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把氧化铁慨括成一种带状贵金属氧化物材料呢

> 【答案带解析】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它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金属材料.已知不同价态的铁元...
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它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金属材料.已知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能相互转化,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1)写出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CO2+2Fe
(1)根据工业上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
(3)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
根据FeCl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Cl3进行分析;
(4)根据加入的铁的质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根据滤渣的成分进行分析;
根据流程中的各种反应物、生成物进行分析.
(1)工业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将铁从矿石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在高...
考点分析:
考点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主要有4种题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计算.2.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公式:“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来进行计算.3.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给出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公式:“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来进行计算.4.有关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化学式和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按照化合价的原则来推算即可.而有关化学式的推断,主要有3种题型:1.不涉及化学反应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根据上面的4种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逆向推算出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或个数比;然后再将其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2.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在化学反应前面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推断出其中的元素符号和原子个数;然后再按照化合价的顺序为“左正右负”的原则,将其排列起来,并把原子个数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3.以模型图的形式呈现的化学式的推断,方法是要先看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查找每一种原子的个数,再按照按照化合价为“左正右负”的顺序(或图示中的顺序),将其元素符号排列起来,并把原子个数(或个数比)标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即可.【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将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推断和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或其逆运算,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准确地计算.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2.有关化学式的推断,要先看是哪一种题型,然后,再按照相应的方法,细心地进行推断.
考点2: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相关试题推荐
现有A、B、C、D四种元素,A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少量存在于煤中,它燃烧产生的气体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C是组成有机物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试回答:(1)A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______,(2)C元素的名称______,(3)D离子的符号是______.(4)含有B元素的煤在空气里燃烧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SO2
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1)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请你根据氮气的性质写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 .(2)生石灰是常用的干燥剂,生石灰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得到的是&&& .(3)某脱氧保鲜剂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活性铁粉是否仍有效的化学方法为&&& .
右图是小明同学绘制的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5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2)50℃时,将A、B两种恰好饱和的溶液降到4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时将15g&A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5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假设水不蒸发),此时需要再加入&&& gA,溶液才能达到饱和.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 ,(&&& )反应;(2)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 )反应;(3)铜丝浸入硝酸铜溶液中&&& .
现有H、O、C、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1)最简单的有机物&&& ;(2)常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合物&&& ;(3)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产品&&& ;(4)可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种糖&&& .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家首次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模拟酶 表明惰性金属材料在纳米尺度具有催化活性
来源:科学时报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小组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一文,日前在9月份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该刊物同时配发的评论文章《氧化铁纳米颗粒:蕴藏的功能》称:“阎锡蕴、柯沙和同事们首次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并提出了氧化铁纳米颗粒模拟酶的概念。这一发现不仅为惰性金属材料在纳米尺度具有催化活性的学说提供了新的论据,而且拓展了磁性纳米颗粒的应用。虽然如何在生物技术和医疗领域更好地利用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还有待探索,但氧化铁纳米颗粒催化活性的发现,无疑将使人们对此产生更多的关注。”
 & 据评论文章介绍,在纳米医学研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一种理想材料,可用于疾病诊断、控制药物释放和体内分子成像。氧化铁纳米颗粒通常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DNA、病毒和细胞。这主要利用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磁性,如果将其表面连接抗体—— 一种能够特异识别生物分子的蛋白质,它便具有靶向识别和磁性分离的双重功能。在医学应用中,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将纳米颗粒的磁分离作用与酶标记的抗体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后者通过酶催化底物显色显示生物分子的存在并进行定量。
 & 阎锡蕴研究员长期从事肿瘤抗体研究,近年来主持着国家“863”计划“肿瘤抗体药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科院方向性研究项目,并参与国家“973”纳米生物学研究项目。她说:“这一发现是典型的学科交叉产物,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学共同合作研究的结果。这一发现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 据阎锡蕴介绍,她的研究小组最初的试验设计是为了寻找肿瘤细胞新靶标,在磁性纳米颗粒上连接了他们已获得发明专利的“抗体”,希望研制一种新的具有识别抗原和磁性分离双重功能的免疫纳米颗粒,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在鉴定抗体分子是否连接氧化铁纳米颗粒时,研究人员遇到了不能排除的本底噪音。在用尽各种方法排查之后,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研究小组由此推测,磁性纳米颗粒可能具有另外一种尚未被发现和证明的性质,这种性质很可能是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
 & 为了证明这一推断,阎锡蕴研究小组从不同纳米材料研究机构取样,并对不同大小尺寸的氧化铁纳米颗粒材料分别进行研究,试验最终证实了研究小组的推测是正确的。随后,研究小组又利用纳米颗粒模拟酶的这一新特性,设计了多种免疫检测方法,实现了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肌钙蛋白的检测。并将其与具有蛋白质性质的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比较,发现这种纳米颗粒模拟酶具有制备简单、经济、耐高温和耐酸碱等诸多优势。在此基础上,他们研制了多种新型免疫检测模型,拓展了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其他方面的新用途。例如,污水处理和酸雨检测。
 & 阎锡蕴说,由于国家、中科院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对于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等交叉学科的重视,使她这样从事肿瘤抗体研究的学者有机会参与纳米科学的研究,有机会与物理、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合作,从而促使她关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与生物学的结合点,并有了这项成果。她说,研究人员对研究中出现的看似偶然和不可能的现象,不能轻易放弃,特别是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左时更应如此。只有进行认真分析,才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现。这便是科学探索的本质。&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公网安备: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氧化铁_百度百科
氧化铁,别名、烧褐铁矿、烧赭土、、铁红、、(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等。Fe2O3,溶于盐酸,为红棕色粉末。其红棕色为一种低级颜料,工业上称,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可做催化剂,、宝石、金属的,可用作炼铁原料。一般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氧化铁名称
中文别名:C.I.颜料红101;透明铁线;透明氧化铁红;氧化铁;高导磁率氧化铁;三氧化二铁(药用);铁氧体用氧化铁;氧化铁水合物;氧化铁,棕红色;α-相氧化铁;铁红粉;铁丹;氧化铁红
英文名称:Iron(III) oxide
英文别名:C.I. 77491; C.I. Pigment Red 101; C.I. Pigment Red 101 and 102; C.I. Pigment Red 102; F Iron (III) Oxide A E 172; Iron (III) oxide - I Iro Iron oxide - Ferric oxide, Ferr Iron (III) oxide, H IRON OXIDE RED; C.I.P. R.101; Iron (III) diferric oxygen(-2) oxo-(oxoferriooxy) Iron Oxide
氧化铁物化性质
EINECS号:215-168-2;215-275-4;215-570-8
分子量:159.6882
三氧化二铁是的。铁锈的主要是在杂质碳的存在下,与环境中的水分和反应,铁金属便会。用于油漆、、橡胶等工业中,可做催化剂,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可用作炼铁原料。氧化铁最大的应用是作为颜料来使用。按颜色分为、、,由氧化铁红、氧化铁黑(和氧化铁黄)混合而成;氧化铁橙是由氧化铁红和氧化铁黄而成;是由蓝色的兰和氧化铁黄混合而成。[2]
稳定性:稳定,溶于盐酸、稀硫酸生成+3价铁盐。铁单质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离子。
Fe2O3+6HCl=2FeCl3+3H?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储运条件:存放于干燥处,勿使受潮,避免高温,并与酸碱物隔离。按上述保管条件,未拆包装的产品有效贮存期为三年。
溶解性: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溶于酸,与酸反应。不与NaOH反应。
氧化性:高温下被CO、H?、Al、C、Si等还原。
Fe2O3+2Al=点燃=2Fe+Al2O3
Fe2O3+3CO=高温=2Fe+3CO2
2Fe2O3+3C=高温=4Fe+3CO2↑
2Fe2O3+3Si=高温=4Fe+3SiO2
氧化铁化学性质
⑴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2]
例:Fe2O3+6HCl=2FeCl3+3H2O
⑵铝热反应
与氧化铁混合后组成铝热剂,加热后生成和。
化学式:2Al+Fe2O3=△=Al2O3+2Fe
⑶碳、一氧化碳还原性
氧化铁可以与碳混合后加热,铁和二氧化碳提取出来。
化学式:3C+2Fe2O3=高温=4Fe+3CO2↑
氧化铁可以和一氧化碳混合后加热,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化学式:3CO+Fe2O3=△=2Fe+3CO2[1]
氧化铁物理性质
性状:红棕色粉末
密度:5.24 g/cm?
熔点:1565℃(分解)
来源于维基百科
存在形式:矿物:赤铁矿、赭石
α型晶胞结构:
磁性:在自然状态下,氧化铁属于α型晶胞结构,并不具有磁性。但如果用四氧化三铁经过特殊处理后会形成γ型结构,具有磁性,但并不稳定,易变为α型。[2]
氧化铁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有湿法和干法。湿法制品结晶细小、颗粒柔软、较易研磨,易于作颜料。干法制品结晶大、颗粒坚硬,适宜作磁性材料、抛光研磨材料。
氧化铁湿法
FeSO?+2NaOH→Fe(OH)?+Na?SO?
4Fe(OH)?+O?+2H?O→4Fe(OH)?
4FeSO?+4H?O+O?→2Fe?O?↓+4H?SO?
Fe+H?SO?→FeSO?+H?↑
将一定量的5%硫酸亚铁溶液迅速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求碱过量 0.04~0.08g/ml),在常温下通入空气,使之全部变为红棕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溶液,作为沉积氧化铁的晶核。以上述为载体,以为介质,通入空气,在75~85℃,在金属铁存在下,硫酸亚铁与空气中氧气作用生成三氧化二铁(即铁红)沉积在晶核上,溶液中的硫酸根又与金属铁作用重新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再被空气氧化成铁红继续沉积,这样循环至整个过程结束,生成红色氧化铁。
在空气中灼烧亚铁化合物或等可得。
4Fe3O4+O2高===温6Fe2O3
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H+和OH-,还溶解了氧气,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因钢铁不纯)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负极:2Fe_4e-=2Fe2+
正极:2H2O+O2+4e-=4OH-
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后继续反应:
Fe2+2OH-=Fe(OH)?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nH2O=Fe2O3·nH2O+3H2O
在初中的化学里,可用盐酸(HCl)来除铁锈。
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氧化铁干法
与铁屑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经冷却结晶、脱水干燥,经研磨后在600~700℃煅烧8~10h,在经水洗、干燥、粉碎制得氧化铁红产品。也可以为原料,经600~700℃煅烧制得氧化铁红。4Fe(NO?)→2Fe?O?+12NO2↑+3O2↑ Fe2O3·nH2O→Fe2O3+nH2O;先制得透明氧化铁黄(制法参见透明氧化铁黄),经煅烧脱水,制得透明氧化铁红。其2α-FeOOH==△==2α-FeSO3+H2O。
采用中和沉淀法。先制得氧化铁黑,再高温灼烧制得透明氧化铁线。将0.5mol/L浓度的FeCl3·6H2O溶液加热沸腾水解至红棕色胶粒出现为止(溶液1)。取与溶液1等体积的0.25mol/L的FeCl?溶液(由金属铁与盐酸作用制得),用稀氨水调至白色沉淀不再消失为止(溶液2)。将溶液1和溶液2合并,搅拌,并加入适量的羟基羧酸络合剂和缓冲剂,维持恒温80℃。随反应的进行,不断有黑色Fe3O4生成。反应结束,将Fe3O4结晶转移至pH8、含有为Fe3O4质量比为10%~20%的油酸钠溶液中进行表面处理,搅拌悬浊液,恒温80℃,0.5h后将悬浊液用稀盐酸(1:3)调pH=6~6.5,将Fe3O4油酸吸附包覆物(黑色絮凝体)抽滤,热水搅洗数次,50~60℃真空烘干,制得疏松的粉体Fe3O4。将上述油酸包覆的Fe3O4慢速升温至550~600℃焙烧0.5h,得到均匀分散的透明铁红α-Fe2O3微粒子。
由天然黄铁矿制得。由或草酸铁经风化得,再经煅烧而得。由氢氧化铁脱水而得。制造硫酸、、等过程中的副产物。由、等经强热而得。硫酸亚铁加热至650℃以上而得。
云母赤铁矿法:云母赤铁矿石精选后,经湿球磨机磨成精矿粉,脱水,烘干,冷却,粉碎至325目,过筛,制成云母氧化铁。
硫酸亚铁氧化法:将硫酸与铁屑反应制得硫酸亚铁,除砷及重金属,经氧化而得。流程参见。
制备方法有湿法和干法。湿法制品结晶细小、颗粒柔软、较易研磨,适宜作颜料。干法制品结晶大、颗粒坚硬,适宜作磁性材料、抛光研磨材料。湿法将一定量的5%硫酸亚铁溶液迅速与过量烧碱溶液反应(要求碱过量0.04~0.08 g/ml),在常温下通入空气使之全部变成红棕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溶液,在金属铁存在的条件下,硫酸亚铁与空气中氧作用,生成三氧化二铁(即铁红)沉积在晶核上,溶液中的硫酸根又与金属铁作用,重新生成硫酸亚铁,再被空气氧化成铁红继续沉积,如此循环到整个过程结束,生成氧化铁红。其干法硝酸与铁片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经冷却结晶,脱水干燥,经研磨后在600~700℃煅烧8~10h,再经水洗、干燥、粉碎制得氧化铁红产品。也可以为原料,经600~700℃煅烧制得氧化铁红。其4Fe(NO3)3==△==2Fe2O3+12NO2↑+3O2↑Fe2O3+n H2O==△==Fe2O3+nH2O[3]
氧化铁主要用途
用于油漆、橡胶、塑料、建筑等的着色,是无机颜料,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用作橡胶、人造大理石、地面水磨石的着色剂,塑料、石棉、人造革、皮革揩光浆等的着色剂和填充剂,精密仪器、光学玻璃的抛光剂及制造磁性材料铁氧体元件的原料等。[4]
用于电子工业、通讯整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磁性原料及行输出变压器、开关电源及其高U及高UQ等的铁氧体磁芯
用作、催化剂和抛光剂,也用于颜料的配料;
用于各类药片、药丸的外衣糖衣着色用
用作磁性材料、颜料及制取还原剂、抛光剂、催化剂等;用于药片糖衣和胶囊等的着色
用作防锈漆的颜料。因该品制成的云母氧化铁防锈漆抗水渗性好,防锈性能优异,可以取代
食用红色素。日本用于赤豆饭、魔芋粉食品。对曾用防腐剂处理果柄切口的香蕉加以识别时用。美国多用于猫食、狗食和包装材料
无机红色颜料主要用于硬币的透明着色,也用于油漆、油墨和塑料的着色
广泛用于油漆、橡胶、塑料化妆品、建筑精磨材料、精密五金仪器、光学玻璃、搪瓷、文教用品、皮革、磁性合金和高级合金钢的着色;主要用作磁性材料、颜料、擦光剂、催化剂等,还用于电讯、仪表工业;主要用作磁性材料、颜料、擦光剂、催化剂等,还用于电讯、仪表工业无机红色颜料。
用于和CO反应炼制生铁(H2,C,Al)
Fe2O3+3CO==2Fe+3CO2(高温)
Fe2O3+3H2==2Fe+3H2O(高温)
2Fe2O3+3C==4Fe+3CO2↑(高温)
Fe2O3+ 2Al==2Fe+Al2O3(高温)
.爱化学[引用日期]
.化工空间
.goodserv[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理膳食慨括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