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侧枝玉米蚌怎么处理理

?试解||快看,「玉米图友」是如何回答当前玉米育种中的27个重要问题的
?试解||快看,「玉米图友」是如何回答当前玉米育种中的27个重要问题的
导读自本号推出郭庆辰老师的「当前玉米育种中的27大问题」微文后,引起了广泛讨论。近日,我们收到「玉米图友」老师针对这27大问题的解答。小编看后,觉得「玉米图友」老师的语言幽默,但切中要害;问题看得准,回答的更准;小编推荐大家阅读。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加入该大讨论。作者|新锐恒丰研究院试解人 | 玉米图友编 & 辑 | 新锐恒丰研究院今日推荐购买请联系 &高洪昌(微信号:gao)请查看原文:一、涉及的学术问题1.1 多群论与二群论Duvick 教授认为,育种理论是simple, 而不是complicate。他创造了二群论,提倡两边拉的育种理念,走非此即彼的技术路线,获取了巨大成功,创造了先锋公司玉米杂交种的辉煌。Duvick 的育种理念在中国广泛传播,颇受业界人士关注。&:分群原理不言自明。对企业来说,二群简单明了,便于管理利用。循环育种、资源创新利用应该建立在两群论的基础上。群内虽然可出品种(如美78599),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种质资源、为了大家交流与合作,应尽量避免出群内组合。为了发展创新和利用,黄改应归B群。有些不太明确的二环选系,最好通过助推一把让其归位。1.2从美杂交种能否选出超亲自交系我国有自有种质黄系和旅系等,但与美国比起来,我们的玉米种质资源还是相当贫乏的。美国有数千年的玉米种植历史,我们才 500 多年,美国人从1920 年代就开始搞玉米育种,我们的玉米育种工作真正起步是 1962 年青岛会议以后。种质资源缺乏一直是困扰玉米育种的瓶颈。我国每次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都与引进美国种质资源有关。从郑单958 选二环不可能选出东西,能选出新的纯Reid 和黄改系吗?不可能!选一个Reid/ 黄改系(RY)怎么用? Reid× 黄改系是黄淮海十几年来固定杂优模式,新的RY 系,对立面不好找。从美杂种能出东西吗?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可能出东西。BSS×NSS,Reid×lancaster,几十年如一日,已成固定杂优模式,很成熟了。&:能!关键是选出来的二环自交系如何来利用!如果利用筛选的外引二环互配组合,想超越难!齐319和P178想必不少大咖都知晓,利用比较费劲。因特殊配合力一般。335二环系好多人有,一般配合力很好,但是目前真正超越335的组合少之又少。美系资源与欧系资源搭配在未来机收场合会大显身手!想超越必须从最先进的、最好的种质资源下手,至于如何利用才能超越是专家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靠流水体系想超越五门。1.3玉米种植密度的极限在哪里“合理密植”曾被写入农业八字“宪法”。实践证明,玉米的种植密度一直在提升。美国和中国的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从联产承包到现在,玉米种植密度每 10 年提高800~1000 株/667m2。玉米是 C4 作物,光能利用率高,产量提升空间还很大。Duvick 教授认为,品种贡献率占40%~50%。中美育种实践都证明,玉米靠单株提高产量的能力非常有限,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就不能再提高产量。靠群体上产量的潜力还是巨大的,这也是高光效育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归宿。玉米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多少?从玉米种植历史看,它是一个正态曲线,极限密度是多少?:玉米种植密度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环境因素和栽培管理息息相关。美国的玉米密度比我们的密度大约多2000株/亩左右,(中低产田除外),我们目前的产量并不低,我们的产品成本太高,效益低下。这一难题如何破解?我认为玉米种植密度没有极限。合理的栽培密度只不过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1.4玉米为什么早熟传统观点认为,植株矮小,叶片少产量低的品种才是早熟品种。“早熟必减产”根深蒂固。我们有一系列早熟组合,株高 250~300cm,总叶片 20 片,穗上叶 6 片,不符合传统的早熟形态标准,但程相文等育种家 2014 年和 2015 年秋见证了早熟不减产的状况。我们多次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能从高光效生长速率快上来解释。:传统生育期划分是依据玉米生长日数。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利用积温来划分。熟期是相对概念,早熟的80天左右,晚熟的大于130天。从玉米表型划分熟期不确切。杂交种熟期的早晚是由父母本的遗传特质来决定。玉米总叶片数、果穗上叶片数与生育期正相关!前期倒伏与杂交种次生根的多少和在土壤中的分布相关。次生根愈多抗倒愈好,次生根与土壤地表夹角越小抗倒性也越好。灌浆时间的长短和果穗后期的脱水速度是由父母本组配后的遗传表现来决定。高容重、多穗行、长籽粒、高出籽率的组合不但灌浆速度快,后期脱水速度也快。958不仅容重低、品质差,出籽率虽然高,但是籽粒短,淀粉含量低,前期灌浆速度慢,后期脱水速度更慢!它的穗轴硬度很差,湿脱后穗轴成粉末状。利用郑58自交系配的组合一般灌浆慢,脱水慢。而利用欧系材料配的组合大部分灌浆快、脱水也快;容重高、不秃尖、易脱粒、破损率也较低。&1.5质量(数量)性状和遗传力郑单 958 于 2000 年审定并推出,至今已 15 个年头,还是黄淮海第一大品种。单一品种生命力这么强,推广面积这么大,创造了中国玉米育种史上的奇迹!郑单958 的成功刺激了所有的玉米育种者,在黄淮海超越 958 成了所有育种者的奋斗目标。改郑 58,改昌 7-2 成了主要的育种方向和手段,功夫下大了,劲费过了,钱花多了,没有一个成功的。:可与958媲美的品种只有李竞雄前辈培育的中单2号杂交种,推广历时30 多年!郑58和昌7-2是两个非常不错的自交系,它们各自的遗传力很强。抗倒、品质、脱水慢是弱项。用来改良它们的材料必须要有很强的遗传力和良好的配合力。郑58和昌7-2系外企也在改良,有很好的效果。多年来国内改两系成效甚微,关键出在用来改良的材料!提高品质、增加粒长、加强穗轴硬度、加快后期籽粒脱水速率等方面应该综合考虑,单打一永远改不好!昌7-2的倒伏是改良重点,但是多穗行、自封顶、高配合力必须保留。同时减少雄穗分支和叶片的长宽比例可伴随改进。&1.6玉米为什么会倒伏倒伏是造成黄淮海地区玉米减产的第一大因素。玉米倒伏有根倒和茎折之分,茎折又分茎基部茎折和穗上部茎折。玉米全生育期都可能根倒,茎折主要是 2 个时间,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未来品种不管潜在什么倒伏,一定要一票否决!选育根系发达,次生根与地表夹角小,耐盐碱、成熟后大部分根系洁白有活力的自交系来组配。抗倒系数==穗位高度cm÷植株高度cm,如果系数大于0.35说明该杂交种抗倒性较差,小于0.35说明抗倒性好。另外茎秆韧性差的材料,一般容易发生腰折,造成严重减产。一般高感螟虫的品种容易发生茎折。根的三性(趋温、向地、背光)一定要很好利用。美系资源与欧系资源是非常好的组配模式,未来适于机收的大品种很可能来自于此。地上部茎秆叶片枯萎死亡很大程度来源于根系发病!郑单958等大品种后期不抗倒伏,主要是由于抗倒系数大于0.35,根系不发达,成熟时根系很早就枯死等原因。&1.7青枯病抗性青枯病成了黄淮海第一大病,令所有育种工作者头疼。广大农户谈青枯病而色变,一旦发现青枯病下年就不敢种了。如果 9 月15 号以前青枯病发生,玉米会严重减产。2014 年 9 月 24 日发现山东青枯病爆发,随后一场风,玉米大面积倒伏,果穗收获都困难更不要说机收子粒了。:随着335类外引优质资源的普及,玉米青枯病基本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青枯病的有效途径。玉米青枯病发病比较复杂,大多为复合侵染型。有时单一病菌也可造成严重发病。注意:环境条件是发病的主要诱因。高抗自交系和优良种子资源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关键!欧美外企具有很好的抗青枯病资源,要很好利用起来。青枯病是复合侵染型,需要综合考虑。利用单基因抗原效果不会理想。人为创造发病条件,在大田鉴定选育会好多。欧系材料绝大部分高抗青枯病菌,但感叶斑病。叶斑病的选择以耐病性为主,只要不高感就行。1.8硬粒× 硬粒=长粒?加籍华人鲁茂龙博士说,马齿×马齿=长粒,马齿× 硬粒可能出长粒,硬粒× 硬粒只能出圆粒,出不了长子粒杂交种。:硬粒× 硬粒只能出圆粒,出不了长子粒杂交种是20世纪的观点。近年来硬粒× 硬粒出长子粒杂交种已为常态。不少籽粒长度超过13mm。籽粒类型是人为划分的。硬粒与非硬粒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不清。纯马齿类几乎看不到;外引资源长硬粒已很多。即使是介于中间的材料,大部分也是硬粒成分偏高。收集和选育长籽粒资源与自交系是未来必须。一般15mm左右。&1.9何为逆向优势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搞了一个 9801 自交系,配合力高,配出组合穗位偏高,9801/p 群,穗位高, 而 9801/郑 58、478 等 Reid 系,穗位不升高。:穗位高度是衡量一个品种优秀与否很重要的指标。来源于不同群的自交系杂交,F1穗位正常比双亲高;同一群的自交系互交,穗位有升高的,也有升高不明显的;降低的没有注意到。升高现象为杂交优势;升高不明显表明是同源基因类;如果出现杂交后穗位低于双亲现象,很有可能是矮源基因被激活,类似人类侏儒现象。&1.10子粒脱水动力问题网上有篇文章,说果穗子粒水分不是风干的,是被茎叶吸干的。玉米茎秆把储存的养分输送到果穗,再把子粒中的水分吸入茎秆。这与我们的观测及分析判断不完全相符。:玉米生理成熟后,乳线逐渐消失,子粒与穗轴连接处产生黑色离层。离层的作用是阻断籽粒与穗轴之间的营养输送,但是水分是可以互通的。由于玉米成熟时苞叶和叶片快速干枯,大量水分被蒸发而形成严重失水状况。而黑层刚形成时的籽粒内储存有40%左右的水分,由于水压之差,籽粒内部的水分不久就被干枯的叶片和苞叶逐渐抽干了!美国玉米收获时的苞叶和叶片全部是干枯的,机收籽粒的水分在16%左右。我国黄淮海夏播区玉米收获时不仅叶片青绿,苞叶也是绿的,机收籽粒水分肯定不会低于30%。在夏播区机收籽粒水分要想低于20%,收获时的叶片和苞叶必须干枯。为了抗倒伏,收获时的茎秆要求强健而绿,根系(洁白)有活力。具备上述特点,亩产如能够达到700kg以上,就是目前理想的品种。二、 涉及的技术问题2.1DH 系的兴起与衰落DH 系是常规技术,不属于生物技术范畴。许多育种人概念不清,认为它是生物技术。美籍华人张铭堂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可能是张铭堂、宋同明等人最先把DH 系介绍引进到中国来的。:DH育种技术是常规育种技术的辅助手段。可加快自交系的选育和纯化速度。DH选系规模大,大量的测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经费支持。尤其是测验种的选择更为重要。诱导可以在F1、F2、F3或更高代进行。经过多年研究演练,许多公司DH技术已达一流,但是诱导的垃圾也是堆积如山,基本到了无所适从的边缘,骑虎难下。其实DH技术只不过是工具而已。关键还是被诱导的资源,就是用什么来诱。常规育种选系5-6年、十几代自交系才稳定,所选育的绝大部分也是垃圾,真正能够用于生产的少之又少!DH选系2-3年就见分晓。由于规模庞大,测试体系又不健全,老感觉垃圾老多老多。我们与外企差距几十年,赶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首先育种目标必须明确,3年、5年甚至10年的育种目标你有吗?被诱导资源必须依据育种目标来操作!否则事倍功半或功无。规模小而优最好。DH育种技术前途广阔,无可限量!至于《根据育种目标先聚合或搞群体轮回选择再诱导DH 》方法值得商榷!2.2怎么测出子率稀植大穗的育种理念正在被摒弃,代之以密植中小穗。稀植大穗是笼统的概念,有些大穗型玉米单穗子粒产量并不高,叶柄长,苞叶厚,穗轴粗,外观好看,俗称“虚胖”。中小穗不等于单穗结实能力差,叶柄短,果穗含在苞叶内,苞叶薄短,子粒排列紧密,小细轴,长子粒,外观不吸引人,但单穗粒重并不低。高出子率是耐密丰产的技术关键。拉长果穗,拉长子粒,提高容重,缩细穗轴是今后育种的重要指标。&:出籽率(14%水分)==籽粒湿重÷湿果穗重×[1-(湿籽粒水分-14%)];随着穗轴硬度的强化,穗轴湿度差异可被惑略。据了解,外企测产系统只测籽粒水分、籽粒重量、容重和温度,统计被测果穗数量。&2.3CK 设置10 年前,笔者确立了早熟坚秆耐密机收子粒育种目标和方向,并坚持走了下来。10 年辛苦不寻常,坎坷和磨难自不必说。CK 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没有CK 就没有育种目标!所以CK非常重要。无论什么籽粒收获,最终还是要归集到产量和效益!目前春播区平均亩产大于750kg,夏播区平均亩产大于700kg的优良品种可以推广。无论你有多么优秀,最终要靠经济效益来发言。品种测试有无CK并不重要,关键是考虑能否超越你的育种目标(也就是心里CK)!如果连335/958都超越不了的组合,在生产上还有推广的必要吗?2.4测验种的选择测配合力有早、中、晚代之分。哪代测更合适呢?说法不一,各有利弊,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做法,都能说出自己的道理。用什么做测交系,看法做法基本一致,四大血缘、六大血缘或更多。郑58、昌7-2、6WC、4CV、丹598、DK517 母或父本。先测一般配合力,看它离哪个血缘近,“一推一拉”模式,然后再用自有系有针对性地测特殊配合力。:不管公司大小,都应该建立独有的一套测验种体系!公司商业化育种的资源和自交系划分为A/B两群足矣!我们必须遵循群内改良、群外组配的原则。常规育种要求早代测配;但是高代测配,测用结合,更有效。可根据育种规模、人力经费定夺。DH系无所谓早晚测配,如果在自交2-3代后再测配,费用会很低。1-2代就出组合的DH系几乎没有。&2.5配合力判断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是 1910 年由两个美国农业科学家提出来的。等位基因,上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教科书上讲的比较详细。笔者认为,无论一般配合力也好,特殊配合力也好,只能称为假说,还不能称科学规律,因为没法直接证明。:既然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还不能准确有效地进行统计和鉴定,为什么我们还要刻意追求1%和2%的差异度!近缘是有杂交优势,但是在生产上严禁利用!商业化育种也需要规范,需要按照既定目标前行。一般配合力也好,特殊配合力也罢,都是人为在一定范围对某类自交系的评价。能够为公司做出贡献的自交系或组合必须是农民喜欢购买,并且能够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产品生产成本低廉,生产简便。耐储运。&2.6选系的稳定速度许多同行与笔者探讨,有些材料稳定的很快,6~8 代可稳定,可混收,可用,有些材料10 代了还是材料,只能算是高代材料,不能归为自交系,为什么?&:商业化育种基本采用群内二环组配选育自交系!至于组群轮回选择自交系的方法基本废弃。也有部分育种家在强势逆行!连续多代稳定很难的材料应该尽早pass,否则在生产上利用迟早会出问题。&2.7空秆和秃尖难题空秆和秃尖是玉米育种上比较麻烦的问题。因空秆秃尖而夭折的品种不少,有的品种因空秆秃尖引起种植户上访告状等群发事件,后遗症很大。对于空秆、秃尖,以往生理学上的解释比较多,也比较到位。玉米育种理念、种质资源、育种模式在不断创新和变化,空秆秃尖的原因变得更加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空秆是由于玉米生长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雌雄穗生长不协调、发育不良造成。父母本对环境条件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需要通过南繁北育来淘汰。秃尖可分为0秃尖、遗传原因秃尖、营养不足秃尖三类。果穗如果是具有限结实习性,相互组配的后代一般不秃尖;果穗如果是具无限结实习性,相互组配的后代秃尖的可能性很大。335秃尖是遗传原因,不受环境影响。营养供应不足导致秃尖易受环境变化影响。农大108不秃尖是因为母本P178果穗锥型、并属于有限生长类型,它与具无限生长习性的黄C杂交后F1不秃尖。品种的耐密性和果穗的秃尖、空秆密切相关!选育组合应至少有一个亲本具不秃尖特点。当然父母本全部不秃尖最好。当遇到果穗秃尖严重、尾部缺粒、穗行缝隙较大的材料,应尽早pass。&2.8雄穗主枝与侧枝的选择雄穗分枝发育可以消耗玉米穗分化期养分,分枝多,花粉量太大,粘着在穗上叶上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单是推理,没有理论依据来支撑,但被大家所接受。大家在选系过程中,注意选分枝少的材料,“戴大帽子”干脆淘汰。有的单位还有自己的选系标准,超过 10 条分枝的淘汰,超过 6 条分枝的淘汰。&:雄穗主枝选育要求既长又发达,不仅要求花粉量多,还要求散粉日数要长;雄穗侧枝选育的趋势是由多向少的方向发展,ph6wc甚至发展到0-1个侧枝。选育虽然违背生物发展规律,但是对获取较高产量是有益的。雄穗小而少对不育系的利用和对种子生产都是有利的。大雄穗逐渐向小雄穗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经历,不需要刻意追求。一般3-5根侧枝足矣。&2.9机收子粒是否有操作标准机收子粒成了时尚。我们的职能部门对机收子粒品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和标准。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很难用一个标准来界定子粒机收品种。在新疆、内蒙适宜机收子粒品种拿到黄淮海来能用吗?东华北和黄淮海机收子粒的标准也不一样。因为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许多大公司根本不知道子粒机收玉米为何物就开始炒作, 喊口号响应。多数经销商为了招揽客户,扩大销量,乱贴机收子粒标签。统一标准,迫在眉睫。:懒汉玉米要求机收籽粒!机收籽粒是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适宜机收籽粒的玉米和普通玉米有差异。机收籽粒要求玉米成熟后一段时间茎秆直立不倒;果穗成熟时脱水速度要快,收获前果穗掉地率要很低,并且果穗籽粒易脱(果穗口松),高容重(750g左右)。籽粒破损率要小于5%,籽粒水分在25%左右,越低越好,农民喜欢种植收获时水分低于20%的良种。收获籽粒的地区一定要配套籽粒烘干设备,避免在极端气候来临籽粒霉变腐烂。&三 、涉及的目标与体系问题&3.1 产量是永恒的主题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玉米育种要搞综合平衡,不能片面追求产量。什么叫片面追求产量?我们的玉米平均产量才 400kg,美国玉米带的平均产量 600~700kg,比我们高出 1/3 还多。我们的氮肥施用量是美国的 4 倍,产量不及,且仍过量开地下水,何以了得。&:产量是永恒的主题!种玉米就是为了夺取高产。品种审定制度是绊脚石,它阻碍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要让企业真正树立为老百姓服务,对老百姓负责的精神理念。创造自有品牌,打造百年老店。让绿色通道真正成为种企的“绿色通道”。早熟、坚秆、耐密、高抗倒、 高抗病,这样的品种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高抗病提法值得讨论!&3.2稳产与高产问题过去我们写品种介绍,经常用稳产高产来形容一个品种。张铭堂教授提出一个观点,稳产和高产似乎是一对矛盾,高产的特性是遗传基因可以对生长环境变化产生明显的反应。多施肥,多灌溉,高产品种的产量可以显著提高。稳产的特性是遗传基因对生长环境变化没有太明显反应,因此不论种在什么环境,产量变化不大。这是个新观点。对此我们深有体会。&:稳产与高产是相对概念。它是与对照相比较而言。一个好品种种在适宜区域就会获得高产。即使环境条件变化也不会绝产。具有新颖性、特异性的所谓好品种,如果能为老百姓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能为种企带来高额经济回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很低,这样的好品种不推广就是傻子。&3.3品质问题过去夸一个品种,概括为 6 个字,即品质好,产量高。何为品质好?传统观念认为,硬粒比半硬粒品质好,其次半马齿—马齿—粉质,子粒亮晶晶的,容重高,市场上受欢迎。蛋白质含量高意味着品质好,淀粉含量高似乎品质差。蛋白质含量高、角质厚、纯硬粒的杂交种脱水慢,不利于机收子粒,而淀粉型的杂交种品质差,但脱水快,尽管硬度不够、破碎粒多,但脱水快,易于机收子粒。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粉质型玉米牛吃了好消化,而蛋白质含量高的玉米鸡吃了产蛋多。玉米蛋白质与淀粉的含量比例是多少才算合适?何为品质好?&:好品质是相对用途而言。如甜玉米甜度高、口感好、皮薄无渣就是好品种。普通玉米的品质优劣与育种目标有关,与所掌控的种子资源有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中国玉米和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落后好几十年,玉米品质育种差距很大。笼统来讲,容重越高(大于750g/l)品质越好。用途不同对玉米的品质要求也不一样。食用玉米要求角质淀粉含量高;饲料型玉米要求总淀粉含量要高;酿造型玉米要求马齿型高淀粉含量。企业为什么喜欢国外进口玉米?不仅因为买价较低,还有容重高、淀粉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原因。目前品质育种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改良提高玉米品质是育种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我国商品玉米比较优势,强烈要求尽快提高中国商品玉米质量标准!一级:籽粒容重大于740g/l,淀粉含量74%以上,杂质破损率小于5%,霉变率小于2%,水分不高于14%。&3.4果穗收获及脱粒问题玉米育种要与时俱进,过去一些不被人注意的性状现在要进行研究,机收子粒是个全新的课题,对玉米性状提出了新的要求。&:品质育种包括籽粒易脱性问题。籽粒易脱与资源、自交系选育、品质密切相关!335果穗易脱性并不是最好的,当然比958好多了。当玉米果穗用双手一搓、籽粒几乎全部离轴的是最好的。易脱性(口松)与遗传有关,与种子资源有关,具有很强的遗传特征。外企的材料和资源易脱性非常好,而欧系的资源易脱性相对较差点。机收籽粒易脱性很重要!&3.5子粒排列与脱水速度育种工作者在选系过程中注重选子粒排列紧密的材料,排列不紧密(俗称缝隙),是显性遗传,且遗传传递力强,可稳定地遗传到下一代。杂交种双亲之一穗行之间若有缝隙,杂交种也会有缝隙。穗行排列不紧密子粒拉不长,影响出子率,想出耐密丰产组合会比较困难。若子粒排列太紧密(乱行),没有“粒沟”,子粒拉长了,出子率上来了,但影响子粒脱水速度。既要长子粒、高出子率,又要脱水快,平衡点在哪里?&:传言,利用完美的自交系出不来好品种,黄不拉几的东西反而受用!?种企发展需要高产出、高效益。自交系果穗的一切性状都可与经济效益挂钩。籽粒排列不紧密、果穗行间有沟缝的果穗出籽率肯定低。母本穗行大于18,籽粒扁而长、穗轴细长而坚硬、不秃尖、容重高、自封顶的果穗,种子生产效益较高。粒卖品种,当亩成袋多的话,经济效益会更高。此外,出籽率与籽粒脱水速度相关不大。籽粒水分在成熟时,是被干枯苞叶、枯叶抽干的,不是靠蒸发散失的。脱水速度与品种的生长、生理特性、遗传特质有关。玉米出籽率在85-95%之间。&3.6怎样进一步完善测试体系品种审定年限缩短了,品种审定渠道扩宽了,品种进入市场渠道畅通了。怎样筛选和评价自育品种,如何把最好的品种拿出来?&:优良新品种是经过多年多点试验选出来的。良好的测试体系是玉米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保证。自交系选育流程:自交系选育、组配阶段。包括种质资源收集、组配选育二环系(包括DH系)、杂交组合测配等过程。组合测试:1:参加初级筛选试验(2-5个点、二行区、一次重复);2:5-10%初级筛选组合参加中级品比试验(10多个点、4行区、三次重复);3:3-5%中级筛选组合参加高级品比试验和条带试验(40多个点、4行区、三次重复);4:多点条带试验,每个测试品种0.1-0.5亩,一次重复。重点品种测产。联合大区域试验:由5-10家种企联合试验。通过高级试验入围组合才有资格参加大区域联合试验。&3.7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问题我们国家已育成的玉米杂交种中,主要是靠常规技术来完成的,生物技术的贡献微乎其微。许多老一辈育种人对生物技术不了解。而搞生物技术的科研队伍中高学历者居多,他们下地少,许多人连品种都看不懂,“二张皮”现象比较严重。同一个单位,常规育种和搞生物技术的人员也打嘴仗。常规育种人说,摇瓶子晃试管有什么了不起?而生物技术人员认为常规育种是小米加步枪已经落伍了。我们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就启动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项目,现在又提出了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理念,至今收效不大。这不仅仅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公司脱节的问题,更有深层次的问题。&: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育种技术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如果把生物技术归并到常规育种技术流程当中,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生物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它可以大大提高育种速度,加速选系进程,最终做到精准育种。从玉米育种现状来看,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自交系技术已经成熟,但是效果和利用不能令人满意。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育种实践中开始加以应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问题是由于特殊体制形成的。国家扶持生物育种技术主要是在科研院所,而现在的育种主体已逐步转移到了企业,两张皮的合并归拢很难。现在生物育种技术处于基础研究开发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小企业最好不要急于介入。因为开展生物育种技术,不仅规模大,人力、财力需求更大。如果没有优异的种子资源和超前的育种目标,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会因太多垃圾的产生而腰折。生物技术是常规育种技术的辅助手段,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3.8育种体系建设问题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量使用并普及玉米杂交种至今,在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有几个明显标志的时代,掖单号玉米、农大 108、郑单 958、浚单 20、先玉 335 等,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响当当的育种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李登海、许启凤、堵纯信、张发林、程相文、柏大鹏等。&: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是探查疾病的工具,有能够熟练掌握并利用它造福疾病患者的牛人才是关键。大型机械、许多高精尖仪器设备购置后闲置为什么?向外企学习要学人家的精华、要学真正有用的东西!学皮毛的东西有害无益,最终会把公司毁掉!打造百年老店需要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益。公司要生存、要发展,公司需要利润。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育种体系对每个公司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与欧美种企相差好几十年,一夜就想超越可能吗?注意:合资种企的科研水平并不代表外企科研的真正实力。不少海龟精英在国内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良莠不齐。种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小米加步枪定会开辟新天地。赶超是迟早的事!相信吧冒号。笔者提出上述 10 个学术问题、9 个技术问题、8 个育种目标及体系问题,期待学者育种高手从理论上给以解释。希望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能够促进玉米育种技术之进步,使我国玉米产业这条大船, 以 27 个问题为罗盘为坐标, 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驶向民族复兴之远海。:做种企的人不少神经有问题!能够考虑种企如何发展的人有可能是吃错了药的一帮人!能够坚持几十年一直南繁北育搞育种的人很可能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的人!非常感谢郭庆辰老师 团队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大的美味佳餐!谢谢了!&12个探讨问题:1.为什么三系不育杂交种几起几落?2.三系不育杂交种前景?3.三系不育杂交种现状?4.不育杂交种推广大案例?5.不育杂交种与可育同型杂交种关系?6.三交种如何死灰复燃?7.父母本错期与生育期关系?8.真空包装储存的种子年限?9.夏播区生育期90天的品种?10.种子生产亩成袋与效益?11.条带试验有必要吗?12.无孔包装敢上吗?&&于通州 玉米图友>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丫子怎么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