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所谓成熟熟不再有出墙的念头是什么意思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这个世界我们说谎最猛烈的时候,就是我们热恋中说的那些情话。一场情感越是热烈越是激情四射,它的虚假成分就越多。为什么呢?因为饥饿。
我们看到的童话,绝大多数都是女主出身贫贱,或者本来是高贵,但却遭遇悲惨,而沦为社会底层或者生死边缘的。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卖不出火柴,她宁可流落街头也不愿回去。在被打死和被冻死之间,她宁可选择被冻死。在饥寒交迫之间,她看着别人家的温暖,唯一可以安抚自己的,就是幻想,有了幻想的陪伴,她才能安然辞世。这根本就不是童话好吗?
安徒生同学,你为什么不安排一个神仙教母来让她的幻想成真?因为他这次破天荒地写了现实,而非童话。童话是让好孩子得救的,是要实现逆袭的,是要要占便宜的。
什么是占便宜?
占便宜就是人生的逆转,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而是靠着别人的本事。
《灰姑娘》就是一个占便宜的故事。在现实中《灰姑娘》翻身的可能性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灰姑娘可以凭借外挂神仙的帮助,战胜了现实。所以这样的故事,只有儿童相信。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理性以后,就会了解到,那终究只是幻想而已,做不得数的。
但是情感是一个唯一的特区。我们可以在其他任何领域都非常现实化,但却会留情感这个飞地,试图把它变成wonderland。但结果,往往是悲惨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只是在情感中做梦和幻想呢?
第一个原因是:惯得——未曾吃过亏,所以以为就情感可以占便宜。
我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在家里就是混世魔王;但在幼儿园就是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为什么呢?如果他在幼儿园还拿出在家里的那套,在老师和同学那里不管用了,所以他自然就吃亏了,然后就学会了尊重现实。
所以他学会了两套系统,在家里,他执行童话的系统;在学校,他执行现实系统。当他走入婚姻的时候,他也是如此分区。
第二个原因是:伤得——吃了太多的亏,所以幻想占点儿便宜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老人喜欢“碰瓷”?只要调查一下,这些老人的幸福感往往是很低的。他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心态:我吃了一辈子的亏了,太亏了,我要捞回来一些。还有另外一种人,比如灰姑娘那样的女孩,她们也是吃了太多的亏,是什么让她们可以坚持在父母的冷遇中存活下来?就是她们的幻想。
一个人幻想能力越强,越说明她在现实中往往乏善可陈,甚至充满创伤,如果有人可以理解和安抚,她不至于启动幻想这样的防御机制。
情感中的大概有四个神话
1.只要我发愿,会有一个人把我从灰姑娘变成公主的
小A,遇到了B先生,B先生就像是伯乐识马,浪里淘金一样,在他的注视下,她觉得自己如盛装出席于华美的舞会上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闪耀的发光体。
但最终当情感结束的时候,她发现更痛苦的事情等着她:她甚至无法容忍自己原来灰姑娘的地下室了,一个做过公主的女孩如何忍受这样的灰暗的世界,可是她只是月亮而已,当太阳不再照耀她的时候,她的世界就陷入了更加难以忍受的黑暗之中。
2.只要我发愿,会有一个人永远都始终如一地为我负责的
小B,遇到了C先生,他一直都是那么体贴珍爱她,出则开车接送,住则煎炒烹炸为她做尽美食,生则为他们的孩子鞍前马后,是人见人爱的特号好男人,可是有一天他说我累了,我不想这么照顾你了,我也想有人照顾,我对你仁至义尽了。此后,她发现自己已经像被豢养的小猫,已经没有生活能力了。
3.只要我做个好孩子,他就永远会爱着我
小C,遇到了D先生,她极尽圣母之能,甚至他出轨的时候,她还会恐怕他被其他女人骗,还想要保护他。她是人人称道的好老婆和好媳妇,连老公都说,我想找个理由和你离婚都很牵强,也许唯一能找到的理由就是你太完美了,在你这样的无懈可击的人面前,我没有存在感。
4.只要我足够努力,爱就会一直在
小D则是另外一个努力成长的女孩,因为婚姻出了问题,她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逼迫对方就范,花了很多时间做心理咨询,参加各种课程,性情大变,但他还是决绝地要离开她,她很悲催:我都改变了这么多,为什么你还要离开我?
因为现实不是你建构的,不是你抱着美好愿望,努力做个好人或者努力成长,就一定会给你同等回报的。现实有现实的规律,童话有童话的规律。相对来说,童话的规律主要就是简单和省力。所以我们当然会情不自禁地会喜欢童话。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童话中梦醒呢?
一般来说,一个人成熟与不成熟就看一个指标:他有没有内化父母的爱。往往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往往父母所爱的孩子,长大后,未必很黏父母;而那些为父母忽视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会常常和父母纠缠不清。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爱其实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是外化他人的爱的
此时,我们是一体的,就如同婴儿和妈妈的关系,两者难分难解,对婴儿来说,妈妈就是全部,对妈妈来说,婴儿就是她的全部,如果对方不在自己身边,我们就会怅然若失。
很多人分手后就有这样的痛苦:我感觉自己的一部分离自己而去,甚至我感觉自己的灵魂已经被他带走了,我就只剩下一个躯壳了。这样的爱,自然是激情无限的,我们彼此的边界都消失了。
第二阶段,我们是可以内化他人的爱的
此时,我们将开始发现,我们不再是彼此的一切,妈妈还有爸爸,而作为小婴儿还发现有其他的小伙伴,世界这么大,他想四处看看。
此时很多小孩就会尝试爬着离开自己的父母,然后回头看看父母是否还存在,然后慢慢地父母可以在另外一个房间,而孩子也可以安然若素,因为他的内在可以有一种父母爱他的画面存在。这种客体的恒常性的稳定性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安全感。
父母如何安抚我们,
长大以后就会如何安抚自己
父母的影响,会慢慢渗透到我们的内在
检验我们的“客体恒常性”的时候,就是我们的人生发生危机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负面的内在语言超过了我们的内在的安抚的语言,说明我们早年内化父母的爱抚的影像不够。
我曾经看到一个小孩子跟着一个带着她的姥姥身后走,小孩子走起路也是弓腰驼背,颤颤巍巍,这就是一种内化。
而父母对自己的点赞,对自己的笑脸,也会如走路姿势一样,慢慢渗透到我们的内在,父母如何安抚我们的,我们长大以后就会如何安抚我们;父母是如何伤害我们的,我们长大以后就会如何伤害我们。
如果我们和父母的爱的连接早期不足,比如父母在我们生命的早期经常在我们身边出现,或者我们身边的照顾者总是变换,那么我们内在的父母爱自己的影像是不稳定的,此时,我们就会停留在外化他人的爱的阶段,体现就是,我们很粘人,希望对方有一阵时刻的陪伴。就像是电池出问题的手机一样,没过一会儿就要重新充电。
初级的爱是只享受快乐,不承担爱
生活在爱的第一个阶段的人,往往就会希望对方在身体上永远不要离开自己。她甚至可以放弃和牺牲一切,只求对方可以有身体的陪伴。
她们也更容易生活在幻想之中,更希望对方可以像父母一样无私地给她所有的爱,这种爱是一种超量的补偿性的爱——她期待爱人可以给予她过去几十年残缺的所有的爱,她想穿越回到婴儿时代,让伴侣做她的妈妈,她只享受爱,不承担成人的责任。
而如果对方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就会实用控制的方法,因为她不能接受对方不爱她,伴侣必须爱她,必须永远爱她,必须一直保持高浓度地爱她。她可能也知道自己在爱的时候,的确有些霸道,的确有些幼稚,但她没法改变。就像你没法让只有7秒钟记忆的鱼(科学证明鱼的记忆没有那么差,我举这个例子,只是一种象征。)有长久记忆一样。
如果让她敢于松手,就像是让一个孩子饿的时候,不去哭泣一样,对一个婴儿来说,每次她饿的时候,都是生死危机,她不知道妈妈是否存在,是否会继续给她生命唯一的滋养。
从必须从他人那里获得资源,到可以内化他人的爱在心中,可以自己寻找资源,这一条道路,就叫做成长之路。
最高级别的爱是坦露与分享
就像是一个人去狩猎,他的干粮决定了他去探险的距离;另外一个决定他探险的距离长短的是他的求生能力;如果他带的干粮(父母的爱),他的求生能力(他内化父母的爱的影像的能力)足够,他就能跨越人生的种种崇山峻岭,戈壁险滩,最终找到人类最高级级别的爱的幸福。
她的人生就会更多和坦露与分享有关,而非与压抑和控制有关。
心理成长,其实就是一个真正地回归自我,和找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积攒起足够多的爱的影像,最终变为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温暖,而可以在这个宇宙中驰骋。是的,不用去寻求发光体了,你就可以成为一颗发光体。
人从来都不一开始就是行星,我们都是自己的恒星。
作者 | 卢悦张德芬空间专栏作家,心之助首席情感专家、心理专家。著有《爱情有毒》、《爱到绝处便逢生》等。微信公众号:心之助,ID:luyuexinli
超越之旅 都市身心灵成长课
第六堂 亲密关系
体验“权力斗争与控制”的过程
主讲人:克里斯多福·孟
首播时间:6月9日20:00-21:30
课程链接:
1.点击“内在空间”首页下方社群服务-会员中心,即可直接收看。
2.点击本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输入超越之旅学员课程专属密码即可观看。
【温馨提示】我们将在下周四(6月16日晚)举办《超越之旅线上答疑/第二讲》,各位学员对课程内容有任何疑问和感想,请向我们提出来。请同学们届时参加。
提问入口:请在【内在空间】公众号内,左下角【超越之旅】菜单内【超越之旅课程提问】中提交。
点击“阅读原文”,输入密码,即可观看第六堂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所谓的成熟就是,曾经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的,现在不想要了 | 经典语录 | 阅读时间
当前位置: >
> 所谓的成熟就是,曾经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的,现在不想要了
所谓的成熟就是,曾经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的,现在不想要了
| 日期:&&热度:&&来源:阅读时间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愿意失去他。道歉并不总意味着你是错的,它只是意味着你更珍惜你们之间的关系。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专一不是一辈子只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心一意。人不犯贱,枉少年。所谓的成熟就是,曾经怎样努力都得不到的,现在不想要了。爱,不是一场艰难的谈判,而是一种情感的交融。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安抚 。爱,不是完美而是补充的过程,不是依赖而是互相搀扶。我一直都是在孤独地走着,一盏没有点起的心灯一直为你亮起。有些人就是这样的、自己是蛆、就觉得全世界是个大粪池。命运就是这么奇妙,你想留住的,总要到最后才明白他们仅仅是一场烟花,你没想过去争得的,却如空气般不经意被吸进肺里,等想要脱离却发现,你再也离不开他。人世间,总是命运无常,福祸难测。年轻吗?不要紧,听过几首歌,爱过几个人,就老了。有些人走了就是走了,再等也不会回来。有些人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再勉强也只是徒然。有些人很幸福,一眨眼,就一起过了一整个永远。有些人很幸运,手一牵,就一起走过了百年。有些人明明很努力了,却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不是一辈子的人,不说一辈子的话,不勉强,能放下。我知道我心里有一个人,无论岁月变迁,他会一直在。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如果改变不了,那就去适应。如果做不到适应,那就只好回避。如果连回避也做不到,就只有放手。但一般的情况是,能干的人会选择改变,懒惰的人会选择适应,懦弱的人选择回避,勇敢的人选择放手。谁要是放了我,我就把谁忘掉。就算日子再忙,也要把她忘掉的那种忘掉。如果我不在乎你,我不会为你笑;不会变得这么脆弱;不会在意你做的每件事;不会静静的想着你发呆;不会记住你说的每句话;不会为你心痛;不会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你;不会这么轻易地让痛苦折磨自己;不会为了一些小事跟你争执,这一切只因为我在乎你。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有时候,我们一瞬间失去的东西就是永恒。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有一个女孩她在等你,有一个女孩想和你说对不起,有一个女孩她想对你说,我也爱你。如果当初没有相遇,或许我不会是现在的我。在你的世界里,我笑过,痛过,满身疲惫。在你的心里,总有一个角落,别人进不去,你亦出不来。原来,是我们的爱背叛了我。放手,是最好的解脱。不会再为你掉眼泪,不会再傻傻等你的电话,不会再苦求你不要离开。爱若卑微,便不再是爱;爱若疼痛,就不叫爱。可以重复初恋,但重复不了热情。可以重复后悔,但重复不了最爱。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继续阅读下方的推荐内容
阅读时间通过文摘、翻译和原创的方式分享有益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精品内容
鄂ICP备号&&&鄂公网安备43号所谓成熟,不过是更加能忍耐痛苦罢了
  我的大学生活非常丰富,我总是很忙,社团,恋爱,交友,上网,学习,开店,整天上蹿下跳。我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一长串的形容词。
  跟朋友们吃饭,我吐槽学业:“学建筑就是苦逼,上回交图我熬夜了整整一星期。上节课老师把我方案改得面目全非,这节课你猜怎么着?他都不认识自己改的方案了,还让我再改!别的专业还老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闲!你去画个图试试看?……唉,不说了,我赶紧回去突击方案了。”
  在同学面前,我吐槽社团:“新来的小孩什么都不会,还牛得不得了,就这还不让说呢!我们刚来的时候哪儿敢这样?学校也不靠谱,布置个任务也不提前说……唉,不说了,我得开会去了。”
  在社团的友人面前,我吐槽男朋友:“我那么忙,他还老让我生气;我每次跟他倾诉一些事,他都不能理解;我不高兴了他非但不哄我,居然比我还不爽,最后还得我哄他……唉,不说了,我跟他吃饭去了啊。”
  在宿舍的“卧谈会”上,我吐槽开淘宝店:“那帮极品买家就知道占小便宜,上回一个买家给我一个差评,非得讹我50块钱,我在电话里都快哭了,还得给她赔笑脸……唉,不说了,明天要发的货我还没打包呢。”
  每次吐槽,我得到的是大家的包容、理解,甚至是赞赏和崇拜:学建筑肯定分数很高吧,将来能赚大钱吧?你还参加社团,经常去国外交流?还上过电视?好羡慕你,这么年轻就去过那么多国家。我看过你做的那些海报和宣传单,真棒!你拍的照片也很好看。你这么有经商头脑,是遗传你爹吧?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多谈几次恋爱体验一下,唉,我就特别宅,都没什么人追!
  我越发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超群、聪明过人的年轻人,也确实有很多人被我给唬住了,觉得我挺厉害的。
  但现在,我充分意识到当年的我是什么样:建筑学院里最会唱歌的,朋友圈里谈过最多次恋爱的,淘宝店主里学历最高的,同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同龄人里去过最多国家的,游客里最会拍照的……而当我在合唱团里比唱歌,跟别的淘宝店主比成交额,在同学中比绩点,在摄影论坛比拍照水平,那我真的什么都不算。
  当周围听我说话、给我鼓掌的人渐渐离去,剩下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我才惊醒了,我问自己:我活得这么热闹,到底得到了什么?
  我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种了人参的地,别人每个坑都挖10米,我聪明,会使巧劲儿,挖了3米就能顺势把人参给起出来。别人继续挖的时候,我就转而挖别的人参去了。我当时没发现,别人的人参都是全须全尾的,而我的都有一小半儿断在地里了。更要命的是,别人地下的坑有10米,几年过去,早就成了一口井;而我的坑太浅,依然是个坑而已。
  为什么很多事作为爱好可以做得很好,一旦变成职业你就没那么喜欢了?因为作为兴趣,你只要付出30%的努力,做到70%就已经很好了;而作为职业,你必须付出150%的努力,来达到100%。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我接受了人生的设定:面子和里子,你只能先要一个;真正“什么都知道”的人,反而更懂得自己的无知。人生没有投机取巧的路,脚印多深,只有你自己清楚。
  几年前,我和朋友特雷弗来到诞生苹果那间简陋的车库时,我真的无法想象: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一个车库里,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才能获得创业的成功。我想“他们当时肯定都被冻僵了!”
  在硅谷,有很多着名的公司在车库诞生。乔布斯的苹果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传奇,被人们津津乐道。但现在,即便是苹果公司的公关人员也认为,这种工作方式并不是主流路径,甚至过于边缘化。
  在大多数人看来,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也都是边缘人物:他们虽然很聪明,但学习成绩并不好,先后辍学不说,还做过为电话系统安装“蓝盒子”这种既不赚钱又不合法的蠢事。
  但这些大多数人也无法预知的是,正是这样的,当时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边缘人,恰恰在改变着世界,而最终让他们哑口无言,甚至啧啧称赞。
  当然,现在的硅谷,在一个车库里诞生一家公司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至少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1976年,当时的世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976年,所有人包括创业者自己,都看不起在车库里创办的公司。乔布斯自己也是如此:在有了一些资金后,乔布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一间办公室,因为他想让苹果公司看上去像一个真正的公司。
  很多创业者和乔布斯的心态一样,他们已经有了一家真正公司该有的东西,比如说设计不错而且性能优良的产品,你会觉得,他们本应更加自信才对,事实却不是这样。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创造了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但却为“我没有漂亮的商务名片、我的办公场地看上去很low”这类的琐事而焦虑。而这个过程,很多创业者也都经历过。
  而这正是我想去探讨的:伟大的新事物往往来源于“边缘力量”,而发现他们的人,却往往低估了这种力量。
  我想要探讨的是,为什么伟大想法都来自于边缘?它们具体是些什么样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做些什么来鼓励这样的想法,如何帮助他们,才能推进这种力量?
  1、内部人
  好的想法往往来源于“边缘人”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边缘人往往是大多数,相对于那些“内部人”来说,他们往往更为机警,更为敏锐,更为灵活。
  如果政府想找一个作家去写一本官方版的“伟大的美国小说”,你觉得政府会找谁来写?
  首先,大多数最优秀作家都会被排除,因为他们派系划分鲜明,容易触犯到其他派系。而在剩下的那些人当中,聪明的人,会选择拒绝,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接受。
  然后,政府会挑选一个正处于创作巅峰的人,就是已经有些名气,有成功作品的人,然后交代给他无数关于政府的禁忌,条条框框,又要尽可能正面积极,继而给你搬来许多可供参考的文献等等。
  这个悲催的作家,将会坐在桌前背负着巨大压力,进行中规中矩、任务般的写作。而这样被创作出来的小说,你会看吗,谁会看,必须为美国政府买单的人当然会去看,这是任务。然而这样的创作往往不会成功。
  这个小小思维试验说明了“内部人”做事情的弊端:首先,选了一个错误的人;其次,过泛的范围;再次,无力承担风险,还得看起来严肃正经,有过重的期望值负担,受既定利益力量影响;还有,面对一群没有辨别能力的读者。
  而最可怕的是,这类工作更可能成为一种责任,而不是乐趣。所以这就是内部人和边缘人的差别,内部人眼里它是责任,是任务,边缘人把它当成乐趣,去创造。
  2、测试
  如果这样来看,这世界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内部人,一种是边缘人,那么怎么区分这两种人,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测试。
  但是问题来了,大多数挑选“精英”的方法,都面临一个难题:是以他们所在领域的“出色度”为标准,还是以他们完成测验的出色度为标准?
  所以,首先,我们用什么方法的测试最可靠。
  如果选拔精英的方式腐化到不可理喻的程度,那么多数真正的人才,都将成为大多数人眼中的“边缘人”。
  比如在艺术领域,有关艺术家的一个形象标准是:普遍而且贫穷。但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去解读,非常有可能误判一个天才。因为普通而贫穷,不能代表所有可能成为伟大艺术家的人物形象。正如不是所有的白马都是王子一样。
  在这里,最讽刺的是,测试竟然演变为“反测试”,因为,这恰恰是在一群不符合要求的人当中,来挑选出合乎要求的人。
  比如,能在一般大公司中晋升,你往往需要懂一些政治等一些和业务没什么关系的事情,而真正有想法的人,却很少有时间花在这些不太相关的事情上面。
  就像比尔·盖茨,他能把这么大一家公司经营好,但你很难想象,他会有时间和精力在通用电气领域里去一点点钻研。恐怕,即使是在微软内部,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也许你会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官僚结构的公司都是那样的,整体上看也没什么问题啊。但是你没有意识到,世界本不是这样运转的,官僚结构不代表世界上的一切。这就是大公司经常被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打得措手不及的原因之一。
  而大公司员工,更无法意识到,他们所工作的环境,恰好就是一个巨大的、正运转中的、有着错误标准的测试。事实上,这些人就是内部人。
  如果你是一个边缘人,打败内部人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由腐化测试选拔出无能精英的那些领域做出点成绩来。
  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陷阱,如果这个测验本身是腐化的,你再怎么杰出,你的成功也不会被认可,至少你这辈子都不会。你有可能会打败某些内部人,但实际上在更大的范围里,比如世界范围,特别是更为公正的领域内,你会因此丢失机会,没有任何成就感。
  3、冒险
  即使是在一个有公正测验的领域,能成为边缘人也很好,但最明显就是:边缘人没什么失去的,因为你本来也没有什么。你可以去冒险,去尝试,即便失败又怎样,没有什么成本,怕什么。甚至,都很少有人在意你的失败。
  相反,内部人,特别是那些成功的内部人,会被他们取得的成绩拖垮。就像是穿了一套不怎么样的西装,外表看上去还可以,但穿着它的人就会受它束缚,这些内部人穿上西装,自然不会去做一些看上去很蠢的事情,最可怕的事情,他们大多不愿意把这身西装脱下来。
  边缘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没人想当傻瓜,但是有资本,当傻瓜,还是很有用的。当那些传统的东西不再起作用的时候,不仅是因为世界发展变化太快,或是世界变得更为复杂,而是有些人甚至愿意让自己看上去像一个傻瓜。
  4、拆解
  越是成功的人,心理压力越大,他的成功反而让他成为自身的囚徒。所以,如何去正确看待一个边缘人,就是看到内部人的弊端和束缚。
  如果你去问那些精英、成功人士,他们生活中出了什么问题,他们首先会抱怨:我很忙,没时间。
  我有一个朋友在谷歌做高管,他的财富已经积累到完全可以不用工作了,我问他,你会容忍一份工作的种种苦恼吗?他说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烦恼,除了那些多到处理不完的邮件。
  精英们的生活被严格限制住了,而这不利于他们思考和创新。作为一个边缘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有大量的、连续不断的、不被打扰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另一方面,精英们普遍采取做回管理层,来应对没有时间的问题,他们往往被一群菜鸟包围,给他们提供帮助,或者实施监督。他们可以通过让菜鸟工作,来解决自己没有时间的问题。有些好员工,恰好也正是这么来的。
  但是这个方法其实无法解决的是:解决问题所要求的能力,都在一个人的脑袋里。菜鸟永远不能代替你去解决问题。
  比如,最近报道的着名玻璃艺术家戴尔·奇休利已有27年没吹制过玻璃艺术品,他有助手替他工作,但是,在视觉艺术中最有价值的创造,往往是不会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以他27年来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艺术品问世。
  理论上,你可以借助媒介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实际上,媒介有它自己的生命,它不是你的复制品,不但取代不了你,还会误解你。有很多事情,如果你不事必躬亲的话,你就无法从中学习,无法得到提升。
  那么,有没有一种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呢?其实,你可以试着把那些通常需要多人合作的事情,拿过来,尝试自己解决。
  伍兹尼亚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自己做出了所有东西,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最后结果,更是无比精妙。他声称:AppleII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找不出任何漏洞。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找到值得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找到任务的分割点,把一个任务拆解成几个任务,然后把不同的部分,分发给不同的人。就像你找到整块巧克力上的凹槽,你把它掰开就会很容易。
  如果你要打败那些精英,就要聚焦到事物的垂直面上,比如,同时担任作家和编辑的工作,同时设计并建造楼房。在大公司中,程序设计、制作和发行,是由三批不同人完成。
  而在创业公司,通常只用一个人来完成。虽然创业者常常感觉到压力山大,但这也正是创业公司胜出的原因之一:能够快速发现和满足客户需求,因为他都只需要一个大脑来完成。
  5、聚焦
  精英人士的本领往往成为他们的软肋,因为人一旦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往往就会要想动用一切时间去做那件事。精英人士的专注当然很有价值,但是他越专注于专业本身,却越容易忽略这一领域之外的世界,在其他领域,精英变得一无所知。
  要想胜过精英人士的边缘人,这个时候你有两条路可以选:其中一个,便是让自己什么事都做一些。
  既然你选择一条狭窄的路,就意味你的收益可能会很少,但你可以广撒网,从不同领域的相似处获取利益。你可以横向竞争,也可纵向竞争,好比出书,不仅写写文章,而且给还要给书画上插图。
  第二种,找到他们可能忽视的点,特别是那些新事物。如果目前你不擅长做些什么,不如考虑做一些新的、别人没做过的事。
  尽管做这些,暂时不会有什么成绩,但是你要知道,这件事目前没人比你更擅长,你一旦做成了,你就是这个领域的老大。比如雕刻,是把图片化的东西实体化。但是在杜勒尝试雕刻前,没有人把雕刻当回事,更别说艺术。
  那些所谓的内部人员,除了比较喜欢做些固定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个既定兴趣,就是通常他们也希望能保持原有工作模式。大多数公司也是如此。
  许多成功企业的唯一弱点,就在于他们不会想要去打破它现有状态,他们习惯了现有的状态并且安于现状。许多创新,其实只是用一个更廉价的选择,来代替目前选择,而许多公司,却永远不想尝试的原因在于,他们只看到了短期内可能会被牺牲掉的利益。
  所以,作为一个边缘人,你应该努力去找那些内行人觉得不行、冷门的东西,而不是去做那些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东西,或者去模仿他们方式,试图做得比他们更好。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新方法,并不是那些内部人觉得完全没戏的方法,而是那些内部人因为觉得它们还不够完善,因而被忽略的方法。
  6、小事情
  沃兹尼亚克在设计了苹果二代电脑后,他先将他的新产品交给他的雇主——惠普,惠普却驳回了他的设计。
  因为他们认为,沃兹尼亚克设计出的苹果二代,竟然需要借助电视作为显示器,他们可不能生产这么低等糟糕的产品。沃兹尼亚克使用电视作为显示器,只是因为他个人在设计期间没有多余资金用来设计显示器。
  边缘人虽然在思想上更为自由,但是他们不得不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因此只能做一些便宜、无足轻重的东西。而这两个特点,都是进步的希望:因为便宜的东西传播得更快,轻便的东西也发展得更快。
  相反的是,那些精英人士,内部人,几乎是被强迫去工作的,他们不会去建造花园里的小花棚,只能去建造那些大型艺术博物馆,而他们做大事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能力做到。
  一个花园里的小花棚,就算再可爱、再精致,也很容易被忽略;有些人,甚至会嘲笑这样渺小的存在。这些人知道你们不会嘲笑一座巨大博物馆,即使你并不很不喜欢。最后,那些精英人士手底下总会围着一些人,还有许多人是靠着他们吃饭的;而这些精英人也必须给他们手底下的人找些活干,让他们有钱吃饭。
  边缘人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他们可以从小东西做起,即便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这也是很好的。因为它足够小,就不容易出问题,也更容易发挥主观去创新,周期更短。你可以像等待晚餐一样,闻着锅里冒出的香味,来期待自己的创造。
  从小东西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机会。最重要的学习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小课题连着一个小课题这样做出来的,这些小课题你完成的越快,做得越多,你就会进化的越快。
  7、责任感
  当你年事已高,功成名就时,回忆那些年轻而又迷茫的岁月时,你回忆的又是什么呢?人们最常回忆的,大多是年轻时无拘无束的自由岁月。
  责任意识,是身处高位的人们所患的职业病,即使你是个边缘人,你也仍然被“责任感”牢牢束缚着,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责任感,又是怎么绑架我们的呢?它会使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在真正要紧的事情上。那些工作中的琐事,往往是降低你工作效率的最大敌人。
  你的时间就这样被一些琐事瓜分,但出于你的工作职责,你又不得不去做,于是工作变成了任务。他们找不回年轻时那种纯粹的动力,像一条被牵着散步的狗一样工作太久,而不是一头套上犁的目标明确的公牛。
  这就是他们怀念年轻时候的原因。
  边缘人,小人物的痛苦之处在于,他们总能意识到自己有拖延症,但这其实也是好事,至少,你无时无刻能感受到,使你努力投入工作的动力。
  8、模仿
  许多边缘人都会犯这种南辕北辙的错误:他们崇拜那些已经成名的人,甚至连他们缺点也一应模仿。模仿,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一定要模仿那些好的地方。
  当我在大学时,我经常模仿教授说一些华而不实的话,但他们之所以成名,并不是因为这些看似浮夸的言辞,这些浮夸的言辞,甚至是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有名,才养成他们这种浮夸陋习。这就像是为显示自己很有钱,就故意装出患了有钱人常患的痛风一样。
  名人也有很多陋习,不要被他们的光环所蒙蔽,模仿这些东西,不仅浪费时间,甚至会让你在自己的偶像面前像个傻子。因为他们自己都知道这些是他们的坏习惯。那么,作为一个成功人士究竟有哪些优势是真存在的呢?
  9、观众
  其实他们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他们有观众。
  通常,小人物都以为这些大人物的优势在:他们有钱,以及他们拥有足够资源做他们想做的一切。但其实,小人物们缺的是观众,让人们看到你正在创造的东西,有助于鼓舞士气。
  那么,我们的确是活在了最好时代,因为过去十年,互联网让观众的眼睛变得更为雪亮。边缘人不再因为有几个朋友作为观众,而感到满足。
  如今,通过互联网,他们现在能够培养自己的观众。这对站在边缘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他们,不但能拥有一般人应有的权益,同时也能像那些精英一样,分享只属于他们的特权——观众。
  互联网,让一切变得更平。
  10、尝试
  如果我不得不将边缘化力量浓缩为一句话,那么它会是:尝试做出点什么吧。这个短语,理清了我在此文中留下的许多线头。
  尝试做点什么,意味着自己决定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一味执行老板命令。这同时也暗示了:其结果可能并不是很好。
  通常一个作品,都是在材料不充足的情况下,将就着,匆忙做出来的。也许,做出的东西有点用,但却没有好到让人愿意把自己名字贴在产品标签上。而那些一群人一起试着搞出来的东西,通常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甚至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但你,却能找到另外一条路线:尝试。
  我认为,人们应当想着尝试。这意味着:就算你失败了,你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你的动力,源自于好奇心而非责任感。所以,你将不再受到拖延症的影响;你不会去逃避这样的工作,而且,在你做这样的工作时,你也会感到快乐。
  工作越需要想象力,就意味着想象力越重要,因为大多数人心情好的时候会有更多点子。
  如果我能回到20岁重新来过,有件事我会花更多时间做,那就是,尝试着做出点什么。就像许多20出头的年轻人一样,我曾花大把时间为我该做什么感到焦虑,但其实上,我应该少花点时间去犹豫和顾虑,应该多做一些有真正有意义的事。
  比如50年前的人可能会觉得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做出一部影片,但现在,你甚至一个人就可以批量生产很多影片,只要做出样子来,放到网上卖就可以了。
  11、正确的路
  如果你真的想去干点大事,那么,你就该着眼于边缘中的边缘区域:那些仅在刚刚被精英人士占领的区域。
  在那,你会找到很有油水、但却还没人做好的事。也许,就是因为做这些事太冒险,或者大部分精英都不会在每个很小的点,好好研究一番。
  一直到几年前,写文章还一直都是精英人士的游戏。某个专业领域的作家才能发表他们领域的文章。而现在,体制完全推翻了当时那一套。还有许多领域的内容,目前还没人尝试去写,虽然比较难,但这就是机会。不要只盯着那些精英人士的盘子,在那些成熟的领域里,基本都被瓜分完毕,好的内容,主题都已经被写烂了。
  这是我最后一条建议:教你确定自己是否走上了一条正确道路的技巧。当人们觉得你不行,或者认为你做的事情不对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你已经走上一条正确的路。如果人们对你一直抱有这种态度,这就意味着,你非常有可能,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没有虚度光阴。
  最好的就是,当人们对你说“你这样做不太好”的时候,你记住,作为批评,这只是一句空话,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再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罢了。
  所以,我认为听到“你这样做不太好”,正是边缘人的终极目标。当你听到别人这么说你时,其实你已经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而他们,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12、后记
  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家银行,开了三个窗口,三个窗口都排满了人,当第四个窗口打开的时候,是谁最先站过去?
  很显然是那些排在队伍最后面的人。
  因为他们足够机警,总是在观察周围的环境。他们不在前排,没有那么多诱惑,没有那么多束缚,他们就站在边缘,随时可以灵活改变。所以创新总是发生在边缘。
  这次去西藏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哥们,他穿着破烂不堪,寒风冻裂了他的耳朵,嘴唇干裂出了白皮。我们相识在一家客栈,他告诉我,从成都到西藏,他步行用了两个月。慢的时候每天走二十多公里,快的时候可以到三十多公里。
  那两个月,他关掉手机,拔掉电话卡,摆脱世俗缠身,一个人朝圣,两条腿一个包,只身走进西藏,去感受天地之间,去体会生死之界。
  在北京这么久,我遇到过无数想要辞职、退学去拉萨的人。而我在旅途中碰到的这个哥们,正过着他们羡慕的生活,活得自由自在,过得无拘无束。多少人,愿意有一天也成为这些江湖上的神话。
  我问他:“你还继续走吗?”
  出乎我的意料,他说,“不了。”
  “为什么?”
  “没钱了……”
  这个回答特别毁我三观。江湖人士,还能因为没钱停止前行的道路,你见过哪个武林高手为了银子发愁过?忽然,我明白了,所谓精神自由,第一步,必须财务自由。否则,所有的自由,都是空中楼阁。
  这位旅人,在厦门是一个卖手机的小老板。两年前,他和两个合伙人租了一个店面开始了合伙生意。他出发前,是他店铺倒闭的日子,两个合伙人开始东拼西凑地借钱,奔走东西地求人。他本来有了一些办法,可是,没过几天,女朋友跟别人跑了,他一下子崩溃,人生到了谷底。
  第二天,他背上包,拿着几千块,一个人坐火车到了成都。关机,背着包,开始了两个月一个人的行走。开机那天,他的手机被人打爆,亲戚朋友以为他失联了,差点报警。
  我问他:“那现在回去干嘛?”
  他说:“处理本应该处理的事情,去找新的女朋友、去复兴我的事业!”
  他说得气势磅礴,我却笑着说:“是去面对该面对的事情了吧。”
  他点头,说:“这一路我都在想自己何去何从,现在想明白了,这样消失在自己的圈子里,只会让关心我的人担心。有了问题,应该去面对,不应该一味地逃避。不过我不后悔,等我有了钱,还要这样步行。不过,不会像现在这样连吃的都买不起,我要一路住着五星级宾馆去拉萨。”
  我笑了,这偏僻的318国道路边哪里来的五星级?
  可是,有多少人,仅仅是生活爱情受挫,就决定逃离那座城市,过上浪迹天涯的生活。最后却发现,很多问题,该解决的,还是没有结局。旅行的意义,在于冥思,在于更好地放松,在于更好地开始。
  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我还遇到了一家青年旅社的老板,一个24岁的姑娘。她已经在这川藏线呆了四年,过着开门没雾霾,两边全是山的生活。她的客栈住着各种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总之,她过着别人想要的生活,那种宁静,那种自由,是无数朝九晚五的你我羡慕的节奏。
  我问她,这种生活,无数人羡慕,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她说:“我要去大城市,然后结婚生孩子。”
  我很惊讶,于是说:“你会不会也从某种程度上,羡慕过那些朝九晚五的生活?”
  她不停地点头,说其实有。
  我说:“天哪!你知道我们有多少人羡慕你的生活吗?”
  “我知道啊,每次客栈里的人都跟我这么说。你知道我羡慕你们什么吗?你们可以选择在这里或者那里生活,而我,没有选择的资本啦。”
  “为什么?”
  她说,这个客栈是爸爸留给她的,每年也就赚几千块钱。“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去读个书考个大学赚点钱,可能我会适应不了大城市的雾霾,最终回到原点。可是,至少这辈子能多一些选择。幸福,不就是有多一些选择的权力吗?”
  人这辈子,无论是朝九晚五还是浪迹天涯,本来都没错,我们期待着另一种生活状态,不过是希望在自己的生命里多一些选择。一味的朝九晚五或浪迹天涯,都会让生命变得乏味生厌。最好的生活,是让自己足够强大,有支配两种生活状态的能力——在想旅行的时候,说走就走;在想安心的时候,朝九晚五。
  工作失败了,去旅行其实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终究还是要回去继续面对。直面挫折才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别着急羡慕别人的生活,要先过好现有的日子,再去追求想要的状态。漂泊累了,还能回家;在家烦了,马上出发。有改变生活的能力,有适应生活的心态,这样,你既可朝九晚五,又可浪迹天涯。
 我永远无法得知下一个困难是什么
  他初中时父亲去世,考进清华又身患重病,他说只要活着就要追寻!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朱晓鹏,2010级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一个来自湖南小山村的普通孩子,在经历了父亲意外过世和突如其来的脊髓血管瘤导致其左半边身体麻木无法活动的变故后,时刻忍耐着巨大的疼痛的同时仍不忘初心,不忘自己的梦想,积极面对生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的真谛……并和同学一起创立了清华无障碍协会,竭尽全力的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更多的人。正如泰戈尔所说:“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朱晓鹏的父母在给自己的儿子起名“晓鹏”之时,想必也是希望他将来能鹏程万里、展翅高飞,尽管他只是出生在湖南省一个小山村里的普通孩子,但也承载着父母美好的期望。
  晓鹏的家乡青山环绕,绿水莹莹。那时候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晓鹏浑然不觉,反而在父母的荫庇下、在自然的山水间无忧无虑地成长。他那时候想,将来要努力读书、走出大山,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每每想到这一天的到来,他内心里就暗自欢喜。
  然而,初二那年的暑假,一个意外的发生让晓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父亲在山上砍树时不小心被倒下来的树砸中,父亲没能躲过这一劫,就这么离晓鹏和家人而去。事情发生的如此突然,突然得简直像小说中描写的噩梦,而晓鹏,多么希望这真的只是一场噩梦。
  “当时我感觉天昏地暗,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我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我朦胧地意识到我应该撑起这个家。”晓鹏回忆起那段时光时,目光坚定,像一个稳重成熟的男人,而非一个还在求学的稚嫩学生。
  变故发生后,晓鹏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天起早贪黑,将自己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家庭的命运。也是在那个时候,他邂逅了化学。
  “一接触到化学我就异乎寻常地喜欢,自那时起我就梦想以后要成为一名化学家。”一谈到化学,晓鹏就掩饰不住心中的喜爱,脸上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而他不仅停留在畅想阶段,更用努力和汗水成为了他所在的高中有史以来第一个被清华录取的学生。2010年,晓鹏如愿进入了清华大学化工系,开始了真正的化学之旅。
  正如《阿甘正传》里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晓鹏也不会知道,在仅仅不到一年之后,他在刚刚入校时参观化学实验室中见识到的那许多新奇的仪器,他竟再也没有机会去亲手操作了
  《时间简史》和《我与地坛》
  “我多么希望当时就进入实验室操作那些器材,那么现在的我就不会徒留遗憾了。”晓鹏的回忆里充满了遗憾和不舍。
  在大一期末的一个备考之夜,他突然感到全身麻木,无法动弹,他试图挣扎却摔倒在地,甚至剧痛难忍。晓鹏的室友们见状立刻把他送到了医院,经过一个星期的诊断,晓鹏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瘤。
  脊髓血管瘤又叫做血管母细胞瘤,发病几率占脊髓肿瘤的1%——5%,严重后果将导致截瘫或1/4瘫。因为血管瘤附近的组织水肿,晓鹏无法立刻手术,只能在病床上无助地等待。在长达三个月的煎熬后,晓鹏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这个复杂的手术做了整整9小时,这9个小时对于晓鹏和他的母亲来说,都太过漫长。
  术后,晓鹏的血管瘤被摘除,但手术只是帮助他右半边身体恢复了些许知觉,而左半边身体依然麻木无法活动且时刻都要忍耐巨大的疼痛以至于无法入眠。因此晓鹏不得不回到湖南老家,暂时告别他的学习生涯。
  而这一告别就是两年。
  “回家修养的日子也并不好受,我每天都在绝望中度过,生活没有目标,得过且过自怨自艾,时常感慨上天的不公。”晓鹏觉得可能这辈子都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他曾迷茫地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也曾消沉地用最坏的情景设想自己未来的人生。但是每当他看到母亲憔悴的脸庞和始终如一的照顾,他就想起曾经向自己许下的诺言。“我的母亲怎么办?她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我,我却还没有报答过她;我的妹妹怎么办?她还那么小,长兄如父,我必须好好照顾她;还有,我的梦想,怎么办?”晓鹏无数次地问自己。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晓鹏开始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开始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慢慢地,他从这些身体受到限制但是灵魂无比自由的人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梦想的身影。“我发现我对梦想的热情依然不曾熄灭,我还是想追逐她,想要靠近她。”
  于是晓鹏开始积极地投入到了康复锻炼中。
  “不能走远路却有辽阔的心”
  在复健刚开始的时候,晓鹏完全不能够站起来,两个人扶着他都站不稳,但是晓鹏依然拼命逼迫自己站着,半分钟,一分钟,十分钟,腿都麻了,他也不肯放弃,慢慢地,他也能够站几个小时了。
  会站立之后,晓鹏开始重新学习走路,这是一个比小孩蹒跚学步更加艰难痛苦的过程。即使被两个人搀扶着,他的两条腿依然一直不停地发抖,每一步都走得特别特别艰难,但慢慢地他终于可以扶着墙壁走了,虽然很慢很慢,虽然非常不稳,有时候还会重重地摔倒在地。
  每一次倒地,晓鹏的母亲都会含着眼泪把他扶起来,不忍心他继续再走。“但是我的脑海里都是我的校园我的课堂,我实在不想放弃”。晓鹏坚定地继续练习行走。经过一年的坚持,他终于能够走路了,但他还不满足于此。于是他开始要求自己学习爬楼梯,每次爬完一层都近乎虚脱。“锻炼的过程虽然很艰苦,但我依然很感谢它,因为是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说,“不能走远路却有辽阔的心”,这句话用来形容晓鹏再合适不过了。在晓鹏每一步的复健练习中,支撑他的都是他那颗辽阔的心。
  经过两年的积极锻炼,晓鹏终于再次回到了清华园中。但遗憾的是,晓鹏的左半边身体仍然没有康复,出行和生活还是要倚仗轮椅的力量,同时因为无法进行实验操作,他再也不可能继续化学的学习了。
  在学校老师的多方协调和帮助下,晓鹏最终转入了数学系,并且也慢慢喜欢上了数学。重返校园的晓鹏真切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给予他的关心和温暖,“仿佛阳光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里”。
  学校为晓鹏和他的母亲安排了带有电梯的公寓,并为他提供了校友励学金的资助;数学系的老师为了晓鹏更便利地上课特地将教室换到了一楼;有校友赠送晓鹏一台电动轮椅,让他的出行变得更加顺畅;原先化工系的老师也仍然关心他,一直给他发放生活费补助;身边的同学也纷纷帮助鼓励晓鹏,让他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对于这一切,晓鹏心里都感恩铭记着。
  晓鹏重回清华园
  在今年的校友励学金大会上,晓鹏作为获助学生代表发言,他说道,“我常常想,人生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永远无法得知下一个困难是什么。我能做的,就是不忘自己的初心,不忘自己的梦想,积极面对生活带给我的所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于所有不曾放弃我的人。”
  “扶摇而上九万里”
  现在的晓鹏,已经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学习生活。在数学系,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梦,成绩在年级中也能保持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时,他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类比赛,课余时间,还会看热爱的NBA赛。
  “我得到了太多,但我做的又太少,所以我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些什么”。晓鹏回忆起自己生病到回到校园的这段时光,感慨自己有幸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帮助。于是他在图书馆勤工俭学,自己挣取报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付出劳动、锻炼自己。同时,他也想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晓鹏和他的一些同学发起创立了清华无障碍协会,志在宣传无障碍通行的理念,并且希望能推动清华成为全国第一所无障碍通行的高校,让残障人士与老年人都能在校园里便利地生活。
  “生活给了我苦难,我却把它当做一份礼物”。在经历了这么多人生的变故后,晓鹏仍然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即使现在他仍然不知道他的左半边身体能否康复,但他不会放弃自己的科研之梦。“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可以继续追寻我的梦想,我的人生就还有希望”,晓鹏说。
  正如泰戈尔所说,“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在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中,晓鹏决心更加努力地学习,他微笑着说,“如果幸运的话,也许我可以成为一名老师,能够一边钻研学术一边教书育人。”我们也希望在未来某一天的某间教室的讲台上,能够看到晓鹏那瘦削而又坚定的身影。
  为什么我不愿意帮你?
  文/入江之鲸
  有个读者给我留言,大抵是感慨他现在很落魄,却没有人愿意帮他,他深深地失望于人性,觉得世界残酷、人情冷漠。
  他的大致情况是,以前不求上进,是个混吃混喝的社会青年,还有过些黑历史,现在浪子回头,想做点小生意,却发现别人都袖手旁观,没人愿意帮他。
  他让我想到最近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事儿。我朋友在北京工作过几年,积攒了点人脉。一个小师妹找到她,让她帮忙内推一下工作。
  我朋友拿到她的简历,觉得有点棘手。师妹毕业不到一年,换了好几份工作,罗列出的项目经历都很单薄,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往里面写。
  我朋友指导小师妹修改简历,改了好几次还是不尽如人意。她问师妹为什么换工作那么频繁,师妹委屈极了,倒了一肚子苦水,上司脑残、工作压力太大、不喜欢之前的行业……
  我朋友虽然觉得即使帮了她,被录也是希望渺茫,但碍于情面,还是帮她投递了简历。果然,HR那边没过。
  我朋友感慨说:有时候,真的不是别人不愿意帮你,而是你太弱了,帮不起来啊。
  我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感觉在我想做的事情上,似乎一直有人愿意帮我。
  旧事就不提了,就拿经营公众号来说吧,在我刚起步的时候,就有懂新媒体的人愿意倾囊相授。我后来问他,为什么愿意帮我?
  他对我说,因为我觉得你一定能做成,只是时间问题。你的能力,还有你身上的能量状态都告诉我,你能够做起来的。
  我将有人愿意帮助我视为一种幸运,而愿意帮助我的人对我说:我觉得你能做成这件事,所以才帮你。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那么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仔细想来,这句话确实有道理。你真心想做,起码说明你具有强烈的意愿,如果个人能力也过关,会有不少人愿意出手相助的。
  我之前遇到一个很有潜力的作者,我相信他能做好,所以毫无保留地把资源和人脉介绍给他,教他一些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告诉他我的经验之谈。
  我愿意帮他入门,不是因为我有多善良。每天大把求问怎么做好公众号的人,我很少回复。原因在于,他们连像样的作品都拿不出来,就开始倾诉迷茫。而那位作者有着足以证明自己能力的作品,而且勤奋上进,做事认真。
  我看着他努力的样子,就打心底里的盼着他好。
  我的一个朋友在我的介绍下,找了一个公众号在几十万量级的前辈,看看能不能付费推广。
  前辈看了看他的个人公众号,说他更新频率太低,而优质、稳定、高产而又人情味的内容输出,是一个原创号的根本。前辈让他先连续更新十天,才能帮他推广。
  我朋友说:我们每天要上班,日更很累,保持质量更是很难啊。
  前辈毫不留情地说:当然难,难才会脱颖而出。你看看那些很棒的原创大号,哪个不是日更的?你起步这么晚,还觉得难,那就别做了。
  前辈的一番话,点醒了我的朋友。
  你看,你不够努力,在别人眼里,根本不值得帮。
  功利一点说,我们把帮助一个人视为人脉上的投资。如果别人看不到你的前景,预判帮助你是一件回报率低的事情,那他就会倾向于不帮你。
  有人情味一点儿说,当我们帮助一个人的时候,自然是希望他能够做出点成绩来,我们也会感到很欣慰。毕竟,我们帮助他人,想获得的是成就感、愉悦感,而不是挫败感啊。
  那些满身负能量的人,总觉得世界不公、前路困难重重。在该咬牙努力的时候,他们却一直抱怨着很累很辛苦。
  这种人,就像自己给自己制造了沼泽,并且深陷其中。他向你大声呼救,而你抓住他的手,想将他从沼泽中救出来,却被他一直往泥沼中拉。
  或许你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往往更乐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在锦上点缀点儿花是一件愉悦的事,而费力去救一个深陷沼泽的人,会让人力不从心,甚至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想法应该是“我该怎么解决问题”,而非愤懑地想“为什么没人愿意帮我”?
  在抱怨没人愿意帮你之前,先问问自己:你值不值得帮。
  如果你没有实力,还不够努力,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帮你?
 寒门学子,你何必非得抹去“乡村烙印”呢?
  文/刘明龙
  近来,网上特别流行一种文章:不断的论述那些来自底层的人,诸如农村大学生、小县城的贫寒孩子、城市下岗工人家庭孩子身上拥有强烈的底层烙印,他们对待钱的态度斤斤计较,不善于社交,视野过分狭隘,内心有一些扭曲以至于自卑,丑陋的审美,对分数的过分看重,单调的业余生活,在各种才艺上的极度缺乏。总之,这种颇为流行的文章,不断的加强一个观点:底层人在文化身份上也拥有一种强烈的底层色彩。
  类似的文章我举一些例子《》,里面描述了自己异常艰难的求学生涯,没有外教,没有计算机,没有书本,他是如此羡慕上海的孩子,最后他欣慰于自己领到了年薪七八万的工资,融入了大都市,终于可以喝一杯星巴克咖啡。同样网上流行的周冲的文章基本也可以纳入这样的范畴,这位人们称之为“冲哥”的女子,每次都带有一点点戾气和攻击性的表达她对底层生活的深恶痛绝,以至于要彻底远离那些底层人。
  春节期间网上极为流行的乡愁文也不断的描述一个衰败萧条,充满了悲剧的底层社会。最近清华寒门学子出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自己身上的阶层烙印,最后得出一个几近绝望的结论:抹不去的阶层烙印,人民日报很快转载了此文,此文一出,那种颇为流行的观点终于一锤定音:底层人终究抹不去底层人的阶层烙印。
  我当然并不能否认这种文章的正面价值,它揭露了一些社会的不公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不要忘记了,这种文章只是流行在中产阶级的网络世界中,而且写这种文章的群体也是中产者,我根本不相信它会流行到底层社会。这种流行的背后其实是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焦虑,中产阶级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底层人的生活,而是他们自己,中产阶级需要一个外在的他者来作为参考建构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阶层意识。
  中产阶级发现,对比比他们高的权贵阶层,可望不可即,在权贵面前,不管是在财富还是政治文化权力上,中产阶级都处于一种极为弱势的境地,毫无优越感可言,也看不到自身会拥有任何价值。因此中产阶级自然把眼光转向底层社会,这个他者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样,中产阶级很快在这里找到了身份上的优越感,我想每一个中产者读清华寒门文章,心里都会对照一下自己,啊,看啊,那些底层人啊,即使你们进入清华,你们又能怎么样呢?你们还不是依然一副底层样,我们依然比你们要高贵一些,这样一种心理刚好迎合了中产阶级的极度渴求优越感的心理状态。
  中产阶级通过对底层人的不断的丑化扭曲,逐渐建构出自己的身份认同。我认为中产阶级的身份建构经历了这样一些阶段,一开始比如在80、90年代,人们主要通过财富来确立自己的身份,比如我有一辆永久牌,我有一个大哥大。这是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现在中产阶级再一次把自己的身份建构从财富领域上升到生活方式的文化权力方面,在这里,理财意识,流利的英语,优雅的举止,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成为中产阶级的标配,这些东西对于底层人来说根本就是变得遥不可及,因此中产阶级最后下了一道类似印度种姓制度的命令:底层的寒门们,你们就别枉费心机了,你们以为你进了清华你就改变命运?哦,不行的,我们还是比你有钱。
  即使你有钱了,中产阶级继续使用自己的话语,哦,你以为你有钱,你就可以和我们在一起了?哦,不是,你看看你那丑陋的外表,你那丑陋的口音,以及你骨子里的底层气,哦,你们真的不要枉费心机了。
  我认为按照一种线性的进化论观点,农村人应该进化成小县城的人,小县城的人应该进化成省会城市的人,而省会城市的人应该进化成北京上海人,而北京上海人应该进化成纽约人,至于纽约人,我相信宇宙中肯定会有更加高级文明的生物存在,那么纽约人应该进化成外星生命。在这样的进化论观点支配下,低一层级的人注定要被淘汰,在生物进化链上它们是价值更低的物种。因此,农村人的目标就是过上县城人的生活,而北京上海人奋斗30年的目标就是为了和纽约人喝一杯咖啡。
  你难道没有发现,在这条链条中,每一个阶层中的人都处于了极为可悲的角色中,一个北京上海人当然可以得意洋洋的宣称自己,啊,我的视野是多么的宽广,啊,我吃饭的样子是多么的优雅,啊,我的审美是多么洋气,啊,我的生活方式是全中国老百姓都要模仿和羡慕的,而你们的生活方式都不如我的好。可是这位北京人只要一遇到纽约人,他的洋洋得意马上变得像一个气馁的气球一样,他瞬间变得极为自卑,因为在纽约人面前,北京人明显的不够现代,不够洋气。
  想想吧,在这样一条链条中,每一阶层人都无法找到自己价值,都注定在另一个更高的阶层面前瞬间变得毫无价值,卑微至极。
  而这种进化论的观点过分的支配了我们的观念。按照这种进化论观点,我来自离纽约两万公里以外的农村,我差了纽约人4个等级,那我在纽约人面前我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应该马上去自杀,因为我发现我处在了世界价值链的末端。当然我这是一种极端理想化的模型描述,不过我要强调的是这种文章的大面积流行其背后的价值假设就是如上所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过分单调的社会中,每一种事物都无法按照它自己的自性发展出来。
  让我们回到《易经》,易经的乾卦有一句话“各正性命”,指的是,万事万物各有各的位置和存在价值,每一种事物摆正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才是最好的状态,我们社会目前的状态就是“各不正性命”。在庄子那里,往往具有高超才能的人恰好是一些残疾人,在《大宗师》一文中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都丢了一条腿,但他们的水平都高于孔子。哀骀它、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长相其丑无比、身体残疾,但是这些都是贤达之人,品德极高,得到了卫灵公、齐桓公的尊重。当然,这些人都是庄子虚构出来的,但是庄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每一种事物即使是残疾人,其丑无比的人,他也有自己的价值。
  而今清华的贫寒学子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作为底层人的价值。清华的贫寒学子哀叹自己无法抹除自己的阶层烙印,这其实就蕴含了一个价值前提:自己的阶层烙印是不好,我要想尽办法来抹除它,去除它,然而最后发现不管自己怎么抹除总是抹除不了,自己不管怎么学习那些北京的高级阶层同学,自己始终无法成为他们。此类流行的人文章的价值前提就是底层的就是差的。按照庄子的看法,我们应该彻底扭转这种令人悲哀的想法,既然我们无法抹除那种阶层烙印,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退回来坚守那些阶层烙印,我们换一种心态,我们就能发现那些来自底层的学生他们所拥有的闪光点。
  而不幸的是,整个社会都在普遍的贬低底层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势必要把底层人的一切贬低得一无是处,在这种笼罩性的社会话语之中,我相信很多来自底层的人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与不自信,我认为这是目前农村大学生最为悲哀的事情。我们很多农村大学生都像那个要奋斗18年才喝咖啡的人,他们试图抹除自己身上的底层烙印,甚至他们用刀子在自己身上剪除与底层联系的脐带,结果把自己切割得全身是血,但等他们切割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变得像那些上层人一样,甚至还邯郸学步,遭到了那些上层人士的更加无情的嘲笑与讽刺。
  是的,我认为一个贫寒大学生如果总是试图抹去自己身上的阶层属性,总是抹除自己的乡村特质,总是是近力气的要去和别人喝一杯星巴克,总是使劲浑身解数的要去模仿那些上层阶层的生活,那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加悲哀的事情,这样的行为根本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相反,在这种循环中,他们会非常悲哀的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努力,总是发现自己的底层小尾巴一直在那里,随时被那些没有尾巴的人嘲笑,于是他们使用更加偏激的方式进一步改造自己,可是改造之后还是发现自己尾巴还在,最后他们只能像这位清华贫寒学子陷入一种绝望之中。而丝毫找不到自己的自信和尊严。
  我认为世界中再也没有比这种更加残酷的事情了,别人说你自己身上哪里哪里不好,于是你就用刀子使劲的要割除他们,结果你割得鲜血淋漓,最后别人还是不满意。我认为悲哀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底层的学子,而是我们中国人都陷入了这样的悲剧中,近代以来,我们总是被人打,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自卑,我们的孔夫子不好,我们要打倒他,我们的民间宗教不好,我们要把乡村里面的寺庙全部摧毁,我们古代的文化毒害了我们,我们要把所有祖宗的东西全部踩上几脚,我们自己身上存在太多的劣根性,我们要用刀子一刀一刀的切除。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不够西化,不像美国人,我们就是要拼了命的都要变成一个洋人。结果我们的自信心被逐渐摧毁,我们变得异常的卑微,也丝毫得不到别人的尊敬。相反倒是日本人发现自己无论怎样西化都无法成为西方人,于是退回来老老实实的做日本人。当你自己意识到你不可能成为他们的时候,那么你就应该退回来做你自己。而我们的那些贫寒大学生似乎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
  我以前认识一位藏族朋友,他观点异常激进,我向他询问藏族的历史,还有宗喀巴的一些思想,他居然一无所知,我说你要好好读读你们藏族人的历史书籍,还有宗喀巴大师的文章。他告诉我,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他根本对那些没有丝毫兴趣。我听了之后特别的无语,说实在话,我对这位朋友有了轻视,因为他连他自己民族的基本历史都一无所知,连他自己伟大祖先宗喀巴的思想都不了解,而且抱有一种痛恨在里面。无论如何我是无法尊敬他的。虽然他读了好多西方的书籍。
  对于我来说,我还基本知道孔夫子的思想,对我们古代的一些祖先还抱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敬。我自己也属于是乡村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在某些时段,我也曾经想过要变成像北京人那样的人,最后我发现,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不可能变成他们那种样子,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首先的反应不是绝望和悲哀,而是接受,转而我很快就再也不想切割我身上的任何被他们称之为阶层烙印的东西,相反,我退回去,努力让我身上有更多的乡村特质。我并不想模仿他们的生活,我追溯我的祖先,从他们那里获得启发,我重新研究我的家族成员,从他们身上发现新的精神,我重新整理我在乡村生活的经验,我从中发现价值,我重新把目光转向更为广大的县城和乡镇,我从那里获得我的身份认同。
  所以,我相信我对乡村的理解足以配得上我是一个乡村人,因此我才获得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在和自信。我非常的庆幸我在很早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前进。我丝毫没有那位清华贫寒学子的绝望,我也并没有发现自己与那些来自北京和纽约的学子有多么大的差距,相反,我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所以有了这种自信,我就不想去模仿别人,我也没有必要奋斗18年而去喝一杯咖啡,我根本没有任何必要要抹除我身上的阶层烙印。
  最近我欣喜的发现身边有一些人开始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我认识的陈迪桥,湖北农村人,高中毕业,没读过大学,但他在那些读过大学的人面前,依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自己也到过北京这样的繁华大都市,但是他明言自己对城市没有太多兴趣,所以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农村开办乡村图书馆,他想做一家惠及农民的社会企业。他从来没有清华贫寒学子那样要想抹除自己的乡村烙印,相反从他描写自己生活经历的文章中,我看到他认同一些乡土价值,我认为这是极好的,他的策略至少比那位清华贫寒学子要高明得多。
  在西安我也遇到了一大群热衷乡村建设的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生,他们并没有说自己要消除自己身上的阶层烙印,然后去和他们喝咖啡,他们丝毫没有那种意思,他们依然保持了很多乡土的特质,我认为这是极好的。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
  当然在这里我要明确一点,我丝毫没有要贬低城市价值那种意思,我认为世界是多元的,每一种事物都有他自身的价值,既然那些乡村人无法抹除自己的乡村烙印,那么为何不反过来,保守自己的乡村烙印呢?发现那些烙印里面所存留的正面价值。最后在我们所有的那些流行文章中都没有告诉那些乡村大学生该怎么做,那么今天我给贫寒学子们几条建议:
  1、不要试图抹除自己的阶层烙印,而是反过来,发现你的阶层烙印中所包含的正面价值,并坚定不移的去保守坚持它,并把它发扬光大。
  2、不要轻易的去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要努力的回到自己,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并且让这种价值伸展出来。
  3、抱着认真的、开放的心态去研究别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弄清楚别人为何要那么生活,那么思考,然后返回来,思考自己到底与他们有哪些不同,哪些独特的地方,然后思考自己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4、努力学会一门挣钱的技能,以让自己尽快摆脱贫穷。
  5、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记住,表达自己最重要的,要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
  6、参与社交活动,认识到在一个共同体中生活的重要性,努力学会在与别人的联合、结盟、交流、交换、交易中获得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特别要注意和底层的有相似背景的人联合起来,不要试图刻意的挤入所谓的高端圈子。
  7、看书,永不停息的看书学习。
 致自己,给自己的话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无论多么糟糕的东西,世界都为其预留了位置。相信雨点不会仅仅落在你一个人的屋顶之上,相信你自己,大千世界总有属于你的角落;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别害怕,天是不会塌的
  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人生就像「碰钉子」,碰一回钉子,长一分见识,增一分阅历;天塌下来,还有大汉撑着,体验一次吧!人的整个生命其实就是一场体验。
  别后悔,谁都会做错事
  世界上没有永远不犯错误的人,做错事,千万别后悔。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要勇敢地去做,不要害怕出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坦白地说,有许多人希望你会被自己的错误所击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别伤心,生活是美好的
  在短暂的人生岁月中,谁都会碰到生离死别的揪心事。伤心和委屈的时候,可以哭,哭完洗把脸,拍拍自己的脸,给自己一个微笑,不要揉眼睛,否则第二天早上眼睛会肿。好好生活,你的生命由你自己作主!
  别失望,机会还会有的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生活很多时候是会有很多不公平的,不要抱怨,要努力地去适应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如果天上会掉馅饼,那也会掉在把头昂起来的人嘴里。人生充满了尝试与错误,一次失败不代表你就出局了。
  别放弃,坚持就有希望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你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希望总是出现在绝望之时!
  别勉强,顺其自然就好
  生活中有许多事,可能你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必定有限,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有些事,实在办不到,就算了吧,千万别为难自己。
  别生气,学会宽宏大量
  生活中总会有伤害你的人,你千万别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宽容是人与人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
  经典语录:所谓成熟,不过是更加能忍耐痛苦罢了
  1、人生的所谓得与失,在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而是被带入其中的无法挽救的或恶劣、或悲伤、或仇恨的心情,还可以使人们失掉对整个生活的感受和看法。这种因心情引起的得与失,比起物质上的得与失更加致命。——西武《哈佛情商课》
  2、在所有的比较、权衡和决定之后人会感到精疲力竭。科学上称之为“选择疲劳症”。“选择疲劳症”是有害的。意志力就像电池,在一段时间之后它需要充电。怎么充电呢?人们需要休息,需要放松,需要吃些东西。——《清醒行动的艺术》
  3、爱恋不过是一场高烧
,思念是紧接着好不了的咳。——李宗盛《给自己的歌》
  4、不要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装成修行人;
不要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变回普通人。——索达吉堪布
  5、富贵荣华有如南柯一梦,得失荣辱不过系水月镜花。
  6、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宫崎骏《魔女宅急便》
  7、我想去相信一个人,非常想。可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忙着生,忙着死,所有人都是如此窘迫的姿态。令我不忍心再向别人索求关怀。如果我们想不对人或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给予任何希望。这不是绝望,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径,亦是获取幸福感的前提。——七堇年
  8、远离,不是放弃你,只是无法再接受你以我不愿意、不适合的方式来对待我。不愿意待在一个一点都不美丽,一点都不符合我本性的关系里。——邱妙津《蒙马特遗书》
  9、人心有多好,人心就有多坏。
  10、幸福是一种苟且,不愿苟且者不可能幸福。——周国平《风中的纸屑》
  11、有些人想得太多,做得就少,而一心做事的人,想法往往比较单纯。
  12、弱者,总喜欢用理由来解释结果。——-胜七
  13、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邱妙津《蒙马特遗书》
  14、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蒋勋
  15、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大
,正派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多。——《离婚律师》
  16、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李欣频
  17、真正的拥有,是永远在心底里开的花,而不是死抓着手中不肯放手的枯枝。——素黑
  18、所谓成熟,不过是更加能忍耐痛苦罢了
  19、有时候,后悔本身就是一种无法偿还的代价。——卫庄《秦时明月》
  20、所谓成熟,不过是更加能忍耐痛苦罢了。
  21、确认某些人是否可以信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信任他们。
——海明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的成熟不再年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