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某大学解放军医学院调剂的学生,今年就大二了,因为当初专业调剂到了解放军医学院调剂

咨询时间:9:00-21:00
400-050-3680
您当前的位置: >
同济大学医学院考研经验分享及常见问题汇总
时间: 14:28
 同济大学的医学院虽然不是顶级的,但最近2年发展的还可以,2012同济大学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的经费总名额全国第八位。毕竟在上海,北上广的每年的科研经费还是不少,包括基础和临床的。前几年还比较好考,可是从2012开始,不是那么很容易了,我所说的不是那么很容易,是相对于同济往年而言。打个比方,原来有些导师可以每人带2个研究生,可是2012以后大多数导师只能带一个,还有些导师甚至想带,可是拿不到指标,竞争还是比较激烈。基础相对比较冷,上线90%的可能性就能走;临床的话,分为科研型的,专业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规培),这3类,热门专业,例如肿瘤,骨科,消化,竞争比较激烈,就说检验,2012上线的人报了11个,大概招了5个或者6个吧,还刷了几个呢;别的专业,一方面招的比较少,二一个,竞争还是蛮激烈的,总体2012一共招了三百五六十个人的样子(基础+临床+推免),今年上线的人一共刷了30%左右,建议成绩至少保证在320,330的样子会比较好,别看线是300,300大概是基础的线和规培的线,想达到你理想的结果,这个线是不够的。大多数导师只带一个,少数带2个。可见,质量还是比较有可靠性的。
  大家想考的话,英语要警惕,同济的英语的线是50,上海这边的英语卷子改卷尺度,个人感觉比较适中,该多少就是多少,普遍分数不会是很高,不会向某些地区那么水,但至少也不会像某些地区那么旱,个人觉得,想拿到这个50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原因是因为上海这边高校的生源,英语整体还是不错的,所以标准应该要高一点,这个道理应该能够想得到。
  教科书一定要好好看。老贺的讲义,12、13年的西医综合考题反应出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家要注意近几年的西医综合出题的风格有所变化。做模拟题的话,老贺的题其实还不错,确实比真题难,我说他5套题不错,是因为在后期,宁愿被轻微的打击一下,也不能自满。而且,把5套题的平均分算出来以后,再+20分,差不多就是你最后的成绩了。北医的题也不错,建议也做一下,那10套题平均分减去20分,就是你大致的最终成绩。(北医2012碰到几道原题呢,心内科和风湿免疫的病例分析,有2道大题就是原题,我记得大概是6+4=10分吧,还不止)
  英语的话,希望好好琢磨张剑的黄皮书,好好琢磨出题思路,好好替换,大部分阅读其实都是替换,你会替换,分就拿到手了。作文考前务必卡时间写5篇,否则,也许你会手很生的。
  还有就是做题的顺序和策略问题,希望好好想想。
  所以想要考的话,希望各个学妹学弟好好准备,至于导师的话,不用提前联系,几乎没用,待成绩下来不晚。当初试成绩下来以后,如果和心仪的导师联系了,如果态度不明了,则果断赶紧换专业,不要浪费时间。
  希望你们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静下心来复习吧!浮躁是会出问题的。
  祝你们复习顺利,有个好的心态,得到自己想要的!
  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1:是不是可以在初试之前提前联系导师?
  完全没必要,除非跨专业可以问问是不是愿意接受,否则一点用都没有,哪怕老师再喜欢你,你不上线,或者分数很低,没用。
  2: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是什么关系?
  同济大学是原来的德国宝隆医学堂起家的,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同济大学同济医学院,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迁至武汉,但是没有重新收回上海。是一个巨大损失。现在的医学院,是2000年首先合并了上海铁道医学院,但我要强调,这种合并不是单纯的合并,而是大换血,同济大学地处上海,十几年间从美国和欧洲引进许多人才,不乏973和863等医学专业领军人物。而且人数众多。现在有5年、7年和8年临床医学专业,还有别的众多医学专业,我就不列举了。
  培养模式很先进,每年暑假会从众多医学院的本硕博学生中筛选学生去欧洲和美国的顶级医学院交流和实习,这里的本科生在大二,大三时会有实验室技能和科研培训,就是每个学生有一个基础的老师带教,学习1年-1年半不等。使得临床专业的同学在低年级可以培养科研能力,高年级则注重培养临床能力。
  3:在哪里可以联系我直接进行咨询?
  直接百度:考研学长在线就可以在里面找到我进行直接咨询和答疑
  4:对本科非211是否有歧视?
  取决于你报的导师,有些导师有名校情结,喜欢要名校毕业的学生,但是据我了解,大多数老师都没有过于看重出身。重要是你的分。我周围不少同学本科都是非211的。所以你们不用过于担心这点。不过有一点,同济是不接受调剂的。
  5:是否可以校内调剂?
  完全可以,每年校内调剂到基础、专硕、规陪的都不少,这边基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很好。有不少老师都有出国背景,都是在国外读完博后归国。每年都有在《cell》《nature》等全球顶级杂志发表论文。
  许多临床出身的同学,一般报临床专业,我在这里说明,其实一旦自己理想的专业没有学上,这边的基础也是可以选择,如果你的眼光足够长远,可以暂时选择基础,(如果你不想再考一次),因为上海这边的很多博导,喜欢会写论文的,原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副院长在和我们吃放的时候说道,她一个学生(男生)本科临床,硕士读的免疫学,后来博士又读的临床,博导就很喜欢他的科研背景,因为博导一是需要会科研的同学,二是他的方向和免疫学有很大的关联性。会做科研的临床医师和不会做科研的医师,以后的前途会有差距,也许是很大的差距。
  6:&&专业情况怎样?好不好考?每年招多少人?&&
  济这边是否好考取决于每年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有大小年。不同专业也不一样。人多的话,辅助科室也会竞争很激烈。人少的话,上线就能走。所以,至于学科的话,可以去医院官方网站了解一下,什么是国家重点学科,什么是上海重点学科。导师是否好考,取决于你的分数。越高越好。你会觉得这样的回答很简答,事实上就是这样。
欢迎同学们关注凯程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为您提供最新的考研信息和考研干货,不用您查找,凯程都为您提供了!我是16届新生,被调剂到没报的专业了,这专业是开学分还大二分_百度知道
我是16届新生,被调剂到没报的专业了,这专业是开学分还大二分
你好调剂到哪个专业就是哪个专业的一般大一就开始念这不是高中分文理科
我是佳大二表录取,报的专业都没录上,给分的是电子信息学院工科08-4这是什么专业啊?能帮忙查查吗?里面还有纺织类,不喜欢这专业怕给分里,该咋办出出主意,谢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但有些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你可以去教务处咨询。别问辅导员一般转专业是要学业成绩非常好才能转的
开学就分的,既然服从调剂就是由学校分配
我是佳大二表录取,报的专业都没录上,给分的是电子信息学院工科08-4这是什么专业啊?能帮忙查查吗?里面还有纺织类,不喜欢这专业怕给分里,该咋办出出主意,谢谢
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可能大一上学期
如果不想去,是有机会转专业的。
调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将来,谁给我们看病?—高校医学院转专业,进的少出的多已成普遍现象(ZT)
看到校教务处发布的“复旦大学2012年转专业录取名单”,复旦大学医学试验班大一女生小杨长长出了一口气。从下学期开始,她就将从医学专业转入化学系了。最近,复旦大学有38个和小杨一样的医学生转出该专业,占到该校医学试验班大一学生数量的1/10,占该校所有转专业学生(共254人)的近15%。
无独有偶,上海交通大学最近也刚刚结束了转专业的录取工作,申请转出医学专业的学生,也占到该校同一年级医学专业学生数量的1/10,成功转出的学生占该校所有转专业学生的两成多。“近年来,医学专业转出学生远比转入的多,已成为全国医学院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蔡巧玲说。
本报记者 朱文娟
做医生的家长、亲戚不支持孩子学医
今年3月底,看到学校教务处贴出的“复旦大学2012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通知”,该校医学试验班(医学试验班是复旦大类招生搞的一项试验,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医学专业。)大一女生小杨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转专业申请。当初由于分数线差了几分,她被调剂到医学专业。尽管不是特别满意,但小杨觉得,如果学起来感觉还不错的话,那么将来做一名医生也可以。
但是,一个多学期下来,小杨觉得这个专业似乎和自己当初设想的并不一样。“毕竟我是一个女孩子,学医、做医生实在是太苦了,而且还要承受很多东西,譬如每天要面对生老病死这样的事,还要经常面对血肉模糊,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小杨觉得,医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当她把转专业成功的消息告诉给家长后,她的父母也非常高兴,“他们也觉得女孩子最好不要学医。”
不少医学生有放弃学医念头
“我们医学试验班包括了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医学生,其中大一学生共有300多人,这次约有50多人报名申请转专业,成功的有38个。”小杨告诉记者,同学们申请转专业的想法各异。既有像她这样当初是被调剂进来,本来就没有做医生的打算,也有因为受不了学医这份苦而放弃这个专业的。
在很多医学生看来,在现今的医疗体制下,医生的收入并不算高,还要担负着他人健康乃至性命的重大责任,同时还不得不面对紧张的医患矛盾,尤其是前段时间哈医一院“3·23”恶性暴力事件、北大人民医院“4·13”医生被刺案的接连发生,让不少医学生们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以前只是觉得会很累,现在还觉得有生命危险。”小杨说。
在上海 学医竞争很激烈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的大一女生小王也有着和小杨同样的想法。“当初我们中学有三个名额,只要第一志愿报考医学院就可以加分。当时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所以我就报考了医学院。”小王告诉记者,当时她也想,做医生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工作,自己是一个女孩子,有个稳定的工作很好。“但是,等到我读了一年后,我觉得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我觉得,在上海,学医的前途似乎不怎么光明,竞争很激烈。”
小杨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亲戚是儿科医院的医生。他曾经对小杨说过,做儿科医生非常辛苦,还要经常加班、熬夜。
此外,现在上海一些比较好的医院,招收的医生起码是硕士、博士。而且,根据上海的现行规定,上海的医学生毕业后还要进行三年轮转,即毕业后要先在几家医院里轮转三年,轮转期间不属于任何一家医院。“也就是说,本科毕业后,我至少要再读一个硕士,再轮转三年,才能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听了这个后,我都觉得有点绝望了。我觉得,同样是花这么多时间,我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容易点的专业呢?”小王说。
周围环境也促使她转专业
小王告诉记者,她觉得周边的环境也在促使她做出转专业的决定。“我们在人人网、微博上,也经常看到同学们转发的关于医患关系的一些负面新闻,觉得很害怕。我的医生亲戚也告诉我现在医患关系不太好,建议我好好考虑下专业的事情。”小王说,她觉得很奇怪,在和老师的交流中,老师也鼓励她们转专业。他们觉得女生做医生会很辛苦,所以一些本来没想过转专业的女生,后来也动摇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闵行综合办主任籍刘英告诉记者,“过去,很多医生都会送他们的子女来学医。但是最近几年,我们遇到了一些做医生的家长,坚决反对子女学医。”籍刘英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就曾遇到一位医学生,“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医生,但是他们坚决反对这个学生学医,后来这个学生经过了一番努力,才最终说服了父母,坚持读了下去。”
交大:59人要转出,2人要转入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正在公示该校转专业录取的名单。该校医学院闵行综合办主任籍刘英告诉记者,该校共有59名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报名申请转专业,占到这一级医学生总量的1/10。最终,有37人成功转出医学专业,占到该校所有转专业学生的两成多。而在174名转专业的学生中,想要转入医学专业的学生只有2个。“这几年其实情况都差不多,只不过今年要转出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量比去年又略微上升了些。”籍刘英说。
在复旦大学,上个月也刚刚结束了转专业的工作。该校教务处周向峰老师告诉记者,该校医学生转专业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今年该校仅医学试验班就有38名大一学生转出该专业,占到了医学试验班大一学生总量的1/10。
“临床医学(8年制)因为毕业后可以直接拿到博士学位,在时间成本上大大缩减,所以相对较为稳定,转入学生一般情况下会多于转出的学生。临床医学(5年制)转出的学生就多了,毕竟他们毕业后只能拿到本科学历,而现在大多数较好的医院不会接受一名本科学历的医生。”
“如果要成为一名医生,5年制的医学生往往不得不继续进修,攻读硕士、博士,这样所需要的时间基本上要11年,所以5年制临床医学生转出多于转入。药学专业、预防医学等专业则已成为纯转出专业,没有学生转入这些专业。”周向峰说。
周向峰坦言,“转入少,转出多”已经成为全国医学院的普遍情况。
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该校医学院副院长蔡巧玲告诉记者,“医学院的学生,转出的多于转入的,已是近年来的常态。一些医生如今也不再送他们的孩子来读医了。”
只为“曲线救国”
“当然,换专业的学生中,不排除一些本来就对从医没兴趣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闵行综合办主任籍刘英告诉记者,由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单独代码招生,其分数线相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偏低,所以一些立志想要考入上海交大的学生,可能带着一种投机心理,先选择交大医学院,考入后再通过转专业进入交大其他专业。
记者了解到,2010年,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分数线为497分,上海交大的理科分数线则为524分;2011年,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分数线为507分,上海交大的理科分数线则为535分。交大医学院与交大的分数线相差近30分,所以不少学生选择考医学院“曲线救国”。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新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成立后,就有了转专业的情况。此后,一直有医学生转专业,不过今年较去年的数量又有上升。”籍刘英说。
课业压力大
“每一个学分都很难拿”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8年制)专业大三学生小曹是去年刚从生物科学专业转入临床医学专业的男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初选择转入医学专业,是因为觉得读生物科学专业的未来是要做研究,而自己对做研究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以我现在的专业,又已经读到大二,可转入的专业选择并不是很多。医学这个专业我还有点兴趣,所以选择了医学专业。”
让小曹没有想到的是,读医学专业非常辛苦。“医学专业的每一个学分都很难拿。我们上一门课,要面对一本中文专业书,一本英文专业书,还要做很多的实验,交很多的实验报告,才能拿到3个学分。而对于另外一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平时不太上课,临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考个不错的成绩,得到3个学分。”小曹说。
课业重、考试多、熬夜、通宵,是小曹转入医学专业后的日常生活状态。小曹告诉记者,他的课程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多很多,在课程最多的学期,他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半都在上课,有时候,晚上也要上课,常常感到自己“忙得像陀螺一样”。
“在枫林校区,医学生们的夜晚和周末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度过的,他们的考试从期中到期末几乎不间断,并且由于今后的工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切考试都必须严谨对待,老师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像系统解剖学这样的课程,挂科的学生比例并不低。”在复旦大学的一本内部刊物中,其他专业的学生这样形容他们眼中的医学生。
未来仍迷茫
做医生收入低还很苦
除了学业压力大,很多医学生对于未来仍感到迷茫。去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等沪上高校医学院的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一半学生从医兴趣比较稳定,但有四分之一学生认为今后的路不太好走,自己会走一步算一步。
“医学生的培养周期比其他专业明显长,往往是5年制或者8年制。学生毕业后,还要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轮岗培训。也就是说,要经过10多年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独立的医生,这和很多本科4年后就走上社会的同学相比,他们要煎熬更多时日。可谓是投入周期长,但是其收益却相对较少。”复旦大学教务处的周向峰老师觉得,这成为一部分医学生选择转专业的重要原因。
记者调查发现,在复旦大学申请转专业的医学生中,约有2成多选择了数学、化学专业。“听说医学生出国比较难,数学、化学等专业出国则相对容易。我是有将来出国的想法的,所以选择了换专业。”一名医学生如是说。
“虽然现在各个层面都在努力,但是医疗环境并没有明显好转。其表现之一,就是医生的收入并不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闵行综合办主任籍刘英也谈到,交大的很多专业就业情况良好,很多医学生就是转入了这些就业“钱景”较好的专业。“很多学生都转到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的月薪通常从五六千元起步,即使是这种收入情况,很多学生还要挑挑拣拣。
但是医学生通常要用最少5到8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医生。但是他们毕业后,还要先进行3年轮岗实训。实训后还不一定能够留下来,即使是留下来,一名年轻医生的收入通常只有两三千元钱。”籍刘英表示,刚刚毕业的年轻医生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成为主治医师,要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合理的收入并不容易。
医患关系差
最让医学生寒心
除了收入待遇,医生的工作压力大、辛苦程度高也让一些医学生望而生畏。而最让医学生心寒的,则是当下的医患关系。复旦大学校团委近日公布了一份历时5个月完成的对上海部分在读医学生、实习医生等进行的调研访谈。报告显示,医患纠纷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学医产生了迷茫、排斥,甚至畏惧的心理。
许多受访医学生提到,一些很轰动、流传很广的医患纠纷事例已经导致了很多学生或家长排斥学医的心理。
一名受访医学生表示:“就我而言,我是绝对不会当医生了,我的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考虑。我有个同学以前是因为父母的要求,所以转到临床八年的,最近他父母听了一些报道后,又要求他不准当医生了,他自己也没有当医生的欲望了。至于以后就业,应该是做些和医生有关的工作,比如医药代表、法医或是基础研究等。”
另一位受访医学生也表示:“不仅读书期间会有人考虑转行,就业以后也会有人考虑转行。”
医疗事业人才的培养出现危机
在医学生大量转专业的同时,医学生的生源也开始出现困难。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沪上医学院目前仍基本都处于不愁生源的状态,且临床专业招生分数还呈持续上升之势。但是,在复旦、上海交大这样的综合性高校,在自主招生中第一志愿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却相对较少。
“顶尖学生多半不会选医,而选经济管理、商业等赚钱的行业,医生收入太低了。”复旦大学一位负责人这样说。该校招办相关负责人也曾向记者表达他的隐忧,“频频发生的医患关系肯定会对医学院的招生带来负面影响。”
在另外一些地方,情况则更不尽如人意,临床医学专业甚至成为“兜底”的专业。如广州医科院校就承认招生断档严重。而从今年9月起,厦门大学对所有新招的医学生免除学费,原因就是为了借此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生源,改善学校医学学科生源质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生的流逝,尤其是现在最优秀的学生已经不再选择读医,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未来医学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是眼下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一位资深医生王俊这样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冯晓源同样对此表示忧心。“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今后的医疗事业后继人才的培养出现危机。”冯晓源认为,目前社会上普遍对医生的尊重程度不够,这导致不少学生对于医生这个专业也有了不同的想法。
加强自我宣传 增加医学专业吸引力
“但这确实不是单纯凭医学院的努力或者采取些措施就可以改变的现实。”冯晓源也坦言,改变这一现象必须依靠全社会一起来努力,提高大众对医生职业权威性的尊重。冯晓源建议,医学院本身也可以做一些努力来吸引生源,如学生进入大学后,医学院可以加强自我的宣传,增加医学专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给那些适合学医的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但他并不赞同降低医学专业的门槛,或者像厦门大学那样对医学生免费。“对于那些困难学生,我们可以给予免费这样的优惠或者一定的补助。但要成为一名医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并且对这个职业认可。”冯晓源说。
“我们现在也在努力,希望通过作报告、办讲座等方式,能够给我们的医学生一个系统性的正面引导,希望他们能够对医生这个专业和职业有个正确的认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闵行综合办主任籍刘英说,最近,在他们学校举办的大师讲坛中,“医学泰斗”王振义院士所做的讲座让医学生们非常感动,一位医学生回去在人人网上谈到这次报告,谈到之前发生的哈医一院“3·23”恶性暴力事件,他这样写道,“只要打不死我,我就一定要做名好医生。”
“看到这段文字,我们都非常感动,这才是我们医学界未来的希望。”籍刘英说。
》记者手记
将来,谁给我们看病?
采访过程中,每对医学专业的现状多了解一分,惊诧就多一分。几乎就是在10多年前,我们考大学的时候,还是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考得进医学院。短短10多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最优秀的学生都不来读医了。”“今年转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又比去年多了些。”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人,都会传达出这样的信息。
越听,便越心惊。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有其特殊性。因为背负着“性命攸关”的责任,所以人们对医生的期望又会格外多一些。但现状却是,一些医学院的生源质量开始滑坡,医学生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一些医学生毕业后选择了放弃医生这个职业,另一些医学生则在校园里就扭转了自己的人生轨道。
很多医学生抱着治病救人的理想求学,但社会的现实却与理想有着太大落差,他们的选择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当越来越多的医学生选择放弃这个职业的时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医生待遇差。”“医患关系差。”“医生太辛苦。”这些话在采访中多次听到。可谁又曾想过,社会是谁?社会就是你我他。有些事情,我们无能为力。但有些事情,也许我们可以略尽绵薄之力。譬如,在医患关系的改善上。一个理解的微笑,也许可以化解一桩本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给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解决或者至少缓解这种趋势。
学生,他们以转专业的方式来告诉我们,他们不想走上医生之路。当这种情况出现得太多的时候,我们学校、社会是否能足够重视,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做医生也是挺好的!不要等到有一天,我们的医生越来越少,医院里优秀的医生越来越少,更不希望将来,我们找谁来看病也成为困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_百度知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希望能考上海交大医学院?我想学临床医学专业,什么分数比较保险呢我2012年高考,比其他的专业分数低很多,这是为什么,我们安徽省11年交大医学院录取分数630多
除了协和这种大牛历史只招八年制,现在想得再多到时候还是要靠分数说话的,也不必想太多。哦重点,每年都是抢着要,大概低在十分以内吧。不过想好了哦,学医很苦的。你看到的比交大本部低很多的应该是检验,而且交大的模式在业内也是比较受到肯定的一种。法语八年制在安徽是不招生的。临床医学。还有现在高考复习很紧张吧。至于名次什么的,是最好就业的。各个学校对于八年制的教学目标都不一样。我个人是不大喜欢现在大学生蹉跎时光的风气的,因为现在好医院对于学历的要求都很高、招生,但是因为医学院方面原来是不大愿意合并的,每一年的教学计划都不一样,人生很多事情还是要靠机缘的。八年制的好处就是时间短,课程配备的老师以及班级的学术氛围都要好很多?怎么说呢,切身体会来说。交大医学院是原来的上海二医,状态不好,目标是科研型医生,而且现在也很缺检验方面的人才,怎么说呢,不过好像从08年开始交大的就比较稳定了,独立性也比较强,还是应该要学到一些东西的,今天刚考完试,我是比较推荐八年制的,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实在是煎熬,后来两校合并,参考价值低,我已经完全忘完了,大学,老是跑题,交大的学位是M,出路也不怎么样,各种强势、预防之类的吧,别的不说,我认识的两个姑娘分数都很高,分数不到本部的分数线,学院的管理.D,时间太过久远……你是想学临床对吧,我高考的时候八年制的分数就跟本部持平了,八年制比五年制要节省些时间、财务方面都是自主的。这个,所以后来各种要求比较多。五年制好像人多一点,八年制现在都处于试验阶段,北大好像刚刚有八年制毕业生,但是插一句交大的检验超牛无比,在本部也是可以随便选专业的那种,这些专业我不熟,不过简单解释一下还是可以的。两校合并后医学院的分数线一直在升欢迎欢迎啊~交大医学院很好的~我就是安徽考上交大医学院的。回归正题,全国只有六所大学有八年制且都没有毕业。加油,重点是分数线。我高考之后就没关注过分数线什么的了
不错的,以前的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进了上海交大。很厉害的。有很多附属医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想学医的 尤其当下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的受到的社会压力太大 第二、医学生独特的培养体制 要想做医生 最起码硕士以上学位 也就是说本科五年出来基本做不了医生 必须读研 第三、医学课程多 学业重 其他专业大二后很轻松的时候 医学生基本还在忙碌各种课程 实习 准备读研 第四、工作待遇 医生刚出来时有个三年轮转 每月工资一两千 还要被病人及其家属各种不满 三十岁养不起老婆孩子 孝敬不了父母 投入跟现状完全不成比例 种种原因 使医学变成个令人纠结、一个既高尚又让人不敢报的学科 如果你没有足够做医生的理想 就不要去学医~~~~~~~~~~~~~~~~~~~~~~~~~~~~~~~~~~~~~~~~~~~~~~~~~~~~~~~~~~~~~~~~~~~~~~~~~
上海交大医学院是全国顶级医学院 实力雄厚 其临床医学排名第一 口腔医学第二 医学检验第...
①因为医学院和上海交大本部 本来是不在一起的,是近几年并进去的。但是医学院又相对独立,相当于是个分校。招生和录取分数都是独立的。比交大其他工科专业都要低。这样也好,不会让不想学医的学生被调剂进医学专业来。②想学临床的话,有三个专业供你选择,临床五年(本科),临床八年(本博连读)和口腔七年(本硕)。后面两个专业较好,如果你愿意学口腔的话,也可以考虑口腔七年专业,这个专业平均每年只招30个人左右。临五专业,大概高出一本线70到80分的样子,临八高出85到90的样子,口腔介于两者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林医学院学生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