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日暖蓝田玉生烟 巫羽相似的句子

  我们可能是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0年代等不同时代的人,我们有很多的不同,但我们都拥有共同的诗的记忆……  不应情深 不由情深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愿君已放下,常驻光明里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苍生难渡 回头是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生烟火,一世迷离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纵已断魂 终未断魂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千寻有影 万里无踪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如梦如幻月 若即若离花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人生的栈道上 我是个赶路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不怕旅途遥远 只怕错过遇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屠裂心城 为思乡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回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不应情深 不由情深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  人生末年,某一个清晨,李商隐站在南方层层水田之上,太阳升起,水田映照着蓝天,水气氤氲,就像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升起阵阵轻烟,一句因景而成的诗落到心上:“蓝田日暖玉升烟”,拨动心弦,一弦一柱,细数自己的锦瑟华年,那时他是个青葱少年,那时他是个有志青年,“将军樽旁,一人衣白。十年忽然,蜩宣甲化。”——曾经正是蹀躞花骢骄不胜的17岁的他以未登第的白衣身份入令狐楚将军幕府,在令狐楚有如养父一般的教导下,十年一恍,他像蝉脱旧壳一般新生了!那是他人生中最美的时光,曾经他爱过,与若碧霞仙城的仙女般的女道士谈过恋爱,尝过了爱而不得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滋味;曾经他暗恋过,在细细的雨中站在一个女子的红楼下,久久地望着,却不能送一对耳环给她:“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也曾经被爱过,被一个听到他的诗的女子暗恋过,却因他进京赶考,却错过了她的约会。  也曾在及第之时,这人生最大的盛景之前,抱有一颗平常心品尝自己人生第一次最大的成功:“玉管葭灰细细吹,流莺上下燕参差。日西千绕池边树,忆把枯条撼雪时。” 玉管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然后他爱上了与令狐一家对立一派的政敌的女儿,并与之结了婚,此时最关爱他的令狐楚已经去世,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上位,于是执意没有选择跟令狐绹同一政治立场的李商隐被指斥为忘恩负义,从此他的人生他的仕途:“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只能为了养活家人,从某个欣赏他的官员那里谋得个小小的职位,然后羁泊欲穷年:他去过桂林,在那里体会“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来到巴山,听过“巴山夜雨涨秋池”,又到了扬州,突然倦了,厌倦了这种羁泊:“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在他四处漂泊的时候,妻子已经去世,他甚至于都来不及见上最后一面。  经历了那么多,站在一方蓝田之上,李商隐回望自己的一生,才发现已是沧海桑田一场。曾以为自己是庄生梦中的蝴蝶,在繁花似锦的梦程里飞奔,而如今梦已醒来,自己不过是一直在做梦的庄生,梦醒了,人也倦了,倦在这名利场里走奔。曾经的梦蝶早蹉跎成断翼残骸,而自己的爱情离了又聚,聚了又散。此刻在太阳升起之时,所有的杜鹃萎身谢礼,化成声声的杜宇,唤着李商隐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就像简媜说的:“你的殿堂已是前尘,你的爱情已成往事。就把一款款的道理还给线装的书架,把一滴滴的泣血留给春泥,把一身姿态托给验尸的风雨,夜半湖心,秋虫唧唧……。当太阳再升起,所有的杜宇声声唤你,所有的人间恩爱,你已双手归还而去。”在人生无数次暗夜里,李商隐都有此归心,只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如今,真的要回去了,李商隐借问沧海桑田,怎么回去我的殿堂,我的最美好的当初……  于是李商隐写成了他一生最美的诗篇,他的一生也因这首诗而在最高潮处最烟花灿烂处结尾——《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58年,李商隐离开扬州,还郑州,李商隐回到郑州之后,即在858年卒于此地,他的归乡,他的殿堂,他的最美好的当初,梦回到了原点,就不会有之后的沧桑。
  这首诗每一个字都很简单,每一个字组成的词亦都意不深,但把它们这样组合在一起后,就如水中之音,镜中之花,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而整首诗之美,如星辰为文章于天,如桃花行文采于地,如风行水上,涣为文章,当其风止,与水相忘。  锦瑟: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庄生梦蝶,《庄子?齐物论》云:“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有说他是被逼让位,故才化杜鹃啼血。  沧海有鲛人,鱼尾人身,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太平御览》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蓝田,有解是指陕西以产玉闻名的蓝田山。玉生烟则有典故自《搜神记》来,说吴王夫差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想嫁给他,未成,气结而死。后来紫玉显形,其母上前想拥抱她,但她却若烟雾一般消散了。不过,在我看来,这是李商隐看到南方水田的景,是写实的风景,不是抽象的意境。  但是,当这些典故凑成李商隐的诗的时候,你还是不能具象地理解这首诗准确的意义。李商隐以最简洁易懂的文字留下最深奥难解的谜棋,千百年来,有无数樵夫来到这里放下斧头解这已无对手的棋局,大家却只解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永远解不出李商隐的问题,留下无数斧头烂柯在这里,千年以来,千年以后,这条陌上,总有人从千嶂外来,却寻樵径去。  《五灯会元》有偈说:“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如果我们放下对李商隐写此诗的真实意图的深究,就如同这偈语所云就都放下劈石寻解的斧头,且欣赏他的山花水红。  王蒙曾无携斧头来到此棋前,慨然感叹:“这是一个陷阱。这是一种诱惑。这是锦瑟的魅力。这是中国古典的‘扑克牌’式文学作品。这是中华诗词的奇迹。这是人类的智力活动、情感运动的难以抗拒的魅力。这也是一种感觉,一种遐想,一种精神的梦游。这又是一种钻牛角的苦行。这当然是不折不扣的野狐禅。”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说句我现在想到的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等楼主“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喜欢大气的,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愿君为我侧耳听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希望帖子能肥~爱这些~  
  楼主文采很好啊  
  希望帖子能肥~爱这些~   
  啊,看来八卦发贴标题一定要长,果然名不虚传啊,我早上发了个标题短的没人看,中午我改成了长标题,这一会功夫大家都来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野狐禅,说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见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禅师问:“立者何人?”老人说:“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禅师说:“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禅师回答:“不昧因果。”  老人大悟。向禅师告辞说:“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禅师在山后大盘石上果然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狐狸,按送亡僧礼火化。  后来禅宗里说那些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一概称之为“野狐禅”。  野狐禅,其实人生又有多少正确的答案,不妨我们都在野狐禅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领悟,做一回小狐狸之身又如何?
  戴叔伦说:“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李商隐在迷离惝恍中创造了一种意境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间,传言着难以言传的深心里的情和境。宗白华由此说:“所以最高的文艺表现,宁空毋实,宁醉毋醒。西洋最清醒的古典艺境,希腊雕刻,也要在圆浑的肉体上留有清癯而不十分充满的境地,让人们心中手中波动一痕相思和期待。阿波罗神像在他极端清朗秀美的面庞上仍流动着沉沉的梦意在额眉眼角之间。杜甫诗云:‘篇终接混茫’,有尽的艺术形象,须映在‘无尽’的和‘永恒’的光辉之中,‘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一切生灭相,都是‘永恒’的和‘无尽’的象征。  所以一首《锦瑟》让人们恍若见到李商隐跌宕的命运,失意的际遇,绮丽的爱情,梦幻的追忆……而人间一个个小狐狸来到李商隐的《锦瑟》之前乱拨琴弦,将不可言之言变成可言之言,将一首深邃的抒情诗变成一首首评论家自释而出的意向明确的悼亡诗、咏物诗、感遇诗、怀人诗、叙事诗……宋、元、明、清,揣度了一千多年,也被诘难、质疑、否定、推翻了一千多年。在这些眼花缭乱的释义之中,评家本是那陌上看花客,却亦变成那楼上之人在看你,李商隐的诗装饰了你的乌丝栏,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wydnzd
15:38:46  等楼主“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喜欢大气的,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愿君为我侧耳听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  嗯那,我发完这篇,我就发月出惊山鸟,我也很喜欢大气的诗词,我以后也会写到的。:)
  而我的梦是那一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总觉得在李商隐写此诗的某时,他也跟我一样突然望见了清晨家乡大片大片如玉的水田上腾起的轻烟,这种望见,无需神话,无需幻想,直接落下墨来,就成人间最瑰丽的奇幻!  ——清晨,沿山而上的层层水稻的梯田,如花瓣叠叠,田里的水光如天以地为镜反映着蓝天,白云过田几片白,蓝天过田一片蓝,初生的太阳照耀着以山成形的这大朵大朵花团,如玉如翡如翠的水田暖暖浮起烟水茫茫……  蓝田日暖玉生烟呵,千年的惊叹到了现在亦是一样,仿佛这其间只有千年的似水年华流过了,而月还是那个月落在你杯中,而花还是以前的那朵花落在你怀中,任是美人在时花满堂的盛唐因宛转蛾眉马前死,任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宋忠魂多少暗荒丘,任是梦中本是伤心路的明空留一把桃花扇,遍掩春色,任是浊酒不销忧国泪的清英雄末路当折磨……可立于此地此刻的天下,天地的静滞依然还停在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此刻、此地。这一刻时间已无涯,这一地人生竟无涯。  而想要看见这一山山的梯田,就需要一座座山,就像张晓风说的——“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云飞鸟际之尽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而我们需要一座山,来看见这云鞍羽盖下芝田,以及上帝为了这些梯田的层层添花而铺上打底的青山衮衮、鹭凫散后、落屑霏霏的山水锦缎。  望此天下,烟蓝浩瀚,云水苍茫,让人心也浩荡,所以简媜亦说:“时间,会一寸寸地把凡人的身躯烘成枯草色,但我们望向远方的眼睛内,那抹因梦想的力量而持续荡漾的烟波蓝将永远存在。”   简媜的话境于此刻站在一座山上望另一座山上蓝田日暖玉生烟,想象出来,就是一个立定如石的人一寸寸变成枯黄,望着那烟波浩蓝的天下,年轻的耕者带烟锄蓝的在蓝田之上一代又一代耕种块块翡玉,烟波的蓝永远都如新生的存在,都是代代耕者梦想的蓝颜,所以唐朝就有诗——从来若把耕桑定,免恃雕虫误此生。
  好惆怅哦~~  
  等到得一场急雨来得,眼前不动而绵长的山峦顿时蓝田璞碎,鲛室珠倾。风起云涌间,天上人间,人间天上。而一穗雨声里,千条池色前,那耕者戴笠冒山雨,渚田耕荇花。此间的景,让诗人亦是要遗憾自己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中国的人间总能于这样的劳作之中发现存在的美丽,劳作是种风景,而劳作的自己要成风景中人,所以从先秦以来就要击壤成歌;到汉之时,南陌采桑要成画;而魏晋那读书人陶渊明也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早出晚归的艰辛无所谓,露水沾湿了衣裳的损失也无所谓,只是希望自己种下的那些些烟波蓝的希望不要被违背呵;  到了烟花灿烂的大唐,也要野老与人争席罢的望景成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而灯火阑珊的宋会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的成词;  到了元,那被道士马丹阳点化的任屠夫想成仙而要跟妻子断绝关系时,亦是要——急切里无片纸,将手帕铺在田地,水渠中插手在青泥内,与你个泥手模便当休离。我和你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被罗帏—— 以青泥按手印于田上手帕,这样就休了妻,也与人间大地断了尘俗之心;而明时一出卿卿我我风情万种的青春偶像剧《牡丹亭》亦会听得一曲前村田歌——“泥滑喇脚支沙,短耙长犁滑律的拿,夜雨撒菰麻,天晴出粪渣,香风腌蚱”;最后到了清,一场繁花似锦红尘为缎的《红楼梦》也要抬出一个没见识过世面却能俯首背天以锄击地的老农妇刘姥姥,笑哈哈地逛一逛人间梦幻般的大观园,而到了最后这幢金玉其外的红楼大厦哗啦啦傾塌时,也只有这个纯朴如土的农妇前来给予这些云端跌落的逃散者最后的人间温暖——  再是雕龙画凤,再是太虚幻境,最终也是要回到这最根本之处。所以想那远古时中国的文明发端处,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而这期间的每一个人物或是最终的文明终结处也终究是生于土归于尘……  中国的文明,即是这样的有着生于劳动的美,所以胡兰成有语:“中国人便从事生产劳动亦如当大事,如承大宾,作场亦如歌舞之地,陌上河边都可以拾得花钿。”
  从此幕玉冷耕云圃的远景踏踏实实走到田上,沿着崎岖窈窕的田埂袅袅婷婷地击壤走过,邂逅春熙,遇见耕人,看其荷锄立,与之相见语依依,天地浩大,唯此声清亮悠长,有着无尽的光阴绵长,搭手额前挡去光阴的浮尘抬头望双鹭衔芳去,拂破眼前蓝光千顷——  这就是让诗人们用一生来珍惜的存在,所以那魏晋的陶渊明才要拂衣归田里,望人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听天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与邻家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陶渊明说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中国的民间的美,即在这样从开春下锄的第一刻开始,就计算这一年的岁功,因着这样的一天之计在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不曾懈怠中,中国才能如此地锦上添花,才能在文明的荒芜处断岸行簪影,荒畦落履痕,有了这样辛勤的人们才有了几千年中国的蓝田日暖玉生烟……
  如梦如幻月 若即若离花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闲居辋川的王维用诗画出的一幅花鸟画,画里有株桂花树,静静的落花,有一朵月,慢慢的绽放,有一只鸟,清脆的惊春。
  LL文采好的。
  古远之前,一只小鸟懵懵懂懂踏过一片沙滩,它不知它将踏破一个瑰丽非凡的世界,在它之前,那个世界在混沌之中,在它之后,这个世界喷的一声华美绽放。  这只无名的小鸟歪歪扭扭对世界的踏足,启智了一个有四只眼的人,他的一双眼睛看着当下,另一双眼睛看向了人类文明的未来,他就是造字之祖仓颉。他跟着这只小鸟的足印恍然大悟而创出中国文明的开端。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沙岸上,一只小鸟踏足喝水的爪印,一只梅花鹿踏足喝水的蹄迹,纹理清晰地如版画拓印在荒茫时代的原隰之上。前来打水的仓颉一日一日路过,有一天,他停下来看了看,觉得真美,那小鸟的爪印像一丛丛小草,那梅花鹿的足迹像一朵朵缺瓣的小花。有一天,他又停下来看了看,看见一串小鸟的爪印又延伸到水边,他知道又有一只小鸟曾经来这到这里喝过水,他回头望望身后自己一串迤逦的足迹,那里还有许许多多梅花鹿的、山羊的、野马的、豹子老虎的足迹,那些圆的横的点的直的斜的长的短的痕迹,告诉他曾经有人、有鹿、有羊、有豹、有虎曾经来过,突然灵光一闪劈开了仓颉混沌的心空,我为何不以这小小的“个”形爪印代表一个符号的存在?于是仓颉把这个小小的爪印描下来,有了人类第一个汉字,从此天地分明,人以自己笔墨的痕迹竖立其间,诉说着人世间的种种情节。
  好长,马个慢慢看  
  若说,这鸟出现在仓颉之前,中国文化是努力生长的树,而这只鸟在这棵树上的栖枝,却是以一声鸣啼惊开了中国文明的花朵绽放,从此中国的文化就是一幅树里闻歌、枝中见舞、恰对妆台、诸窗并开的花鸟画,到处都是豆蔻枝头冷蝶飞、荼蘼花里小莺啼的生机盎然美色嫣然。  这样的文明之机,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想那《碧岩录》里有云:“声前一句,千圣莫传。”文明的异动惊起了鸟,鸟惊起了人而人惊开了天地,所以,这鸟的踏印成字在仓颉看到之前就是那声前一句,是这造句之初的那一机。
  好帖,留名  
  后来,这一只鸟轮回了千百年,来到了终南山上,迷迷登登打着瞌睡等着月亮升起来,冥冥中它不知它如何来到此地。当浩月升空,光芒穿破它黑夜里的梦,它发出一声惊叫,它惊觉原来它是为了月亮而来,而它的惊叫陡然惊醒了一个正在山中漫步的诗人。诗人的醒来,惊了大半诗词的江山。
  743王维得到了宋之问在长安附近的蓝田辋川别墅,经营之,与裴迪同游,浮舟往来其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晚年的王维把在这里写的诗统统集为《辋川集》,因为辋川就是他的精神家园,而这里的诗就是他在这个家园里种出来的最美的花朵。而那首著名的桂花落的诗就是从这里开始静静地绽放,当她成熟而下落的时候,她的境界在文人胸中的共鸣已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身居高位而心又在终南山,两个世界,王维过得逍遥亦是洒脱,所以让大唐的诗人们无限欣羡。  ——那个时候的文人,既追求建功立业、壮烈激昂的事业,又追求自然淡泊、清静无为的生活。即使是那些终生励进的诗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对后者的追求。
  锦瑟 最喜欢的一首是之一了
  我最喜欢《枫桥夜泊》:好有意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如许快乐的日子过了没多久,756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于是唐玄宗从繁花的梦中醒了,带着他的爱妃、儿孙逃了出去;长安的大臣们从盛唐的梦中惊醒时,金殿之上却已不见了皇帝的踪影。而这些大臣,连同王维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便成了安禄山的俘虏。  盛唐的大幕骤然急剧地落下,将王维推到了人生最尴尬的境地。  王维被安禄山带到了洛阳,囚禁在菩提寺中,环刃交加。  他曾想“服药取痢”,但只是太天真,他是“天下文宗”,只要他在,安禄山要的就是这个。  但他的勇气不够他吃药自尽,而只够他吃药装病,其实只能说,他觉得大唐还有希望,他还想再回到长安的蓝田辋川别墅,继续自己亦官亦禅的生活。他不想无端端为这飞来横祸殉了节,他只想守着,却再也由不得他自己。  他要想守着,就得先做着。  所以,他还真是担了伪任,虽然是被迫。
  我们没经历生死劫难者,可以义正言辞地指责他的退却,但我们也不得不明白他总有想活下去的权利。一切只看他的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王维做坏人的勇气也只够他成为懦夫。  然而,头低下了,心总是知道分寸的。也就是这点分寸,才让他得以在动乱后重换回一片可以再种桂花的天地。  也许倾城之前王维的精神追求不过是停留在境界的精心营造之中。他制造了文人梦中最美的辋川之境,而他也在人闲桂花落的南山时时盼望着长安的故人来,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人闲心不闲,他希望那长安的故友都来陪他看看桂花,一个人的桂花有些寂寞,就像《菜根谭》云:“谈纷华而厌者,或见纷华而喜;语淡泊而欣者,或处淡泊而厌。须扫除浓淡之见,灭却欣厌之情,才可以忘纷华而甘淡泊也。”只是此时王维未来得及以他尚不是曲折的人生来彻悟,他也未曾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懦弱而不足以让他坦荡荡地做一回英雄,他在身陷囹圄时,才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彻底离长安,永远归南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凝碧池上,安禄山举行庆功大宴,让抓来的一众梨园弟子为他歌功颂德,然而梨园弟子为自己破败山河奏不出颂曲,人人痛哭失声,面对安禄山的雷霆怒火,突然哐啷一声,一琵琶如重锤掷出,碎落在安禄山面前,琵琶手雷海青转身面向西边,向着长安的方向失声大恸,愤怒的安禄山,残酷地将雷海青肢解于试马殿上。  当曾去终南山寻王维而与他一起游辋川的知己好友裴迪,冒死到狱中看望王维,跟他说起这件事时,王维泣不成声,当裴迪问王维是否有话需要他带出去,王维流着泪想了想,便在裴迪面前低低念诵一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秦管弦。” 也正是这点心里的悲,和这首诗救了他的命。  而后,王维又悄悄念一诗给这位曾与他一起涉辋川的朋友:“安提舍尘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鲜衣怒马的日子,我已忘了,明月轻舟的过往,我还记得。如果此去,我得平安,我只想要回辋川!   757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贱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王维当按律当死。但有人提出王维的这首凝碧宫的诗可证其忠心,加之王维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己官职以赎死罪,那些长安的诗人们也去求情,唐肃宗终究原谅了他,不但不杀,而且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  也许那首诗,只是给了大家一个借口,给了长安的诗人,给了唐肃宗一个借口,那些有切肤之痛的诗人是深知对于一个心存希望想要留身重见天日的文人要做出那种决策的艰难,可能一个死的念头起,就成了英雄,一个生的念头起,就成了懦夫。而唐肃宗,在这个百废待兴的长安城里,他实在再无杀人的决心。  这时,王维已57岁。
  此时的王维对仕途已经意兴阑珊,想要彻底归隐,他对弟弟说:“昔在贼地,泣血自思,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但他的辋川梦因为朝廷一再挽留终成空,后来甚至官至尚书右丞,他的心一直都想要行至水穷处,可是他自己的身却直上青云,想要坐看云起,自己却成了青云。  这本书现在亚马逊上已经可以买啦。/%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4%BB%AC%E4%B8%80%E8%B5%B7%E8%AF%BB%E7%9A%84%E8%AF%97-%E5%80%BE%E8%93%9D%E7%B4%AB/dp/B009IA5W7O/ref=sr_1_5?ie=UTF8&qid=&sr=8-5
  喜欢那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年轻的时候,他写《不遇咏》:“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年老的时候,他发现他不遇的不是周文王,而是那渭水岸边,那南山种田。  年轻的时候,他说君王不知他的心,他的心就是要直挂云帆济沧海,但年老的时候,他才知道,君王真正不懂的是他的拂衣之心,他连临岸老僧都做不了,只能做个紫衣老生临岸久,悔与沧浪有旧期。  美人心悸的是色衰爱驰,将相块垒的是尚能饭否?而摩诘,郁结的是,不能涉川别红尘,做一丛终南山下的东篱菊,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他这做梦的庄生,带着他的蝴蝶,在长安的千门万户里,躞蹀着黄金羁,走过了繁华千丈,又在羽檄交驰中,走过了仓惶岁月。却始终走不到水穷之处,坐看云起,走不到幽篁里,弹琴长啸。
  758年,一被特赦的王维施蓝田辋川别墅为寺庙。  也许长安的宫墙坍塌,才让王维发现自己所刻意去经营的境界,竟是如此地脆弱,担不起刀架肩上引歌长啸的勇气。  虽然唐朝的人原谅了他,但他其实总是不肯原谅自己,所以,当他重新再得到生的机会的时候,他只想把自己的心供奉给了佛,这是他唯一可以坦荡做王维的地方,但还是把自己的身献给了皇帝,只是因为感恩。  皇恩浩荡,三年里王维升官五次。然而朝廷越是不计较他,他越是负疚,他在被赦罪后第一次升官为五品太子中允时,写谢表云:“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臣得奉佛报恩,自宽不死之痛,谨诣银台门冒死陈请以闻。无任惶恐战越之至。”
  所以,王维要把辋川别业施作佛寺,他向皇帝奏请云:“臣至庸朽,得备周行,无以谢生,将何答施?原献如天之寿,长为率土之君,惟佛之力可凭,施寺之心转切。效微尘于天地,固先国而后家。敢以鸟鼠私情,冒触天听,伏乞施此庄为一小寺。兼望抽诸寺名行僧七人,精勤禅诵,斋戒住持,上报圣恩,下酬慈爱,无任恳款之至。”   此身只为报皇恩,而他的心呢?当年他去南山里为要看桂花,却遇见一只惊月的鸟,曾经他以为他为桂花而去,如今他才明白,他为此月而来,而他亦是那鸟,惊觉之下,而有惊悟之声。佛经有云:“复观此定犹如满月,一切妄想犹若浮云,又此正定如清凉风,能除虚空一切云翳,朗然清净光明照曜,一切有情见皆生喜。如是满月光明庄严,能施有情清凉安乐。如是静虑清凉之风,能除性空妄想云翳。正定满月出现世间大悲光明,能除有情诸烦恼热,使得清净安乐涅槃。”  王维的惊悟声鸣在春涧里,引得后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辋川就要送走它的诗人了,诗人望了又望身后送别的辋川,迟迟才启动车马,穿花拂萝而去,出了辋川,看见绿水别青山,原来自己也是似水之身,流年里经过了一段青山,终是要投身红尘浮世里,做一罐火宅上焚烧的沸腾之水。离别的路上,诗人写了《别辋川别业》:“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无所谓~
  十载风流悲教主,一生恩怨误前尘
  但凡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碎
  好美的诗句.感觉中国的古诗词和某些古文经过了百千年的时光依然熠熠生辉,那种底蕴,真的无可企及.  
  文采风流的帖子。非常喜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田日暖玉生烟上一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