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未认定可以再考一科目?

考教师资格证换科目,需要重新考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吗? - 教师资格证报考介绍
考教师资格证换科目,需要重新考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吗?
回答:如果在2年有效期内不需要考的、不过如果是小学考中学,或中学考小学,笔试成绩是不认可的。小学或中学之间转化科目是可以的,主要在笔试成绩两年有效期内。都不需要重新考。小学可以直接面试报考所换科目,中学则需要重新考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上一篇:上一条:
下一篇:下一条:
08-26201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报名详情
08-14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2014年下半年
06-16教师资格证面试过后流程(统考)
06-162015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介绍
06-13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统考版)
05-22教师资格证怎么考?(国考版、统考版)
05-19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后事项流程(统考版)
03-14<font color='#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考前注意事项(国考)
08-26201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报名详情
08-14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2014年下半年
07-03如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证?
06-22江苏教师资格证2014下半年要改革,统考了,那我之前参加省考通过的科目怎么
06-22请问教师资格证是全国通用吗?
06-20非统考地区教师资格证成绩在统考(国考)地区不受承认
06-16教师资格证面试过后流程(统考)
06-162015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介绍
06-16教师资格证面试到拿教师资格证要多久?
06-16普通话报名信息哪里查看?
友情链接:师范生可以考其它科目的教师资格证吗? - 知乎22被浏览9991分享邀请回答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再考教师资格证,哪些科目无需再考!中途换学科咋办?
第一考试没有过,肿么办?那就再考一次嘛!上次为什么不过,总结出经验教训,这次努力一点就可以啦~
笔试上次只考过了一门,怎么办呢?
笔试考过了,想换一门学科怎么办呢?
我想考好多个教师资格证,怎么办呢?
无论你是第几次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今天所说的知识,都会关系到你的报考之路~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选择相关问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只考两门:《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没有学科知识的考查。在笔试合格之后,面试报名时,在选定相应的学科,进行面试。
你可能存在这个问题:我科目一、科目二都过了,但是面试报考语文科目没合格,那我下回报考数学科目可以吗?
小文告诉你:可以的!前两门笔试成绩是有效的,在笔试成绩有效期内,只需要在下一次报名时间,报名另一学科的面试,不需要重新考科目一,科目二。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选择相关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参加过的笔试考生,可能笔试有未通过的科目,选考取其他科目怎么办?这里存在着两种情况!
一、我报考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科目二笔试通过了,学科未通过,下回我能直接报考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吗?或者直接报考高中数学吗?我能只考学科吗?
小文告诉你:可以的。《综合素质》与《教育知识与能力》没有初中、高中之分,但是科目三《学科知识与能力》细化为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所以有上述问题的考生,不必考科目一、科目二,需要重新考取科目三《学科知识与能力》,笔试成绩均合格后,再报名面试。
二、我报考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笔试全部合格,面试未通过,现在想考取历史教师资格证,我需要报考全部笔试科目吗?
小文告诉你:不需要的。语文与历史为不同学科,但是科目一、二没有学科限制,不需要报考这两门。在科目一、二有效期内报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并在笔试合格后,报名面试。
考取第二个教师资格证相关问题
很多考生想考好多个教师资格证,那么他们就会存在这些问题。
一、我已经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和面试,并拿到合格证。笔试成绩还在有效期内,如果我想考其他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可以考吗?只需考学科知识,还是三科都要考?
二、我还想再考一个小学科目的教师资格证,笔试两科在有效期内,可不可以直接报另一科目的面试?
小文告诉你:中学学段的笔试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可以免考。也就是说,报考中学的考生只需要再报考科目三笔试和相应的面试;为了证实,我们咨询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得到回答是可以的。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这只限于中学喔!小学是不可以的,小学是需要再考一次笔试的。也就是说,小学笔试、面试全部过关后,如果再想考另一门学科,笔试、面试还需再考一次。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教师资格2015年起统考 将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时间从2015年考试正式实施。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在校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相关信息】  教育部宣布,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试点范围将扩大。试点区内,教师资格考试有效期为三年,教师资格证须每五年注册一次。按照规划,2015年,我国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
楼主发言:8次 发图: | 更多
  师范生也要考教师资格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办法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的教师资格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后的统考将增设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此外,目前的考试以知识性考题为主,试点后则以实践能力题为主,同时邀请大量一线优秀教师参加命题,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师范生进入教师资格考试范围,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能够促进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  想当老师不仅要参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也不再终身拥有,而是定期注册。
  教育部昨天同时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201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率先在浙江、湖北两省启动,2012年增加了河北、上海等4个试点省份,今年又新增山西、安徽等4个省份。  据教育部统计,在前两年的试点工作中,共组织4次全国性考试,6省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人,通过7.72万人,通过率27.5%。而试点前,各试点省考试通过率一般在70%以上。同时,6个试点省分别选取1到2个地级市开展了定期注册试点,18.9万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2%,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分析,从前两年的试点来看,由专业化教育考试机构,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教师资格考试,改变了过去的考试和认定不分、组织不够规范的现象,能增强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改变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不高的情况,以提高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此外,定期注册改革能够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摸清教师队伍底数,规范教师资格证书管理,推进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
  {教育+}  教师资格证改革调整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时间从2015年考试正式实施,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科目为:幼儿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中、高中教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改革后考试内容增加、考试难度加大。  报考条件提高(在校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  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  改革后不管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日之后考取的教育学、心理学成绩单教育局不再承认,即9月1日之后考的教育学、心理学成绩单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日之前拿到的成绩单在2017年之前可以继续向教育局申请教师资格证,教育局最新改革细则给14年9月1日之前拿到成绩单的学生两年的改革过渡期限。  普通话等级不受教师资格证改革影响,普通话等级证书永久有效、全国通用,目前“已经考取了教育学、心理学成绩单”、“已经考试还没拿到成绩单”的学生不用担心改革的影响,只要在17年之前拿着“两学成绩单”+“普通话等级证书”+“毕业证书(学历证)”到户口所在地教育局申请教师资格证即可。  目前已经参加考试但是还没考过的学生或想报考但是还没报考的学生,不用担心,你们还有一次考试机会;赶紧在14年的7月份参加考试,尽量确保自己能够在7月份一次性考过两学考试,赶在14年9月份之前拿到两学成绩单。
    这是真的吗?我很失望啊!
    我本来想今年考试试看,但是现在社会上人员不给考了,而且2014年9月之后的不承认了!
  新闻链接如下:  http://info./g/s?sid=AdcEJKKHOCUfiWXSNkMC_041&aid=edu_ss&id=edu_49&pos=edu_touch&icfa=home_touch
  没有编制了?新考的没编制还是所有老师都没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资格证考哪些科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