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生病输液了,输液真的比吃药好吗?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吃药还是输液?请听医生的!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即将来临别太迷信“不输液疾病清单”
&&记者 张姝 通讯员 沈文礼 王雪飞&&&&本报讯 深秋乱穿衣。这几天的天气,中午和夜里相差10多摄氏度,最低气温更是只有11℃。走在大街上,有人还是短袖,有人已裹得严实,有人甚至讨论起现在要不要穿棉毛裤了。再加上气候干燥,体质差一点的人,稍不留心,就很容易得呼吸道疾病。&&早几年,得了呼吸道疾病,不少人习惯到医院里点名要挂瓶盐水。这几年,随着对滥用抗生素危害的认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排斥输液。加上今年8月份,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列出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后,这份“不输液清单”在网上流传非常广,使更多的人对输液说不。&&这种变化是好事。&&但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因病情变化或复杂确实需要输液的,患者却对医生开出的输液单子也有所怀疑甚至抵触起来,说,“我这不是53种疾病之中的吗,为什么还要输液呢?”这个时候,医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做解释工作。&&那么,要不要输液到底该听谁的?是相信这份“不输液清单”,还是医生的诊断?&&“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涵盖了儿科、内科、外科、妇科等常见病&&安徽省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吴振宇对都市快报记者说,此次公布的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名单,很多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门诊经常遇到的疾病。比如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内科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妇科的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等。&&“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可节约费用,避免不良反应,对就医群众是好事。控制输液还可以避免抗生素滥用。” 吴振宇副处长说。&&不过对于以往的“输液大户”,如上呼吸道疾病,这份“不输液”清单都附加了条件,比如儿科的上呼吸道感染,只规定“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的可以不用输液;小儿腹泻病不用输液的只针对“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等等。&&&&浙医儿院规定37种疾病一般不建议输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汪天林医师说,其实我们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对医疗机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也非常重视,出台过很多文件,还经常到医院检查。2013年11月,省卫计委就到他们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门、急诊患者抗生素使用比例作了严格要求。&&“合理用药,规范输液,这几年一直是浙医儿院的理念,我查了最近几年的数据资料。2009年,浙医儿院年门诊量147万人次,输液量50万人次。2013年,年门诊量191万人次,在总人数增加44万的前提下,输液量反倒减少了9.2万,为40.8万人次。”汪天林主任说。&&2013年12月,浙医儿院出台《门诊常见病抗生素使用指导意见》,规定37种不宜常规全身使用抗生素的疾病及特定情况下可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这份清单里就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等四种常见疾病。&&&&疾病发展变幻莫测&&&别太迷信“不输液清单”,要相信医生诊断&&杭州市西溪医院神经内科邵森副主任医师、普外科徐刚副主任医师等也说,其实安徽省公布的这“53种不输液疾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他们在医学院读书时,老师就这么强调过。现在他们医院也基本是这么实行的,只是没有发文件罢了。&&西溪医院耳鼻喉科杨书容副主任医师说,像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一些急性症状,他们都会根据病人血液指标来确定,如果白细胞、中性粒等有异常,才会考虑输液。&&采访中,这些医生都强调,之所以医院没有向社会公布“不输液疾病清单”,就怕一刀切后,反而有误会。因为疾病存在动态演变过程,是否输液要由临床医生综合病情后作出决定,建议市民不要太迷信这种不输液清单,看病不可能“一刀切”。&&汪天林医师以儿科呼吸道疾病为例,分析了不能迷信“一刀切”的原因:&&理论上,病毒感染确实没有特效药,挂抗生素没有用。但有时仅凭孩子的血常规指标,很难确定是细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例,中华医学会2013年最新出台的《儿童肺炎诊治指南》里明确指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作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筛查工具,既不敏感,也不特异。此外,像红细胞沉降率(俗称“血沉”)、C反应蛋白(炎症的指标)或前降钙素原等也不能单独或联合来区分细菌性或病毒性获得性肺炎。&&这就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根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而这个时候,最怕有的家长凭“经验”,仅从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就简单得出孩子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的结论,并作出要不要输液的判断,干扰治疗。&&而且小儿多种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手足口病等,前驱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鉴别诊断很重要,治疗上也不能武断。&&儿科疾病还有一大特点是,病情进展很快,特别是约25%左右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这个时候,医生也会选择抗生素,包括口服或输液治疗。
[] [] []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扫描二维码,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医明精仁”、“ymjr_3”,关注医明精仁官方微信,即可获取健康资讯和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定制健康生活,并可参与编辑互动。53种病不用输液?纯属无知说法!
春雨医生&·&
黑“输液”,讨好了上级,吸引了媒体眼球,满足了群众呼声,却独独伤害了医生群体。
“简单粗暴的践踏医师医学处置权和治疗方案选择权的文件,讨好了上级,吸引了媒体的眼球,满足了群众的呼声,却独独伤害了医生群体。”文/闵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科主治医生关于输液的谣言一直经久不衰,近日央视引用发布了一条《53种病不用输液》的微博,再度引起了群众对于输液的恐慌。这条微博的内容来自于今年8月安微卫计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基于的理论基础是同国际接轨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这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根据《通知》要求,“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并列上了具体使用指证,《通知》提出的输液使用指征包括8项内容: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并在附录中列出了53种,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此文一发,得到了业外(请原谅我将卫计委列为业外,这里为什么将其里列为业外,后文有述)的广泛好评,此举被认为是对于“白狼(中国医生)”们的沉重打击,大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势头。门、急诊的很多患者,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医生不输液,理由是你们领导都说了这个病是不能输液的。从1656年,伦敦的Christopher Wren教授,第一次把药物注入病人的静脉,到1920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瓶玻璃瓶装的静脉输液。输液这一个治疗手段,已经伴随人类走过了358年。输液的作用都有那些呢?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3、输入药物,过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过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当然,这些都是教科书上的废话,输液的根本作用只有一条!那就是,输液是一种医生用来治疗疾病的给药手段!这个手段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手术、雾化吸入、放疗、按摩、推拿、复位一样,都是医生赖以治疗疾病的手段。而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针对症状,而不是在针对疾病!这里想说一下为什么要将卫计委列为“业外”,减少输液的应用,从医疗原则上说是没有错误的,尽量减少输液是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很多药学的同仁们,一辈子的努力就是为了推动某种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提高那么一点点。但是医学上一个诊疗方案的出台,绝对不会是简单的因为某一句话,某个上级部门的要求,或者民意的取向而出台,只能是经过大样本量的询证医学研究,严谨的统计学分析后,再经过小范围推广,直至全面推动。而这份《通知》的起因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而出现,目的是“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缓解群众就医负担”,理论依据是WTO的一句话,更可笑的是这53种不输液的常见病、多发病还经过了“广泛征求意见”。这份《通知》就是这样变成了一份,由屁股决定的不具备严谨性和执行性的,简单粗暴的践踏医师医学处置权和治疗方案选择权的文件,吸引了媒体的眼球,满足了群众的呼声,却独独伤害了医生群体。临床上医生所见到的病人都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而在《通知》里所提到的病人,只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名称,通知的拟定者,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做合并症、并发症,更不可能知道什么叫预见性治疗。咱们就从一个最简单的症状说起,受凉发热38.9℃,怎么治疗?按照《通知》的意见,特别简单,多喝热水,多休息,对症用些口服降温药物,出汗多了,口服补液盐,忍忍就好了,熬7天,不转成肺炎,不发生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一准儿能好。不管是7岁还是70岁,不管是不是明天还要上班,不管有没有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当然更不管你是不是烧的百爪挠心或者昏昏沉沉,万一转成肺炎啥的,那就再说呗,反正老百姓们砍的是医生,又不会杀到卫计委来。如此推断以后医院都不用看这种病了,温开水、新癀片、口服补液盐也不是处方药,卫计委直接出个新的通知,直接禁止感冒患者门诊就诊好了还能阻止交叉感染。别以为这是在开玩笑,2003年,卫计委真的这么干过!医患关系如此恶劣的今天,医生的手脚被禁锢的越来越紧,无知的人们在用口水、眼神、甚至是行政命令来限制医生的选择,处方率、药费比、周转率……,这些比,这些率,那个和疾病有直接的关系呢?《通知》的出台,就是这种干涉的典型表现,不求卫计委能为医生排忧解难,但求卫计委干点他该干的事情,比如说能向广大群众普及感冒这个最常见疾病的成因、预防方法和简单的治疗药物。而不是简单的出一份《通知》干涉医生的治疗手段。这个《通知》无异于在已经恶劣的医患关系上烈火浇油,将来也许真的会出现安徽某地医生因拒绝为病人开出输液治疗而被砍死的新闻。输液何辜,为人所禁,医者何辜,为人所限,前路漫漫,道阻且艰,身披镣铐,且行且叹。本文作者:原标题:《带着镣铐的行者》
猜你还想读大人生病了输液快还是吃药快_百度知道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地方新闻网→
                
现在的位置:→
一生病就打点滴好吗
发布时间: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在海东市各医院的门诊、病房里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打点滴。那么,一生病就打点滴好吗?打点滴真的比吃药管用吗?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各年龄段感冒病人皆多
  &大夫,我这几天头痛很难受,好像感冒了,吃药不管用,非得输液才能过去。&11月22日,记者在平安大道附近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见到一位中年男士对医生说。大夫简单问了一下病情,就开了处方。5分钟的功夫,他已经坐在了输液室里的椅子上。
  记者走访市人民医院发现,挂号处排队的人很多。在一旁椅子上输液的患者祁女士说:&天气越来越冷了,加上我的抵抗力本来就比较差,外出受点凉就感冒了,咳嗽不停。&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秋冬季节的交替,个人抵抗力差,再加上不少年轻人感冒不吃药也不看病,等到严重了才选择就医。
  老百姓倾向打点滴
  &我觉得打点滴吸收的速度快,感冒也好得快。&市民王先生说。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我听说输液可以防心脑血管病,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并且什么病都可以输液,应该管用。&一位抱着小孩子的家长说:&打吊针病好得快,光吃药疗效慢,弄不好会把孩子病情给耽误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市民似乎有了&输液病&,他们认为不打点滴病就好不了,输了液才会好。大部分市民都认为输液比吃药效果好,加上因忙于学习、工作、赚钱等都想尽快痊愈,所以选择输液。
  打点滴花费高且风险大
  记者采访得知,有些诊所的医生也愿意开输液处方,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为了经济利益,因为药物输液利润要比口服药物高。某药店工作人员介绍,对待感冒,很多人的第一做法就是凭自己&经验&买药吃。以普通感冒为例,一般大部分人吃的是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止咳药。比如买感康、白加黑、双黄连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这些感冒药中最贵的要数西药白加黑,售价也不过十多元,其他药品单价均不超过10元。也就是说,口服药物治感冒,最多不超过20元。输液一般都包括抗病毒、抗感染、液体、输液器、床位费、输液手续费等,所有的费用相加最便宜的也要60元-120元/次,如果输上3次,患者就要支出400多元。
  针对一生病就输液的情况,记者查阅了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对此,业内人士也表示,输液会直接进入到人体的静脉,一旦有不良反应很难采取弥补措施,而口服药物需要吸收一段时间,即使有不良反应也相对缓慢,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也可以洗胃。所以卫生部门建议市民,需要转变一生病就输液的观念,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不管成人还是孩子都一样。
相关新闻↓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生病不吃药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