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性归类是什么? 2 实用性归类是什么? 3 非本质理解事物属性五行归类是什么? 4 本质理解事物属性五行归类是什么?

18.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应注意那几点? 第一.这里的“本质 是整个人类的本质.而不是某个人的本质.第二.这里的本质不是讲外部特征.而是本质特征.第三.人的本质属性是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言的.第四——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18.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应注意那几点? 第一.这里的“本质 是整个人类的本质.而不是某个人的本质.第二.这里的本质不是讲外部特征.而是本质特征.第三.人的本质属性是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言的.第四.本质属性不等于唯一属性.人类除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外.还有自然属性这一非本质属性.第五.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继东部“腾飞”、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轮经济热潮之后,打造青藏高原经济带的构想,随着青藏铁路建成将成为现实,青藏高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经济带。
(1)简要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___________ (2)试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3)修建青藏铁路与修建南昆铁路所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有何不同? (4)试评价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民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西藏人民从此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地方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回答: (5)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地方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结合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在西藏地方的民族政策,论证这一观点 材料四& 2008年3月中旬,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极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等破坏活动。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次破坏活动是境外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指挥的。 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是国际社会共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所谓“西藏流亡政府”,达赖集团制造的一系列闹剧和破坏活动很不得人心,也遭到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达赖集团的捣乱破坏活动永远不会得逞。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依法采取坚决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基本平息了事态。西藏稳定绝不容破坏,人民利益绝不容侵犯,法律尊严绝不容践踏。当前,西藏各族人民正在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达赖集团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图谋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 阅读材料四,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7)我们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8)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公民应怎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材料一& 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连续发布了五个一号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依次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08年将着力点放在“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上,以求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些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08年用了“强农惠农政策”的新提法,与以往“支农惠农政策”只有一字之差,但赋予全新的涵义,更表明了农业在现阶段的重要性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1)中央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提法的变化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材料二& 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温家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这一惠农新举措,成为连日来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亮点。代表们纷纷作出了解读:“通过‘一减(农业税)一增(财政收入)’透出‘重农’新信息”;“农村步入民生保障新时代”;“从‘二元分割’到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谱写新篇章”;所以,有代表认为统筹城乡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个方面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形象地说就是“让农民变得和市民一样”。 另一个引起中外媒体高度关注的与农民有关的话题是,代表2亿多农民 工,经异地选举产生的三位农民工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代表,这被许多媒体称之为标志性事件。 (2)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怎样才能“让农民变得和市民一样”。 (3)运用政治常识回答,你认为公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应满足什么样的基本条件,并阐述农民工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江泽民同志在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材料二:2001年3月,北京新世纪的第一次“两会”,一个新的话题引人注目: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完善治国方略的一个创新,这一思想犹如春风化雨,开启了“两会”代表、委员的思路,他们就此发表了很多发人深思的见解。 谈起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代表、委员们耳熟能详:改革开放20多年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制定法律、修订法律成绩突出,普法教育效果显著,本届人大常委会提出,任期内要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必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法制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议论起近年来由于道德失范引起的恶性事件和违法犯罪现象,代表、委员们无不心生忧患,充满紧迫感。 材料三: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与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是水火不相容的,它要求企业必须讲信用、重信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塑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除了需要法律的规范约束,还需要伦理道德的引导提升。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小康社会”不单纯指物质生活的富足,也包括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生活的不断进步。只有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阅读材料二,如何理解“以德治国”思想是“完善治国方略的一个创新”?
材料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菜有18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谋划着“超常规发展”的蓝图。于是没有条件的城市就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GDP至上的“政绩工程”,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两种方向性的选择——作为市民生活的归属地的城市和作为地方政府经营对象的城市,而大部分城市往往罔顾居民的呼声而让后者占据了主导地位。 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2亿—6.3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 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速率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两倍左右。“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然袭击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理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而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却没有能够及时跟进,普遍的城市文明意识没有建立,使城市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外来人口的生活舒适度也受到很大影响。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财政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2)分析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城市建设中我国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请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阐述该如何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菜有18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谋划着“超常规发展”的蓝图。于是没有条件的城市就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GDP至上的“政绩工程”,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两种方向性的选择——作为市民生活的归属地的城市和作为地方政府经营对象的城市,而大部分城市往往罔顾居民的呼声而让后者占据了主导地位。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2亿—6.3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 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速率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两倍左右。“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然袭击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理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而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却没有能够及时跟进,普遍的城市文明意识没有建立,使城市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外来人口的生活舒适度也受到很大影响。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财政可以起到哪些作用?(12分)(2)分析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城市建设中我国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12分)(3)请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阐述该如何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8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图书分类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图书分类又称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是在国内外分类法处于困顿的背景下编制的新型。
图书分类编制背景
图书分类综述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自1975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以来,更以主流图书分类法取代其他分类方法,独领风骚,近于“普及”了。文献信息量在文化和职场政策及出版市场的的刺激下急速增长,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其原理是不变的,“致用性”是最高
原则。然而,中图法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原则,是不是科学的方法?笔者就其使用情况在服务一线作了较为深入的观察,结论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先天不足,存在严重缺陷,其科学性和致用性令人失望!由于中图法酝酿于文革之中,出版于文革结束前夕,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十分明显,版本一改再改,仍没有实质性突破,编制体例不科学,甚至错误。另外,中图法产生的时代是闭架时代,尽管多次修订,却并未顾及开放借阅这一主体易位的巨大变革,与生俱来的流弊制约了图书馆传播事业的发展。笔者就中国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笔者了世界图书分类从理论到运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主张以形式逻辑作为图书分类基础;提出了图书分类基本级别律、文献传承律、交叉学科定位律、排序同位律等突破性的思维和排序技术,为图书分类大众化、、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图书分类思维的局限性
时代的束缚
中国图书分类情况
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分类是形式逻辑范畴。在文化管制的年代,中图法必须以作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编制依据,类目的确立及其序列安排……要考虑它的思想政治内容”。为了突出政治,编者将马列著作作为基本部类列于首位;将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置于最后。编者在那个特殊历史年代宣称突出政治,年长的人们可以理解。但是过于笼统的引述“理论基础”却不能与时俱进接纳西方思维理论的科学成果,等于理论缺失。中图法是否科学还得以形式逻辑理论来衡量和评判。
⒈ 在属种概念之间进行,每级划分只能有一个标准。
⒉ 子项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
⒊ 划分出的概念不能为相容关系,属种概念不能并列。
中图法根据语录“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作为“确定分类法基本结构的理论依据”。据此,中图法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继而又将马、列、毛著作和综合类图书分别列入首尾组成五大基本部类,再分为22大类。其实这几种划分是相互独立的,不是,没有逻辑联系。
图书是知识的一种载体,分类是对图书进行划分,不一定按内容划分。知识只是划分根据之一,主要体现在学科划分。知识分类和图书分类有关联,但不能混为一谈。毛主席分明认为知识只有两种,哲学与社会科学是属种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由于混淆了知识和图书的分类,形式与内容错综,划分标准混乱,以致多出子项“综合性图书”,与其它四大部类关系相容,这是明显的逻辑错误。22大类主要是按学科门类划分的,但不全是,没有一定的标准。如“综合性图书”就不能算一门学科,工业技术是行业技术概念不等同学科概念。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是不同学科的组合。又如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其实是不同的学科,怎么可以归为一类?
显然,中图法不是科学的逻辑分类。它自诩为多重列类法、交替类目法、参见类目法、类目复分法、仿分法、主类号直接组配法等,其实这些方法只是技术层面的补救措施或权宜之计,不是科学的分类法则。科学的逻辑分类法则具有唯一性。法则是不可更改的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规则可以是人为办法,不可同日而语。
图书分类古代分类法的延伸
分类的局限
中国古代分类学较之国外的分类学而言是先进的,然而也有先天不足。所谓四部分类,其实不是逻辑分类。经、史、子、集不是的概念,而是用分项的语言表达方法以不同标准分别列举的。所以千年以来对类书的归部问题困惑不止,争议不休。这种先天性的基因缺陷,也遗传给当代图书馆人。试作比较。
中国古代四部分类  中图法五大基本部类
经  马列毛经典著作
子  社会科学
集  自然科学
类书(非经非史非子非集) 综合类图书
注:古代四部包容了哲学,社会和自然知识。(笔者)
将图书分为五大部类,其实是“四部分类”(加类书即五部)的翻版!将马、列、毛的著述奉为经典是受时代影响所致。所谓“部类”一词涵盖的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思维。归部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概念的内涵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分类是对概念外延进行划分。部类一词不能成立。中图法将22大类的某些类如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别称为“类组”,如果定义解释,所谓类组就是将本不是一类的图书归为一类就叫做类组。没有理论根据。
图书分类编制架构繁复
编制架构繁复。过程复杂。
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到具体不是概念划分的逻辑方法而是演绎,是论证方法。中图法将之作为排序的方法或结构,“总”的定义并不确切,不符合文献产生和传承的实际情形。对事理的论证可以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即便总分式的论证方法可以引用于图书排序,且将总的内涵定义为理论及其深度,然而,文献的产生是由分到总,由一般到概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中图法相反,采用了由总到分的排列方法,在这种框架的约束下,捉襟见肘,错误俯仰即是。兹举一例:Q生物科学类目简表,从“普通生物学”到“人类学”无一不是理论学说,再对普通生物学进行分类:“10生命的起源”到“19”,恰恰是由分到总。
中图法学习,设置了6种复分表,将具有共性的类目或可能出现的复分问题尽量采取仿照复分的办法,以压缩分类表的篇幅。其实共性的问题可以常识性标记解决,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每一共性的单元图书内容概念都要编配进位式代号,反而制约了“伸缩性”,损害了辅助功能。
图书分类有序性原则模糊
有序性原则模糊,没有提示性和规律性。
图书的排列应该以揭示文献的传承关系,严谨科学的逻辑划分为前提。由于分类属种义界不明,D类(政治、法律)法律在简表目录中竟排列最后为D9,在分解法律图书以后,又在其后重新用DF为标示划分法律图书,美称为“第二分类体系”,使人疑惑不解。
中图法仿照美国国会图书分类的办法用22个大写字母作为大类代号,其中有的“附属学科”用TH、TN等双字母标示。为了标榜其国产化,编制说明是用表示,不用W,以免与U认读混淆。然而实际运用中都以英语字母认读。
受的影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采用进位制。十进位是中国古代发明的先进的计算法则,引用于图书标示须以概念的正确划分为前提,如果属种不明,划分不全,从属颠倒,多出子项,关系相容,十进位不仅没有意义甚至混淆含义。划分不可能恰好做到十进位,有的或许超过。实际上,中图法是不规则进位,二进位,三进位,五进位等都有;有时用8分制(1、2、3、4、5、6、7、8、91、92)或双位制(11、12……99)。所以其排列视觉很容易与自然序号混淆,从而损害了有序性原则。有人误将进位制当成分类法,其实是划分标准转换表示法。中图法为了文献的扩展预留进位式组配号,实质应该是预留空间,真正的规范的进位制是自然。顺序关系是自然数序数定义的核心,也是图书分类排架的关键,任何用来表示顺序的符号都是序数表示式,如A、B、C、D,甲、乙、丙、丁,甚至如六架8号也是序数,它的位值用专用符号“架”和“号”来表示,而不是直接用基本符号本身的位置关系来表示进位。当不能做到有序进位的时候,还不如运用特殊的进位和自然序数表达。
在中图法中有许多既可入此类又可入彼类的图书,或“宜入此”的模棱两可的现象。当我们输入某学科关键词检索,竟会出现三种或四、五种分类。标示与学科门类之间没有关联,没有提示性,、索取号、书次号重叠使用,标识繁琐,检索芜杂,种次号定义标准模糊,无法实现检索、目录、索引一体化和开放自助式分类编目,使中图法丧失了大众化的功能。
图书分类分类法是舶来品
中图法与十进位分类法架构和表达原则没有实质区别,与相似,与改进后的国际十进分类法一样,意图把所有甚至未来的知识融入其中,纯数字标记,过于抽象,其修订制度只能暂时解决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划分错误,很难解决理论和基本标记以及划分架构问题。其修订制度本身以及修订后在书库遗存的新老图书分类号和多种分类法并存的现象表明,中国和世界图书分类陷入困境,就像《西游记》里的一个女妖怪,不喝人血,立即衰老。
知识是融合、交叉、动态发展的,分类法则是不变的,知识分类与传统势必冲突。图书馆人应该淡化知识分类的探索,从知识分类的泥淖中解放出来,回归图书分类。我们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整合运用,但不宜全盘引用,也不能游离,甚至分道扬镳。主题词字顺法可以有效解决知识有序细化的难题。任何知识及其新学科的产生,都是在原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要我们坚持反映其时序关系,传承关系,坚持以读者为中心,深入浅出,运用科学的标示和科学的分类理论,就能够映射知识发展的进程。
应该指出,中外,包括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都是列举分类,不是科学的逻辑分类;其编制体例、致思取向、大同小异,或本质相同,表象各异,而且是给图书馆理人员提供的业务技能,不是由广大读者所掌握的常识性工具。事实上,读者进入图书馆书库不是按索书号找书,而是凭经验,还停留在感性的状态,我们不能无视它存在的流弊。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当普通逻辑学已成为普世知识的时候,当开放借阅已经成为图书馆办馆通常模式的时候,当知识迅猛增长的时候,重新编制世界通用的科学的图书分类法,让图书分类法回归读者,是我们图书馆人无法逃避的职业责任、道义责任和历史责任。
图书分类编制理念
爱因斯坦认为:过去、现在、未来是人们“一种倔强坚持的幻觉”。
图书馆人应该放弃固执。因为我们馆藏工作就是链接古今中外的知识载体,映射知识的历史长河,让人类文明源远流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和自然是一个循环完整的体系;天地间的知识无非是人与自然的知识。本分类法以中国古代“”的宏大构思为理想,以“古今中外”的图书集成为目标,专业化,规模化,全球化分类集藏,无论按专业分别收藏还是各专业综合收藏都自成体系。让图书分类法回归读者,让图书分类法像北斗指引读者探索真理的路,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本分类法最高理想是以不变应万变,科学化、简明化、大众化、现代化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向。
图书分类分类规则
图书分类简介
的一般规则
本分类法的理论法则是形式逻辑。
本分类法的技术规则:
图书分类基本级别律
本分类法为7级划分,基本划分为5级,作为常识处理。各中央书院、各综合分馆、专业馆、学科资料室均可运用本分类级别律划分图书。
第一级,以宇宙属性为为人文类图书和自然类图书。
第二级,以图书基本学科属性为标准划分。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第三级,以图书附属学科标准划分。
第四级,以图书的功能属性划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
第五级,以图书品种属性划分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学术(注释、评析、争鸣、研讨、研究、考证、翻译)、教学(学校教材、社会培训教材、自修教材、参考资料、讲义、学习资料,普及读物、实验实习、试题习题、教学大纲)、帮助(词典、百科、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标准)。
第六级,根据图书国际为本国和外国原版图书(非学科定义空间)。
第七级,以图书时序划分(非学科时序)。
图书分类交叉学科定位律
所谓,主要是指基本学科交叉,也指附属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学科交叉一般有如下几种:1 行业应用学科和理论基础学科交叉(能源地理学),2 行业应用学科交叉(纺织机械),3 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生物物理学),4 一般应用学科与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管理心理学),5 文理学科交叉(计量经济学、自动化专业英语)。交叉学科定位应该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就综合馆而言,从应用不从理论,从行业不从基础,从文不从理,从前不从后。专业馆可按需要自定义。
图书分类文献传承律
本分类法以学科为母项,图书类型和品种为子项,用二分法(原著、派生)提纲挈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分门别类,以逻辑规则逐级划分,以古今时代为经,中外空间为纬,将古今中外的图书归集,以反映文献的传承关系。分合皆宜,世界通用。二分法和四分法以及分类一般规则适用各级图书排序。
图书分类排序先后律
排列以先古后今,先国内后国外,先一般再特殊,先理论后应用、先理学后工学、先单行再合订、先原著后派生的办法。作者认为:所谓二、三线书库,应是解决空间不足的自然扩展,无论扩展多少书库,图书学科分类体系不变,代码顺序须衔接不变;三线书库不是终结,可持续扩展;库与库之间是倒序与顺序的关系,或曰升序与降序的排列关系。
图书分类排架同位律
同作者、同标题、同内容、同时期、同品种在同学科前提下原则上同位并列排架。主题字顺法排架可保障图书、再版图书、升级版图书同位并列。笔者认为:字顺法是指主题词相同并且图书类型和品种相同前提下的字顺排列办法。一般而言,学科语词即主题词;交叉学科以定位学科语词为主题词;非学科语词按内容核定主题词。主题词相同字顺即相同,类别或内容亦相同;但是地名、国名、虚词不宜作为字顺词使用。大型图书馆可依据排架同位律按主题字顺法对图书知识内容进行细化排列。
图书分类号由图书学科代码和图书功能属性标识与图书品种编号组成;附加馆藏号组成馆藏图书分类号。
图书学科代码由大、小写英语字母分别代表人文类和自然类各基本学科;附属学科二级或三级均用自然序数代表,小数点区分。预留其他机动学科用9代表,序数达9或进十位用99代表。分别以人文类两级和自然类三级图书学科代码模拟示例:
A1 A2 A3 A4 A5 A6 A9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1.10 a1.99
图书功能属性标记: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可用“*”标记,学术类用&+&标记,教学类以“-”标记,帮助类以“=”标记。图书品种以序数编号。
馆藏号:/自然序号
分类号运用模式:A1(简易模式),A1+(一般模式),A1*2(完整模式),a1.1-1/3(馆藏分类号完整模式)。
以a1.1-1/3(馆藏分类号完整模式)为例:a1.1(a基本分类,1.1二级学科);- 1(图书功能属性标识及品种编号);/3(馆藏图书排架序号,到馆图书自然编号,该图书的馆藏身份证)。馆藏包含以上全部信息,即a1.1-1/3统称馆藏图书分类号,其实就是图书分类号加馆藏。著作没有标识本身就是标识。将著作分为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1、2、3种,一般不易混淆,不一定用功能属性和品种编号标识。当然,也可以只用*作标识。
图书分类纯数字码分类法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
·通用十进制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分类法
·赖永祥中国图书分类法
·何日章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
·日本十进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图书分类英数字码分类法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999年第四版已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冒号图书分类法
布立斯图书分类法
图书分类其他说明
关于图书集成分类的几点技术说明
⒈ 版本年代,作者标示属出版社业务范围,在出版图书里已有标明,在分类号中重复标注会给读者带来负担。崇尚简洁,是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必要的坚决保留,可要可不要的坚决剔除。取消推荐号。索取号,书次号用馆藏号取代,用馆藏统一称谓。
⒉ 学科内容存在交叉性,概念有其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一般只应归为一类,应以揭示本质属性的概念语词为划分根据。交叉学科一般遵从学科定位律,也受学科标准制约,属特殊。
⒊ 图书学科分类不同于国家学科分类标准;本分类法图书学科代码是适用图书馆专用的图书学科代码。图书分类号可作为图书出版通用。
⒋ 不设置总论复分表、通用复分表、仿分表、简表,不划分综合类图书,不用总分式的结构统揽,不用原进位转换制标示。
⒌ 马克思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政治理论学科划分,大陆和台、港、澳等地区均可适用;与其相关图书类型和品种按本分类法分列入各相应学科和级位。
⒍ 为了解决图书分类体系存在的混乱,必须调整理顺各级学科概念,学科类别,将派生学科归入传统学科,适当列举新学科。取消“文化、科学、工业与技术”的学科门类划分,重新确立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将之分解列入各相应学科。
图书基本学科分为四种类型:、应用学科(各行业工程技术学科以及商学、工学、农学、林学等)、新兴学科(电脑、马列主义、环保等)、泛论学科(社会、信息)。逻辑、伦理、美学、心理、商学、生活、财金、工学、农学、社会、信息以图书基本学科定义。文字归语言、归社会类,控制论、系统论归信息类,材料归工学,畜牧、水产归养殖,航空归航天类,卫生保健归医学类,图书、、档案、博物归资讯类,安全归环保等等。
本分类法将工业与工程领域的通用技术列为基本学科工学。所谓工程,是有组织的、系统地运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实施的建设项目的过程;技术是基于理论学科知识的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方法。工程的实施,离不开技术学科,因而,工程技术可成为一门学科但不宜凌驾于基本学科之上。然而工程学科与技术学科具有派生性,各学科都有,在基本学科以下,应遵从国家学科分类标准的确定学科地位,不宜前置。
中图法经济类图书外延过于宽泛,在图书馆书库中几乎占人文类图书(社科图书)四分之一。因此本分类法将中图法经济类图书拆分为四类:经济、管理、商学、财金(财政金融)。
又, 因为学科分类与图书学科分类是不完全相同的体系,生活也是学问,致用性是最高原则,所以增加了生活类图书基本类目,便于商业、出版图书分类通用。
对于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及其学科地位所做具体调整情况见图书学科分类详表。
⒎ 关于图书学科定义。
人文类学科——是关于人类的信仰、情操、思维、行为、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关系的学问。
自然类学科——是关于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问。
——是人文类学科和自然类学科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理论或技术研究的学科。有理论基础学科和技术基础学科之分。
应用学科——是指基础学科在某行业或领域应用的学科。
泛论学科——是指在人文或自然领域具有广泛意义的理论学科。
⒏ 本分类法基本学科用双音节词概括,不用词缀,以便大众化习惯性记忆。
⒐ 空间、时序在学科代码和图书排序中已有反映,按常识处理。
⒑ 文集、文选、全集、选编、汇编、套书、丛书、皮书属于出版编辑范畴,不能视为图书品种,这是笔者 在书库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
⒒本分类法的更新办法(见原著)。
图书学科分类及代码详表
图书功能属性标识与图书品种编号表
注:著作者胡昌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