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唱歌培训班人的歌 改变培训版的歌

《西安人的歌》好听爆了!老陕方言就是霸气! - 今日头条()
《西安人的歌》好听爆了!老陕方言就是霸气!接下来播放取消播放
有一座城市 它让人难以割舍
有一种怀念 它叫做曾经来过
有一种旋律 它扯着嗓子唱歌
在他的中心人们叫它鼓楼钟楼
有人说西安水土让人变得懒惰
来打把挖坑 我教你撒叫生活
是谁对西安印象留在黄土高坡
来跟我唱一首咱西安人的歌
不错,会火!
我手机铃声么。
我去北京了两年半,来上海两年了。。。听这这个歌听的我哭了,特别是马上中秋节了。。。我想回西安。
为什么是西安人的歌,陕西不是你家??
动听。。。。。
再不要拍回回了
这是西安人的歌,赞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这首《西安人的歌》 听一遍你就能跟着唱! -滚动新闻-西部网 陕西新闻网
这首《西安人的歌》 听一遍你就能跟着唱!
来源:陕西忒别忒
编辑:温泉
李苡煊小朋友画了幅萌萌哒的画有人说,去西安除了拜谒始皇陵、瞻仰兵马俑,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是就听这些讲述西安故事的歌。听了歌,你的魂儿才彻底留在了西安。一定要吃过泡馍喝过西北的烈酒,才听得出秦腔的苍凉;一定要爱上西安的女子,才品得出秦腔的味道。然后呢,站在城墙上,闭上眼睛,你会感觉到风吹过来的都是历史。每个西安人对于自己从小生活的这片土地都有难以割舍的一面,如果说每个人都想用一种情怀来代表自己所热爱的西安,也许答案不同,但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首西安人的歌。来自“秦腔广播西安乱弹”的范炜与程渤智,将自己对西安的爱与情怀,写进了一首《西安人的歌》里。从西安的城墙,到西安的火车,再到西安的大厦高楼,无不代表了每一位西安人心中对于故土的印象。在西安,建筑有城墙钟楼大雁塔,小吃有泡馍凉皮肉夹馍,帝王有嬴政刘邦李世民,音乐有秦腔乱弹信天游……听这首《西安人的歌》,保证你听一遍就会跟着唱~西安人的歌范炜与程渤智-西安人的歌《西安人的歌》有一座城市它让人难以割舍有一种怀念它叫做曾经来过有一种旋律它扯着嗓子唱歌在他的中心人们叫它鼓楼钟楼有人说西安水土让人变得懒惰来打把挖坑我教你撒叫生活是谁对西安印象留在黄土高坡来跟我唱一首咱西安人的歌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西安大厦高楼是连的一座一座在西安人的心中这是西安人的歌……很多歌手都为西安写过歌,看看下面这些作品,总有一首你会跟着唱~长安长安郑钧长安长安遥望着残缺昨日的城楼吼一句秦腔你热泪纵横长安长安郑钧-长安长安西安乱弹范炜与程渤智明代的古城墙已然留下许多沧桑护城河的水为何围绕四面八方谁说咱陕西人不知道要去何方这里就是你的家不要再去四处飘荡西安乱弹范炜与程渤智-西安乱弹长安县马飞骑着车子来到长安县来上一个大碗的岐山面长安县那么些年都没变~他们还是努力的耕着田长安县马飞-当初就不应该学吉他刀马旦李玟明明早上人还在香港还在九龙茶馆喝煲汤怎么场景一下跳西安我在护城河的堤岸站在古老神秘的城墙月光摇又晃我用英语跟小贩交谈突然画面一下就全暗刀马旦李玟-Promise长安夜王建房一弯千秋月洒下满城风儿未动心摇曳这头人影乱那边酒旗斜我在护城河的堤岸我拉李白走过街十里长街亭与你相离别远处灯火在明灭发黄的回忆新鲜的错觉长安夜王建房-中国梦之声第二季第1期西安爱情故事玄乐队一起逛过大雁塔一起转过小寨百汇一起踩着柏油马路都觉得无所谓一起逛过骡马市一起转过康复路轻工一起坐在护城河边儿快乐的唱歌西安爱情故事玄乐队-梦想音乐节第1期这座城市王梵瑞快看这座曾让你我孤独的城市快看这座曾让你我幻想的城市它有点衰老了它是那么的忧伤这座城市王梵瑞-青春····宜夜读····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黄永玉微信号:shaanxitbt/电话:王小姐029-
来源:陕西忒别忒&&编辑:温泉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有一座城市 它让人难以割舍?
?有一种怀念 它叫做曾经来过?
?有一种旋律 它扯着嗓子唱歌?
?在他的中心人们叫它鼓楼钟楼?
?有人说西安水土让人变得懒惰?
?来打把挖坑 我教你撒叫生活?
?是谁对西安印象留在黄土高坡?
?来跟我唱一首咱西安人的歌?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
?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
?西安大厦高楼 是连的一座一座?
?在西安人的心中 这是西安人的歌?
?600年的城墙 如今让你随便触摸?
?西安的小吃 足够让你变成吃货?
?在你的脚下曾经埋着王孙显赫?
?和平门下马陵是最低调的一个?
?西安女娃喜欢有话撒都直说?
?就像这城门楼子四四方方的洒脱?
?给你说西安地灵说话不敢胡说?
?背后说谁坏话可小心不好过?
?西安城的故事想说的太多太多?
?西安城的历史也不会难以琢磨?
?看夕阳西下 就坐在护城河?
?怀里再抱上一本贾平凹的小说?
一首西安人的歌
献给深爱西安的你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等着你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作者:西安逸人音乐艺术培训 微信公众号
点右侧蓝色文字亲,用您的右手食指轻轻点击上图上方的蓝色字体,“西安逸人音乐艺术培训”添加关注。每天都有不同的院精彩带给您。逸人音乐亲情分享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近代民间音乐、说唱艺术等艺术从乡村进入城市,为其本身带来了哪些影响?民间艺术的逐渐进入城市和逐渐商业化,对于这些艺术本身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1·比较雄厚的城市经济为这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2·相互竞争和交流,促使艺人们不得不尽快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扩大剧团的规模、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的水平和进行一些自发性的改革;3·推动了各地区各种艺术体裁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一部分艺术体裁的更新发展,也将一部分逐渐淘汰。4·城市生活和复杂社会的矛盾,有利于民间艺术同群众革命结合和各种新文艺互相影响。5·城市生活和市民意识的影响,促使原来只有男演员的戏曲、说唱音乐逐步推进女演员出现和男女同台演出的转变。事实证明,不少女演员对民间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是:1·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成为城市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2·不少传统艺术中封建主义糟粕未能彻底清除,同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和小市民低级庸俗趣味结成一体3·在艺术表演上加深了华而不实、肤浅庸俗的倾向。总之,进入城市的民间艺术体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这两方面影响,使它们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2、上世纪二十年代,苏州弹词出现了哪些新的流派?苏州弹词在五四后继续提高和发展。俞调和马调得到很好的继承,在这两种流派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许多新的流派。祁连芳进一步发展俞调委婉曲折的特点创立了“祁调”;徐志云在马调基础上吸收俞调因素创立了糯米腔的“徐调”;蒋月泉以马调和周调为基础,吸收了京剧重念白和俞调重抒情的特点,创立了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唱法自然而从容有富于韵味的“蒋调”。20世纪四十年代后,又派生了杨振雄既高昂又委婉缠绵的“杨调”,徐丽仙、朱雪琴发展的“丽调”和“琴调”。3、简述评剧、越剧的产生及发展。评剧是河北的说唱“莲花落” 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的新剧种。在发展初期评剧艺术家成兆才为评剧编写了近百个传统曲目,为评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受辛亥革命影响,当时艺人编写了具有时事内容的新戏,如《杨三姐告状》等。在发展中期,以天津“孙家班”为主,大胆培养了许多优秀女演员,如李金顺、白玉霜、筱桂花、花莲舫等。这些女演员对评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李金顺和白玉霜,从表演到唱腔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白玉霜将评剧带到上海,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并因此将评剧艺术推向了国际。越剧由原来是浙江上嵊县名叫“的笃斑”的一种从“落地唱书调”的说唱转变为戏曲的的地方小戏,最初与当时其他戏曲剧中一样,也全是由男性表演。五四前后进入上海,开始吸收京剧、绍剧等传统剧中表演形式,增加了丝弦伴奏,逐渐扩大规模,改进表演技术,当时称之为“绍兴文戏”。20年代初期,开始试办女子班,到20世纪三十年代,特别是抗战爆发后,它才逐渐变为全部由女演员来表演的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筱丹桂、袁雪芬等人组织的“丹桂剧团”和雪声剧团做出了重要贡献。袁雪芬等人对舞台装置、化妆、服装以及音乐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将“绍兴文戏”改称为“越剧”。4、简述京韵大鼓的形成及刘宝全的历史贡献。形成:原是流行于河北地区的“木板大鼓”,后与清音子弟书合流,形成了“怯大鼓”,流传到平津一带,流传到平津一带,结合北京方言并吸收了京剧等戏曲艺术的念白、唱腔、表演方面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京韵大鼓”。在京韵大鼓的形成过程中,白云鹏和刘宝全的贡献最突出。特别是刘宝全,它对京韵大鼓进行了较大的革新和创造。他的嗓音高亢,表演生动,给后人留下许多优秀曲目,如《单刀会》、《长坂坡》《白帝城》《丑末寅初》《大西厢》等。他以毕生的努力把京韵大鼓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成熟的阶段,并开创了这个曲种最主要的流派“刘派”。5、简述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城市小调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我国广大城乡涌现许多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的城市小调或小调性的填词歌曲(当时也称之为“时调小曲”),这些城市小调常被编成各种集子流传各地。这些作品大多数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高,但它们都是真实地反映部分城市群中对当时社会生活、政治斗争的看法,以及各阶段社会革命斗争对他们的影响。与原来的民歌相比,其内容和形式有了明显变化,但曲调多是同出一宗。一个曲调常会填上许多不同的歌词,有的调子甚至从南到北,以至于边疆地区都在广泛流传。但由于歌词不同、方言声韵不同使原有曲调渐渐产生变化。在他们流传过程中,也影响了各地戏曲、说唱和民族器乐的发展。当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编的小调歌曲,如抒发爱国主义热情的《木兰辞》,和与其腔调同宗,填入歌词不同的《苏武牧羊》。这两首曲目后来经常被用在音乐会演出中。6、简述“徽汉合流”与京剧艺术的形成。京剧是以徽剧、汉剧为基础的一种皮黄戏。徽汉合流:在乾隆后期,南方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这些徽班中,就有汉调艺人参与。他们的演出保留着盛行剧坛的昆曲、梆子、高腔等剧种同台演出的习惯,和以“徽调”和“汉调”混同编演的习惯在京献艺,就逐渐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徽班艺人选编了许多像《水浒传》、《打渔杀家》等一些市民们喜爱的剧目演出,唱词通俗易懂,唱词朴实爽朗,易于被市民接受。他们吸取昆曲、高腔、梆子腔等各传统剧种在念白、声腔、板式变化和基本功训练等方面的经验,不断在艺术上大胆革新和创造,逐渐使富于时代特色、以老生演员为主的新皮黄戏京剧,在声腔、程式、剧目、行当、场面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提高。7、简述近代民间艺人的活动与成就。民族乐器演奏在民间有非常深厚的基础,但绝大部分搞民族器乐的近代民间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他们的艺术活动和提高几乎无人关心。他们有的在戏曲、说唱班社里担任伴奏,或为红白喜事的吹鼓手,有的甚至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在道教徒中不少人擅长民族器乐,但往往只在宗教活动中附带演奏,因此,不少杰出的民间器乐艺人艺术才能被埋没。新中国成立后仅仅少数民间艺人的艺术创作被抢救。主要有无锡民间艺人华彦钧,河北民间艺人杨元亨,陕西民间艺人安来旭,山东民间盲艺人王殿玉,蒙古族民间艺人舍拉西,维吾尔民间艺人吐尔地阿洪等。华彦钧从小就在道观中随父亲和其他道士学习琵琶级二胡,双目失明后流落街头,依靠卖唱为生,1950年找到他时已多年未动乐器,为他录制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等六首乐曲,通过这些录音资料,表现了他精湛的演奏技艺,也表露了这些民间艺人的艺术创造的深厚功底。出生在河北农村的杨元亨,以管子、唢呐的演奏在当地享有盛名,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技艺才得到较好地继承。吐尔地阿洪为保存和演奏著名的新疆十二木卡姆及维吾尔民间音乐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出版的《十二木卡姆》基本上就是根据他所掌握的木卡姆音乐进行系统录音、记谱、整理而成的。8、简述广东音乐的产生及发展广东音乐是广东民间音乐(八音、木鱼、龙舟等)为基础,又吸收了粤剧、粤曲,以及外地丝竹乐的基础上,逐渐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以市民为主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辛亥革命前后至五四时期,是广东音乐发展初期,广东音乐著名艺人何柳堂、丘鹤寿、严老烈等人为广东音乐整理、改变了许多传统曲目,如《旱天雷》、《赛龙夺锦》等;20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是广东音乐的繁荣鼎盛时期,以易剑泉、吕文成、尹自重等人以“中华音乐会”等社团,把民间流行的歌曲、戏曲曲牌、小调进行改编,创作了许多富于广东地方特色的乐曲,如《步步高》、《平湖秋月》等,受到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20世纪三十年代后,特别是抗战爆发后十多年间,广东音乐受到商业性歌舞的影响,任意加进电吉他、萨克斯管、班卓琴等乐器,并出现了一些肤浅庸俗的作品。9、西洋音乐文化在近代大致是通过那几个途径传入中国的?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主要是通过:1、基督教会的宗教圣咏,2、新式军乐队的建立,3、新制学堂唱歌课的开设这几个途径。10、西洋军乐(铜管乐)在近代是如何逐步为中国人所注意和接受的?军乐在欧美各国广泛应用于军队生活中。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新军的试办被提上日程,甲午战争后,袁世凯的北洋军和张之洞的自强军中,已有西式军乐队的设置和有关活动的记载。后来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广东黄埔军校一一效仿,以往清军中的旧式鼓吹式军乐,在军中很快消失。在清末的海关税务司赫德官邸内办起了用于官场礼仪的“赫德乐队”,在之后的清政府和民国后的国民政府也办起了用于官场礼仪的乐队。在当时一些新学堂中也出现了管乐队,例如天津私利第一中学的学生管乐队,槟榔屿邱氏小学的华侨管乐队。11、简述学堂乐歌的产生,及其内容与音乐特点。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国初,学校中所教唱的歌曲,曲调大多来自欧美,或欧美化了的日本歌曲,目的是宣传富国强兵,大多为填词歌曲。产生: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要求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呼声推动了我国新型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文化背景:1·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效仿日本,设立新式学堂,并积极提倡开设唱歌课。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亲自写作新歌词,供人配以曲谱传唱。一批留日学习的音乐人士如沈心工、曾志忞等,在20世纪初就开始推进学校唱歌的活动,根据日本和流行欧美的曲调填上歌词,编成新歌,这就是学校歌曲教材,在普通中小学开设唱歌课。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新教育体制的广泛推开使新的音乐教育得到重视,推进了学堂乐歌的发展。学堂乐歌的内容首先是通过不同角度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其次,呼吁妇女解放,宣扬男女平等,宣扬新文化,弃旧习,树新风;还有教育青少年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也有极少数鼓吹忠君、尊孔的封建道德歌曲。特点:这些学堂乐歌大都是按照“选曲填词” 或“按词填曲”的方式编写的,采用拿来主义,根据现成的曲调填写歌词,这些曲调大都是外来的,最初都是日本的曲调,后来改为欧美曲调比较多。只有少数是根据民间曲调填词的。具有现实主义传统,与政治息息相关。12、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的生平和音乐贡献。沈心工:原名沈庆鸿,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1895年在约翰书院执教,后又考取上海南洋公学师范班,1902年留学日本,考察了日本的音乐教育深受启发,回国后热衷于推进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最早开设音乐课,并编写了大量学堂乐歌,作为教材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和《民国唱歌集》,晚年出版了个人专集《心工唱歌集》。1947年病逝于上海,享年七十七岁。贡献: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将毕生心血投入到音乐教育中。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例如《竹马》《赛船》《铁匠》。他的《黄河》是自己根据杨度的词作曲,曲调大气雄浑,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李叔同:原名李文涛,又名岸,字叔同,原籍浙江平湖,出生天津,后迁居上海考入南洋公学,参加“城南文社”,1905年前往日本留学,学习绘画兼音乐,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舍”,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后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病逝于福建,终年六十三岁。贡献: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时,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他更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例如《送别》,运用多声部写法自己作词作曲的《春游》,体现了他的较高艺术水平。曾志忞:号泽民,又名泽霖,出生于上海,父亲曾是立宪派商人。早年他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时自学绘画和音乐,1901年赴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后又改学习音乐,1907年回国后创办“夏季音乐讲习会”,1908年在“上海贫儿院”设立音乐部,在幼儿中培养音乐人才,并在他们中组织了一个管弦乐队。晚年曾志忞移居北京,以律师为业到1929年病逝。贡献:曾志忞的音乐贡献可分为三方面:1、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包括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创办“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其管弦乐队,这在当时都是首创的。特别是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更是中国最早的管弦乐团。2、编写学堂乐歌,例如《练兵》、《游江》等,3、他对中国新音乐贡献最突出的是对音乐方面的论述,他编写或翻译了许多音乐理论的书籍,1904年他编译的《乐电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书,1905年他又编印了包括乐理、唱歌教授法和风琴练习法一体的《音乐全书》,同年发表了《和声略意》,是第一本介绍和声的书。他的《音乐教育论》全面阐述了对近代音乐教育的主张。13、如何看待和评价学堂乐歌中的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学堂乐歌歌词的新思想决定了它在艺术形式上采取引进西方的新路子,推动了它的迅速发展和巨大社会影响。由于当时中国社会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还很顽强,中国的革命新生力量还很贫弱和幼稚,这些客观条件限制了初期学堂乐歌编写者取得在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平衡与完美结合,更无法克服新生事物幼稚、简陋的弱点。但是,学堂乐歌仍然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精品,它们蕴含着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热切的革命精神。当时有意识的的引进西方的音乐形式,受到过大群众的欢迎,得到历史的承认。因此,融合中西文化、紧贴时代要求的音乐历史形象,并不是欧洲中心论下产生的“杂种歌曲”,而是进步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音乐。14、为什么说“工农革命歌曲”是“五四”后中国音乐的特殊历史现象。《赤潮曲》第一,它不是一种艺术现象的出现,而是伴随着 出现的政治现象;第二,它的直接参与者 实际参与革命斗争生活的革命知识分子及中国工农劳动者;第三,产生了一批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内容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为了配合当时革命斗争而写的,对唤醒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推动当时时革命斗争起到了推动作用。瞿秋白的《赤潮曲》是我国工农革命歌曲中存留的唯一创作歌曲。“秋渠”这首歌以坚定地信念和抑制不住的革命激情,歌颂了无产阶级到哦崇高、伟大理想和坚毅、沉着的气概。15、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大同演乐会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前身是北京大学音乐团,该会正式建立于1919年1月,由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任会长,由萧友梅等知名音乐家进行指导,会员最多时达二百多人,最主要是北大学生,内分丝竹、昆曲、古琴、钢琴、提琴、歌唱等组。贯彻中西兼顾的方针多次公开演出,为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同登一台表演开了风气之先。还出版了十五期音乐期刊《音乐杂志》。上海大同演乐会由郑觐文发起的,成立于1920年,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培养了许多民乐人才,该会还从事我国古代雅乐器的仿制,进行演奏和民乐合奏的试验,如提出了拥有吹拉弹击等乐器组成的新型民乐队的编制外设想,改编了《春江花月夜》、《将军令》《妆台秋思》等民乐合奏曲。并对部分民族乐器进行了改革试验。16、近代中国城市的演出活动,主要是由哪些人来承担和完成的?1、一些世界一流的著名演唱家、演奏家开始到中国进行旅行演出,例如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奥地利著名小提琴家弗·克莱斯勒,多次到中国各地进行多场演出。一些外国艺术表演团体也有到中国来演出的,如“俄罗斯歌剧团”。2、在上海、大连、青岛、哈尔滨等外侨聚居地,先后组建了以外国音乐家为主、以面向外侨演出的音乐表演团体。由旅居哈尔滨的俄侨音乐家所组成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在当地比较活跃。3、本国音乐家及其社团的演出活动。如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大同演乐会的演出,及其一些民乐社团。4、由新建立的音乐教育机构举办的学生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会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附属管弦乐队等的演出。西安逸人音乐教育铸就教育品牌,成就音乐梦想!开设课程:管乐班:长号,小号,圆号,次中音,中音号,大号,萨克斯,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电声乐:吉他(古典,民谣,电吉他),贝斯,架子鼓键
盘:电子琴钢琴联系人:张逸网址:咨询电话:
信:地址:西安市新城区互助路一号(皇后大酒店斜对面)17、简述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和发展在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建立的新型音乐社团,为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主张深入人心,培养音乐教师和专门音乐人才成为社会需要,人们逐渐以各种方式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创办进行了一定的努力。最初,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多附属在师范或艺术学校内的系科。规模小、设备简陋、教师少,带有明显初创特点,比较突出的有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以及上海国立音乐院。任教教师主要有:萧友梅、刘天华等。这些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培养了许多新的音乐人才,推进了我国城市音乐及民乐社团的发展。18、概述五四时期中国歌曲的创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型音乐创作的发展也开始起步,最先进行探索的代表作曲家是萧友梅和赵元任,他们也使一批从事歌曲创作的作曲家涌现。歌曲创作体裁主要是供中小学音乐课所需要的各种学校歌曲,其次,现代艺术歌曲和抒情性的独唱歌曲也受到喜爱。例如青主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心题材内容,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宣扬“五四”反帝爱国思想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此外,向学生进行“美育”,则是这时期学校歌曲的中心题材。19、萧友梅的生平和音乐贡献萧友梅,字思鹤,生于广东香山县,与孙中山一家是故交,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教育和音乐,1912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再次留学德国,学习理论作曲和教育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任教,并曾担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1927年南下上海筹建国立音乐院,后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直到1940年逝世。贡献:1、音乐教育方面,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西洋音乐的留学生,回国后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曾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导师,于1922年将其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体操专科任主任、音乐科主任等职。在蔡元培支持下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来担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这是当时中国最高音乐学府。2、音乐创作上,声乐创作是他的最主要领域,他将这些作品收集在三本教材性曲集中《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代表作有《问》、《南飞之谚语》等,这些作品为中小学提供了大量音乐教材和作品;作有合唱作品《春江花月夜》《别校辞》;器乐创作上,改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还有大提琴曲《秋思》等其他作品,是当时我国音乐家中唯一的器乐创作开拓者。3、在学术研究与理论著述上,著有《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钢琴教科书》等。在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方面,萧友梅重视“兼收并蓄”方针的贯彻,设立民族器乐演奏学科,推广民族音乐,尝试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作为课程纳入教学。20、赵元任的生平和音乐创作。《海韵》赵元任,早年留学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兼学音乐,曾获物理学、哲学、文学、法学、人文学等博士学位。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在留学期间一直坚持学习音乐,主要在回国期间进行了歌曲创作。1938年以后赴美先后在美国多所大学任教。他一生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共一百多首音乐作品,绝大多数是声乐作品,正式发表的作品有《新诗歌集》《儿童节歌曲集》等。收集在《新诗歌集》的作品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新思想、新文化特点。例如《卖布谣》《劳动歌》等。歌曲代表作《叫我如何不想他》体现了当时中国青年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激情。歌曲《上山》,大型合唱《海韵》体现了五四青年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冲破封建牢笼的决心。20世纪30年代,他还根据陶行知的歌词创作了《自立立人歌》《儿童工歌》《村魂歌》等宣传陶行知的“手脑并用”、“行知合一”的新教育思想。为左翼电影《都市风光》谱写主题歌《西洋镜歌》,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提出了“推倒旧社会,创立新世界”的革命要求。为抗日爱国斗争先后创作了《我们不买日本货》《抵抗》《看,醒狮怒吼》等。40年代,针对国统区的腐败统治用明代民谣写了《老天爷你年纪大》,痛斥了昏暗的政治统治。赵元任也创作了少量的器乐小品和一些民歌改编曲。其中,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另外,在二三十年代还将我国许多民间小调做了多声配置的试验,如《孟姜女》《凤阳花鼓》等,是近代我国民间歌调多声处理的首创者。创作特点:赵元任的歌曲结构保留了分节歌的特点,但在音乐的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词意内容的要求对旋律进行适当的变化;还有一些采用多段连缀结构。在创作中对民族风格音乐语言大胆探索,体现在歌词与调的结合,以及对多声创作技法民族化。为后来我国歌曲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赵元任创作了多首各种形式的合唱作品,《海韵》是以徐志摩的长诗所写的,表现了五四时期中国青年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这是一部典型的、清唱剧式的大型合唱曲。这部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合唱手法与独唱、钢琴的相互交替,使作品的音乐发展层层紧扣、走向高潮,巧妙地运用不同合唱的音色变化和和声色彩的变化,给予作品情感的发展以生动地渲染。21、黎锦晖的生平和他的音乐贡献。黎锦晖,早年湖南湘潭就学,毕业后在湖南“单级师范传习所”任乐歌课老师,曾现后在北京长沙担任多种职务,曾投入到一系列白话文的推广活动中,1922年创办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并担任主编,创办以演出儿童歌舞音乐为主的“明月音乐会”和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为此创编了大量儿童歌舞音乐,抗战爆发后,他的歌舞作品受到指责,黎锦晖转入电影和戏剧的配乐工作,如为郭沫若的话剧《虎符》配乐。晚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挂职,直到逝世。黎锦晖创办了以演出儿童歌舞音乐为主的明月音乐会。并结合儿童生活,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创作了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十一部儿童歌舞剧,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起了启蒙教育的作用,他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影响了之后的几十年。通过黎锦晖对儿童歌舞剧的创作实践,为如何处理歌剧创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最早尝试者。另外,他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创立了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创作了许多迎合当时市民阶层的“家庭爱情歌曲”,风靡一时。。代表作有《毛毛雨》《桃花江》。22、刘天华和他的音乐贡献。刘天华自幼受到新式教育熏陶,在中学时期常参加各种音乐活动,1912年,家庭没落,前往上海谋生,在剧社里进行吹奏工作,在江阴担任音乐老师的工作时,开始对我国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广泛向民间艺人讨教学艺,精通了二胡琵琶,还熟悉了三弦、笛子、古筝等民族器乐的演奏,广泛接触了昆曲、京剧、丝竹乐、锣鼓乐和民间僧道等宗教音乐。1922年到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任国乐导师,期间学习小提琴演奏,和作曲理论,1927年开始推进国乐改进,并编印十期《音乐杂志》。刘天华一生共创作10首二胡曲,开拓了二胡音乐的新天地。例如《光明行》《病中吟》《空山鸟语》等。他一生的理想可以归结为“国乐改进”。 他的期刊《音乐杂志》中,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在艺术上要立足于民族,科学地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既重视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以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新发展。他用不被音乐界重视,但与大众最接近的二胡作为国乐改进的突破口。他认真学习了现代作曲技法和一些西洋乐器,在中西的调和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在二胡教学上吸取了西洋乐器教学经验,使民族器乐教学走上专业化道路。他以毕生的的努力,通过创作、演奏、教学到理论研究的全面长期实践,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取到重要的地位,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揭开了历史新篇章。23、刘天华的二胡曲创作比前人有哪些突破刘天华的十首二胡曲贯穿着刘天华国乐改进的思想。他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在作品形式结构和乐思的展开原则上,他一方面有意识保留了以往多段连缀的结构特点,和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展开原则,另一方面大胆吸收了西方音乐创作典型的主题音调的重复、移位重复、扩展、对比等乐思展开原则,以及主题部通过三部性结构和主题变奏结构原则。使在刘天华的作品中,保留了民族风韵,又体现出中西交融的民族特色。调式、调性方面,刘天华将作品建立在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上,同时吸收了西方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七声调式,有的还运用了半音运动的装饰性旋律。如《悲歌》节奏、节拍、速度以及与此相关的记谱等方面,刘天华坚持作品体现出民族韵味,能适应一般的习惯用法,有根据内容的需要引进一些西洋音乐节奏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方法 。如《烛影摇红》中采用了传统音乐中少见的3/8拍和12/8混合节拍。演奏法上,借鉴了小提琴的揉弦、颤音演奏法,引进了跳弓、断弓、颤弓、泛音等技法。此外,他还吸取我国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法来丰富二胡演奏。刘天华对二胡的创作突破了前人,为二胡的专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24、简单比较刘天华与阿炳的音乐艺术。相同点:二人年龄基本相仿;都是江苏人,受吴越文化熏陶。都是掌握多种乐器的多面手,特别是二胡和琵琶;都是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不同:二人社会地位悬殊。阿炳的创作是传统地道的民间音乐,刘天华的创作是在中国民族音乐基础上借鉴了西方音乐技法,是中西音乐结合体。音乐气质不同:刘天华是文人气质,体现柔美抒情的特点,阿炳是民间艺人,风格苍凉、粗犷。二人对中国音乐道路发展作用不同,阿炳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对传统音乐的升华,而刘天华将民族音乐进行改进,使之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25、简述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善。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有明显发展,在师范院校中建立音乐系科和在专业院校中建立师范音乐系科得到比较认真的对待,教育部颁布规定将音乐课列为自幼稚园至小学、中学的必修课,并分别对音乐课的学时、教学要求等做了详细具体的明文规定。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还组织了专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音乐家(如萧友梅、黄自、应尚能等)参与有关此类教材的编写。比较突出的有黄自等音乐家集体编订的《音乐》;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选编的《小学音乐教材》;吴梦非编写的《中学新歌曲》等。26、黄自的生平和音乐贡献。《长恨歌》黄自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后,就开始了有关音乐的学习。1924年赴美深造先后学习了心理学和音乐,1929年他的音乐会序曲《怀旧》在美国演出,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回国后被聘为国立音专教授,教授多门作曲理论课及选修课,教学之余,进行了一系列创作。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他回国后在国立音专教授和声学、配器法、音乐史等理论课,为国立音专的作曲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培养出了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等一批高水平作曲家。他还从事一些有关创作理论的学术研究和教材写作,以及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编订工作。曾致力于编写《和声学》与《音乐史》。 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在美国创作的音乐会序曲《怀旧》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回国后创作大多是声乐作品,艺术歌曲影响较大,常根据古诗词创作,如《花非花》《点绛唇》等,有的是为音乐会创作的独唱曲如《玫瑰三愿》《春思曲》等。他的合唱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旗正飘飘》《抗敌歌》等,还有一首清唱剧《长恨歌》,是根据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编写的大型声乐套曲。他的音乐作品曲调流畅优美、形象鲜明生动,技法运用细致周密,歌词与曲调、演唱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并对民族音乐风格与多声结合进行探索,对他的学生和专业音乐产生很大影响。《长恨歌》是黄自创作的唯一一首大型声乐套曲,由韦翰章作词。是应音专合唱课要求提供一些中国大型合唱曲而写的。内容主要反映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同时适当批判了李隆基沉溺于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思想。全套曲共十个乐章,黄自生前完成了七个乐章(1、2、3、5、6、8、10)。这七个乐章塑造了主要人物的形象,描绘了其内心情感,又描绘了不同场面的情境。各乐章均有独特、生动的形象;音乐布局上,各个乐章之间情感色彩对比鲜明,各乐章既有各自的逻辑布局,又符合整体作品的悲剧走向,。作者充分运用了不同特色的合唱配置,和戏剧性、咏叹式的写法。使作品扣人心弦。作者在第八乐章吸收了民族特色的复调技法,使音乐具有清新、古朴、深邃的方格。27、简述陈洪、青主、应尚能的音乐创作。陈洪曾留法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与马思聪创办广州音乐院。后调任上海国立音专,九一八事变后创作了《冲锋号》《上前线》表现了他主张抗日救亡的爱国精神,引起社会极大反响。青主早在1920年根据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谱写了艺术歌曲《大江东去》。20年代末,根据李之仪的词《我住长江头》创作了一首引人注目的同名艺术歌曲,这两首歌都抒发了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1929年,他在国立音专作音乐编辑期间创作了《红满枝》《我劝你》《在叫花婆的怀中》等作品。应尚能,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声乐家,20年代后在国立音专任教,对音乐创作兴趣浓厚,作品以艺术歌曲为主,代表作有《国殇》《请你告诉我》《无衣》和校园歌曲《燕子》等。作品带有浪漫主义气息和一定的民族风格。28、简述陈田鹤的生平与创作。陈田鹤1930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专跟随黄自学习作曲,抗战爆发后长期在重庆音乐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中央实验歌剧院从事作曲。他的创作受老师黄自影响明显,代表作有《春归何处》《枫桥夜泊》《江城子》《山中》等。他的音乐优美情深、笔法简练,和声处理独到,钢琴织体灵活、富于个性,是黄自这方面的最好继承人。另外,他也比较重视儿童歌曲创作,代表作有《植树节》《蚂蚁》《米色白》《采莲谣》等。29、简述刘雪庵的生平与创作早年曾任小学音乐教员,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抗战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歌曲创作,,独创抗日音乐刊物《战歌》。40年代在重庆国立音乐院及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他的主要创作领域是声乐创作,电影音乐和抗日歌曲影响较大。音乐语言抒情流畅,创作风格亲切温柔、平易近人,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接近群众。有根据古诗词创作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现代诗题材《飘零的落花》《追寻》,抗战歌曲《流亡三部曲》的《出发》、《前线去》《长城谣》等。以及电影《孤岛天堂》的主题歌等。器乐作品有,钢琴作品受到齐尔品较高评价的《中国组曲》,根据琵琶曲为题材写的《南来雁》,使中国钢琴创作有了发展。40年代,为话剧《屈原》配乐。30、简述江定仙的生平与创作。江定仙,1930年考入国立音专跟随黄自、查哈罗夫分别学习理论作曲和钢琴,曾先后在陕西教育厅任编辑,上海话剧团乐队指挥、钢琴伴奏,抗战期间先后任《乐风》月刊编辑、国立音乐院作曲主任等。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早期创作主要在声乐领域,主要代表作有《恋歌》《岁月悠悠》《静境》,女声合唱《春晚》等,钢琴作品《摇篮曲》,曾或齐尔品举办“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二等奖。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学者风味,即感情的抒发要服从于技法精湛、结构严谨的要求,抗战期间,曾写了一些群众性的抗日歌曲。如《打杀汉奸》等。31、简述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运动暂时全面退却,以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剧社”为代表的各种娱乐性歌舞团体产生,《毛毛雨》、《桃花江》等娱乐性歌舞音乐弥漫大中城市。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曾开展了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等,曾发表文章,介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音乐观。号召音乐家们要创造具有无产阶级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音乐,要建设革命音乐事业。随着日本侵华的深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左翼音乐组织陆续建立,革命音乐运动迅速展开。1933年春田汉、聂耳、张署等在上海成立的“苏联之友社”,1934年前后萧声、聂耳、任光等人在上海的左翼“剧联”内成立的一个“音乐小组”等这些组织规模较小,但都以“左联”的纲领作为指导,接受共产党组织上的领导,主要活动是,进行革命音乐理论的学习,开展对革命群众歌曲创作的研习,并参与进步电影和戏剧的配乐活动。如对电影《渔光曲》《大路》《风云儿女》话剧《回春之曲》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等的配乐。他们创作的许多群众性歌曲和抒情歌曲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支持,产生的广泛的群众影响。也有力抵制了泛滥的商业性庸俗歌舞。32、聂耳的生平和音乐创作聂耳原名守信,号子义,云南玉溪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学习过多种民族乐器,自学了钢琴、小提琴,他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了中共领导的曲“反帝大同盟”,1931年进入黎锦晖的“联华歌舞学校”,做一名乐队练习生。受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他发表文艺评论《中国歌舞短论》等,批判黎氏歌舞音乐,并离开“明月歌剧社”。此后主要从事电影音乐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活动。同他人一同创办了几个左翼音乐组织。是革命音乐组织的主要成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聂耳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表现了革命群众抑制不住的革命热情,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他的创作为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道路。他的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高涨的斗争情绪和对反帝斗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反映了被压迫、剥削的人民的痛苦生活,儿童歌曲《卖报歌》《小野猫》《牧羊女》等表现了儿童的天真乐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是他对新民乐合奏的探索。33、聂耳歌曲创作的主要特征历史意义。鲜明的音乐形象。聂耳的群众歌曲音乐性格沉着有力、坚毅乐观。准确深刻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形象。抒情歌曲对被压迫人民内心的洞察和体验准确而深刻。强烈的时代气息。歌曲紧扣社会现实,反映抗日救亡、民众生活,体现了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艺术形式。重视音乐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形式的创造和发展。他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为出发点,如吸取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调加以发展;刻画斗争中的知识青年和革命群众,则大胆地吸取外国革命音乐因素;工人形象的歌曲音调,是从他自己直接的生活体验中概括、提炼和创造出来的。创作手法上。根据歌曲的需要突破了传统的方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创造性地探索了新的歌曲结构原则。歌曲形式简练精当,富于动力和节奏感以及内在的紧张性和统一性。句式丰富多变,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突出地使用短句,使音乐短促有力,富于战斗精神;巧妙地运用休止,加强音乐的紧迫感。历史意义:聂耳在创作方向和方法上是一位革命者,在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上也是大胆的革新者。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都具有他特有的风格和这些作品的独特个性。聂耳通过自己的创作体现了我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初步解决了音乐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群众结合、创造被压迫阶级的典型形象、创造性继承传统、借鉴外国发展中国新的民族音乐等问题。聂耳为我国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和为我国人民大众的革命音乐成长,树立了光辉的旗帜。34、简述吕骥的音乐活动与创作。吕骥曾三次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声乐、钢琴和理论作曲,后均中途辍学,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艺组织,1936年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抗战爆发后赴延安,参与筹建了“鲁迅艺术学院”。并在鲁艺任职。建国后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并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创作歌曲有多首,如《保卫马德里》《新编“九一八”小调》《放下你的鞭子》等,这些作品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革命热情,他力求创新的艺术个性,给当时进步音乐运动产生深刻影响。35、简述张署的音乐活动与创作。张署是左翼音乐家之一。1926年进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师范科。1933年参加了“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等革命音乐组织。1938年任“三厅”音乐科主任科员,与冼星海负责领导武汉救亡歌咏运动。张署曾为田汉的话剧《南归》配乐,歌曲创作一百多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风格独特。他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主要体现在民族风格的表现、说唱型叙事曲。代表作有《日落西山》《赶豺狼》《救灾歌》等。36、简述任光的音乐活动与创作任光早年曾在法国里昂大学音乐系学习,回国后参加了“苏联之友社”等左翼革命音乐组织,在“联华”电影制片厂作从事音乐创作,1937年在法国组织“巴黎华侨合唱团”,进行救亡演出。回国后曾在新四军内从事音乐工作。任光的音乐创作主要是电影音乐,《渔光曲》最著名。《采莲歌》是他带有民歌特点的歌曲。抗日歌曲《大地行军曲》《王老五》《打到老家去》等,这些歌曲的创作风格都力求群众化,与革命斗争结合。另外民乐合奏《彩云追月》也是他的代表作。37、简述麦新的生平与音乐创作。麦新早年在上海谋生时就开始自学音乐。1935年参加“民众歌咏会”等进步音乐组织,投入到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并成为骨干。1936年到1937年与孟波出版了《大众歌声》,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起了不小影响。同年开始创作救亡歌曲及歌词。1940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延安整风期间发表了《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等理论著作。解放战争前往东北战场开展工作时牺牲。麦新的作品主要是到延安以前创作的。主要可分两类一类是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如《大刀进行曲》、《行军》等。另一类是儿童歌曲的创作。如《铲东铲东铲》《马儿真正好》《勇敢的小娃娃》等。他创作的歌词也表现了他的才能其特点是观点鲜明清晰,文字简洁易解,形象生动有力。38、简述抗战初期的群众歌曲创作。当时的音乐创作者为了文艺宣传的需要,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创作了大量群众性作品。这些作品都以抗日救亡为主题。形式上注重民族化、大众化。有的作品利用民歌、小调进行填词。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占当时作品体裁主导地位,群众歌曲的数量非常多,大都反映当时的群众斗争生活和人民的坚强决心。如《毕业上前线》《武装保卫陕西》等。由于专业性宣传队的增多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广泛展开,合唱形式尤其是二部合唱在当时合唱中占很大比重。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混声四部合唱也受到欢迎如《游击队歌》等。39、贺绿汀的生平和音乐创作。《牧童短笛》贺绿汀早年曾参加革命,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理论作曲,师从黄自。1934年他的《牧童短笛》获得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后来进入电影公司从事配乐工作。1936年加入“歌曲研究会”等抗日救亡的音乐组织,致力于抗日歌曲创作,期间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43年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和三五九旅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等职。贺绿汀的主要作品有除在国立音专创作的作品如《牧童短笛》外,他在抗战期间写的电影音乐和抗战歌曲最突出。电影歌曲主要有《秋水伊人》,《十字街头》里的插曲《春天里》《天涯歌女》...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纹绣培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