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好复习题3

初三语文上学期月考测试题_九年级语文
初三语文上学期月考测试题
学习啦【九年级语文】 编辑:淑航
  做好每一份试卷的,会让你收获新的知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上学期月考测试题目,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上学期月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2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妖娆(r&o) 篝火(ɡōu) 田圃(pǔ) 箪食壶浆(dān)
  B. 栖息(xī) 喑哑(yīn) 留滞(zh&) 凝望(n&nɡ)
  C. 襁褓(bǎo) 禁锢(ɡ&) 披蓑(shuāi) 存恤(x&n)
  D. 休祲(j&n) 怫然(f&) 崩殂(c&) 成吉思汗(h&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使用不当的一顶是( )(2分)
  A.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B.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C.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同学忍俊不禁扑地一声笑了。
  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再求全责备了。
  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 ( )(2分)
  A.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 夏天的西樵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D. 新图书馆已经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图书管理制度。
  4、下列词语书写错别字最少 的一项是( )(2分)
  A.恼羞成恕 红妆素裹 重 蹈覆辙 心无旁鹜
  B.蒹而有之 登峰造级 无与伦比 克尽职守
  C.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自知之名 廊然无累
  D.原弛腊象 化为乌有 涕泗横流 一代天娇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沁园春 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 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雨果,是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水浒传》是一部反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故事,有108名梁山好汉,其中三名女将为潘金莲、顾大嫂、孙二娘。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内容多记谋士(策士)的活动,写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按要求完成第7-9题。
  最近学校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饭堂浪费情 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每个年级抽样调查了120张餐桌,结果如下表:
  年级 有浪费现象的餐桌 百分比
   13 10.8%
   17 14%
  初三 48 40%
  7.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述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分)
  8.针对以上现象,学校想让初三的大哥、大姐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初三学生供饭窗口贴一则标语警戒自己。请你根据学校的这个想法拟写。(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1分)
  9.初三有个叫张东华的学生把刚吃了两口的饭食扔进了垃圾筒,旁边很多学生都指着他窃笑,他说:&笑什么笑,管你什么事?&你应该怎样对他说(2分)
  10、古诗文积累默写。(共10分)
  (1)《出师表》中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诸葛亮《出师表》)
  (2)《观刈麦》中描写农人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3)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4)在《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了陈胜敢于战胜封建传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的句子是
  (5)在《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人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
  (6)《月夜》中写出了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感觉的诗句
  11、小峻同学读了下面一则新闻:(2分)
  北京时间5月24日晚间消息 联合国组成调查组,于当地时间24日开始对日本在遭受罕见的地震海啸灾害袭击之后随即爆发的核泄漏事故展开调查。核泄漏事故产生将随着凋查的深入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调查组在抵达日本之后立即与日本政府的代表举行了会谈。日本政府此前表示其将全力配合调查组的调查工作,同时日本官方也指派来自东京的核科学研究人员组成国内调查小组对核泄漏事故展开调查。
  请给这则新闻拟个标题:(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怫然( ) (2)韩傀( )
  (3)休祲( ) (4)徒跣( )
  13、解释加点的字词。2分
  (1)故不错意也 ( ) (2)弗敢易 ( )
  (3)秦王怫然怒 ( ) (4) 寡人谕矣 (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⑵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5、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徒以有先生也
  三、现代文阅读
  (一)敬业与乐业(共9分)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 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6.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什么是&敬&?(1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什么该敬业?(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2分)
  21.&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2分)
  &二&苹果皮(共12分)
  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 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 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他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他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22.从文章前三段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3分)
  2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2分)
  24.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②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
  25.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2分)
  26.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3分)
  四、作文(40分)
  2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他说的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做的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
  请以&是你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3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本文已影响 人
[初三语文上学期月考测试题]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15人看了觉得好
946人看了觉得好
1259人看了觉得好
【九年级语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初三语文试题 |
初三语文试题
初三(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⑴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⑶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句子,意思是碧绿色的苔藓在门前的石阶上映出淡淡的痕迹,透过珠帘向外可以看到青青的草色。
  ⑹江西上饶的三清山,是一方资源得天独厚的宝地,生机勃勃的春季里,游客除了欣赏浪漫的花,还可以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乡村生活。(用陶渊明《饮酒》中的句子回答)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玄虚(xi&n) 校正(ji&o) 脆弱(cu&) 自刎(wěn)
  B、渺茫(miǎo) 无稽(jī) 疑虑(n&) 典藉(j&)
  C、给事(jǐ) 仆役(p&) 深奥(&o) 虎视眈眈(dān)
  D、疏忽(shū) 泮宫(b&n) 诓骗(kuān) 死心塌地(t&)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台湾著名画家洪仁堡近日接受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时惊叹大陆地大物博。 洪仁堡已经来过大陆5次,除了参加两岸书画界联合画展,还去过福建、江西等地写生。
  B、近期,赵本山频频宴请娱乐圈一流的明星和大牌导演,从林志玲、王家卫,到章子怡、张艺谋,赵本山真是老谋深算、用心良苦啊。
  C、陈市长在现场办公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理想谋大事,埋头苦干抓落实,提高谋划发展、招商选资、对外交流、应对危机、网络问政、直面媒体、学习提高、推动落实等八种。
  D、英国选手穆雷前呼后拥身披国旗留影,似乎已经在提前庆祝夺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九江军分区民兵舟艇大队积极应对长江和鄱阳湖日益严峻的抗洪形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我省立足&三农&,逐步增强以农副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为主要内容的&新网工程&建设力度。
  C、近日,走进宁都县工业园&职工之家&活动中心,只见阅览室、电脑室、棋牌室、卡拉OK室、乒乓球室等娱乐场所新生代农民工其乐融融的情景。
  D、6月30日,省农科院迅速行动,组织百名科技人员奔赴灾区一线,深入灾区田间地头,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和科技服务。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胡玫表示,电影只是以直观、立体化的形象将孔子展现在屏幕上,而小说则是对整个事件更清晰的描述。
  ②在今年的订货会上,国学类读物依然是很多出版社追捧的热点。
  ③该书被称为导演胡玫的首部长篇小说,与周润发、周迅、陈建斌等主演的同名电影《孔子》同步面市。
  ④作者用宏大的历史叙述、细致的演绎笔法回顾了身处春秋末年乱世之中的孔子如何推行其仁政的一生。
  ⑤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中华书局推出的新作品《孔子》。
  A、②⑤④③①  B、③④②⑤①  C、②⑤①③④  D、②⑤③④①
  6、把下面的一句话改成设问句。(2分)
  英模的行为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崇高人格的长期养成,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驱使,社会正气的集中体现。
更多与文本相关内容,请查看 【
】 栏目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2014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复习试题(附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复习试题(附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复习试题(附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过关检测   一、基础巩固  1. 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禁(jīn)锢&&&& 襁(qiǎng)褓(bǎo)&& 繁衍(yān)  B. 枘凿(ruì)&& 陨(sǔn)落&&&&&&&&&& 惘(wǎng)然&   C. 颤(chàn)动&&& 褴(lán)褛(lǚ)&&&&&&& 恣睢(suī)  D. 恪(gè)尽职守& 瓦楞(léng)&&&&&&& 旁骛(wù)   答案:C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妖娆&& 真谛&& 花圃&& 莫名奇妙   B.禁固&& 轻盈&& 广袤&& 顾名思义   C.颔首&& 眷恋&& 破绽&& 一蹴而就   D.深邃&& 汕笑&& 分歧&& 义愤填膺   答案:C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B.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答案:A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上。   答案:D   5.(2013?内蒙古)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   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   6.默写   (1)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   (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愁予《雨说》)   (3)(2013?北京)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2013?河北省)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5)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答案:(1)数风流人物(2)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3)五十弦翻塞外声(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013?杭州)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B.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风筝》《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C.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   D.奥楚蔑洛夫、韩麦尔、夏洛克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答案:B   8.(2013?西宁市)综合性学习。   & 某城市就市民买到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时所采取的应对办法的民意调查结果:如果买到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您会怎么做&自认倒霉&找相关部门投诉&找商家理论要求退款&提醒身边的人不要购买此商品所占比例&16%&3%&17%&64%请概括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表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发表你的品论。   你的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买到质量有问题的食品,只有极少数人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向有关部门投诉。   ②买到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找有关部门投诉的人非常少,这说明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强;同时也说明消费者对通过投诉解决问题缺乏信心,只能选择其他办法解决问题。二、达标     (一)(2013?河南中考)下文,完成9―13题放& 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 ⑥1l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⑩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⑩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9.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10.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      11.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1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   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9.放学回家的路程只需十五分钟,是妈妈以成人的思维,按直奔目的地的时间来计算的。事实上,孩子天性好奇爱玩,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所以安安一路玩耍却没有意识到耽误了回家的时间。10.①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②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11.①“词语运用”示例:第⑧段:“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儿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一句中,“蹑手蹑脚”“尖叫”“摸”等词语传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②“修辞方法”示例:第⑦段中“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孩子们爬短墙的乐此不疲,表现了“小男生”喜欢冒险的天性。③“细节”示例:第⑨段中“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察的细致专注,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12.①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 ②记录事件的过程,推动情节发展。& ③时间精确到分,突出孩子活动的专注投入。& ④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人们对文章主旨的思考。13.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很焦急,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亲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童真童趣。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爱冒险、爱探索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放学回家所用的时间上产生的矛盾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反思,不应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他们成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赞同哪种”的判断不是关键,关键是在对文章的探究中谈出自己的理由(二)(2012?荆门)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18题。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14.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5.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
16.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
18.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答案:14.小时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后来回家摘柿子时母亲却要留两个柿子看树。(意近即可)15.交代小时候的家境和母亲的勤劳节俭,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交代小时候的家境和母亲的勤劳节俭”;“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意近即可)16.交待时令,写出了深秋的萧索孤寂,表达了母亲因子女长期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寂寞之感。(“交待时令,写出了深秋的萧索孤寂”;“表达了母亲因子女长期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寂寞之感”。意近即可)17.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一方面强调了家境的拮据和母亲的节俭;另一方面起铺垫作用,与后文母亲要留两个柿子看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题。(“强调了家境的拮据和母亲的节俭”;“起铺垫作用,与后文母亲要留两个柿子看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题”。意近即可)18.母亲老了,孩子们又经常不在家,孤独寂寞,也需要子女的陪伴。(答出大致相同的意思即可。)(三)(2012?南充)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19―22题& 梁启超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 20.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答:&&&&&&&&&&&&&&&&&&&&&&&&&&&&&&&&&&&&&&&&&&&&&&&&&&&&&&&&&&&&&&&&&&&&&&&&&& &&&&&&&&&&&&&&&&&&&&&&&&&&&&&&&&&&&&&&&&&&&&&&&&&&&&&&&&&&&&&&&&&&&&&&&&&&&&& 2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答:&&&&&&&&&&&&&&&&&&&&&&&&&&&&&&&&&&&&&&&&&&&&&&&&&&&&&&&&&&&&&&&&&&&&&&&&&& &&&&&&&&&&&&&&&&&&&&&&&&&&&&&&&&&&&&&&&&&&&&&&&&&&&&&&&&&&&&&&&&&&&&&&&&&&&& 2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答:&&&&&&&&&&&&&&&&&&&&&&&&&&&&&&&&&&&&&&&&&&&&&&&&&&&&&&&&&&&&&&&&&&&&&&&&&& &&&&&&&&&&&&&&&&&&&&&&&&&&&&&&&&&&&&&&&&&&&&&&&&&&&&&&&&&&&&&&&&&&&&&&&&&&&& 【答案】19.我们要敬业。20.道理论据。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意近即可)21.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22.示例: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不嫌弃这种又苦又累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四)(2013?四川达州)文言文比较阅读,回答23―27题。【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23.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今 齐 地 方 千 里24.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5.翻译下列句子。(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6.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27.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
答案:23. 今 齐 地/方 千 里24.C 25.(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26.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27.略。提示:要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8―30题。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28.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29.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___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30.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答案:28.宋;李清照 29.物是人非 30.C三、写作&31. (2013?呼和浩特市)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你以“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要求:⑴根据题目,选定文体(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⑶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⑷不得抄袭。【思路点拨】《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看到题目后,第一步,首先要审题,也就是要明确“那声音”是什么声音?既然是“回响”,那就说明这个声音触动了你的心灵。那就可以发散思维寻找这个突破点。什么声音触动了你呢?其实所给题目中已有阐述:课堂上最易想到的当然是老师,生活中自然是妈妈,天地间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所以拿来就此下笔,不会跑题,但是可能也不容易有新意,这就要说到第二步,立意。立意新颖可能会出奇制胜。题目中的省略号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这个“声音”还可以继续拓宽,它甚至可以是乞丐口中所冒出的一句话,因为说着无意,听者有心。可以多想几个,列出来选择新颖而自己又熟悉的来写。  就题材来说,这篇文章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写记叙文除了交代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时时在我耳边回响,这是描写的重点。写议论用一些名言警句做论点比较容易写,在论证过程中要突出“那声音”的重要意义,要注意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