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加细节派怎么合并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_百度知道清朝末年的守旧派多还是改革派多,皇帝是守旧还是改革_百度知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这是《十里长街送总理》所描写的画面,周总理德高望重,人民拥戴自然平常,可是想象一下,此种画面下送行的人群全变成了妓女,那该是何等壮观,确实有一人,他做到了让全城妓女给他送行,并且与之交好的朝廷命官前来送行,见满城青楼竟无一人缺席,自觉脸上挂不住彩,掩面离去,这个死去的人就是奉旨填词的柳永,人称柳三变,排行老七,也称柳七官人。
柳永这一生和妓女结下了不解之缘,才子似乎都离不开风流,恃才傲物,目无一切的他却和青楼女子合得来把酒言欢,更有书载,青楼女子不识柳七则沦为下品,不列姊妹之数,妓家有诗言: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在当时只有飞鸽传书的年代,柳永的词却传遍的大街小巷,洛阳纸贵在他面前一时也望尘莫及,据说:杨柳岸边,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的网络时代,柳永实至名归为网红。
我十分羡慕柳永这种风花雪月的生活,逛柳巷,串青楼,一袭石榴裙,搔首弄姿罢唱段双龙戏珠,此乃作鬼也风流。妓女这个不偷不抢的营生,在我们这个社会现在变得触及法律,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在百废待兴的南京秦淮河畔开设妓院,为了吸引富商巨贾,增加国库税收,御赐对联: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伺候官员上朝,竟不关心民生国事,反而全部在谈论嫖妓心得,朱元璋则下令关闭官妓,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让给了资本主义,随即私人所开办的妓院不断猖獗,二百年后,就有了陈圆圆,而大明王朝气数已尽。
可以看出妓院也可兴国,也可以亡国,柳永虽然心怀抱负,也曾做县丞三年,出行时以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为首的妓女——郊外绿阴千里
掩映红裙十队。这是对柳永生前的送行,文人讲究洒脱,柳七就和孟浩然一样,因为一句诗词而葬送前程,在给当朝丞相做寿词时,大意将“我不求人富贵,人需求我文章”两句一同奉上,丞相看后他余生便在青楼填词度过。
喜欢柳永很简单,只因他那句我不求人富贵,人需求我文章。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的快哉快哉死得其所。如若没有这种气节风骨,一个文人,就会和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遗臭万年。
每次和朋友一块都会开玩笑,有钱后我们一块去嫖一次,人生在世图风流,今朝有酒今朝醉,嵇康如此,柳七如此,我又为何不能如此
写完这篇,不知为什么,想起了一句日文: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金陵十三钗》海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对守旧派的一点意见
本来是不想提这不愉快的话题的。然而,毕竟碰到了太多的同类事,便有些耐不住,在此就简短地作一个引子,来唤起我对别人的期望。  以前我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很老实,几乎不爱说话,做事也基本是照别人的做。但我自小想自己要比别人做的好,于是就在今天有些不拘一格了。然这也带来了烦恼,甚至有些愤愤,不过总归是无用的愤愤而已。  且说读了大学本科,那时就觉得沾沾地有些了不起了。便想挑别人的刺。起初我是觉得自己守旧的,例如我的一个隔壁宿舍的同学,也很爱新诗,于是就写了来请教我。我自以为自己懂得多,而且语言符合新诗的要求,便很瞧不起地教人家。现在想起来,确实的不该,好在人家也觉得自己的低弱,需要紧紧的学习,所以也没有产生什么嫌隙。后来做了大学的文学社长,读文章的风格就多了,便不再那么严格,只要词能达意,抒发心意便是好的。  又到后来上班,便觉得身边的人没有志向。老百姓就是老百姓,很容易知足。我其实骨子里还是很希望层层上进的,只要有机会。于是,我就觉得那是很多单位的领导太没有眼光,一点也不重视人才。首先,下面的单位所谓人才是很多不被重用的,总不能比领导要出色吧?其次,所谓人才,往往是一方面的强,很多方面的不行,特别是交际的不行。因此,人才就不是人才了。我一直打算着考研,想过自己向往的荣耀的生活,于是就对卡人不让走的领导很不满。然而现在又想起来,毕竟那时的条件不同,大家都多般只能那样做,才能稳定,放到现在,谁还留着你啊?  在广州读了研究生,这时就明智多了。思想开放许多,做事也没有规程,什么办法好就用什么办法。毕业到了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就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于是就又提不起精神来。守旧的思想怎么就到处缠着呢?不久,就跑到北京混学习,其实不过是松弛松弛神经。觉得不守旧的好很多,可是在学术上又都是封闭的多,所以还是不爽,所以也就不十分的留恋。  再说很久前我不仅写新诗,而且写古诗词。对于格律,我自认为我是不太懂的。我曾几次去想记那格律,结果还是放弃了。我还不如接收一些新科学的好。可是我还是喜欢写旧诗词,毕竟那比新诗更富有韵律感。写的东西便往网络里投,几乎都发了。可是在红袖从没有发过。现在还是没有发过。我是否丧气了?需要学习?说真的,我还是自由点好,这还是新时代吗。然而,我又有些害怕,害怕在文艺界里,很有一批大师级的,自以为懂的很多,便很无端地严格要求。幸好网络释放了很大的一批80后以及90后的人,所以让我还是看到了些滴出的新鲜的血来。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学术界更加的普遍,在我专业的医学界,很多的大师和权威,其实也有很多不合时宜的东东的,我强烈感觉到了,但没有说,因为纠正不了,所以就自己退一步,过着自我满足的学术非学术的日子。  还有很多能举的,但说的越多,反而觉得自己的狭隘来,因此,总结一句,不管什么人,都要纳四方的水,地下的,天上的,支流的,倾倒的,这样才能有容,才能有更多的营养。尽管伴了污染的几率大许多,那还是要接受,但需要自我的沉淀,自我的适应,和最后的自我的分解。
编辑评语总结一句,不管什么人,都要纳四方的水,地下的,天上的,支流的,倾倒的,这样才能有容,才能有更多的营养。尽管伴了污染的几率大许多,那还是要接受,但需要自我的沉淀,自我的适应,和最后的自我的分解。(作者自评)
红袖短篇文学手机站上线了,支持手机创作!快使用手机访问
查询内容:
关 键 字:
作者的其他作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