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二学生能不能2017社会考生参加高考2017年的高考

2017年起,一大批高考新政策将实施
琅琊新闻网&&&&发布时间: 08:23:00
2017年起,一大批高考新政策将实施
现在读初二的孩子能赶上
17日,我省高考改革亮出“大招”,一些新政策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除了模式将从“3+X”改为“3+6选3”外,考生在高中期间还需参加“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也将成为高校录取的三项参考依据之一。这些政策大部分是针对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实施,这也就意味着现在读初二的学生能赶上这次高考改革。
少数民族加分项
2017年取消
为进一步完善促进教育公平政策体系,我省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5项加分项目,即:“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以上项目之外的加分项目全部取消。
但是到2017年,我省将根据国家规定精神进一步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项目。同时认真执行加分项目设定程序,严格高考加分资格的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等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明年起高考
再无一本、二本线
  我省还将深化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和录取改革。春季高考实行按专业类别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这也就意味着,以前高考录取中备受关注的一本线和二本线将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自2020年起,我省高校招生将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并探索实行考生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增加高校与考生之间双向选择机会。
“3+X”在2020年成历史
考生可根据兴趣爱好“6选3”
“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组成。”此前,这个消息便已经报出,而此次我省对这一政策再次进行了确认并进一步作出说明。其中特别提到,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2020年的高考,考试模式将从“3+X”改为“3+6选3”,那么其中的“6选3”到底怎么选呢?这就涉及到“等级考试”。按照我省高考政策,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高考模式发生改变,所以他们进入高中后,要参加“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而“6选3”中的成绩就是从等级考试来的。
  合格考试包括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科目;成绩呈现为“合格”或“不合格”。
  等级考试则是指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由高中学生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通俗地叫做“6选3”。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经过换算后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
  合格考试的考试难度较小,通俗地说可以称为“强化基础”,合格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的目的则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通俗地说可以称为“突出个性”,考生可在6门学科中自选3门成绩较好的学科计入高考总分。
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两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高中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但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等级考试安排在高三学年的上学期末进行。
  乍一看,考生在高中阶段的考试次数增加了,是不是意味着以后高考压力会更大呢?
对此,临沂一中副校长沙士锦分析说,这次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考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3科计入高考成绩,更加尊重考生的兴趣,有利于今后考生的专业选择和就业发展。虽然考生要参加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但实际上考生面临合格考试压力并不大,只要及格就可,而等级考试牵扯到高考成绩,会在高三上学期考完,这样考生就有时间利用剩余的时间全力准备3门主科的复习,分散了压力,对考生更有利。
综合素质评价将更重要
高校招生从“招分”改为“招人”
自2020年起,我省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机制。这次改革提出建立并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或者部分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依据。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或者依据,目的是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培养其个性特长,从而弱化“唯分数论”。
未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重,如何保证高中学生综合评价素质材料的可信可靠及评价材料使用的客观公正?新生入学后,高中学校将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发展水平如实记录下来。严格按照程序运作,即按照“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的程序,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并接受监督。 同时,高中学校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要阳光、透明,学生对反映个人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省教育厅还将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记录学生表现,便于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本着谁招生谁评价的原则,高校还将提前公布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由高中学校提供学生信息,高校评价招生,增加可信度。
相关新闻&改革时间表:&
&&& 根据改革总体设计,这次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专项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为主线,分类型、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改革各项任务,具体时间路线安排是:
&&& ——2016年&
&&& (1)自2016年起,夏季高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
  (2)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3)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中等职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4)出台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指导意见。
  (5)自2016年起,在部分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选择部分专业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
&&& ——2017年&
  (1)6月底前出台《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2)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组成;参加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普通高中学生,需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
  (3)2017年,分类招生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4)进一步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项目。
  (5)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 ——2018年&
  (1)自2018年起,夏季高考语文、数学考试科目使用全国卷。
  (2)组织实施调整后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3)组织实施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 ——2020年&
  (1)全面推进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2)进一步完善春季高考“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
  (3)建立本科高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生录取机制。
  (4)在有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招生。
  (5)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  记者 金成远
来源:临沂日报&&编辑:张娜娜
【】【】【纠错:】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天对浙江的高二学生来讲,是个大日子――新高考第二次学考选考开考了。和去年的首场考试一样,这次参加选考科目的高二学生,等于是提前坐在了2017年的高考考场上。
  “可我并没有参加高考的感觉啊。”上午9点半,历史选考结束,杭州学军中学高二女生小童淡定地走出考点。事实上,这次考试,她打算完成自己所有选考科目,一共三门――政治、历史和地理。新高考总共六门考试科目,她这回相当于提前完成一半。
  △学军中学门口的考场安排表
  和她有相同感受,没找到“高考感觉”的高二学生有很多。鹿姐姐在学军中学、浙大附中等多个考点外,几乎看不到陪考家长的身影,完全没有传统高考日的氛围,比去年首场考试更冷清。要不是看到学校门口写有考点名称的大红横幅,鹿姐姐还以为跑错地方。
  理论上,这都已经是第二次新高考了,为啥还是没有高考氛围呢?从鹿姐姐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参加此次选考的学生还是不多,而且多数只报了一门。
  按照新高考规则,学考选考啥时考、考啥科目,均可选择,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分次适时参加。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计:
  此次学考选考全省有25.39万考生参加,共95.99万科次,其中学考81.13万科次占84.5%;选考14.86万科次占15.5%。而2015年10月底首次学考选考参加人数为24.9万,共57.48万科次,其中学考占97%,选考占3%。
  相比之下,本次考试考生人数增加0.49万,略有上升;学考科次增加25.37万,增幅为45.5%;选考科次增加13.14万,增幅达763.4%。
  乍一看,这回的学考和选考科次均大幅上升。但实际上,学考科次仍占了大头,选考科次还不到两成,仅占15.5%。换句话说,提前走进2017年新高考考场的高二学生,还是少数。
  温州中学等多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的老师透露,这次学生参加选考的只是少数。其他普通高中的考生也表示,参加选考的许多是艺术类考生。杭州学军中学、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杭师大附中等少部分学校参加选考考生多一些,平均下来每人考一门左右。
  而从学军中学等杭州部分考点的考场数量判断,这次考生报考的选考科目也比较分散,7门选考科目都有。
  对这次选考科目的报考情况,许多人感到很意外。因为对2017年参加新高考统一招生的考生来说,如若没有参加2015年10月和本次学考选考,只剩下两次机会了――2016年10月及2017年的4月参加有关科目考试。
  为什么要放弃这次选考机会?多名考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相应科目还没有学完,感觉不太有把握。
  当然也有不同想法的考生。杭州长征中学高二男生小周,这次报了化学和地理两门选考科目。“反正选考有两次机会,这次先试试看。要是发挥的好,未来一年可以憋足劲学英语和其他科目;要是没发挥好,也还有一次机会呢!”他一脸轻松地说。
  考生们找不到“高考感觉”的第二个原因,正是心态轻松。
  小周坦言,他这次参加两门选考科目的另一个理由是,根据现在的选考情况,预计后续选考科次及人数将会大幅增加,竞争激烈程度也增加,不如趁人少,先提前试试手。
  据了解,本次学考有9门课程,选考有7门课程,共有16套试卷,将持续到明天。外语全国考试从今年10月实施,所以这次安排的考试科目中没有外语。也就是说,外语的新高考,还要再等等。
文:沈蒙和
编辑/制作:沈蒙和 王毅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2017高考改革你准备好了吗?33
您的位置: → 2017年高考改革 →
2017高考改革你准备好了吗?
聂勇省调研带来的思考和讨论关于2017海南高考改革的初步认识和物理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关于聂勇老师海南省学业水平测试调研活动的研讨反思海南华侨中学物理组 王利军引子日聂勇老师参加海南省学业水平测试调研活动归来,赶上海南华侨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阶段考试分析备课活动,活动之余,聂勇老师对调研活动进行了说明,于是组织备课组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氛围凝重而富有生气,大家踊跃,积极提问,对海南高考改革的方向入心入脑,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一,新高考重视物理学科,物理教育教学很重要。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学业水平测试?简单说,2017年开始海南高考顺应国家要求进行改革: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门均为&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这里我们注意到,学业水平测试是新高考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学科就在其中。高考改革后物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我们每个高中物理教师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相关的信息中有所认识。我们来看看已经开始新高考试点的上海和浙江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报道。首先看看上海的信息。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全国各本科高校根据往年在上海市的招生情况,认真研究本校各学科或专业的教学内容、特点、人才培养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并于日前完成任务。根据通知精神,上海市本科高校2017年专业(类)选考科目情况,从上海各高校的汇总情况看,该市37所本科高校2017年共设置专业(类)1096个。其中,提出3门科目要求的有281个(仅有①物理、化学、生命科学;②物理、化学、历史;③物理、化学、地理;④物理、思想政治、历史;⑤化学、思想政治、历史;⑥化学、思想政治、地理;⑦化学、历史、地理;⑧生命科学、历史、地理;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共9种组合),涉及专业(类)主要有理学、工学、医学等。3门科目要求中最多的组合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有217个专业(类),再次是物理、化学、地理组合,有22个专业(类);2门科目要求的有85个,仅有物理、化学一种组合,没有其他科目组合要求,涉及专业(类)主要有医学、生物、化工、机械类等;1门科目要求的有75个,全部仅对物理提出要求,涉及专业(类)主要有工科、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类等;没有提出科目要求的有655个,涉及专业(类)主要有管理、法学、艺术等。所有专业(类)中,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有415个,占专业(类)总数的37.9%;其次是化学,有337个,占30.7%;再次是生命科学,有222个,占20.3%;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分别为47个、41个、26个。 再来看看浙江的相关信息:作为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综合制度改革的配套内容之一,2017年在浙江招生高校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定位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7门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高考选考科目要求。  46%专业设选考科目,选择最多的是物理  按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进程,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约1400所高校本次公布选考科目范围,涵盖2.37万余个专业(类)。其中,有500余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不限选考科目占54%,设限选考科目占46%,其中设限范围为1门的占5%,2门的占8%,3门的占33%。  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分别涉及32%、19%、15%、13%。  根据规定,本次已公布的各高校的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如果2017年在浙江招生,原则上不得调整。  考生只要1门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即可报考  各高校专业(类)设限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相关要求适用于2017年参加浙江省新高考统一考试招生的考生,但是考生只要1门选考科目符合高校设限要求即可报考。  具体是指:高校指定为1门的,只有选考了该科目的考生才能报考;指定为2~3门的,考生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在高校确定的选考科目要求范围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无选考科目设限要求的,考生无论选考何科目均可报考该专业(类)。  据统计,考生选考物理即可报考(包括高校设限选考科目为物理或没有设限选考科目,下同)的专业(类),达到91%,化学达到83.5%,生物达到68.8%,政治达到59.7%,历史达到62.8%,地理达到60.9%,技术达到70.6%。考生选考任何3门,至少可以报考约66%的专业(类),而在现行高考中,文科考生只可报考约34%的专业(类)、理科考生可报考约66%的专业(类)。这意味着,新高考实施之后,考生的专业选择面均比现行高考文理分科有了大幅提高。  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占高考总分的40%  2014年9月,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浙江省公布高考招生综合改革新政。作为浙江新高考四种模式之一的统一高考招生,2017年考试不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相结合。语文、数学、外语3门是必考科目。此外,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及想要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在选考科目考试中,考生除需考必修内容外还需考加试题。高考总分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按得分计入;选考科目按已公布的比例和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选考科目成绩占高考总分40%。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物理学科在高考改革之后承担的高中教学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要求更高了。这样的变化是对高中物理教师更加严峻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我们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有着战略性的作用,为本省人才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要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好充分的认识,为迎接新高考的到来,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深刻思考,转变角色,为适应时代发的展做出应有贡献。新高考后物理学科很重要,高中物理教师适应新高考做好角色转化很重要。二,新高考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做好角色转变,观念提升。 在海南教学第一线的中坚力量都是新课程改革和传统高考指挥棒下成长起来的。有着对传统高考的爱恨交错,有着对新课改的期待和无奈,但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我们深知这次高考改革的意义无外乎三点: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因此我们的思考也就立足于此。科学选拔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高校制定了专业需求对高中教育要求。从上海,浙江公布的信息中我们可以更加明确的知道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要为此服务。无论高考的改革还是新课程改革都在对高中物理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许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物理知识水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真正作用。《江苏教育报》上有一篇文章里有这样有一段话&当教师的,为了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固然要有一桶水;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自己从一杯水到一桶水的经历、甘苦如实地告诉学生,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一杯水,而且知道今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去获取新知新能,逐步求得一桶水甚至一缸水&我想即使我们高中物理老师只有一杯水,我们也只能给学生一杯水,甚至半杯水,但是我们的任务是让他们在高中阶段学到获得一桶水,一缸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活水&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为他们将来高校的学习打下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基础还有更重要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高校选拔的人才需要高中毕业生有知识,更需要有思想。新高考必然是对新课改的深化和发展,高中物理物理教师要坚持好新课改的理念,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才能为高校的科学选拔人才这一目标更好的服务。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新高考的指挥棒要引领高中教育奏响国民素质全面提高,民族整体复习崛起的时代强音。高中生是14-19岁的青少年,这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中的教育教学不可避免的要担负起启蒙和引导的重任。而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石,主旨在于研究物质结构及其基本规律。物理学是关于自然界基本形态的科学,它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各种基本形式,大到浩渺太空,小到微观粒子。物理学本质就是从这些客体的内部结构以及互相作用出发,研究、揭示他们的性质、运动和转化,从而认识客体结构、运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要能引领学生认识到,不论社会界,还是自然界的发生发展都会遵循着统一、和谐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最终一定会被人类发现,并深刻认识。当然,这样的世界观启蒙并非是有些人认为的拉普拉斯决定论。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是高中的物理学习中也在提醒着学生至少存在两种法则,一是&决定论法则&,也就是客观世界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二是&随机论法则&,那就是客观规律蕴涵在无数随机事件之中的,也就是必然蕴涵在偶然之中。说的更明白一些,那就是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要能启蒙学生初步形成这样的世界观:自然界、社会界的发展规律终归、而且一定是能被人类认识,大到浩瀚、渺茫的宇宙,小到微观粒子。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思考奠定必要的基础。或许这就是新课改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必要的体现。而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启蒙,必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最为珍贵的思想保障。为健康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维护社会公平。咋一看似乎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对新高考实现这一方面目标和意义关系不大,其实不然。知识带来智慧,智慧分辨是非。学生只有从学习中获得了分辨是非的智慧才能真正的理解和维护社会公平。而高中物理学科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出来的理性思维能力。具备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就会自觉思考,自主判断,积极推动和维护社会的公平。只有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了维护社会公平的思考能力,我们的社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才能让维护社会公平不是一句空话。综上所述,新高考必将是新课改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是新课改的见证者,亲历者也必将是它的深化者和发展者。面对新高考的到来,及时转变角色适应新课改已经不可回避。如果说新课改只是观念上的引领,行动上的指导,拒绝接受,吃老本还是可以让学生考大学,家长满意,社会无法指责的话,那么新高考的到来,就再也没有借口拒绝转变了,不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必被时代的发展淘汰。三,新高考迫切要求我们行动起来。我们备课组今年高二,海南预计2017年开始新高考第一批学生进入高中,正好是从我们开启新时代的大门。我们有惶恐担心,但更多的是期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广发学习,积极行动,深入思考。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带来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想法一,新高考带来的选课烦恼。高一正常传统教学开始渗透新高考的方案和制度。高二就要选课了。高一年级学生考试后,把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成绩排名列出来,再把不同选课组合成绩的年级排名拉出来,一并交给学生家长。面对一大串排名,且组合不同科目在年级前后不一样的排序,我想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老师恐怕都很会目瞪口呆,这课怎么选啊。要知道不同的专业组合每年录取人数不同,本校在全省的实力水平不同,什么815,211院校专业配置不同,如何权衡?!要知道更为重要的是,高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新高二课程做出选择,且选择组合方案一旦上报不可逆转,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以后的学生也根本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作为老师,作为学校如果我们现在不思考这个问题,不这个问题,等2018年才想恐怕不仅仅是误人子弟,更是对不起我们的良心!想法二,2018年我们才开始担心和解决能否能真正实施选课、走班制;高中会不会向&专科&学校方向发展;选修课能不能及时开出来;高中生学业指导到位没有;以及教师、教室资源配置问题是不是就太晚了。以浙江&7选3&科目有35种选择组合,如何进行教学必将是革命性的转变。走班制是不是势不可挡的潮流?由选课引发的选老师估计也不可回避。优质师资的分配会不会造成教育公平的破坏?是领导分配师资,还是学生选老师,或者是老师选学生?制定方案科学研讨必不可少,我们学校准备好了吗?我们老师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行动了吗?想法三,双创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学校对于新高考的重视或许更重要。新高考方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关系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关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是不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做好教师层面的宣讲工作。要通过教师个人自学,学校组织解读等方式,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宣传新高考方案的内容、变化、理念,尤其要让教师认识到新高考方案对教师课程能力、教学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战,切实增强教师顺应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紧迫性。2.从现在开始着手编写《海南华侨中学中学生生涯规划》手册,分版,高中版。我们有侨中初中部的优势,从2017年要升入高中的这批初中生入手,准确做好学生层面的宣讲工作。及时将我们对新高考的解读,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通过集会、班主任讲解等方式,向学生准确介绍新高考方案,既要让学生看到新高考方案给学生带来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机遇,又要让学生认识到新方案对他们在职业规划、兴趣发展、学科选择、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让学生增强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不至于升入高中后措手不及。3.提前做好2017年新高一家长层需的宣讲工作。通过初中家长会及时向2017年可能的高一学生家长介绍新高考方案内容,传达新方案精神,耐心为家长解答提问,解除顾虑。努力通过宣讲,让家长看到我们学校&敢为天下先&的进步之处,看到学校顺应新方案的积极举措,增强家长对海南华侨中学的认同。同时让他们认识新高考后我们学校对人才培养、学生学习、家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再为海南华侨中学赢得更优质生源的同时也为海南新高考做出足够分量的贡献。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教师,对得起海南人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高考动作大,牵连广,我们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物理教师,但是我们关心新高考。因为这件事儿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影响到我们未来生活的氛围,影响我们社会的发展,影响我们民族的未来。现在不开始着手准备,等着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等着国家的政策,等着浙江上海的经验,是对我们自己职业的不尊重,是对我们师德的亵渎,是对我们本该承担的责任的推诿。只有从现在就开始思考,开始行动,我们才不至于新高考真的来到时措手不及,怨天尤人,指天骂地,满嘴胡说。只有现在开始行动,我们才能在新高考到来时,从容应对,上下一心,开创属于我们,也属于时代的新篇章。后记:本来只是一次备课组随意的研讨,回来后查阅了一些相关新闻资料,越想越多,或许我真的&想多了&。略做整理,欢迎交流讨论。你没有想多,你只是说多了,领导就会不高兴^_^!
2017高考改革你准备好了吗?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可以高二参加高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