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对吗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知识点梳理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的概况:(1)造纸术:概况:a.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b.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评价: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印刷术:概况:a.--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b.--北宋毕昇发明,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c.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评价: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概况:a. 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b. 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c.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评价: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4)指南针:概况:a. 战国:司南b. 北宋:指南针发明,用于航海c.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评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3、文学艺术(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时期创立(孔子及其主要学说)→战国时期发展(孟子与荀子及其学说)→西汉确立独尊地位(董仲舒及其大一统思想)→南北朝时期出现危机→宋明儒学的创新(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明清时期遭到批判(代表人物及主张)(2)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a.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反映贵族平民的生活。b.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c.汉赋: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d.唐诗: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e、宋词:繁荣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 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代表: 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陆游f、元散曲: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g、明清小说:社会背景:① 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③ 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 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成就:①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 “ &/%E8%A7%86%E9%A2%91/%E4%B8%89%E8%A8%80%E4%BA%8C%E6%8B%8D.wmv&三言 &/%E8%A7%86%E9%A2%91/%E4%B8%89%E8%A8%80%E4%BA%8C%E6%8B%8D.wmv&”“ &/%E8%A7%86%E9%A2%91/%E4%B8%89%E8%A8%80%E4%BA%8C%E6%8B%8D.wmv&二拍 &/%E8%A7%86%E9%A2%91/%E4%B8%89%E8%A8%80%E4%BA%8C%E6%8B%8D.wmv&”《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相似的试题还有:
《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观点主要表明了作者()
A.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立场
B.只看到了表象,犯了历史循环论的错误
C.想表达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观点
D.揭示了封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吗?_百度知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适用于现代社会吗?
如果是土地方面的话,不适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起因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的土地兼并,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实际上是各大地主的利益斗争,在土地公有制的今天,自然不适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根据或者道理吗?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根据或者道理吗?
按时间排序
好像是《三国》的开篇词
好像是王力宏,歌词里有一句(情人总是分分合,可是我们总会忘了词。)后来,被曹雪芹引用到西游记的开篇。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