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格上年轻人在线投资上大学

年轻人为啥困惑
来源:新浪博客&【核心提示】:今天不少年轻人感觉幸福感低迷,压力巨大,困扰多多。物质的压力和精神的焦虑似乎形成了一个“问题群”,对于年轻人构成了挑战。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社会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问题。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曾经以“潘晓”之名发表了一封给编辑部的信,题目就叫《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这曾经引发了大讨论。对于当时所出现的理想失落,不少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初入人生就发现现实生活和学校里受到的教育的差异,上升的渠道严重不足等等造成的现实的苦恼都有充分的探讨。这次大讨论持续时间很长,参与讨论的人很多,在年轻人中引发的轰动效应很大。很多人都觉得这封信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我还记得这封信是在我考大学前的一个多月时发表的,虽然高考的压力巨大,但我们还是对于这封信感兴趣,觉得也说出了我们面对的许多困扰和问题,我还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过这封信。直到我上大学以后,在大学当时的氛围里,大家仍然在议论这封信和人生的路是否越走越窄的问题。那时候社会正面临一个精神的开放时刻,原来的社会暴露的不少问题使得年轻人也经历了幻灭和困惑。我还记得当时人们常常说那时候的青年说什么也不信,是“迷茫的一代”、“幻灭的一代”等等的表述,也有许多慨叹年轻人和老一辈的吃苦耐劳很不相同。在那个西方思潮刚刚进入,物质生活仍然匮乏的时代。青年人所承受的精神困惑也非常强烈。&&&&计划经济时期生活的简单匮乏,使得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也很强烈,由于生活的匮乏是普遍性的,而对于西方的物质生活的羡慕也已经出现。那时的一些期望和现在也差不多,如王蒙的小说《风筝飘带》就是写当时的年轻情侣没房子无法结婚,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更是写空间的压抑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当时青年所渴望的是如何有可能在“新时期”发挥自己的能力。那时描写青年的电影和小说常常表现当时的社会年轻人找不到施展才华的空间。有些困扰和今天的年轻人也颇为相似,当时的困扰常集中于大学毕业分配不合理,好单位好地方普通学生缺少背景就分不去这样的问题上,还有有地位背景家庭的子女能够到好单位工作的问题等等。关于有背景的人走后门的小说电影更是不少。可以看看刘震云当年的《单位》写的单位里的年轻人的苦恼,也是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现在离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远了,当年的困扰现在其实是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说法和不同的角度出现的。虽然当时人们没有说出“幸福感”这样的概念,但人生的路是否越走越窄的讨论其实也是关于生命是幸福,什么是人生的价值这样的重要的问题。一代人面临的问题的层次不同,苦恼则相似,今天的青年人常常感到“幸福感”低迷,其实也是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的“重复”。但由于今天的诱惑更多、渴望更多、青年的见识更广,这种苦恼也可能更为强烈。由此可以看到青年的事业发展“完成不足”和生活要求“实现不足”是永恒的主题。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会重复。
实际上,在人的发展中,有两点是中外皆同的:一是除了明星或特殊奇才或有极好家庭背景之外,要完成“成家立业”的理想,常常需要在职场艰辛工作十五年左右。这段时间的艰辛奋斗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过了这个时期就不用努力。二是自我的成长的和发展需要更好的社会条件和公平的环境,但无论如何,个人的奋斗依然是人生最关键的因素。今天的平台其实远比我们当年大,今天的基本生活保障也远比那时高,但在今天也还是一方面需要社会对于青年更多的关怀和创造、更为公平的环境,但另一方面需要年轻人的奋斗和努力。其实年轻人在任何时代都会遇到相似的苦恼和问题,但任何时候也都需要年轻人面对挑战的努力和奋斗。没有自己的奋斗,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原标题:年轻人为啥困惑)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40313条
评论196100条
评论142546条
评论138823条
评论103849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您好, []|
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超过一半能上大学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本报通报员 周洪波
  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而浙江省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昨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年)》,将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期规划为56%。
  关键词:56%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简单来说,就是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是指18岁~22岁年龄段的人口数。
  据浙江省教育厅最新统计,目前我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5%,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离“普及化”这一台阶也仅一步之遥。可以预见,不出5年,浙江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超过一半是大学生。
  关键词:高校控制在百所内
  在提升毛入学率的同时,浙江的高校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据了解,目前我省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在内是103所,到2015年,全省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在内,将控制在10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计划从2010年的118万,提高到2015年的133万。
  未来几年有可能会扩招的有哪些?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将是像计量、金融等与行业结合特别紧密的学校和专业。
  关键词:教师50%是博士
  在教育界人士看来,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是关键。因此,在未来5年,浙江省高校的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和专业,达到国内以至国际先进水平;若干所省属高校,达到国家“211工程”高校建设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而最具说服力的一组数据是,到2015年,全省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要达到50%;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要达到70%。
  也就是说,今后,本科院校招聘老师的学历门槛就是博士。
推荐微博: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大家客观的说一说为啥年轻人都不愿回东北了_长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09,116贴子:
大家客观的说一说为啥年轻人都不愿回东北了收藏
网易上已经骂疯了
东北经济落后,没有文化积累,管理层人意识也落后,自私,不作为,不担当,街边做小生意的欺生,没见识,手里有点小钱就不知东南西了,装。长春大概这样
喜欢凭关系摆关系大概就是东北的现状。其实换个角度也是好事的,只要你足够勇敢。
没逼到份!
我就觉得官僚作风太横行,反腐东北就没有大官下马!
因为在东北只靠自己很难混下去
国企奉行内部子弟接班的传统,外面的人才没有公平的求职机会。什么都要靠关系,进事业单位更难。职业和阶层固化都非常严重,普通家庭的孩子基本没什么公平的机会。即使想回农村接父母的班去种地,可因为上大学户口调走,已经不是农村户口了。城镇户口连买农村房子的资格都没有,回去又怎么办?
哪里产生价值更大就在哪里发展了
都那么一回事。其实
以前去长春一个事业单位做个项目,那个单位一年招聘了6个新人,全是有背景的,每天上班不是混日子就是签个到就跑了。结果让50岁的总工程师跑到一线做业务。把单位办成这样,怎么可能留住人才
我回来了 因为我家人在东北
啥都得关系,公平失衡
在桂林读的书?
发展落后,工资低。
首先声明我是长春人,地地道道的东北孩子。我热爱我的家乡,也曾在外地工作过,以下说的话没有诋毁家乡的意思。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首先从工作方面来讲:长春是重工业城市,有名的企业很多,按理说工作机会应该很好,但是可能是社会风气所致,一个对口专业的学生想要进入长春本地的企业或者附属企业很难,比如一汽大众,怎么进去呢,花钱呗,花钱买工作在长春应该不陌生了吧,或者关系,凭借关系进入大企业的也不少,当然你不能说这样不对,但是有一点,企业工作岗位也是有数量的,凭关系以及花钱进入的可能就会挤掉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就是说在好的企业方面来讲,对有能力的人是不公平的。还有一种是私营企业,我从外地回来后在长春找工作,发现很多私企都很不正规,必须单休制度,或者有些私营企业为了显得很正规,保证给员工上几险几金一说,其实都是最低档,底薪也很低,有真正对员工负责任且福利待遇健全的私营公司,我觉得还是比较少的,还有一种,是创业型的人才,在长春做买卖的年轻人不少,我之前有一个同学在吉大一院附近开了一家旅店,很正规,但是每次消防检查还有某执法机关检查,总会挑毛病,其实意思就是让店主送礼,少则几千,甚至更多,当然我不能说就长春是这样,但是给我的感觉是长春这种风气尤为盛行,那您说说,这是市场形势所迫,还是长春大环境影响呢,
舍不得离开东北
刚回来!毕竟家在这里,刚开始不习惯,现在刚刚习惯!
牛逼的在哪都混的开。好单位干事实的应聘来的也不少
以后可能会回去吧
在外面是因为在家找不到合适的成长平台
待遇相差也比较大
以后如果回来能做到一个中型以上企业的中层
会考虑回来
我也想回去,但是实在太落后了,不想回去
是狼到哪都吃肉,傻逼到哪都哭挨揍。
我没觉得哪里不好,落后又能怎么样?有幸福感,归属感就可以了。我是不会离开东北。
工资低,干啥都靠关系,不够重视人才
工资太低 我想找个本地的公司跳槽 根本钱给不到位
东北经济落后,思想迂腐,生存环境也不好,最主要是国家政策太不给力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不能让聪明的年轻人都去上大学”---深圳教育
第16版:职场事
标 题 导 航
第01 : 头版
第02 : 大家说
第03 : 大件事
第04 : 大件事
第05 : 大件事
第06 : 大事件
第07 : 大深圳
第08 : 校事录
第09 : 校长说
第10 : 教科研
第11 : 教科研
第12 : 往事鉴
第13 : 读书课
第14 : 师生活
第15 : 充电馆
第16 : 职场事
第17 : 家教经
第18 : 家校通
第19 : 家事晒
第20 : 招考季
第21 : 招考季
第22 : 出国潮
第23 : 游学营
第24 : 图片记
全球正面临“高级技工荒”,优质产学结合成破局关键
“不能让聪明的年轻人都去上大学”
西蒙·巴特利
世界技能组织主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理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香港职业训练局顾问
□ 本报记者 林益民 12月10日,高技能人才国际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高技能人才与现代化”。论坛上,嘉宾们多次提到当下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高技能人才缺口问题,并针对如何增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吸引力、提高技能培训质量、提高技能人才就业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像培养运动员那样培养技术人才 “不能让聪明的年轻人都去上大学。”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认为,未来新的工业革命,不但需要优秀的工程师、科学家,也需要优秀的技师、高级技师和高技能人才。如果一个国家的学术型人才过多,就会造成国家经济的不平衡,使国家失去“技术工人”这一“最能帮助国家充分发挥最大潜力的阶层”。 “尽管技术和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但是质量的提升,更多是需要人的技能提升。”西蒙·巴特利举例说,一个自动化的生产线也许可以替代100个一般技术水平工人的工作,但是生产线上机器的安装、运行和维护,则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对他们技能水平的要求比原来那些工人更高。 谈到如何提高人才技能水平时,西蒙·巴特利指出,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普通学生不同,前者更像运动员的培养,需要靠大量的训练、练习和竞赛来完成。世界技能组织之所以定期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目的就是给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让他们的家长感受到孩子所接受的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同样重要。而在学生们进行竞赛的同时,他们的教师也可以彼此进行教学方法和标准的竞赛,在竞争中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产学结合”有助于消除“技工荒” 据软件产业协会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的IT各类人才缺口为300万,而国内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仅30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查建中指出:“工程师和技师的缺口是世界性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缺口额约为40%。”目前全球前10大经济体中,60%将招聘熟练技工列为首要问题。即使是在技师教育和工程教育高度发达的德国,亦有70%的企业面临着熟练技工的缺口问题。 查建中认为,教育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是造成“技能人才荒”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工程教育,虽然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仍存在与社会、产业需求脱节,教育质量评估结果失真,教育环境脱离职场环境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 查建中介绍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优秀产学结合经验。该校有3500个企业合作伙伴,每个学生在毕业前有4~6个月带薪产业经验,学校跟职场是无缝连接的。查建中认为,学校在技术教育中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产业也需要找准自己在产学合作中的位置——“产业应在教育初期把产业理念、需求、资源传递到学校,把产业环境和诸如创新、追求效率等职场文化体现在学校教育中。” 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地位将提升 吴道槐介绍,目前中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已达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116万人。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吴道槐说,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实现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竞争、选拔和激励等机制,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发展通道,推进技能人才的国际交流合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将加大激励宣传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高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职业教育可“超前”市场 香港政府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每年向职业训练局拨款约22亿港币,加上职业训练局自身的创收,每年可支配资金超过30亿港币。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政府还会与各行业部门共同制定各行业资历层级的知识技能标准,学校则以此为标杆来培训学生,因此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可靠、平稳的入职过程。 目前,香港职业训练局每年为超过24万名学生提供全面的职前和在职训练,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高于同期大学生。王永平认为,学生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就业率,与职业训练局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是分不开的:职业训练局不仅紧扣市场需求,配合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策略目标,调整科目、课程的设置,还超前于市场做出人才培养战略调整。如2011年开办的国际厨艺学院,就是把厨艺培训从中华地区扩大到国际的一个重要尝试。 香港职业训练局还非常重视与企业的合作。职业训练局下设20余个功能委员会,涉及行业包括机电、旅游、服装、厨艺等,几乎覆盖了所有就业领域。每个行业每隔2年会有一次人力需求调查,研究未来哪一行需要哪一类型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训练局会根据行业人力需求调查,安排相关课程,培训相关人才;另一方面,行业相关专业团体亦会认可职业训练局的相关课程,接纳相关课程的毕业生为其会员,相关企业也会为职业训练局高级文凭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上理财年轻人理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