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观察生活的不同作文

作文纵横谈∣作文,你有生活的影子吗?——多观察,还原作文的真
作文纵横谈∣作文,你有生活的影子吗?——多观察,还原作文的真
作文是写作者内化观察所得、外化成文的过程。也就是说,要通过书面语言写出文章,必须有一定的观察积淀。因此,多观察、多阅世是丰富自我内化这一行为的关键。许多同学的作文要么内容肤浅,要么胡编乱造,要么虚假做作,要么名人泛滥……写作时脑子空空,无话可说,只能瞎编乱造,东拼西凑,不管什么内容的作文,不是编造一些父母双亡之类的虚假故事,就是写大家都熟悉的几位古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空洞、肤浅、虚假的,而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不留心身边的人、事、物,缺乏生活积累的表现。因而说,丰厚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多观察,多积累,有了丰厚的生活素材,写出的作文才能内容丰富,情感真实。俞伯牙当年学琴时,总是不能弹奏出神韵来,他的老师将他独自放在海岛上。他每天倾听着大海澎湃的涛声,观看着郁郁葱葱的山林,感受着山林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的景象,使他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他把自己的观察体验,倾注在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出了千古名曲《高山流水》。伯牙学琴的故事说明:没有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受,是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的。同学们写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也许有同学会说,我整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接触的就是老师、同学和家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活体验,到哪里去观察生活呢?其实,这是对观察生活的误解。学生也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分子,怎能说没有生活呢?同学们有家庭生活,父母等亲人的语言、行为、喜怒哀乐,就是鲜活的生活;同学们有学校生活,上课学习、组织活动的经历,也都是鲜活的生活;还有,我们上学、放学的路上,或步行,或骑车,或乘车,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事、景等;我们接触的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每时每刻提供着大量的新闻和信息,这些,哪一点不是鲜活的生活呢?只不过是我们平时不留心观察、不注意积累而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日常的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真心体验生活,才能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们平时接触的每个人,无论是父母家人、老师同学,还是陌生的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我们观察了吗?他们的一颦一笑,我们留心了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体察到了吗?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叶绿叶黄,我们看到这些变化了吗?还有耳闻目睹的许许多多的人、事、景、物,我们真心留意了吗?……不要说我们没有生活,生活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就看我们观察不观察生活,留意不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许多作家随身带着记事本,随时随地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勤于积累素材,就是善于观察的例证。我们不但要善于观察生活,而且还要观察得准确,细致,要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观察才能获得独具特点的素材,才能对写作有较大的帮助。因此,要想把作文写得真实而丰富,就必须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细致而准确地观察生活,紧紧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不断积累生活素材,使之成为你作文中的朵朵浪花。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观察作文_在生活中观察和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疾风资料库
观察作文_在生活中观察和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发布时间: 04:24&&&&发布人:
在生活中观察和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怎样写好作文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我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就需要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亲自实践,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书籍等间接的途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尝试着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感受用文字来表达好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观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1,从玩中观察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2,在活动中观察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我爱我的学校》作文比赛、《校园一角》摄影比赛、《夸夸我的学校》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们行动起来,背上相机,走遍校园去选景、选角度,还真像个小摄影师。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自控力弱,情绪性明显,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教师要利用一些电教手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1,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好观察对象,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以“文具盒”为例,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如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观察文具盒的特点,详细描述文具盒的形状、图案、内部结构和作用,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进行综合,连起来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就能举一反三。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就会有神。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这样,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象的翅膀会飞得很远很远,然后在脑际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可能是内容丰满、具体而生动的。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光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了观察的方法。还不等于形成了观察的习惯。任何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每天让学生都从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写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篇,长期坚持,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会更深入更细致。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更直接的是可以大大提高其写作水平。学会观察生活,还要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定向、定式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教师可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一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此外,要想写好作文,还必须多阅读优秀的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并且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组织学生讨论等,这些都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从观察入手抓起步作文
摘要:初涉写作的学生不懂得怎样观察,如果指导不得法将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写作,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几点写作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观察;结合自然景象,引导观察;利用现有的阅读材料,引导观察。关键词:写作; 观察;生活;自然;直接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117-01三年级学生初涉写作,刚接触命题作文,他们头脑中生活经验积累不足,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不懂得怎样观察,如果指导不得法将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写作。著名的文学家茅盾说过“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为不能不下苦功夫的是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作文的基础,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的再现。要想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去观察、认识、分析这些客观事物。有了观察能力才能从客观生活中汲取材料,作文才有素材。因此要指导好学生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从生活、自然景象、阅读等几方面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学好起步作文。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观察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都是学生所经历的。其中家庭生活环境是学生最熟悉、最热爱、最留念、最感到温暖的地方。家庭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如祖父母的疼爱,爸爸的关怀,妈妈得体贴,姑姑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都是学生喜欢观察的对象。春日踏春,夏日纳凉 ,中秋赏月,除夕团圆,对亲人的思念,都是拨动学生心弦的生活世界。在教学第五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同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等方面写出了同桌的外貌特征。抓住“挂满汗珠的脸蛋,冒着热气的小平头和爱穿球衣、球鞋”表现出同桌爱打球的特点。这样写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教学时,我注重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仿照例文写《我敬佩的人》。为使学生仿而不抄,我采取手搀手,搀住学生走稳路的办法。为了把敬佩之情写清楚,说明白,帮助学生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特点的材料,指导学生观察①要写人物的年龄、性格、外貌、职业以及与自己的关系,知道他哪些事使你敬佩。②观察你所写的人一两件不同一般的事,能表现这个人性格品质。把这件事观察好、写好。③抓住这个人的神态、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他与众不同的特点。由于写作前让学生充分准备、仔细观察,习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王乔伟这样写到: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生病的妈妈从屋里出来,她脸色苍白。我一看就知道妈妈要去上班,于是忙上前劝阻并恳切地 说:“你昨天发高烧,医生不是让你休息几天吗?”我怎么说她也不听,像往常一样上班去了。我想妈妈的身体那么虚弱,中午十一点多钟,妈妈还没下班,于是我就去接妈妈,到了老圩广播电视站一看其他同志都下班了。只有妈妈一个人忙这忙那,一会儿解答这位的咨询,一会儿给那位同志拿解码器。我等了一会儿不耐烦了,嘴里嘟囔着:“干吗一个人做,还有下午,明天……”我的声音虽小,还是被妈妈听见了。“现在的事,现在做,做工作应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下午有下午的事,明天有明天的 活。”我听了妈妈的话,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禁从内心发出赞叹:“妈妈,您是我最敬佩的人。”二、结合自然景象,引导观察自然景象是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接触的对象,也是学生乐于观察的。如美丽的朝霞、灿烂的星空、皎洁的月亮、银装素裹的世界,奔腾不息的河流,金色的秋天。这些都以它特有的丰姿和无穷的奥妙激起小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观察得好,学生有物可描,有话可写,有例所举。结合《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的教学,我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秋天,完成小练笔。周洁同学这样写到:金风送爽,给人带来丰收的喜悦。今年家乡虽遭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但一点也看不出灾后的迹象。放眼远眺,好一派丰收的景象,真是十里果园飘香,千里棉花似银海,万顷稻田翻金浪。姑娘们抢拾棉,小伙子挥镰忙。听,收割机在高唱丰收的赞歌呢!三、利用现有的阅读材料,引导观察小学生的观察训练,除了直接观察,还要重视间接观察。间接观察主要是在阅读指导中进行。就课文课本来说,除了讲读课文外,每单元还安排了阅读课文,还有大量的配套阅读材料。如:《新语文读本》、《语文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古诗文选》等。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是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记录,或展现和讴歌祖国的美好山河,或塑造和歌颂光辉的英雄形象,或讲述祖国历史的悠久与光辉,或说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所有这些都是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作者的构思技巧,立意和思路,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所以说,阅读观察是观察训练重要的广阔课堂。总之,指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在选材上能另辟蹊径,所写的文章也会有耳目一新之感,比较贴切生活,富有真情实感。
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写好看图作文
[开场白]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作文吗?看图作文能锻炼我们的观察、理解、思考、联想、表达能力。今天我们就以下面多幅图画为例,来研究一下多看幅图作文。多幅图往往通过前后连贯的几幅图画,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细心观察。首先要整体观察图画,看看主要画了什么。再细致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和背景。第二是深入思考,从整体上把握画面主题。就是透过画面理解图画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是善于联想。根据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物和一些细心事物展开联想,把静止的画面写活。下面图中的主人公是一只青蛙,分别在不同的地点遭到了污水、农药、人类抓捕的侵袭,体现的主题是环保。大家看一看下面的同学是怎样将这组图有血有肉地写出来的。[范文示例]青蛙多多历险记看到人类总是用“井底之蛙”来嘲笑自己,青蛙多多很不满:“住在井里有什么不好?”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多多还是暗下决心:“身为‘动物王画捕虫大赛’冠军得主,我一定要让人类知道我是好样的!”于是,它纵身一跃,跳出井口,决心去寻找“新家”。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多多开心极了。它蹦蹦跳跳,一路哼(heng)着歌:“外面的世界可真好,可真好!找个地方玩一玩,玩一玩!”它看到前方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冲它打招呼呢!多多想:我就住这里吧!它在水中快活地游着,突然,发现一个水管里有黑色的水漫出来,伴随着一股一股的臭味,污水像一只巨大的魔爪正慢慢地伸向这里。“快跑吧!”河中的生灵四散奔逃,多多急忙跳上河岸,回头一看,天哪,只见水中的小鱼儿一个个翻过身去,两眼发白……混浊(zhuo)的水中漂着鱼儿的尸体。多多的大脑好像被抽空了一样,剩下的全是恐惧!多多赶紧逃离了这个“死亡地带”。一路上,多多回想着刚才的一幕,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一摸手心,全都是冷汗,它再也感觉不到太阳的温暖了。它看到前方有一块绿色的稻田,想进去稍作歇息,刚一进去就看到了美味的食品——金龟子,天真可爱的小青蛙一下子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张开大嘴……咦?怎么,下雨了?还伴随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扭头一看,有人背个大罐(guan)子在喷洒着什么,再看那只金龟子,被这“雨”给浇死了!“啊!有鬼呀!”多多一下子跃出田地,跑了。多多漫不经心地走在路上,它想:原来的井底多好啊!于是转过身,开始往回走。这时一个小池塘出现在眼前,碧水清清,一片片荷叶在轻风的吹拂下扭动着腰肢,多多纵身一跃,跳进荷花丛中,惬意地趴在荷叶上,“呱,呱,呱呱呱!”刚要闭上眼睛,却发现有人悄悄向它逼近,从那人腰间的鱼篓里传来同伴的哭泣。就在捕蛙器向它投来的一刹(cha)那,多多连忙一跃,跳进井里:“还是回去‘坐井观天’吧!”望着井口大的天空,多多无奈地叹息道:“谁来关我们这些小动物,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啊!唉……”[总评]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叙述型看图作文,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画面的内容。小作者对文中主人公青蛙的喜爱之情溢(yi)于言表,不但给它起了名字,还赋予它人的思维、人的语言,是一篇不错的童话故事。首先,小作者能从整体上把握画面,深入思考,理解了图画作者的创作意图,将“环保”这一主题思想表达得正确而深刻。特别是结尾借助青蛙的口,进行了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揭示了环保主题。本文最突出的是小作者善于联想。一方面根据画面,联想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生动。并能根据青蛙的表情、动作,联想出了青蛙的心理活动等,甚至联想出了画面上没有的事物。再有,文章以熟悉成语“井底之蛙”引入,结尾继续“坐井观天”做“井底之蛙”,首尾呼应,谋篇严谨(jin)。还可以看出小作者语言丰富,善于描写。从“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到“再也感觉不到太阳的温暖了”看出前后连贯,表现了青蛙心境的变化,突出了环境污染给小青蛙带来的伤害。从“清澈见底的小河”到“碧水清清荷花满池的水塘”,是作者结合现实生活和画面联想到的,这些优美环境的描写是有目的的,为突出主题服务的。小作者还不惜重墨,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污水给小河带来的灾难,深化了主题。可以看出,要写好看图作文,一定要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联想。你也拿起笔,写一篇喜欢的看图作文吧!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浅谈“生活作文”之生活体验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3页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而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这恰恰是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学生生活积累少,不善于积累见闻、体验,写作源头枯竭,学生无内容可写,可谓“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力,积累生活见闻和体验,应是提高学生写作综合能力的关键。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追求生活的真善美,是“生活作文”的重点。我们应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的丰富内涵中积累写作的素材,通过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各种人、事、景物,通过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作文。
一、争当生活小记者,多角度观察生活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学生并不缺少生活,只是缺少观察生活的眼光、思考生活的习惯。可引导学生以小记者的角度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报道生活。通过组织“争当生活小记者”的活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以新闻报道、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
一次,班上有个学生病了。第二天早上,许多学生都带了小礼物,托老师带给生病的同学有的是自己画的一幅画,有的是一张慰问卡,有的是自己折的一朵玫瑰,有的是一个红红的大苹果,,,,于是,班里的“小记者”及时采访和报道这感人的一刻。当时,小记者采访其中一位同学,问她为什么要制作一串心形的心意卡。那位同学说:“这心形表示我们班的爱心,一串表示我们大家心连心。”小记者再采访另一位同学:“为什么要送红苹果?”这位同学说:“俗话说: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我希望同学早日康复。”,,,,通过采访与报道,学生观察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通过访问,得知了许多丰富的含义,提高了学生观察生活、描写生活的能力。
在这争当小记者的过程中,先有“见闻”,后有“采访”,最后才有“报道”。用小记者的眼光去看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将会打开学生观察生活的一扇天窗。
二、争当生活尉小演员,做生活的主角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都是生活的主角。放学后、周末时间,学生常和父母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或烧饭炒菜,或打扫卫生,这些劳动生活可成为写作的重要内容。其次,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或生活习性,可写些跟踪观察日记。再次,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学生不妨写些留言条、请假条等,用笔来跟父母进行沟通,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日记。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然而到了习作的笔下,却往往会变得枯燥而无味。其原因是学生已经淡忘了生活的体验。“争当生活剧小演员”活动,将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浓缩在课堂中,会取得再现生活的效果,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目的。
有位教师在“我的家庭”这个写作主题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现各自的家庭生活。各个小组领到任务后,纷纷回忆各自的家庭生活,并在小组里充分讨论,形成初步剧本,并进行排演。学生之间互相评论演得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表演开始了,由于有了生活的体验,在再现过程中又将某些细节进行生动、夸张的展现,给同学们以强烈的视觉和感觉的冲击。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避免了凭空想象。
“争当生活剧小演员”,先有生活的体验,再有“生活剧”这样的再加工处理,然后通过“演”呈现具体的细节。如此“演一评一写”,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三、体验课堂生活情境,丰富课堂即生活的体验
小学生白天在校学习六小时,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要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关键还是
第1页/共3页
寻找更多 ""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察小虫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