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墨铸铁管件标准测量时如何减数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小粗心在计算一道题时,把被减数的十分为上的4看成9,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看成了4,求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差多少?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0.9-0.4-(0.09-0.04)=0.4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多加了0.5 多减了0.05 结果多了0.45
550,被减数算多了50,减数算少了500,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粗心的小强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各位上的6错写成了9,把减数上的9错写成了6,最后所得的差是57.7.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被减数 多了多少? 被减数的个位由6变成了9 多了3对吧.减数少了多少? 减数从9变成6 少了3对吧.所以结果比原来多了6吧.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7.7-6=51.6 例如16-9=719-6=13 13比7多了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54.4x9.y-mn.6---------57.7故y=3n=1x-m=5正确式子x6.y-mn.9=x6.3-m1.9=54.4
如果各位是指个位的话,正确答案是57.7+6=63.7如果是每一位的话,那这题有无数答案
恩?是各位?
还是个位上
题目有点问题
被减数的个位还是各位???减数上说的是十位上的9???
扫描下载二维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实验总结(mxie )_学霸学习网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实验总结(mxie )
? 生物试验糖的鉴定: 原理: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隔水加热 实验结果分析: (1)淀粉: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则出现蓝色,反之,则没有。 (2)还原性糖: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则出现砖红色沉淀,反之,则没有。 5、 脂肪的鉴定: 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 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小量筒、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苏丹 III 染液、苏丹 IV 染液 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则观察到橘黄色(红色) ,反之,则没有。 蛋白质鉴定: 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 (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 (3)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 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紫色,反之,则没有。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 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 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 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1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 ,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 ,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分析: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原理: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细胞都生活在一定的 环境中,环境条件的改变会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呢?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 pH5.0 、 pH6.0 、 pH7.0 、pH8.0 ) 酵母菌液。淀粉溶液、 唾液、 37℃温水、沸水、冰块、碘液。 (1)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2)探究酶的活性与 pH 的关系 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气泡多的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适宜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菠菜的绿叶等) 。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滤斗,尼龙布, 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 ,天平。无水乙醇,层析液(20 份在 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 份 丙酮和 1 份苯混合而成。93 号汽油也可代用) ,SiO2 和 CaCO3。 3、方法步骤: (1) 提取绿叶中色素: 称取绿叶 5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 SiO2 和 CaCO3→加入 10mL 丙酮→充分研磨→过滤 →收集滤液(试管口用面塞塞严) (2)制备滤纸条:2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4、结果分析: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 (橙黄色) (黄 色) (蓝绿色) (黄绿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最宽(最多) 最慢(溶解度最小)5、注意: ?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 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 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 在探究活动中,需要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 CO2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绿色。 2、实验设计――例 1:实验设计时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2)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3、实验结果的分析: (1)检测CO2的产生:观察石灰水浑浊程度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 养液中产生CO2情况。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酵母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2)检测酒精的产生:将两组实验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各取2mL,置于2只干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轻轻振荡混允,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分析得出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6、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3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 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 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燃料(龙胆紫、醋酸洋红) 着色。 材料用具:洋葱(蒜、葱) 。 显微镜,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 质量分数 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 95%的酒精 1: 配制成解离液, 1 质量分数为 0.01g/mL 的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 。 方法步骤: (1)洋葱根尖培养:实验课前 3~4 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洋葱底部接触瓶内水面, 置于温暖处,常换水。待根长 5cm 时,取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 ①解离:上午 10 时~下午 2 时(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活跃期) ,剪取根尖 2~3mm,立即放入解离液室温 下解离 3~5min,取出。 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在清水中漂洗 10 min。 ③染色:根尖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3~5min。 ④制片:用镊子将染过色的根尖取出,置于栽玻片上,加 1 滴清水,弄碎根尖(用镊子尖) ,盖上盖玻片,在盖 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①先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②再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 ③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根据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判断各个 时期) 实验结果分析: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晰,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布在 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两消、两现。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 两消、两现。 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方法和过程: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 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 4~10 个家庭(或家系)中遗传病的情况。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 度以上)等。 4、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 5、小组调查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以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5、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结果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 2 747 人,其中色盲患者为 38 人(男性 37 人,女性 1 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1.38%。 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0.03%。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 色盲的发病率。 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六、实验: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制定: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7 天内 10m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实验方法: (1)将 10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菌种接入试管中的培养液内混合均匀。4 (3)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 7 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 (5)分析所取得数值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图形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充裕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 有限的情况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 达到最大并处于稳定状态,即达到 K 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显著下降。 5、实验: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实验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 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 植物为食的动物、 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 便于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 生态瓶。 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并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供选择的材料: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蛳、蜗牛、蚯蚓、小鱼。 河水(或井水、凉晒后的自来水) 、洗净的沙、凡士林(或蜡) 、广口瓶。 方法步骤: (1)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 (选择生产者的种类、数量,选择有捕食关系的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 (2)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 1 次。 (3)若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就停止观察。 (4)小组交流。 实验结果与分析: 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瓶比生物存活时间短的小生态瓶稳定性高, 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 瓶中物种组成及营养关系等更合理一些。 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 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 着密切的关系。 制作小生态瓶的注意事项: ①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②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③生态瓶要密封; ④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营养关系,数量比例要合理; ⑤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 4/5,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⑥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高中生物计算公式归纳(一)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注:肽链数(m) ;氨基酸总数(n) ;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 ;氨基酸平均分子 量(b) ;核苷酸总数(c) ;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 :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 H、O 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 少 1 个氨基和 1 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 R 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C 原子数=R 基上 C 原子数+2;H 原子数=R 基上 H 原子数+4;O 原子数=R 基上 O 原子数+2;N 原子数=R 基上 N 原子数+1。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 1 个;m 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 m 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得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 ④蛋白质由 m 条多肽链组成:N 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 个氨基数(端)+R 基上氨基数; =肽键总数+氨基总数 ? 肽键总数+m 个氨基数(端) ;5 O 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 个羧基数(端)+R 基上羧基数) ; =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 ? 肽键总数+2m 个羧基数(端) ; 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na―18(n―m) ;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 DNA(基因) 、mRNA 碱基数的计算: ①DNA 基因的碱基数(至少) :mRNA 的碱基数(至少)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 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③DNA 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 双链数=c―2; mRNA 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 单链数=c―1; ④DNA 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 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 mRNA 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mRNA 脱水总分子量=(3n)d―18(c―1) 。 ⑤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编码的氨基 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碱基数?(编码的氨基酸数+1)×6。 3.有关双链 DNA(1、2 链)与 mRNA(3 链)的碱基计算: ①DNA 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A +C=G+T=A+G=C+T=1/2(A+G+C+T)(A+G)%=(C+T)%=(A+C)%=(G+T)%=50%; ; (双链 DNA 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DNA 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 (A+T)%+(C+G)%=1; (C+G)%=1D(A+T)%=2C%=2G%=1D 2A%=1D2T%; (A1+T1)%=1D(C1+G1)%; (A2+T2)% =1D(C2+G2)%。 ②DNA 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A1+T1+C1+G1=T2+A2+G2+C2=1/2(A+G+C+T) ; A1+T1=A2+T2=A3+U3=1/2(A+T) ;C1+G1=C2+G2=C3+G3=1/2(G+C) ; ③a.DNA 单、双链配对碱基之和比( (A+T)/(C+G)表示 DNA 分子的特异性) : 若(A1+T1)/(C1+G1)=M,则(A2+T2)/(C2+G2)=M, (A+T)/(C+G)=M b.DNA 单、双链非配对碱基之和比: 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 (A+G)/(C+T)=1;若(A1+C1)/ (G1+T1)=N,则(A2+C2)/(G2+T2)=1/N; (A+C)/(G+T)=1。 ④两条单链、双链间碱基含量的关系:6 2A%=2T%=(A+T)%=(A1+T1)%=(A2+T2)%=(A3+U3)% =T1%+T2%=A1%+A2%; 2C%=2G%=(G+C)%=(C1+G1)%=(C2+G2)%=(C3+G3)% =C1%+C2%=G1%+G2%。 4.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 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 ① ② DNA 贮存遗传信息种类:4n 种(n 为 DNA 的 n 对碱基对) 。 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1/2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体数(2N)=减Ⅰ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减Ⅱ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 。 精子或卵细胞或极核染色体数(N)=1/2 体细胞染色体数(2N)=1/2 受精卵(2N)=1/2 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 胞数目: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配子 (精子或卵细胞) DNA 数为 M, 则体细胞中 DNA 数=2M; 性原细胞 DNA 数=2M (DNA 复制前) 4M 或 (DNA 复制后) 初级性母细胞 DNA 数=4M;次级性母细胞 DNA 数 2M。 ; 1 个染色体=1 个 DNA 分子=0 个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 个染色体=2 个 DNA 分子 ;1 =2 个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 。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联会和减Ⅰ中期) ,四分体数=0(减Ⅰ后期及以 后) 。 ③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胚细胞染色体数(2N)=1/3 受精极核(3N)=1/3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3N) (同种杂交) ; 胚细胞染色体数=受精卵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远缘杂交) ;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极核染色体数; 1 个胚珠(双受精)=1 个卵细胞+2 个极核+2 个精子=1 粒种子;1 个子房=1 个果实。 ④DNA 复制:2n 个 DNA 分子;标记的 DNA 分子每一代都只有 2 个;标记的 DNA 分子占: 2/2n=1/2n-1;标记的 DNA 链:占 1/2n。DNA 复制 n 次需要原料:X(2n-1) ;第 n 次 DNA 复制需要原料: (2n -2n-1)X=2n-1X。[注:X 代表碱基在 DNA 中个数,n 代表复制次数]。 (二)有关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双层膜=2 层细胞膜;1 层单层膜=1 层细胞膜=1 层磷脂双分子层=2 层磷脂分子层。 (三)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 1.实际(真正)光合速率=净(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测定) :7 ① ② ③实际光合作用 CO2 吸收量=实侧 CO2 吸收量+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 光合作用实际 O2 释放量=实侧(表观光合作用)O2 释放量+呼吸作用 O2 吸收量; 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④ 净有机物(积累)量=实际有机物生产量(光合作用)―有机物消耗量(呼吸作用) 。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混合计算: 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完全进行有氧呼吸,吸收 O2 和释放 CO2 量是相等。在绝对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 吸。但若在低氧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吸收 O2 和释放 CO2 就不一定相等。解题时,首先 要正确书写和配平反应式,其次要分清 CO2 来源再行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产生多少 CO2) 。 (四)遗传定律概率计算: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以因 求果题解题思路: 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由果推因题 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 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解题四步曲:a。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b。写 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 c。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①性状突破法;②性别突破法;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d。综合写出:完整 的基因型。 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 :求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③某种基因型或表 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解法: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②再分解: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 遗传)研究。③再相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 ,务必抢先找出能产 生 aa 和 XbXb+XbY 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 aa 和 XbXb+XbY 概率,再求出全部 A_,XBX_+XBY 概率。注意辨别 (两组概念) :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 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Aa 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 1D(1/2)n。每对均为杂合的 F1 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 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 纯合子和杂合子: (1/2)n1―(1/2)n。 4.基因频率计算: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 (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 或 a)%=某种(A 或 a)基因总 数/种群等位基因(A 和 a)总数=(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人数×2。 (伴性遗传)X 染色体上 显性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1/2×雌性个体杂合子的 基因型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个体显性个体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 体个体数×2+雄性个体个体数) 。注:伴性遗传不算 Y,Y 上没有等位基因。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 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 公式: A%=AA%+1/2Aa%; a%=aa%+1/2Aa%; ③哈迪-温伯格定律: A%=p, a%=q; p+q=1 ; p+q ) 2=p2+2pq+q2=1 ; AA%= p2 , Aa% =2pq , aa%=q2 。 复 等 位 基 因 ) 可 调 整 公 式 为 : ( ( (p+q+r)2=p2+q2+r2+2pq+2pr+2qr=1,p+q+r=1。p、q、r 各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例如:在一个大种群中,基 因型 aa 的比例为 1/10000,则 a 基因的频率为 1/100,Aa 的频率约为 1/50。 4.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 m 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组数(m) ;8 (正常细胞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每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 。 ②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2n=mX)÷2。 5.基因突变有关计算:一个种群基因突变数=该种群中一个个体的基因数×每个基因的突变率×该种群内的个 体数。 (五)种群数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计算: 1.种群数量的计算: ①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捕获数中的标志数 ②J 型曲线种群增长率计算:设种群起始数量为 N0,年增长率为λ (保持不变) 年后该种 ,t 群数量为 Nt,则种群数量 Nt=N0λ t。S 型曲线的最大增长率计算:种群最大容量为 K,则种 群最大增长率为 K/2。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①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②同化量=摄入量-粪尿量;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③生产者固定全部太阳能 X 千焦,则第 n 营养级生物体内能量?(20%)n-1X 千焦,能被第 n 营养级生物利用 的能量?(20%)n-1()X 千焦。 ④ 欲使第 n 营养级生物增加 Ykg,需第 m 营养级(m<n)生物?Y(20%)n-mKg。 ⑤若某生态系统被某中在生物体内有积累作用的有毒物质污染,设第 m 营养级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为 Zppm,则 第 n 营养级(m<n)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Z/(20%)n-mppm。 ⑥食物网中一定要搞清营养分配关系和顺序,按顺序推进列式:由前往后;由后往前。9 糖的鉴定:原理: (1)淀粉:遇 变 ,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 、 和 ):与 反应,可以产生 沉淀。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斐林试剂:配制: 溶液(2mL)+ 溶液(4-5滴) 使用: 后使用,且 。 条件: 实验结果分析: (1)淀粉: (2)还原性糖: 6、 脂肪的鉴定: 原理:脂肪可以被 染成 (在实验中用 。 洗去浮色→ 观察→ 脂肪颗粒)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小量筒、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苏丹 III 染液、苏丹 IV 染液 实验结果分析: 蛋白质鉴定: 原理:蛋白质与 产生 的颜色反应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 (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 (3)双缩脲试剂:配制: 溶液(2mL)和 使用: 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 )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 。溶液(3-4滴)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 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 离” 。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 “ ”。 材料用具: 洋葱表皮,0.3g/ml 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 ) ,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10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 ) ,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分析: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 ( )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 ( ) 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原理: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细胞都生活在一定的 环境中,环境条件的改变会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呢?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 pH5.0 、 pH6.0 、 pH7.0 、pH8.0 ) 酵母菌液。淀粉溶液、 唾液、 37℃温水、沸水、冰块、碘液。 (1)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2)探究酶的活性与 pH 的关系 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气泡多的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适宜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如 、 等) 。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 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反之则 。 2、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菠菜的绿叶等) 。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滤斗,尼龙布, 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 ,天平。无水乙醇,层析液(20 份在 60~90℃下分馏出来的 、 2 份丙酮和 1 份苯混合而成。93 号汽油也可代用) ,SiO2 和 CaCO3。 3、方法步骤: (1) 提取绿叶中色素: 称取绿叶 5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 SiO2 和 →加入 →充分 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面 )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4、 结果分析: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 (橙黄色) (黄 色) (蓝绿色) 最快(溶解度 最宽( )11) (黄绿色)最慢(溶解度)5、注意: ? 丙酮的用途是 , ?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 ; ? 石英砂的作用是 , ? 碳酸钙的作用是 ; ?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 上。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 和 ;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及 的作用。 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 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 在探究活动中,需要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 CO2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绿色。 2、实验设计――例 1:实验设计时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2)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3、实验结果的分析: (1)检测CO2的产生:观察石灰水浑浊程度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 养液中产生CO2情况。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酵母既能进行 ,也能进行 。 (2)检测酒精的产生:将两组实验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各取2mL,置于2只干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轻轻振荡混允,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分析得出 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6、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 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 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 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 容易被 (龙胆紫、醋酸洋红) 着色。 材料用具:洋葱(蒜、葱) 。 显微镜,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 质量分数 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 95%的酒精 1: 配制成解离液, 1 质量分数为 0.01g/mL 的或 0.02g/mL12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 。 方法步骤: (1)洋葱根尖培养:实验课前 3~4 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洋葱底部接触瓶内水面, 置于温暖处,常换水。待根长 5cm 时,取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 ① :上午 10 时~下午 2 时(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活跃期) ,剪取根尖 2~3mm,立即放入解离液室温 下解离 3~5min,取出。 ② :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在清水中漂洗 10 min。 ③ :根尖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3~5min。 ④ :用镊子将染过色的根尖取出,置于栽玻片上,加 1 滴清水,弄碎根尖(用镊子尖) ,盖上盖玻片,在盖 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①先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 , ,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②再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 ③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根据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判断各个 时期) 实验结果分析: 细胞中的染色体的 ,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上。 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布在 细胞 。 细胞赤道板处出现 ,形成 ,两消、两现。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 两消、两现。 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方法和过程: 1、可以以 为单位进行研究,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 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 4~10 个家庭(或家系)中遗传病的情况。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 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 度以上)等。 4、调查时要详细询问, 记录。 5、小组调查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以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 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 。 5、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 。 结果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 2 747 人, 其中色盲患者为 38 人(男性 37 人, 女性 1 人), 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 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 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结论: 。 六、实验: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制定: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 ”计数 7 天内 10m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 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实验方法: (1)将 10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菌种接入试管中的培养液内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 7 天。 (4) 酵母菌数量,采用 方法。 (5)分析所取得数值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图形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结果分析: 、 等 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 型增长。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 的情况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达到 最大并处于稳定状态,即达到 K 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显著下降。 5、实验: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实验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 方面。 与它的 、 和 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13 植物为食的动物、 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 便于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 生态瓶。 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 和 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 的 ,并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供选择的材料: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蛳、蜗牛、蚯蚓、小鱼。 河水(或井水、凉晒后的自来水) 、洗净的沙、凡士林(或蜡) 、广口瓶。 方法步骤: (1)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 (选择生产者的种类、数量,选择有捕食关系的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 (2)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 1 次。 (3)若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就停止观察。 (4)小组交流。 实验结果与分析: 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瓶比生物存活时间短的小生态瓶稳定性高, 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 瓶中物种组成及营养关系等更合理一些。 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 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 着密切的关系。 制作小生态瓶的注意事项: ①生态瓶必须是 的;②生态瓶要放在光线 ,但避免 的地方; ③生态瓶要 ; ④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 ,数量比例要 ; ⑤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 ,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 ; ⑥研究结束前 生态瓶。高中生物计算公式归纳(一)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注:肽链数(m) ;氨基酸总数(n) ;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 ;氨基酸平均分子 量(b) ;核苷酸总数(c) ;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 :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 H、O 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 少 1 个氨基和 1 个羧基,多余的氨基 。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 1 个;m 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 m 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 数)= 数-肽链数= +m 个氨基数(端)+ ; ;④蛋白质由 m 条多肽链组成:N 原子总数==肽键总数+氨基总数 ?+m 个氨基数(端) ; ) ; (端) ; ;O 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 个羧基数(端)+ =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 ? 肽 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 DNA(基因) 、mRNA 碱基数的计算: 键总数+①DNA 基因的碱基数(至少) :mRNA 的碱基数(至少)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14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数=氨基酸数==(DNA)基因碱基数/6;③DNA 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 双链数=c―2; mRNA 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 单链数=c―1; ④DNA 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 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 。 ⑤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 ?真 ? 3.有关双链 DNA(1、2 链)与 mRNA(3 链)的碱基计算: ①DNA 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A +C=G+T=A+G=C+T=1/2(A+G+C+T)(A+G)%= ; ; (双链 DNA 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DNA 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 = 。 ; ; ÷该基因总碱基数×100% ;②DNA 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 ; ③a.DNA 单、双链配对碱基之和比( (A+T)/(C+G)表示 DNA 分子的特异性) : 若(A1+T1)/(C1+G1)=M,则 b.DNA 单、双链非配对碱基之和比: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 (A+G)/(C+T)=1;若(A1+C1) /(G1+T1)=N,则(A2+C2)/(G2+T2)=1/N; (A+C)/(G+T)=1。 ④两条单链、双链间碱基含量的关系: =T1%+T2%=A1%+A2%; =C1%+C2%=G1%+G2%。 4.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 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 ① ② DNA 贮存遗传信息种类:4n 种(n 为 DNA 的 n 对碱基对) 。 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1/2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 体数(2N)=减Ⅰ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减Ⅱ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 。 精子或卵细胞或极核染色体数(N)=1/2 体细胞染色体数(2N)=1/2 受精卵(2N)=1/2 减数分裂产生生15 殖细胞数目: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DNA 数为 M,则体细胞中 DNA 数=2M;性原细胞 DNA 数=2M(DNA 复制前)或 4M (DNA 复制后) 初级性母细胞 DNA 数=4M;次级性母细胞 DNA 数 2M。 ; 1 个染色体=1 个 DNA 分子=0 个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 个染色体=2 个 DNA 分子 ;1 =2 ③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 胚细胞染色体数(2N)=1/3 受精极核(3N)=1/3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3N) (同种杂交) ; 胚细胞染色体数=受精卵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远缘杂交) ;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受精极核染色体数= 1 个胚珠(双受精)= =1 粒种子;1 个子房=1 个果实。 ; 。四分体数= ,四分体数=④DNA 复制:2n 个 DNA 分子;标记的 DNA 分子每一代都只有 2 个;标记的 DNA 分子占: 2/2n=1/2n-1;标记的 DNA 链:占 1/2n。DNA 复制 n 次需要原料:X(2n-1) ;第 n 次 DNA 复制需要原料: (2n-2n-1)X=2n-1X。[注:X 代表碱基在 DNA 中个数,n 代表复制次数]。 (二)有关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双层膜=2 层细胞膜;1 层单层膜=1 层细胞膜=1 层磷脂双分子层=2 层磷脂分子层。 (三)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 1.实际(真正)光合速率=净(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测定) : ① ② ③ 实际光合作用 CO2 吸收量= 光合作用实际 O2 释放量=实侧(表观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 。 ( ) 。 ; ;④ 净有机物(积累)量=实际有机物生产量(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混合计算: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完全进行有氧呼吸,吸收 O2 和释放 CO2 量是相等。在绝对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 呼吸。但若在低氧条件下,既进行 ;吸收 O2 和释放 CO2 就不一定相等。解题时, 首先要 ,其次要分清 CO2 来源再行计算( ) 。 (四)遗传定律概率计算: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以因 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由果推因 题解题思路: 。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 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16 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解题四步曲: a。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 b。写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 c。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①性状突破法;② d。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 ;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 : 求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 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 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 解法: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②再分解:逐对 )研究。 ③再相乘:按需 。 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 ,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 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 概率,再求出全部 概率。 注意辨别(两组概念) :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 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Aa 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 1D(1/2)n。每对均为杂合的 F1 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 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 纯合子和杂合子: (1/2)n1―(1/2)n。 4.基因频率计算: 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 (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 或 a)%=某种(A 或 a)基因总数/种群等位基因(A 和 a)总数= 率= =( ) ÷雌性 个体个体数×2+雄性个体个体数) 。注:伴性遗传不算 Y,Y 上没有等位基因。 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公式: ; ③哈迪-温伯格定律: ; ; 。 (复等位基因)可调整公式为: , 1。p、q、r 各复等 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例如:在一个大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比例为 1/10000,则 a 基因的频率为 1/100,Aa 的频 率约为 1/50。 4.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 m 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组数(m) ; 。(正常细胞染色体数= ②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 5.基因突变有关计算:一个种群基因突变数= (五)种群数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计算: 1.种群数量的计算:。①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捕获数中的标志数17 ②J 型曲线种群增长率计算:设种群起始数量为 N0,年增长率为λ (保持不变) ,t , 则种 。S 型曲线的最大增长率计算:种群最大容量为 K,则种群最大增长率为 K/2。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①能量传递效率= ②同 ; ;③生产者固定全部太阳能 X 千焦,则第 n 营养级生物体内能量?(20%)n-1X 千焦,能被 。 ④ 欲使第 n 营养级生物增加 Ykg,需 。⑤若某生态系统被某中在生物体内有积累作用的有毒物质污染,设第 m 营养级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为 Zppm, 则 m。 ⑥食物网中一定要搞清营养分配关系和顺序, 按顺序推进列式: 由 ; 由 。糖的鉴定:原理: (1)淀粉:遇 变 ,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 、 和 ):与 反应,可以产生 沉淀。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斐林试剂:配制: 溶液(2mL)+ 溶液(4-5滴) 使用: 后使用,且 。 条件: 实验结果分析: (1)淀粉: (2)还原性糖: 7、 脂肪的鉴定: 原理:脂肪可以被 染成 (在实验中用 。 洗去浮色→ 观察→ 脂肪颗粒)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小量筒、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苏丹 III 染液、苏丹 IV 染液 实验结果分析: 蛋白质鉴定: 原理:蛋白质与 产生 的颜色反应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 (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 (3)双缩脲试剂:配制: 溶液(2mL)和 使用: 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 ) 。溶液(3-4滴)18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 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 离” 。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 “ ”。 材料用具: 洋葱表皮,0.3g/ml 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 ) ,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 ) ,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分析: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 ( )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 ( ) 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原理: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细胞都生活在一定的 环境中,环境条件的改变会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呢?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 pH5.0 、 pH6.0 、 pH7.0 、pH8.0 ) 酵母菌液。淀粉溶液、 唾液、 37℃温水、沸水、冰块、碘液。 (1)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2)探究酶的活性与 pH 的关系 实验方法步骤:19 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气泡多的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适宜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如 、 等) 。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 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反之则 。 2、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菠菜的绿叶等) 。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滤斗,尼龙布, 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 ,天平。无水乙醇,层析液(20 份在 60~90℃下分馏出来的 、 2 份丙酮和 1 份苯混合而成。93 号汽油也可代用) ,SiO2 和 CaCO3。 3、方法步骤: (1) 提取绿叶中色素: 称取绿叶 5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 SiO2 和 →加入 →充分 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面 )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4、 结果分析: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如下图: (橙黄色) (黄 色) (蓝绿色) (黄绿色) 最快(溶解度 最宽( ) 最慢(溶解度 ))5、注意: ? 丙酮的用途是 , ?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 ; ? 石英砂的作用是 , ? 碳酸钙的作用是 ; ?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 上。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 和 ;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及 的作用。 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 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 在探究活动中,需要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 CO2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绿色。 2、实验设计――例 1:20 实验设计时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2)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3、实验结果的分析: (1)检测CO2的产生:观察石灰水浑浊程度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 养液中产生CO2情况。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酵母既能进行 ,也能进行 。 (2)检测酒精的产生:将两组实验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各取2mL,置于2只干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轻轻振荡混允,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分析得出 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6、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 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 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 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 容易被 (龙胆紫、醋酸洋红) 着色。 材料用具:洋葱(蒜、葱) 。 显微镜,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 质量分数 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 95%的酒精 1: 配制成解离液, 1 质量分数为 0.01g/mL 的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 。 方法步骤: (1)洋葱根尖培养:实验课前 3~4 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洋葱底部接触瓶内水面, 置于温暖处,常换水。待根长 5cm 时,取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 ① :上午 10 时~下午 2 时(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活跃期) ,剪取根尖 2~3mm,立即放入解离液室温 下解离 3~5min,取出。 ② :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在清水中漂洗 10 min。 ③ :根尖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3~5min。 ④ :用镊子将染过色的根尖取出,置于栽玻片上,加 1 滴清水,弄碎根尖(用镊子尖) ,盖上盖玻片,在盖 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①先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 , ,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②再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 ③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根据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判断各个 时期) 实验结果分析: 细胞中的染色体的 ,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上。 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布在 细胞 。 细胞赤道板处出现 ,形成 ,两消、两现。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 两消、两现。 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方法和过程: 1、可以以 为单位进行研究,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21 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 4~10 个家庭(或家系)中遗传病的情况。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 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 度以上)等。 4、调查时要详细询问, 记录。 5、小组调查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以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 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 。 5、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 。 结果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 2 747 人, 其中色盲患者为 38 人(男性 37 人, 女性 1 人), 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 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 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结论: 。 六、实验: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制定: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 ”计数 7 天内 10m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 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实验方法: (1)将 10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菌种接入试管中的培养液内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 7 天。 (4) 酵母菌数量,采用 方法。 (5)分析所取得数值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图形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结果分析: 、 等 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 型增长。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 的情况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达到 最大并处于稳定状态,即达到 K 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显著下降。 5、实验: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实验原理: 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 方面。 与它的 、 和 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 植物为食的动物、 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 便于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 生态瓶。 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 和 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 的 ,并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供选择的材料:浮萍、满江红、黑藻、生有杂草的土块、螺蛳、蜗牛、蚯蚓、小鱼。 河水(或井水、凉晒后的自来水) 、洗净的沙、凡士林(或蜡) 、广口瓶。 方法步骤: (1)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 (选择生产者的种类、数量,选择有捕食关系的消费者的种类、数量等) (2)制作小生态瓶,每天观察 1 次。 (3)若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就停止观察。 (4)小组交流。 实验结果与分析: 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瓶比生物存活时间短的小生态瓶稳定性高, 生物存活时间长的小生态 瓶中物种组成及营养关系等更合理一些。 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 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 着密切的关系。 制作小生态瓶的注意事项: ①生态瓶必须是 的;②生态瓶要放在光线 ,但避免 的地方; ③生态瓶要 ; ④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 ,数量比例要 ; ⑤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 ,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 ; ⑥研究结束前 生态瓶。22 高中生物计算公式归纳(一)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注:肽链数(m) ;氨基酸总数(n) ;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 ;氨基酸平均分子 量(b) ;核苷酸总数(c) ;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 :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 H、O 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 少 1 个氨基和 1 个羧基,多余的氨基 。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 1 个;m 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 m 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 数)= 数-肽链数= +m 个氨基数(端)+ ; ;④蛋白质由 m 条多肽链组成:N 原子总数==肽键总数+氨基总数 ?+m 个氨基数(端) ; ) ; (端) ; ;O 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 个羧基数(端)+ =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 ? 肽 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 DNA(基因) 、mRNA 碱基数的计算: 键总数+①DNA 基因的碱基数(至少) :mRNA 的碱基数(至少)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 数=氨基酸数= =(DNA)基因碱基数/6;③DNA 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 双链数=c―2; mRNA 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 单链数=c―1; ④DNA 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 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 。 ⑤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 ?真 ? 3.有关双链 DNA(1、2 链)与 mRNA(3 链)的碱基计算: ①DNA 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A +C=G+T=A+G=C+T=1/2(A+G+C+T)(A+G)%= ; ; (双链 DNA 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DNA 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 = 。2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 ; ②DNA 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 ; ③a.DNA 单、双链配对碱基之和比( (A+T)/(C+G)表示 DNA 分子的特异性) : 若(A1+T1)/(C1+G1)=M,则 b.DNA 单、双链非配对碱基之和比:; ;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 (A+G)/(C+T)=1;若(A1+C1) /(G1+T1)=N,则(A2+C2)/(G2+T2)=1/N; (A+C)/(G+T)=1。 ④两条单链、双链间碱基含量的关系: =T1%+T2%=A1%+A2%; =C1%+C2%=G1%+G2%。 4.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 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 ① ② DNA 贮存遗传信息种类:4n 种(n 为 DNA 的 n 对碱基对) 。 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1/2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 体数(2N)=减Ⅰ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减Ⅱ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 。 精子或卵细胞或极核染色体数(N)=1/2 体细胞染色体数(2N)=1/2 受精卵(2N)=1/2 减数分裂产生生 殖细胞数目: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DNA 数为 M,则体细胞中 DNA 数=2M;性原细胞 DNA 数=2M(DNA 复制前)或 4M (DNA 复制后) 初级性母细胞 DNA 数=4M;次级性母细胞 DNA 数 2M。 ; 1 个染色体=1 个 DNA 分子=0 个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 个染色体=2 个 DNA 分子 ;1 =2 ③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 胚细胞染色体数(2N)=1/3 受精极核(3N)=1/3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3N) (同种杂交) ; 胚细胞染色体数=受精卵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远缘杂交) ; 胚乳细胞染色体数=受精极核染色体数= 1 个胚珠(双受精)= =1 粒种子;1 个子房=1 个果实。 ; 。四分体数= ,四分体数=④DNA 复制:2n 个 DNA 分子;标记的 DNA 分子每一代都只有 2 个;标记的 DNA 分子占:24 2/2n=1/2n-1;标记的 DNA 链:占 1/2n。DNA 复制 n 次需要原料:X(2n-1) ;第 n 次 DNA 复制需要原料: (2n-2n-1)X=2n-1X。[注:X 代表碱基在 DNA 中个数,n 代表复制次数]。 (二)有关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双层膜=2 层细胞膜;1 层单层膜=1 层细胞膜=1 层磷脂双分子层=2 层磷脂分子层。 (三)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 1.实际(真正)光合速率=净(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测定) : ① ② ③ 实际光合作用 CO2 吸收量= 光合作用实际 O2 释放量=实侧(表观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 。 ( ) 。 ; ;④ 净有机物(积累)量=实际有机物生产量(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混合计算: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完全进行有氧呼吸,吸收 O2 和释放 CO2 量是相等。在绝对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 呼吸。但若在低氧条件下,既进行 ;吸收 O2 和释放 CO2 就不一定相等。解题时, 首先要 ,其次要分清 CO2 来源再行计算( ) 。 (四)遗传定律概率计算: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以因 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由果推因 题解题思路: 。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 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解题四步曲: a。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 b。写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 c。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①性状突破法;② d。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 ;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 : 求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 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 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 解法: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②再分解:逐对 )研究。 ③再相乘:按需 。 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 ,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 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 概率,再求出全部 概率。 注意辨别(两组概念) :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 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Aa 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 1D(1/2)n。每对均为杂合的25 F1 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 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 纯合子和杂合子: (1/2)n1―(1/2)n。 4.基因频率计算: 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 (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 或 a)%=某种(A 或 a)基因总数/种群等位基因(A 和 a)总数= 率= =( ) ÷雌性 个体个体数×2+雄性个体个体数) 。注:伴性遗传不算 Y,Y 上没有等位基因。 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公式: ; ③哈迪-温伯格定律: ; ; 。 (复等位基因)可调整公式为: , 1。p、q、r 各复等 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例如:在一个大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比例为 1/10000,则 a 基因的频率为 1/100,Aa 的频 率约为 1/50。 4.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 m 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组数(m) ; 。(正常细胞染色体数= ②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 5.基因突变有关计算:一个种群基因突变数= (五)种群数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计算: 1.种群数量的计算:。①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捕获数中的标志数 ②J 型曲线种群增长率计算:设种群起始数量为 N0,年增长率为λ (保持不变) ,t , 则种 。S 型曲线的最大增长率计算:种群最大容量为 K,则种群最大增长率为 K/2。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①能量传递效率= ②同 ; ;③生产者固定全部太阳能 X 千焦,则第 n 营养级生物体内能量?(20%)n-1X 千焦,能被 。 ④ 欲使第 n 营养级生物增加 Ykg,需 。⑤若某生态系统被某中在生物体内有积累作用的有毒物质污染,设第 m 营养级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为 Zppm, 则 m。 ⑥食物网中一定要搞清营养分配关系和顺序, 按顺序推进列式: 由 ; 由 。26 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复习一.氧化还原(2+11 分) D D 例:单质 X 和 Y 相互反应生成 X2+Y2 ,现有下列叙述:①X 被氧化,②X 是氧化剂,③X 具有氧化性,④Y2 是 D 还原产物,⑤Y2 具有还原性,⑥X2+具有氧化性,⑦Y 的氧化性比 X2+氧化性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⑦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 例:已知 Co2O3 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 ,Co2O3、Cl2、FeCl3、I2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 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 + 6FeI2 →2FeCl3 + 4FeI3 B.Cl2 + FeI2 → FeCl2 + I2 ― C.Co2O3 + 6HCl →2CoCl3 + 3H2O D.2Fe3+ + 2I →2Fe2+ + I2 练习 1.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 下列物质氧化 KI 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3+ →Fe2+; Fe MnO4― → Mn2+; 2 → 2Cl―; Cl HNO2 → 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 KI,得到 I2 最多的是 A.Fe3+ B.MnO4― C.Cl2 D.HNO2 2.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 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 与 HNO3 溶液 ②Cu 与 FeCl3 溶液 ③Zn 与 H2SO4 溶液 ④Fe 与 HCl 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 - - - 3.已知反应 2X +Z2→2Z +X2,2W +X2→2X +W2 能从左向右进行,则反应: - - W2+2Z =Z2+2W 进行的方向是 A.从左向右 B.从右向左 C.不能进行 D.无法判断 例:高锰酸钾在水溶液中放出活性氧,起到消毒作用,同时生成+4 价的氢氧化锰和氢氧化钾。若活性氧用[O] 来表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KMnO4 + KI + H2SO4 → MnSO4 + I2 + KIO3 + K2SO4 + 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 I2 和 KIO3 的系数都是 5 ①KMnO4 的系数是 ②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 + KI + H2SO4 → (3) 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 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 原因是 。 例:反应体系中共有 6 种物质:MnSO4、KMnO4、K2SO4、SO2、H2SO4 和 H2O。其中 SO2 的还原性最强,KMnO4 的氧化性最强。对此反应体系,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这 6 种物质组成一个合理的化学反应,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 → 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的 H2SO4 是_________(填编号) 。 a. 还原剂 b. 反应物 c. 生成物 d. 氧化产物 (4)标准状况下,当有 4.48 L SO2 气体参加反应时,电子转移数目是______________个。 ( 5 ) 反 应 过 程 中 , 物 质 的 导 电 性 逐 渐 _______( 填 “ 增 强 ” “ 不 变 ” 或 “ 减 弱 ” ) , 原 因 是 、 ____ 。 三.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 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SO2(g)+O2(g) 2SO3(g)+190kj _____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___(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 450℃时的平衡常数 于”、“小于”或“等于”)。27 2) 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平衡特征 a.V(o2)=2v(SO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 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20 mol SO2 和 0.10mol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 SO318mol,则 V(o2)= ______ mol/L? min :若继续通入 0.20mol SO2 和 0.10mol O2,则平衡______移动(填“向正 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 mol&n(SO3)&______mol。2.在 80℃时,0.40mol 的 N2O4 气体充入 2L 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如下反应:N2O4 2 NO2 -Q ,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 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n (mol) n(N2O4) n(NO2) 0 0.40 0.00 20 a 0.24 40 0.20 b 60 c 0.52 80 d 0.60 。 100 e 0.60(1)计算 20s―40s 内用 N2O4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反应进行至 100s 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 气体的颜色 (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 )( 4 ) 若 要 重 新 达 到 平 衡 时 , 使 [NO2]/[N2O4] 值 变 小 , 可 采 取 的 措 施 有 ( 填 序 号) 。A. 增大 N2O4 的起始浓度 B.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 NO2 C. 使用高效催化剂 D. 升高温度 (5) 如图是 80℃时容器中 N2O4 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 60℃时 N2O4 物质的量的变化 曲线。 二.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共 6 分)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最新测定数据为 6.022 136 7×1023 mol-1,关于 NA 的较为准确的表述为 A.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 NA B.1mol 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就是 NA C.6.022 136 7×1023 就是 NA D.12g 任何碳原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目就是 NA 2.若某氖原子质量是 a g,12C 的原子质量是 b g,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 12a/b B. 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aNAg C. Wg 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W/aNAmol D. Wg 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 10W/a 3.设 N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4g CO2 含的分子数为 NA B.20g 重水所含的中子数为 10NA C.标准状况下,22.4 升水蒸气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3NA D.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4.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L 氮气含有的氮原子数小于 2NA B.15g 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 7NA C.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dg/L 的某气体纯净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22.4d/NA28 D.4.6gNa 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生成 Na2O 和 Na2O2,生成物中阴离子个数为 0.1NA 5.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 NA 和 CO 所含分子数均为 NA B.1.7g H2O2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0.9NA C.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NA D.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 0.1NA 例: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 N2 和 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 H2 和 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 C2H4 和 C3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 N2O 和 CO2 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的体积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的体积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 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 22.4L 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四.溶液中微粒比较 例:在甲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对于生成的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c(HCOO-)&c(Na+) B.c(HCOO-)&c(Na+) C.c(OH-)&c(HCOO-) D.c(OH-)&c(HCOO-) 例: 常温下将 NaOH 溶液与 CH3COOH 溶液混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 c(OH―) > c(Na+) > c(H+) > c(CH3COO―) B.pH>7,且 c(CH3COO―) > c(Na+) C.pH<7,且 c(CH3COO―) > c(H+) >c(Na+)> c(OH―) D.pH=7,且 c(CH3COO―) > c(Na+) >c(H+) = c(OH―) 例: 将 0.2mol/l HCN 溶液和 0.1mol/l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HCN)<c(CN-) B.c(Na+)>c(CN-) C.c(HCN) --c(CN-) = c((OH―) D.c(HCN) + c(CN-) = 0.1mol/l 例:用物质的量都是 0.1mol 的 CH3COOH 和 CH3COONa 配成 1L 混合液,已知其中 c((CH3COO-)&c(Na+)对该溶 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H+)& c((OH―) B.c(CH3COOH)+c((CH3COO-)=0.2mol/L C.c(CH3COOH)& c((CH3COO-) D.c((CH3COO-)+c((OH―)=0.1mol/L1. 硝酸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 (NO、 2) NO 是大气污染物, 可用基于下列反应的方法治理: 2NO2+2NaOH→NaNO3 +Na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 (1) 若在标准状况下有 NO、 2 的混合物恰好与 50mL 2. mol? NO 0 L-1的 NaOH 溶液反应完全, 且生成 NaNO2和 NaNO3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 4∶l,则在混合气体中 NO 气体的体积分数为多少? (2)设 NO、NO2 的混合气体用 NOx 表示.用碱液吸收,生成硝酸钠及亚硝酸钠再结晶分离。若生产每吨 硝酸钠的成本为 0. 万元, 16 生产每吨亚硝酸钠的成本为 0. 万元。 27 目前市场出售价: 硝酸钠每吨 0. 万元. 18 亚 硝酸钠每吨 0.28 万元,则每处理 22.4× 109L(标准状况)含 NOx(x≥1.5)0.1%(体积分数)的尾气,所29 得利润 y (出售价减去成本价,单位:万元)与 x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1)0.30 (5 分) (2)y=1.01x-0.825 1.向 100mLBaCl2、AlCl3、 FeCl3 的混合溶液 A 中逐滴加入 Na2SO4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 B,产生沉淀的物质 的量 n 和加入溶液 B 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1)当加入 110mLB 溶液时,溶液中的沉淀是 n/mo l 0.12 0.11 0 90 100 110 V(B)/mL (填化学式) 。(2)溶液 B 中 Na2SO4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当 B 溶液加到 90mL~100mL 这一段时间中,所发 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3)将 A、B 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填入下表中。 溶质 c /mol?L―1Na2SO4NaOHBaCl2AlCl3FeCl3氮族元素复习一.物质知识 物质 用途 氨气和氨水 氮肥 王水 硝酸铵二.氨气,氨水,铵盐 例:试写出:N2 、NH4+ 的电子式 构型为 。分子是 、 ;NH3 的结构式 ;NH3 的空间 。(填极性、非极性) 。NH4+的空间构型为例:NH3 溶于水: (1)水溶液呈 性,原因是(写出 NH3 溶于水中的平衡式):通常情况下 1 体积水可溶解 体积 NH3, 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 氨气后制得浓度为 12 mol/L 密度为 0.915 g/cm3 的氨水。1 体积水吸收 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水的密度以 1.00g/cm3 计)30 (2)溶液中的分子有种;离子有种; ;(3)0.1mol/l 氨水的电离度为 0.01,则溶液的 pH 值为 (4)加热此溶液 pH 值 (5)欲使溶液的 pH 值减小可加入 A.H2O B.NaOH(s) (6)在 1L 1mol/L 氨水中 A.含有 1molNH3 分子 C.含 1molNH3? 2O H (7) NH4Cl 固体属于 (填增大、减小、无法确定) ; 。 C.NH4Cl(s) D.NaCl(s)B.含 NH3 和 NH4+之和为 1mol D.NH3、NH3? 2O、NH4+之和为 1mol H 晶体;含有 (化学键)。例:已知 25%氨水的密度为 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 0.98g? -3,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 cm 质量分数是 A.等于 15% B.大于 15% C.小于 15% D.无法估算 例:当氨气和空气一起通过加热的铂催化剂,下列物质不可能是反应生成物的是 A.NO B.N2 C.NO2 D.NH4NO3 例:将 3. 2gCu 投入 100 ml 2mol/L 的 H2SO4 中,Cu 不溶。原因是 再向溶液中加入 8.5gNaNO3 固体,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 STP 下,生成气体 升。 ;例: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硝酸,反应后剩余金属 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 剩余金属 m2g,则 m1、m2 之间的关系是 A.m1 一定大于 m2 B.m1 可能等于 m2 C.m1 一定等于 m2 D.m1 可能大于 m2 例:工业上以 CaO 和 HNO3 为原料制备 Ca(NO3)2?4H2O 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 分,所用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A.70.0% B.69.5% C.63.6% D.53.8% 例: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 体扩散速度的试验, 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 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例: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 这些气体与 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 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mol/LNaOH 溶液至 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 例:Zn 和某浓度稀硝酸反应时,Zn 和 HN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则反应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A.NO B.N2 C.N2O D.NH+4 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ag(NH4)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将容器加热至 20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其中的 气体,待冷却后,称的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bg,原容器中 NaOH 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钠镁铝复习31 物质 用途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硬铝,氢氧化铝明矾例:工业上制造光电管时,需要一种物质,当光照射时能失去电子,从而使电路接通。这种材料最好选择 A.锂 B.铯 C.硅 D.石墨 例:将 NH4HCO3 固体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盐酸溶 液.浓 H2SO4 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H3 B.CO2 C.H2O(气) D.O2 例: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 Mg2+、Al3+、Fe3+、Cu2+、NH4+、K+中的几种离子,当加入 过量的过氧化钠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的过氧化钠的量与 产生沉淀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 在溶液中一定有 离子,一定没有 离子;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证未确定的离子是否存在?。 例:将 O2、C2H6、Na2O2 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 150℃条件下,经电火花引燃后,容器压强为 0。由此得出原 O2、 C2H6、Na2O2 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1∶1∶2 B.1∶2∶6 C.2∶2∶11 D.1∶1∶5 例:把 CO2 通入 NaOH 的水溶液中,当它们完全反应在时其质量比为 11:15,则下列关于反应后的溶液的说法 正确的是 A.溶液只能与酸反应 B.溶液只能与碱反应 C.可继续吸收 CO2 D.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例:在 400ml 0.50mol/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H2S 气体,然后在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 7.92g,则固 体中一定含 A.NaOH B.NaHS C.Na2S D.无法确定 例:向 300mL KOH 溶液中缓慢通入 2.24L(标准状况下)CO2 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 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 11.9g 白色固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白色固体为 KOH 和 K2CO3 的混合物 B.此白色固体中含有 K2CO3 6.9g C.原 K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5mol/L D.此白色固体为 KHCO3例:加热 a g NaHCO3 和 b gNaOH 混合物至恰好反应,混合物质量减少了 c g。若混合物的减少>c g,则原混合 物质量关系为 A.a>2b B.a=2b C.a<2b D.a=b 例:下列溶液经反应后,溶液内含有 0.50 mol NaHCO3 和 0.50 mol Na2CO3 的是 A.0.50L 1.00 mol? -1NaHCO3 加 0.50L 0.50 mol? -1NaOH L L -1 B.0.50L 0.75 mol? Na2CO3 加 0.50L 0.50 mol? -1 HCl L L -1 C.0.50L 1.00 mol? NaHCO3 加 0.50L 0.25 mol? -1 NaOH L L32 D.1.00L 1.00 mol? -1 Na2CO3 加 1.00L 0.50 mol? -1 HCl L L例: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 Al(OH)3 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 例:1 L 某混合溶液中,溶质 X、Y 浓度都为 0.1 mol/L,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 Z (0.1 mol/L 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 ,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 X、Y、Z 分别 是 A.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B.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C.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D.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例: 将 100 mL 2 mol/L AlCl3 溶液跟一定体积的 4 mol/L NaOH 溶液混合后可得 7.8 g 沉淀, NaOH 溶液的体积 则 可能是 A.75 mL B.150 mL C.175 mL D.200 mL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 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 手册》知,Al、Al2O3、Fe、Fe2O3 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Al 660 2467 Al2O3
Fe2O3 1462 -I.?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 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答: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 “不合理)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 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值计算以及盐类水解 一.水的电离 例 1:25℃时,水的电离度为 。二.溶液的 pH 值 例: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 AG= lgc(H+)/c(O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 AG=0 B.酸性溶液的 AG&0 C.常温下 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 AG=12 D.常温下 0.1mol/L 盐酸溶液的 AG=12 例:将 pH=1 的盐酸平均分成 2 份,1 份加适量水,另 1 份加入水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 NaOH 溶液33 后,pH 都升高了 1,则加入的水与 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 A.9 B.0 C.11D.12三.酸碱对水电离的影响 例:25℃时,向纯水中加入 NaOH,使溶液的 pH 为 11,则由 NaOH 电离出的 OHˉ离子浓度和水电离的 OHˉ 离子浓度之比为 A.1010∶1 B.5×109∶1 C.108∶1 D.1∶1 四.盐对水电离的影响-------盐类水解:盐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水溶液呈酸碱性的过程称 为盐类水解。 (可看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例:NH4Cl 溶于重水中,反应后生成的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均正确的是 A.NH2D?H2O 和 D3O+ B.NH3?D2O 和 HD2O+ C.NH3?HDO 和 D3O+ D.NH2D?H2O 和 H2DO+五.影响水解平衡的条件 例:不同条件对 NH4Cl 水解平衡的影响 NH4+ + H2O 条件 微热 加水 加氨水 加镁粉 六.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下列方程式属于盐类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是 A.HAc+H2O H3O++AcB.HCO3-+ H3O+→CO2+2H2O C.HCO3-+ H3O H2 CO3+OHD.NaHCO3 → Na+ + HCO3 移动方向NH3?H2O +H+ -Q pH 值 [NH4+]七.水解的应用 例: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 Fe3+离子,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 是 A.氧化镁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 碳酸镁 例:为了配制 NH4+的浓度与 Cl-的浓度比为 1∶1 的溶液,可在 NH4Cl 溶液中加入 A.适量的 HCl B.适量的 CH3COOH C.适量的氨水 D.适量的 NaOH八.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例:已知浓度均为 0.1mol/L 的 8 种溶液:①HNO3②H2SO4③HCOOH④Ba(OH)2⑤NaOH⑥CH3COONa⑦KCl⑧ NH4Cl 其溶液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将 0.2mol? 1HCN 溶液和 0.1mol? 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L L - + - A.c(HCN)<c(CN ) B.c(Na )>c(CN ) - - - - C.c(HCN)-c(CN )=c(OH ) D.c(HCN)+c(CN )=0.2mol? 1 L 例:已知 0.1mol? 1 的二元酸 H2A 溶液的 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L A.在 Na2A、NaHA 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34- - -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 Na2A、NaHA 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 + - - - C.在 NaHA 溶液中一定有: c(Na )+c(H )=c(HA )+c(OH )+2c(A2 ) + - + - D.在 Na2A 溶液中一定有: c(Na )>c(A2 )>c(H )>c(OH )基础练习 1.pH=8 和 pH=10 的两种强碱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 pH 为 A.9 B.9.5 C.9.7 D.8.3 2.使 10mL 硫酸溶液的 pH 由 1 变为 2 的方法是 A.加 10mL 0.01mol/LNaOH 溶液 B.加 10mL 水稀释 C.加入 45mL0.01mol/LNaOH 溶液 D.加 90mL 水稀释 3.pH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α 1,pH =4 的硫酸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α 2,则α 1 和α 2 的大小关系 是 A. α 1&α 2 B.α 1&α 2 C.α 1=α 2 D.无法判断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钠盐,NaX、NaY、NaZ 的溶液,其 pH 依次为 8、9、10,则 HX、HY、HZ 的酸性 有强到弱的顺序是 A.HX、HZ、HY B.HZ、HY、HX C.HX、HY、HZ D.HY、HZ、HX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只要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 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二倍 6.下列物质加入金属镁可以产生氢气的是 A.HCOOH 溶液 B.NaHCO3 溶液 C.饱和的 NH4Cl 溶液 D.CH3COONa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球墨铸铁管件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