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个市叫卢天溪的呀?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07贵州织金感恩暑期学校官寨分校校刊.pdf5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07 年(首届)贵州织金感恩暑期学校官寨分校 ●
龙 六七月飞火的日子里,树上蝉儿大声的 们,那些多情的人儿也许眼角还有几滴晶 说着,热死我了,热死我了!我却感到吃冰 莹。月儿许是困了,眨眨眼准备睡觉,“老
糕凉快,还有透着舌尖伴随而来的温馨和幸 师们”灯光下写着什么,或是一颗颗回忆,
福感。 或是明天知识书架,或是开启欢歌的魔法 这里,绿树成荫;这里,风光迤逦;这 书。夜就这么安静的看着他们,深深的为他
里,鸟语花香;这里,是诗画一般的天地。 们祝福。 看到的人儿,会毫不吝啬的把最美的形容词 他们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借鉴,他们也没
给它。可是谁曾知,美的背后是一幅幅贫穷 有任何的东西作为参考,更没有任何说明可
与泪水书写的故事,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 供操作实施。他们只凭着一颗爱的心,一颗
睛哭着,喊着知识凤凰的停落。看到这些情 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做着,探索着前进。他们
景,我们的珍珠又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出了我 想把最好的,最实用的东西都输送到孩子们
们的视野。 的心中,让他们看到生活的阳光,前面的光 山里的呼喊有了回音,那是一声声爱的 明,未来的美好,让孩子们看得到希望,拥
回答,那是一首首真情之歌。感动不是时常 有自己的梦想。 有,可现在它却时时陪伴着我。 与此同时,孩子们带着一颗求知和感恩 天使一般的笑容唱着百灵优美的歌声 的心来到了学校。他们对这些“老师”充满的
走进了大山,带来了飞天升空,带来了天马 是无限纯洁的爱。初时的好奇,逐渐的熟悉,
行空,带来了海的波涛,带来了山外的欢歌 后来的不舍。你可以看到上课时的积极互
笑语,带来了要播洒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慈悲三昧水忏悔/大悲忏等十几种汉传寺院法会介绍 - 启迪智慧 -
嘉绒寺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慈悲三昧水忏悔/大悲忏等十几种汉传寺院法会介绍
观音忏法、大悲忏法
慈悲三昧水忏
药&&师&&忏
地&&藏&&忏
唐朝悟達國師,受到尊者以三昧法水洗瘡而濯除累世冤業。悟達國師因感其殊異而撰寫懺法來弘揚留傳,使後世的眾生能夠受到法益。
唐朝懿宗皇帝時,有位悟達國師,法號知玄和尚。在知玄和尚未被封為國師前
,是一位四處參訪叢林的雲水僧,有天,他到了長安掛單的寺院中,遇到一位生病的出家人。這出家人身上的病很嚴重,是一種名叫迦摩羅的惡病,患這種病的人,全身生著一粒一粒的惡瘡,並且會發出非常難聞的臭味。雖然如此知玄和尚不但未對他討厭輕視,反而憐愍其病苦,常常主動過來幫他換藥,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時間一天天過去,這位生病的出家人,身體漸漸的康復,並且很感激知玄和尚的慈悲。臨別時,這出家人對知玄和尚說:往後你若遇到障礙,可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盡力幫你解決困難。
知玄法師和這出家人離別後就在長安安國寺修學,專心一意深入經藏。當時的皇帝唐懿宗,也常親臨聽經聞法。因知玄法師德行高深,懿宗對其十分恭敬,
就封他為悟達國師,並賜一座二丈高的沈香雕飾而成的沈香法座,悟達國師從此以後便住持安國寺。
但自從悟達國師接受了沈香法座後,他的膝蓋竟然生出一個人面瘡來。因悟達國師膝蓋所生的這個爛瘡,不但有眉毛、有眼睛、還有嘴巴、牙齒。所以全國的名醫都束手無策,對這個人面瘡無可奈何。就在大家無計可施之時,悟達國師忽然憶起那出家人交待的話:往後若遇困難,可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他會盡力幫助悟達國師離開災難。
悟達國師趕了好幾天的路程,終於到了四川找到那位出家人,並且向這出家人
,說起他身患人面瘡的怪病。出家人安慰悟達國師說:不要緊!我這後山的山巖下有一道清泉,等明天天亮,你去用清泉洗洗就好了。所以隔早天亮之際,這出家人便叫一位童子帶路,引悟達國師去到山巖下清泉之處,指示悟達國師以清泉來洗他腳膝蓋的人面瘡。
但是當悟達國師捧水欲洗人面瘡的時候,忽然間人面瘡竟然出聲大喊:「你不
能洗,慢點洗!」、「讓我先來問你,不知西漢袁盎和晁錯的典故,你曾讀過」國師回答:「我曾讀過。」這時人面瘡又說:「既然你曾讀過袁盎和晁錯,那麼你可知袁盎殺晁錯這件事?」
原來西漢時代,袁盎和晁錯兩人素來不合,不同坐也不共語。漢景帝時晁錯為
御史大夫,其個性非常的剛直忠心,他提議要削去諸侯的封地,以免他們的勢
力日日強大。但當景帝削去吳、楚等七國的封地後,吳、楚等七國竟然聯合起
來造反。當時的袁盎趁這個機會向景帝進言,必需殺晁錯以謝七國,所以景帝
聽信袁盎的進言,就將晁錯斬死在東巿;然後拜袁盎為太常,因此晁錯含冤而
所以人面瘡對國師說:「過去的袁盎就是現在的你,晁錯就是我。當時晁錯被斬死在東巿,所以累世以來我一直找報復的機會。可是你十世都身為高僧,對戒律十分的精嚴,所以這十世中我苦無機會報復。一直等到你受到皇帝的恩寵
,禮遇百般,並且親賜沈香法座,在你的內心起了貢高名利之心,無形中德行有損,我才能藉著這個機會,親近你的身邊來加害你。」人面瘡又對國師說:「我們十世以來所結的冤業,今日既然承蒙迦諾迦尊者,賜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脫,如此十世以來的冤業,從今以後我與你解冤釋結,不再對你報復了。」
由於尊者慈悲的救度,國師對尊者的恩德銘記在心,所以後來就在這座山中簡單搭了一座茅棚住下來。那時的國師心想,我多生以來的冤業,承襲尊者的慈恩得以解冤釋結,我該如何來報答這份恩德呢?而且經典上說,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有報恩者,所以悟達國師便懷著懺悔的感恩心,著述了一部懺法,也就是我們現在介紹的這部慈悲三昧水懺。這部慈悲三昧水懺總共有上、中、下三卷。為何會稱水懺?就是取尊者以三昧法水洗人面瘡,解宿世的冤業為名的。悟達國師他早晚恭敬懺悔,用功精進來禮誦這部懺法,果然到臨命終時,自己能預知時至,吉祥臥而往生。
   * 1&&香赞
   * 2&&入忏文
   * 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 4&&开经偈
   * 5&&经文、佛号
   * 6&&出忏文
   * 7&&回向赞
《慈悲三昧水忏》,又名《慈悲道场水忏》、《水忏法》、《三昧水忏》、《慈悲水忏法》,简称《水忏》,相传为唐代悟达国师知玄(811—883)以三昧水洗疮而濯除累世冤业的忏法。
  知玄,眉州(今四川省洪雅县)人,俗姓陈,字后觉。他在幼年时,便喜欢见佛像七岁及僧人,到宁夷寺听法泰法师讲《涅槃经》,仿佛亲眼看到自己的前世因缘,那一夜他梦见该寺院大殿的佛用手给他摩顶。于是,在11岁时跟随法泰出家,专门学习研究《涅槃经》。两年后,他在四川大慈寺,奉丞相的命令升堂说法,听众每天有万余人,都惊叹他的智慧,尊称他为“陈菩萨”。后来,从辩贞律师受具足戒,又随安国信法师学习唯识思想,自己研究儒家等典籍。知玄曾经痛恨自己因为乡音的关系,讲经时语音不清楚,因此诵《大悲咒》,于是感神僧在梦中为他换掉舌头,第二天,语音便全变了。
  知玄长大后,游学于京师,唐武宗信仰道家的羽化成仙,因此下诏让知玄与道士辩论,知玄直言不讳,语言锋利,辩才无碍,几乎得罪了唐武宗。唐武宗虽然不采纳他的言论,但是对他的见解与智慧非常赞叹。至宣宗登基,下诏知玄在皇宫讲经,并且赐给袈裟,封为三教首座。
  知识玄因唐懿宗的礼遇,起名利心,致损其德,在他的膝盖上生人面疮,眉目口齿,样样具备。每次以饮食喂他,就开口吞食,与人无异,虽然遍请名医就治而无效。原来,知识玄于过去世为袁盎时,曾经斩晁错。后来,袁盎十世都转为戒律精严的高僧,所以晁错虽然想报复,但是没有机会,这次冤业则乘机而入。后来蒙迦诺迦尊者的帮助,以三昧法水洗疮,人面疮才得以治愈。悟达国师为了启发后人忏悔业障,所以作忏文三卷,使众生能够至诚忏罪,以消释宿世的冤业。
  后来,知玄回到四川,居住在彭州丹景山。唐僖宗避难于四川时,赐知玄为“悟达国师”。士大夫都喜欢与他交游,李商隐归田后,与师共住最久。中和三年(883)入寂,世寿73岁,僧腊五十四,著作有《慈悲水忏法》三卷、《胜曼经疏》四卷、《般若心经疏》、《金刚经疏》等二十余卷。
  《慈悲三昧水忏》的注疏有清代西宗的《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三卷和智证的《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三卷,都收在《续藏经》中。
  《慈悲三昧水忏》总共三卷,其忏悔文都是来源于《佛名经》。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慈悲三昧水忏》的内容。
 (一) 总述水忏道场总法
 说明建立水忏道场的意义及其功用,发心归依忏悔。因此,礼拜从毗卢遮那佛开始至观自在菩萨的诸佛、菩萨。最后,归敬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佛、法、僧三宝。
  (二) 兴七种心以来罪
  《慈悲三昧水忏》主要是忏悔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果报障,但是想来这三种障碍,必须生起七种心:(1)惭愧心,众生本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但是世尊早已成道,而众生仍然染著六尘,轮转生死,永无永期;(2)恐怖心,凡夫造业,将来会堕落入三恶道受苦;(3)厌离心,观身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虚假,从而生起厌离心;(4)发菩提心,观佛身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于是发菩提心,求一切种智,净佛国土,成就众生;(5)怨亲平等心,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没有彼我相;(6)念报佛恩心,知佛恩德,难酬难报,所以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建立三宝,弘通大乘;(7)观罪性空心,观罪无有自性,从因缘而生,故亦可从因缘而灭,所以今日洗心忏悔,必能灭诸罪恶。
(三)忏悔三障
  烦恼障、业障、果报障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即因烦恼而起诸恶业,由造恶业而得苦果报。在忏悔烦恼障中,《慈悲三昧水忏》主要提出生起四种观:(1)观因缘,知罪从无明不善思惟,没有正观的力量,不能认识过错,由远离善友诸佛菩萨而生起;(2)观于果报,观所有诸恶不善之业,三世轮转苦果无穷,沉溺无边;(3)观我自身,观自身虽然有正因灵觉之性(即佛性),但是为烦恼黑暗丛林所覆蔽,没有了因力不能显现;(4)观如来身,观如来无为寂照,离四句,绝百非,众德具足,湛然常住。
  忏悔业障,首先总相忏悔一切诸业,然后一一别相忏悔:忏悔身三业--杀害、劫盗、贪爱之罪,忏悔口四业--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忏悔六根所作罪障,忏悔佛法僧间一切诸障,忏悔其诸恶。
  忏悔报障,首先重点忏悔地狱果报,其次忏悔三恶道的果报--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道,然后忏悔人天余报。
  (四)回向
  以此忏悔三障所生的功德,回向施与一切众生,如诸佛菩萨所发誓愿,所修福德智慧,所行回向,行者亦应如是。
  《慈悲三昧水忏》由于其所需时间较短,并且对超荐亡者具有增福延寿的功用,所以是目前寺院经常礼拜的忏法之一。
观音忏法、大悲忏法
《观音忏法》,又称为《请观音忏法》,全称为《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慈云遵式撰;《大悲忏法》,又称为《大悲心咒忏法》,全称为《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四明知礼集,后来宝华山的见月读体律师删文重新加以纂集。这两种忏法都是以观世音菩萨为主要礼忏对象的佛教忏悔供养法。
  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略称为观音菩萨,是以慈悲救济为本愿的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世称西方三圣;凡是遇难众生念诵其名号,菩萨便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为观世音菩萨;又因为其于理事无碍的境界,观察通达自在,所以又称为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细说明观世音菩萨在娑婆世界利益众生的事情,只要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如果有所求,都能满足众生的愿望;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摄化众生。
  关于观世间菩萨的住处,根据《新华严经》卷六十八的记载,观世音住南海补陀落山,唐末五代时期,日本僧人慧萼从五台山得到一尊观音像,后安置于舟山群岛中的普陀山的潮音洞,创建了观音院,从此普陀山就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说法道场,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但是,在《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授记经》中,以观世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胁侍之一,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助教化,即以西方净土为他的本住处。密宗也以观世音菩萨为阿弥陀佛胁侍,并且认为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原为因果的不同,推寻其本觉即是无量寿佛,但是由于本誓愿力故示现大悲菩萨的形象。《一切功德庄严王经》、《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等,则以观世音菩萨为释迦世尊的胁侍。
  大乘佛教中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很多,如《法华三昧经》、《法华经》、《观世音授记经》等,《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就是其中之一。《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又称为《请观世音经》、《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请观音经》等,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题为东晋竺难提译。关于本经译出的年代及作者,有三种异说:根据《开元释教录》记载,本经于东晋元熙元年(419)译出;《法经录》及《仁寿录》记载,本经为南朝刘宋时代竺难提所译;《出三藏记集》记载,本经的译者不详。
  本经记述了佛在毗舍离国时,国中流行一种恶疾,有月盖长者来至佛处,请佛设法救济。于是,佛为此请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大菩萨。当时毗舍离人以杨枝净水供养观世音菩萨,杨枝为拂动之物,象征着“慧”;净水为澄彻之物,象征着“定”。观世音菩萨便教他们称念三宝及观世音菩萨本身名号,并且讲说了《十方诸佛救护众生神咒》、《破恶业障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等。佛向与会大众宣说了观世音菩萨名号及陀罗尼咒的功德,并且自说《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灌顶吉祥陀罗尼》,又对舍利弗说明了这些咒语的来源及功德等。
  本经一向被天台宗所重视,而请观世间菩萨及忏悔时所行的观音忏法,都是依据本经。另外,隋代智凯大师作《请观音经疏》一卷,同时,他在《摩诃止观》卷二上依据本经阐明“非行非坐三昧”的行法,在《国清百录》卷一则阐说了观音忏法。后来,到宋代,慈云遵式见当时流行本《国清百录》中的文名错杂、字迹不清,所以依据《请观音经疏》、《摩诃止观》,重新作《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一卷,这是记述观音忏法最为完备的忏悔法行仪。
  观音忏法是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而修的忏悔供养法,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圆通大士,所以此忏法又称为“圆通忏法”。忏法的仪轨次第如下:
  (1) 庄严道场,以香泥涂地,悬挂各种幡盖,安置佛像向南,并且安置观世音菩萨的像向东。在佛像前,设杨枝净水,烧香散花,供养诸佛菩萨像。修行者应该澡浴清净,穿着新净的衣服。在七七四十九天中,应该持斋戒清净。
  (2) 作礼法,行者手执香炉,向西方五体投地,并且由声音洪亮清楚者唱,大众随同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世尊、西方无量寿世尊、过去七佛世尊、十方一切诸佛世尊、消伏毒害陀罗尼、破恶业障陀罗尼、六字章句陀罗尼、十方一切尊法、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垫至菩萨摩诃萨、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舍利弗等声闻缘觉贤圣僧。
  (3) 烧香散花,然后跪下而唱言:“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花,如法供养,供养十方法界三宝。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菩萨,无量声闻众,以起光明台,过于无边界,无边佛土中,受用作佛事,普熏诸众生,皆发菩提心。” 同时,还必须随文观想,此香花云供养于十方法界三宝前。
  (4) 系念数息,唱后,收起坐具,至坐禅处。结跏趺坐,修数息观。
  (5) 召请,每一个行者手持香,各各胡跪,奉请前面所礼的诸佛等三宝,然后唱偈赞叹。
  (6) 具杨枝净水,行准备好杨枝净水,行者胡跪,唱云:“我今已具,杨枝净水,唯愿大悲,哀怜摄受”。
  (7) 诵三咒,行者合掌,一心一意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慈大名称救护苦厄者”三遍,接着同声唱:“愿救我苦厄,大悲覆一切,普放净光明,灭除痴暗瞑。为免毒害苦,烦恼及众病,必来至我所,施我大安乐我今稽首礼,闻名救厄者,我今自归信,世间慈悲父。唯愿必定来,免我三毒苦,施我今世乐,及与大涅槃。”最后,诵《消伏毒害咒》、《破业障陀罗尼咒》、《六字章句咒》三遍或七遍。
  (8) 披陈忏悔,诵咒后,唱“普为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然后,五体投地,跪诵忏悔文,披陈忏悔诸恶业众罪障。
  (9) 礼拜,一心礼拜上面所请三宝,并且绕佛行道,口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过去七佛、南无十方诸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十方一切菩萨摩诃。”最后,三归依。
  (10) 诵经,一人登高座,唱诵《请观音经》一卷。
  观音忏法以行三个七日,或七个七日为期。但是,现代佛教寺院不太举行观音忏
法,大多修习“大悲忏法”。
  大悲忏法,又称为大悲心咒忏法、大悲忏,全称为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是宋代天台宗大师知礼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参照天台宗的教观行仪而作佛教忏法仪式,是有关观世音菩萨的忏法中较为流行的一种。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又称为《千手经》,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是唐代伽梵达磨翻译。此经宣说观世音菩萨内证功德的根本咒,即《大悲咒》。根据本经的记载,《大悲咒》全文共计有八十四句,诵此咒有无量功德,能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禁戒,(8)所有眷属恩爱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扶接,(11)所有财宝不受他人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得以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十五种恶死是指:(1)饥饿困苦死,(2)枷禁杖楚死,(3)怨家仇对死,(4)军阵相杀死,(5)虎狼恶兽残害死,(6)毒蛇阮蝎所中死,(7)水火焚漂死,(8)毒药所中死,(9)虫毒所害死,(10)狂乱失念死,(11)山树崖岸坠落死,(12)恶人厌魅死,(13)邪神恶鬼得便死,(14)恶病缠身死,(15)非分自害死。另外,《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记载,若诵此咒一百零八遍,则一切烦恼罪障,乃至五逆等重罪,悉皆消弭,而得身、口、意清净。
  《大悲咒》有多种翻译,随着经典的不同而章名长短各有所不同。如《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智通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金刚智译)为一一三名;《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不空译)为四十句,并且说若诵此咒可得息灾、增益、降伏、敬爱钩召等四种成就;《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陀罗尼》(不空译)记载则有八十二句。
  正是因为《大悲咒》的功德及持诵的灵感,随着观世音菩萨信仰的流行,《大悲咒》受到佛教徒的欢迎,所以才会出现大悲忏法。大悲忏法是由知礼始集,他按照天台宗的教义及仪轨来修习《大悲咒》,从而作成大悲忏法。知礼所作的《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总共分十科:一、严净道场,二、净三业,三、结界,四、修供养,五、请三宝诸天,六、赞叹伸诚,七、作礼,八、发愿持咒,九、忏悔,十、观行。由于知礼的《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中引用了大量的经文及天台宗方面的著作,加以详细说明,并且阐述了天台止观的修行。后来,清代宝华山见月读体律师加以删订,重新编纂,成为现行的流通本。与知礼所作《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相比,见月读体律师的《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没有严净道场、净三业、结界、请三宝诸天、观行,其余则是相同。现在,我们依据见月读体律师的《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介绍忏法仪轨如下:
  (1) 修供养,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主者呼“一切恭谨”,然后,主者再呼“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顶礼一拜。主者呼“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花,如法供养”,大众跪下,同音唱“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午”。主者呼“供养已,一切恭谨”,大众顶礼拜。
  (2) 赞叹伸诚,大众跪下,同音唱:“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辨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3) 作礼,大众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及诸大菩萨等。
  (4) 发愿持咒,顶礼后,大众跪下,随引磬声念产:“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南无大悲观世间,愿我速度一切众;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还会无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然后,稍急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各十声,顶礼一拜,问讯,由主法者白文,说明诵持《大悲咒》的功德,最后大众同声诵《大悲咒》七遍或二十一遍或四十九遍或一百零八遍。
  (5) 忏悔,诵咒毕,大众唱:“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然后,唱一段忏悔文,顶礼一拜,总共有四拜。忏悔后,绕佛,分别念“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千光王静住佛、南无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垫至菩萨、南无总持王菩萨”三遍或七遍。
  (6) 三归依,便全部结束。知礼则强调天台的止观,所以在最后有观行。
  大悲忏法是现代佛教寺院中经常举行的忏法,其实大悲忏法是以诵《大悲咒》为中心,完全可以作为佛教徒的自修法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称出观)
一切恭谨。(众随和)
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拜起问讯置炉主者举)
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
  (念华字捧盘齐眉众同举)
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
  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
  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众同举首句)
我此香华遍十方。以为微妙光明台。
  (至遍字散花置盘执炉随默运云)
  诸天音乐天宝香。诸天肴膳天宝衣。
  不可思议妙法尘。一一尘出一切尘。
  一一尘出一切法。旋转无碍互庄严。
  遍至十方三宝前。十方法界三宝前。
  悉有我身修供养。一一皆悉遍法界。
  彼彼无杂无障阂。尽未来际作佛事。
  普熏法界诸众生。蒙熏皆发菩提心。
  同入无生证佛智。
(末句众和生字置炉念毕起立主者举拜起问讯)
供养已一切恭谨。(胡跪 众同念一字一击引磬)
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辩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拜下)
(伸述诚恳。随其智力如实说之。然所求之事。不可增长生死。所运之心。必须利益群品。唯在专谨方有感通。慎勿容易。引磬起问讯)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观云)
能体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至礼阿弥陀佛。
  能体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弥陀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
  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能体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一切圣僧影现中。
  我身影现菩萨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礼观音云。
  能体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观音菩萨影现中。
  我身影现菩萨前。为求灭障接足礼。
  (礼僧准上礼佛但改为菩萨等。唯礼观音云。为求灭障接足礼。此是忏悔主故耳。观本号毕维那引磬。)
  (一声众起下同例)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世尊。
  一心顶礼。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世尊。
  一心顶礼。过去九十九亿。殑伽沙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过去无量劫正法明世尊。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贤劫千佛三世一切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
  (三礼)(一字拈香 顶字注炉 每次同)
  一心顶礼。观音所说诸陀罗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
  (三礼)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总持王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摩诃迦叶无量无数。大声闻僧。
  一心顶礼。阐天台教观四明尊者。法智大师。
一心代为善叱梵摩瞿婆伽天子护世四王。天龙八部。童目天女。虚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药草树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风神。土神。山神。地神。宫殿神等。及守护持咒。一切天龙鬼神各及眷属。顶礼三宝。
  (此一段唯启请用)
(顶礼毕问讯主鸣磬众胡跪上香主按磬举云)
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
  (众随举)
  (以下一字一击引磬)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岳。 地岳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南无观世音菩萨。(各十声)
  南无阿弥陀佛。(各十声)
  (拜起问讯)
  (主者举)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广大以下众接音) 
  ◎大悲咒  (廿一遍)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立诵至第三遍末段夜耶,主者鸣磐,众上香,末句诃字再鸣,维那三击引磬,问讯,转手炉,随主者绕坛,经行,至第十八遍末段南无喝啰句,主者领众,由忏卓中道入,维那引磬旋绕归位直手炉,及廿一遍第二句,主者鸣磬,末段喝啰句,再鸣,讫咒,问讯,置炉,主者按磬,举。)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十地以下众和)
  (拜下主者提首)
  (句众随运想云)
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
  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
  我今虽知。犹与众生。同为一切。众罪所障。
  今对观音。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
  唯愿加护。令障消灭。
  (末句众和)
  (起问讯)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
  (唱巳五体投地主者唱首句众默念言)
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外加恶友。
  不随喜他。一毫之善。唯遍三业。广造众罪。事虽不广。
  恶心遍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
  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故于今日。深信因果。
  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
  断恶修善。勤策三业。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
  置三德岸。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
  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遍断众恶。
  惟愿观音。慈悲摄受。
  (末句众和)
  (起问讯长跪引磬一字一击)
至心忏悔。弟子(某甲)等。与法界一切众生。现前一心。
  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以智明。上等佛心。下同含识。
  无始闇动。障此静明。触事昏迷。举心缚著。平等法中。
  起自他想。爱见为本。身口为缘。于诸有中。无罪不造。
  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戒破斋。毁塔坏寺。偷僧祇物。
  污净梵行。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
  如是等罪。无量无边。舍玆形命。合堕三涂。备婴万苦。
  复于现世。众恼交煎。或恶疾萦缠。他缘逼迫。障于道法。
  不得熏修。今遇
大悲圆满神咒。速能灭除。如是罪障。
  故于今日。至心诵持。归向
观世音菩萨。及十方大师。发菩提心。修真言行。
  与诸众生。发露众罪。求乞忏悔。毕竟消除。惟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千手护持。千眼照见。令我等。内外障缘。寂灭自他。
  行愿圆成。开本见知。制诸魔外。三业精进。
  修净土因。至舍此身。更无他趣。决定得生。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亲承供养。大悲观音。
  具诸总持。广度群品。皆出苦轮。同到智地。(起立主者举)
  忏悔发愿己。归命礼三宝。
  (拜起问讯毕主者鸣磬各上香再鸣磬执炉站立三鸣磬)
(想此道场如法界。
  十方三宝畟塞虚空。以次迥身旋绕法座。
  十方三宝心性寂灭。影现十方心想如梦。
  梵声如响勿令心散。)
  南无十方佛。(末遍击)
  南无十方法。
  南无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千光王静住佛。
  南无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
  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总持王菩萨。(末遍击)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以下引磬一字一击)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入观)
礼忏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迥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观音迥向偈 (印光法师撰)
稽首观世音,慈悲大导师,久证无上道,安住常寂光,
  为怜众生苦,复现十界身,应何身得度,即为现何身,
  近令生善道,远令证菩提,菩萨慈悲力,诸佛莫能说,
  我弟子某某,从无始至今,由恶业力故,轮迥六道中,
  经历尘刹劫,莫由得出离,幸承夙善根,得闻菩萨名,
  欲仗大悲力,现生生净土,长时称圣号,兼礼拜供养,
  忏悔诸恶业,增长诸善根,惟愿垂慈悯,消我诸罪障,
  放光照我身,舒手摩我头,甘露灌我顶,湔涤我心垢,
  令我身与心,悉皆获清净,我愿尽此身,及未来际劫,
  普与诸众生,说菩萨恩德,令彼咸归依,悉发菩提心,
  愿垂慈悯故,证明而摄受。
  南无施无畏菩萨摩诃萨
《梁皇忏》,又称为《梁武忏》、《梁皇宝忏》,这是梁武帝为了超度其夫人郗氏所制的《慈悲道场忏法》。根据《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的记载,皇后性格冷酷,好忌妒,到了死后,化为一条龙,进入到后宫,托梦给梁武帝,或者现形,光彩照灼。另外,根据《释氏稽古略》卷二的记载,梁武帝最初当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格酷妒,死后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构于梁武帝,梁武帝于是便制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当时的高僧大德忏礼,夫人于是化为天人,在空中礼谢梁武帝。忏法后来流行于世,称为《梁皇忏》。
  根据《续高僧传》卷二十九、《宋高僧传》卷二十九及清代德清俞樾所著的《茶香室丛钞》卷十三的记载,《梁皇忏》的最初形态是竟陵王萧子良所撰《净住子》的“忏悔篇”,又称为《六根大忏》;后来,因为梁武帝想忏悔六根罪业,所以命令真观法师增广《六根大忏》成为现在的《梁皇忏》十卷本,在唐宋时期稀薄 为《六道慈忏》、《慈悲忏》、《梁武忏》。所以,真观法师是《梁皇忏》的真正作者。后来,元代智松柏庭在后至元四年(1338)重新校订审核《梁皇忏》,增加诸佛名号及地狱的名称等,成为现在的流通本。
  《梁皇忏》总共十卷,分为十五门。第一卷、第二卷有六门,第一门是归依三宝,说明归依三玉的意义、原因及方法,劝请众生发心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第二门是断疑,因为一切众生未能离开疑惑,所以对于佛法生起许多障碍,因此必须断疑。第三门是忏悔,因为将欲发菩提心,所以必须忏悔。第四门是发菩提心,提出菩提心即是佛心,功德智慧不可格量,以及如何发菩提心。第五是发愿,希望成就世间、出世间的功德。
  第三卷至第六卷,共有四门。第一门显果报,举经典的因果报应例子说明罪恶的过患,特别举《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的十六个故事,《杂藏经》十二个故事。第二门是出地狱,详细说明地狱的痛苦。第三门是解怨释结,指出众因贪睦痴等而起的怨恨与留难,最主要是因为贪的关系,其对象是亲缘眷属,特别指出父母、师长及身、口、意三业的因缘。第四门是发愿,离诸六道痛苦,成就诸佛功德。
  第七卷至第十卷,共有五门。第一门自庆,共有十五种值得自我庆幸的事情;警缘三,阐明三宝的功德,劝请大众报恩供养三宝;同时,因大众降临道场,所以忏主礼谢大众;最后,总发大愿,愿六道众生成就智慧功德,及成就身、口、意三业功德。第二门为六道礼佛,为天道、诸仙、梵王、阿修罗道一切善神、龙王、魔王礼佛,愿这些众生能够护持三宝;为人道礼佛分为七类:国王、诸王、父母、过去父母、师长、十方比丘比丘尼、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为三恶道礼佛分为八类:阿鼻地狱、灰河铁丸等狱、饮铜炭坑等狱、刀兵铜釜等狱、火城刀山等狱、饿鬼道、畜生道,为六道发愿。第三门回向,说明回向的意义及其方法。第四门发愿,主要是信六根而发大愿--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另外又加上口愿及具足无量诸行法门愿。第五门嘱累,嘱咐菩萨依本誓愿力,不舍众生,流通此忏法。
  《梁皇忏》因为其忏文十分恳切,所以受到佛教徒的欢迎。后世来罪消灾、济度亡灵者,常常邀请僧人虔修此忏法,是中国流传最久的一部忏法。
药&&师&&忏
《药师忏》是以药师如来为本尊而举行的忏悔罪障的修行法门,是依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成的一种忏法。
  药师如来一般称为“药师佛”,又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十二愿王,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经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所以依据此愿而成佛,居住在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具有密教的性质,以说明现世利益与净土往生之思想为其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说明十二大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分别是:(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2)愿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垢,光明过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3)愿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受用无尽;(4)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之道安立之;(5)于我法中修行梵行者,一切戒不缺减;(6)诸根不具、白癞颠狂,乃至种种病苦者,闻我名皆诸根具足,无诸疾苦;(7)众病逼切、无护无依者,闻我名,众患悉除;(8)若有女人愿舍女形者,闻我名,成丈夫相;(9)令众生皆脱魔网,置于正见,速证无上正等菩提;(10)若为王法所缚,身心受无量RRRRRR煎迫之苦,此等众生若闻我名,以我福力,皆得解脱一切忧苦;(11)为饥渴所恼而造诸恶业者,若闻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12)贫无衣服者,闻我名,我当施彼随用衣服,乃至庄严之具,皆令满足。
  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的记载,药师佛的誓愿不可思议,如果有人身患重病,死亡的衰相现前,亲友眷属能为他归依药师如来,昼夜尽心供养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盏灯,造如来像七躯,造四十九天的五色彩幡,那么这个人便能得以恢复生命,度过危厄诸难。这就是以药师如来为崇拜对象而形成的续命法,从南北朝以来,这种信仰一直十分盛行。
  《药师忏》正是说明药师如来的誓愿而离苦得乐的行法,是天溪大觉寺受登在康熙三年(1664)纂集,称为《药师三昧行法》。《药师三昧行法》内容包括:(1)定名,叙述药师三昧名称的缘由;(2)劝修,劝诫修习本三昧,则所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等,皆得顺遂;(3)方法,揭示供养药师如来的方法;(4)释疑,因当时住生西方净土的思想极为流行,所以作释疑,以肯定本行法为致福消灾之要法及明心作佛的秘典。
  在《药师三昧行法》的方法中,总共包括有十项内容:(1)严道场,列出庄严道场的方法,在闲静的堂室,用新土填地,悬挂新宝盖及五色幡,正中安置药师像,在左面安置日光菩萨像,在右面安置月光菩萨像,外面用栏杆围起来。(2)净三业,修行者应该穿着新做的或干净的衣服,斋戒素食,沐浴清净,然后才进道场。(3)修供养,行者入道场后,应该忆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然后手执香炉,唱:“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佛,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法,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僧”,其次,维那呼:“是诸众等,各各互跪,严持香花,如法供养”,然后大众同音唱:“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午”。(4)请三宝诸天,即奉请释迦牟尼佛、药师佛等诸佛世尊,药师琉璃光本愿经等法宝,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等诸大菩萨,十二药叉神将等天龙八部,希望三宝及护法神将能降临道场。(5)赞叹,赞叹药师佛的功德。(6)礼敬,即礼拜前面所奉请的三宝及护法龙天。(7)发愿持咒,即是发药师佛的十二大愿,然后再诵《药师灌顶真言》一百零八遍。(8)忏悔,诵忏悔文,愿诸业障消灭,同得清净。(9)行道旋绕,具足威仪,右绕佛座,大众同音唱:“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教主药师琉璃光佛、南无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南无日光遍照菩萨、南无月光遍照菩萨、南无曼殊室利菩”,三遍或七遍,到佛像前唱三归依。(10)思惟义处,即是观想药师佛的身相光明,修习三昧。
  由于《药师三昧行法》的文字说明太多,而且行仪不够详细,所以后来又有人重新编纂了《消灾延寿药师忏法》三卷,现代寺院举行药师法会,多用此本。在《消灾延寿药师忏法》开头,首先严净坛场,唱《杨枝净水赞》,念《大悲咒》若干遍,绕坛场一周,然后唱回向偈。其次,开忏头,这是清代以来各种忏法比较常见的仪式,唱《炉香赞》及各种供养偈,最后宣读文疏。在《消灾延寿药师忏法》每一卷中,都是先礼拜“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等三宝,接着念一段忏悔文,然后念《药师灌顶真言》七遍或四十九遍,最后唱《药师赞》。
  《消灾延寿药师忏法》是现代佛教经常使用的忏法,许多居士在生日及祈福的时候,都请僧人们礼拜此忏
地&&藏&&忏
《地藏忏》就是《慈悲地藏忏法》,共有三卷,又称为《慈悲地藏菩萨忏法》、《地藏忏法》,是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等有关地藏菩萨的经典而制订,是所有忏法书中比较晚出的一部忏法。
& & 地藏菩萨的信仰在中国佛教非常浒,以大誓愿为其特征,所以平常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就是住处的意思;藏,含藏的意思,就是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释尊圆寂后到弥勒菩萨成道前的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的菩萨。
& & 根据《大方广十轮经》卷一《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的记载,地藏菩萨由于过去的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声、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用来教化众生;并且,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延寿增福,用来成熟众生的善根。地藏菩萨常常变现这样无数的化身,以济度众生,所以又称为&千体地藏&。
& & 地藏菩萨的本缘故事,有很多种说法。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忉利天宫神品》的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久远劫以前,曾为了一长者子,因见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相好庄严,从而产生了恭敬景仰的心,为了能够证得这种庄严相好,而发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同时,在这一品中又说,地藏菩萨为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祗劫时的一位婆罗门女,为了救度她的母亲出离地狱,从而为母亲设供修福,并且发愿尽未来劫广度罪苦众生。另外,在同经的《阎浮众生业感品》也列举出两种说法:(1)地藏菩萨在过去久远劫时为一个国家的国王,他的国内人民多造恶业,于是发愿度尽罪苦众生皆至菩提,否则不愿成佛;(2)地藏菩萨在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为光目,她的母亲堕在地狱受苦,光目为了救度她,从而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待众生尽成佛后,方成正觉。上面的种种说法随着地藏信仰而广传于人间,于是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来形容地藏菩萨慈悲怜愍的广大誓愿。
& & 地藏菩萨以悲愿力救度一切众生,尤其对地狱中的罪苦众生特别悲愍,而示现阎王身、地狱身等广为罪苦众生说法,以教化救度他们,所以一般又以阎罗王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如《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举出阎罗王为地藏菩萨的说法。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地狱思想受《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影响非常深远,而且认为地藏菩萨是地狱的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其下管辖十殿阎王。近代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地藏十王图,图中绘有地藏菩萨及十王等的像,并且附有宋代太平兴国八年(983)造立的铭文。
& &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到,未来世中,如果有众生能够闻到地藏菩萨名号,礼敬、赞叹地藏菩萨,或读诵《地藏经》,塑画地藏菩萨像等,这个人有无量功德利益,能够解脱过去世的罪业,不堕恶道,并能获得十种或二十八种利益。
  我国佛教界认为地藏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而且以安徽九华山为其应化说法的道场。根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记载,地藏菩萨降诞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唐玄宗时来到中国,入九华山修道,居住数十年后而示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的肉身殿,便是地藏菩萨的成道处。
  《地藏忏法》是以地藏菩萨为礼拜忏悔对象而实行的一种忏法。明代智旭法师在崇祯十年(1637)曾撰《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仪式与《药师三昧行法》基本相同,但相对简略一点,可以分为:(1)供养,手持香花,唱供养偈;(2)奉请,即奉请佛、法、僧三宝,尤其是奉请具备各种功德的地藏菩萨,如忉利宫中分身来集地藏菩萨、大集会中现声闻相地藏菩萨、占察经中善安慰说地藏菩萨、入能发智定地藏菩萨、入具足无边智定地藏菩萨、入具足清净智定地藏菩萨、入具足惭愧智定地藏菩萨、入具足诸乘明定地藏菩萨、入无忧神通明定地藏菩萨、入具足胜通明定地藏菩萨、入普照诸世间定地藏菩萨、入诸佛灯炬明定地藏菩萨、入金刚光定地藏菩萨、入智力难摧伏定地藏菩萨、入电光明定地藏菩萨、入具足上妙味定地藏菩萨、入具足胜精气定地藏菩萨、入上妙诸资具定地藏菩萨、入无诤智定地藏菩萨、入能引胜踊跃定地藏菩萨、入具足世路光定地藏菩萨、入善住胜金刚定地藏菩萨、入增上观胜幢定地藏菩萨、入具足慈悲声定地藏菩萨、入引集诸福德定地藏菩萨、入海电光定地藏菩萨、能入如是歼伽沙等诸定成熟一切有情地藏菩萨、以诸定力除刀兵劫地藏菩萨、以诸定力除疾病劫地藏菩萨、以诸定力除饥馑劫地藏菩萨;(3)忏悔发愿,忏悔无始以来所造众罪,发愿从今以后不作众罪,誓愿成就无上菩提;(4)行道绕旋,绕佛称念“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地藏菩萨本愿经、南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南无占察善恶业报经、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三遍或七遍,然后归位唱三归依。
& &&&智旭法师的《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比较适合于个人的自修,其仪规也相对地简单,所以清代有人重新撰写《慈悲地藏忏法》三卷,其仪规与《消灾延寿药师忏法》一模一样,也是先严净坛场,其次开忏头,然后在每一卷也是礼拜、念忏悔文、唱赞等仪规。
& & 现代佛教界中凡是为了报答亲恩、祈求父母冥福而举行的法事,大多都礼拜《慈悲地藏忏法》。
在佛教寺院中,在一些重法会圆满之日,或者为了追荐死者、超度亡灵,经常会举行一种盛大的佛事活动,那便是“放焰口”。由于焰口法会在仪式上的庄严,咒语施食的灵验,而受到佛教徒的欢迎。
  “焰口”是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简称《焰口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的法事。“焰口”有时又译作“面然”,是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鬼王的名称。释伽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在禅思静坐时,看到一名饿鬼形容枯槁,面貌丑陋,头发散乱,爪甲长利,腹大如山,喉细如针,面上喷火,阿难惊骇地问他,是什么因缘而得到这种果报。饿鬼告诉阿难,因为生前居心悭吝,贪婪而不知足,所以死后堕入饿鬼道中,变成这种身形,并且遭受种种痛苦。饿鬼又告诉阿难,三日以后命当尽,生在饿鬼道中。阿难大惊,急至佛前哀求救度,佛陀于是为他说《焰口经》,嘱咐阿难按此经所说施食之法去做,便能施饮食予恒河沙数饿鬼及诸仙等,不但不会堕落入饿鬼道,而且能延年益寿,诸鬼神等常来拥护,遇事吉祥。
& & “焰口”的原来修法是这样的:于一切时,取一净器, 盛以净水,置少饭粒及诸饼食等,右手按器,诵陀罗尼七遍,然后称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四如来名号,取于食器,倒在净地上,以作布施。若施婆罗门仙,即诵此陀罗尼二十七遍,投于净流水中。若诵三十七遍,奉献三宝,则成上味奉献供养。
  焰口施食法在诸经所载,有详略不同。最早传入我国有关“焰口”等经典为唐代实叉难陀所译的《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及《甘露陀罗经咒》。在这两本经中,各载有真言,名为变食真言、甘露真言,其方法就是取一掬水,诵咒加持十遍,散在空中即成甘露。后来,不空译出《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与实叉难陀所译的《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为同本异译。不空又译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即不空所译《仪轨经》的起源部分别出单行本)、《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其中,不空所译的《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所述行法次第为:破地狱真言、召饿鬼真言、召罪真言、摧罪真言、定业真言、忏悔真言、施甘露真言、开咽喉真言、七如来名、发菩提心真言、三昧耶戒真言、施食真言、乳海真言、普供养真言、奉送真言。从此以后,此法遂成为修持密教的人每日修持的一种行事。日本入唐求法各家都曾携回有关施饿鬼食的仪轨。在中国汉地由于唐末密教失传,施食仪轨也失传了。
  至宋代,诸师对于施食一法不甚了解,但都想极力恢复此行法。遵式《金园集》中有《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施食观想》诸文。但是,他所说的施食法并不是密教仪轨,仅取经中的真言,再附以天台宗的观想方法而已。在《施食正名》中,记载“斛食”、“冥道”、“水陆”。斛食是指焰口施食;冥道为唐代无遮大斋,也是密教的行法之一;水陆是宋供才兴起的仪式。这三种方法在当时是混合行使,并没有区别。仁岳著有《施食须知》,是以《涅槃经·梵行品》所说的施旷野鬼神食及《南海寄归内法传》所说度诃利帝母缘与救拔焰口混为一谈。宗晓著有《施食通览》,是汇集诸家文篇,也是同样地混淆诸说。由此可见,宋代诸家对于焰口施食曾企图恢复,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成功。
  元代由于藏传佛教喇嘛进入汉地,密教同时得到复兴。现存藏经有《瑜伽焰口施食仪》,译者不详,根据真言的译音所用安来看,应该是元代人所译。这部《施食仪》所说的次第与《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基本相同,在它的前面增加了三归、大轮明王咒、转*法 伦菩萨咒、三十五佛、普贤行愿偈、运心供养、三宝施食、入观音定,然后才是破地狱;在它的后面增加了尊胜真言、六趣偈、发愿回向偈、吉祥偈、金刚萨埵百字咒、十类孤魂文、三归依赞。从此以后,瑜伽施食之法才得到复兴。
  明代的时候,由于诸家的传承不一样,于是又形成杂乱的形势。最开始,有一位名字现已不详的高僧增补元代的《施食仪》,形成了《瑜伽焰口施食科仪》。后来,天机禅师删其繁芜,编成了《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世称“天机焰口”。天台灵操为“天机焰口”作注,名为《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应门》,其中只有召请孤魂文不同。株宏又将“天机焰口”略加修订,编成《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又称为《瑜伽集要施食仪轨》,并且它作注,名为《施食补注》。
  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宝华山德基又将株宏稍微作了删辑,名为《瑜伽焰口施食集要》,后世称为《瑜伽施食仪观》。另外,还有寂暹著有《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
  由此可以看出,施食一法从来禀受师承,不出一家,于是导致诸本大相径庭,彼此纷纭,莫可衷一,正如寂暹《仪轨》跋中说:“诸家登坛演习,繁简不同,至有’七家焰口八家忏’之讹传。”近代以来,大多数寺院都以德基本为底本,但在声韵腔调上差别较大,在南方以天宁寺的腔调比较出名,称为“天宁寺腔”;北方以五台山为著名,称为“五台山腔”。
  首先,举行“焰口施食法”应该于戍亥二时(晚上七时至十一时),因为过此时间,鬼神则不得食。瑜伽焰口的仪式最初限度需要有三位出家人,一般都是七个人,一位“ 主法”,头戴毗卢帽,坐在瑜伽坛的中间,另外六位分别坐在两侧,分别司掌木鱼、铛子、铪子、引磬、钟鼓等法器,这称为“一大士”。另外,还有称为“三大士”,即有三位“主法”坐在中间,每一位“主法”都诵一遍真言,所以“三大士”的焰口时间比“一大士”的时间稍长一点。
  瑜伽焰口需要三个坛,即主坛、面然大士坛、灵坛。主坛是施食法会的中心坛,一般设在佛殿或大雄宝殿的中间,案上摆有观音菩萨像、供品等,在中间的“主法”面前准备有米及水,这些米和水即是鬼神施食的东西,因为凭着佛力及真言的力量,通过主法者的观想力,这些米与水都成为上好饮食及甘露,使诸鬼神得到满足。面然大士坛上面供着面然大士的牌位,或者是等身大的纸制的人形,装饰与观音像相似,因为面然大士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灵坛即是普通称为的“灵位”或“超荐位”,主要是为斋主(或称为功德主)而设立的,上面写着“佛力超荐显考谥(若是女的,称为妣)……生莲位”,前面供着一碗水及一碗饭。
  瑜伽焰口法会开始时,首先唱“戒定真香”,由主法者及斋主拈香,于瑜伽坛前礼拜。然后,移至灵坛前,亦由主法者及斋主拈香,诵《般若心经》、《往生咒》、《变食真言》,唱《莲池赞》。完毕后,到面然大士坛,唱“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诵《大悲咒》、唱《观音赞》。这些都是法会的一些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回到瑜伽坛,真正的瑜伽焰口才开始。
  首先,唱“杨枝净水赞”,主法者拈香后,便正式登座,主法者唱“四生登九品”,大众唱和“六道出三途”。其次,维那举腔唱“千华台上卢舍那佛”,让主法者有时间将毗卢帽戴好。然后,主法者鸣如意尺,唱《瑜伽焰口》的开卷语“会启瑜伽最胜缘”,大众唱和“觉皇垂范利人天”。这样主法者唱上一句,大众和下一句,整个焰口法会逐渐进入佳境。因为在整个焰口法会中,腔调会经常变,在法器的伴奏下,感觉十分庄严、悦耳。其中,有许多主法者领唱,而大众和唱。而且,在法会中,主法者必须结一些手印,如遣魔印、伏魔印、火轮印、真空咒印、运心供养印、变空咒印、奉食印、观音禅定印、破地狱印等,作种种观想,所以整个法会热闹而不失庄严,宁静而又不失宏伟,是真正的音声佛事。
  更主要的是,瑜伽焰口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唱词,尤其是“召请”的文字,听来更是令人动容泪下。下面,将列出这些召请文:
  一心召请,金乌似箭,玉兔如梭,想骨肉以分离,睹音容而何在,初热名香,初伸哪请某氏灵魂。惟愿承三宝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受此无遮甘露法食。
(后天部分相同,以下列不列出)
  一心召请,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二热名香,二伸召请,某氏灵魂……
  一心召请,浮生如梦,幻质匪坚,不凭我佛之慈,碣遂超升之路,三热名香,三伸召请某氏灵魂……
  一心召请,累朝帝主,历代候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筑坛拜将,建节封候,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霜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如是英雄将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报主。南州北县,久离桑梓之乡;海角天涯,远丧蓬莱之岛。呜呼!官贶萧萧随逝水,离魂杳杳隔阳关。如是文臣宰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萤灯飞散,三年徒用工夫;铁砚磨穿,十载慢施辛苦。呜呼!七尺红罗书姓字,一杯黄土盖文章。如是文人举子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出尘上士,飞锡高僧,精修五戒净人,梵行比丘尼众。黄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呜呼!经窗冷浸三更月,禅室虚明半夜灯。如是缁衣释子之流,一类觉灵等众……
  一心召请,黄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里修真,阆苑洲前养性。三花九炼,天曹未许标名;四大无常,地府难容转限。呜呼!琳观霜寒丹灶冷,醮坛风惨杏花稀。如是玄门道士之流,一类遐灵等众……
  一心召请,江湖羁旅,南北经商,图财万里游行,积货千金贸易。风波不测,身膏鱼腹之中;途路难防,命丧羊肠之险。呜呼!滞魄北随云暗暗,客魂东逐水悠悠。如是他乡客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戎衣战士,临阵健儿,红旗影里争雄,白刃丛中敌命。鼓金初振,霎时腹契肠穿;胜败之分,遍地肢伤首碎。呜呼!漠漠黄沙闻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如是阵亡兵卒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怀耽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鸾凤和鸣,次望熊罴叶梦。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时;璋瓦未分,母子皆归长夜。呜呼!花正开时遭急雨,月当明处覆乌云。如是血湖产难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戎夷蛮狄,喑哑盲聋,勤劳失命佣奴,妒忌伤身婢妾。轻欺三宝,罪愆积若河沙;忤逆双亲,凶恶浮于宇宙。呜呼!长夜漫漫何日晓,幽关隐隐不知春。如是冥顽悖逆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宫帏美女,闺阁佳人,胭脂画面争艳,龙麝熏衣兢俏。云收雨歇,魂消金谷之园;月缺花残,肠断马嵬之驿。呜呼!昔日风流都不见,绿杨芳草髑髅寒。如是裙钗妇女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饥寒丐者,弄戮囚人,遇水火以伤身,逢虎狼而失命。悬梁服毒,千年怨气沉沉;雷击崖崩,一点惊魂漾漾。呜呼!暮雨青烟寒鹊噪,秋风黄叶乱鸦飞。如是伤亡横死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法界六道,十类孤魂,面然所统,薜荔多众,尘沙种类,依草附木,魑魑魍魍,滞魄孤魂,自他先亡,家亲眷属等众……
  以上的“召请”涉及到各种身份的死者,以及因各种原因而致死的人,所包括的施食对象极其广。
  “召请”是号召邀请的意思,即是请各种众生光临瑜伽焰口法会。然后,便是请这些众生接受所施的饮食、甘露,这段文字也是极其优美,列出如下:
  近代先朝,帝主尊荣位;熏戚侯王,玉叶金枝贵;宰执中宫,彩女嫔妃类,梦断花胥,跟你跟中国士朝臣,经纬匡时世;牧化黎民,未遂忠良志;失宠怀忧,谪降边邦地,恋国游魂,来受甘露味。
  武将戎臣,统领三军队;结阵交锋,锣鼓喧天地;北战南征,失陷沙场内;为国忘躯,来受甘露味。
  学古穷今,锦绣文章士;映雪偷光,苦志寒窗内;命运蹉跎,金榜无名字;郁郁幽魂,来受甘露味。
  割爱辞亲,早入空门内;访道寻师,只为超生死;暑往寒来,不觉无常至;返照回光,来受甘露味。
  羽服黄冠,早发修真志;炼药烧丹,养性还元气;苦行劳神,指望登仙位;莫恋形魂,来受甘露味。
  孝子贤孙,义勇忠良声;烈女贞妻,视死如归去;仗节忘躯,千古留英气;耿耿灵魂,来受甘露味。
  女道尼流,身住黄金地;鸾凤缘空,不染人间事;未了无为,流浪虚生死;清净幽魂,来受甘露味。
  地理天文,医药阴阳类;卜卦占龟,风鉴并星士;报吉谈凶,难免无常对;舍伪归真,来受甘露味。
  坐贾行商,种种经营辈;艺术多能,贸易求财利;背井离乡,死在他方地;旅梦悠悠,来受甘露味。
  犯法遭刑,牢狱长幽系;负命谋财,债主冤家类;恶疾天灾,冻死饥亡辈;速离黄泉,来受甘露味。
  马踏车伤,墙压身形碎;鬼击雷轰,身刎悬梁缢;水火焚漂,虎咬蛇伤类;九横孤魂,来受甘露味。
  饮血茹毛,生长蛮夷地;负债偿劳,婢妾并奴隶;喑哑盲聋,残疾无依怙,受苦冤魂,来受甘露味。
  忤逆爹娘,怨默天和地;谤佛欺僧,毁像焚经偈;邪见深坑,苦报无边际;十恶狂魂,来受甘露味。
  大施门开,荐拔孤魂辈;祖祢先亡,五姓冤家类;八难三途,平等俱超济;仗佛光明,来受甘露味。
  因为瑜伽焰口原起源于密教,所以在法会中诵大量的咒语,如《大悲咒》、《尊胜咒》、《金刚萨棰百字咒》等,另外,还默念《六字大明咒》一百零八遍。最令参加法会的居士们欢喜的是,在法会的后半场,主法者将用咒语加持过的糖果等供品往场下洒,而大家则争着去抢。
  瑜伽焰口以其特殊的作用、庄严的场面、悦耳的腔调,得到中国佛教徒的喜爱,在中国及东南亚的佛教寺院中一直得到广泛流传。尤其是在七月的“盂兰盆节”,放焰口更是必不可少的佛事活动。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的缘起,据《释门正统》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但该如何普济法,梁武帝问了很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在实行。唐高宗咸亨中(670-673),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宋神宗熙宁中(),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佑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由此可见,水陆法会是宋代兴盛起来的。
  元代和明代对水陆法会都极为重视。明代的株宏见“北水陆”仪文前后错杂,施行时也随意变化,于是取“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为《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的咫观又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 L宝忏》十卷。现在通行的清道光间仪润汇集株宏订正的《水陆仪轨》。
  水陆法会有三大特点:一是时间长,多则四十九在,少则七天,最少也的三天。二是规模大,参加的僧人可多达千人,一般需要三两百人,起码不得少于七八十人。三是法事全,凡佛教各种常见法事无不包括在内,还要悬挂多则两百余幅,少则一百二十幅“水陆画”。这些画需要宽敞的大殿才能挂得下,因此,举办这样的法会,非大寺庙莫属。
  “水陆画”可分为三类:一是佛教系统的诸佛菩萨、诸天、明王、罗汉、护法神等。二是道教和中国民间神祗,如三清、十二真君、五岳、二十八宿、列曜,六丁六甲、八仙等。三是佛道和民间信仰并已汉化的龙王、阎王、、六道中的畜生、饿鬼和其他鬼魂等。
  在法会上悬挂“水陆画”中的某些画幅,就是代表要召请的某些“尊神”。再经下面所述的某种仪式,被请到的就光临。法会后再恭送,送毕,将画幅取吓卷好下次再用。这是一种专用的佛事人物画,平时不能挂,更不能拆开单幅挂。
  水陆法会的道场会为外坛和内坛。外坛多设于环绕大殿或法堂的厢房配殿中,是念经诵佛的坛场,远不如内坛热闹,仅为法会烘托气氛。内坛多设于寺庙中心的大殿或法堂,是法会活动的主要坛场,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现将外坛和内坛的情况具体介绍如下。
  外坛六个坛场安排的内容和形式:
  大坛,由二十四个僧人拜诵《梁皇忏》。所以又叫“梁皇坛”。此坛上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像,均有菩萨、罗汉等胁侍,两侧挂护法四天王像,后面挂十殿阎王及判官像。主坛供上述三佛和观世音菩萨、城隍老爷牌位,坛前安置读经用的经台和香、花、水、果、灯等供品。
  诸经台,由七位僧人讽诵诸经。此坛后上方挂与大坛相同的三尊佛像,两侧挂护法神像。主坛供观音菩萨立姿塑像,并内置有《法华经》的经函。
  净土坛,由七位僧人诵“阿弥陀佛”名号。主尊为阿弥陀佛立姿塑像,后挂极乐净土图。此坛两侧墙壁上,张贴有许多黄纸写的莲位牌,其文为:佛力超荐生莲之位阳世华严坛,由两为僧人阅《大方广佛华严经》。此坛主尊为毗卢遮那佛,两侧为文殊、普贤二菩萨。主坛上还供内藏《华严经》的经函,经坛上置诵经的经卷。
  瑜珈坛,即施食坛,仅供夜间施焰口时使用,僧人由各坛临时抽调。
  有的水陆法会不设瑜珈坛,而设药师坛。此坛两侧墙壁上,张贴有许多红纸写的“消灾条”,上书“佛光普照长生禄位”。坛上要点三十九盏油灯,并有六个经坛,供诵读《药师经》之用。
  另设监坛一名,指挥内外坛一切事宜,相当于现场调度,名额计算在外坛内。以上外坛六坛人员共四十八名。
盂兰盆节\蒙山施食\\水陆法会等意义
金光明经空品讲义(斋天法会源流经典)
斋天全称供佛斋天,民间俗称拜天公。佛教徒虽然不归依诸天,但是礼敬诸天,因为诸天归依佛陀,奉行正法,修诸善业,不作恶业的缘故。根据《金光明经》的记载,诸天在金光明会上,一一在佛前发菩提心,并且亲承如来法敕,常保佑护持受持、读诵、书写《金光明经》者。正因为诸天秉持佛陀的嘱托,巡行人间,用慈悲心辅助有道德的人,奖赏善良惩罚凶恶,所以世人营建供佛斋天的法会,诵经礼忏,施设净食,用来供养十方三宝、护世诸天及其随从。
  斋天仪轨最早应该起源于智者大师,他依据《金光明经》制定《金光明忏法》时,其中庄严道场是要依《金光明经》设大辩才天、大功德天和四天王座位。在《金光明忏法》中,依经奉请大梵尊天、帝释天、护世四王、金刚密迹、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鬼子母等十二位天众。宋代,有些高僧在修《金光明忏法》时,设诸天供,就随意依据经文而增加之。同时,有关诸天座位次序的排列也引起争论。南宋绍兴中(),神焕撰《诸天列传》;乾道九年(1173),行霆又撰《诸天传》。设诸天供有十二天、十六天、二十天、二十四天、三十三天不等。
  宋代慈云遵式所集《金光明忏法补助仪》将仪式开合为十科:第一,严治净室;第二,清净三业;第三,香花供养;第四,召请持咒;第五,赞叹述意;第六,称名奉供;第七,礼敬三宝;第八,修行五悔;第九,旋绕自归;第十,唱诵经典。到了元代,便由《金光明忏法》略出供天一节,作为寺院中每年岁朝佛事。元代省常所著的《律苑事规》卷十记载,正月早晨及上元节,各个寺院殿堂大多修习忏法,或者供奉诸天。《续释氏稽古略》中说:元文宗时,天台宗的慧光法师于每岁元旦率众修《金光明忏法》,这便是斋天所以兴起的根源。
  到了明代,明末弘赞律师依《金光明忏法》别撰《斋天科仪》,近代又有依《斋天科仪》重加修订,形成《金光明经斋天科仪》和《华山斋天科仪》。在二者之中,以《华山斋天科仪》最为隆重,由正表一位、副表二位,计三大和尚主持;另延请十位引礼分别引掌木鱼、磬、铛、铪、钟、鼓等,并随同唱和;知客一位,负责引领斋主入坛礼拜;另有侍席三十二人,捧盘四人,行童三人,司音乐者六或八人。所以,整个仪式非常庄严隆重。
  在举行斋天法会时,在坛场中应设三宝、护世诸天及其侍从两张供案,并且需要果物、菜蔬等净洁新鲜供品二十四盘,设施当极尽庄严、清净。首先,唱《杨枝净水赞》,诵《大悲咒》,由主法者手持净瓶、杨枝洒净坛场;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全体人员跪下,由主法者手持手炉,礼请三宝,主法者先唱“香花迎,香花请”,大众紧接唱“一心奉请……”,并且分别唱《佛宝赞》、《法宝赞》、《僧宝赞》。再次,诵《楞严咒》一遍或十小咒七遍,主法者宣读文疏。然后,唱“供养偈”及“佛慈广大”赞。最后,念《金光明经》,念佛回向发愿。
  清晨为诸天进食的时间,所以斋天法会在清晨三、四点钟开始,大约两个小时左右才会完成。由于斋天具有祈福消灾的作用,所以得到广大信徒的喜爱,尤其在正月,南方许多寺院每天早上都有斋天法会,甚为隆重、庄严。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唵阿吽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唵”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吽”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佛教的孝道及利益父母究竟方法及35佛忏悔法
比佛更难遇到的经典《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忏悔业障的方法开释汇集
赞叹师兄汇集,增长知识了!
不要忘记上师,时时向他祈求。
不要随顺妄念,时时观照自心。
不要忘记死亡,时时谨守戒律。
不要忘记有情,时时回向功德。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五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的QQ名叫狮子,把两名合一,以免造成名字混淆误会~:)
祈祷加持我等之相续,
祈祷加持内心趋正法,
祈祷加持正法趋入道,
祈祷加持修法无违缘,
祈祷加持修行得究竟。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多少个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