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苯酸 氨甲环酸是不是又叫抗纤又叫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ān jiǎ běn suān2 英文参考aminomethylbenzoic aci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aminomethylbenzoic,Gumb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3 国家基本药物与氨甲苯酸有关的零售指导价格序号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915氨甲苯酸250mg*100盒(瓶)22.5化学药品和部分*916139氨甲苯酸片剂250mg*20盒(瓶)4.8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注: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4 氨甲苯酸药典标准4.1 药品名称氨甲苯酸4.2 拼音名Anjiabensuan4.3 英文名AMINOMETHYLBENZOIC ACID4.4 来源(分子式)与标准本品为合物。按品计算,含C8H9NO2 不得少于98.0%。
4.5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鳞片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本品在沸水中,在水中略溶,在、、或苯中几乎不溶。4.6 检查的澄清度 取本品0.10g ,加水10ml,加热使溶解,放冷后,溶液 应澄清。物 取本品0.25g ,加水25ml,加热使溶解,放冷,依法(附录Ⅷ A),与标准溶液7.5ml 制成的对照液,不得更浓(0.030%) 。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制成每1ml 含4mg 的溶液,精密量 取适量,加流动相稀释成每1ml 中含0.4mg 的溶液(1) ;取溶液(1) ,分别用流动相稀 释成每1ml 含10μg 的溶液(2) 与每1ml 含4μg的溶液(3) 。照(附录 Ⅴ D)试验,用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睛-水(200ml水中加1 滴,加4.0 % 液调节至7.40)(3:1)为流动相;波长为230理论板数应不低于1000 。取溶液(2)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器,使主成份色谱峰的峰高为满标 度的80%;再分别取溶液(1) 和溶液(3) 各10μl 进样。记录色谱图至主成份峰保留时 间的2 倍。溶液(1) 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量取除峰外各杂质峰的和,不得 大于溶液(3) 的主峰面积。干燥失重取本品约0.5g,在105 ℃干燥至,减失重量不得过11.0%(附录Ⅷ L)。炽灼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 得过百万分之十五。4.7 鉴别(1) 取本品的饱和水溶液2ml,加茚三酮5 滴,加热,即显蓝紫色。(2)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0μg的溶液,照(附录Ⅳ A)测定,在227nm 的波长处有最大。(3)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集410 图)一致。4.8 含量测定取本品0.3g,精密称定,加水30ml,加热使溶解,放冷,加溶 液20ml与红指示液1 ~2 滴,用氢氧化钠(0.1mol/L),至溶液显淡紫色 ,并将滴定的结果用校正。每1ml 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15.12 mg的C8H9NO2 。4.9 类别。
4.10 贮藏密闭。4.11 制剂5 氨甲苯酸说明书5.1 药品名称氨甲苯酸5.2 英文名称Aminomethylbenzoic Acid5.3 别名对氨甲基苯甲酸;;;;Acid Aminomethylbenzoic;Acidum Para-Aminomethylbenzoicum;Gumbix;;p-Aminomethylbenzoic Acid5.4 分类 & 5.5 剂型1.:每支50mg(5ml),100mg(10ml);2.片剂:0.125g,0.25g。5.6 氨甲苯酸的药理作用氨甲苯酸较强4~5倍,且慢,较低,不易生成血栓。其余参见。5.7 氨甲苯酸的药代动力学氨甲苯酸口服后胃吸收率为69%±2%,体内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肾、肝、心、脾、肺、等。服药后3h血药浓度即达高峰值,按7.5mg/kg口服,峰值一般为4~5μg/ml。口服8h血药浓度已降到很低水平;注射后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3~5h。口服24h后,给药总量的36%±5%以原形随排出,静脉注射则排出63%±17%,其余为乙酰化。氨甲苯酸不易通过血-屏障,但能通过。5.8 氨甲苯酸的适应证1.氨甲苯酸主要用于亢进所引起的(尤其是全身性高出血),常见于癌肿、、妇意外、严重出血等。2.尚用于、、激活物过量引起的出血。5.9 氨甲苯酸的禁忌证(尚不明确)5.10 注意事项氨甲环酸5.11 氨甲苯酸的不良反应氨甲苯酸极少见,长期应用未见,偶有、、腹部不适。5.12 氨甲苯酸的用法用量1.(1)静脉注射:每次0.1~0.3g,稀释至10~20ml,每天最大用量0.6g。(2)口服给药:每次0.25~0.5g,每天2~3次,每天总量为2g。(3)局部给药:用5%~10%的溶液,纱布后,或用5%涂。2.:静脉注射:每次0.1g,稀释到10~20ml,每天最大用量0.6g。5.13 药物相互作用氨甲环酸5.14 专家点评氨甲苯酸止血机制与氨基己酸()相同,不良反应少见,不易形成血栓,排泄较慢、抗纤溶活性较氨基己酸(6-氨基己酸)强5倍。证同氨基己酸(6-氨基己酸),对一般性渗血效果较好。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所引起的出血如、妇产科手术时的异常出血、、白血病、严重肝病出血、咯、、化道出血等。尤其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大量创口出血等无止血作用。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氨甲苯酸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四 22:12:54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止血与抗凝.ppt17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止血与抗凝.ppt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止血与抗凝
内科 周诗晶
2013年11月
止血与凝血的机制 常用止血药 常用抗凝药 合理用药原则 止血与凝血的机制 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与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机制,从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流动性 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Ⅻ,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Ⅲ,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 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 止血的机制 正常的止血机制,有赖于完整的血管壁,有效的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平衡 止血机制---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收缩:具有平滑肌的血管发生自主神经反射性收缩,减慢或阻断血流 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聚集粘附于受损血管处,并释放5-HT等因子 凝血系统的激活:组织因子的释放激活凝血系统,加强止血作用 局部血粘度的增高 止血机制---血小板的作用 正常血流中,血小板依层流作用沿血管内壁排列,不与内皮细胞发生作用 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膜糖蛋白粘附于暴露的血管胶原组织,激活血小板基膜上的糖蛋白,发生聚集(第一相聚集,可逆) 多种物质加速其聚集,形成不可逆的第二相聚集,形成白色血栓(止血初期) 激活的血小板暴露特异性受体,加速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血酶的形成 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收缩,使血栓更加坚固,止血更加完善
止血机制---凝血因子的作用 正常生理条件下,凝血因子处于没有活性状态的 血管损伤后,内皮下组织暴露,立即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启动凝血,最后进入共同的途径完成血液凝固过程 凝血因子的作用机制 凝血过程一旦开始,各个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凝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甲苯酸 氨甲环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