会谈到吃穿,但仅限于对某位同学服饰的“小赞美”,从不涉及品牌。至于微博则是这里的稀有产品,“只有我在刷微博,他们最多有个QQ号”。在她眼中,这里的朋友朴实、用功、聪明,目标明确,成绩像天才儿童一样让她望尘莫及。
  学习环境
  新同学很拼命
  自己逐步适应“苦读”氛围
  在北京的时候,朱刚霞的成绩在班级是前十名,年级前三十名。而含山中学的学习氛围让她以前的优越感消失得无影无踪。含山中学在当地是远近闻名的好学校,“学生个个都是狠角色”。该校年级的前300名能上一本,前900名都能升二本,而这个成绩靠的只能是苦学。
  高中一年级起,学校每天除上、下午8节课外,晚上也要上课,从晚7点上到10点,之后多数学生还会在校继续自习到11点。“但11点只是学校关灯的时间,好多同学回家后还是会继续读书的。”朱刚霞说,“这里的同学和北京的不同,每个人都在完成老师的作业后还要自己买额外的练习册做,每个学科都做,自觉性特别强。”
  朱刚霞的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北京和安徽所用的教材大体相同,只是数学略有不同,北京使用的数学教材是B版,安徽是A版,后者难度更高。回乡后的第一次考试,全班66名学生,朱刚霞位居51名,这让她颇感压力。从此,她进入了苦读行列,每天读书到夜里十一二点,周六补数学,周日补生物。“这儿班里人多,老师上课都是带扩音器讲的,不能照顾到每个人,所以全靠自己。我开始真的不适应,现在才好一些。不过,这儿的学习氛围真挺不错的,高一拼得比北京的高三都苦。”她说。
  关于未来
  “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我还有更多的选择”
  这份压力却没有把朱刚霞吓倒,她说一方面她正在努力学习,希望北京尽早落实“异地高考”的政策,那她将有信心做一匹“黑马”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家人也还在为她的求学之路而奔波,可能会找机会把她的户口迁往天津,让她在那里重读高中,如果实在不行,还会考虑让她出国留学。“我回了老家才觉得自己真挺幸运的,因为我能有更多的选择。”她说。
  文并摄/本报记者陈凯一 .
用户等级:高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960 小时
金币:6279
<em id="authorposton12-11-16 19:07
把学籍留在北京,还都是等政府出政策呀!不是照样可以回去上学吗?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66 小时
金币:1612
<em id="authorposton12-11-16 21:49
辟了一个谣言,说明北京教材跟外地没什么差别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74 小时
金币:3132
<em id="authorposton12-11-16 23:22
“对于一旦放开了北京的高考户籍限制,可能会引发在北京参加高考的考生增多的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问题会在制定招生计划时予以考虑。”
再怎么考虑, 都会对北京孩子带来负影响,对北京的拥挤早场加剧。
北京录取比例高, 原籍录取比例低, 如果按照北京录取比例从原籍调取名额, 对原籍考生不公平, 原籍考生就惨了。 如果按照原籍比例增加名额给北京, 就成用小钱入大股,变相稀释了北京的录取比例, 从而对北京孩子造成损害。
这也叫公平???
用户等级:高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960 小时
金币:6279
<em id="authorposton12-11-16 23:52
本帖最后由 cactus006 于
16:49 编辑
好多外地人都在观望,都在等着出政策,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政策------提高门槛,每年只提供少量固定的异地高考名额,让他们内部争去,这样也就让大部分人感到希望不大,尽快返回老家高考,否则,会出现文中说的那样,即使回老家也把学籍留在北京,等待政策放宽后再回来异地高考。
同时JW应该要求北京各中学,不准给返回外地老家上学的外地生源保留学籍!违者一律严惩。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51 小时
金币:1762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04:20
请看‘一个异地高中生的返乡备考之路’是如何诞生的。
& & 楼主文中的这名返乡备考的异地考生,虽然按部就班地在北京上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她的高中之前接受的教育,和北京普通孩子是一样的,可是她的学习成绩在北京孩子中却差得很。中考成绩只能上昌平三中,我查了一下昌平三中的高中录取分数,只有430分左右。
& & 这样的成绩,和绝大多数的北京籍学生相比,差得可不是一两个层次;与京籍学生的中考平均分相差得也不是一点半点。其成绩可以称得上是惨不忍睹。在北京考这样的成绩的学生,都是些上课不听讲,课下不做作业,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勉勉强强有个高中上就不错了。当然上的也是全市要求中考分数最低的高中了,基本上也没有比这录取分数线更低的中学了。为什么学习如此之差呢?后面再淡。
& & 以430分左右的中考成绩排名,高考时能上个二本就不错了。正因为这位非京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绝大多数的北京籍学生的成绩差距巨大,在京继续上高中基本上是没什么像样的出路。这一点她的家长自己最清楚。
& & 于是,其一向善长于耍鸡贼的家长采取了下面手段。
& & 以她的成绩,在北京的一个垫底的中学上高中,当然不如回原籍进一个在原籍地像点儿样儿的高中了。虽然在北京没本事(论成绩)进个像样的高中,但在原籍还是能够通过关系进一个相对好一点高中的。于是,就回原籍都高中了。毕竟原籍的好高中不像北京的垫底高中里那样,集中了全区学习成绩最差(也有和她一样情况的非京籍)的学生。
& & 可问题又来了,回原籍后的学校学习氛围确实比在北京最差的学校有了改善,学习也会有一些进步。可是基础太差了,在原籍高考的话,就算再加倍地刻苦努力地学,考上二本的可能性也是渺茫的。怎么办呢?对了,不是全国有好多的二本三本学校在北京招不满,北京人不爱去吗。在原籍高考考不上这些北京人不爱去二本三本学校,在北京高考不就能考得上了吗。再有,听说现在异地高考就要闹成了,就留住北京的学籍,在原籍 “借”读吧。
于是,有了这个怪异的“一个异地高中生的返乡备考之路“。
& & 那么什么这位异地考生的成绩与一般的京籍学生的成绩相差甚远呢?原因如下:
& & (1)其家庭(也包括家乡的亲戚朋友邻居等)对北京学生的看法就是:北京学生不努力学习也能上北大清华。这些对北京的荒诞看法自小就影响着这位异地考生,使得她潜意识地认为,只要我在北京和北京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我也会不努力学习也能上北大清华。自来到北京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就不端正了。
& & (2)其家庭在北京的社交圈子狭窄,始终没有接触到主流北京人。感受不到主流北京人的家庭教育氛围。自认为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不错(报道说她”成绩在班级是前十名,年级前三十名”),忽视了她所在的中学里面,集中的得都是些在北京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群体。报道还说她”以前在北京,她的周末日程表里填满了和家人逛街、和同学看电影” ,大家知道,主流北京人是不会周末日程表里填满了和家人逛街的。倘若她和她的家人曾经感受过主流北京人的家庭教育氛围。估计也不会周末日程表里填满了和家人逛街、和同学看电影了。其家庭虽然多年生活在北京,却从没有深入地了解北京人家庭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更没有融入北京人的生活圈子。
& & (3)其家庭的精于投机取巧,钻空子,长期没有把心思,精力没用在正道儿上,在其家乡的家长们都在认真帮助孩子学习,可这位异地考生家长却把精力放在了参加每周四的异地高考上访,筹划各种如何在京高考,回原籍上学的一步步…
& & 以上3点,就是这位异地考生学习差得原因了,得出结论,原因是家庭而非孩子。
以其糟糕得成绩,即便如愿地能在北京参加高考,考上的学校也是个毫无竞争力的学校,毕业后在北京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早知如此,还真不如让孩子留在家乡,踏踏实实地和同乡学生一起学习,高考时凭实力考一个稍好点的大学。让孩子留在家乡,最起码在学习上能和正经的家庭有交流,能有一些正经的学生伙伴。而在北京,接触不到北京的主流学生。能与之交流的,都是“朋友间谈论最多的是电影、服饰品牌以及微博“互粉”。”这样的边缘学生群体。
& & 不幸的是异地高考使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事实上是已经走上了歧途。毁了自己孩子的高考之路。也毁掉了其家长自己的梦想。
& & 希望这个‘一个异地高中生的返乡备考之路’实例,能给异闹们一个警示。走异地高考之路,对你们中的很多人来说,很可能是歧途,是一条不归路。
金币 + 69&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66 小时
金币:1612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07:49
在北京读的是昌平三中,普通中学,回老家托关系却可以进省示范高中,说明他们本来就是喜欢搞特殊的人,安徽本地孩子想进这所中学也要很高的分数吧?
再说了,普通中学跟重点中学的学习强度根本不好比的,她跟不上也是很自然的事,怎么可以拿这种对比说北京孩子读书不努力?他们老家的普通中学估计学风还要差,如果她遵守规矩,不托关系,大概也只能进安徽的普通中学。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66 小时
金币:1612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08:26
本帖最后由 想一想吧 于
08:33 编辑
撒谎、钻营,一时可能是得了些便宜,但有这种投机的心态在,占的那点便宜早晚是要还回去。
既然能空降含山高中,就跟安徽同学一样,踏踏实实读书吧。不要总是在安徽同学面前讲北京孩子如何如何不努力,影响人家的踏实心态。
北京也有学习很拼命的学校,只是她考不进而已。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86 小时
金币:4761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0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8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11:15
想一想吧 发表于
撒谎、钻营,一时可能是得了些便宜,但有这种投机的心态在,占的那点便宜早晚是要还回去。
既然能空降含山 ...
想想吧,我们的孩子将来怎样跟这种人相处?赶紧打出去。可恶的外地人,可恶的媒体,谎话连篇。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66 小时
金币:1612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11:33
在原籍读书的孩子都是遵守规矩的,按照户籍划定的区域选择学校,想读好学校要么孩子考试,要么家长买房,都要花很大力气。
但是异闹呢,不想努力,却又到处想占便宜抄近路,如果他们投机行为得到认可,对所有在原籍读书的孩子都是不公平的。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23 小时
金币:1366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13:33
这个记者想干什么,简直一派胡言,似乎北京的孩子每天玩耍,轻轻松松就能上北大清华似地,我儿子现在高一,海淀排名15的学校,现在紧张的没有玩的时间,每天都睡不醒,这才是北京主流家庭、奋发努力的孩子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923 小时
金币:9459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13:49
从小学到高中,至少海淀这边有全中国最辛苦的孩子哦!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576 小时
金币:13067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13:59
这孩子的家庭是一般的打工家庭吗?一直在北京就读,回去却能上当地不错的高中。家长还能想到把户籍转天津或选择让孩子出国。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975 小时
金币:2456
<em id="authorposton12-11-17 14:16
cactus006 发表于
好多外地人都在观望,都在等着出政策,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政策------提高门槛,每年只提供少量固定的异地高 ...
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北京JW是不是该严管,人只要走了就没学籍。查到一个,处分校长。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借读生有学籍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