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少籍二十岁的断句

文档名称:2010年语文备考金案:古文阅读之信息筛选.doc
格式:doc&&&大小:0.3MB&&&总页数:58
可免费阅读页数:47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8元人民币
请务必先预览看看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本站不支持退款。201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十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十一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知识点梳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东垣老人李君,讳①杲,字明之...”,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王氏:王安石1.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大概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恐怕C.虽细事不苟也马虎D.辄一扣之求教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不求知于人②不拘于时,学于余B.①不妄与人接②欲呼张良与俱去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所笑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3分)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5.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3分)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①,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元和初,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②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注释】: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国库。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错愕不虞
虞:预料B.以为有宰相器
器:才能C.或家给人足
给:供应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期望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
)A.①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②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B.①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②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C.①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②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D.①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②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5分)译文:()(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分)译文:()5.C6.C7.B8.(1)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时,在用度方面很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安然自若。(5分。补主语,状后,妻子,晏如,每点1分,大意1分。)(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5分。诚使(假使,如果),贵(以…为贵),足(富足);孰与(怎么能),每点1分,大意1分。)芙蓉泛舟--南康肖中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古文
上传: 肖中 &&&&更新时间: 16:46:4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
第三部分:文言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
&&&【2007&江苏】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b.&&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趋:快走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处应取&窥伺,窥探,观察&之意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三人的交往是三人志义相合,此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②反映人物的谦逊,与计谋无关;③反映人物心思的精巧,与计谋无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选项所叙述的事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未涉及。应表述为&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后来亡命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去世,进之安葬母亲之后,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答案】(1)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忍&和&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
(2)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解析】&设备&一词古今异义,不可视同今日之名词&设备&,&悉&在中学课本中多次出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3)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解析】&死&是为动用法,《陈涉世家》有&死国可乎&。
参考译文: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于是亡命于江湖。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于是就离开了。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2007&山东】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
【解析】(应为&定罪&或&治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
【解析】(均为&因为&,a却、并且,b介词、连词,c助词,无实意,主谓之间)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解析】(②表现其镇定,④表现其清,⑥评论其政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解析】(王戎容貌憔悴是因为&性至孝&)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译文】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译文】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译文】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2008年高考试题海南卷】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进行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解析】认为或表扬,注意下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①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①是嵇绍对少年戴晞的评价,不是他敢于直谏,故排除a、b;②写他不阿谀权贵而升职,不是敢于直谏,排除c
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解析】信息源在第三段,不是嵇绍不以为然,而是以书谏。原文是&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答案】【(4分)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外,每译对一外给1分。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
【答案】(6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3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008年高考广东卷】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实词。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尤其是不要把古代的两个单音词误用作一个现代汉语的双音词。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与多数试题不同的是,该题每个选项的两个句子均出自阅读材料,无形中增大了实体的难度。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b&&&)(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在考题中直接考查语法知识,并不多见。不过,试题难度并不大。&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命题者往往在个别关键词句的翻译上故意设置陷阱,如a项和d项,有时则在内容上或作者/文中人物的观点上张冠李戴、绝对化、无中生有等等。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答案】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解析】断句是近年来兴起的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一种考查新题型。它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能给文言文断句或点断,除了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即找标志)外,更多的是要理解文意。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答案】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答案】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其中&信&就是准确,&达&就是字字落实,&雅&就是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我们首先要求考生准确完整地翻译,就是所谓的采分点。
【2009&辽宁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
【考点】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析】布,有宣告的意思,但是这里应该解释为&散布、宣传&。
【思路分析】&解答实词题一定要联系语境,因为这道题重在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如果解释&布&为&宣告&,和后面的&恩惠之化&显然不搭配,根据语境&推断和教化搭配的词义相近的词应该为&散布、宣传&。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考点】对文章内容要点归纳的辨别
【解析】这里要表现的是&孙谦为政清廉&要注意筛选出不合这一要求的句子。③是谈治政的方法和效果,⑤再说孙谦的竭尽忠诚。找出这两项后在使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思路分析】&&这类题要求考生要对文章的内容要点做到整体上的把握,掌握事件及发生对象,反映的品质特征,或者作品的思想主题。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排除筛选的解题方法,解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
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
【解析】b项所概括分析的&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此处在原文中是&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孙谦不是不愿意作官。而是不愿以这样的方式受到恩宠;明帝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放弃这一想法,而是因为孙谦&辄散甲士&,而气恼,虽然没有处罚他,但却不再任用他了。
【思路分析】这道题往往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边叙述边评价,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细核对原文,不要草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答案】(1)(5分)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2)(5分)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推断主要实词的含义,把握好采分点,理顺句意。&第一句中要注意&嘉&&礼&&异&&效&三处;注意在语境中去推断:嘉&&清洁(品行),所以要译成赞许,赞扬;(甚)礼,可以判断出,礼应该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厚待、礼待;异,是高祖的一种看法,应该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他)不一般,很奇特;效,前面的词是自,自效,不可能是自己仿效自己,所以否定了仿效的词义,那么应该是成效、效果,作动词,引申为验证、证明。
第二句中要注意&笃&、&舆&、&厅事&三个词的解释。&笃&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中的&刘病日笃&句,结合语境可以译出&重,病重&的意思;&舆&,语境中后面有&送&表明这是一种送的方式,所以作状语,解释成&用车&;&厅事&可以联想到课本中《口技》中的一句话&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厅事应该为大厅、厅堂之意。
【思路分析】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才有了实力,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还有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2009&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d.动之军法从事&&&&动:招致
【考点】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d项&动&,总是,常常。
【思路分析】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排除法,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a、b;③&&未尝辄敢出门&是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思路分析】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时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ii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i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居住&&为古今异义。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译为&没有不&。(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合&译为&全都&,&因&译为&于是&,&数&译为&几&。(庶、合、因、数各1分,大意2分,共6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超投笔从戎断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