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只从公差值的大小来说明h7精度公差表的高低?为什么?

公差期末复习题
您的位置: →
公差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互换性按其(
)可分为完全互换性和不完全互换性(C)
2、(B)加工后的零件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差称为(
A、形状误差
B、尺寸误差
D、位置误差
3、 (A)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
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
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有互换性
D、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
4、 (B)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公差范围的“起始尺寸”是(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5、 (D)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的“终止尺寸”是(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6、 (A)从使用寿命看,机器使用寿命较长,孔、轴的尺寸为(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7、 (C)。下列配合代号标注不正确的是(
A、Φ30H6/k5
B、ΦH7/p6
C、Φ30h7/D8
D、Φ30H8/h7
8、 (A)公差带大小是由(
)决定的。
A、标准公差
B、基本偏差
C、配合公差
D、基本尺寸
9、 (B)下述论述中正确的有(
?0.013?0.013?0.013?25?50?25000A、Φg8比Φh7的精度高
B、mm比 精度高
标准规定不允许孔、轴公差带组成非基准制配合
D、零件的尺寸精度高,则其配合间隙小
10、 (D)以下各种情况中,应选用间隙配合的有(
A、要求定心精度高
B、工作时无相对运动
C、不可拆卸
D、转动、移动或复合运动 、 (C)下列有关公差等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公差等级高,则公差带宽
B、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高的公差等级
C、公差等级的高低,影响公差带的大小,决定配合的精度
D、孔、轴相配合,均为同级配合。
12、 (A)下列关于公差与配合的选择的论述正确的有(
A、从经济上考虑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B、在任何情况下应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
C、配合的选择方法一般有计算法、类比法和调整法
D、从结构上考虑应优先选用基轴制
13、 (A)基本偏差代号为P(p)的公差带与基准件的公差带可形成(
A、过渡或过盈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D、间隙配合
14、 (D)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主要是对配合的种类,基准制和公差等级进行合理的选择。选择的顺序应该是:( )。
A、配合种类、基准制、公差等级
B、公差等级、基准制、配合种类
C、公差等级、配合种类、基准制
D、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种类
15、01(A)。配合是(
)相同的孔与轴的结合。
A、基本尺寸
B、实际尺寸
C、作用尺寸
D、实效尺寸
16、0(B)。标准公差值与(
A、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
B、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
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
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
17、0(C)。比较不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
A、公差值的大小
B、公差单位数的大小
C、公差等级系数的大小
D、基本偏差值的大小
18、02(D)。配合精度高,表明(
A、X或Y值小
B、轴的公差值大于孔的公差值
C、轴的公差值小于孔的公差值
D、轴、孔公差值之和小
19、02(D)。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不完全互换性是指零件在装配时可以修配
B、测量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最大尺寸为.01mm,最小为19.96mm,则上偏差是+0.01mm,下偏差是-0.04mm
C、上偏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减实际尺寸
D、对零部件规定的公差值越小,则其配合公差也必定越小
、02(A)。下列关于基本偏差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基本偏差数值大小取决于基本偏差代号
B、轴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C、基本偏差的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
D、孔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21、0(C)。承受循环负荷的套圈与轴或外壳孔的配合,一般宜采用()配合。
C、较紧的过渡
D、较松的过渡
22、0(B)。下列孔、轴配合中,应选用间隙配合的有(
A、既要求对中,又要拆卸方便
B、工作时有相对运动
C、保证静止替传递载荷的可拆结合
D、要求定心好,载荷由键传递
23、(C)。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
A、φ30H7/f6和φ30H8/p7
B、φ30P8/h7和φ30H8/f7
C、φ30M8/h7和φ30H8/m7
D、φ30H8/m7和φ30H7/f6
24、(A)。下列配合中,配合公差最小的是(
A、φ30H7/g6
B、φ30H8/g7
C、φH7/g6
D、φH8/g7
25、(D)。下述论述中正确的有(
A、无论气温高低,只要零件的实际尺寸都介于最大、最小极限尺寸之间,就能判断其为合格
B、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最大为.0lmm,最小为19.98mm,则可知该零件的上偏差是十0.01mm,下偏差是-0.02mm
C、j~f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D、H7/h6与H9/h9配合的最小间隙相同,最大间隙不同
26、(D)。下列关于公差与偏差的比较描述错误的是(
A、偏差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而公差则一定是正值
B、极限偏差用于限制实际偏差,而公差由于限制误差
C、对单个零件只能测出尺寸的“实际偏差”,而对数量足够的一批零件,才能确定尺寸误差
D、偏差取决于加工机床的调整,反映加工难易,而公差表示制造精度,不反映加工难易程度
27、(B)。下列关于公差与偏差的计算公式表述不正确的有(
A、孔的上偏差ES?Dmax?D,下偏差EI?Dmin?D
B、轴的上偏差es?dmin?d,下
TD?Dmax?Dmin?ES?EIei?d?dmax偏差
C、孔公差 D、轴公差
Td?dmax?dmin?es?ei
28、(C)。对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公差是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公差,它代表经济加工精度
B、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主要用于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
C、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在该尺寸后应注出极限偏差
D、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规定四个等级即精密级、中等级、粗糙级和最粗级
29、(A)。配合是(
)相同的孔与轴的结合。
A、基本尺寸
B、实际尺寸
C、作用尺寸
D、实效尺寸
30、(A)。标准公差值与(
A、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
B、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
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
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
31、(C)。基本偏差代号为P(p)的公差带与基准件的公差带可形成(
A、过渡或过盈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D、间隙配合
32、(B)。在光滑圆柱体配合中,基准制的选择(
A、不考虑使用要求
B、主要从使用要求上考虑
C、使用要求是唯一的依据
D、都不对 33、1(D)。配合精度高,表明(
A、X或Y值小
B、轴的公差值大于孔的公差值
C、轴的公差值小于孔的公差值
D、轴、孔公差值之和小
34、0(A)。?60H7
D、三者都不是
35、(A)。下列公差代号中基本偏差为上偏差的是(
?0.01??0.021?20?0?
C、0.033?60??
D、0.046?80??
36、0(B)。倾斜度公差属于(
A、形状公差
B、定向公差
C、定位公差
D、跳动公差
37、(D)。端面全跳动公差属于(
A、形状公差
B、定位公差
C、定向公差
D、跳动公差
38、(A)。配合公差带位于配合公差带图的零线下方时为(
D、过盈或过渡
39、(A)。作用尺寸是存在于(
),某一实际轴或孔的作用尺寸是唯一的。
A、实际轴或孔上的理想参数
B、理想轴或孔上的实际参数
C、实际轴或孔上的实际参数
D、理想轴或孔上的理想参数
40、1(A)。在计算标准公差值时,各尺寸段内所有基本尺寸的计算值是用各尺寸段的(
)作为该段内所有基本尺寸来计算值的。
A、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
B、所有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C、所有尺寸的几何平均值
D、首尾两个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41、1(D)。最大实体尺寸是(
A、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B、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C、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和孔的最大极限尺寸
D、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和孔的最小极限尺寸
42、1(D)。公差原则是指(
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
B、制定公差与配合标淮的原则
C、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
D、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43、1(A)。某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值为0.1mm,?则该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允许偏离量为(
D、Φ0.1mm
44、1(C)。在建立基准时,理想要素与被测要素之间的联系应遵守(
A、公差原则
B、独立原则
C、最小条件
D、包容原则
45、1(D)。在两个平面平行度公差的要求下,其(
)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的公差等级。
46、2(B)。下列不属于定向公差的是(
47、2(A)。下列哪种位置公差项目对应的公差带形状不是圆柱面内区域的是(
A、径向全跳动
C、任意方向线位置度
D、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 48、2(B)。有关实效尺寸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寸-形位公差 Dmax-形位公差
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尺
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min+形位公差
D、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实际尺寸+形位误差
49、2(D)。有关公差原则的应用不正确的论述有(
A、最大实体原则常用于只要求可装配的场合
B、包容要求常常用于有配合要求的场合
C、独立原则的应用十分广泛
D、独立原则的加工难度最低
50、2(A)。按类比法确定公差时,选用公差值的大小应满足(
C、t形状?t定向?t定位?t尺寸
B、t定向?t形状?t定位?t尺寸
t定向?t形状?t尺寸?t定位
D、t尺寸?t定向?t形状?t定位
51、(B)。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C、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D、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
52、3(D)。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
A、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径向圆跳动与圆柱度
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
D、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
53、3(B)。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
A、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E
B、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可标注符号Φ0(M)
C、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小实体边界
D、被测要素遵守的是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0.015?10E则(
)。 054、3(A)。某孔
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01 mm时,允许形状误差可达0.01 mm
D、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55、40(C)。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是(
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
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
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
56、4(B)。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公差范围的“起始尺寸”是(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57、4(A)。位置误差按其特征分为(
58、4(B)。一般说来,在选择基准时,基准要素要比被测要素的精度(
D、无法确定
59、(D)。在生产中,有时用检测工件径向圆跳动的方法可测量(
60、50(B)。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平面对轴线的(
)公差带相同。
61、5(A)。形位公差标准中不规定(
)的未注公差,?它可以由该要素的尺寸公差来控制其形状和位置精度。
62、5(B)。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都较严,并需分别满足要求时应采用(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要求
D、最小实体要求
63、5(B)。包容要求遵守(
A、最小实体 B、最大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64、5(D)。最小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
A、最小实体 B、最大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65、5(C)。保证可装配性的场合主要采用(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 D、最小实体
66、5(D)。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陈述(
A、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有基准
B、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无基准 C、形状公差有基准,位置公差无基准
D、形状公差无基准,位置公差有基准
67、5(D)。零件上的未注形位公差一律遵守(
A、最小实体要求
B、最大实体要求
68、5(A)。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是(
A、圆度和径向圆跳动 B、同轴度和平面度
C、平面度和直线度
D、同轴度和位置度 69、6(C)。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
A、最大实体 B、最小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70、60(A)。(
)可以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和它的平面度误差。
A、端面全跳动公差
B、平行度公差
C、直线度公差
D、平面度公差
D、位置、形状
71、6(A)。定位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 A、位置、方向和形状 B、位置方向 C、方向、形状 72、6(B)。定向公差带可以控制被测要素的(
A、方向和位置
B、方向和形状
73、6(B)。下列哪个属于形状误差?(
74、6(C)。设某轴的基本尺寸为Ф25,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05mm,其轴线直线度公差
C、包容要求 D、独立原则
C、形状和位置
D、方向、形状和位置 为Ф0.05mm,则其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为(
A、25.05mm B、24.95mm C、24.90mm D、24.80mm
75、6(D)。形位公差中的几何要素按存在状态分为(
A、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要素和理想要素
76、6(A)。形位公差带具有(
)、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
77、6(A)。 D、尺寸 B、中心要素和实际要素
C、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D、实际
形位公差带的大小是由公差值t确定的,指的是公差带的(
A、宽度或直径
78、6(B)。位置公差(标有基准)的公差带的方向或位置一般(
D、以上皆不对
79、7(B)。轮廓公差分为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无基准时为(
)公差。 C、尺寸
80、70(A)。形状误差可用(
)的宽度和直径表示。
A、最小包容区域
B、最大包容区域
C、中间包容区域
D、任何区域皆可 81、7(C)。全跳动是控制整个被测要素在(
)时相对于基准轴线的跳动量。
A、一次测量
B、间断测量
C、连续测量
D、分段测量
82、7(A)。圆跳动是控制被测要素在(
)内相对与基准轴线的跳动量。
A、某个测量截面
B、整个圆柱表面
C、整个端面
A、基准轴线 B、基准平面 C、基准圆柱面
D、以上皆可 83、7(B)。模拟法是用形状足够精确的表面模拟基准,如以平板表面体现(
D、基准尺寸
84、7(C)。(
)是指被测要素在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 要求的公差原则。
85、7(D)。
A、最大实体要求
B、最小实体要求 C、独立原则
D、可逆要求
考虑到检测的方便性与经济性,可用(
)代替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
A、径向圆跳动
B、端面圆跳动
C、径向全跳动
D、端面全跳动
86、7(B)。在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应注意在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
)位置公差值。
D、以上皆可
87、7(B)。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要求相差较大时,应采用(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要求
D、可逆要求
88、7(A)。某孔的基本尺寸为Ф35,上偏差为+0.015mm,下偏差为0其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Ф0.05mm则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
A、34.95mm
B、35.05mm
C、35.15mm
D、35.25mm
89、8(A)。同一要素的各项公差值应协调,且保证形状公差(
)定向的位置公差。
D、以上皆可
90、80(C)。圆柱形零件,当仅需要顺利装配时,可选轴心线的(
)作为控制项目。
A、圆跳动度 B、全跳动度 C、直线度
91、8(A)。如果孔、轴之间有相对运动,应均匀接触或为保证密封性,应限制(
C、素线直线度
D、轴线直线度
92、8(B)。要求平行的两平面,其平面度公差值应(
)平行度公差值。
D、互不相关
93、8(B)。圆柱形零件的形状公差一般应(
)其尺寸公差。
D、互不相关
94、8(A)。平行度公差值应(
)其相应的距离公差值。
D、大于或等于
95、8(C)。在三基面体系中,对于板类零件(
)应该选择零件上面积大,定位稳的表面
A、辅助基准
B、第二基准
C、第一基准
D、第三基准
96、8(D)。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5mm,则其(
)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97、8(B)。同轴度公差属于(
A、形状公差
B、定位公差
C、定向公差
D、跳动公差
98、8(D)。公差原则是指(
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
B、制定公差与配合标淮的原则
C、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
D、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99、9(B)。某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值为0.1mm,?则该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允许偏离量为(
D、φ0.1mm
、90(D)。在公差原则中,最小实效尺寸是(
)综合形成的。
A、最小实体尺寸与形位误差
B、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
C、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误差
D、最小实体尺寸与形位公差
101、9(B)。一般说来,在选择基准时,基准要素与被测要素的精度比较应(
102、9(A)。若某测量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8mm,则其(
)误差必不大于0.08mm。
103、9(D)。在生产中,有时用检测工件径向圆跳动的方法可测量(
104、9(C)。(
)公差的公差带方向是根据项目的特征由基准决定的。
105、9(B)。标注(
)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间的夹角是不带偏差的理论正确角度,标注
时要带方框。
106、9(D)。当图样上被测要素没有标注位置公差时,要按未注公差处理,此时尺寸公差与位置公差应遵守(
A、公差原则
B、包容原则
C、最大实体原则
D、独立原则
107、9(D)。在两个平面平行度公差的要求下,其(
)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的公差等级。
108、9(D)。在选择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时,通常采用(
109、(B)。与基准要素有功能关系,并给出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是(
A、中心要素
B、关联要素
C、单一要素
D、被测要素
0、0(B)。图样上表示的要素均为(
A、实际要素
B、理想要素
C、基准要素
D、轮廓要素
1、(B)。形位公差带的形状由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和给定的(
)所确定。
A、公差大小
B、公差特征项目
C、误差大小
2、(A)。零件几何参数误差的允许范围称为(
A、尺寸公差
3、6(D)。最大实体尺寸是( )的统称。
A、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B、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C、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和孔的最大极限尺寸
D、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和孔的最小极限尺寸 4、6(D)。通常说来,作用尺寸是(
)综合的结果
A、实际尺寸和形位公差
B、实际偏差与形位误差
C、实际偏差与形位公差
D、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
5、6(C)。在公差原则中,实效尺寸是(
)综合形成的
A、最小实体尺寸与形位误差
B、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
C、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误差
D、最小实体尺寸与形位公差
6、6(A)。若某测量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8mm,则其(
)误差必不大于0.08mm。
7、6(D)。在生产中,有时用检测工件径向圆跳动的方法可测量(
8、7(B)。标注(
)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间的夹角是不带偏差的理论正确角度,标注时要带方框。
9、70(D)。用径向全跳动测量(
)时,若跳动不超差则其误差也不会超差。
1、7(C)。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用(
)来表示。
121、00(A)。表面越粗糙,零件的(
A、应力集中
B、配合精度高
C、接触刚度增加
D、抗腐蚀性好
122、0(C)。评定参数(
)更能充分反应被测表面的实际情况。
A、轮廓的最大高度
B、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C、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D、轮廓的支承长度率
123、0(D)。车间生产中评定表面粗糙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124、0(A)。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时,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
A、受交变载荷的表面,参数值应大
B、配合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非配合表面
C、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参数值小
D、配合质量要求高,参数值应小
125、0(D)。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A、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宏观性质的形状误差
B、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波纹度误差
C、经过磨削加工所得表面比车削加工所得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大
D、介于表面宏观形状误差与微观形状误差之间的是波纹度误差
126、(B)。表面粗糙度的基本评定参数是( )。
127、(D)。双管显微镜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128、(B)。基本评定参数是依照(
)来测定工件表面粗糙度的。
129、(C)。Ra值的常用范围是(
A、0.1~25μm
B、0.012~μm
C、0.025~6.3μm
D、0.08~25μm
130、(B)。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标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或者它们的延长线上
B、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
C、符号尖端从材料内指向被标注表面
D、代号中的数字以及符号的方向必须与尺寸数字方向一致
131、(A)。几何形状误差波距在(
)mm属于表面粗糙度。
132、(B)。几何形状误差波距在(
)mm属于表面波度。
133、2(C)。几何形状误差波距在(
)mm属于形状误差。
134、2(A)。宏观几何形状误差由(
)来控制。
A、形状公差
D、表面粗糙度
135、2(D)。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由(
)来控制。
A、形状公差
D、表面粗糙度
136、2(C)。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粗糙度参数 (
137、2(C)。尺寸及形状公差小,表面粗糙度差数值要(
138、2(C)。同一尺寸公差的轴比孔的粗糙度参数值要(
139、2(C)。要求配合稳定可靠时,粗糙度参数值应(
140、2(C)。(
)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种测量方法。
141、(D)。(
)是一种接触式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142、30(B)。(
)是应用光切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143、3(A)。低、中速及旋转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旋转机构,滚动轴承应该用(
144、3(D)。转速较高,旋转精度要求高的旋转机构,滚动轴承应该用(
C、4级,5级
145、3(C)。高速,高旋转精度要求的机构,滚动轴承应该用(
C、4级,5级
146、3(B)。转速很高,旋转精度要求也很高的机构应该用(
C、4级,5级
147、3(C)。滚动轴承是标准部件,轴承内圈与轴采用(
148、3(D)。滚动轴承是标准部件轴承外圈与孔采用 (
149、3(D)。标准中规定的轴承外圈(单一平面平均外经Dmp )的公差带上偏差为零,与一般(
150、3(C)。标准中规定的轴承内圈公差带上偏差为零,与一般(
)的规定不同。
151、4(A)。GB/T257-1993将Fr≤0.07Cr时称为(
B、正常负荷
D、一般负荷
152、40(B)。GB/T257-Cr≤Fr≤0.15≤Cr时称为(
A、 轻负荷
B、正常负荷
D、一般负荷
153、4(C)。GB/T257-1993将Fr>0.15Cr时称为(
B、正常负荷
D、一般负荷
154、4(B)。影响滚动轴承配合选用的因素较多,实际生产中常用(
)法确定。
155、0(B)。用万能测长仪测量内孔的直径,属于(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156、(B)。公称尺寸为mm的量块,若其实际尺寸为.001mm,用此量块作为测量的基准件,将产生0.001mm的测量误差,此误差性质是(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大误差
D、尺寸误差
157、(C)。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几何量不能肯定的程度称为(
C、不确定度
158、(D)。应该按仪器的(
)来选择计量器具。
A、示值范围
D、不确定度
159、(B)。量规通规规定位置要素是为了(
A、防止量规在制造时的误差超差
B、防止量规在使用时表面磨损而报废
C、防止使用不当造成浪费
D、防止通规与止规混淆
160、1(D)。极限量规的通规是用来控制工件的(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小极限尺寸
C、最大实体尺寸
D、作用尺寸
161、10(D)。用符合光滑极限量规标准的量规检验工件时,如有争议,使用的通规尺寸应更接近(
A、工件最大极限尺寸
B、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
C、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
D、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
162、1(B)。关于量块,正确的论述有(
A、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精度低
B、量块具有研合性
C、量块的形状大多为圆柱体
D、量块只能用作标准器具进行长度量值传递
163、1(A)。下列因素中不会引起系统误差的有(
A、测量人员的视差
B、光学比较仪的示值误差
C、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动
D、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误差
164、1(D)。光滑极限量规是检验孔、轴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之间的关系采用(
)的零件。
A、独立原则
B、相关原则
C、最大实体原则
D、包容原则
165、1(D)。为了延长量规的使用寿命,国标除规定量规的制造公差外,对(
)?还规定了磨损公差。
A、工作量规
B、验收量规
C、校对量规
166、(B)。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通规的测量面应设计成(
A、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不完整表面
B、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完整表面
C、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不完整表面或完整表面均可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167、(D)。下列测量值中精度最高的是(
A、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40.05mm B、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40.02mm C、真值为mm,测得值为99.5mm
D、真值为mm,测得值为.03mm
168、2(D)。塞规的通规按被测孔的最大实体尺寸(
169、2(A)。塞规的止规按被测孔的最小实体尺寸(
170、2(D)。量规测量面硬度为58~65HRC,并应经过(
)性处理。
171、2(B)。在大批量生产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检验效率而采用(
D、测量装置
172、2(B)。当图样上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按(
)原则标注时,一般使用通用计量器具分别测量。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可逆要求
D、最小实体要求
173、2(A)。当单一要素的孔和轴采用(
)标注时,应使用量规来检验。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可逆要求
D、最大实体要求
174、2(B)。用塞规检验工件时,其合格标志是(
止规能通过
D、通规不能通过,止规也不能通过
175、(C)。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设计尺寸应为工件的(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小极限尺寸
C、最大实体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176、30(D)。光滑极限量规止规的设计尺寸应为工件的(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小极限尺寸
C、最大实体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177、3(A)。为了延长量规的使用寿命,国标除规定量规的制造公差外,对(
)还规定了磨 A、通规能通过,止规也能通过
B、通规能通过,止规不能通过
C、通规不能通过,损公差。
A、工作量规
B、验收量规
C、校对量规
D、止规 178、3(C)。极限量规的止规是用来控制工件的(
179、9(B)。比较相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
A、偏差值的大小
B、公差值的大小
C、基本偏差值的大小
D、上偏差大小 180、0(B)。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小极限尺寸
C、实际尺寸
D、作用尺寸
轴承内径与g5、g6、h5、h6的轴配合是属于(
A、间隙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181、(B)。减速器输入轴的轴承内圈承受的是(
A、局部负荷
B、循环负荷
C、摆动负荷
D、无法确定
182、(D)。汽车后轮与轴之间的滚动轴承,外圈承受(
)负荷,内圈承受(
183、(A)。滚动轴承外圈与基本偏差为H的外壳孔形成(
D、过渡或过盈
184、(D)。我国机械制造业中,目前应用最广的滚动轴承是(
185、(A)。下列配合零件应优先选用基孔制的有(
A、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
B、同一轴与多孔相配,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
C、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D、轴为冷拉圆钢,不需再加工
186、1(A)。承受局部负荷的套圈应选(
A、较松的过渡配合
B、较松的间隙配合
C、过盈配合
D、较紧的过渡配合 187、1(A)。在滚动轴承的五级精度等级中,在机械制造业应用最广的是(
188、0(D)。在单键联接中,主要配合参数是(
D、键宽和槽宽
189、(C)。矩形花键联结一般选择基准制为(
D、非基准制
190、(C)。平键联结中,标准对轴槽宽度规定了(
)中公差带。
191、(B)。轴槽和轮毂槽对轴线的(
)误差将直接影响平键联结的可装配性和工作接触情
192、(C)。矩形花键联结有(
)个主要尺寸。
193、(B)。内外花键的小径定心表面的形状公差遵守(
A、最大实体
D、最小实体
194、(B)。花键的分度误差,一般用(
)公差来控制。
195、(A)。矩形花键在图样上标注时,标注代号按顺序表示为:(
A、键数N、小径d、大径D、键宽B和公差代号
B、键数N、大径D、小径d、键宽B和公差代号
C、公差代号、键数N、大径D、小径d和键宽B
D、键数N、键宽B、大径D、小径d和公差代号
196、1(C)。键宽和键槽是决定配合性质的主要互换性参数,是配合尺寸,应规定(
)的公差。
197、10(B)。键和键槽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Ra一般取(
A、0.8~0.6
B、1.6~6.3
C、6.3~12.5
D、12.5~18.7
198、1(A)。GB44-1987规定矩形花键采用(
199、1(D)。矩形花键联结采用(
0、1(D)。键联接中应用最广泛的是(
1、1(C)。国家标准对键宽规定了(
)种公差带。
2、1(A)。国家标准对轴和轮毂的键槽宽各规定了(
)种公差带。
3、1(A)。平键的(
)是配合尺寸。
A、键宽和槽宽
B、键高和槽深
C、键长和槽长 D、前三项都是
4、1(A)。平键联结中宽度尺寸b的不同配合是依靠改变(
)公差带的位置来获得。
A、轴槽和轮毂槽宽度
C、轴槽宽度
D、轮毂槽宽度
5、3(C)。在平键联接中,轮廓槽采用的是(
C、非基准制
6、0(A)。螺纹标注应标注在螺纹的(
)尺寸线上。
7、(A)。下列螺纹中,属细牙,小径公差等级为6级的有(
A、M10×1-6H
C、M10左-5H6H-S
D、M30×2-6h
8、(D)。可以用丝杠中径公差限制(
A、螺距累积误差
B、分螺距误差
C、牙型半角误差
D、中径误差
9、(A)。螺纹公差带是以(
)的牙型公差带。
A、基本牙型的轮廓为零线
B、中径线为零线
C、大径线为零线
D、小径线为零线
、(D)。M×2-7h/6h-L,此螺纹标注中6h为(
A、外螺纹大径公差带代号
B、内螺纹中公差带代号
C、外螺纹小径公差带代号
纹中径公差带代号
2、(C)。螺纹公差带一般以(
)作为中等精度。
A、短旋合长度下的6级公差
B、短旋合长度下的7级公差
C、中等旋合长度下的6级公差
D、中等旋合长度下的7级公差
212、1(A)。对于外螺纹保证可旋合性的条件是(
C、d2max?d2作用d2max?d2作用;d2单一?d2min
B、d2max?d2作用;d2单一?d2min
;d2单一?d2min
D、d2max?d2作用;d2单一?d2min
213、3(A)。要保证普通螺纹结合的互换性,必须使实际螺纹的(
)不能超出最大实体牙型的中径 。
A、作用中径
B、单一中径
214、3(B)。要保证普通螺纹结合的互换性,必须使实际螺纹上(
)不能超出最小实体牙型的中径 。
A、作用中径
B、单一中径
215、3(A)。螺纹公差带是以(
)的牙型公差带。
A、基本牙型的轮廓为零线
B、中径线为零线
C、大径线为零线
D、小径线为零线 216、3(A)。(
)是内螺纹的公称直径。
A、内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
B、内螺纹中径的基本尺寸
C、内螺纹小径的基本尺寸
D、单一中径的基本尺寸
217、3(A)。M×2-7h 6h-L,此螺纹标注中6h为(
A、外螺纹大径公差带代号
B、内螺纹中公差带代号
C、外螺纹小径公差带代号
D、外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
218、4(A)。螺纹公差带一般以(
)作为中等精度。
A、中等旋合长度下的6级公差
B、短旋合长度下的6级公差
C、短旋合长度下的7级公差
D、中等旋合长度下的7级公差
219、40(A)。M×2-7h/6h-L此螺纹为(
A、公制细牙普通螺纹
B、公制粗牙普通螺纹
C、英制螺纹
2、4(C)。若外螺纹仅有螺距误差,且ΔP∑>0,与其相配合的内螺纹具有理想牙型,?则内外螺纹旋合时干涉部位产生在(
A、螺纹大径处
B、螺纹小径处
C、螺纹牙型右侧面
D、螺纹牙型左侧面 221、4(D)。若外螺纹具有螺距误差,且ΔP∑<0,与其相配合的内螺纹具有理想牙型,?则内外螺纹旋合时,干涉部位发生在(
A、螺纹大径处
B、螺纹小径处
C、螺纹牙型右侧面
D、螺纹牙型左侧面 222、4(C)。若内螺纹具有螺距误差,且ΔP∑>0,与其相配合的外螺纹具有理想牙型,?则内外螺纹旋合时,干涉部位发生在(
A、螺纹大径处
B、螺纹小径处
C、螺纹牙型左侧面
D、螺纹牙型右侧面 223、4(B)。若内螺纹仅有牙型半角误差,且Δα/2(左)=Δα/2(右)>0,与其相配的外螺纹具有理想牙型,当内外螺纹旋合时,干涉部位主要发生在(
224、4(B)。若外螺纹仅有牙型半角误差,且Δα/2(左)<0,Δα/2(右)<0,与其相配的内螺纹具有理想牙型,当内外螺纹旋合时,间隙部位发生在(
A、近螺纹的大径处
B、近螺纹的小径处
C、牙型的侧面
D、近螺纹的中径处 225、4(D)。对普通三角形螺纹的螺距误差是通过其中径公差来控制的。计算螺距误差在其
中径上的补偿值(即中径上的当量值)时,螺距误差值应以(
A、局部误差的正值计算
B、局部误差的负值计算
C、累积误差的负值计算
D、累积误差的绝对值计算
226、0(D)。普通机床主轴前轴承多用(
)级,后轴承多用(
227、1(B)。对轧钢机、矿山机械和起重机械等低速传动齿轮的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为(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228、1(C)。对高速传动齿轮(如汽车、?拖拉机等)减速器中齿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为(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229、1(A)。对精密机床的分度齿轮及仪器的读数齿轮主要控制的传动精度为(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动侧隙的合理性 230、1(A)。测量齿轮累积误差,可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的(
C、侧隙的合理性
D、承载的均匀性
231、0(B)。当承受冲击负荷或超重负荷时,一般应选择比正常、轻负荷时(
D、无法判断
232、(B)。尺寸链计算时一个尺寸链中至少要有(
A、一个组成环
B、两个组成环
C、三个封闭环
D、两个封闭环
233、(A)。在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时,封闭环的公差等于(
A、所有组成环公差之和
B、所有增环公差之和
C、所有减环公差之和
D、增环公差减去减环公差
234、(A)。已知各组成环的极限尺寸,求封闭环的极限尺寸,这类计算称为(
C、中间计算
D、唯一计算
235、(A)。中间计算主要用于(
A、工艺设计
B、产品设计
C、求工序间的加工余量
D、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236、(A)。在零件尺寸链中,应选择(
)尺寸作为封闭环。
A、最不重要的
B、最重要的
C、不太重要的
D、尺寸最大的
237、(A)。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的公差往往体现了机器或部件的精度,因此在设计中应使形 成此封闭环的尺寸链的环数()。
A、越小越好
B、多少皆宜
C、越多越好
D、不能确定
238、10(A)。各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
),即为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
A、各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B、各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C、各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D、各减环的平均尺寸
239、(D)。对封闭环有直接影响的为(
240、(C)。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
A、所有增环 B、所有减环 C、部分增环部分减环 D、全部组成环
A、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B、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C、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D、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241、(C)。封闭环的公差是(
A、所有增环的公差之和
B、所有减环的公差之和
C、所有增环与减环的公差之和
D、所有增环公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公差之和
242、(D)。采用分组互换法时,分组数一般为(
二、判断题
1、0(√)。在确定产品的参数或参数系列时,应最大限度地采用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2、0(√)。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很发达,但要把两个尺寸做得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 3、1(×)。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
4、10(√)。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5、1(√)。零件几何参数误差的允许范围称为公差。
6、1(×)。检测是产品装配后的主要工作。
7、1(×)。对间隙配合间隙大的公差等级应较小。
8、1(√)。装配后有相对运动要求的应选用间隙配合。
9、1(√)。装配后需要靠过盈传递载荷的应选用过盈配合。
10、1(×)。装配后有定位精度要求或需要拆卸的应选用过盈配合。
、1(×)。非基准件基本偏差代号的选择一般用计算法。
12、1(√)。公差等级确定后若采用基孔制则选择配合的关键是确定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13、(√)。公差等级确定后若采用基轴制则选择配合的关键是确定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14、0(×)。公差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15、(×)。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16、(×)。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17、(√)。基本尺寸相同的零件,公差值越小,说明零件的精度越高。
18、(√)。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1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从工艺和经济上考虑,应优先选用基轴制。
21、(×)。基本偏差√~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22、(√)。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23、(√)。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24、(×)。加工误差只有通过测量才能得到,所以加工误差实质上就是测量误差。
25、(×)。若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μm,配合公差为30μm,则该配合一定是过渡配合。
26、(√)。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μm,配合公差为40μm,该配合为过盈配合。 27、0(×)。某孔要求尺寸为?20?0.046,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28、(√)。Φ10f6、Φ10f7和Φ10f8的上偏差是相等的只是它们的下偏差各不相同。
29、(√)。公差带的选用应保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的公差等级。
30、(×)。同一根轴上(基本尺寸相同)与几个零件孔配合,且有不同配合性质时,最好采用基孔制。
31、(√)。同一根轴上(基本尺寸相同)与几个零件孔配合,且有不同配合性质时,最好采用基轴制。
32、(×)。装配后有相对运动要求时,宜选用过盈配合。
33、(×)。在基轴制配中选作基准的孔称为基准孔。
34、(×)。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的实际尺寸用d√表示。
35、(√)。极限制是经标准化的公差和偏差制度。
36、(√)。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偏差。
37、0(×)。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下偏差。
38、(√)。实际偏差为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39、(×)。极偏偏差用于控制实际偏差,只能为正值。
40、(√)。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41、(×)。尺寸公差值可为0。
42、(√)。以工艺看,偏差取决于加工时机床的调整,而公差反映尺寸制造精度。
43、(√)。标准公差是极限与配合G×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44、(×)。公差带是由公差带大小决定的。
45、(×)。公差带是由公差带位置决定的。
46、(√)。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为基本偏差。
47、0(×)。基本偏差只能是下偏差。
48、(√)。孔的尺寸减其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正时是间隙,用X表示。
49、(×)。孔的尺寸减其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正时是过盈,用Y表示。
50、(√)。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为过度配合。
51、(×)。过度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52、(√)。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53、(×)。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54、(√)。配合公差是组成配合的的孔、轴公差之和。
55、(×)。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为负或零。
56、(√)。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57、0(×)。过渡配合的性质用Xm√x、Xmin来表示。
58、(√)。过盈配合的性质用Ym√x、Ymin、Y√v表示。
59、(×)。间隙配合的性质用Xm√x、Ym√x、X√v表示。
60、(√)。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为基孔制配合。
61、(×)。基轴制配合的轴为基准轴,用基本偏差H表示。
62、(√)。基轴制配合的轴为基准轴,用基本偏差h表示。
63、(×)。基孔制配合的孔为基准孔,用基本偏差h表示。
64、(√)。为了实现互换性生产,极限与配合必须标准化。
65、(×)。G×中规定,基本尺寸越大,公差值越小。
66、(√)。公差是用于控制误差的,误差是指一批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变动量。
67、0(×)。基本偏差是用以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偏差。
68、(√)。任何一个公差带都用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数字表示。
69、(×)。基本偏差中的H和R的基本偏差为零,H代表基准轴,R代表基准孔。
70、(√)。孔的基本偏差以√到H为F偏差EI从J到ZC为上偏差ES。
71、(×)。孔的基本偏差以√到h为f偏差ei从j到zc为上偏差es。
72、(√)。G×孔的基本偏差是由轴的基本偏差换算得到的。
73、(√)。φ50H7/g6与φ50G7/h6的配合公差相同。
74、(√)。φ50E7与φ50H8的基本偏差不相同。
75、(×)。G×规定孔,轴公差带写成分数形式:如φ50h6/G7。
76、(√)。G×规定基孔制优先配合有13种。
77、0(×)。G×规定基轴制优先配合有50种。
78、(×)。选用公差带或配合时,应按一般,优先常用公差带的顺序选取。
79、(√)。G×允许采用两种基准制以外的非基准制配合,如G8/n7等。
80、(√)。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在车间正常生产能保证的条件下,可不检验。
81、(×)。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在图样上应标明基本尺寸的和极限偏差。
82、(√)。与标准件的配合的孔和轴,应以标准件为基准件来选择基准制。
83、(×)。由冷拉棒材制选的零件,其配合表面不经切削加工,应选择基孔制优选。
84、(√)。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成的非基准制配合。
85、(×)。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
86、(√)。公差等级一般采用类比法来确定。
87、0(√)。孔与轴配合时其加工难易程度应基本相同。
88、(×)。对间隙配合间隙小的公差等级应较大。
89、(√)。对过盈配合公差等级不宜太大。
90、(×)。对过渡配合公差等级可较大。
91、(√)。相配合零部件的精度要匹配。
92、(√)。若已知φ30f7的基本偏差为-0.02mm,则φ30F8的基本偏差一定是+0.02mm。
93、(√)。某基孔制配合,孔的公差为27微米,最大间隙为13微米,则该配合一定是过渡配合。
94、(√)。各级√--h的轴与基准孔必定构成间隙配合。
95、(×)。因为公差等级不同,所以φ50H7与φ50H8的基本偏差值不相等。
96、(×)。数值为正的偏差称为上偏差,数值为负的偏差称为下偏差。
97、2(√)。基准要素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和位置的要素。
98、2(×)。相对其他要素有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
99、30(√)。某一实际圆柱面的实测径向圆跳动为f,则它的圆度误差一定不会超过f。 、3(×)。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的区别是两者在形状方面不同。
101、3(×)。某零件的对称度公差要求是0.05mm,若测得实际对称面与理想中心面的差值为0.03mm,则该项指标合格。
102、3(√)。端面全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的作用完全一致。
103、3(√)。任何实际要素都同时存在形状误差和尺寸误差。
104、3(×)。实际要素处于最大极限尺寸且相应的中心要素的形状误差达到最大允许值时的状态称为实效状态。
105、4(×)。包容要求是要求实际要素处处不超越最小实体边界的一种公差原则。
106、4(×)。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这表明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mm,就能满足同轴度。 107、4(×)。作用尺寸是由局部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理想边界尺寸。对一批零件来说,若已知给定的尺寸公差值和形位公差值,则可以分析计算出作用尺寸。
108、4(×)。当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则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可补偿给形状误差,形位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小于给定的公差值。
109、4(√)。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并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能力。
0、4(√)。作用尺寸能综合反映被测要素的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在配合中的作用。
1、2(√)。圆度公差带和径向圆跳动公差带的形状是相同的。
2、(×)。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30(√)。形状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是浮动的。
4、3(√)。圆柱度属于形状公差。
5、3(×)。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6、3(×)。可逆要求可以单独使用。
7、3(×)。标注形位公差时,允许将基准符号与位置公差框格直接相连。
8、3(×)。被测要素为轴线时,形位公差框格箭头允许直接指向该轴线。
9、3(√)。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形位公差标注箭头应与尺寸线对齐。
1、3(×)。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形位公差项目,获得可靠互换。
121、3(√)。独立原则是处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基本原则。
122、4(√)。形状公差带不涉及基准,其公差带的位置是浮动的,与基准要素无关。 123、40(√)。形状误差数值的大小用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124、4(×)。应用最小条件评定所得出的误差值,即是最小值,但不是唯一的值。
125、4(×)。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126、4(×)。圆度公差对于圆柱是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量取,而对圆锥则是在法线方向测量。127、4(√)。
评定位置误差时,包容关联被测要素的区域与基准保持功能关系并必须符合最小条件。
128、4(√)。评定位置误差时,理想基准要素与实际基准要素的相对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129、4(√)。建立基准的基本原则是基准应符合最小条件。
130、4(×)。定位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但不具有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 131、4(√)。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并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能力。
132、(×)。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133、50(√)。端面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相同。
134、5(×)。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形状是相同的,所以两者控制误差的效果也是等效的。
135、5(√)。包容原则是控制作用尺寸不超出最大实体边界的公差原则。
136、5(×)。按最大实体原则给出的形位公差可与该要素的尺寸变动量相互补偿。
137、5(×)。最大实体状态是孔、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少的状态。
138、5(×)。评定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实际直线与两包容直线至少应有高-低-高(或低-高-低)三点接触,这个包容区就是最大包容区。
139、5(×)。对被测要素给出定向公差后,仍需对该要素提出形状公差要求。
140、5(√)。用模拟法体现基准时,应符合最小条件。
141、5(×)。采用包容要求是,被测要素应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142、6(×)。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值是在该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是给定的。
143、60(×)。为保证机床工作台或刀架运动轨迹的精度,需要对导轨提出垂直度要求。
144、6(√)。对安装齿轮轴的箱体孔,为保证齿轮的正确啮合,需要提出孔心线的平行度要求。 145、6(√)。对轴类零件,可用径向全跳动综合控制圆柱度、同轴度。
146、6(√)。最小实体要求主要用于需要保证零件的强度和最小壁厚等场合。
147、(√)。国际规定采用中线制来评定表面粗糙度,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一般要求从R√、Rz中选取。
148、0(×)。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越小越好。
149、(√)。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是为了限制和减弱宏观几何形状误差的影响。 150、(√)。Rz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因此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R√参数充分。
151、(×)。要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大。
152、4(×)。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说明零件表面越粗糙。
153、4(×)。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粗糙。
154、(√)。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大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直接影响。
155、50(×)。表面粗糙度的大小不会影响配合质量。
156、5(√)。表面粗糙度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157、5(×)。经过精加工所获得的零件表面,不存在几何形状误差。
158、5(√)。测得的表面粗糙度R√值越大,则表面越粗糙。
159、5(×)。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主要包括评定参数的选择。
160、5(√)。R√能较完整、全面的表达零件表面的微观几何特征。
161、5(×)。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大。
162、5(√)。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小。
163、5(×)。滚动摩擦表面比滑动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大。
164、6(√)。要求配合稳定可靠时,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些。
165、60(×)。表面粗糙度不需与尺寸及形状公差协调。
166、1(√)。量规只能用来判断零件是否合格,不能得出具体尺寸。
167、1(×)。使用的量块越多,组合的尺寸越精确。
168、1(√)。选择计量器具时,应保证其不确定度不大于其允许值u1。
169、1(×)。检验孔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通规,检验轴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止规。 170、2(√)。在相对测量中,测量器具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
171、5(√)。在相对测量中,测量器具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
172、5(×)。加工误差只有通过测量才能得到,所以加工误差实质上就是测量误差。 173、6(×)。实际尺寸就是真实的尺寸,简称真值。
174、60(×)。一般说来,测量误差总是小于加工误差。
175、6(×)。量块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工作尺寸既包含制造误差,也包含检定量块的测量误差。 176、6(×)。在使用量块组测量时,应尽量减少量块组的量块数目,一般不超过3快。 177、6(√)。量具是指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
178、6(√)。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上对米的新定义为“米是光在1/s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路程”。
179、6(√)。我国采用碘吸收稳定的0.63微米氦氖激光辐射作为波长标准来复现米的定义。 180、6(×)。量块是有刻度的截面为矩形的平面平行端面量具。
181、6(×)。量块长度变动量是指量块测量面上最大和最小长度之和。
182、6(×)。一般来说,相对测量的测量精度比绝对测量的测量精度低。
183、7(√)。计量器具误差是指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种误差。 184、70(×)。测量修正值与示值误差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同。
185、7(√)。随机误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但也有均匀分布、瑞利分布等形式。
186、7(×)。测量精度是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平均值的接近程度。
187、7(√)。随机误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和无法消除的,而系统误差是可以发现并消除或减少的。
188、7(√)。用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作为测量结果是最可靠且最合理的。
189、7(√)。通常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时,准确度和精密度必定都高。 190、7(×)。过渡配合可以算是间隙配合,也可以算是过盈配合。
191、7(×)。用量规检验工件时,其合格标志是通规不能过,止规能过。
192、7(√)。通规的磨损极限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
193、8(×)。量规的形位公差一般为量规制造公差的60%。
194、80(×)。国标规定,通规的磨损极限尺寸大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
195、8(×)。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定值通用量具,只能判断工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而不能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
196、8(√)。通规控制作用尺寸,止规控制实际尺寸。
197、8(×)。塞规的通规按被测孔的最小实体尺寸制造,塞规的止规按被测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制造。
198、8(√)。卡规的通规按被测轴的最大实体尺寸制造。
199、8(√)。国标未对孔用量规规定校对量规,只对轴用量规规定了校对量规。
0、8(√)。影响滚动轴承配合选用的因素较多,通常难以用计算法确定,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类比法选择。
1、8(×)。量规可以用铸铁制造,价廉耐用。
2、8(√)。校对量规的尺寸公差为被校对轴用量规制造公差的50%,校对量规的形状公差应控制在其尺寸公差带内。
3、9(√)。量规测量面硬度为58-65HRC,并应进行稳定性处理。
4、90(×)。平键联接采用基孔制配合。
5、9(√)。花键可用作固定联接,也可用作滑动联接,在机械结构中应用较多。
6、9(√)。键由型钢制成,是标准件,所以键联接采用基轴制配合。
7、9(√)。标准规定的验收原则是:允许有误废而不允许有误收。
8、9(×)。生产公差=下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
9、9(√)。G×规定安全裕度(√)值按工件公差(T)的1/10确定。
、10(×)。滚动轴承的内孔作为基准孔,其直径公差带布置在零线的上方。
2、1(√)。多数情况下,轴承内圈随轴一起转动,要求配合处必须有一定的过盈。
212、1(×)。在装配图上标注时,轴承与外壳孔及轴的配合都应在配合处标出其分式的配合代号。
213、1(√)。滚动轴承的精度是按其外形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级的。
214、1(×)。6级精度的滚动轴承用于高速,高旋转精度要求的机构。
215、1(√)。滚动轴承的外形尺寸公差是指成套轴承的内经、外经和宽度的尺寸公差。 216、(×)。滚动轴承是标准部件,轴承内圈与轴采用基轴制配合。
217、(√)。P2级精度的滚动轴承用于转速很高,旋转精度要求也很高的机构。
218、(√)。工作时,若孔的工作温度高于轴的温度,对于过盈配合则应增大其过盈量。 219、2(×)。当平键的长度与键宽之比大于或等于4时,应规定键宽的两工作侧面在长度方向上的平行度要求。
2、2(√)。花键联接中,扭矩是通过键和键槽的侧面传递的。
221、2(√)。矩形花键联接采用基孔制。
222、2(×)。对于内外花键之间要求有相对移动,而且移动距离长,移动频率高的情况,应选用配合间隙较小的滑动联接。
223、(×)。对于内外花键之间虽有相对滑动,但定心精度要求高,传递扭矩大或经常有反向转动的情况,应选用配合间隙较大的联接。
224、30(√)。在大批量生产时,采用花键综合量规来检验矩形花键。
225、3(√)。键联接和花键联接属于可拆联接。
226、3(√)。平键联接是通过键的侧面分别与轴槽和轮毂槽的侧面相互接触来传递运动和扭矩的。
227、1(√)。普通螺纹中径的标称位置在原始三角形高H/2处。
228、1(√)。同一公差等级的螺纹,若它们的旋合长度不同,则螺纹的精度就不同。
229、1(√)。螺纹在图样上的标记内容包括螺纹代号、螺纹公差带代号和螺纹旋合长度。 230、1(×)。螺纹标记为M18×2-6g时,对中径公差有要求,对大径和旋合长度则无要求。 231、2(×)。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是在高为H的等边三角形上不截形而形成的。
232、2(√)。螺纹联接的互换性要求,是指配合过程的可旋合性以及使用过程中联接的可靠性。
233、2(×)。国家标准规定,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中径的基本尺寸。
234、2(√)。普通螺纹的中径不是大径和小径的平均值。
235、(√)。在同一螺纹配合中,内、外螺纹的中径、大径和小径的基本尺寸对应相同。
236、30(√)。螺纹中径公差是一项综合公差,只要规定中径公差,就可控制其它共同影响。 237、3(×)。内螺纹的基本偏差是上偏差,外螺纹的基本偏差是下偏差。
238、3(√)。为了保证旋合性,内外螺纹应有较高的同轴度,并有足够的接触高度和结合强度。 239、3(×)。螺纹量规有塞规和环规之分,塞规用于检验外螺纹,环规用于检验内螺纹。 240、(√)。轴的制造精度,由低到高分为P0、P6、P5 、P4、P2五个级别。
241、(√)。齿坯的尺寸误差对齿轮副的运动情况有极大的影响。
242、(×)。齿坯的形状误差对齿轮副的运动情况没有极大的影响。
243、(√)。齿轮工作时绕其旋转的轴线称为工作轴线,由工作安装面确定。
244、(×)。齿轮制造或检测时,用来安装齿轮的面称为工作安装面。
245、1(√)。齿轮理想的情况是工作安装面、制造安装面和基准面重合。
246、10(√)。齿面粗糙度影响齿轮的传动精度和表面承载能力等,必须加以限制。 247、1(√)。齿轮新标准等同采用ISO标准。
248、1(×)。齿轮旧标准等效采用ISO标准。
249、(×)。丝杠传递位移,其精度主要决定于螺距误差。
250、(×)。一个尺寸链中可以有两个封闭环。
251、(√)。一个尺寸链中至少要有两个组成环。
252、(×)。装配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一个零件的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253、(×)。零件尺寸链的封闭环是加工中自然形成的。
254、(√)。尺寸链具有封闭性和相关性。
255、(×)。与封闭环同向变动的环称为减环。
256、(√)。分组互换法装配,实质是遵循“大配大、小配小”的原则。
257、50(×)。采用分组互换法时,为保证各组的配合性质一致,其增环公差值应大于减环公差值。
258、0(√)。分组互换法的优点是既扩大零件的制造公差,又能保证高的装配精度。
259、(×)。分组互换法一般用于小批量生产中精度要求不高、零件形状复杂难测、环数少的尺寸链。
260、(√)。调整法主要应用在封闭环的精度要求高、组成环数目较多的尺寸链。
261、(×)。修配法增加了修配工作量,修配后各组成环仍具有互换性。
262、(√)。零件尺寸链的封闭环应为公差等级要求最低的环。
263、(×)。一个尺寸链的组成环数应尽量多。
264、(√)。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下偏差之和。
265、(√)。组成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下偏差之和。
266、(√)凡装配时需要附加修配的,则该零件不具有
公差期末复习题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粉末冶金精度和公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