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心病三级预防的预防中,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是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和冠心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中,哪些是可以控制的?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摆脱危险因素的威胁,使得患与危险因素有关的疾病的可能性变小。例如,将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改掉,得冠心病的可能性就会小些。以下和冠心病发生有关的9个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o高血压;o血脂异常;o吸烟;o糖尿病;o腹型肥胖;o缺乏运动;o膳食中缺少蔬菜水果;o紧张焦虑;o大量饮酒。腹型肥胖俗称...
所谓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是指经过自己的,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摆脱危险因素的威胁,使得患与危险因素有关的疾病的可能性变小。例如,将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改掉,得冠心病的可能性就会小些。以下和冠心病发生有关的9个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o高血压;o血脂异常;o吸烟;o糖尿病;o腹型肥胖;o缺乏运动;o膳食中缺少蔬菜水果;o紧张焦虑;o大量饮酒。腹型肥胖俗称“啤酒肚”,也叫向心性肥砰。这类肥胖者体形最粗的部位是在腹部,腰围往往大于臀围。以上9个危险因素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和冠心病发生有关的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根据医学上的调查,一般来说, 10个得心肌梗死的人中,有9个人是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
年龄年龄越老,越容易发生冠心病。八成以上的心肌梗死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性别绝经前的女性比男性得冠心病的少。男性发生冠心 病比女性平均提前10年。因冠心病...
您好,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过少,紧张脑力劳动,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中老年以上男性,高...
引起猝死的原因有:
一、心源性猝死:
1、冠心病猝死:最常见,急性心梗、严重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猝死。
2、心肌病,急性心肌炎、病窦综合症,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冠心...
答: 孕高症,37周了,血压150是不是太高
答: 一、食盐的限制:含盐份高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如:1.调味品—食盐、酱油、味精、乌醋、蕃茄酱等。2.腌制品—泡菜、酱菜、豆腐乳、卤味等。3.腊味—香肠、火腿、腊肉等。...
答: 从体外疏通血管的物理疗法
能从体外直接疏通血管的物理疗法,是当代科学家樊长喜先生发明的一种自然疗法。他从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历经十多年的反复研究和几千次...
答: 1你好,你说的症状都不像是心梗的典型表现,但是也可以是。2心梗确诊的话心电图出现心梗后急性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酶出现升高,就可以确诊了。3在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冠心病 你还当它是老年病吗?
  侯丕华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全国第二批500名名老中医梁贻俊教授的师承弟子,从事中央保健工作十余年,专注于老年病的临床医疗和研究,临床疗效卓著,具有独到之处。擅长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东城中医医院
  在医院里,我们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各个科室的就诊人数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科室,无论什么时候都门庭若市,永远是排着大队&&这个科室就是心血管病科。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被称为&富贵病&的疾病发病率迅速增加,心血管疾病就是其中一大类,其中冠心病人数的增加尤为凸显。有统计显示,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尤其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态势非常明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报告,的冠心病死亡人数已列世界第二位。东城中医医院心血管病专家侯丕华教授强调:冠心病早期病变患者人群基数庞大,而且这类人群因没有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而不被重视,导致冠心病早期病变患者病情进展、恶化、死亡所占比例远大于冠心病终末期患者死亡所占比例,故而,中外专家均提出冠心病诊断及防治的重心前移是必然的趋势。
  冠心病高发且有年轻化趋势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在我国,冠心病有较显著的地区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省市。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为1.59%,农村为0.48%,合计为0.77%,并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在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侯丕华教授告诉我们,以前我们认为冠心病是老年病,但是从近些年临床资料显示,年轻化的趋势非常严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30-40岁的病人也并不少见,甚至20多岁的患者也有。种种现象显示,冠心病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也不能忽视。
  年轻人突发冠心病可能更加危险
  目前冠心病有年轻化趋势,疾病对青年患者的危害较对老年人更为巨大,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其对青年患者在预后、寿命、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及医疗费用等方面造成的伤害远大于老年患者。有数据显示,35~44岁男性人群近三年中急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了三成,这一年龄段的患者血压控制率低、抽烟率高、超重率高,工作及生活压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使得青年人罹患冠心病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也相对增多,造成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屡见不鲜。作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人冠心病的发生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侯丕华教授强调:青年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男性、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低胆红素均与青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多种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加强冠心病防治教育宣传,积极控制可控因素,及早预防,降低青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生,也是心血管医生应尽的社会职责。
  中医药活血化瘀 防治冠心病有优势
  侯丕华教授表示,美国也有过冠心病高发的阶段,但是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趋势,这得益于美国60-80年代开展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努力。这也是我国尚需加强的方面。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甘油三酯升高),糖尿病,肥胖,超重,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在内的不良生活方式,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侯丕华教授表示,基于冠心病的病程特点,其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如降压、降糖、降脂达标;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扩张冠状动脉,如硝酸酯类等;二、手术治疗:如冠脉支架、冠脉搭桥术;三、戒烟、限酒、运动、合理饮食、情绪乐观等也同样重要。上述疗法综合干预,即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此外,侯丕华教授还强调,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中医中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疾病早期,中药活血化瘀可以预防疾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中药益气活血、通经活络可以配合西药发挥更好的控制疾病作用并减少西药副作用;针对一些西医难以控制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冠脉术后的一些残余和微小病变无法通过西药和手术处理的难症,中药&益气破血、搜经剔络&等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心功能,使患者长久受益。目前我国开发了许多中成药物,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功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性服用;部分病情复杂的患者,可以请专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通过个体化、阶段性治疗,配以中医汤药,效果明显。
  ■小贴士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并明确诊断。
  (1)劳累、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2)出现与运动相关的心前区不适、疼痛、或牙痛、左肩及左上肢疼痛等。
  (3)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出汗等不适。
  (4)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5)经常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检查:
  ●如果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应该每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脂、血糖的检验。
  ●经常测量血压,若等于或高于140/90mmHg,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每半年或一年检查心电图一次。所有异常变化,请及时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北京晨报记者 杨可 祝凤岚
责编:袁丽娟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是2008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全屏寿。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内容简介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一书概述了《冠心病的概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以及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并强调了运动和饮食对的预防作用。 本书反映了当前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新观点、方法和倾向,可供临床科医师和内科医师参考,或作为在校医学生的课外参考读物,也可以供冠心病病人和老年人作为医疗防病知识的参阅。[1]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主要内容
编者参照近几年国内和国际发表的冠心病和冠心病危险因子的防治指南及其他有关大型、随机对照及临床实验研究的资料,以手册形式,简明、详细地介绍了冠心病及其危险因子的流行、诊断、预防和治疗,通俗地介绍了药物、饮食、生活习惯、运动对健康及其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作用。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编辑推荐
本书反映了当前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新观点、方法和倾向,可供临床心血管病科医师和内科医师参考,或作为在校医学生的课外参考读物,也可以供冠心病病人和老年人作为医疗防病知识的参阅。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目录
第一章冠心病概论………………………………………(1)
第1节概述…………………………………………………(1)
一、冠心病的起因…………………………………………(1)
二、主要临床表现…………………………………………(2)
三、危险因子………………………………………………(4)
第2节冠心病的简要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4)
一、病史采集………………………………………………(4)
二、物理检查…一…………………………………………(6)
第3节冠心病的实验室检查………………………………(7)
一、胸部X线检查…………………………………………(7)
二、常规12导联心电图……………………………………(8)
三、动态心电图检查………………………………………(8)
四、活动平板运动试验……………………………………(9)
五、超声心动图……………………………………………(15)
第二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8)
第1节概述………………………………………………(18)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定义…………………………(18)
二、主要病因………………………………………………(19)
三、发病机制………………………………………………(20)
第2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21)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史、症状和体征……………(21)
二、ECG诊断………………………………………………(22)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ECG特征…………………(25)
四、非CAD的胸痛………………………………………(26)
第3节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定义和分类…………………(26)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是CHD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26)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风险评估…………………………(27)
第4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初步评估、处置和症状
分析后的处理……………………………………(28)
一、初步评估、处理………………………………………(28)
二、症状分析后的处理……………………………………(29)
第5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风险分层……………(30)
一、早期风险分层的基础…………………………………(30)
二、风险分层的评估………………………………………(31)
三、风险分层的病史考虑…………………………………(31)
第6节心脏生物学标志物………………………………(37)
一、磷酸肌酸激酶…………………………………………(37)
二、肌钙蛋白………………………………………………(37)
三、肌红蛋白………………………………………………(39)
四、C反应蛋白(CRP)……………………………………(40)
五、其他炎症标志物………………………………………(41)
六、临床意义………………………………………………(41)
第7节需要及时治疗和处理的冠状动脉综合征………(42)
一、需要及时处理的病人…………………………………(42)
二、设置门诊胸痛监护病室………………………………(43)
三、住院监护原则和要求…………………………………(45)
第8节抗缺血治疗………………………………………(45)
一、抗缺血治疗的适应证…………………………………(45)
二、理想的抗缺血治疗……………………………………(46)
三、抗缺血药物的应用……………………………………(47)
四、其他药物的应用和治疗方法…………………………(56)
第9节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57)
一、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原则…………………………(57)
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58)
三、抗血小板药物…………………………………………(60)
四、抗凝血治疗……………………………………………(64)
五、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药………………………(72)
六、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药临床应用的评估……(77)
七、溶栓治疗………………………………………………(78)
第10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分层…………………(79)
一、风险分层的临床意义…………………………………(79)
二、风险分层的目的………………………………………(80)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的处理……………………(82)
四、非侵入性试验的选择…………………………………(83)
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83)
第11节早期介入性对策和早期保守性对策……………(84)
一、两种不同治疗对策……………………………………(84)
二、早期介入对策的适应证………………………………(84)
三、早期介入性治疗的禁忌证……………………………(85)
四、注意事项………………………………………………(85)
五、执行早期介入性对策的依据…………………………(86)
六、血管造影………………………………………………(86)
七、实施介入对策和保守对策的评估……………………(86)
八、不稳定性心绞痛/NSTEMI病人冠状动脉血管造
影的发现………………………………………………(89)
第12节冠状动脉血管再建………………………………(90)
一、一般原则………………………………………………(90)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92)
三、外科血管再建…………………………………………(94)
第13节不稳定性心绞痛/NSETMI病人出院和出院
后的监测…………………………………………(96)
一、出院病人的一般情况…………………………………(96)
二、出院病人的药物治疗原则……………………………(96)
三、出院后的药物治疗……………………………………(97)
四、出院病人随访…………………………………………(98)
五、指导病人对CHD危险因子的处理…………………(99)
六、出院病史记录………………………………………(101)
第14节特殊人群的处理………………………………(101)
一、女性UA/NSTEMI的特征…………………………(101)
二、糖尿病病人…………………………………………(102)
三、老年病人……………………………………………(105)
四、可卡因吸食者的胸痛………………………………(109)
第15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处理…………(111)
第16节变异型心绞痛…………………………………(114)
一、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114)
二、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114)
三、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115)
四、一般处理原则………………………………………(116)
五、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6)
六、变异型心绞痛的预后………………………………(116)
第17节X综合征………………………………………(117)
一、X综合征的定义和临床特征………………………(117)
二、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17)
三、X综合征的诊断……………………………………(118)
四、X综合征的治疗 ……………………………………(118)
五、X综合征的预后……………………………………(119)
第三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20)
第1节心肌梗死概论……………………………………(120)
一、心肌梗死的概念和定义……………………………(120)
二、心肌梗死的病因……………………………………(121)
三、心肌梗死的病理学…………………………………(122)
第2节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住院前的处理………(128)
一、一般情况……………………………………………(128)
二、确定STEMI的风险分层……………………………(128)
三、对STEMI的干预……………………………………(129)
四、指导病人识别早期STEMI的症状和反应…………(129)
五、病人对STEMI症状的理解程度……………………(130)
六、医院外心脏停跳……………………………………(131)
七、入院前胸痛的评估和治疗…………………………(131)
八、入院前纤维蛋白溶解治疗…………………………(131)
第3节心脏急救中心的初步诊断和治疗………………(133)
一、急救中心对病人的评估……………………………(133)
二、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133)
三、优先接诊STEMI病人………………………………(134)
四、急救中心对病史的采集和物理检查………………(1 34)
五、ST段抬高MI的症状鉴别诊断……………………(137)
六、心电图记录…………………………………………(138)
七、实验室检查…………………………………………(141)
八、心肌损伤生物学标志物……………………………(142)
九、影像诊断……………………………………………(145)
第4节治疗处理和住院处理……………………………(145)
一、补充氧气……………………………………………(145)
二、硝酸甘油……………………………………………(145)
三、止痛药………………………………………………(146)
四、阿司匹林(ASA)……………………………………(147)
五、阻滞药………………………………………………(148)
六、其他药物治疗………………………………………(149)
第5节再灌注治疗………………………………………(153)
一、再灌注治疗的一般概念……………………………(153)
二、再灌注治疗效果和再灌注时间的关系……………(154)
三、心源性休克病人的再灌注治疗……………………(155)
四、再灌注治疗的出血风险……………………………(155)
五、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的适应证………………………(155)
六、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的禁忌证及警惕………………(157)
七、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的利与弊………………………(157)
八、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对LV功能的影响 ……………(158)
九、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并发症…………………………(159)
十、各种纤维蛋白溶解药的比较………………………(163)
十一、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的临床净效益………………(164)
十二、纤维蛋白溶解药+GPⅡb/Ⅲa抑制药联合治疗……(165)
十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管再建…………………(168)
十四、ST段抬高MI病人初期PCI治疗的一般考虑…(168)
十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殊考虑……………(168)
十六、外科急症再灌注治疗……………………………(176)
第6节住院处理…………………………………………(185)
一、冠心病监护病房……………………………………(185)
二、不利事件的监测和处理……………………………(186)
三、下一级监护病房……………………………………(186)
四、病人早期生活的评估………………………………(187)
五、早期风险分层………………………………………(189)
六、药物治疗的评估……………………………………(190)
七、梗死面积的估计……………………………………(196)
第7节血流动力学紊乱的评估…………………………(198)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则……………………………(198)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199)
三、动脉和肺动脉插管的并发症和处理………………(200)
四、低血压………………………………………………(201)
五、低排血量状态………………………………………(202)
六、肺充血………………………………………………(203)
七、心源性休克…………………………………………(205)
八、右心室心肌梗死……………………………………(208)
九、心力衰竭/低排综合征的机械病因…………………(213)
第8节ST段抬高MI后的心律失常……………………(219)
一、室性心律失常………………………………………(219)
二、室上性心律失常……………………………………(224)
三、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227)
第9节ST段抬高MI后再发胸痛………………………(231)
一、心包炎………………………………………………(231)
二、心肌再缺血/梗死……………………………………(233)
三、缺血性卒中…………………………………………(234)
四、深静脉血栓症和肺栓塞……………………………(236)
第10节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旁路外科…(237)
一、外科手术时机………………………………………(237)
二、动脉移植…………………………………-………··(238)
三、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后的CABG治疗………一……·(239)
四、ST段抬高MI后再发缺血的CABG治疗…………(239)
五、ST段抬高MI后CABG治疗的选择………………(239)
六、抗血小板制剂后CABG治疗的选择………………(240)
第11节心肌梗死的康复、出院和出院后的监测及处理
…………………………………………………(241)
一、对出院前病人风险的评估…………………………(241)
二、康复期的运动试验…………………………………(241)
三、康复期的UCG检查…………………………………(243)
四、康复期心肌灌注成像………………………………(243)
五、康复期LV功能和预后估计 ………………………(243)
六、心肌存活的评估……………………………………(244)
七、ST段抬高MI康复期病人侵入性检查的评估……(244)
八、康复期病人心肌缺血的动态ECG监测……………(245)
九、康复期的继发性预防………………………………(246)
十、对ST段抬高MI后病人的长期处理………………(252)
第四章慢性稳定性心绞痛……………………………(253)
第1节心绞痛的定义及诊断……………………………(253)
一、心绞痛的定义………………………………………(253)
二、心绞痛的诊断………………………………………(253)
第2节稳定性心绞痛的实验室检查……………………(258)
一、稳定性心绞痛的一般实验检查……………………(258)
二、稳定性心绞痛的非侵入性试验……………………(258)
第3节稳定性心绞痛的风险分层………………………(280)
一、临床评估……………………………………………(280)
二、风险分层的临床参数………………………………(280)
三、心电图和胸部X线改变………………“…………-(281)
第4节稳定性心绞痛的侵入性试验……………………(282)
一、侵入性试验的评估…………………………………(282)
二、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的选择和适应证
………………………………·……………………··(284)
三、特殊人群的冠状动脉造影…………………………(285)
四、冠状动脉造影的限制………………………………(287)
五、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287)
六、冠状动脉造影分析…………………………………(288)
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后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289)
八、无症状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的选择…………………(289)
第5节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药物治疗…………………(289)
一、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的考虑……………………(289)
二、预防和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290)
三、心绞痛治疗的效果…………………………………(290)
四、预防MI和死亡的药物………………………………(294)
五、抗心绞痛和抗缺血药………………………………(297)
六、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选择……………………(307)
七、治疗原则……………………………………………(309)
第6节冠心病危险因子的分类、治疗和其他治疗的
评估………………………………………………(311)
一、冠心病危险因子的风险分类………………………(311)
二、危险因子的治疗……………………………………(312)
三、冠心病的其他治疗评估……………………………(323)
第7节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血管再建…………………(328)
一、介入治疗的选择(PCI治疗或其他以导管为基础
的技术及CABG治疗)………………………………(328)
二、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方法……………………(329)
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干预治疗………………………(331)
第8节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对策………………………(332)
一、心肌激光血管再建术(TMR)………………………(332)
二、脊髓刺激术…………………………………………(332)
三、增强的体外反搏动术………………………………(333)
四、经皮冠状动脉干预和药物治疗……………………(333)
第9节 非荧光屏3D标测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
应用概况…………………………………………(337)
一、标测系统的组成和方法……………………………(338)
二、正常心肌、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的识别…………(341)
三、心肌梗死面积的量化………………………………(341)
四、心肌灌注功能………………………………………(343)
五、基因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评估………………(343)
第lO节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随访………………(344)
一、实验室检查随访的原则及意义……………………(344)
二、抗心绞痛治疗的随访………………………………(345)
第五章高血压……………………………………………(348)
第1节概述………………………………………………(348)
一、高血压患病率概况…………………………………(348)
二、治疗高血压的益处…………………………………(349)
三、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349)
四、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351)
五、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352)
六、血压升高的危害……………………………………(356)
七、高血压心血管风险分层……………………………(357)
第2节血压测量…………………………………………(362)
一、诊室血压测量的方法………………………………(362)
二、自身血压测量……………………………………一(363)
三、动态血压测量………………………………………(363)
第3节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关系………………………(364)
一、超重和肥胖…………………………………………(364)
二、乙醇摄入……………………………………………(365)
三、钠负荷等与高血压…………………………………(365)
第4节 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和心脑血管病的风险……(366)
一、脑卒中………………………………………………(366)
二、心血管病……………………………………………(366)
三、血脂异常……………………………………………(367)
四、超重和肥胖…………………………………………(368)
五、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369)
六、血浆纤维蛋白原……………………………………(369)
第5节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评估…………………………(370)
一、高血压临床评估的目的……………………………(370)
二、病史…………………………………………………(371)
三、物理检查……………………………………………(372)
四、实验室检查…………………………………………(373)
五、高血压病人的遗传因素……………………………(373)
第6节高血压的治疗……………………………………(374)
一、一般原则……………………………………………(374)
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376)
三、药物及其他动因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383)
四、改善高血压控制……………………………………(385)
第7节高血压治疗中的特殊问题………………………(386)
一、屈从性适应证………………………………………(386)
二、其他临床状况………………………………………(392)
三、直立性低血压………………………………………(394)
四、顽固性高血压及其定义……………………………(3g4)
五、高血压病人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395)
六、高血压危象…………………………………………(396)
七、尿流受阻或尿道闭塞………………………………(399)
八、外科手术时血压升高的处理………………………(399)
九、个别高血压病人的口腔问题………………………(400)
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00)
十一、高血压和眼科……………………………………(402)
十二、肾脏移植后的高血压……………………………(402)
十三、肾血管狭窄………………………………………(403)
第8节特殊人群高血压治疗……………………………(403)
一、老年人的高血压……………………………………(403)
二、妇女高血压…………………………………………(405)
三、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412)
第六章血脂及血脂失调………………………………(413)
第1节血脂分类和血脂失调的危害……………………(413)
一、血脂分类……………………………………………(413)
二、血脂失调和高血压…………………………………(414)
三、血脂失调和糖尿病…………………………………(414)
四、血脂失调的流行……………………………………(415)
五、血脂失调对人们的危害……………………………(416)
第2节血脂失调的评估和处理…………………………(417)
一、脂质和脂蛋白………………………………………(417)
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8)
三、其他的CHD脂质危险因子…………………………(423)
第3节非脂质CHD危险因子…………………………(426)
一、可改变的非脂类CHD危险因子……………………(426)
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子………………………………(429)
三、浮现出的CHD危险因子……………………………(430)
四、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症)………………………(432)
五、代谢综合征…………………………………………(433)
第4节非冠心病人群的一级预防(原发性预防)………(434)
一、一级预防的目的和临床对策………………………(434)
二、短期和长期一级预防概念…………………………(434)
三、一级预防中的风险评估……………………………(434)
四、治疗性生活方式修正的一级预防…………………(435)
五、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 …………………(435)
六、老年人短期一级预防的选择………………………(436)
七、长期一级预防的选择………………………………(438)
八、一级预防对LDI。的目标要求………………………(440)
第5节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继发性预防)………………(442)
一、冠心病的二级预防…………………………………(442)
二、降脂治疗的安全性和总死亡率……………………(444)
三、减少CHD风险的措施………………………………(445)
四、冠心痛风险预兆……………………………………(445)
五、冠心病等危症………………………………………(446)
第6节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评估…………………(451)
一、血脂失调与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451)
二、以IDL—C为目标的CHD危险因子的分类和评估
....….…….………….....….…………………......rdEl、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和分类………………(456)
四、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失调和代谢综合征……………(457)
五、浮现出的危险因子对估价CHD风险的作用………(457)
第7节治疗血脂失调的手段……………………………(457)
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治疗目标及初步处理……(457)
二、降低LDLC的措施…………………………………(458)
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血失调和代谢综合征的处理…(461)
第8节提倡健康生活方式………………………………(462)
一、促进健康生活习惯…………………………………(462)
二、治疗性生活方式的修正步骤………………………(462)
三、食物营养要求………………………………………(463)
四、治疗性膳食组成……………………………………(464)
五、实施生活方式修正的治疗…………………………(471)
第9节药物治疗的启动和目标…………………………(471)
一、药物治疗的回顾……………………………………(471)
二、药物治疗步骤………………………………………(472)
三、多个CHD危险因子的药物治疗……………………(474)
四、可供治疗LDLC的药物和方法选择………………(475)
五、激素替补治疗(HRT)………………………………(485)
六、其他操作技术的干预治疗…………………………(486)
七、药物治疗高LDL—C血症的评估……………………(487)
八、启动药物治疗的监测和随访………………………(491)
第10节特殊血脂失调的处理…………………………(493)
一、非常高的LDI,C……………………………………(493)
二、高TG的分级、病因和临床意义……………………(495)
三、三酰甘油升高与CHD及其他疾病的关系…………(497)
四、高TG血症在治疗上的考虑………………………(498)
五、三酰甘油升高的治疗………………………………(498)
六、不同浓度的高TG血症的特殊治疗 ………………(499)
七、低HDL—C血症(无高TG血症)……………………(501)
八、糖尿病中的血脂失调症……………………………(502)
九、其他继发性血脂失调………………………………(505)
十、高胆固醇血症伴随高血压的治疗…………………(506)
第11节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508)
一、中年男性(35~65岁)………………………………(508)
二、妇女…………………………………………………(509)
三、老年人群(男≥65岁,女≥75岁)…………………(510)
四、较年轻成人LDL—C的处理…………………………(511)
第七章代谢综合征……………………………(514)
第1节代谢综合征概论…………………………………(514)
一、代谢综合征的定义…………………………………(514)
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515)
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影响……………………(517)
第2节代谢综合征病因…………………………………(518)
一、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组成……………………………(518)
二、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作用……………………………(518)
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520)
第3节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523)
一、世界卫生组织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标准……………(523)
二、ATPⅢ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523)
三、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 2003)对有关胰岛素
抵抗综合征的解释…………………………………(525)
第4节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处理…………………………(526)
一、代谢综合征简要的临床回顾…一…………………·(526)
二、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回顾………………………(526)
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527)
四、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处理……………………………(528)
五、代谢综合征危险因子的治疗………………………(532)
第八章饮食、运动和健康………………………(535)
第1节控制体重…………………………………………(535)
一、健康食品,均衡营养,坚持运动,预防慢性病………(535)
二、现代社会超重和肥胖的流行………………………(535)
三、体重处理……………………………………………(536)
第z节营养食品…………………………………………(540)
第3节营养食物介绍……………………………………(548)
附录A本书主要药物简介………………………(557)
附录B英中缩略语对照………………………………(570)
参考文献……………………………………………………(577)
索引 …………………………………………………………(586)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序言
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取决于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这些危险因素在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冠状动脉、脑血管和外周血管。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近年来我国对高血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研究和防治水平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脑卒中的发生率仍在继续增长,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在急剧增高并且快速年轻化。当前作为心血管内科医师,不仅要关注心血管病的专科知识和技能,更要破除围墙文化,了解有关糖尿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起因,实现多学科联合研究和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期间的几十年,为预防丁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一级预防,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将之控制在萌芽状态;要重视二级预防,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不可忽视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新近公布的研究结果汇总了来自52个国家的15 000多例心肌梗死患者与近15 00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资料,结果显示,9个因素即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饮食缺乏蔬菜和水果、缺乏运动、紧张(以上是负面因素)和长期少饮酒(有益因素)可预测90%的心肌梗死。这些因素容易测 定,都可控可防。只要认真去做,65岁以前不患心肌梗死已不是梦想,人类征服冠心病的时代已不遥远。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文摘
第1节 概 述
一、高gll压患病率概况
动脉血压是心排血量(心脏每搏量乘心率)乘以血管阻力的压强反应。成年人95%的高血压是不明原因的高血压(HBP)。因此,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或特发性高血压。剩余3%~5%,是可寻找到病因的继发性高血压。全世界大约有10亿人患高血压,每年大约有710万人死于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未达到标准的高血压[收缩压(SBP)&115mmHg(15.3kPa)],62%导致脑血管病,49%引起缺血性心脏病。
(一)西方国家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1.美国患高血压的成年人大约有5 000万人,约1/3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美国黑人高血压患病率大约是白人的2倍。
2.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控制率虽然比20年前有所提高,但是,仍有很多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41%的病人未获得治疗,66%的高血压未达到控制标准。近10年来,CHD和脑卒中死亡率下降减慢,心力衰竭(HF)持续增加,作为原发性诊断的终末期肾脏病亦有增加趋势。
(二)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1.中国1991年抽样普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如果按12亿人口计算,我国将有1.35亿人患高血压),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上升到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已达1.6亿多。
2.中国20世纪80~90年代初,在7个城市开展了控制高血压、吸烟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子的干预。5年后,干预队列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下降约50%,死亡率下降约45%,取得了巨大成就。
3.中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病人100万,脑卒中生还者500万~600万,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在我国高血压已成为总死亡率的第一危险因素。
4.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逐年增长、加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仍不宽裕,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文化素养和公共卫生防病知识尚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情况下,更不顾及高钙、高动物蛋白质和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均衡膳食。甚至有30余岁的年轻医学博士,既有高血压又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每天吃5~6个鸡蛋(宣称营养丰富),工作不到几年即因高血压,突发AMI抢救无效病逝,深感惋惜。中国从年,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仍甚低,可见我国高血压防治任务仍然相当之艰巨和艰难。
二、治疗高血压的益处
(一)减少并发症
1.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是我国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中国是卒中的高发国家,80%的脑出血由高血压引起,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死亡率60%。
2.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引起LV射血阻力增加,LV负荷过重是导致LVH、HF和CAD的主要病因之一。控制高血压,可降低CHD死亡率50%。
3.’肾血管病。肾脏既是高血压的起源器官,又是高血压导致损害的靶器官。控制高血压可以预防肾脏功能衰竭,避免血液透析,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患病率。
4.预防。控制高血压,预防外周血管病和视网膜病。
(二)老年人治疗高血压的益处
60~74岁老年人降低SHB 16mmHg(2.13kPa),可减少住院致命性CHF的患病率。 _--、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 ion,ISH)
(一)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定义
收缩压≥140mmHg(18.7kPa),舒张压&90mmHg(12.OkPa),诊断为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
(二)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
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弹性动脉(主动脉、颈动脉、髂动脉和其他大的动脉),动脉壁内层逐渐被脂肪和炎症细胞浸润,发展为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或)硬化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被定义为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
2.随着年龄增长,收缩压逐渐升高。舒张压则随年龄增长直到55岁,然后开始下降。因此,&60岁的高血压病人,大约有65%属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
3.西方国家年,ISH为57%,到1999年上升到76%。ISH与舒张期高血压相比,是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脑卒中、心血管事件、CHF、肾脏损害、死亡和双目失明。
(三)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基础
1.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主要来源于未受控制的高血压,80%以上ISH的病人,年龄&50岁以上。
2.大约有43%的ISH是因为收缩压&160mmHg(21.3kPa), 首诊医师未给予重视和治疗。
3.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子,。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将伴随着终身的风险。而舒张压大约到50岁即终止升高,维持10年不变,晚年或者可以降低达到正常值以下。
4.控制ISH可以降低总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卒中和HF事件(图5—1)。药物控制舒张压的效果可以超过90%,而ISH的控制率则只能达到60%~70%。
s.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控制欠佳的原因,可能与初诊医师的认识有关。据调查,老年人收缩压在140~159mmHg(18.7~21.1kPa)的高度,有3/4医师未给予抗高血压治疗,也未进行追踪观察,使血压降低到140mmHg(18.7kPa)以下。多数医师认为舒张压比收缩压更重要,甚至仍有人认为,正常收缩压是年龄+100的
错误观点。
6.部分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女性,未充分休息而初测血压,其收缩压往往达到160~200mmHg(21.3~26.7kPa),经充分休息后,血压可以逐渐降低,甚至低到140mmHg(18.7kPa)或以下,这种情况也可能含有白大衣的效应成分(20%~35%被诊断为高血压)。应反复监测血压,排出白大衣效应后给予治疗。
.当当[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